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巴黎地下墓穴探险,在B站看到这部电影的标题和封面就兴致勃勃的点进来啦。
总体几个观感(1)地下墓穴真实还原,(2)女主极端使命感的性格(3)观感不太恐怖,几个伏笔没收回来纯粹是为了营造恐怖气氛,地下墓穴真实还原巴黎地下真实存在着一大片埋骨空间,是年轻人、冒险者的聚集地。
大学生们会私下流传着地图,一代又一代学生或被好奇心驱使来的人,在前辈的带领下,从巴黎市中心的某个井盖进入其中,探索着未知的空间。
整个地下墓穴是由人骨、地下水和涂鸦构成的。
不知道哪个艺术家还会把骨头搭成王座的样子,创造个景点。
我们的“导游”和我们说,他们认为人骨是巴黎的一部分,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和我们共存在一起,自然也谈不上敬畏。
很喜欢这样的态度,这种态度把阴森恐怖的地下墓穴变成了充斥着热情的冒险之地。
冒险时,有些路需要淌水、有些需要爬行(但我们没有像电影中用绳索垂直下降过),骨头划过衣服时确完全不觉得恐怖或者失敬,在这个空间里死人和活人和谐共处,生死的边界那么模糊却又那么清晰。
一路上,“导游”介绍了一些地下墓穴常驻者的故事,也确实有人由于不小心,安眠于此。
但也不是“冒险而死”,更像是一场车祸,一个不幸。
电影里的场景完全和真实的地下墓穴空间一样,也因此大大降低了我的恐怖感。
女主极端使命感的性格整部电影唯一真正塑造的就是女主这个任务了吧。
一开篇,女主打开手机摄像机,说自己将为了寻找某物进入不可进入之地。
在洞穴爆炸时还坚持留下来扫描文字、在发现石头不对时毅然决然的跑回去,完全是“义无反顾”这个词的代言人。
追逐理想说来容易,这个词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追逐之难,以及追逐时需要放弃一切。
本部电影通过“恐怖电影”的形式,创造了一个生死的情境,将追逐理想和死亡放在了天枰的两端,啊,不是死亡,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
每次女主冒着失去自己的、朋友的生命的风险还坚持前往,追寻一个未知的存在。
这可能才是“决心”的真实语境。
有些人批评女主不顾朋友的性命坚持冒险,但我觉得这才是女主会做的事情。
也许一部分人,会为了梦想宁愿放弃自己的性命,但这些人看到身后的家人、朋友,可能会坚持不愿意伤害他们。
但女主的生命只剩下了使命,为此一切可以抛却。
不是说这是“好的”“不好的”“应该的”,而是一种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让我再一次反思自己心中事物的优先级。
观感不太恐怖整体来说,我觉得是个无功无过的电影。
节奏尚可,女主角色塑造鲜明。
恐怖感一般。
有几个镜头是女鬼闪现在身后、Papillon的签名出现在恐怖隧道的入口、Papillon朋友的鬼魂出现带路、女主父亲打来电话。
然而这几个镜头实际上并没有帮助推进剧情,只是单纯的营造恐怖感。
一开始看到入口的签名,还以为会变成“无限流轮回类”剧情,然而之后再也没提到过。
作为恐怖片没什么新意,看似在讲一些大道理(向上就是向下、魔法师在心中)然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感触。
总体而言,电影给我个人带来了不错的感受,回忆起了不错的时光。
适合无聊时休闲的电影。
下一步我会想找些巴黎地下墓穴的纪录片,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神秘之地吧。
故事的背景是女主为了寻找一块魔法师拉来一队人进入巴黎的地下墓穴,其诞生于18世纪巴黎瘟疫横行,大量尸体无法处理,于是将近七百万的尸体被埋藏于底下的废弃采石场,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墓穴。
随着一行人的探索,他们发现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并来到了地狱的入口。
此片中的地狱来自于但丁的《神曲》中所描述的他的地狱之旅。
但丁的地狱一共有九层呈倒三角状,所以片中他们一直在往下走。
而但丁描述中的地狱九层分别囚禁着不同的罪人以及相应的惩罚。
《神曲》中,但丁在他的地狱之旅中发现,若要往上走,则必须往下走。
只有经过九层地狱,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罪并赎罪才能找到出口。
由于《神曲》中的地狱是但丁想像出来的,并无任何宗教根据,等于只是有一个文学价值,没有宗教价值,所以片中并没有提到但丁和《神曲》。
但片中的地狱确确实实是但丁的地狱。
他们遇到拉托,那个失踪已久的朋友时,已经到达了地狱的第一层,limbo,所以那时的拉托已经是一个飘荡在地狱中的孤魂野鬼了。
女主一直在说,we need to keep moving,被很多人吐槽。
这也是我想澄清的一点,由于片中的地狱是引用但丁的地狱,所以他们想要找到出口就必须往下走。
女主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何况他们也无法回头了,来时的路要么被封要么塌陷,他们不能坐着等死,必须往前走。
他们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罪孽并赎罪,才能达到出口。
所以女主必须把石头放回去,这代表着她的赎罪,代表着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他们才能到达最后一层,推开井盖回到巴黎,之后地心引力改变了,这正是但丁所描述的世界,地狱和天堂分别九层,呈沙漏状。
(这点不太确定,前两天看的外网分析,这部分没记清楚,现在那个网站找不到了)此外,但丁描述的地狱也和片名“as above, so below”的概念相对应。
该句是来自公元3000年前的翡翠石板,被认为是“最接近真理”的古老智慧传承。
但更重要的是,翡翠石板上的十三局箴言是炼金术的原理。
此句原句为 “That which is below corresponds to that which is above, and that which is above corresponds to that which is below,to accomplish the miracle of the one thing.” 简化之后就是”As above, so below, as it is within, so it is without.” 翻译成中文是 “上形,下效。
存乎中,形于外。
” 其意于《中庸》的 “形而上学”相似。
塔罗牌的原理同时根据此句的象征原理。
(blablabla感兴趣的更多请百度)片中女主寻找的魔法石就是根据该原理炼制的能化一切金属为金子使人起死回生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philosopher stone。
最后一点,很多人认为女主的小伙伴都是女主作死的。
实际上并不是。
女主和男主两人本身就各有各的罪孽,或者说各有各的心魔。
他们两人进入地下墓穴并不是巧合,女主接到死去父亲的电话不是巧合,男主见到小时候经常和弟弟一起弹的钢琴也不是巧合。
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男主和女主两人第一次进入地下墓穴的时候,是有人告诉他们去找papillion,但他们一转眼那个人就不见了。
只有可能那个人是撒旦的信使,pap一行人跟随他们进入底下墓穴都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所以一行六人都是注定的要进入地狱赎罪。
其中pap进入地下墓穴是为了女主口中的宝藏。
他为人狂妄自大,贪婪胆小。
当他在地狱的第八层遇到在燃烧的车中他死去的朋友时,他的口中还在一直否认自己的罪行,it wasn’t my fault。
所以被地狱的力量拖下黑洞并迅速被封结在水泥地中,只剩两条腿在地面上晃。
这和《神曲》中但丁描写的贩卖罪行豁免和来自天堂的物品的传教士的死法是一样的。
奉上对那些传教士的惩罚的描写,懒得翻译了。
“ In the rocky ground, they are buried upside down in holes the size of baptism basins and their feet protrude, only to be burnt by flames. Eternal suffocation and immolation.”这部电影并不完美,片中关于soxie, 拉托等人的故事都没有交代清楚。
关于benji也是,能知道他的死是和那个白衣女人,也就是在地下墓穴唱歌的领头那个女人有关,具体的故事却并没有交代清楚。
但一个半小时的恐怖电影有这样的效果,我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只是有些可惜,如果片中六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的话,影片应该会更精彩。
最后在椅子上戴帽子的那个人是撒旦。
不是专业人士,以上均来源于网络及个人分析。
若有错误之处欢迎指出,有根有据的话。
(以下记于2023.4.30)1. 昨夜在她家看了开头. 其实起初推荐的原因是片长够短 能让我来得及回家看布莱顿. 但万勿想到她对手提式拍摄手法方案 也万勿想到我觉得还挺好看 所以今夜继续.2. 所以 我是恶魔?
3. 反正喝多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主角们来到了这里 既然主角们也不明了.4. 所谓喝酒壮胆. 看来不假. 剧情已然错综 我却无动于衷.5. 圣甲虫 埃及 金字塔. 这不不但牵连起了月光骑士 更包括我昨天与她聊起的端午节目的地. 她言埃及太热.6. 按下暂停 一来已然神智不清 二来毕竟有曼市双雄比赛分别.(以下记于2023.5.2)7. 也算是与众不同的经历了 在luckymart行续记忆.8. 魔法石这么牛逼的吗.(以下记于2023.5.3)9. 喝酒壮胆 继续.10. 一惊一乍 血 欧美恐怖片的标准素材了.11. 每个人所见幻想之不同 都是内心忏悔.
(这篇影评有剧透嘤嘤!!!
)本来想给5星拉分的,想了想还是给了这个相对公正一点儿的分数。
少的那颗星给没有交代清楚的背景。
我是个很害怕看恐怖电影的人,但是被朋友拉着一起去了,结果虽然被吓得够呛,但是觉得这部片子意外地好看啊!
不过不少写了短评的大家都在说“不明白这个电影到底说了什么,完全没有逻辑”呢。
于是我就想来简单探讨一下这个片子想表达的东西:As below, so above. As within, so without.我自己的大概理解就是:第一句:上面是什么样的,下面就是什么样的。
这句解释了为什么女主一行人一直往下走,最后反而出去了,回到了地面。
因为在你越过中线的时候,往下走就是往上走,as below, so above。
第二句: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就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得到相应的下场。
片子里在地下发生的大部分事情,其实都是在反映这一句话吧。
pap小哥当年没有救被困在车子里的伙伴,导致他被活活烧死了(大概?
或者他怎么样导致了伙伴在车里被烧死),于是他在下面看到了那燃烧着的车。
因为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过错,所以他只有也被烧,被封在地里只露出双腿,才能赎罪。
(另外一篇五星影评里有说这边也是还原了但丁在神曲里对不愿意忏悔自己罪行的牧师的惩罚。
)然后很明显黑哥们和那个白衣妹子有什么过节;卷发的法国妹子和那个失踪两年的小伙伴也发生过什么,但是电影都没有交代清楚,所以我决定拿走一星。
希望之后出碟子的时候,会有导演剪辑版之类的版本,能说清这些事。
之后女主妹子看到了自己死去的父亲,和父亲道歉;男主看到自己溺死的弟弟,尝试去救他;对我来说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哥看到了一个小孩子,并且在最后跳坑之前承认自己有个自己被迫抛弃的儿子,坑里的那个孩子就是那个儿子。
他们多多少少都认清了自己的罪吧,所以最后都活着出来了。
另外女主也有说,只有当你自己相信有那样的一个放着贤者之石(或者是宝藏)的石室之后,你才能找到去往那里的路。
当你within相信了那条路,在without的外部世界你才能看到并找到那条路。
所以其实一开始是爬过骨头还是走那个禁忌的小门并不重要吧,因为女主相信下面有贤者之石存在的石室,所以最终他们都会踏上通往那个石室的单行道的。
拿到贤者之石之后的剧情,我和小伙伴有点争论。
我的理解是,上层世界的石头,只有上层世界能用,而且不能救人性命。
因为根据炼金术的理论,必须等价交换;没有生命的东西怎么能给人生命。
(上下的区别在于那个正倒三角的的壁画到底是within在上面还是without在上面。
)到了下层世界之后,女主在救男主的时候忽然悟到,石头并不是真正的“贤者之石”,只有归还了石头,才能发现真正的贤者之石,于是她去还石头,可是实际上是还到了下层世界的墙上(我记得是下层),然后触发了什么东西,女主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悟到了其实自己才是真正的贤者之石,于是回去救了男主。
我觉得她救男主那里多少付出了一些自己的生命吧,根据炼金术的原理。
也果然,能救人性命的,只有有生命的人啊。
至于到底女主本来就是贤者之石,还是归还了石头之后才变成贤者之石的,这个问题大概要看个人理解了吧。
不过女主似乎天生运气好而且超级聪明呢嘤嘤!
以及女主在放回石头和回去救男主的路上痛揍“鬼”两次,的确是略搞笑。
这大概就是问心无愧的话,半夜不怕鬼敲门吧hhhh反正可以把鬼打跑。
因为之前大概读过《神曲》,也因为看了《钢炼》所以了解过炼金术,所以剧情的发展大概都猜想到了。
让我意外的是,最后居然活下来了3个人!
好多!
(小伙伴说这大概是生还者最多的恐怖片了hhh)还有最后他们居然真的回到了地上。。。
我还以为会是“虽然看起来是回到了真实世界,但是其实是进入了地下的一个和地上世界看起来完全一样但是实际上只是它的倒影的世界”,类似《寂静岭1》那样的结局。
不过现在又想了想,也许这样的结局,才是落俗套的结局吧。
总而言之,是一部让我惊喜的电影,比我预计的要好看太多了。
(看之前查了烂番茄,才23%的新鲜度,又是恐怖片,让我简直没有抱任何希望……)如果对恐怖片,炼金术,但丁的地狱,翡翠石板等等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有兴趣的话,都不妨一看啊!
一定会觉得有趣的:)(((虽然我已经剧透得差不多了ORZ
剧情推进基本靠女主一路猛冲,队友犹豫?
老娘先往前冲了,你们自己看着办。
遇到2年多没有消息的人突然出现在封闭的洞穴里,大家没有一点怀疑就跟着一起走。
女二在拉图一开始倒塌后消失又突然出现时,居然没有一点怀疑,然后领便当。
女主后面超神的体力一路跑酷原路返回,真乃神人。
如果说女主等人后进入洞穴看见的是心中的幻象,那这克服也太随意了,而且有些场景和幻象也无关吧。
最后居然不是团灭。
如果能修正这些槽点,不急于推进,多交代清楚,会更好。
最后的最后,编剧真的不是把女主当劳拉写吗?
考古探险,父亲的死亡以及完成父亲的追求,还有劳拉标志性的“跑酷”,女主英国人。
不過也就是把尋寶、古墓、幽閉、心理陰影這些拆開來看個個都是老梗的元素合在一起,這片居然也來個妙手回春,迸出新滋味!
作為一部恐怖片,它用的元素不新,但也足以讓觀眾從鬼屋、怨靈、詛咒的老梗黃金三角獲得喘息,更直接的把「地獄」的意象透過往下探尋的過程傳達出來。
這讓我想到Event Horizon(1997,台譯《撕裂地平線》),一片在遙遠的太空,一片在巴黎市底下墓穴,可是兩者卻同樣試圖重現地獄不可知而可怕的樣貌。
作為天國意象的反面,地獄對於人類而言,除了反映出對於死後未知的恐懼之外,也是人類對於世間作為應報的體現之處,凡在世間有罪的,都應在地獄中得到對應的懲罰,「如其在上,如其在下」,祆教、猶太教、基督教、道教、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幾乎都以不同名稱,卻意外近似的形象刻劃了一個充滿折磨與受苦的空間。
西方人重視「家庭」,他們的恐怖片也反映出這樣的價值觀,通常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因為撿到詛咒之物、入住邪惡之處,而受到「外來的」亡靈對這個家庭不斷的騷擾,主人公們面對的,是如何去排除這樣的侵擾,去捍衛家庭與家人。
敵意是來自外在的,而「家庭」則像是災難中的孤舟,排除掉這些威脅後,就可以恢復原本的天倫之樂樂無窮。
對於這樣的價值輸出,雖然沒到讓人反感做噁,但是也稍微感到審美疲勞了。
而像Event Horizon,或是這部As Above, So Below,裡頭的人物透過不同的形式接觸到了「地獄」的具現化,面對的卻反而不是外來的魑魅魍魎,更像是面對內在的「心魔」。
這構成了他們獨特之處。
對於地獄而言,主角們反而才是侵擾者,是無視不可知力量的危險,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作死蠢蛋。
有趣的是,Event Horizon、As Above, So Below,兩部片的主角們在進入「地獄前」,都歷經一段「警告」,Event Horizon裡是讓一代人全都留下童年陰影的綠影帶,As Above, So Below則是地獄之門上的銘刻"Abandon all hope, ye who enter here.",這也顯出這兩片的恐怖與厄運,不是無端找上門來,陽壽本未盡,偏往死裡行,給了警告還要,後來的事也就怪不了人了。
不過同樣怪不了人的,是這些在地獄裡發生的怪事,不過就是主角所作所為的反射,「Karma」,種因得果,地獄不會無端施加懲罰,而是把人們所不敢面對的,深層的罪惡一一挖掘。
弔詭的是,凡是外來的,不管多可怕,總是有擊退的可能,這也是為何那些鬼怪騷擾型恐怖片最後總是溫馨成亂噁心一把的原因,但來自內在的,曾經的過錯、虧欠的人、逃避的事,都是回不了頭的,木已成舟,對於無可挽救的事,我們選擇遺忘,選擇逃避,閉了假裝看不見,而地獄並不邪惡,它只是要求人們重新張開眼睛,看似簡單,但是卻是無比殘忍。
Event Horizon的女隊員看見兒子幻象、博士看見妻子割腕的整缸血,As Above, So Below裡,則看見沒能救起的溺水者與燒死者。
在崩潰之後,接著就是死亡,他們都沒能通過罪惡感追殺。
「重新佔有自己狠心拋棄的東西,是不合理的。
」但丁神曲裡這麼寫,這些地獄影片的殘酷,在於很少角色完成了自我救贖,他們大多受苦於這些「忍心拋棄」過的事物,比起對外在的靈異,人更沒有勇氣面對自己,他們自尋死路的讓審判提前降臨,卻諷刺的發現,地獄裡的拷打,拿著鞭子的,其實都是自己的手。
http://chemistrysucksguy.blogspot.tw/2014/09/as-above-so-below.html
这电影太酷了,本来以为地下式探险和炼金术神话元素只是物理上的设计参与,没想到其本身竟然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隐喻。
与之为上,与之为下的魔法语言贯穿了整部电影,使地上与地下、天堂与地狱、永生和死亡形成非常规整的对称格式。
从电话铃响起的那一瞬间开始担心会不会走灵异路线,看到最后完全会心一笑,所有的元素参与紧密围绕着对称与矫正的生命哲学铺展,越接近死于是越接近生,偷窃石头需要放回以修正行为,拿到真正的奇迹的石头既是故事中货真价实的设定亦是角色们的直面内心深处罪孽的开始;不愿相信自己曾在地狱所以现在被地狱永远困囿,承认自己永远在地狱行走所以只要跳下没有尽头的路就可以回到人间;最后一幕太帅了,我们穿越死亡与地狱最后垂直落在巴黎马路上的井盖的另一面;等我们往下推开那扇圆圆的暗门,我们才发现我们向下就是向上,我们向下穿越便是向上攀爬,主角们脚踩在巴黎夜晚里的街道上时我特别想流泪,一个隐喻背后呼之欲出的璀璨的生活的温情和希望;这部电影始终紧紧围绕着颠倒与对称的概念展开,精巧又别出心裁,而谜底的揭晓被最后的一跃诠释得极其清楚,以至于不由自主地深切认识到,这部电影描述了祂们在地狱里穿行,实际上我们所有人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救赎;非常珍贵的主题表达也以精美的对称格式表达出来,实在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电影啊!
太喜欢了!
贤者之石--自性墓穴之旅--潜意识之旅这是一部十分符合荣格学说的电影,甚至可以看出剧本作者的刻意,一群人通过潜意识之旅(墓穴之旅),遇到了各种原型(鬼怪、危险),克服了人生中的情结(减少了自我与潜意识之间的距离),自性得到了完善(得到了贤者之石,贤者之石其实就是完整自我的意思,所以最后它不是一块石头,而是女主角自己)。
当然潜意识之旅不是都会成功,有的人会留在潜意识之中(电影中就是有些人在墓穴中失去)。
最后就是“在其上,也在其下”说的是投射,或者拉康的幻想。
这部电影又是在心理学很发达法国拍摄的,拍的很 有哲学气息,当然不懂的人自然只会看到表面,对有些许人可能会激起宗教体会。。。。。。
很不错的电影
地上的塞纳河波光粼粼,倒映着几代人的梦。
地下的墓穴亡灵低语,诉说着在战争、瘟疫和天花劫掠下的那段巴黎人民不该忘却的历史。
巴黎,是极乐之地、浪漫之都。
石头姐和高司令的参演的《爱乐之城》(La La Land)让无数影迷渴望有一天有勇气脱下高跟鞋,“奋不顾身”跳进塞纳河,然后重感冒几天,体验梦想的“苦涩”。
而电影地下墓穴(As Above, So Below)(台湾译为《忐忑》,似乎更恰当)应是以但丁《神曲》的地狱篇为基础构思的,整座地狱呈倒三角,充斥着种种考验,而只有克服心魔的人才能逃出生天。
前期背景铺垫很长,听到Philosopher's stone(贤者之石或魔法石)时感觉这或许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变体,只是用了尼古拉斯炼金术的名头,在地下墓穴这座景点取景,然后讲个恐怖故事。
但电影发展部分会感觉其中要素极多,需要了解相关背景才能体会导演的用意。
关于炼金术,近年来与之相关的影视似乎很多,《发现女巫》(A Discovery of Witch)就是以此展开叙事的,同样精彩。
了解相关内容的观众看到这些影视作品或许会欣喜,不了解则会认为作品是在胡闹……为这类影视作品正个名吧。
本着要看惊悚恐怖的心来看的,没让我失望,女主全程感觉智商在线,很多人说她作,不作就没啥可看了。
一路惊悚,我之前有点抵触伪纪录片的形式的,因为镜头很晃,不过这部片子还好,适应就好了。
总之,很推荐。
如果有人喜欢看冒险类的,这部准没错,又刺激又有意思。
再说说我国现在的恐怖片能有一半好就不错了,这就是我喜欢看国外恐怖片的原因。
形式已经烂大街 不搁点具象的东西已经无法感染观众
设定我很喜欢,古老传说+寻宝探险+恐怖灵异。可惜故事讲的不透,地狱之门里的场景想象力太弱,魔法石的神奇之处没有过多体现,结尾每个人的忏悔逻辑上也很牵强。同时小成本的弊端也很明显,整个地下建筑很小家子气,机关粗制滥造。伪纪录片的形式因为没有设置固定的摄影位,真实感大减。
we always love a mockumentary horror film / what does JKR know about the Philosopher's Stone / the kiss is so funny bro 😭 do we have to include romance in every movie that’s set in Paris
我也不知道他为啥要看这个,两年了我就看过两部恐怖片,上一部是闪灵,也是跟他
伪记录风格,一般
我看完突然懂了台灣為什麼要翻成忐忑了 好妙!!
意外的很好看!
三观混乱
全程干货,结尾略疲软。不过依旧相当给劲儿。
本以为是古墓丽影,结果晃了吧唧的不知道在讲啥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我心中恐怖片女主戰力top.2!僅次於黑暗侵襲。前半部分’should‘可能出現上百次我覺得他們必須全死,誰知道女主單槍匹馬原路回去救人還能在返回時跟父親的屍體道別啊!我真的哭死好嗎!
如果结尾他们到了另一个世界,这片儿就是神作了...
以为是佳片,等几年再看,真是个大笑话
故弄玄虚,拍给无脑人看的
很多恐怖电影的恐怖效果还没林子里怪鸟的叫声吓人。
颠倒地狱
铺垫太长,演技太烂,故事没讲好
女主太能钻了
女主就不能把衣服穿好吗……
近期少有的优秀恐怖片,冷眼的评论《所有疑团的终极解释》都解释得差不多了。很值得推荐。as above, so below,翻译为因果报应会好一点。台译做《忐忑》也太不搭调了。另外,那些点着蜡烛唱歌的人不知道是在做什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