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希魔撞正杀人狂(港),恶棍特工(台),无良杂种,无良杂军,戴罪立功,无良杂牌军,混蛋野战队

主演:布拉德·皮特,梅拉尼·罗兰,克里斯托弗·瓦尔兹,伊莱·罗斯,迈克尔·法斯宾德,黛安·克鲁格,丹尼尔·布鲁赫,蒂尔·施威格,哥德昂·布克哈德,雅基·伊多,B·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美国语言: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09

 剧照

无耻混蛋 剧照 NO.1无耻混蛋 剧照 NO.2无耻混蛋 剧照 NO.3无耻混蛋 剧照 NO.4无耻混蛋 剧照 NO.5无耻混蛋 剧照 NO.6无耻混蛋 剧照 NO.13无耻混蛋 剧照 NO.14无耻混蛋 剧照 NO.15无耻混蛋 剧照 NO.16无耻混蛋 剧照 NO.17无耻混蛋 剧照 NO.18无耻混蛋 剧照 NO.19无耻混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无耻混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分五章进行。二战中德占法国,德军上校汉斯(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Christoph Waltz 饰)号称“犹太猎人”,在一次屠犹行动中,少女苏珊娜(梅勒尼·劳伦特 Mélanie Laurent 饰)侥幸逃脱。与此同时,八名美国犹太士兵在中尉奥尔多(布拉德·皮特 饰) 的带领下潜入德占法国刺杀德国军人,其行动神出鬼没,手法残忍,对德军造成相当威胁,被称为“杂种”。三年后苏珊娜来到巴黎继承了姑母的电影院,结识了德国战斗英雄,电影《国家荣耀》的主演弗里德里克(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对苏珊娜一见钟情的弗里德里克说服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西尔维斯特·格洛斯 Sylvester Groth 饰)在苏珊娜的影院首映《国家荣耀》,希特勒(马丁·乌特克 Martin Wuttke 饰)本人也将出席。苏珊娜决定借放映之机烧毁影院;而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鬼灯的冷彻疯狂原始人2相信男人侠捕之诡影迷踪妻子的秘密老妈上路同桌的守护者我的古怪家庭怪趣群鸟觉悟吧!那边的女孩明月守护者龙虎少年队亲,别怕白首相知平凡奇迹致命AI灰影人魅祸啦啦队吾父吾子老爸回家进击的男孩古战场传奇第四季罗马帝国第三季黑钱胜地第三季非亲父子8位机圣诞玩命快递大丽家的往事我的男孩第一场雪

 长篇影评

 1 ) 犹太版抗日奇侠

我觉得这片子和我朝的脑残抗日片没啥大区别(肯定是爱YY的犹太人投资的),各种无敌主角和脑残敌军混合在一起。

要是希特勒真这么弱智(你看那只有两个卫兵站岗的剧院,以及希特勒在剧院里的表现),犹太人还能被他屠杀那么多,岂不是更弱智?

其实历史证明他们都不弱智,只是导演编剧投资方弱智而已。

其实要不是因为昆汀,会有人打这么高分么?

假装自己有文化,贬低天朝YY剧,却去捧国外名导YY剧臭脚,这样的天朝人真是太多了。

PS1:2星是给大导演的暴力画面的,这方面确实做得比天朝的零星星抗日剧要强无数倍。

PS2:别跟我说什么不要跟大导演昆汀考究历史和现实,某些人对抗日奇侠等等脑残YY剧毫不留情,对国外大导演却如此宽容,双重标准这个天朝常喊得口号果然名副其实PS3:不是要给抗日神剧正名,只是看不惯双重标准

 2 ) 杰作·未完成

《无耻混蛋》预告片曾以“混蛋的杰作永远做不完”为题,大吊影迷胃口。

那刚好对应了电影最后一句台词,皮特饰演的混蛋头子面带微笑,跟身旁手下同时冲着银幕前面的观众说,我觉得这会是我的旷世杰作(当然前面还有希特勒力赞戈培尔的一席话)。

几乎所有人都把它理解成昆汀的自白了,那么这是他的骄横狂妄还是自信体现?

看下北美票房和舆论口碑,答案显然会是后者。

这电影还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昆汀作品,游戏版的拼贴戏耍、露骨的血腥暴力、时而激昂有力时而煽情到死的配乐,昆汀没有任何转型的苗头,他不需要脱胎换骨,因为他的灵感就是源自无形的海量老片。

中间他还不忘提醒别人,自己依然是个恋足癖的事实。

《无耻混蛋》的对白如此尽兴,笑料频出,昆汀尽情地炫耀渊博的电影知识,架空二战颠覆历史。

他化解了历史的严肃刻板,又把一堆爆米花电影通通踩在了脚下,谁跟你说表现二战一定要拍诺曼底还有硝烟战场。

如果你吃不消这一套,那么昆汀就是一副你奈我何的讨厌姿态。

可多数人又爱死了《无耻混蛋》的那股疯狂劲,面对冠冕堂皇的正义,他化腐朽为神奇。

虚构出希特勒和戈培尔等人物的夸张言行,移除邪恶光环,只是古怪常人。

历史结局看似一样,但过程大大不同。

昆汀有意模糊了自己的道德立场,纳粹屠杀犹太人是错,于是片中塑造了一个犹太幸存者,用英文来控诉,宛如复仇女神般在银幕上殉难。

另一队人马好比天生暴力杀人狂,不需要渲染他们跟纳粹有何等深仇大恨,反正就是杀杀杀,统统干掉,哪管对待手段还人道不人道。

如果把这种加害看做人类蒙蔽理性后的情绪宣泄,史实事件跟电影画面就有了共通之处。

相比较于道义上的考虑,《无耻混蛋》在电影层面上的优点无疑更值书写。

片中几个段落都有精彩的对峙戏,紧张的、悬疑的、恶搞的、嬉笑的,应有尽有。

滔滔不绝的对话中,往往话锋一转,接下来要么大开杀戒要么是虚惊一场,玩味十足。

影片里没有传统英雄,风风光光出场的更有可能落得一个狗熊下场。

不再有好人不死、精神长留之类的闷雷哑炮,大家都是戏的一部分,演完就撤。

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无耻混蛋》的大主角居然是个纳粹,其他人倒成了零星点缀。

人人都以为两股刺杀人马将会汇合,结果混蛋团瞎猫撞到死老鼠,别人暗中帮了大忙。

到影院那里,大家都觉得可以满意收场,结果昆汀还用一个小小标记让你哭笑不得。

对这家伙来说,给予影迷惊喜是他的永恒使命,最好的作品永远是在未完成。

就说《无耻混蛋》吧,将来的加长版绝对不是招摇撞骗的幌子。

被剪掉任何一寸胶片,昆汀都是恋恋不舍,结果呢,《无耻混蛋》还是长达两个半小时。

他大概有这想法,看我作品,仅仅过上一遍是不够的,乖乖再买张DVD去。

【http://www.licaiyizhou.com/Upload/Paper/64967.pdf】

 3 ) 《无耻混蛋》

故事讲述的是纳粹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杀害和犹太人的反抗。

人们对于纳粹的憎恨但又无能为力反抗,只能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

在这过程也有很多犹太人奋起反抗,开始了反抗纳粹的斗争。

在第一章的故事里,纳粹的兰塔上校去了法国的一个养牛场。

纳粹怀疑那里有犹太人,于是去了藏匿犹太人的家里,纳粹用家人威胁男主人交出犹太人。

最后,无奈之下将犹太人的藏身之处告诉了纳粹。

 4 ) 伟大的混蛋总是关注细节

伟大的混蛋总是关注细节。

《老无所依》中的杀手,非常擅长发现蛛丝马迹,又冷静得变态,追踪细节成了电影情节的主要推动力。

昆汀在细节方面把握很到位,拍出这么戏剧般的电影而又保证好细节,毫无疑问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混蛋。

戈倍尔在电影中一直是坐着,只有一次走路的镜头——在电影院的门口对法国女翻译边咆哮边推门进去,镜头时间大概只有1秒钟——是跛着脚的。

戈倍尔自幼小儿麻痹,当军人战死疆场一直是他的梦想而不得,无奈投身文学,幻想英雄主义,类三岛。

电影在细节上一定要严谨,中国电影在这方面,就不提了。

感兴趣的可找《英雄》等一系列来看。

“犹太猎人”兰达上校对于细节的在意自不必说,除了是一个真正的阴险而又无原则的混蛋外,他其实是个很优秀的日耳曼人:高智商,精通至少四国语言,擅长揣摩人心,察言观色,冷静,举止优雅(表面上)。

这个混蛋精明一辈子却糊涂一时,特别是他在把自己和同伴的性命交给阿尔多上尉后——两边都是无耻的混蛋,有什么谈判信誉可言。

讨论混蛋和细节,不谈女人。

电影里这两位女士,索多娜和布里特,不同类型,但都很迷人。

英国上尉也是因为细节挂掉了。

不仅是因为他令人怀疑的听不出口音的德普,他致命的错误手势“三个杯子”。

还有,法斯宾德这个演员的脸长得,也太不列颠了,典型的高地长颅人种,即使穿上那身军装也不像纳粹,《饥饿》找他演爱尔兰共和军倒是更合适。

英国上尉对面的犹太人装扮的德国中尉,一看也不像日耳曼人,黑卷发鹰钩鼻,怎么看都是犹太人的长相。

我都能看出来,德国人学了那么多人种学知识,盖世太保就是干这个的,他们会看不出来?

那个时候德军中怎么可能还有犹太人,要是这个人再说一口地道的慕尼黑话,就更值得怀疑了,不是么?

小酒馆接头的三个军官中,只有坐在盖世太保旁边、始终一脸凶相的Hugo Stigliz,无论是长相口音还是气质,都很典型的德国人,看不出破绽。

不过很奇怪的是,对于这个干掉了13名党卫军军官、在德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旁边的这位盖世太保上校怎么没认出来?

这里的逻辑呢?

细节呢?

不过,这个Hugo Stigliz,倒是这部片子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国内字幕翻译都不太准确了。

按照翻译惯例,Hugo法语才翻译为“雨果”,德语和捷克语,应译作“胡格”。

呃,扫瑞,我较真了。

难为皮特了,“恶棍”阿尔多上尉留着发蜡大背头,抿嘴撅下巴还要粘假胡子闻鼻烟,拖着一口德州牛仔腔(他田纳西人),贝雷帽皮夹克外加一杆长枪(没特写没观察到是M1还是李恩费尔德,反正不是毛瑟98),一把肥大得夸张的猎刀却只用来剥头皮和刻额头,经典的不着调美国下级军官形象。

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过于自信,差点把自己和混蛋们的命都丢了——在党卫军面前冒充意大利演员?

这么硬的牛仔版意大利话,谁听不出来?

何况他的意大利话说得还没我好。

“恶棍”对自己的德行倒是很清楚:像我这样酒贩子绝不可信。

可就是这位,屡屡能骗得纳粹的信任。

是牛仔口音给人直率和一言九鼎的感觉?

要不就是德国人自己天真得可爱。

不但娃娃脸下士弗里德里希瞪着那双水蓝色的眼睛,在阿尔多三言两语之下,就与其达成“协议”,乖乖放下枪,连老谋深算的狐狸脸兰达上校也中招了,命倒是没丢,额头被生生刻字。

我一直觉得,最后阿尔多用大猎刀给兰达刻字,真是太便宜了,应该找一把钝刀,或者干脆石头也行,因为那样不是划开而是撕扯皮肉,可以极大地增加刻字时的疼痛感。

估计是因为兰达的叛变行为,纳粹高层就这么被一锅端了,阿尔多一高兴,恶棍也开恩了。

说到底,如题,关注细节的,都是混蛋,不免俗,我也是,不过,尚未伟大。

 5 ) 希特勒是怎么死的?

希特勒是怎么死的?

昆汀告诉我们,是看电影看死的。

只有《无耻混蛋》能做到这么百无禁忌:演着演着,突然就插一段介绍人物的剧情(介绍戈贝尔博士和翻译工作以外的关系),突然圈出人群中一个胖子,画个箭头注明是“德国空军二号头子”,还要叮的一声,让人绝倒。

最后,还安排希特勒死于电影院,二战停战于1944年。

姜文的《让子弹飞》在报纸上一片叫好,比起大师来说——套用陆川哥的“《2012》的导演看完《阿凡达》要跪下”——姜文大叔只能跪着赚钱了。

且慢,有没有觉着,《让子弹飞》(2011)的配乐,有那么点像《无耻混蛋》(2009)?

姜大叔的痞劲儿和大哥范儿,一如山寨pitt——我不是对姜大叔不敬,他的片算是比老谋子的桂林山水印象派风格好上两个档次的了——就是相对皮特而言,人长得憨厚。

喜欢《低俗小说》的颠覆传统的叙事风格的,《无耻混蛋》里有;喜欢《杀死比尔》的暴力血腥的,《无耻混蛋》里也有小小骇人的残暴镜头。

不会失望。

虽然是满不在乎的调侃历史,调侃纳粹,chapter5(影片分了5章)里还是有让人心头一颤的情节。

德国士兵Fredrick Zoller在放映室被Susannah击中倒地,susannah看着银幕中少年的特写,而其人却已躺在自己枪下,突然生出柔情万分。

在这瞬间的忘情,Susannah死于Zoller最后一枪。

而后,她的复仇女神的影像又在烈火中延续、变形。

爱恨情仇,生死存亡,5分钟的戏。

能把电影把玩到如此纯熟的,唯有昆丁了。

向昆丁敬礼。

 6 ) 《无耻混蛋》:代表人民爆你的头

假如一位电影界的小混混发达了,他会拍一部怎样的电影?

答案是:《无耻混蛋》。

没错,这是一部标准的流氓盛宴,从头到尾每一帧胶片都洋溢着血和粗俗的东西——这才是不折不扣的昆汀作品,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战争算什么?

历史算什么?

游戏规则是:只要你是“政治正确”的,那么,这将成为一记抵御所有道德批评的化骨绵掌。

MPAA循规蹈矩的给了《无耻混蛋》R级,可这次影评人们无法再指责昆汀“秽淫秽盗”——闪回的性爱镜头是为了丑化戈培尔,最后的血浆大迸发是为了刺杀希特勒和戈林,就连伊莱•罗斯挥舞着棒球棒擂人头颅的暴力场景都被赋予了正义的复仇色彩——我代表人民爆你丫的头,你还有什么可以狡辩的?

于是乎,在“政治正确”的护身符下,昆汀恣意展现着他在《刑房》里小试牛刀的B级趣味——当然,这一次还加上了大帅哥布拉德•皮特,而按照好莱坞的标准,由布帅哥担纲的影片自然是主流大制作而非B级Cult(票房业已证明了此言不虚)。

影片的艺术手法其实还是按套路打,只是这种怪招频出的套路目前几乎只有昆汀才能娴熟运用。

故事煞有介事的分成了五段,不过这并没有结构性的作用,情节还是按照时间顺序一关关的流动。

当然,布帅哥还是衣着光鲜,他先操一口流利的巴顿式美语给一群无赖恶棍训话,然后便大咧咧地在纳粹地盘里自由游走,即使落入虎口也还是虚惊一场,连那件剪裁得体的白色礼服都颇得007精髓的一尘不染;而装模做样割纳粹头皮的情节,则明显是在向布帅哥的成名作《秋日传奇》致敬。

伊莱•罗斯显然很受昆汀提携,以他的身材,出演什么“犹太熊”其实说服力不强,不过以他跟昆汀在“哗啦帮”(专拍小成本血腥恐怖片的导演团体)和“好莱坞恐怖大师联谊会”上结下的友谊,昆汀还是让他再一次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不过,打爆纳粹大兵的头算什么,伊莱在自己执导的《人皮客栈》里还直接用酒精喷灯吹化了一个日本女孩的眼球。

克里斯托弗•沃兹是个惊喜,果然戛纳影帝不是盖的,他饰演的党卫军军官汉斯骨子里其实是一个资产阶级投机商,追捕犹太人对他而言也无非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这哥们毫无意识形态立场可言,为求自保可以立马叛变(基于“政治正确”的原则,也许称之为“弃暗投明”更为合适),无奈他遇上的是位美国小混混,全世界小混混的极品——于是,汉斯额头上也被布帅哥工工整整的划拉出了卐字图案。

沃兹的演技还体现在他深厚的台词功底里,一来他把昆汀那种喋喋不休又暗藏玄机的独白表演得畅快淋漓,二来他还可以在英语、法语、德语乃至意大利语间自由的切换声道——其实《无耻混蛋》完全可以同时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语片。

《加里森敢死队》那会,带队的军官好歹还是个体制内的;玩《盟军敢死队》的电子游戏也还得讲究点战略战术——而“无耻混蛋”们呢?

带头的是个最大的混蛋(入伍前是个私酒贩子),不懂德语也不讲道理;哥几个杀纳粹也是操起冲锋枪就突突,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从表现形式上看,“无耻混蛋”小分队更是与恐怖分子无异——他们最后用的是在国际新闻里饱受谴责的“人体炸弹”战术。

看来,昆汀熟谙的“政治正确”原则又一次发挥了底牌的作用。

恶搞戏仿又何妨?

本来就是电子游戏般的电影,研究一下嘛,不要当真。

电影只是电影,谁会相信希特勒、戈培尔和戈林都在一家巴黎的电影院里被炸死,然后二次大战在1944年结束?

同理,也没有人会把《无耻混蛋》里的情感甚至生命当真:犹太姑娘、法国黑人和纳粹战斗英雄间那段似是而非的三角恋(犹太女的姓氏“德雷福斯”疑似在讽喻法国历史上的排犹丑闻),德国电影女明星为了刺杀希特勒不惜赴汤蹈火(八成是被潜规则后记恨于心),还有那个只当了五个小时父亲就死于非命的德国士官(顺便搭上了开小酒馆的父女俩)。

牛叉闪闪的《无耻混蛋》,唯一让我感到不快的是,为什么那个影评人一出现,就搞砸了任务并立刻一命呜呼?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2月3日)

 7 ) 对坏人永远的同情

chapter one好莱坞向来有对混蛋温情脉脉的传统。

远的如尼古拉斯凯奇的战争之王,近的如希斯莱杰的黑暗骑士。

每一部看完似乎都会让人有大彻大悟的感觉,或者更通俗点的说像是头被人硬摁到抽水马桶里之后还被反复按冲水的开关,再被提起来吼道:这就是事实。

昆汀在这部片子里几乎把这个事情做绝后了,不久之前我认为比较强的是彼得杰克逊的第九区。

chapter two在这片子里,德军是人情味浓厚:看到漂亮的法国姑娘也知道跑上去泡,生了孩子也和普通人一样欣喜若狂,客观的看到自己狙击掉300多人之后也会产生内疚,希特勒等待进场前也会因为紧张而去嚼口香糖。

当然,电影院里德国人也对狙击手屡屡把对手杀得屁滚尿流而发出阵阵疯狂的欢呼,但想想你自己在CS,真三国无双里杀出百人斩的时候脸上散发出无耻的红光,其实是一样的。

chapter three而盟军使用的手法几乎是骇人听闻的,当然,战争时代有个词叫做心理战,用极端残酷的手法杀人往往能把对手吓傻。

他们最重要的作用是树立了一个盟军极端不守信用的骗子形象:那个刚当上爸爸的人,那个想投降捞资本的人,那个去关门的人。

chapter four对正义宣传过多过滥的时候,吸引眼球的最好办法就是歌颂魔鬼。

当然我不准备说这么做无耻,虽然这确实无耻。

当我们猛然间发现我们一直认为理所应当的历史里,有着无数肮脏的角落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进精神病院,小部分人会对世界不再信任,只有极少的人会坦然接受。

为了让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能够心安理得的过好每一天,胜利者往往会把历史写得淡而又淡。

在这份淡而又淡的历史里,有着一些穷极无聊的人试图挖掘那些角落,并展现给世人。

告诉大家其实历史比你们想象得更可怕。

然而大部分人的反应是:wow,but who cares?

 8 ) 《无耻混蛋》:关于电影的电影

二战期间,一小队由犹太人组成的盟军士兵(绰号“无耻混蛋”)被空投到纳粹后方,他们的任务非常直接——虐杀纳粹。

以各种残暴的手段——包括用棒球棍将人直接打死,割掉敌人的头皮等——在德国军队中散布恐怖。

他们不仅不可思议地在敌人后方活了下来,而且事实上,他们做得如此出色,以致希特勒都对他们有所耳闻且为此大为光火。

最后,他们参加了一次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你绝想不到的是,刺杀成功了!

希特勒和他所有的高级军官都被烧死在一个巴黎的电影院里,于是二战1944年就提前结束了!

纯粹的胡说八道!

这是篡改历史!

如果有人一边援引历史,一边这样义愤填膺地指出,那么实际上关于这部电影他等于什么也说。

很明显,这部电影不会比《低俗小说》跟二战的历史有更多的关系。

塔伦蒂诺一向以颠覆电影类型,创新电影叙事形式著称,《无耻混蛋》延续了他一贯黑色暴力的风格,在叙事上,或许因加入了过长的对话而显得拖沓,但那些精心设计的对话场面以其强大的心理张力和演员的精湛表演而凸显出来,自成一体。

对于所有昆汀的粉丝来说,这些便已足够,普通观众却总不免要追问电影到底讲得是什么!

“what the hell is it about?”罗杰·艾伯特影评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普通观众的心理。

对此,我要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无耻混蛋》是关于电影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人们谈论着电影,欣赏着电影,甚至拍摄了一部电影(尽管是一部纳粹宣传片),电影中至少三个重要角色从事的是与电影相关的职业(如果戈贝尔博士和那位只露了一下面的德国著名演员Emil Jannings不算的话):在巴黎经营着一家电影院的犹太孤女Shosanna,电影批评家Hicox上尉,还有德国电影明星Hammersmark小姐。

电影中随处可见对影史的重温和对经典电影的戏仿、致敬。

这就像是塔伦蒂诺所做的一个关于电影的白日梦:只有在电影中,犹太人才有可能反过来虐杀德国人,也只有在电影中,二战才可能结束于1944年,且结束于一家电影院里。

六十年代出生的塔伦蒂诺尽管较之“电影小子”(斯皮尔伯格、卢卡奇、斯科塞斯等人)——美国最早一代学院派电影人来说属于晚辈,他却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电影教育。

他在曼哈顿的著名音像店Video Archives里做营业员期间,观摩了大量电影,在一家私人表演学校学了基本表演技巧,他的电影知识和技巧都来自个人的积累和琢磨,他最初展露头角的地方也不是好莱坞,而是像圣丹斯这样的独立电影节。

较之学院派的严谨和理论功底,昆汀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更容易培养出一种非理性的“电影崇拜”。

对电影的狂热激情使他更自觉地去革新电影的技法和语言,也使他倾向于把电影看做万能的——哪怕改写历史。

在《无耻混蛋》中,我们仿佛看到昆汀在和学院派较劲:尽管没受过正规的电影教育,但他并不比学院派缺少对电影史和电影技术的了解。

Shosanna的电影院第一天放映的是德国默片时代著名导演G.W.Pabst的《White Hell of Pitz Palu》,这部拍摄于1929年的德国高山电影(mountain film)由Leni Riefenstahl主演,Riefenstahl与第三帝国的关系自然早已众所周知。

第二天,Shosanna在招牌上换上了亨利·乔治·克鲁佐导演的《乌鸦》(Le Corbeau),这部由克鲁佐和德国在法建立的大陆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电影是法国影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战后,克鲁佐还因此被禁影两年。

后来,我们在电影院里还看到了克鲁佐的另一部电影《L'Assassin habite... au 21》的海报。

简单的几个细节,就将敌占时期的法国电影环境表现了出来:到1944年,法国的大部分电影院已经只能放映德国电影了,或者就是像《乌鸦》这样由德国公司投资,法国导演拍摄的电影。

除了法国电影,当时德国电影的情况也在片中被人提及。

Hicox上尉本人就是一名德国电影专家,在被派往法国执行Operation Kino(电影院行动)之前,Ed Fenech将军让他解释“戈贝尔领导下的乌发电影公司(UFA)”,一旁的丘吉尔则问他戈贝尔在德国电影中的地位是不是和好莱坞的传奇制片人路易斯·梅耶相似,Hicox表示,梅耶还不够格,合适的比较对象是大卫·塞尔兹尼克,戈贝尔的目标是以他的纳粹宣传片来替代二十年代的“犹太知识分子德国电影”。

这些内容,看过克拉考尔的《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和相关研究的影迷自然不会陌生。

而塔伦蒂诺在此处的提及,在情节上几乎不具功能,唯一的目的就是展示他对电影史的熟悉和对电影的热爱——他要以这些为素材来制作一部电影。

在电影的技术方面,昆汀也做了不少文章,除了插入的那段具有剧情作用的解释35毫米硝酸盐胶片多么易燃烧的短片之外,Shosanna和她的黑人男友拍的那段“犹太人复仇”的短片也制作得一丝不苟。

那部短片是用便携式摄影机拍摄的,这种摄影机不具备录音功能,因此Shosanna的声音是用录音机同步录制的,于是便产生了将音轨加到胶片上的问题,同时冲印胶片的过程需要复杂的技术条件,一般电影院是不具备的。

当然,为了叙事的简洁,导演当然也可以完全忽略些问题,而昆汀没有,他插入了Shosanna和男友用暴力逼迫别人为他们做这两项工作的过程。

最后,制成的短片与戈贝尔拍的电影如何被剪辑到一起的过程也以特写镜头完整地展示出来,很显然,塔伦蒂诺很陶醉于此——展示制作电影的过程。

如果仅凭以上论述就断言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电影在《无耻混蛋》中发挥的功能远不止此。

除了营造人物活动的真实环境,电影本身至少还具有以下这些功能:推动剧情、刻画人物和制造画面奇观。

从大的方面来说,整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就是纳粹拍摄的宣传片《国家的荣耀》在Shosanna的影院首映时的刺杀行动,电影自然不可缺席。

细节上,当Hicox上尉扮成的党卫军军官因为口音问题被纳粹怀疑时,他借的是《White Hell of Pitz Palu》这部电影来扯谎,称自己来自Pitz Palu,家人和他都被拍进过这部电影。

又是一部电影制造了剧情的跌宕起伏。

刻画人物方面,德国的战争英雄Fredrick Zoller第一次在电影院遇到Shosanna,他们谈的就是电影。

Zoller说他从来更喜欢Max Linder超过卓别林,遗憾的是Linder从没演过一部像《寻子遇仙记》(The Kids)那样好的电影,里面那段追逐戏实在是太棒了。

能够欣赏卓别林电影的人你很难想象他会是一个战争罪犯,哪怕他只欣赏一部。

Zoller尽管是德国的战争英雄,但他却是个“非典型纳粹”,在他骨子里有着英雄主义和浪漫的一面,但属于纳粹范型的凶残和妄自尊大一面也有流露。

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他喜欢《寻子遇仙记》,但他喜欢的不是卓别林的深情和人性,而是电影中的追逐部分。

Zoller性格的复杂性在后面他观看根据自己的事迹拍摄的《国家的荣耀》时也有流露,面对电影中残酷的杀戮场面,尽管那是他的亲身经历,Zoller却感到很不安,频频摇头。

在英雄主义的激情退却之后,他似乎感到了画面上的残忍。

而“典型纳粹”的反应(比如希特勒和戈贝尔)是对着画面露出狂喜的笑容。

电影的最后,当纳粹的宣传片突然中断,电影屏幕上出现一张Shosanna巨大的脸对着台下的纳粹喊道,“you're going to die”,同时她的黑人男友点燃屏幕后面几百卷35毫米硝酸盐胶片时,电影展现了异乎寻常的画面冲击力。

当火焰沿着屏幕下端急速蔓延,观众仿佛和台下的纳粹一样,混淆了电影和现实的区别,陷身于恶魔般的电影院。

当几乎一切都已烧尽时,放映机仍旧把Shosanna的脸投到滚滚的浓烟上,空气中回荡着她疯狂的笑声,就像真正的恶魔现身了一样。

而所有这些画面效果,都是借助电影的衍生物——电影院、放映机和屏幕完成的。

作为塔伦蒂诺风格的一部分,《无耻混蛋》从未忘记把自己看作电影传统的延伸。

片名(Inglourious Basterds,故意拼错了一个字母)来自1978年的意大利B级片《戴罪立功》(Quel.Maledetto.Treno.Blindato,英文片名Inglorious Basterds),故事讲的颇似著名战争电影《十二金刚》(The Dirty Dozen)的犹太版本。

片头那一段 Ennio Morricone作曲的口哨声一下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瑟吉欧·莱昂内的西部片里。

布拉德·皮特演的Lt. Aldo Raine则是向美国著名演员Aldo Ray致敬,该人物模型即来自Ray所主演的一系列战争电影。

当皮特一行冒充意大利人跟随Hammersmark小姐来到Shosanna的电影院时,他们的表演模仿了美国著名的家庭喜剧The Max Brothers……导演以自己的作品像前辈导演致敬是常见的事,但当这种致敬达到一定数量,成为一种借鉴和深化电影内涵的关键因素时,便具有了美学价值。

它们颇类似于T.S.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到的“碎片”。

尽管塔伦蒂诺对这一理论的实践尚处于初步阶段,他对电影传统“碎片”的摘取也出自一种影迷般的兴趣,传统在他电影中起作用的方式无外乎戏仿和拼贴等方式,他却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自觉”。

《无耻混蛋》从电影史中提取人物和范型,讲的是与真实历史无关,却与电影和电影史有关的故事,其画面和美学效果的取得也离不开电影及其衍生物,是一部不折不扣关于电影的电影。

《无耻混蛋》主要给人的体验是一种暴力的娱乐和心理紧张的宣泄,此外无他。

但它的娱乐似乎以消解二战时犹太人的苦难为代价。

为此,知识分子趣味十足的《纽约客》的影评人David Denby 指责塔伦蒂诺逃避道德责任,“像一个青少年一样做着白日梦。

”不错,这部电影确实是一个关于电影的白日梦,它自始至终就与电影之外的世界无关,它指向自身。

电影大导演中,有像黑泽明、伯格曼这样关心历史、价值、永恒等问题的智者,也有像布列松、小津这样将宗教、哲学和电影风格完美地熔为一炉的大艺术家。

而塔伦蒂诺则比较接近于希区柯克,他以往作品(《落水狗》、《低俗小说》)中的社会性、道德性不会超过希区柯克电影中那些隐晦隐喻的水平,他同希区柯克一样所真正关心的只是电影能在观众那里取得的效果。

正如《纽约时报》的影评人MANOHLA DARGIS所说,“他严肃对待的不是历史,而是电影自身,对塔伦蒂诺来说,唯一在乎只是电影制作本身。

”电影中缺乏道德和社会价值,这也许是一个遗憾,却绝不是一个错误。

今天昆汀已经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导演,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对电影怀着狂热之爱的人,一个超级影迷,他怀着“拜物”似的兴趣对待关于电影的一切。

以他对电影的爱,他拍了这部电影,把它献给能够分享这种爱的人。

————————————————个人公众号:加书亚在路上正在更新印度旅行日记,欢迎关注!

 9 ) 《无耻混蛋》体现了昆汀·塔伦蒂诺的什么风格?

《无耻混蛋》:昆汀叙事昆汀的电影大多数都是采取非线性的板块结构的叙事,打乱时间的先后顺序,颠倒事件的因果逻辑。

若干个独立章节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电影,若干场戏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章节。

大多数的章节遵循时间、地点、行动保持一致性的三一律。

对于国内大多数创作者来说,写好一个遵循三一律的故事是一个个难题。

昆汀叙事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创作者的启发,我认为就是遵循三一律,怎么写好一个章节。

以《无耻混蛋》第一章节为例来分析昆汀如何编导一个遵循三一律的章节故事。

第一章节,剧本有十七页,电影近20分钟,讲述党卫军上校汉斯兰塔来到奶农朗帕迪特家,搜寻屠杀躲藏在他家的犹太人达菲斯一家五口,其中女儿索菲娜逃脱魔掌。

第一章第一个镜头编剧一个党卫军军官带人到一个农家搜寻屠杀躲藏着的一家犹太人。

空间只有三处,屋外—屋内—屋外。

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故事实际发生时间和电影时间基本一致。

如果你是编剧,怎么写?

昆汀像拉长一根橡皮筋,从营造紧张到制造悬念,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故事开始到中点(10分钟)之前,观众并不知道人物各自的目标,只是汉斯的到来,打破了生活的宁静气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制造了足够的紧张。

不知道汉斯的行动目的,紧张感一直持续。

故事中点,观众明白了,党卫军上校汉斯的目标是找到并解决达菲斯一家,农民朗帕迪特的目标是隐藏并保护达菲斯一家——而此刻,达菲斯一家正躲藏在地下。

汉斯变成了一颗希区柯克悬念理论所说的“桌子下的炸弹”,悬念开始了。

汉斯人面兽心的人物真相也得以揭示。

一切不过在汉斯的掌控之中。

观众的带入和期待的情感增强。

故事继续发展,汉斯掏出一个夸张的烟斗,奠定了全片讽刺荒谬的基调。

高潮部分,农民朗帕迪特不得已告诉汉斯,汉斯招来部下用冲锋枪扫射朝藏在地下的达菲斯一家。

故事结尾和转折,索菲娜趁乱逃脱。

第一章最后一个镜头 前后反差巨大到了影片第三章,汉斯和索菲娜再次相遇。

人物塑造是叙事的核心。

昆汀塑造了一个特别的党卫军军官汉斯兰塔,外貌言谈举止看上去有礼有节,实际上,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人物即故事,也是结构。

人物遭遇,人物欲望目标,采取符合个性的行动,发生的冲突,冲突后的转折。

人物清晰,结构完整。

昆汀叙事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信息操控叙事,从开始到中点,营造紧张;从中点开始制造悬念,直到结尾。

比如,《被解救的姜戈》高潮段落,农场主莱昂内多得知了医生和姜戈次行的真正目标后,故事氛围从紧张转为悬念。

《被解救的姜戈》2012年紧张是不确定性体验,悬念是对立力量确定后的期待体验。

昆汀还有一些其他操控叙事的办法,制造紧张感,比如墨西哥僵局,《无耻混蛋》第四章地下室酒吧一场。

《无耻混蛋》第四章导演昆汀舍弃了剧本原有的部分内容。

昆汀选择了一贯喜欢的镜头运动和角度。

比如,故事中点设置悬念,一个半圆形的镜头运动展现党卫军汉斯和农民朗帕迪特在桌子边的对谈,接着镜头下摇到地板下,看到他们正在谈论的躲藏着的达菲斯一家。

昆汀喜欢拍行走中人的脚部。

昆汀喜欢的室内空间俯拍。

色调方面,纳粹党卫军军服的颜色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恐怖的色彩,与环境的冲突不言而喻。

道具方面,故事第一章汉斯掏出的大烟斗,出人意料,确立了全片反讽的基调。

故事中点前后两杯牛奶,两个烟斗,帮助表演和节奏,意义也不相同。

昆汀的布光并不完全遵循现实主义的有源原则,类似舞台或展示布光一样,更多的表现主义效果。

昆汀的配乐,跟布光一样,也不遵循有源的现实主义原则。

晾衣服的女儿看见党卫军车队从远处出现时,贝多芬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响起,与莱昂内《黄金三镖客》里的电吉他和弦相互穿插,塑造了纳粹的一贯形象,也预示了接下来的冲突。

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在另一部电影《八恶人》也出现过,大概也是昆汀表达暴力和冲突的一个选择。

源自现实,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一边在音乐厅欣赏贝多芬,另一边在集中营焚烧炉焚烧犹太人。

昆汀的编剧能力非常强,视听语言也非常厉害,但一直与最佳导演奖无缘。

个人认为,比起希区柯克等人,还是不够节制。

这也可能是昆汀的个性选择。

 10 ) 一部犹太人的意淫片

本片通过编撰历史,满足了犹太人亲手杀死希特勒及其他纳粹高层的意淫想法,对于犹太人而言的确解气,但艺术性就无法恭维了。

 短评

brad pitt这张脸就快让我贴上2B的标签了

4分钟前
  • 七叶明
  • 较差

这个片子能8.3分,豆瓣,你让我太失望了,第一次。片子就是个稀烂的烂

6分钟前
  • 小张
  • 较差

爽歪歪,各种大牌。CW操四门语言真震撼。。。

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天生的抵制片子,虽然也不至于打1星,但豆瓣没有0分让我选!

11分钟前
  • 密密缝
  • 很差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期待太高的原因,感觉这片儿没Quentin以前的几部片儿好看:台词依然犀利,场面依然血腥,结局依然出格,却少了一份酣畅淋漓。

15分钟前
  • 伊蒂克
  • 还行

居然是架空的历史!全片都太迷人了,视听流畅,演技在线,紧张中透露着插科打诨平衡着情绪,对这样的类型片很喜爱。影片中用一个个微小的点却串联着历史的脉络,有一种《人类群星闪耀时》影像版,“但在历史长河中,某一时刻,命运之神就这样伸出了它的双手。” 但从影片的情节来看,命运之神的绒毛,也在丝捋轻抚着变幻的时光,而电影的力量,改变着历史。后知后觉:改写一段人们熟悉的历史,而在这其中因为对现实历史的可预知性,在这之中描写一段人们常规认知里可能会失败的行动。在这样的叙述中,有了一种希区柯克桌下的炸弹的异曲同工之妙。紧张悬疑感飙升。

19分钟前
  • 动力二踢脚
  • 力荐

IMDb Top 93。導演Quentin Tarantino向主流觀眾的一次最大讓步,將故事講得極為圓潤。同屬多線並行,本片沒有《Pulp Fiction》的環形結構,但卻處理得鬆弛有度,這是Quentin的強項,控制節奏,知道觀眾要什麽。我最愛的Quentin影片始終是《Kill Bill:Vol.1》,血腥的快感。

20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嘿,哥们儿,开始你还是个“犹太猎人”,最后你竟然帮着美国人把希特勒给杀了,然后二战就提前结束了,你可真够无耻的,怪不得得了影帝。。。剧情够狗血,结尾好吓人,不过节奏还是很舒服的,配乐很喜欢!

23分钟前
  • La~jum~bo
  • 推荐

一直觉得昆丁的片子是小品,但看他的影片有一个独特的刺激就是:在平淡的剧情中也让人精神紧张,仿佛随时有意外发生,有时真的发生,有时却什么都没发生。此片唯一点亮是女导演枪杀德国英雄后音乐响起的那一段,很有感觉。

26分钟前
  • Today
  • 还行

当我在犹豫该打2星还是3星时 后半段的手法最终战胜了冗长拖沓的剧情。。。。还是随心所欲的风格最动人

29分钟前
  • minyee13
  • 还行

向来对昆汀的暴力美学不太着迷,但是这部片子的品质着实不错。喜欢的二战题材,颠覆历史,恣意而为,让一群大咖在一部爽到嗨的片子里飚戏……几场气氛十足的碟战戏紧张感营造得很棒,片中难得一对突破了阵营的情侣最后还被昆汀整得这么惨。割头皮、爆头、枪战、纵火,昆汀将鬼才展现得淋漓尽致。

3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擦,塔兰蒂诺的电影真是以眼还眼的典型,尼玛只是不合哥的胃口,太狠了。皮特还是有点水平的,不过里面最牛逼的还是沃尔茨。

35分钟前
  • 捌柒
  • 还行

4.5 昆汀的勁兒很足啊,第一章節實為美爆了,一章比一章來的還快,莫里康尼的配樂,喜歡結尾。

38分钟前
  • 大佑
  • 推荐

老子就是不喜欢这部电影,打两星都觉得多了

40分钟前
  • TimberNord
  • 较差

两条线没有亮点。角色最鲜明的反而成了the Jew Hunter。最精彩的是开头一段心理上的步步紧逼。最后的剥头皮败笔中的败笔。罗兰演的很棒。

41分钟前
  • Jaycee
  • 较差

评价蛮高。。个人觉得还可以吧。。男配角演纳粹确实很赞。。Quentin Tarantino黑色幽默有点过激不适合战争。。呵呵。。

42分钟前
  • vivien
  • 还行

红衣女子因为恻隐之心送了命,是少数几个正常点的黑色幽默。。。

46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Too long. Overall ok. Dont think Brad Pitt did any better.

50分钟前
  • Sunny
  • 还行

本来以为没有字幕我会看不懂电影,后来发现,剧情真的能猜出来,很失望

54分钟前
  • 西老米
  • 还行

很多人喜欢,很多人不喜欢,我属于后者,完全架空的剧情,我不能接受。

57分钟前
  • 王大大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