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些评论很夸张,什么“这将是奥兰多·布鲁姆从影以来最好的电影!
”,“在人性的挖掘上也足够复杂深刻,第一视角很独特”……等等,我看了两遍之后感觉,没有惊艳到传说中的程度,和天国、伊镇相比差太远,但作为开花自筹资金自己请导演演员捣鼓的实验性小作品,它还是挺有想法的,给他练级涨经验值还是不错滴。
【评分】按照IMBD评分制的话,大概是7/10,6.5给电影,0.5分给开花的特别奖励【友情提醒】1. 这篇不是影评,只是个人的一些感受,我尽量做到客观,但难免受自身喜好影响。
每人看法角度各不相同,欢迎各种意见交流。
2. 虽然影片分类是惊悚悬疑,不过我从来没当这分类一回事。
不要不带任何预设观点地看,比较不会失望。
3. 同样不要因为这里涉及一点犯罪题材,就以为是CSI、CM那样的罪案剧,你要看想看曲折的案情复杂的人性变态的手段,请翻出肖申克的救赎、汉尼拔、七宗罪等。
【观感&脑补】所有的镜头是以Martin为第一视角,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场景、感受到的氛围,其实都是Martin眼中的世界:一切虽然有色彩,但视觉上是一种淡淡的白色调,不是像日系电影那种温馨柔和的白,而是毫无生机,全然苍白,病态空洞的感觉。
影片前三分之一在交待他的日常生活,没什么特别,但说不出的别扭。
他是一个孤单、内向又俊朗的男子,作为新人多少会被老油条的上司欺负,也总是非常有耐心忍受着护士对他的挑衅。
他独来独往,没有交际,他的住所异常干净整洁,面朝大海却没有春暖花开,我找不到任何令人愉悦的元素,一丝不苟得好像每天都有客房打扫似的。
影片中没有交代Martin的背景(这是否是个缺憾,我觉得见仁见智)。
片中只给出两个线索:一个是他家人寄到他公寓的一张相片并附言“为了让你记得家里”,是他和母亲及两个姐妹的合影,没有男性。
大致可以猜出他成长在一个都是女性的家庭里,父亲可能很早就离开/去世了,他对他没有什么感情。
他对家人的感情似乎有点复杂;另一点是他眉骨上方有一处小小的伤疤,这又是如何得来?
也许只是一个暗示,一个象征,他是个带着未知伤疤的男人,他一定曾有过故事,但我们无从知晓。
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对自己的状态显然有点失落,但他始终控制着自己,极为彬彬有礼,但又极不真实:他这样单身年轻有为的医生应该有健康活跃的职场生活和社交,应该有情绪和宣泄,可是他没有。
他的整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却又疏离于人群,最重要的是:他对非常敏感他人对他的态度,他很介意那个老是堵着他揶揄他的护工。
他曾抱怨过一个医生应该受人尊敬,可是现实中他却处处碰壁。
在医院里郁闷的行医生涯毫无尊严可言,上司不重视他,和他一样的年轻见习医生能搭上主任的女儿,当他坐进主任的梅赛德斯豪车发现,他们听着一样音乐,而他却不能拥有这样的前程。
有朋友觉得他爱上那个女病人的桥段不合逻辑,理由是因为像他条件这么好的男人不会以前没有女人追,他怎么会如此轻易就为一个不见得多美貌的女人而动心,既而犯错?
是因为这个女病人愿意和他说话?
doesn't make sense。
如果找一个长相普通更有屌丝气质的男演员来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我认为并非如此,这恰恰点出了他性格的弱点。
Martin的爱,表面上不过是一自卑闷骚男的小清新单恋,但这不是正常的、为对方着想的爱,我前面用的名词是:迷恋,与其说他迷上的是她,不如说是深深迷上了照顾她、被她依赖的那种感觉。
我猜测他以前从未被人好好地信任过,他一直生活在一种无法自控自决的生活中(是否因为从早被女性家属管束过严?
)。
所以在他平凡稳重,又和谐可亲的外表下,他一直存在着对现实的不确定和惶恐,他想通过做医生而获得他所缺乏的尊严和自信,因为“医生受人尊敬”。
所以当这个叫Diana(天哪我终于想起来了)的女孩把她的生命交托给他时,仰慕地叫他“医生”时,他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混杂在爱中的掌控感——第一次,有个女孩完全在他的手上,她的健康与否,她的身体、呼吸、血脉中流动的液体都在他的掌握,他太着迷了。
当女病人出院后,他又继续试图寻找和维持这种在她身上的掌控感,甚至在是非罪恶中没有过多纠结(我想你在我身边,所以你就得在我身边)。
甚至在他看来,她甚至被他的温柔体贴打动了,和他柔言款语,如果一切如他所愿的话,他所获得应该不只是从睡着她的唇上偷到的一个吻。
所以当那个因他换药而病情恶化的女孩去世后,他的确伤心难过,但更多的是失落。
我想说,如果他真的爱那个女孩,多少会表现出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内疚和厌恶感。
但是当上级怕他第一次失去病人有负担,安排进行了心理咨询,他的第一反应是警惕,非常好地掩饰了他真实的情绪,而且他完全没有为此而否定自己,他只是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失去了控制。
”他的另一面不容易发现,甚至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内心中的极端自我意识。
在那种迷恋的背后可能是深不可测的自私与冷漠。
如果说之前对不幸女孩的感伤,令人多少对这个有着天使面孔的实习医生抱些同情。
那么后来,他对那个护工就是明确的谋杀了。
其实就算日记的内容曝光,也没到值得用一条人命去换的程度。
当护工叫他帮忙找点high的东西,他虽然嘴上拒绝,但很淡定接受了要求,以他的医学知识在家里偷偷制作药物。
护工三番四次索要后,他又不动声色地加入了更“high”的成分,甚至将急不可耐吞了药的护工引入小房间,在他发作时死死地按住,看着他渐渐走向死亡,人们闻讯赶来时他假装在抢救。
从头到尾,他心中十分清醒他在做什么,多好的医生,一切就像他给那个女孩换药时表现得那样淡定自然。
这才是真正的他,没有罪恶感和共情心,而当事情不受他控制时,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控制回来。
Orlando的外表太善良美好了,他不是那种天生长得就适合演变态演反派的演员,他的神情那么真挚,那双鹿眼和长睫毛忽闪忽闪的时候多么令人迷醉。
所以突如其来,又淋漓彻底地将Martin的阴暗面撕开给人看到——原来他的残酷就像他的外表一样鲜明。
这种反差感难道不是比一个普通长相的男演员更强烈?
我觉得颇有意思的是,按照一般的逻辑,人最后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正义会出来申讨。
的确,当警察找上门来时,他理所当然地又被那种惶恐感包围,他讨厌他的秘密有可能被泄露的威胁。
他急需翻过这一页,把他不需要再理会的、会堵着他路的历史,全部清理掉。
影片将这段处理得很具象。
他走进洗手间,开始撕那本日记,这时他可没一点“这是我爱过女孩的遗物”之类的念头,就直接把纸页扔进了马桶,结果堵住了下水道,水漫了出来。
他开始慌张起来,实物总有处理的方法,总能让它们消失。
但是,让他惶恐失措的回忆还在哪里,他不假思索地爬出窗子,企图找一条出路,而唯一的出路就是那篇美丽沙滩尽头的大海。
他突然发力向前冲(这段的音效配乐很有感),越来越快,直到终于浸没在海水中,随波逐流……此时,他突然清醒,转身爬进窗子。
他用意念将自己丢入大海,淹死了一次,所以,讨厌的回忆就可以随着那个死去的他一起被海浪冲走了。
这时他走出去面对警察时有着显而易见的轻松,因为他已经洗白白干净没负担了,身心都是那个善良美好的Martin,不是什么杀人犯。
但我看到他此时的笑容,忽然心里一阵恶寒……“正义”只是出来打打酱油。
他摆脱纠结之后,竟然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最后一组镜头,他的生活如常继续,已成了独当一面的真正医生,有人呼唤他“Doctor”,他回头应答:“yes?
”那口气,非常地自信呀!
那个杀人犯竟然成功了,而且他的成功是在所有不知情人的默许和推动下成功的。
很讽刺耶************************************************************************有评论说:“这种道德上走向极端的电影,难免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但谁说现实里可能发生的,电影里就一定要道德分明。
”在看之前我不太好理解这句话,看完后颇有感触。
通常涉及犯罪情节的电影,多少都对罪犯带有一种判断和审视的色彩,因为剧情一般会站在旁观者或者警方等破案者角度去看……但这部电影没有预设,虽然它是犯罪题材,但它并没有追究是非黑白的义务,它本质上还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小格局文艺片。
它只是想客观地、冷静地让你从这个人的角度去看,事情该是什么样子,没有鲜明的道德立场给你。
第一视角的观感确然有趣。
我一开始不能完全看懂,后来反过来想,也许Martin最大的不正常就是太过正常。
以前看到的影视剧里的罪犯,都热衷于展现他们的变态和癖好,比如《天才瑞普利》,并且,他们在犯罪的过程中通常获得了强烈的心理宣泄和快感。
我们总聚焦于这个人各方面的性格、犯罪理由、手法、背景……因为作为旁观者,我们是去试图理解一个异于我们的事物,所以总希望一切看起来reasonable,可分析可归类可解释。
但对于真正的罪犯(Martin的所作所为完全称得上),从他的角度看,那些我们认为不可理喻的地方完全没有那么复杂,他的性格也许温良和善,无懈可击,无迹可寻。
我们认为罪犯总是有不可抗拒的理由才会杀人,在最初作案的时候他会受到良心的折磨,必须经过自我的不断强化来克服。
而实际上他们的道德感有如浮云,发生的事情都是合理的,他们没有判断自己的能力,杀人后也没有内疚,甚至都不用找个借口直接把过去翻页就是。
当Martin最后走出来微笑着和警官握手,这简单的动作才是让我真的感到恐惧。
最恐惧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动机”,而是在于不可测的人性本身。
你知道门背后将会有可怕的东西跳出来,而那个可怕的东西就在你生活之中,但你找不到,认不出,谁知道就是那个看起来温良谦恭,尽心尽责的好医生呢?
Martin就这样继续生活着,在所有无知的人的瞩目下。
************************************************************************摄影和音乐都做得比较到位,用镜还算精致,留出足够的空白,在小小的范围中表现出了异样阴冷的气氛,一般电影里如果有大面积白色的铺陈我都会觉得不舒服,但这片中倒非常,只是如果光线更冷更硬、空间感的对比更明显、后期再把开花拍得诡异点可能更好XD。
音乐方面,这类片子音乐主要为了烘托气氛,带动情绪,旋律性上没有叙事性可言,有些地方配得还颇带感,开花对于音乐的品味不差,看得出是用心做过。
叙述方面,我真的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叙事方式和第一视角,作为一部文艺片的戏剧冲突也不够强烈,舒缓恬淡的速度大概会使看惯了紧张刺激的罪案片的观众昏昏欲睡,整体上都有可再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对于Martin背景编剧留了太多的谜语给观众脑补,如果加上几个flash back的略交代他的过去,有点俗套却有助于完善对角色的认识。
关于开花的表演,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经可以完全挑起一部戏,就算只是一个小制作,但这样的角色还不足以挑战他的潜力,也没有充分的戏剧冲突带出更多的戏感。
所以这是他的一个练手,无论塑造人物或电影制作,这部电影注定是在他的生涯中不会很起眼而确有必要存在的一部作品。
镜头从他的名牌开始,自此主人公只有一个名字-“医生”。
刚开始实习生涯的主人公抱怨了没有喘息时间的工作强度,并矛盾的肯定了自已继续做一个好医生的愿望,旧公文包(一次权力的潜移默化)象征着选择医生这个分工的意志。
马上他就进入了现代分工的辩证法之中,这个辩证法不为别的只为了让主人公更肯定于自己是一位医生(护士的刁难让他觉得他的职位即重要又不重要他只是工作协同中的一环,上司的问话,上升的可能空间都反过来加强主人公做一个(act like one)“好医生”的愿望,一个身份(职位)就此成了他一切活动的必经之路,个体隐藏了,女病人和医生的关系自此固定,主人公只能以医生的方式(有趣的是这种方式在工作中也被认作是在做一个“好”医生)把他爱上的女病人(女学生或者前分工时期的象征,轻松的田园时光)留在身边,个体的爱意开始显现,理性的外衣却在工作,主角的窘境在于他已经不可能脱掉医生这个外衣放弃这个“技能”或者“知识”,工具理性就是他,他只会使用它,他是医生,他无时无刻不是医生,他对不是医生的自己不能容忍,那样他和女病人和其他一切的桥梁就将断裂(主角要更努力而不是放弃,别忘了现代教育不教人放弃。
) 女病人在他精疲力尽的时候死去,主体也开始最后的蜕变,男护工作为最后的考验到来,女病人的日记(作为一个历史文本一个意义)是主人公最后的自我,而这个自我在拷问中(警察的谈话),做出了最后的挣扎并在想象中葬送了自己(归于大海),至此他的实习期结束了,辩证完成了,一个“好”医生诞生了。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到底该保持在一个怎么样的界线?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想对这条线的标准更加模糊不清了。
不过这跟我的关系不大,因为把握这条“线”的主导者应该是医生,而我这辈子几乎没机会成为医生的了,顶多有时扮演下病人的角色。
遇上剧中这样的医生,真不知是好事还是憾事?
剧本写的确实很不错,那种悬疑气氛的把握,人物关系的设置都很有讲究,基本上每个角色都让我留下了印象,尤其是那个让我有点儿意外的结局,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表现得让人心寒不已。
(芷宁写于8月29日)小成本影片《一个好医生(The Good Doctor)》是一部小格局文艺片,它以清淡冷白的光影再现了在医院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所发生的隐秘事件,若不是影片以医生的视角切入叙事,不知情者只会当那里发生的恶性事件纯属个案,很少将其和人性的阴暗联想在一起。
然而事实上,一个人在成为医生之前,首先是人,有着人类所拥有的一切优缺点,而那些在成长期不够走运的,或许缺点会更多一些。
该片对特殊人物的心理刻画相对到位,一个看上去温文尔雅童叟无欺的人,却拥有着阴郁的内心世界,此种外形与内在的矛盾统一,让年轻的实习医生马丁身上散发着一种莫可名状的气质,就仿佛他和灵魂之间的距离很遥远,而他的存在却很真实一般。
影片虽没有详尽交待马丁的家庭背景,但通过他收到家中邮寄包裹时的平淡表现、他新家的孤寂风格以及他在医院里的种种行为举止,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有着过去有着心结的人,而且现在已然手握他人生死的他,不仅远没有从过往开释,反而深陷心性的缺陷中,准确的说,他是个医生,更是个心理病人,只是,他能很机敏,避免让别人发现他的这种病态。
马丁选择做医生的初衷是,“人人尊敬并且能帮到别人”,这似乎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基础需求,渴望被尊重、被认可、被重视,甚至被崇拜,他喜欢掌控的感觉,但是因为心性方面的因素,他为人内向而孤僻,生活圈子狭窄寂寥,他只能过分关注自己的渴求,并将这种渴求和职业紧密结合,当年轻的患病女孩简单地说了句“你是一个好医生”时,这句病患间闲聊的话语,在马丁那里却变了调,仿佛暴涨成了一个极大的认可,与其说马丁爱上了女孩而陷入“爱你爱到杀死你”的疯狂,倒不如说马丁是迷恋上了女孩给他的感觉,女孩的信赖和认可,如同迷药般迷幻了马丁不健全的神经,长期匮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像海洛因,一旦上瘾便不可收拾,此时操控病人的病情,已成为马丁内心最顺理成章的事。
影片虽然缺省了一些对故事本身挖掘开垦的章节,却也塑造出了一个典型人物,只是限于格局,戏剧张力稍显不足,剧本仿佛很克制,留给演员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充分,似乎只想做到点到即止,让观众自己去臆想一般。
其中对马丁内心世界的刻画大多通过主演的神情再现,虽然这样的戏份算不得是多么了不起的突破,但不得不说此次奥兰多·布鲁姆演得不错,似乎总被拉入商业片领域的小布对表演还是有所追求的,该片也是他首部自筹资金拍摄的独立电影,作为制片人,选择这样一部注重阴暗心理再现的影片,足见小布心中颇有一番职业抱负,只是通常人们都太过关注他的外表罢了。
略显沉闷的叙事手法似乎并不太利于非文艺片观众理解感受该片,影片从出手的第一个镜头就表明了它是小众的,冷色的画面,带着一股孤绝感,许是发生地点在医院之故,画面中的白色很多,却不给人刺目之感,也没有诡异的强光来凸显人物的异化和所谓的惊悚,这样的做法和编剧中存在的大量缺省一样,显得平静而克制,就像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事件,看上去不一定要多惊心动魄,但揭开的内质却是惊诧人心的。
仿佛滚雪球一般,起先和拧巴的马丁有过交锋的人,只是被错误的开除,之后的事渐渐变得失控,而马丁却执迷着那种掌控感,何况他也有这种能力,就在片尾马丁频临失控边缘时,影片通过一个画面外延又令他回归冷静,当他微笑着握手,送走警察时,观众会难免喟叹:一个真的怪物已然修炼成功了。
(杂志约稿)http://nicolew.blog.hexun.com/80463486_d.html
奥兰多布鲁姆在这样一个中二病流行的年代将医者心理剧演得如此入木三分实在难得,如今的医患关系已被推至风口浪尖,外加繁重的医学任务和激烈的职位竞争,医者的心理问题实在避免不了中二病的孳生。
这样一部凶心仁术正是将一位渴望尊重、荣誉并期待证明自己的屌丝doctor的内心行为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不乏真实写照。
电影男主角中间的一连串惊心动魄的黑暗行动让观者产生一连串的悬疑和遐想,每一次行动成为了现实准则和内心理想主义的残酷碰撞,着实让医患工作者为之震惊。
然而,内心的难以取舍却让男主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心中所爱离他而去,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尽的道德谴责......好在作者笔锋一转,最后的结局成全了大片追寻真善美的观影者内心所愿,心底善良的人总会拥有好的回报,不过如此经历让男主角不在彷徨,迟疑,摇摆不定,向着内心真正的good doctor迈进......整部电影可以说稍显平淡,悬疑部分冗长,情感稍欠,但内心刻画着实令人惊叹,男主角的内心活动表演是本剧的亮点!
关于魑魅魍魉的护工不想再提,拙劣行径让人唾弃。。。
病人坦荡赤诚的献给医生的,不光是身体、信任和希望,有时,可能是情感,甚至生命。
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无法弥补,这就为医生这个职业提供了很大的寻租空间,除了金钱外,这种空间中还可以寄生带有强烈依赖性质的感情,于是乎这个故事应运而生。
本片放大了几个我敢说在我们的医院里也十分常见的情况。
只是,当这些小故事像魔术师被揭秘一样展现在观众面前时,大部分人都觉得毛骨悚然了。
法律其实把很多既模糊又关键的责任推给了道德,而道德,在强大的利益与欲望面前,真的很孱弱...
老实说,在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就充满了困惑。
直到下完电影,看到与预告片的差距,之后更加困惑。
结尾那么突然,更是一头雾水。
直到,我认真想想那些本就不多但足以相互呼应的细节。
首先,我想要说,成为一个“好医生”,在片中,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
有的只是当职业等着晋升,有的以为可以当幌子拿来泡妞。
唯有他,这个空虚又平庸的单身实习医生,他拿来当作理想,但这理想有继承和发扬的意思:他不是要做一个医术精湛古道热肠的医生,他只是想要那种“人人尊敬并且能帮到别人”的感觉。
诚然,想成为一个医生,当然不是种瓜得瓜。
除了医术,当然需要的是努力专注。
理论上他的第一个病人,就因为他的大意而产生了意外。
一个医生,首先要获得病例信息,但他却因病人不懂英语,而把查询病人药物过敏这个事情交给了护士,导致了药物过敏。
——他以为护士是老师和仆人,会照料他重视他这个小实习生;忘记了这并不是学校,自己和对方的地位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做的事,也必须互相包容。
之后就像每个人一样,他渴望有人帮助自己,不过暂时无法感受到那种关切。
唯有他真正独力负责的一个病人和她的家人,给了他这种“好医生”的浪漫感觉。
只是没想到,这种尊重没有他想得那么深。
女孩病缓解出院后,他接受了女孩父亲转述的女孩的邀请,去她家吃饭,结果她却和男友出去了。
也许出于怨念,也许出于那种好感,甚至是别的什么,在女孩表示要送礼物表达失礼歉意的时机,他把女孩仍在治疗期吃的药换了。
这导致女孩再次住院……我猜想,这个病例让他得到了首次受挫之后的些许安慰。
因为女孩家人都很好,她的姐姐甚至还表现出了对他的好感——正如他的实习的同事和那个护卫跟他说过的“好医生”的全部福利。
所以,他不仅要让这个病人在这里延续这种感觉,并且要弥补与此同时同事之间的额差距:按照曾说过的,同为实习生,另一位同事对领导女儿发起约会。
每个人都在努力并有大致成绩,只有自己还陷入担忧:可能因为那次病例疏忽,导致的各种档案劣迹,带来对今后前途的影响布拉布拉……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但也必须面对选择之后上天安排的结果。
因为,这结果会反过来对你进行评判。
在鬼鬼祟祟继续换药的过程中,他没能看到那个被他抱怨不尊重他,导致自己病例疏忽的那个护士被处置;是另一个护士。
这让他更加困惑。
最终,在与病人的接触中,他得到了那种真正的,甚至超越了她对自己男友感情的尊重。
但病人却最终死掉了。
【我猜或许是因为他某一次忘记换药?
药量不同导致的刺激?
】虽然这个病例结束了他获得尊重的过程,但是他受到了一些同情,一些重视。
也因为这个病例,大家对他的态度好了一些。
甚至,这个“奇怪病例”受到了领导的学术好奇,他获得了更好的前途机遇。
他得到的,是他想要的么?
失去的算合理损失么?
这仍加重了他的困惑。
这个故事就是在讲人生的奇妙,但是这个载体却并不是阿甘,也不是讲述那种幸运。
之后那个经常提出腹黑玩笑建议的护卫,却因为无意翻到死去病人的日记,得到了要挟他的把柄。
虽然并不知道日记的内容,他还是打算做最后一搏。
他以为对方只是要挟一次,但没想到,甚至对方也不知道,这样做或许就会毁了他。
为了前途,他最终不得不超越了自己犯罪的底线铤而走险。
一切似乎顺利得过分。
虽然他想的是对方死在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地方,但因为对方跟着他,所以他只好假装救治。
护工死的很平静,日记得到了,他的上司仍让对他想成为好医生的“单纯性格”深信不疑。
当然,侦探仍不能因此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我以为他会因此堕落,或者小证据和神态被发现而被秒杀——就像希区柯克故事里那样紧张;但结果仍不是那样。
他慌张,但是这次没有失控。
他按部就班,不打算逃避。
是的,逃避。
之前他似乎在逃避,逃避一个医生可能犯错的现实,逃避犯错就要负责的现实,逃避最后坦白的机会。
但他突然“想通”了:他此刻不能改变过去。
一开始他的人生是如此虚幻,目标也是那样的虚无。
我们看到他为了做一个表面的好医生而获得想要的单纯的尊重,他此刻,看到的是:他获得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尊重,而是那种意料之外的同情重视和爱护。
同时,也是困惑和无法解脱。
想要获得一个好医生应有的尊重,亲爱的,你只需要单纯负责做一个好医生。
我不知道这算是幸运的领悟,还是惊悚的转变……
什么样的医生才算是好医生?
不如先来问问,医生为什么要当医生?
因为父母要求?
因为高薪酬?
因为受他人敬重?
还是因为最纯粹的,能够帮助他人,救死扶伤?
我们再来问问,医生他快乐吗?
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却有着外人所不能体会的辛苦劳累,不正常的作息,长时间的奋战,超高的精神压力,甚至和病患、同事关系紧张。
就算很多医生开始抱有纯粹情怀,但会不会被这满负荷运转而搞得筋疲力尽,渐失自我呢?
医生要遵守什么样的医德?
所谓医德,即是医生的职业道德。
医生作为一个医治他人,服务他人的职业,张张处方下面掌握着病人的健康和生死。
因此,最核心的就是如何用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将病人医治好,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还有,医生和病人要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呢?
回到这部影片,我的评价是--不是烂片,还是值得花些时间观看的一部片子,起码给人带来些思考。
主演是奥兰多•布鲁姆,精灵王子,米兰达•可儿的前夫,其实之前没看过他演的《魔戒三部曲》,在这部片的表演还算是可圈可点,演出了实习医生布雷克空虚,努力和自卑。
在这部片中,实习医生布雷克,最初当医生是因为妈妈的一个朋友是医生,很受人尊重,因此他也想得到他人的敬重,虽然他的成绩在学校只是中等,但是他一直努力,他觉得他可以胜任这个职业。
但是在工作中,他却得不到他想有的尊重,护士长把他当做三岁小孩,让他觉得不公平。
而他的病人,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黛安,给了他最渴望的东西,尊重。
他喜欢,依恋这样的感觉,甚至为了能够保持享受这份尊重给他带来的愉悦感,违反职业道德去偷换药物,延误治疗,可是最后却是使黛安丧失了生命。
而因为黛安留下的日记让混混护工发现了他跟黛安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护工以此为要挟让布雷克给他偷取医院药物,他的贪婪让布雷克动了杀念,最终护工也毙命于布雷克手中。
如果要评价影片中的布雷克,我觉得他并非真正爱慕黛安,他只是享受黛安给他带来的满足感,在黛安眼里,他是一个好医生,值得尊重。
当探员找上门来询问的时候,他毫不留情的撕毁黛安日记,隐藏蛛丝马迹,不带一丝留恋,他害怕他被发现,他只是幻想着以他最希望的逝去方式悄无声息的淹没在大海里,最后还是选择回来苟且偷生,继续他的正常生活,也许在黑夜降临,独自一人时,他会接受对所犯罪恶的拷问,折磨,夜夜煎熬…..
年轻的医生遍尝孤独,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娱乐,他将新屋的墙壁粉刷成幽蓝色,整个房子都沉默。
医生遇见了同样年轻、出尘的病人,于是绝望地靠近。
他不惜偷换药品加重她的病情,又一度惹上护工的勒索。
片尾有一处意想,事情败露后他跑向海边,选择了他讲给女孩儿的死法,“被大海吞噬,就像不曾出现在这世上”,我以为就是这样了,唯美而凄凉。
结果不是,我们的医生翻回洗手间的窗,销毁证据又勇往直前了。
他又重新做回“好医生”,悬壶济世。
诡异的是,我并不怎样看低他,反倒有些怜悯。
错手杀死自己心爱的姑娘,又侥幸逃脱另一桩谋杀嫌疑,他的人生将如何继续。
也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背负着程度不同的罪恶,说服自己,继续下去。
小成本心理惊悚剧,描绘了有心理障碍的医生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过程。剧情简单,很多内容都留白处理,着力于气氛营造,后面的失控状况看得有些惊心,而最后的结局收得干脆利落。他人于己的尊重和信赖有时会变成一种无法戒掉的毒药。医生无法医好自己的心病。
孤独是毒药。
米国的住院医权利真大。。
完全没看懂开花这么做是为了升职还是为了爱……
一星给开花先生如此清新的造型 一星给Diane澄澈的眼眸子 一星给奔跑中的大海 不喜欢这样的节奏和什么都没讲干净的故事 期待了这么久哎
一个屌丝的心路历程,别扯那么多没用的,你特么去看病碰上这样的医生,你乐意不?
要是让我知道有个这么爱我的男人,一定在丫下手之前弄死他!
好一个医生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零号病人,第一个在自己手里死掉的病人。从那样的伤痛中恢复,是成为合格医生的关键一步。把生死得失看得不那么重,才能悲天悯人之余维持精准的医者理性。为了表现与零号病人间的特殊羁绊,本片引入了暧昧,戏剧化有些过犹不及。三星半
花花的演技真是差一口气。。。这忧伤的苦逼脸,愈发像卡西了[当年的艳光也褪色了]。不过确实是他个人最佳表现。结局是怎么回事?戛然而止不是这么玩的吧
看过bloom最好的表演……片子冷静,甚至有点冷眼旁观,鲜有评判,但故事处理得挺巧妙。
蛮好看 开花发型很萌啊【。有社交障碍的医生这个设定太棒w。最后往海里走的那段真好
奔向大海的那段幻想拍得很美,结尾太生硬
剧情比赛末点好
他只是想得到尊重,他迷恋的也是尊重,为了尊重他犯罪了,他犯罪了没有得到惩罚,反而得到尊重了……
医生杀人很简单。
有些地方好像有些象征的拍法 总是感觉怪怪的
精灵王子现在长得这叫一丑
影片最大的驚喜是Orlando Bloom不再只有一副俊俏的臉龐,他終於演技覺醒會演戲了,也許和真正的演技派還有不少距離,但已經是他個人最佳表演。影片的確如一些評論所言帶有一些Alfred Hitchcock導演作品的風格,編導冷靜的處理手法顯得很古典,而未加以道德批判的態度算是對我胃口。
很好看,是最喜欢的压抑路线,故事一直吸引我,不过希望结局有缓解却没有给予任何希望与救赎,显得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