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Che: Part Two,切·格瓦拉传(下),切:39岁的告别信(台),Che: Guerrilla,Che - 2ème partie - Guerilla

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卡洛斯·巴登,德米安·比齐尔,乔昆姆·德·阿尔梅达,马克-安德烈·格隆丁,罗德里戈·桑托罗,弗朗卡·波滕特,卡塔琳娜·桑地诺·莫雷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法国,美国语言:西班牙语,艾马拉语,盖丘亚族语,英语年份:2008

 剧照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2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3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4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5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6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3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4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5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6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7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8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9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9年,切•格瓦拉(Benicio Del Toro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与菲德尔•卡斯特罗(Rodrigo Santoro 罗德里格•桑托罗 饰)率领的游击队组织“七二六运动”终于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建立了新政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和菲德尔在治国理念上逐渐发生分歧,最终他辞去政府中的要职,并放弃家庭和古巴公民的身份,再次投入解放第三世界的战争中去。 几经辗转,切来到玻利维亚,与玻利维亚全国解放军共同展开游击队革命运动。玻利维亚总统René Barrientos(Joaquim de Almeida 饰)得知切的到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个令人头痛的革命者…… 为了详尽真实再现革命家切•格瓦拉的革命岁月,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用了4个小时来描绘这位传奇英雄。最终按照院线的需要,影片被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好男孩我们恋爱吧他们有什么利特斯波纹不是不想嫁灵魂医师2说来有点可笑英勇少年栀子花开大学女生的性生活第一季与你徒然这个反派我不干了超越时间线第二季来自天堂的最好朋友你们所有人的脸我的杀手女友老捕快鲨海逃生爆裂骑士妈妈不再摇滚最终行动高地:苏格兰狂野之心百年乡情第一季封神演义之斩仙飞刀幻星神Justiriser新琼森帮萨霍热爱河流如血

 长篇影评

 1 ) 英雄葬礼

英雄葬礼切,已经故去很久了,今日再看那段历史,感受依然很深,很深!

深到,已经不会打字,那就转抄几句吧!

格瓦拉等人的遗骨被运回古巴后,暂时停放在哈瓦那的何塞·马蒂纪念馆内。

1997年10月9日(即格瓦拉遇难30周年),古巴国务委员会发出通知,确定当月11日至17日为国丧日,并确定将格瓦拉的遗骨以国葬的规格安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圣克拉拉

 2 ) 做个有信仰的流氓

切.格瓦拉切.格瓦拉我时刻会念叨起这个名字一个印在T恤,墙头,海报上的符号当一个人,把自己活成一种符号,这意味着什么?

符号的背后,除了T恤和墙壁,是否还有更多的含义,能供潮流去解读。

或者说,切本人,用他的生命换来的理想是否才是他更希望后来者去关注的,而不仅仅是他的肖像。

格瓦拉的肖像家喻户晓,格瓦拉的故事也为人传诵。

那么他的理想和他的精神还有多少人会去铭记,或着去追随。

格瓦拉所追求的,恰好是我们的政府所教导的那四个字--共产主义。

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这四个字仿佛是一个笑话,又是一种禁忌。

但抛开这几个字的含义不谈,让眼光集中在格瓦拉本人的身上。

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可能是虚幻的,可能是无法实现的。

但是对于理想的追求与执着,却是格瓦拉最让人崇敬的地方。

片中的一个片段格瓦拉被捕后,一个玻利维亚士兵问他:你信神吗格瓦拉说:我相信人性至少在导演的安排下,这名士兵被震撼了。

他无法直视格瓦拉的眼镜,当格瓦拉要他为其解开绳索时。

士兵选择了逃避,在几句简短的对话后,心灵受到了冲击,显得局促不安,自己彷徨了自己。

导演安排的这个片段,深深的刻画了格瓦拉现世基督的形象。

他,用浓厚的人格魅力,以及对信仰的坚持,将一帮外国人带到非洲,带到南美,去实践他们崇高的理想--解放人类。

这个阿根廷人没有国籍,没有人种,唯一有的就是纯粹的信念。

他犯下了无数的错误,他的革命一次次失败,他的同志一个个死亡。

他的错不止是个人的错,同时也是古巴的错,是南美的错,是人类的错。

而这些鲜血和惨痛后,结成一种执着的精神,留给了活着的人们对于政府,这些共产者是叛军,是土匪,是流氓。

政府要围剿他们,他们所努力解放的人民们也不理解他们。

人民们只关心战争是否会发生在自己的村庄。

格瓦拉们孤立无援,他们只是游荡在玻利维亚土地上的一群流氓。

只是这是一群有信仰的流氓征用食品会付钱,为村民看病也是义务,他们把人民看着奉献的对象,用信仰来坚持抗争这群流氓无所畏惧,可惜鲜血的热度依然唤不醒冰冷的子弹。

格瓦拉还是会死去。

哪怕他的信仰如此的坚定。

格瓦拉死去了,子弹打完了,血流光了,坚毅的眼神最终也空洞了最后冷冰冰的躺在担架上格瓦拉死去了,但是,在古巴,在刚果,在玻利维亚,在非洲,在南美,在这个虚伪的世界上。

依然点亮了一团微弱的火光

 3 ) 1967年,切在尤罗山峡

1967年,切在尤罗山峡峥嵘的山神追迫着他!

我的脚跟,再一次挨到了罗西南多的肋骨。

这泅潜者的孤独已经像海一样广阔,一样澄明。

连续十年,纯洁的疯狂引领他步向殉难地。

血在漂荡、在飞!

一颗子弹,咬噬着他勒紧的意志。

挣扎着,这哮喘病发的大陆。

野草纠缠着,哑默的岩石黑色闪亮。

1967年,我的灵魂正远游于西伯利亚的冻原……一路上布满了灰色的火星、余烬;天空散落着,肮脏的雨雪。

一棵树支撑着他,这归于土壤的力量,这圣.塞巴斯蒂安的孤独已经像海一样淼茫。

林枭划过阴冷的天幕太阳在高照吗?

哭泣他沉落的岛屿。

我的灵魂猝然被他痛苦的闪电打散,那遥远的潘帕斯高原……夏日的溪水,花茎的清香。

啊,一片黑暗,像一颗彗星向他逼近——1999年这是我写于10年前的诗,后来被改编加入诗剧《玻利维亚地狱记》结尾。

清明梦——致切•格瓦拉昨夜我代替你梦见,你曾怀抱那印第安小女孩,她早已长大、婚嫁,带着女儿,仍然祈祷、唱歌和哭泣,拿着你的红水壶接雨,在尤罗谷地。

昨夜我代替你梦见,你曾战斗那印第安施咒的下午,看不见的饿鸟和众天使扑翼,幽灵们不肯转世,仍点数自己骨殖。

在雨水中,在尤罗谷地。

昨夜我代替你梦见,鼓声仍然阵阵。

我愿小声击鼓至力竭而死。

我愿是你身边的“中国人”胡安•巴勃罗•张,在炮轰中碎裂了眼睛,再不落泪。

是的昨夜是中国的清明,我梦见这出卖你的美好世界,炊烟渐升,人们播种、编织、搓下玉米,在节日用彩带装饰曳地的裙裾,飞行在凛冽长风里。

2009.4.6.昨日下午在香港电影节看《切•格瓦拉》,看到切被捕前一刹,突然浑身冰凉,不觉间已经泪流满面。

夜有所梦。

这是早上醒来后写的诗。

 4 ) 玩脱的非线性叙事,玩命的游击队队员

索德伯格的非线性叙事我们都见识过,不过这次感觉玩脱了,碎片化过于严重。

如果你对古巴革命和切格瓦拉不了解的话很可能看得云里雾里。

好像格瓦拉一拍脑袋就上格拉玛号了,几十人的游击队莫名其妙就发展壮大了,有美帝撑腰的巴蒂斯塔政权谈笑间就灰飞烟灭了,网红格瓦拉转眼又跑到联合国大会上舌战群儒了。

下集更狠,格瓦拉从1959年七二六运动胜利到1965年刚果游击战失败的诸多经历都直接无视,改名换姓再婚生子的他突然就空降玻利维亚的山区丛林中了。

虽然时间线没有再跳来跳去(代价是让上下集感觉像是不同人拍的,缺乏艺术上的连贯性),但导演仍然拒绝做任何背景介绍,宁愿花大篇幅表现游击队日常生活的艰辛也不愿交代前因后果。

诚然,以格瓦拉的丰富履历4个半小时的片长是远远不够说清楚的,可是这样剥离上下文的人生片段图景实在很难让观众走进人物内心。

格瓦拉被(萨特)称为完人,被与玻利瓦尔并论(在南美乃至世界各处闹革命),被比作耶稣基督(放弃高官厚禄去“拯救”黎民苍生),甚至被很多玻利维亚人供为神明(尤其是其死亡地附近居民);但他也有暴力冷血的一面(古巴建国后主持清算),被指医术不精战术拙劣(除了跟卡米洛等一起攻占圣克拉拉外,其实鲜有胜仗,所以本片的选材就有问题),周恩来评价说格瓦拉主义实为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

我不期望一部影片能让我们认识真正的格瓦拉,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还是另有隐情,是坚定地共产战士还是热衷战争,但好歹能给出可供思考的线索和依据。

可惜就像本片纪实风格的镜头一样,我看完只感觉头晕眼花,捉摸不定。

 5 ) 中国不敢引进的好莱坞大片《切格瓦拉》

这部在戛纳获得最佳男演员的影片,其导演是好莱坞着名导演索德伯格。

德尔特洛凭此片拿到了戛纳的最佳男主角。

仅仅4000万美金,总共拍了79天。

这部影片比充满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好一百倍。

索德伯格是个成功人士,好好混,去做斯皮尔伯格也不是没可能。

但是,索导一心要拍自己想拍的电影,为了《切格瓦拉》,他筹备了7年。

从《性、谎言、录像带》开始,索德伯格的起步就与其他的好莱坞导演不大一样,虽然拍了大量商业片,甚至还自己主演过一部喜剧,有名有利,但是,索导没有忘了自己最初是要做艺术家。

德尔特洛的表演,基本你看不出他在表演,他就是切格瓦拉本人。

哮喘是个外部手段,德尔特洛通过哮喘,进入到人物的身体,最终进入人物的灵魂。

拉丁裔,沉稳,充满表现力,真是顶尖级的演员。

美国和古巴复杂的历史和彼此微妙的关系众所周知,作为出生并成长在美国的导演,记者们对索德伯格在影片中倾注的对古巴和切的善意立场表示关注。

但是索德伯格并不想把观众关注的视野引入政治讨论中,他说拍摄这部影片,不是古巴这个国家,真正吸引自己的是切-格瓦纳二次放弃属于自己的舒适生活和家庭,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为他人幸福的解放战斗中。

切-格瓦纳一生经历的丰富和神秘,是每个导演都想要展示的电影题材。

同样是这段表述,在中国媒体的转述中成了:索德伯格声称拍摄这部影片,不是为了探讨政治,他感兴趣的是人的故事。

中国媒体故意把“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解放战斗”这样的关键词屏蔽掉了,好像索德伯格是个对政治不感兴趣对人物的精神实质不关心的导演,好像他只是在猎奇地拍这部影片。

事实正好相反!

四个半小时的故事,加之完全以西班牙语完成拍摄,记者对影片在美国的发行表示担忧,尤其是观众将不得不面对四个半小时的字幕。

而导演索德伯格和制片人透露,剧组曾做过巨大的资料搜集,甚至也有延长至7个多小时的拍摄想法,但是,终于因为要遵守拍摄预定时间,满足影院上映而不得不放弃。

对于影片最后的发行形式,现在根据各国国家的情况还在具体讨论中。

他希望可以先在放映首周以完整版的形式出现,此后再将上下二部份分开放映。

索德伯格为这部影片筹划了七年,仅仅筹到4000万美金,这在好莱坞,算是小成本制作。

如果是一部喜剧片或者科幻片甚至情感片,大导演索德伯格一定可以拿到7000万以上的投资。

这部充满诗意,饱含感情的佳作,足以震撼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内心。

然而,我们的《新京报》的报道标题是《索德伯格新片戛纳首映 《切-格瓦拉》遭恶评》,与境外媒体的反应不同,对于这部长达四个小时的影片,赞誉远远多于质疑,最佳男主演的获奖就是证明。

中国主流媒体对这部影片的反感甚至害怕,已经溢于言表。

可以肯定的是,引进有汉奸电影嫌疑的《色戒》,引进有台独意识的《海角七号》,广电总局在一片反对声中,顽强地甚至是固执地引进这些有争议的影片,在斯皮尔伯格号召抵制奥运会的情况下,广电总局依然引进斯皮尔伯格的公司制作的《功夫熊猫》。

但是,广电总局不会引进英雄主义的《切格瓦拉》。

《集结号》被精英专家称为写了人性,《色戒》被称为写了人性,但是,真正写了高贵人性的《切格瓦拉》,没有任何国内影视专家写过一片评论。

他们在回避这部2008年全球最优秀的影片之一,他们害怕,因为,美国导演索德伯格在这部伟大的影片中写了:阶级斗争!

索德伯格毫不回避地描写了帝国主义对革命的联合剿杀,以热情洋溢的笔触写了切格瓦拉在联合国大会上驳斥西方的指责,向帝国主义宣战的豪情。

这样的艺术家,在中国已经绝迹了。

《英雄》《黄金甲》中对权力的畏惧,《集结号》中对革命的消解,整个中国影视界对好莱坞的顶礼膜拜,其实是对美元顶礼膜拜,真正的好莱坞的艺术家在中国却没有市场。

《切格瓦拉》中卡斯特罗说:古巴1%的人掌握了45%的土地,人民生活在赤贫中,我们要拿起枪。

切格瓦拉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在解放古巴以后,你要帮我把革命之火燃遍美洲。

切格瓦拉对农民说:你们的孩子应该去学校,我们将建学校和医院,请你们支持我们。

一个玻利维亚战士说:切格瓦拉本来可以坐着轿车,跟妻子儿女在一起快活地生活,但是他来这儿的丛林,我是一个面包师,我一辈子是个奴隶,但是我最终将获得自由。

看了《切格瓦拉》之后,吓得发抖的中国资改派怎么可能引进这样一部影片呢?

 6 ) @切·格瓦拉:让我们忠于理想

切:你好!

明天是你的生日,89年前的今天,你出生在那个探戈与足球交织着的世界,那个为了贝隆夫人举国哭泣的拉美国家。

6月14日,北半球正在进入夏季,而在你的故乡,严冬开始来临。

在这么个季节出身,而且还患有终身性的哮喘,似乎已经预示了你将与命运抗争。

为了给你写信,上个月我读完了关于你的三本书,读过之后却什么也写不出来。

你是我的偶像——这个词现在有个时髦的叫法“男神”——很久以前就是。

首先是因为你很帅,帅得让人将你用做头像或者穿在身上,然后去接受其他人诧异的目光,听他叫一声“雷锋”。

这种情况我遇见过很多次,虽然几经解释,但对方始终无法捋直舌头把你的名字念对。

即便是处在一个曾经红星飘遍的国度,你的知名度也并不是很高。

后革命时代的人们,厌倦了革命的浪漫理想,转身加入一场资本全球化的浪潮当中,犬儒庸俗地活着,拥抱来自西方资本世界新一轮的剥削与奴役。

忘了告诉你,雷锋也是一名无产阶级战士,某个特定时期中国人名的“国民男神”。

在最初见到你画像的那一秒钟之内,我也将你认作了他。

但转瞬又明白,你挺拔的鼻子和坚毅的眼神是他所不具有的。

仅仅是因为这一明显的区别,我开始喜欢你。

这些年来我试图描述那种感觉,可是说不出来,可以肯定的是,和看见自己喜欢的姑娘时的感觉不一样。

很难不把那些熟知的故事再梳理一遍。

你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是个医科大学生,有行医执照。

在当时的阿根廷抑或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来看都将是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你并没有满足于自身的完满,大学期间游历拉美各国,亲眼目睹了在帝国主义者与军人政府统治下压迫下的拉美人民的生活,最终走向了一条解放他们的道路。

又不得不说回我自己的国家了。

这种浪漫主义的理想曾笼罩过我的祖国,结局是谁也不愿提起的闹剧。

可是你还有你的战友成功了,虽然过程有些阴差阳错,然后你又走了,却再也没有活着回来。

对于青年人来说,你的意义在于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对强权的抗争和对既得利益者的蔑视,还有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今年我行将年满24岁,中国人称为“本命年”,有一些特别的意义。

经历和学识让我开始对狂热的偶像崇拜有了质疑,尤其是你这种具有意识形态立场的偶像,往往更令人盲目以成灾难。

现在的很多研究表明,你曾制造过一些小规模的屠杀,我也深知一个被你统治者的世界会多么糟糕。

或许我终将与你告别,所以在拟定这个叫做“偶像:告白已告别”的写作计划时,将你添加到了名单当中。

去年,在我的祖国,一个小偷因造型与你神似且言论惊人而爆红网络。

人们戏谑地将他冠名为“窃-格瓦拉”。

“窃”与“切”同音,在中文里指代一些手段不正当的事物。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你无法职责任何人对于偶像的不敬。

相对于此,人们对于他那一句“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的无限恶搞,无意中却折射出了这个时代青年人的无奈与叹息。

就算是一个曾经红星飘遍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今也无法抵御全球化的浪潮。

在资本的压迫下,青年人只有无奈的选择庸碌的生活。

往往是想打工而不可得,何况是拒绝打工。

我们的时代并不你的时代好或者坏,只是人们消极与虚无,再也没有人像你一样正面反抗了。

写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我想,即使是终有分别日,你身上也总有一些值得留给我的品质。

我想象你一样忠于理想。

让我们忠于理想!

贡水河边的浪荡汉子2017.06.13

 7 ) 血肉之躯

我看《格瓦拉》,觉得是个隆重的仪式,是一场对青春的漫长告别,充满了不舍。

   他是浪漫骑士、悲情诗人。

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爱他。

但是我把对他的爱与对生活的期待剥离开了--我确信自己不会骑着摩托车去漫游;确信自己不会成为一个革命者;确信自己并不热爱玻利维亚的丛林......相较于格瓦拉的信仰,我所信仰的是什么呢?

我想我的信仰不过是踏实的日常生活,还有那些依附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情感,那些潜伏在人心深处的一种向上的力量......不过,这可以说是信仰吗?

   格瓦拉的前半生,为自己的信仰而投入革命,成了英雄;他的后半生,还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自我流放,又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战士。

萨特,这个存在主义者,这个视他人为地狱,对人性幽暗之处洞若观火的人,在评价格瓦拉时说:“切是我们这个世纪最完美的人!

”格瓦拉的魅力,在于他的决绝,他的激情,他的冷酷,还有他信仰的始终如一。

   《摩托日记》《格瓦拉,阿根廷》《格瓦拉,游击队》可以看做是跨导演的格瓦拉传。

前者唯美,后两部则沉重,尽量在贴近和还原格瓦拉自己。

   《摩托日记》记载了格瓦拉的青春岁月。

我很喜欢他这段骑摩托漫游拉美的经历。

他送给女友一条叫“回来”的小狗,不过经过了这次游历之后,他显然再也无法回来。

     《格瓦拉,阿根廷》,描述的是他在古巴的胜利。

这个胜利很偶然,我私下猜度,格瓦拉的出走,是因为他把这个偶然当作必然了吗?

他开始迷信自己个人的力量了吗?

又或者,他的出走,是对自己的流放?

在影片中,他不止一次地说:“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必不可少的。

”在玻利维亚的丛林里,他对那些游击队员说:“你们现在在受苦,还可能受伤,牺牲。

也可能会胜利,然后就会变成一个没用的人,这就是全部。

”他的出走,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在政治于权力中并非不可缺少的一个了吗?

也许,他想去用血再写一个神话,证明他是唯一的,必不可少的一个。

他做到了。

尼采说:男人都应当是战士。

《格瓦拉,游击队》里的切,是一个战士,一个真正的男人,或许,接近于神。

他被他要解放的当地居民出卖的。

玻利维亚的军官对他说:“也许他们并不欢迎你。

”还有一个军官骂他:“你这个古巴蠢货!

”可是,如果他是愚蠢的,那么耶稣可能也不那么聪明。

         他死的潦草,轻易。

不过是几个不知名战士的乱枪,他们接到的指令,是别打他的脸就行。

子弹扫射过来的时候,格瓦拉也不过是血肉之躯,但他却永远留在了三十九岁,留在了鲜血淋漓的青春时代。

 8 ) 一不小心完成我少年时的梦想

难得的机会看电影不是在迅雷上死磕,螃蟹带着到nova影院看两部连放。

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你看电影前最好看点切格瓦拉生平简介。

在我连续好几次在黑呼呼的电影院里用手机百度百科后,就已经证明现在很多电影都需要你看之前做点功课,尤其是我这种只适合看好莱坞G级电影的人。

幸亏我在大约是2007年在三联上读过一篇写切的文章,要是记不起来这篇文章,整部电影我是甭想看懂了。

那篇文章里讲:1. '切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却成为古巴革命的领导人。

这一点体现了他无私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

'part one很强调这一点:刚一开始,他肺不好,严重时能帮着搀一下的就只有那么两个人。

后来,他的游击队开始壮大,开大会时,有那么三排人了,下一次开会时有五六排人了,下下次开会我真想递给他个扩音器。

后来,攻城时感觉到处是切的人。

总之,part one有点好莱坞励志片的感觉,一个happy endding搞得我很振奋得期望下一部讲攻占哈瓦那吧! 大导演就这么给我开了个玩笑。

2. ‘切格瓦拉好像天生属于那种丛林里的游击生活,他离开古巴领导玻利维亚革命,这次失败了。

’part two刚开始放时我没想起这句话来。

心想part one好不容易看懂了,part two又在捣鼓什么了。

后来想起来这句话,就知道马上要看一个悲剧了。

游击队的成员越来越少,part one故意疏忽的哮喘开始严重,直到切一个人被一大堆玻利维亚政府军包围。

从电影院回来,到豆瓣上划勾,才发现这电影的导演原来是索德伯格。

怪不得我能看懂啊。

感觉索导就是生来为我这种白痴观众做艺术片启蒙的,真的是感激不尽。

我14岁时,生活无聊得每周的节日是看南方周末电影版和btv-1的全球电影回顾。

他们用很大的笔墨从各个角度写索德伯格,伍迪艾伦等人,而我呢,家里连个DVD都没有,那时候还不知道BT是什么,只能从报纸上去读电影,读陆川贾樟柯王小帅等人,但是现在你让我看他们的电影我根本看不懂。

那时觉得我这辈子还有机会看看索德伯格或者伍迪艾伦的电影吗?

感觉遥不可及。

去年我在coma看了午夜巴塞罗那,今年看了切格瓦拉。

儿时的梦想就这么实现了。

倒是很怀念那种渴望某种东西的感觉。

切格瓦拉也有那种对南美革命的渴望,而且他死在那种渴望中,其实他很幸福的。

 9 ) 嗯

1959年,切•格瓦拉(Benicio Del Toro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与菲德尔•卡斯特罗(Rodrigo Santoro 罗德里格•桑托罗 饰)率领的游击队组织“七二六运动”终于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建立了新政府。

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和菲德尔在治国理念上逐渐发生分歧,最终他辞去政府中的要职,并放弃家庭和古巴公民的身份,再次投入解放第三世界的战争中去。

几经辗转,切来到玻利维亚,与玻利维亚全国解放军共同展开游击队革命运动。

玻利维亚总统René Barrientos(Joaquim de Almeida 饰)得知切的到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个令人头痛的革命者……为了详尽真实再现革命家切•格瓦拉的革命岁月,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用了4个小时来描绘这位传奇英雄。

最终按照院线的需要,影片被分作两部分上映。

本片荣获200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并获得金棕榈奖提

 10 ) 切.格瓦拉的玻利维亚革命

古巴革命胜利后,切在刚果领导武装斗争,由于刚果很多参加革命的人愚昧无纪律,甚至内斗不止导致革命失败,切只好离开刚果。

切和几个古巴的战友来到玻利维亚领导游击队,但是这里的情况与古巴不同,群众相信了政府的谣言不信任游击队,甚至主动泄露游击队的位置,在美国的支持和指导下政府军开始围剿游击队,革命因为孤立无援和群众基础的情况下失败了,切被俘后被秘密处决。

 短评

切在古巴的枪声中胜利 切在玻利维亚的枪声中倒下 切.格瓦拉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理想 切是光辉的 他的死他的故事他对自由的执着被后人膜拜 切是悲剧的 他为人民奋斗却死于人民的出卖 切说:‘当一个国家的人民憎恨他们的政府的时候,夺取政权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是 没有启蒙的革命必会面临失败

4分钟前
  • pabu
  • 推荐

心中的Che

9分钟前
  • DW
  • 力荐

我说这片子怎么这么的boring,原来是史蒂文·索德伯格这SB导演的....

12分钟前
  • 小然看云歌
  • 很差

玻利维亚革命,失败,che死,传记还是要看书啊

14分钟前
  • bzgyfll
  • 还行

太闷了,前后交代并不清晰,必须有历史背景知识的人才能看明白。战争描述多过了对个人性格特征的描述,平淡的记叙文

19分钟前
  • 阿吉娃娃
  • 还行

结尾的音噪处理不敢苟同 对于切 我们不需要这种感同身受~~

22分钟前
  • dodofish
  • 还行

优秀的传记影片。切·格瓦拉是个世界性的人物,其代表了忠实、纯粹的革命理想主义,他在没有认识到共产极权的危害前牺牲也算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留给世人的是永远正面的勇敢、毅力与对信仰的坚持。Del Toro的演绎堪称完美。

23分钟前
  • anitya
  • 力荐

切格瓦拉,本质是属于水浒中人。以勇和禁欲为价值标准、存在底限,以俭朴为名限制人的自由创造力,其所为虽是出自解放人类的理想,而偏激就成了满足个人标准的欲念。没有先沿的思想和技术的精进,加上其游击队的形式,从内到外都像极了农业社会下农民起义的本质,找不到进步性。我刷wiki时就在想这人是不是金牛座的,果然就是,我真心觉得共X和nazis都是轴到可怕 只不过轴的点不一样而已。

25分钟前
  • I’m There
  • 较差

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人物都没塑造成功

29分钟前
  • 白胖饺子
  • 还行

的确是个伟大的人 但是他死去的场景让我想到的人就是卡扎菲!!!

30分钟前
  • arters'
  • 力荐

35分钟前
  • 卡玛
  • 较差

索德伯格这个唐三藏

38分钟前
  • Top♛Ace
  • 还行

比上部稍嫌纷乱

42分钟前
  • 八月的海洋
  • 还行

一流

43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6.2/10

46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较差

好枯燥

50分钟前
  • 较差

比起第一部分,形式更为简朴,表现力却有所提升。游击天地的自由及艰辛让德尔托罗的表演在保留上一部内化的克制外情感调动更加丰富。不过除了最后切被围捕穷途末路的一段,全片依旧散乱得让人很难集中精神。

54分钟前
  • Lynchman
  • 还行

太哀愁 没第一部好 格瓦拉死掉了

55分钟前
  • 教主饶命
  • 推荐

下集些许沉闷,2个小时几乎都在灌木丛里打游击……

60分钟前
  • M.
  • 推荐

一个沉迷于革命的男人就这样去了一个他不熟悉的世界,索德伯格并不想神化格瓦拉,这样很好。

1小时前
  • deave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