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自己爱的人生气,因为那就是真实的他们,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人。
(我不想争吵 吵架只是我们用当时的情绪互相伤害 往往我们伤害我们最在意最爱的人最深)大人的世界有很多烦恼,很多压力,所以有情绪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需要互相理解,尽可能的去避免问题和情绪的产生,而不是让其升级,这是特别没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我们这样的初衷不是为了和我们在意的人分开或者让大家都伤心难过。
多一些关心和理解,解决问题,不要让问题和情绪打败我们。
情绪上头了,有时候一个拥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
不要那么纠结拧巴,很多事情并没有意义。
我们都会犯错,但是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情绪,会搞砸一切。
和爱的人在一起,活着,就很美好。
爱你身边的人,在死亡面前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慢慢长大之后,就会变得无聊,无趣,小时候好像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很投入,人一旦长大就无法理解那些小孩子的童真童趣,老了之后又回到小时候的浪漫,人在孩童时期和在老年时期最接近真正的生活和生命吧。
昨晚看的。
剧情不落俗套,跌宕起伏(放心,我不会剧透的)。
片子的主题、想表达的内容大家自己去看吧,其中的一个点让我想到了一些事情,扯两句……片中的三个小孩,很有自己的想法。
用一句类似意思的东北话形容,叫做:猪腰子太正。
发生大事之后,大女儿也确实在第一时间找了大人。
但她看见大人都在忙的时候,竟选择自作主张,和弟弟妹妹一块做了荒谬的事情。
很难想象几个小孩会如此乱来,但实际上是受父母影响的结果。
他们的爸妈经常吵架,吵架这种事儿当然是不能解决问题也得不出结论的。
三个小孩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经常会被吵架的父母晾在一边,无人照料。
所以,他们渐渐认为大人帮不上忙,只能自己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大女儿看到大人们在忙,竟然没有和一个人说,哪怕尝试一下也没有,最终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然后是小孩的一些坏习惯。
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不按套路出牌,家长在不扼杀想象力的同时,应该教导、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而不应该听之任之。
比如偷东西,这个必须得到教育。
和孩子相处,真的需要很多耐心。
我还没有孩子,但辅导过5岁、6岁、8岁的小孩弹琴、写作业。
孩子好奇心强,经常一连串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应该耐心解释,而不是敷衍了事。
这个确实很难,家长们每天的工作繁忙,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非常辛苦。
最后,深感做父母的不易和肩负的责任。
结婚容易,养孩子难,以身作则更难。
道格与阿比是一对夫妻,他们领着三个孩子到苏格兰高地为道格的父亲戈蒂庆祝75岁生日。
然而道格与阿比有一个秘密需要保守,不能让家里的其他人知道,而三个不懂事的孩子成为了他们保守秘密的最大障碍。
三个孩子中,大女儿需要经常把她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在笔记本上,见到的,听到的,不能理解的,大人让她说的慌。
小女儿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她的两块大石头,她需要与他们交流,如果事情不顺心意就会一直憋气到把自己憋晕。
儿子就算是一个普通的调皮男孩。
道格的父亲与他的哥哥同住。
哥哥是个成功的金融家,嫂子一切事情追求完美的外在表现,压抑内心的情绪,偶有暴发。
他们的儿子是一个听话的宅男,在父母的要求下一直学习小提琴。
道格的父亲深知自己的病情,将不久于人世的他厌倦了家人们的争吵,他不喜欢家人为他安排的生日会,也讨厌即将到来的葬礼。
他告诉孙子孙女们他想要一个维京人的葬礼,将尸体放在一艘船上,将船点燃飘入大海。
哥哥嫂子紧张的安排着父亲的生日,道格孩子们的问题让哥哥近乎崩溃。
生日当天父亲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到海边游玩。
他们任性的违反一切规矩,让大女儿开车,走到游人止步的海滩,违反规定在沙滩燃起篝火,孩子们都玩的很开心,老人也就在这样的快乐中离开了人世。
留下弟弟妹妹在海边看守,大女儿跑回家中通知大人。
她见到的情境不出爷爷所料,大人都在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争吵。
她对大人们失去了信任,拿了爷爷的一些心爱之物,独自跑回海滩。
几个孩子决定遵守爷爷的意愿,造一艘小船将爷爷的尸体放上去,点燃飘入大海。
完成了爷爷葬礼的孩子们回到家中,将事情经过告诉大人,大人们完全无法相信。
前来庆祝生日的宾客纷纷来到,哥哥在席间宣布了父亲死亡的消息,极力想控制住局面。
终究孩子们的行为还是被宾客们知晓,面对这样的情况所有人的表情只有震惊。
这样的事情迅速惊动了警方,记者,心理辅导师。
家中一片混乱。
面对这些大人们终于开始反思。
每个人都有缺点,大家总为了自己爱着的人无法改变的缺点而争吵。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消逝,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终大团圆,他们共同在海滩为父亲举办了一个告别仪式,哥哥的儿子演奏爷爷喜欢曲子,道格与妻子的关系也开始缓和,大女儿不再需要日记本来解决问题。
这部片子也应该算是奇幻片,毕竟这样的事情太过离奇。
算是以这样一种形式探讨人与人的相处,探讨如何面对死亡。
很值得和亲人一起看的电影,主要讲述了三个孩子和75岁的爷爷一起去海边玩,却目睹了爷爷的去世,本想去找大人来帮忙,但看到大人只会无休止的争吵,于是三个孩子一起为爷爷办了一个他生前希望的葬礼,以及后面大人慢慢被孩子感化,开始珍惜眼前人……看完了电影我主要有一下几个感悟:一、父母经常吵架,家庭不和谐,真的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让孩子心理产生阴影,所以为了下一代,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二、之前听说人在去世那一刻,会看到自己已故最亲的一个人,带他的灵魂去一个极乐世界,联想到已故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在那里能过得很好吧,泪奔!
三、珍惜身边爱你的人,不要总是把工作生活上的烦恼发泄给你的亲人,他们不是你的垃圾桶,对他们好一点,爱会让所有的烦恼都消失。
四、做别人想要的,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爷爷想要的是自由,不想要花那么多钱办的生日宴会,花了很大精力,别人还不喜欢,双方都不开心。
五、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生物(女朋友也是孩子)要对他们有耐心,要好好呵护他们。
感觉人生最有趣的阶段是孩童时期和年老时期,孩童涉世未深,像块海绵感知吸收周围的新事物,永远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自有一套独特的体系,大人的处事和行为在他们脑海里经过加工变成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拐了几个弯就不知道了),孩子的世界千奇百怪又无比有趣;老人前行甚远,历尽沧桑,到了停止的时刻,世界在他们眼前返璞归真。
自从看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后,我体会到了一种人格,就是受困于孤独同时也沉醉于孤独,卡夫卡的眼神总是向下,因为他不在直视他人,而在直视自己的灵魂,卡夫卡说孤独是一种绝望也是一种美。
2月9日,我在晚上看了《海上钢琴师》,我之前其实已经知道了这个电影,可是我却不太感兴趣,因为我以为这就是常规的一个孤儿成长为钢琴家的励志故事,没有想到,看完之后竟然让我泪湿了眼眶,当结尾的音乐想起来的时候,我的眼泪也喷涌而出,我感觉我的眼泪就像歌剧结束的时候舞台的一道光一样,绚烂又释放,文学的最大魅力在我看来就是在文学作品中,你总能找到和你相似的灵魂。
男主人公,有一双美丽又有些忧郁的蓝眼,他的眼就像深井,使人坠落,让人沉浸,他的个子不高,走路的时候身体有些佝偻,显得有些懦弱的感觉,他喜欢坐在房间的最角落,空无一人,头安静地靠在钢琴的立面上,手指轻轻地抚摸着琴键,就像一个孩子吸吮着妈妈的乳房,舒适且安心,钢琴紧紧靠着一扇窗,窗外是幽兰的像蓝莓果酱一般的海,男主人公的手下是黑白的琴键,耳中是大海敲击琴弦的单调声音,而男主人公却能想象到海水的变化,潮汐的升降,甚至是海鸥飞翔的时候翅膀与风摩擦时的声音,男主人公就这样静静地闭着眼睛,头随着音律的升降自由地起伏。
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船身随着海水的波涛不停地摇晃,就像泰坦尼克里那个美丽的又凄凉的撞击之后船身的状况一样,男主人公穿着燕尾服,活像一个在春雨中灵动飞行的燕子一样,有着一身乌黑的羽毛和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他的手此时就是翅膀,而钢琴键就是他的一汪春水。
钢琴在地板上不停地滑动,从房间的这头滑到房间的那头,男主人公依旧闭着眼,徜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一个风雨交加的夜,一架木制的三角钢琴,在明亮的灯光下,有一个浪漫孤独的灵魂。
男主人公在窗户旁目送了很多人的离去,轮船对于乘客来说,只是一个交通工具,但是对于男主人公来说,轮船是他的家,是一切安全感的来源,他没有办法离开轮船与大海,只有大海的深邃与包容才能融下他脆弱的灵魂。
可是每个人都会有探索的冲动,男主人公也不例外,是爱情给了他探索第一步的勇气,他遇见了一个很特别的女孩儿,女孩儿也喜欢海,喜欢一个人站在海边,撑着伞,她略微有些雀斑的小脸总是对着海的方向,她说她能够听到大海的声音,男主人公感觉找到了知音,他想要把他自己弹的关于大海旋律的曲子送给女孩儿,但是在离别的时候,终究还是没来得及说出口。
电影最感动我的一句台词是男主人公站在连接城市与海洋的楼梯进行艰难抉择,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熟识的船舱中后说的一段话:”键盘有使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能够掌控的感觉,而突然却要我走到城市中,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么能够在这样的键盘上演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呀。
”从这句台词中我读到的是一种绝望, 一种面对未知的恐惧,这是一种令人无奈的感觉。
我知道,男主人公肯定也想过他的好朋友跟他说的那种生活:”给陆地上的人们演奏钢琴,获得一个很好的名声,娶一个善良的妻子,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那是一种很常规,但是也会有所期待的生活,但是他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他也不想要成为那样的人。
很多年以后,那艘船已经破旧不堪,就要被引爆摧毁了,而男主人公还是不愿意离开船舱,他躲在船舱的阴影处,靠着破旧的船身,沉思着,回忆着过往,轰的一声,炸弹引爆,他的躯壳随着船身彻底融进了大海。
其实这个电影中的船就像现代社会人们的房子一样,在房子中我们可能会觉得无聊,乏味,想要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看看春天的柔柳,夏天像煎鸡蛋一般橙黄的太阳,秋天金灿灿,踩上去咔嚓咔嚓声音的落叶以及冬天的霜花,但是家中的安静,归属感却让我们留恋,不禁也就禁锢住了双脚,安然地缩在自己给自己做的壳中。
男主人公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他虽然没有见过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从来没有体会过将脚踏在稀松的,温暖的土地上的幸福感,但是他的头颅中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甚至是城市的样貌,他看的见人们在铁器制造工厂辛苦劳作的样子,听的见人们皮鞋与水泥地的摩擦声,闻的到空气中蒸汽的微醺味道,那味道不及大海的味道清爽,却有着一丝烟火气,他就置身在昏暗的船舱,可是他的内心世界是丰满的。
突然觉得这个男主人公有点像一个唯心主义者,心中自有丘壑,这样的生存方式虽然另类,却也浪漫。
同《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一样,《我们假期做了什么》这个电影中的爷爷最后的归宿也是大海,他得了很严重的癌症,很快就要离开人世了,他的儿子一时冲动犯下了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错误,他的妻子无法原谅他,想要和他离婚,但是为了不让自己身体衰弱的父亲伤心,他和妻子还是装作融洽甜蜜的样子,带着三个孩子到了他们的爷爷家,为爷爷庆祝75岁的生日。
可是三个孩子还是没有把秘密保守住,爷爷知道后为家庭的争吵与不和感到难过,却也无能为力。
75岁生日那天,爷爷带着三个孩子到海边,爷爷最喜欢大海,喜欢在大海里钓鱼 ,就那样静静地坐着,等鱼上钩,孩子们做着往爷爷身上堆沙子的游戏,爷爷也静静地受着他们的摆布,爷爷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露出天真的笑,还开玩笑地屏住呼吸装死。
孩子们知道了爷爷的梦想是当一个北欧海盗,在大海上挥舞着长剑,肆意潇洒。
上帝来召唤爷爷了,爷爷终究是去了,躺在温暖的沙滩上,天真的三个孩子想要实现爷爷成为海盗的梦想,于是他们用木头搭了一个竹筏,将被子盖在爷爷身上,将海盗戒指戴在爷爷的手指上,真诚平静地祈祷后点燃火把,然后将爷爷归还给大海的怀抱,爷爷成为北欧海盗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不要对爱的人生气,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荒谬之处,不应该去评头论足,也不应该去争吵,因为到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将不再重要。
”我觉得在世间,最有智慧的是孩子和老人,孩子像一块透彻的璞玉,象征着人类原始且不加伪饰的纯真,而垂垂老矣的老人才能够重新发现生活的真谛,宽心地去理解世上的一切,而夹在中间的成年人却喜欢用争吵,用抱怨,用互相责备来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与其在争吵责备中互相折磨,还不如宽容一些,多释放一些爱。
大海之于文学有很深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孤寂,绝望,无奈,也象征着自由,希望与爱,它有着令人沉醉的两面性,大海是我的最爱。
孩子们可太勇了,他们就是充满问题的家庭中维系父母关系的纽带吧,一个家庭不管有多少问题,只要面前出现困难,都还是会携手度过。
孩子们身上的冒险精神一定激励了很多人,在风景如画的苏格兰,写了一首快乐的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还是需要一起去面对。
爷爷在阳光下逝去,又漂向远方的大海,也不失为一种浪漫。
死亡给我们当头一棒,它提醒着还活着的人,让我们继续爱我们身边的人。
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在某些方面有些荒谬,所以我们不该评头论足,更不应该争吵不休。
因为到最后,除了爱,什么都不重要。
如何活着,如何死去,面对这原本高深复杂的问题,影片却用一个轻快简单的小故事给了我们答案。
三个懵懂的孩子。
一个身患癌症的老人。
一场浪漫至极的海上葬礼。
一切看起来都荒谬的让人没法接受。
但影片浅浅的色调,和幽默轻快的节奏,以及温暖的主旨内核,令观者回味无穷。
Gordie在75年生日这天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到海滩上玩耍,然后满足的,在自己心爱的沙滩上离开人世。
三个孩子因为厌烦大人的争吵,担心他们不会给爷爷举行他想要的葬礼,于是三个孩子想尽办法,满足了爷爷最后的心愿。
多么美好的事。
然而媒体外界却说这件事映射了一个破碎的社会,把这件事看作是丢人的事。
原本争吵不休的一大家人,因为Gordie的离世,明白了爱的真谛,停止了对彼此的攻击,团结友爱。
影片从一开始的混乱,不可开交,到最后大家一同欢乐的在海边玩耍。
使大家和解的元素,是爱。
而爱的本质,是理解,是放手。
所以影片在阐述“爱”的同时,还透着一股反抗的精神。
它鼓励我们冲破所谓的“爱”带来的枷锁和束缚。
活自己,任何因素都不应该浇灭我们的热情,哪怕它被冠以崇高的“爱”的名字。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影片中,孩子们和爷爷是反抗的勇士。
Kenneth Kenneth在最开始就是被世俗绑架了的孩子。
因为爸爸让他多练习考试的曲目,所以他就不去演奏别的音乐。
哪怕他真的很擅长小提琴,家人们在看他演奏时也是觉得乏味。
到影片的最后,他因为一个女孩的出现,他摆脱了束缚和枷锁。
人们在粉色的天空下伴着他的曲子欢快的起舞。
浪漫又自由。
Kenneth从逆来顺受,到后来学会追寻自己的想要。
Jess Jess也是一名出色的反抗者。
她虽然年龄最小,但她的个性最鲜明,内心也最坚定。
哪怕她在大人眼里没有什么话语权。
但她却用自己的武器捍卫着自己的表达。
她能够极端憋气直到昏厥,这是她作为反抗者所持有的武器。
Mickey Mickey沉迷挪威神Odin。
他漫步在世界上,测试着人们的热情。
Mickey是Odin一样的存在。
他直爽鲜活。
就像影片开始时,他坐在沙发靠背上看着电视里燃烧的大船。
有一个特写镜头,Mickey的眼睛里充盈着烈火。
Mickey眼中有火,心中有火。
Lottie Lottie作为家里的大姐,显得成熟很多,然而她却在成为“大人”的边缘徘徊。
她看到了世界的虚伪和谎言,她陷在内心纠葛中痛苦。
学会像大多数成年人一样用谎言包装自己,还是听从内心做个单纯真诚的人。
仅仅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迈与不迈,将是血肉模糊的转变。
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是她内心急躁焦虑向外物化的产物。
幸而她遇到了Gordie,最后不在依赖笔记本。
以独立的人格活着。
Gordie Gordie是个开朗的老爷爷,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死亡告诫后辈,一定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说“我们终会发现我们是什么的,然后世界就得接受。
”而不是我们被迫的向世界妥协,按照大多数人的活法,不出错的碌碌一生。
当他说想带孩子们去海滩时。
儿子和儿媳说到不应该这样过生日。
Gordie坚定的说,这就是我想要的过生日的方式。
最后,他如愿拥有了一个维京人式的葬礼。
躺在燃烧的船上,飘到海上,没有愚蠢的家庭争端,没有愚蠢的关于谁得到什么或者谁做了什么的争吵。
这是一个勇士最后的告别。
NO FIRES ON THE BEACH 海滩上,爷孙四人燃起了火。
写着“海边不许燃火”的告示牌被当作柴火熊熊燃烧着。
倔强而热烈。
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哪怕他荒谬,哪怕他可能有些奇怪,但那是他自己选择的,他自己想要的活法。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
尊重个性,尊重别人内心的表达和追求的生活,谓之大爱。
用充满爱的眼睛去看这个荒谬的世界,爱人,爱自己。
仅为个人存档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
走过天真童年、琐碎中年,想要回归祖先的维京海盗式老年,可是儿女们纠缠在红尘琐事,只想按照流行方法处理自己,年老无力的人应该如何表达?
电影给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找勇敢纯真的孙辈。
他们理解爷爷向往的祖先风范,内心追求的平静与快乐。
他们也很勇敢,简易木筏和最爱之物,顺着潮汐,抹上眼睛、点燃火,一切随风而去。
爷爷闭上眼,睁着眼的成年人一地鸡毛。
深陷金融的大哥、抑郁无力的大嫂、出轨懦弱的二哥、道德高点的二嫂以及收缩憋屈的哥哥。
每个人都责备别人不体量自己,变化来临,才发现尴尬的是自己。
假期我们做什么?
陪伴家人,放下分歧,一起唱歌跳舞。
給風景和演員
3.5 笑对死亡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才发现大女儿是美版健听女孩的女主 难怪感觉有一丝熟悉的感觉 就像一个圈 转来转去还是那些人
大人啊,怎么总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小孩
没有预想得好看。三个熊孩子的确很抢戏,英国小孩儿这么小就能坦然面对生死还能给爷爷办个葬礼实在震惊。英式幽默贯穿全片还真的蛮搞笑,不过总体感觉欠了火候,比起好看的英片还差了一档次。苏格兰的风光真美
No comments
粗糙了点。但我依旧喜欢这种“小片讲大事而无事”。是《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的苏格兰版
一个从容面对死亡的老人和三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从他们的视角审视成年人的世界,期间英式幽默不断,既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很棒。仨孩子演得太好了。Pike蠢萌起来也是逗逼一个,要开窗喊强奸的梗也是够可以了。
维京葬礼
什么臭结尾,把整个片子瞬间搞恶心了
英式死亡笑话。但是对死亡点解构真的不错,爷爷的离去让这个家庭措手不及,但又暴露了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最后给生者又一个和睦的机会也不错。确实是一个很干了点什么的假期
熊孩子的故事....真是让人够烦的。最后的转变好突然啊.....一个小孩子故作成熟的讲话就彻底地转变了所有人。最后海滩边上欢乐的葬礼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这个假期他们做了什么呢?就是被爷爷所开导,爷爷于无形中治好了家族里所有人的毛病。对于爱,对于你在乎的人,不用权衡不用计较,因为到最后,这些都不重要,爱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有DT超萌的苏格兰口音和不错的颜,这片也,挺难看的。。。完全感受不到喜剧,前半夫妻吵得我头疼,后半认真想想,其实很恐怖片好么。。。倒是突然觉得,DT完全可以去演gone girl,应该看上去会比大本更像有罪该死的嫌疑人。。。及,看来我真的是,不太喜欢小朋友片……
一直对英国幽默无感,现在英国的黑色幽默直接再次创新低,烧了爷爷导致合家欢,这不是一般的铺垫和剧情能够驾驭的,明显编剧和导演就是为了博眼球硬编,1星。
三个小屁孩和一只大套套一共四颗星。和天真的小孩对话真是费脑子。笑点虐点都很足,只是后面的转折和鸡汤来的很生硬。
成人世界的吵吵闹闹真的很烦人!
核心idea就是孩子把爷爷烧了,其它所有部分都是围绕这一点硬编硬凑
一场山寨复刻版的维京式葬礼,海滩上的memorial service太赞。If oblivion is inevitable, why do most of us always stick to formalism?裴淳华女士还是说英音迷人。
真好玩
裴淳华离开了gone girl就什么都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