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Purement,寻回纯粹。
《追踪马苏拉比米》这部影片讲述了两个“大孩子”的故事。
一个是伪造爆料新闻的吉拉多,一个是总是油嘴滑舌的巴布里多。
之所以称他们俩为“大孩子”,因为他们在迷失的森林中,在可爱的马苏拉比米身上又再次找回了久违的纯粹。
影片一开始是教授寻找到一种可以返老还童的兰草,观众的注意里完全被森林中可爱的马苏拉比米吸引。
整部影片走着轻松、诙谐的基调。
观众们甚至可以一手爆米花,一手可乐轻松的看完整部影片。
但视角稍稍转移,关注点聚集在教授为什么要破坏自然规律,偏要重拾年轻的自己?
这就可以提及很多方面,少年时总想着未来,到了迟暮时却想要回到过去。
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在最美好的年纪没有经历青春,反而感受苍老。
到了真正可以惬意安度晚年时却有了一个又一个的遗憾,然后,开始“挣扎“着想要回到过去。
在着手另一方面,影片中可爱卖萌的马苏拉比米,导演使用了类似于豹子的动物来虚构这一角色。
黄中夹杂黑色的皮毛着实萌到了一票观众,它身上透着灵敏、纯洁、可爱的气质,聪明中又带着淘气,着实让人不得不爱。
所以,这样的一个动物,象征着纯粹的美好。
本是在大森林里快乐生活的小精灵,突然被代表贪婪的教授一行打扰,这是不被社会允许,更是不被新闻媒介允许的。
所以,影片中原始部落的出现就给了两个普通人拯救地球的契机,因为他们是“有缘人”,这个词是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语,佛祖广结善缘,但拯救苍生的使命总是落在少部分人身上,这就产生了也许其貌不扬但是却肩负重大使命的一些“平庸不平凡”的群体。
玛雅人的早期的预言注定将使命落在二人身上,所以一切的一切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很多人也许会质疑,两个骗子何以担负此重任?
但换个角度,一位是为了证明自己,另一位是为了自己的儿女。
他们虽然以笨拙的方式试图满足他人,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家人。
一位想要成全父爱,一位想要展示父爱。
所以,行善之始为心善,两位完全达到了这样的要求。
观片时,被法国式幽默狠狠的惊艳到,原以为这样一个浪漫多情的国度无法拍出这样轻松的影片,因为法国不比美国的混搭型幽默,也不比英国严谨外表下的黑色幽默。
然而,这样一个笑点贯穿始终又不乏情感倾泻的影片着实让人啧啧称奇。
笔者个人的理解是,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影片。
最终,笨拙儿子终于证明了自己,骗子爸爸也满足了儿女的需求。
独裁者终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返老还童”,可爱的马苏拉比米夫妇也带着孩子继续在森林中快乐生活。
就像是一块涂满黄油的面包,有质感有美感。
生活就是这样,往往追求最为简单的纯粹,最为简约的生活。
只要心中满怀善意,眼睛就会澄澈明亮。
“满足”,唾手可得。
/ 脑洞,萌物,开头,帧和景。
(法国印度混搭欧美风?)+ 人设好无BUG,故事简单衔接好,脑洞(预言,动物沟通,女助手障眼法,将军脑残粉)- 故事老套,斗反派。
追踪长尾豹马修开头魔幻后面真人。
搞笑的专门骗游客的巴比杜,欠了外债。
为捍卫节目和自己名声的记者丹被派去采新闻。
到机场就被将军(金发银女)劫走,看了收藏席琳的唱片。
不慎破坏,进牢。
巴进去找他,巨人吓,逃出。
进森林,巴装巴比伦人,识破,被真带去。
吉娃娃污,高能讲述预言。
教授和助手进森林捡到花,研究时被苏偷走,意外还童。
反派立现,囚将军找花。
双面人盗走花和苏,巴丹将军合作救花苏。
跑电视台证明不假,大闹。
完。
/ 搞笑,脑洞。
(法国印度混搭欧美风?)+ 剧情老套但无BUG,人设好。
萌系出没。
金发银女以为是女助手。
- 斗反派不给力
于法国观众而言,除了那些引以为豪的电影大师,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轻松简单的娱乐佳作。
而喜剧,正是几百年来莫里哀的后代们一直继承的传统,从当年的《虎口脱险》,到近些年的《高卢英雄》、《欢迎来到北方》,《不可触及》,再到《追踪长尾豹马修》,无不创造了年度票房冠军的奇迹。
这部《追踪》就是2012年法国票房冠军,即温情又恶搞,集童趣与成人幽默于一炉的喜剧,最大的功劳属于集编、导、演集制片于一身的阿兰•沙巴。
法国电影,作为少数能与好莱坞叫板的“概念股”,当然不只靠晦涩难懂的艺术电影来支撑票房。
成熟的商业电影,各种丰富的类型片,保持技术领先性的长远规划,一都直是这个国家电影工业的主要成分。
片中那个倒霉的电视记者,正是导演沙巴本人。
这位在法国影视界呼风唤雨的金牌制作人,本身就是漫画家出身,在电视台任编导多年后转战大银幕,打造了多部卖座电影,在法国的影响力不亚于商业名导吕克•贝松。
而他最擅长的,正是无厘头的戏仿恶搞,穿越感的荒诞喜剧。
在其作品中保留着许多漫画式的手法,尤其是分镜和台词,每每让观众仍俊不禁,哭笑不得。
对于流行文化的谙熟,信手拈来的调侃,以及在手法上的复古钻研,法国影评界常把他与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艺术家》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相提并论。
他们是一种电影类型的两个不同套路,一位高雅,一位通俗,既能保证影片足够的完整性,又有抓住观众的必要线索和节奏感。
因此在观赏沙巴的这部《追踪》时,能迅速体会到导演的自信和从容,这一次他把“点石成金”的手指伸向了马苏比拉米,这个比利时漫画家安德雷•弗朗甘笔下的著名卡通形象,改编难度要超过《高卢英雄》。
《追踪长尾豹马修》虚构了一个完全不存在的南美国度“巴伦比亚”,让贾梅勒•德布兹饰演的当地人陪同法国记者寻找虚构的神物“马苏比拉米”。
叙事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的经典手法,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直到影片过半才让“它”显身,这其实与改编《变形金刚》一样需要勇气。
这个融合了猎豹和考拉的卡通形象已经诞生了六十年,第一次搬上银幕,采用最先进的CG特效生成,“萌”的一塌糊涂,塑造的十分成功。
其实除了毛茸茸的马苏比拉米,影片的情节与漫画原著并无太多关系,基本上是沙巴自己写出的剧本,把“追寻神奇动物”和“搜索返老还童花”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打造了一个怪咖云集,笑料不断,点缀温情的冒险故事。
影片中除了许多屡试不爽的商业桥段,沙巴又进一步发挥了自己讽刺娱乐圈,致敬经典电影的高招。
片中饰演将军的郎贝•威尔森各种无下限出境,完全是法国版的《大独裁者》,他对席琳•迪昂的迷恋,异装癖高歌一曲《I’m Live》,几乎把全体法国男星的节操全丢尽,终于换来了女神的彩蛋。
戏仿《24小时》,重现《女王使命》,让土著人吃着爆米花观看古老预言,用广告文字来调侃欧莱雅化妆品,沙巴在这部漫画改编的电影中继续玩得不亦乐乎,观众也跟着一路High去了丛林历险。
丑星德布兹更是延续了他一贯的“蔫坏”风格,把沙巴、威尔森和反派教授推向高潮,这就是法国喜剧的特点,俗到家的模式,也能带来欢乐。
除了剧情的紧凑和跌宕,成熟的特效技术也是《追踪马苏比拉米》成功的关键。
这同时是欧洲首部Imax电影,后期数字化处理的35MM胶片,让成片的色彩和细节非常醒目,票房的大获成功也再次证实了沙巴及其“敏锐”的商业嗅觉。
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合格的暑假娱乐片,轻松与恶搞的乐趣之外,还能体会出法国人特有的讽刺幽默感,唯有这样技术上成熟的商业电影,才是法国人抗衡好莱坞的另一种资本。
Luc, 七月
单从喜剧角度上讲,有一些片段还是笑点蛮多,因为看的是翻译片,配音的喜剧衬托也有关系。
但是换个角度,从剧情上看,真的是很幼稚,而且还有点,就是看到结尾,你会惊讶道,就这么没啦?
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看多了电影,感觉电影就应该要有复杂的剧情,戏剧冲突要强烈,画面感要引人入胜。
这次这么简单的一个片子,坏人坏得不够彻底,几分钟的争斗就结束了。
丛林景色非常美,满眼的绿色植物特别养眼,马苏比拉米好萌(*ノ▽ノ)街道和歌舞什么的都好像印度片……一开始不太能接受法国人的笑点,剧情进展好慢的感觉,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进入正轨,萌物前面的出场也好少,还有就是为什么女首领要给他们下迷药然后扔在森林里啊,不是还要靠他们拯救世界呢吗?
后面部分还不错,痴汉将军好可爱啦!
彩蛋里也好可爱,这是告诉我们舔屏的坏处么?
233Ps草泥马好萌!
鹦鹉君也好萌!
结尾的三段彩蛋都特别棒,无聊时看看还是很可爱的,有风景和萌物还有欢乐轻松的剧情。
晚上刚去看了,一路从头笑到尾,虽然法语不是特别懂,但是还是很好笑很好笑,从男一伙同自己收养的小孩骗兽医费开始的那个鹦鹉,到男二的各种悲催出场,再到被原始人劫走那是第一次小高潮,各种动物在里面的客串效果极佳,鹦鹉装病,鼬鼠偷钥匙,小狗和男一的头发qing,关键时刻不给力的疑似草泥马的动物,还有最可爱的动物主角一号,对法国某节目和欧莱雅的反讽,最高潮最高潮就是后边前将军变装歌舞席琳迪翁的歌,超级好玩,一直到电影结束,都意犹未尽,强烈推荐!!!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喜剧概括为“对丑的模仿”,并且说“这种可笑是一种对旁人无伤的”。
后来又将其延伸为“将世人间的坏与恶以滑稽、有缺点、颠覆逻辑的态度,通过夸张、强调、且相当长度的动作状态呈现出来”。
自舞台剧至默片时代,由角色的肢体动作引发的可笑和审丑,使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得以宣泄,并最终使观众产生欢笑的快感。
例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基顿的《将军号》等。
法国喜剧片的名声在江湖上远扬已久,单凭《虎口脱险》这部影片就能体会到那种独特的喜剧风韵,没有过分修饰的喜剧外壳,却有着足够纯粹的喜剧内核,这种内核,多半源于法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在保持电影艺术美感的基础上,用略显夸张的滑稽幽默让整部电影充满欢乐。
这种植根于民族文化特色中的幽默风格存在于几百年前莫里哀的戏剧中,也存在于现在法国人的轻松佳作之中。
从当年的《虎口脱险》,到近些年的《高卢英雄》、,再到《追踪长尾豹马修》,无不如此。
在剧院,观众用不着毁三观,也能迸发出哈哈大笑或会心微笑,同时在走出电影院时,又似乎对生活多了几份还可寄予的希望。
诚如鲁迅所言,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破坏给人看,但重要的是最终留下来的,乃是大众所普遍认同接受的有价值的“良和善”。
《追踪长尾豹马修》延续了法国喜剧片的三好传统(好看、好笑、好玩),怪咖云集,笑料不断,既温情又恶搞,集童趣与成人幽默于一炉,以极端浪漫化的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动物保护故事,在对野心家的变态心理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让富二代和屌丝的梦想都得到了实现。
该片在法国本土打败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成为2012年法国票房冠军。
故事的模式很简单,新闻记者丹为拍摄独家新闻只身前往巴龙比热带丛林。
当地人巴比杜为了还债,也为了向自己收养的孩子们证明自己说的都是真话,二者结伴在丛林中冒险,最终找到长尾豹窝和长尾豹蛋。
而植物学家赫毛松为了让自己返老还童,不惜一切代价抢走了长尾豹蛋。
巴比杜和丹便联合当地驻军鲍彻罗将军成功救出长尾豹蛋,最后巴比杜向孩子们证明自己不是一个骗子,丹也向父亲及电视台的人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新闻英雄。
在剧中,都市小白领和笨头笨脑的向导组队探险,再加上一个最终会被整蛊到底的反派人物,设定了标准的“好坏丑”角色,“追寻神奇动物”和“搜索返老还童花”两条线索交织并进,构成了故事叙事的整体框架。
落魄的新闻记者、狡黠的小镇村民,疯狂的科学家三者的组合及其碰撞摩擦形成了影片最大的笑料来源。
《追踪长尾豹马修》虚构了一个南美国度“巴伦比亚”,也虚构了一个可爱神物“马苏比拉米”。
它最先由比利时漫画家安德雷•弗朗甘所创作,融合了猎豹和考拉的形象,已诞生六十余年。
阿兰•夏巴第一次将其搬上银幕,采用最先进的CG特效生成,它有毛茸茸的身体,胖嘟嘟的脸,忽闪忽闪的眼睛和一条无比长的尾巴,一举一动都相当富有趣味,“萌”的一塌糊涂。
影片中它的出场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直到影片过半才显身,引起一片惊呼。
在片中它并非是主要的笑料来源,更多的则是承担扮萌、神奇化的作用,让女性和儿童观众的心动。
但它的存在客观上却与主人公产生强烈的互动,从而推动关键情节进入新的阶段。
作为一只传说中的神兽,在影片中它成了各路人马追踪的焦点:新闻记者要通过它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向导要通过它来洗刷自己的骗子名声,植物学家要利用它来寻找返老还童花。
其中,记者和向导是长尾豹的保护者,而植物学家却一心想要制服它,两个阵营为争夺它而进行的斗争便成为戏剧冲突的所在。
为了突显长尾豹的重要性,电影还设计了玛雅人的存在,他们告诉记者和向导,长尾豹是保存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一旦失去,火山将要大爆发,人类将要灭亡,因此,影片中长尾豹成了毋庸置疑的中心。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以及大反派的角色设置很单纯,层次很简单。
记者因为自身能力平庸在早期记者生涯里用一个虚假报道获得了名声,却最终被发现并遭遇信任危机。
向导因为生活技能匮乏不得不采取欺骗游客的方式养活自己以及收养的孩子,却一度因为长尾豹故事而被视为骗子。
植物学家醉心于植物研究却在不经意间因长尾豹带来的独特兰花有了"还春"的经历,他对恢复青春有了近乎邪恶的追求从而变成了令人厌恶的坏蛋。
从始至终他们都只是在执着的完成自己的目标:一个为了独家新闻,一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一个不甘心老去而一事无成。
而他们获得自己愿望的说服性物体,都落在了一只非常萌态的长尾豹身上。
影片通过这种戏剧性十足而又合乎逻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而其运用的夸张手法便形成了滑稽的喜剧效果。
另外,在影片中配角也充当了不可忽视的产喜角色,那个一直视席琳•迪翁为女神的鲍彻罗将军,在一开始并不起眼甚至有点令人生厌的情况下,以一出风骚至极的超级模仿秀成功实现大逆袭,令观众不断捧腹的过程中牢牢记住了这个身披金色性感小礼服的八字胡肌肉男,从而感叹独裁将军也不过是个心有女神的宅男罢了。
其他如高大强壮却声音娇羞的巴亚人壮士、动不动就用电击对付人的胖子,也都特别自然到位地为本来简单的故事增添了不少出人意料的笑料。
当然,最特别的当属那一群通人性的动物,和小女孩联合起来演戏骗钱的鹦鹉奇奇,帮助向导偷监狱的钥匙又与他讨价还价的鼬鼠,因为向导没兑现自己的承诺而生气喷他一脸唾液草泥马,它们或呆痴或狡猾或卖萌或可怜的形象更是影片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追踪长尾豹马修》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正统喜剧,它不是那种现实题材的讽喻式喜剧片,而是集合了童话元素的魔幻喜剧片,它本身的奇幻色彩将法国喜剧的无厘头风格推向了极致,让观众在一种轻松状态中,抛开一切束缚去感受这种纯粹的欢乐。
其美好的画面、想象力、幽默、以及善良更是表达了对生活中真善美的颂扬。
一般人看这种片子应该会从头笑到尾吧,就如泰囧一样。
可是这部也不能和泰囧做比较因为两部片子自身的切入点都不同。
拿来做比较是笑点的原因,我看泰囧的时候觉得不是特别的好笑,看这部也是如此。
所以我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上来说笑点还是有的,看自己的笑点高低程度。
不过这部片子蛮有意思,把特别的动物和大自然融入进来,而且这个动物又很萌,应该会吸引到大多数人。
演员的演技更好到不用说了。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找到这样一幕喜剧,真欢乐。
被逼上梁山的丹,被追债、被孩子们怀疑的巴,在险像奇生的丛林里,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反派出场的植物学教授,一生执迷植物,偶然返老还童后,不惜任何代价想要固守住镜花水月,最终落得晚节不保。
是呢,衰迈年老,能有机会重回青春,谁也不想只是昙花一现的幻灭。
调侃欧莱雅化妆品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调笑那些不惜在脸上投入重金的中年女性?
想起之前开会时分享的会员数据,高端高价的化妆品多是高龄女士买单,此类客层年富力强,经济宽裕,却无奈面临青春将逝,脸颊下垂,抗皱、滋养、提拉、修复、平滑……深谙消费者心理的厂商,用的每个字眼,哪个不字字珠玑又字字锥心,让人甘愿买单。
捧着那一堆堆瓶瓶罐罐的满足和梦幻,仿佛在心里和自己在说,我在努力呢,在努力呢……更吸引人的,是马苏比拉米所在的巴伦比,热情又安静的小镇,原来是导演杜撰出来的国度,墨西哥靠近维拉克鲁兹城,卡特马可,热带雨林和原始森林兼具,梦想之地UP+1。
《追踪长尾豹马修》可能是心境的原因,又觉得这是一部应有尽有的电影。
但不论是否真的应有尽有,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好电影。
一部满是恶趣味的无厘头法国喜剧,风格有点像《你丫闭嘴》,满满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周星驰味道。
以小见大的主角。
男一,卑微的社会底层人,负债在外,靠和女儿鹦鹉一起骗游客的钱,然后骗到的钱又不给女儿买作业本,被叫骗子。
再加上二十五年前的奇遇不为人所信,骗子的标签再也摘不掉了。
满满的周星驰主角即视感。
为了还债救鹦鹉,废柴男主成了男二的导游,企图用骗术从他身上捞一笔。
男二,进入事业低潮的记者,老爸派他重回巴伦比,希望他能复刻成名作挽救收视率。
在影片的后面,我们知道了男二的成名作其实是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但收视率再低迷自己的节目就会被砍,男二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任务。
男三,喜爱席琳迪翁的独裁将军。
一个丑角,看似反派,最后却成了主角团翻盘的关键。
男四,八十多岁退休的以前靠将军资助的植物学家。
看似是个潜心研究的科学家,意外返老还童的发现瞬间击垮了这个不被人重视无名小卒的心理防线,成为了电影的大反派。
四平八稳落入俗套又创意满满趣味十足的剧情。
就如周星驰的电影一样,都是同一种套路。
出身卑微的主角一无是处一事无成,但心中总有一团火一个梦,可依靠自己的力量永远无法实现。
然后或是因为自身的天赋异禀,或是因为得高人指点,瞬间技能点加满绝地翻盘完虐反派。
但又和周星驰的电影一样,电影里有着许多让人开怀大笑的片段,精心设计的伏笔,以及可以触动各种各样人的小细节。
是首尾呼应的鹦鹉吗,是像3D电影一样的部落预言吗,是原来你也是骗子的逆袭吗,还是废柴主角团并没有逆袭全程躺赢?
我不知道别人的触动点在哪,我知道的是这是一部“满分”作品!
下面说说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东西吧。
爱情,没错,第一个肯定是他。
虽然爱情在电影里导演决定没有考虑过,但两只长尾豹的片段真是羡慕死我了。
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你侬我侬。
突然不想写下去了,尽管还能说的有很多,但想到她就哑口无言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关于将军,关于教授,光是他们两个就有无穷无尽的话题,可,诶。
这个时间点提到爱情真的就会毁了一切。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佳作。
乍看是一部能让你捧腹大笑的喜剧,细细品味,又是一部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悲剧。
无聊透顶
全片皆雷點,劇情上基本是為十二歲以下兒童量身打造的,笑點亦是,作為喜劇卻通篇沒法令我笑出來,失敗中的失敗,完全有失法國喜劇的招牌,多幾句點評都是浪費我時間。
法国人的脑残笑点啊。。。越低越萌么。。哈哈哈哈
超可爱,动画也棒,热带阳光真温暖
马修好萌啊,好想揉揉(。
最后小马苏炒鸡萌 不过对剧情没什么爱 只对将军唱歌那段较猛
这次法国人贫的恰到好处,还开创了人兽新体位 哈哈~~
payapaya!
看不下去了
模仿席帝那段笑cry
好无聊好幼稚,笑点很牵强,适合低龄儿童观看,中间几段群舞是模仿宝莱坞吧?
法国佬都是在用生命演喜剧片...ps 那个渲染出来的模型动起来真心萌惨了
那段舞增色不少!
前半小時滿無聊 到後面整個超白爛 好歡樂XD 將軍跟土著的舞蹈和羊駝太搶眼啦!
我很少看法国电影,如果这个是法国近20年最搞笑的冒险喜剧,那法国的冒险喜剧应该没救了。。。唯一有那么一点点笑点的地方就那将军跳舞那段,唉。。。
真是无厘头的从头笑到尾,爆笑的法式幽默非常的合家欢,马修也很萌。
cuuuuuuuuuuuute!!!!!!!!!!!
很萌
有些段子蛮好玩的。
6.5,法式闹剧,“席林迪翁”是唯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