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人生
Drift,漂流人生(港)
导演:陈哲艺
主演:辛西娅·埃里沃,阿莉雅·肖卡特,奥诺·斯温顿·伯恩,再纳·布贾,文森特·弗米尼翁,阿曼达·德鲁,多萝西娅·墨寇莉,乔纳森·罗德斯,易卜拉欣·巴,苏西·本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希腊,法国,英国语言:英语,希腊语年份:2023
简介:本片讲述一位利比里亚难民为躲避战争流落希腊爱琴海岛屿的故事。这个出身显赫的年轻女孩,如今身无分文,在异国他乡辗转求生。她深陷对过去的长久思忆,同时,意外相逢一位同样漂泊无根的旅游向导。两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女性,缔结友谊,得以滋养继续生活的韧性。详细 >
陈哲艺太会把控这种人与人之间欲说还休的情愫,主角原始身份带来的尊严与悲伤就像那块手中紧紧攥住不断搓洗的布料,人物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创作者的悬浮与轻率也是显而易见的。离开舒适区的陈哲艺总是沦为平庸。
细腻描写了很多 但是故事放在相同的题材中 感觉比较平庸 对于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只能说选了最简单普通的一种处理。13thBJIFF
陈哲艺一直是一个太有企图心的导演,因而匠气大过灵气,议题大过情感,执导起首部外语片来自然也是处处机心。电影囊括了各种难民元素,阶级跌落、同性情谊、西非历史,但几乎是刻意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边用貌似高级的闪回让故事更加支离破碎,一边控制着在失控边缘的人物朝着某种既定方向狂奔。很难看到创作者的真诚,或许当年《爸妈不在家》的成功真的来得太快了一点。#BJIFF2023#
非洲官二代的漂流人生,剧本比较单薄,大段的低照度拍摄,看着好累,还是找些自己更熟悉的题材吧。
整个故事很流畅叙述她人生的一部分。但是部分情节经不起人物心理的推敲,我导向不出来她这么做的原因和心理驱动……
干瘪、单薄、平庸、老土。
进入不了,想讲利比亚内乱也没讲清楚,难民生活也流于表面,女性友谊也浮光掠影
陈哲艺的所有作品似乎都可以套进“身份认同”的母题当中,围绕着“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该到哪去”进行所谓的克制表达。《漂流人生》在此之上融入了同性情愫、种族歧视、女性情谊、西非战乱、移民问题等蜻蜓点水般的表述,观者和女主一同坠入曾作为上流死要面子的伤痛隐忍,但并不会思想疲惫,这种痛而不殇的观感蛮好的。
陈导还年轻,磕磕绊绊很正常不要紧的。13thBJIFF 【2023053】
#2023 圣丹斯# 陈哲艺导演第一部外语片,好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牢牢锁住观众的注意力,完全不会分散,本片聚焦于一位生于中产家庭,却因为祖国战乱而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的非洲女性,在欧洲如何重新开始人生的故事,没有卖弄苦难,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渐渐显露的创伤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就差一位男主角 来场“燃冬”了
第一次看陈哲艺的片子,技法很成熟,紧跟女主的情绪,不断的穿插过往回忆,细腻的情感和恰到好处的视听效果,令我虎躯一震,后劲很大。过去来自身份的傲气和悲痛令她不断的清洗身体,渴望洗去污秽和血迹。亲手夺回内裤,不想外人插足封闭的自我,过去的自己逃离了死亡,如今的自己却深陷过去。最后两名女性的相拥,如同那只镜头外,伴随着呼喊声伸出来的神秘主义之手,给人安慰。
勉勉强强可以消遣。剧本太没劲。
25th SIFF #05『2.5』视听依然很细腻 情节力度靠恰到好处的剪辑节奏一点一点渗透出来 陈哲艺没有直接拍创伤本身的残忍 而是通过拍一个人经历创伤后此刻的状态 用眼神的悲哀 身体的颤动 让你慢慢感受到主角的痛苦程度。缺点是前半部分节奏过慢;手法纯熟,但未见新意。
让我想起《黑眼圈》,想起《新秩序》,想起《海边的曼切斯特》直到最后那个无声的拥抱,我确信这就是陈哲艺的电影啊。/这个社会上总是有人像幽灵一样游荡着,也总有人把镜头对向那些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而陈导就是这样的人啊/观众提问想问陈导“从《热带雨》中''你可不可以hug我一下'到《漂流人生》中无声的拥抱,你眼中的拥抱究竟是种怎样的存在?”
所以没明白后面怎么办
平淡且有些烂俗。13th BJIFF-15 中国电影资料馆 4.28
陈哲艺说他边写边哭,边拍边哭,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多眼泪来支持这项事业。/BJIFF23.
感觉是把结尾先设计好用来创投,然后才开始剧作的。作为回忆体影像整个结构和电影语言可以说倒退二十年。最令我惊讶的还是QA环节陈哲艺本人偶像导演似的浓厚的角色感,甚至浓过了这个片子的伪私影像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