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冲着金马影后那座奖杯看这电影的。
母子亲情我不想讨论,再假也是禁止被批判的。
从看到吕丽萍退给房客小方房租的时候我就开始恶心。
作为北漂,我不知道这位房客是受了房东多大的恩惠,要多交房租给房东,理由是:现在房价那么高。。。
这种假模假式到令人发指的情节我再也不想看到,在整个京城的房东都在和中介一起抬高房租房客叫苦连天的时候,我居然看到了有房客死乞白赖自愿多交房租给房东这连梦里都不会出现的情形。
编剧是有真实经历如此梦幻的奇遇还是根本在闭门造车。
我只想说,你想突出女主人公善良,可以,能TM换个情节么?
早恋,叛逆,追求理想,省略不提。
母亲为叫儿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而装作癌症---这应该是九十年代的编剧热衷于的戏码吧??????
我服了编剧。
真的服了。
很久没有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了,也很久没被感动了,我们就这么没心没肺地活着。
对于父母,见面的机会也都少了,就连打电话也不是经常记得。
说实在的,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可就是说不出口。
看到志鹏一次次的和妈妈吵架,看的我都十分压抑。
我们也曾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也曾经历父母的不理解与隔阂。
可是越长大就越孤单,就越觉得愧疚。
什么大学,什么理想,都在我们一天天的颓废中淡忘。
每天一日三餐的过着,真憋屈。
还是说点开心点的吧,影片的前半部分挺平淡的,感觉没什么新意,不过越到后面就越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
幸好结局还是挺美好,志鹏也还挺争气,在母子两不间断的争吵中,我的眼眶湿润了。
很细腻,很感人。。。
哦。。。
应该说我蛮有共鸣的大家都参加过高考吧?
都有过青春时的梦想?
也偷偷早恋过?
和爸妈大吵一架,然后约几个死党感叹老一辈不能理解我们。
呵呵,可能过不了多久,等我们有了孩子,就会经历那另一半的感受了:这孩子咋那么不听话呢?。。。。。。
呵呵,这部片子很贴近生活。
虽然我对北京人的油嘴滑舌不太能接受,也不太喜欢当中一些刻薄的话,但是很喜欢影片中的真实,细腻的感情。
尤其是当母亲查出绝症后孩子的表现,真的触动我心!
算了,不剧透了,大家自己去看。
刚刚看过印度电影《三个傻子》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看了这个国产电影《玩酷青春》,结果发现这是个很难受很诡异的事情。
《三个傻子》之中提到的父母无需过多干涉孩子,应让他们“爱干什么便干什么”,这明明让我颇感认同,但《玩酷青春》里表现的母亲为孩子“走正道”、忙学业而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又不得不让人深受感动。
这是一个比较扎实的国产电影,但也就是如此而已了,至于其他的所谓永不褪色的主题,诸如亲情、梦想、青春之类,主题倒是没褪色,只是表现视角、叙事方式也毫无新意——大概,要不是吕丽萍的出色表演(这让她获得了本届金马影后),这个电影就真的只剩下诚意了。
吕丽萍饰演的人物,就是那样一个很普遍、平凡的母亲,似乎有我们许多人母亲的影子。
这个母亲对亲人有着深沉的爱和期望,一旦谁、包括这个亲人自己对这种爱和期望有所损伤,她几乎会像一个受伤的野兽一样拼命挣扎、歇斯底里——自然,这种母爱让人觉得有些沉重,这种沉重也压抑了青春时期的许多幻想和萌动,这些都是为我们所熟知、也最容易让我们有所感慨的。
于是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情况,我在很多长辈面前都是被表扬的例子,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很“听话”,懂得体会父母的心思,从不和他们顶嘴、不和他们争论,所以不会让他们担心操心。
只是很多时候,我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心里隐藏着一丝酸楚。
我因为这个“听话”,又让自己委屈了多少呢?
我也想走自己选择的路,只是为了不出现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局面,我已经先把他们的选择当成了自己的选择。
要说我的心中没有一丝遗憾,那是不真实的。
只是随着阅历和认识的增加,自己也看到:很多时候,像吕丽萍扮演的典型中国母亲那种忧虑和担心甚至是歇斯底里其实不是没有缘由的,中国的就业状况是怎样?
社会福利状况、救助机制状况是怎样?
大家都清楚。
可以想象,如果她的孩子真的不上大学、之后跑酷摔坏胳膊摔断腿的,以后日子会过成什么样。
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残酷,上大学吧不一定就有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可是不上这个大学呢?
牺牲自己的兴趣屈就现实吧,现实不一定就垂青于你,可是坚持兴趣逆现实而动呢?
……其实,典型的中国母亲们,她们的愁苦不是杞人忧天,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状况的一种直观的看见和焦虑。
说到底,也许沉重的不是母爱,而是现实。
看着看着死机了,网速的问题,所以很遗憾不能一次性看完了,但整体感觉还是不错。
片子最大突破就是大改以往电影的广告植入为直接运用广告的拍摄方法来表达一些,高频剪切,rap,特写……某些片段单独看还真以为是运动品牌的广告呢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片子的主题本身了,何志鹏和母亲的矛盾初一看是两代人观念的碰撞,其实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并不是个新命题。
先从片子本身而言,这种家庭争吵其实是上一代教育体制下的悲剧。
因为恢复高考,人人变有了人上人和人下人的划分。
于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成了那一辈没考上人的终身信仰,而且他们一直认为这种信仰的值得终身守候的,因为上大学=好生活,他们之所以没有过上好生活就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
9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活了,文化市场也繁荣起来,这就注定了90后们比他们的父辈能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至少在思想上更加独立,一部分人称之为自我。
所以,在更多90后眼里,文凭不代表一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剩余一切,于是就有了矛盾,出了争执。
片中运用了很多细节来表现没上大学人的生存现状,比如一个女人在月薪1000的情况下养三口人的生活艰辛,小叔大把年纪了仍带个兔耳罩为逗人乐辛苦排练……最近看很多片子让人比较蒙了,不知道到底该务实还是务虚。
三个傻瓜告诉了我们真我之于生命的重要,而现实不是电影,一时半会看不到结局,一切选择似乎成了一场不知收场的豪赌。
总之青春不应该挥霍吧,相信自己,社会上对90后或多或少有些偏见,不管怎样,这部片子能够大胆站出来,去探讨这个问题,其本身已经是一种进步。
90后应该有90后自己的姿态,不是自我而是对真我义无反顾的追求。
真我是自己找的,不靠父母,也靠不得父母,找到了就要坚持下去……高考是个节点,它浓缩了两代人两个立场观点的交锋,也是很多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但从个人角度看它仅仅是每个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点,给生命一个机会去思考去追问去质疑。
只是有人从大流了,有人被父母和谐了,有人放弃了。
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放弃的是思考,而对于梦想则选择搁置,不同的是有人搁置十年,有人搁置一生……
没报多大期望,但是最后还挺感人的。
故事很简单,叛逆个性的儿子与观念传统的母亲在儿子未来的问题上矛盾逐渐爆发。
母亲为了让儿子高考谎称得了绝症,儿子逐渐发现了母亲的不容易,最后皆大欢喜了。
我考完的第一感觉是,我怕自己以后会成为这样的妈妈。
固守传统的观念,认为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跟儿子几乎是互不理解的程度;又自以为是为我独尊,非要儿子按我的想法走,好可怕啊!
但是片中的儿子结局还是不错的,虽然违背自己意愿上了大学,起码自己跑酷的心愿没有被放弃!
ps.尼玛啊,复习几个月就上线了,这让我情何以堪啊再ps.他复习的时候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了片子几个旁枝发展的不好,房客(忘了叫什么了)、男主的女朋友、吕丽萍的前夫,说他们吧又多余、不说吧还确实是剧情发展需要的人物,结果弄成了现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局面。
姥姥这个角色倒是非常吸引人,活泼开朗又善解人意。
... ... ...太多的感触 不知从何说起太多触动内心深处的东西 让我不尽泪流满面我的母亲 也已年过半百百善孝为先... ...我们能做的 很多 很多我们所需要回报 也很多 很多... ...正是那份无私的爱滋养了我们的灵魂
报纸上说,这是一部烂片,不过有吕丽萍主演,她得了台湾金马奖。
一直觉得吕丽萍给人感觉挺特别,决定找来看看。
要不是奖项所赐,我兴许还不知道这部影片。
幸而很快找到并看完。
觉得不能简单的说烂片吧。
吕丽萍的表演火候很好,但有时还是没有摆脱吕丽萍的影子。
这可能和剧情有关,全片有点散,有些地方作戏太足显得俗套。
说实话吕丽萍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题材比较新颖,新生事物与小人物命运相联系,带来现实的思考。
但没有深入下去,最后变为表现“爱”为主题的母子情。
结局圆满,中间有几个桥段是很精彩的比如母亲争取自己的工作权利,在片场公开教训孩子之后与导演发生口舌,还有老中青三代之间的口舌和家长里短。
这些都很生活化也有普遍性。
跑酷这一运动的价值与全片应有个很好的联系,而片中只是匆匆带过,何为表现青春这一主题?
导演装进太多东西却没有很好利用,希望“烂片”不是我们关注的理由,这类影片能多起来。
如果没有金马奖,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这部电影,一部小成本、不起眼的电影。
看片头的时候,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只是用来消磨一下时间。
最开始被带起劲儿的是一系列活力四射的跑酷,老帅了。
看到后来,很自然的就想起了我的高中,我的高考。
母亲的艰难、儿子的痛苦,电影最出彩、印象最深的就是儿子与母亲夜里那段撕心裂肺的吵架,看得人有些心力交瘁。
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陷入这样不可妥协的境地。
那个夜里,儿子推开母亲,回头不忍心的看了看、然后痛苦地奔出房门,那种又恨又爱的揪心,太真实。
这部片子不似纯纯的青春片,散发着特有的北京调调,亲情与梦想的冲突,底层小人物的日子。
最后结局的大圆满,没有不良少年,没有青春的边缘,没有变质的叛逆,是给我们青春最好的解释--永远健康向阳的青春。
影片呢,虽然整体还是有些散的,但单就母亲与儿子这一冲突的主线来说,已经非常不错。
比起用钱堆起来的中国大片,像这样贴近小生活的“小”电影,希望可以多一些。
1、这个故事我赶脚就是在说明北京娃就算随便高考前复习个俩三月也能上大学。
2、神马都要回归主旋律。
3、吕丽萍演技很给力。
4、考上大学就一定找的到好工作?
不过北京现在租房便宜,一个月才77,工作不好找也无所谓了。
5、晚上我就做梦跟我妈吵架了!
蛋疼!
梦里我气死了。
我可是一孝顺娃啊!
摔。
6、这电影是我无聊在我姐姐家看的,CCTV 6。
这也足以说明我有多无聊
金马奖真是疯了!
很好看啊~吕丽萍这演技太牛逼了,刚刚这金马影后不是盖的~
吕丽萍演得挺好的。
我还是很看好90后的。
其他满星,吕丽萍减4星
我在这戏上找到自己当年自己的缩影。只是我觉得何志鹏比我好的是,他忠孝两全了。什么都可以舍弃,母爱不能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梦想能实现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了母亲的关爱,再大的成功也是惘然。
适合以后给我的孩子看
CCTV6...OTL
吕丽萍金马影后。。。
挺实在的片子,吕丽萍的表演很显功力
跑酷跟剧情脱节,没能体现出跑酷真正的精神在剧情中得投射实属遗憾,老太太那范儿倒是挺来劲
吕丽萍和姥姥的演技把这部戏撑起来了,剧情一般
不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低,相较于那些不知所谓的大片来说,这才是好电影。可能在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部最好的电影,或许有太多的瑕疵和不足,但是,我觉得回归到电影最初的本质来看,这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它真实、温馨,足够感动观众!!
我去城市猴子的时候,这电影已经拍摄完成了。跑酷在此片代表的是学校教育以外的选择,这算是中国两代人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母爱很伟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姥姥的那句‘都接不上茬了’
演得太电影化了。
吕丽萍荣获本年台湾金马奖影后的影片,吕的表演还是令人信服的。反映母子冲突,但不够深入。号称“惊险刺激的跑酷动作是最大看点”但其实跑酷也只是浮云掠影的镜头而已。PS:吕丽萍与郭涛扮演父母角色,年龄相差有些大了吧。
现实主义题材,启发性不大,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吕丽萍把一个市井小民的母亲形象演得非常逼真。她自己受了没文化的苦,就push自己儿子好好考大学、走独木桥。片尾一句话特别逗:“做你的妈真是太累了我!” 身为一个男孩的母亲,我也需要学习教养儿子的功课。
就是吕丽萍吧
为反对吕丽萍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