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火车上和旁边的旅客闲聊,对方说自己的某个男性朋友三十大几了,找不到结婚对象,父母催逼着,自己也着急,但受行业限制也没办法。
我问:他从事什么行业啊?
是不是女生太少了。
对方答:搞影视娱乐的。
我说:那应该美女很多啊。
对方暧昧的一笑说:多是多,但适合结婚当老婆的太少了。
我一直记着对方脸上的那种笑,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因为它传达了一些信息,一些足以颠覆三观的真相。
但我当时依然认为:人各有志,有些人喜欢追逐名利,并甘愿付出牺牲,外人也不应该妄加非议。
但是如果有些人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是坠入陷阱,身处炼狱,只得以死来摆脱呢?
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而且这是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一个故事。
女孩郑智熙怀揣着做演员的梦想,签约了经纪公司,本以为只要肯吃苦,肯努力就能做好演员这份工作。
然而事实却没有这么简单。
为了片约,哪怕是不值一提的小角色,她也要听从公司安排去陪笑、陪酒。
逐渐发展到陪睡、陪很多人睡,成为名利场的一件玩物,随时可以弃之不用。
电影中用两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在热血记者李长浩的采访中,资深女演员对这一套路的诉说:进入公司的新人,不会给你安排任何工作,就是晾着你,耗尽你的心气。
等你主动表示愿意努力,愿意为梦想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开始一步一步走进设计好的陷阱。
最开始可能只是陪陪酒就会尝到一些甜头,但这正是致命的诱饵。
人从内心会不知不觉就会认可这样的规则,从而为了更大的甜头愿意付出一切。
但真正付出一切之后就会发现,什么甜头都不会再有,而此刻也不再有任何迷途知返的机会。
动不动几十倍、上百倍的违约金,还有不雅的视频图片,足以让一个人失去生的希望。
这已经不是简单理解的潜规则了。
这种规则从一开始就把人当做可以诱捕的动物,从心理上施加压力,从精神上进行折磨,一旦得手,就死命压榨,毫无底线。
另外一个情节是女主根据安排去性贿赂手握重权的会长,只是为了给公司的当红演员换来更多的机会,而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配说出来。
当女主流着泪说出自己的名字时,却遭到公司负责人的毒打。
而这些丝毫没有唤醒他人的良知,有权势的人依然对她肆无忌惮的玩弄。
这部电影叫《玩物》,女主不仅生前没有得到尊重,死后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一个生命就像一块玩腻的积木一样消失的稀松平常。
如果人类社会存在食物链,她们就处于食物链的底层,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真的认为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的“通吃”末端的人,像大草原的狮子猎杀了一只羚羊一样,不该受到任何质疑和谴责。
“请您记住,我叫闵智贤。
” 这是来自食物链底层的宣言和警告:即便已经丧失作为人的尊严,但是抗争不会消失,反抗会继续,即便以死亡为代价,即便像女检察官那样力排种种压力却依然没有把凶手绳之以法。
人性会做出公正的审判,把她们当做牲口和玩物的人,才是侮辱了整个人类。
这不是一部看完很震撼人心的电影,有点普通,题材虽然好但是最后的效果却没有想象的好,虽然看到了淡淡的悲哀,但是却没有对我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整个故事的新鲜度也不高,里面的情节符合逻辑,但是动动脑子感觉我也可以编造出这样的情节,所以没有多少震撼力,不算一部经典的电影。
整个故事的表现手法也没有多少让人欣慰的地方, 连转折处都没有足够的戏剧化效果,一切都一眼看穿。
所以,唯一的优点就是题材了。
比如可能事实是这样的,但法官和律师之类的职业却有办法去倾斜这个天枰,把它倒向自己心之所向。
为什么你们人类要去相信一些,可能有七情六欲,同样为人类的人类呢?
为什么要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
尤其是在,可能见证过那么多的,黑暗之后?
比如明明被判进去了,人却还在外地旅游?
明明被判死刑了,人却还在外面开夜总会?
等等…所以是不是应该弄得公开透明一些呢?
把他们手中的权力瓦解,然后分到更多人手上?
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去监督还是咋地…(抱歉不太熟)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吗?
(四颗星,为了导演所揭示的一些东西?
)
《玩物》。
7分。
崔承浩编剧、导演,马东锡、李成延、闵智贤主演作品。
它并不是一部上佳的电影,但我仍然要为它的勇敢点赞!
十年了,韩语电影已经达成了各项成就,而我们,到底丧失了什么?
有一位大陆资深电影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过,40岁以上的女影星很难接到戏,因为没有观众愿意看。
他只是没有继续说破而已。
韩娱文化中有大量黑暗糟粕的东西,这是从业者的不幸;但幸运的是,有人站了出来,以死相抗,然后就有更多人站了出来。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来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演绎的其实就是真实事件。
查了下资料女主闵智贤,目前只出演过这一部影片,并因为获得最佳新人奖提名。
将女明星变成“玩物”,这一现象,显然并不止存在韩娱。
【当我们在哀叹韩国“玩物”的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 四年、三十一人、一百多次性服务,这是张紫妍遗书中提及的数字,在我们陌生且遥不可及的领域,这些数字像是炸弹,摧毁了三观、炸平了幻想。
当我们在网络上、光影中哀叹韩国“玩物”的时候,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
恐怕,很多人与我一样,望向的是脚下的大地,只是这片土地更习惯沉默...遗憾的是,韩国电影《玩物》是一部颇令人失望的作品,那些存在于韩国电影中的“敢”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阻挠)沦为“从0到1”的小突破,而演员的表演也常常在“出戏”的边缘徘徊,甚至可以说,也许这部电影本就是韩娱的“玩物”,但它的存在的的确确在影像上让我们瞥见了另一个世界,它不够真实但却比现实更接近现实。
观影时,距离原型张紫妍离世已过去近15年,事件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当初高高举起的棒子最终也就是轻轻落下,如果说迟到的正义算不得正义的话,那未至的正义就是赤裸的嘲讽,不久前离世的#李善均# 将韩娱再次撕开一道口子,张紫妍这个名字才得以重新透光,但在这场脚本早已被写好的金钱游戏里,这个名字又被轻轻盖上,若非有重量级的女星陨落,这道门将会被永久的关闭。
然而,我本就对韩娱无感,更谈不上有所期待,只是当我望着韩国“玩物”的时候,心中难免浮想、难免会将目光移回,沉默的大地之下,是否埋葬着另一个“张紫妍”,一时竟没了答案。
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底线一旦突破,便很难再次复原了。
——看电影玩物有感张智煕悲惨的命运固然与当时整个社会环境,腐败的检察机关,以及肮脏的圈子有关。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她自己没能守住自己的底线,底线一旦被冲破后,她想挽回也挽回不了了。
就像老话说的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
韩国曾曝光过的一组数据,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女艺人中,有45.3%曾被要求陪酒;62.8%表示曾被节目关联者和社会有权人士要求性陪伴。
当我忍不住深度搜索,更多触目惊心的真相更是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主要来源于一档节目,《PD手册》。
节目上,有3名演员公开指控,称自己在拍片期间被著名导演金基德强暴。
女演员a说,金基德和演员们一起吃饭。
结束后,金基德让她与另一名女演员一起3P。
因为她的拒绝,金基德以指导演技为由,对她进行殴打。
次日将她开除出剧组。
女演员b说,她曾确定出演金基德的电影。
但第一次见面时,金基德导演说:我在你试镜的时候看你的胸了吗?
我说没有。
然后他说:我可以看你的胸吗?
我有些慌张没有回答。
他说:我想象中你的胸就像桃子一样。
你觉得我的xxx会是什么样子,你觉得它x不x、大不大,你有没有看过你自己的xxx,它是什么颜色等等......最终她逃了。
逃开的结果是,她被已经确定出演的电影除名,也因此永远退出了电影行业。
女演员c则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直接把手伸进裤子里摸了我的xx,说xx太漂亮了想摸摸看。
后来导演还是叫上我发生了性关系。
有了第一次后他一直想侵犯我。
不仅是我,其他小演员也一直受到性骚扰......他们会以开会、指导演技为由,把女演员叫到房间。
我还亲眼看到过金基德和另一位女演员上床......”同时她还爆料,制作也好,男演员也罢,都会找各种理由强行与女演员发生关系。
因为执着于性关系,好像相比电影,这件事才是目的。
通过这次节目曝料,韩国女艺人的处境可见一斑。
而随之暴露出来的黑暗和肮脏,再也无处可逃,清清楚楚,一览无遗。
贵圈真乱。
这句话不是玩笑,而是赤裸裸的事实。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玩物》,就是通往真相的其中一个入口。
故事,从一个对女演员自杀案的调查开始。
新人演员智熙被发现在家中自杀。
警方在调查之后,给出了“抑郁症导致自杀”的结果,并予以结案。
然而,一名记者却在调查之后,发现案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他发现智熙生前曾卷入的性贿赂事件,并公开了智熙所发的相关邮件。
这一举动,一下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
在这种社会舆情的推动下,韩国检方也决定重新调查审理这个案件。
在第一次庭审当中,记者将自己调查的证据一一提交。
然而,约定好的证人却迟迟没有出席作证。
于是,这一次的庭审只得草草作罢。
不久后,检方找到其他证人,法院再次开庭。
在第二次庭审当中,人们从证人的口中得知:在智熙还只是一个刚刚进入娱乐圈的小角色时,就被她所隶属的娱乐公司的老板当成玩物一样,频繁地带入各种娱乐场所,这导致智熙屡次被一些导演以及业内人士骚扰,苦不堪言......
一开始智熙是拒绝的。
但残酷的事实就摆在面前——你拒绝,你就没有机会上镜和演戏。
面对家庭的重担,智熙没得选。
当然,公司也算是守信,在经过这一系列小小的损失之后,智熙接到了一些广告,杂志拍摄等工作。
但一段时间之后,事情就不仅仅是陪酒被摸两把那么简单了。
陪酒之后还需要进入客人的房间,为其进行“贴身”服务。
在经过一番挣扎后,智熙还是豁出了尊严......以此换来了一些电影中的小角色。
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自己的种种牺牲换来的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的改变。
而是为了公司另一位大明星做了铺垫。
最后,她选择自杀。
影片将整个事件分为三个部分——一,法庭上的对质;
二,用记者李长浩和女检察官的视角进行调查;
三,智熙本人的视角,包括整个事情的始末。
也就是上述部分的经历。
当郑智熙死后,法庭上就出现了李长浩以及检察官这样的两位人物。
为了公布大众一个真实的事件,也还给死者一个交代两人卖力的调查。
却换来了各方面的打压。
朋友怕引火上身选择不予理睬——
各部门由于势力原因不肯配合——知情者们由于害怕不肯说出线索——
还有对方的律师捣乱——
这些,也只是这部电影所暴露出的一部分问题而已。
那全部的现实得有多可怕?
开头说了,《玩物》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而这个真实事件,指的就是10年前的“张紫妍事件”——2009年3月8日,韩国新人女演员张紫妍被发现在自己家中上吊身亡,终年26岁。
警方最初判定其为抑郁症导致的自杀。
在张紫妍遗体安葬之后,韩国KBS电视台在《9点新闻》节目中公开了张紫妍的部分遗书内容。
在这份遗书里,张紫妍揭露了大量的所属经纪公司TheContents的“性接待”黑幕:2005年-2009年之间,张紫妍被经纪公司要求,向企业家、金融机构高层、演艺机构负责人、新闻媒体高级主管等31名男性,先后提供上百次“性接待”服务!
甚至其中有一次,她被逼签订协议与4个男人同床,如果不服,便会遭到经纪公司的殴打和凌辱!
根据张紫妍经纪人所说,张紫妍所受的最不公正的待遇,是一晚接待客人近10名,有时候她被欺负到连走路都困难。
甚至,这些客人还会给她灌药,让她起生理反应,当众抚摸自己助兴。
这不但是肉体的折磨,更是精神的摧残!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即使在张紫妍父母的忌日,经纪公司也要求她继续接待客户。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人,经纪公司还要求她接受公司安排的绝育手术......重压之下,她也曾经选择报警。
可让她绝望的是,连警察也羞辱她,让她画出客人们的性器官,让她一遍遍地描述发生关系时候的细节,让她几近崩溃......这个社会到底可怕成什么样,才让一位年轻女子受到此等伤害?
越想,越觉得胆战心惊。
虽说,《玩物》称不上是一部好片。
但,能将无遮无挡的黑暗面拍出来给大众看,已是不容易。
这是一种真实的还原,更是一种警示。
警示小人少作恶,世人多小心。
很多人说娱乐圈潜规则很恶心,很混乱,其实不是的,娱乐圈就是社会的缩影,社会里的职场潜规则也不少,但是这个故事编的有点傻的事,女主被那么多男人上后,还是新人演员,说明,这不是潜规则,而是骗局。
就不该从潜规则的角度入手。
以一个饼去引诱,然后女主进了圈套一步一步的成为了玩物,可我有些不懂的是,为什么女主可以傻的签下那么不公平的合同,这个电影正好告诉那些为了梦想的人,梦想,最好就是想会,然后保护自己的去做,女人更需要去保护自己。
这个时代,骗局太多了,比如,一个公司签你为演员,然后让你陪酒才给你演出机会,这种本来就是交易了,如果你接受,那么从一开始,你就同意了这个交易,而这是个赔本的交易,因为,是先给货再交钱,可能连钱都没有交,这种赔本的事,女人会相信,因为大部分女人都不知道,男人擅长空手套白狼,其实,女主就是被骗了,她的不甘心,让她死了。
其实这个导演并没有想告诉女演员怎么保护自己,而是告诉大部分的女人,这都是你自愿的,然后,你们也拿我们没办法,所以最后的结果,根本不是惩罚,也完全伤害不了他们。
这就是想告诉女人的事情。
女主就该被上的时候剪掉他们JJ,然后告强奸,她是自卫,都准备要死了为什么要默默的死去,不能拉他们一起下地狱。
女主太弱了,竟然还想让那些狗崽子,记得她叫什么,我真的表示太天真!
说真的,女主把手送上的时候,其实就是自愿了,这就是法律漏洞的灰色地带,就像,老婆被老公强奸,那算不算强奸一样……没有一个人敢回答,敢肯定的回答。
这就是女人吃亏的地方,女人擅长感情说事,比如,我都被你上了,你该记得我吧,我都被你上了,你该爱我吧。
告诉你,屁!
身体和精神本来就是分开的,女人没有爱难有肉体,而男人无所谓,什么女人上了之后,他只会记得最后那一刻,甚至连女人的脸他都不需要记得。
因为他开心过了,你是谁不重要。
女人别信空头支票!
善用画饼充饥的男人,最好离他们远点。
还有,告诉女人们,被男人侵犯的时候,直接揍他二弟,二弟会让他力量减弱,然后打男人的脖子中间,打肚子,找到对方低头的角度,砸太阳穴,然后跑,有多远跑多远。
记住,给自己留时间,对抗没用,一定要跑。
娱乐圈,其实不是全部是坏人,但是它是社会的镜子,一定是有坏人,签约公司的时候,最好看清楚是什么公司,口评怎么样,当明星就是古代的戏子,有钱人看的上的,也是有背景的戏子,而不是背景为无的戏子,这个电影很写实。
出生贫寒的演员,给出生良好的演员垫脚。
电影还好,不太喜欢,根本没把这种憋屈捋顺了。
01她死了,香消玉殒。
她死了,带着悲愤,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只愿自己能够被尘土深深地埋葬。
她的死,撕开了娱乐圈的光鲜表皮,令人唏嘘。
她是张紫妍,她是郑智熙,她是数不胜数的男人和权贵手中的一个个玩物。
刚看完韩国电影《玩物》,空留一声叹息。
影片以2009年震惊韩国的“张紫妍事件”为蓝本,揭露了演艺圈、政界“性贿赂”这一丑陋的社会现象,是一部将现实事件和虚构故事相结合的记事风影片。
一个女明星的死亡,令整个社会哗然,寻着女主角郑智熙离去的轨迹,一幅幅丑陋的面孔和事件浮出水面。
影片中,热血的记者和女检察官是坚持正义的一方,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敏感核心也让人大跌眼镜,现实的压力突袭而来,想要寻求正义,困难重重。
演艺圈的邪与恶以及背后相关利益链的纠缠,如同一个巨大的深渊,深不见底,而受害者想要获得正义和胜利,难于上青天。
02自“张紫妍事件”发生以后,陆续关注了一些相关的新闻,每每扼腕痛惜,诚然,阳光下招摇过市的恶魔远比想象的要多。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题材,可惜影片叙事流于空洞,缺乏深度的挖掘,也无过多的动人细节以直击心灵,很是遗憾。
这大概就是现实吧,电影人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进行自由创作,顾虑太多,绑手绑脚,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不痛不痒的影像叙事。
这从影片开头的字幕就可窥见,不然不用特意注明电影里没有影射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人。
毕竟,导演还要在这个圈子里混,拍得太过真实、太过浓烈,万一再像《熔炉》一样引发立法层面的变革,那得伤害多少人的利益。
所以,抛开导演的功力和技巧不说,影片可能从立项之初就受到了牵制。
因为背后那些虎视眈眈的眼睛和无形的手的干预,影片显得很寡淡,对比类似题材的《熔炉》《素媛》《韩公主》和《断箭》,着实让人失望,这是实话。
03现实中的张紫妍,被迫进行性交易、性贿赂,稍有不从,便会遭到影视公司代表的拳打脚踢和各种威胁,被迫签下“5P协议”,被灌酒、灌药,被性侵、性虐,甚至在自己父母的忌日也被逼去接客。
想逃,数十倍的违约金怎么支付?
逃离是一种奢望,只能永远被威逼,被控制。
如此活着,却仿佛在地狱一般,最后只能选择死亡。
在长达五十多页的遗书里,张紫妍细数了恶魔们的名字,控诉恶魔们的种种罪行,她发誓,自己做鬼也不会放过他们。
可是,她的死,她的呼喊,并没有换来正义的曙光。
04电影里,女主角在没有提前商量的情况下,被导演逼着脱光衣服去演强暴戏,过后痛苦到企图吃药自杀,最后被经纪人救下。
在领导的安排下,每次饭局过后,都被不同的人带走,她最多的工作就是陪睡。
她一遍一遍说着自己的名字,希望位高权重的对方能够记得,希望对方能够给自己带来哪怕一丝的机遇和希望,可高高在上的权贵恶魔只会蔑视的看着她,告诉她只有身体的器官才会记住她。
多么的肮脏龌龊,恶心至极。
女主留着泪,全身赤裸,被恶心老男人戴上手铐和项圈加以性虐待,残忍的画面让人不忍往下看。
但我相信现实远比影片呈现出来的还要残忍,还要复杂。
影片的最后,真正的恶魔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躲在光的背后,继续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公平和正义,在法律面前也显得苍白而无力,因为总有人在背后玩着权谋的游戏,并且乐此不疲。
一个生命因不堪百般凌辱而逝去,还会有数不胜数的生命陷入同样令人窒息的魔窟,归根到底,该怪谁呢?
个人的错?
社会的错?
法律的疏漏?
制度的缺失?
终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人,是复杂的生物,人性的丑恶,深不见底。
真相永远难以大白,金钱、权势和地位操控着一切,而看似井然有序的社会,无时无刻不裹挟在正邪的对峙之中,只是,大多数时候,正义输的次数要远远多于邪恶。
看吧,正义总是在输,恶魔发出了奸邪的笑声。
而这,便是现实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片子评分这么低,其中一个原因是如其中一位网友所说各大片源将翻译乱改吗?
还是因为揭露的事情本身威胁了太多人的利益?
还是确实拍摄水准不行?
或许各有原因吧。
不过也不止在韩国娱乐圈存在这种现象,至少中日韩应该都有吧。
我想一些艳星之所以会走上这条路,也并不见得真的是自己愿意,或许也是没有办法,比如一旦毁约无法支付高额的违约金,或者想出名而不能,评论容易但当局者难。
另外那些羡慕明星光鲜生活的女生们也不要被蒙蔽了双眼才是。
另外想到了道貌岸然这个词。
在影片里我们能清楚的辨认出这种家伙,但是实际生活中,那些被塑造出的正人君子到底是怎样的呢,或许我们要提高辨识力才能看得清。
最后再想提一提欲望这个词。
欲望和崇高之类的词颇有点邪与正/阴与阳的意思,此消彼长,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长远清晰坚定而高尚的目标,那么也就抵不住钱权名利性的诱惑,毕竟这是个更加欲望横流的社会。
流水账似的记叙,深度挖掘在哪里?韩国媒体的言论自由挺宽泛,但总是欠缺深度挖掘,去进行本质上的批判。PS:这种题材的韩国电影看越多,越觉韩国的法治实在搞笑。政府像模像样制定许多法律,但就是在审判时不讲法而用强权压死你,摆出一副大爷就是牛,有能耐来咬大爷的架势。
第2663。韩国政界和财阀互相依赖,一个鼻孔出气,他们想掩盖什么,那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商分开,不无道理。
拍的一般
拍的很无聊,两星=良心。
#玩物#-6分。相比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熔炉》,或者《断箭》,本片的水准就要低不止一个档次了。首先是事件本身的影响力没有前两者来得大,其次就是导演的拍摄问题了。这种不断闪回过去发生事件的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割裂感,而本片这个情况就很严重,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而缺乏触动~~~
本以为会赤裸裸揭露所有娱乐圈丑闻,可惜失去了以往韩国电影的真实与直接!有点絮絮叨叨!结尾处还是很震撼,我相信虽说有改编,但当年张紫妍所遭遇的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不是药神》上映后,李克强总理马上作出批示,要求落实抗癌药物降价保供等措施。回望韩国,但凡你电影拍的多么精深,反应的多么深刻,财阀该怎样还是怎样,所以说为什么韩国“黑色电影”首屈一指世界一流,只因为土壤好,素材层出不穷,民众有表达的欲望才会催生出这些电影,但这些电影最终也沦为了赚钱的工具,失去了作为艺术呼唤人性为集体发声的本质。
可以说是一部……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气愤的影片。影片里记者的助手在最后一次庭审时候调侃那些突然参加旁听的同行不过是追逐噱头,导演编剧一肩挑的崔承浩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趋噱头若鹜?影片试图从记者、检察官、助手、艺人同事、施暴者与受害者本人的多个立场、多个角度来透视整个事件,然而既无深挖能力也无深挖慈悲的崔却让本来震动亿万人心灵的案件矮化成了一本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流水账。所有人物都是扁平的符号,作为事件核心的受害人更是面目模糊。最为讽刺的是,影片题为《玩物》,演员李成延跟角色郑智熙又何尝不是再次沦为了导演的玩物?那些色情片一样聚焦着性器官跟活塞运动节奏的侵害镜头里,导演关心的到底是角色塑造还是感官刺激,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希望世界变得好一点
张紫妍10周年祭,网络上开始起了一阵波澜。虽然知道热度一过,又回归平静。电影拍的还是轻描淡写,草草结尾,可是想到张紫妍她们这些玩物,让人难过,在这样的人间地狱里生不如死。
恶魔,仍然活着,但是,这部片不是恶魔拍的嘛?
不喜欢看这种用类似纪录片的手法还原真实案件的电影。。重复的意义何在?难道真实还不足以让人绝望?发现韩影离了那几个饼脸后完全没法看啊。。。
拍情色镜头真的没必要……生前都在消费她,死后还用她的痛苦经历拍摄成情色片段满足观众窥探欲,我觉得恶心
以张紫妍自杀事件为蓝本,揭露韩国演艺圈潜规则的电影。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毕竟导演和演员还是这个圈子里的,很多事情不能说那么清楚,要不以后还怎么混饭吃
妈的,做个艺术真他妈难...呸!!!
能拍出来就是五星
韩娱丑闻。。
各种混乱。字幕翻译得不是一般的烂,不知所云,怀疑是字幕组瞎编的。。。可能这片子本来没那么差,被字幕坑了?
人性
崔雪莉事件后看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