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很好看,歌声很动人,在一个被工作搞得精疲力尽的夜晚观赏这样一部电影不可不谓是一种放松。
虽然故事情节稍显老套,但好在演员表演出彩、场景还原真实再加上歌甜人靓,委实可算一部佳作。
而且影片也多多少少涉及到娱乐圈发展的进程,包括光鲜以及黑暗的方方面面。
dreamgirls从小小的伴唱发展到幕前的明星,再到散伙换人,最后和好共同举行告别演唱会,活脱脱一出娱乐圈的悲喜大戏。
回想那些我喜欢过的乐队或者组合,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个历程,只是有的从此沉寂人海,有的却成为乐坛标志性人物。
想要进入娱乐圈的人倒可以拿这部片子作个初级参考,这还只是表面,水深着呢。
Jennifer Hudson也是凭借此片,拿奖拿到手软,作为American Idol的落选者,倒是在电影表演上有所斩获,初试啼音便有此成绩,前途不可限量。
由此也联想到咱们的选秀节目,为什么在美国从草根选秀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者都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前有Kelly Clarkson拿到格兰美大奖,后有Jennifer Hudson拿到奥斯卡大奖,而我们的选秀明星却难登大雅之堂,处处脱不开“低俗”之形容,似乎不以此来评价他们就无法显示出自己的高人一等。
我倒希望我们的选秀明星也能出几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改变这个死气沉沉的娱乐圈。
其实从剧情来说,这部片子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给予好评的原因其实在于自己对音乐剧和歌舞片的喜爱。
一直很爱听And I am telling you(I'm not going),无论是Holliday还是Hudson,后来才知道是出自此剧。
无论是Holliday的张扬,还是Hudson的浑厚,都表达出了歌声背后的五味杂陈。
一个女孩,成为了女人,是否曾经那句You're the best man I've ever met,在经历了世态炎凉后,是否变成了心里在为自己爱过的一个人渣而苦笑呢?
很难说Effie的经历是在为自己的倔强买单,还是得归咎于遇人不淑。
从她的角度来看,似乎每一次冲突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如果你从别人的角度看,她似乎又的确在无理取闹。
于是她知道妥协,她知道即便自己有天籁之音,也并非是功成名就的充分条件,即便最终能鹤立鸡群,也并非自己一人功劳。
同样看Curtis,到底是否纯粹是个坏人?
同样是利用非法手段,你能说他最初为了夺取版权的行为是正当的,最后夺取Effie版权就是可恶的吗?
都不是,他没有所谓的是非观,他只知道为了自己而活,就连两段感情都是掺杂着利己主义的考量。
如果说从片头到结尾,他从一个好人变成了坏人,不如说他的自私只是从还有利他的存在最终变成完全利己。
但无法否认Dreamgirls能够功成名就与他的自私是脱离不开的。
抛去故事中黑人斗争的大背景,单看几个人物的命运,便可唏嘘感慨一番。
无论当年Effie是否能够获得主唱位置,她和男主的爱情之路也不见得能够顺畅,Dreamgirls未必能大红大紫;Deena获得了成功,代价是掌控自己命运的自由,但又不能否认如果没有Curtis的引导,她又如何获得之后的光环;Lorell从头至尾甘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还最终为一个花花公子而落泪奔溃……每个人都在无尽的纠结中过活,但又必须这样过下去。
尽管终曲满是正能量,很难说是个Happy Ending,似乎经历了一番物是人非,一切却又回到了起点。
总得来说,挺现实的,不像Burlesque那种片子一味地拿善有善报的理论讨好观众,而是将无奈原原本本地交给观众去咀嚼。
加上几位实力唱将的完美唱功和表演,的确是部耐看的片子。
有些出名的文艺作品我看得晚或者尚来不及看,从我之前的经验,我不着急,年纪或积累不够的时候有看没有懂,糟蹋了那些名家之作,或者有些作品根本就是涂有虚名,看得完了反而能识破它们的虚假,赚些得意。
《梦幻女郎》早如雷贯耳,在跟黄老师学习了一年后,并且之前对于黑人音乐历史有过些许认识后,这时看得真是恰到好处。
于是就在影评里写些心得,汇报下观影体会。
这是个白人导演的黑人音乐剧,但好莱坞的从业人员真不是吃素的,在本剧对黑人音乐理解是非常到位的。
电影开场前一个小时出现的音乐都是典型的黑人音乐,爆发力强,funk、布鲁斯、骚灵元素毫无节制,艾迪墨菲演的那个厄米唱的歌粗俗不堪,但是真他妈好听啊。
还夹了一个小段子是白人剽窃那首唱凯迪拉克的一段Mv,用力的恶心了一把当时的白人流行音乐,哈哈。
接着柯蒂斯带着他们去白人的俱乐部试唱,背后的乐队隐约都是白人乐手,让一个funk黑人歌手跟普通的白人乐队玩,艾迪墨菲怎么都躁不动,就算后来不粗俗,那样的演出必定也是不堪入耳的。
梦幻女郎正式出道打入白人市场开始的音乐节奏和编曲就开始无趣了,明显的口水起来,过耳即忘,偏向舞曲风格,黑人特征也少了, 这时我突然想到之前黄老师提到的,这个电影参考MTOWN的历史做设定,恍然大悟。
于是碧昂斯在电影里的演唱变得可有可无,一直到她跟柯蒂斯翻脸,唱了那说想要做回自己的那首歌时,回归了明显的黑人骚灵,并多少显露了自己作为黑人的唱功,扳回一城,要不然这电影都被 Jennifer Hudson抢尽风头,作为一姐情何以堪。
说道Jennifer Hudson,10季的美国偶像,第一次看她唱现场,惊为天人,那种感觉只有震撼能形容,黄老师评价,她每次唱歌就是以震人为目的,听了电影里的《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真正了解了“以震人目的”的意思。
忒变态了,多数时候唱歌是情绪是从五分开始,而她演绎这首歌,一开始情绪设定就是满的,然后爆发式地越堆越高到不可思议的高度。
可惜的是这样的表演方式对于歌者和听者都不能长时间的沉浸,要不谁都受不了,大概这是Jennifer Hudson冲不到一姐位置的原因。
写这个影评还有个原因,豆瓣没有详细探讨并真正理解这个音乐剧本身音乐的影评,并且黄老师没有写,若是有,我就不会费这事了。
我对这些音乐历史认识不多,凭的就是这一年来学习的内容,遗漏错误必定是有的,欢迎补充和拍砖。
碧昂丝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在完成这部电影拍摄之前我是不会着手创作新专辑的,我从来都没有为一部电影这么激动过。
我要把我的全部都献给这部电影,因为我知道这个角色就是为我设计的。
”可是看过电影之后,很明显电影根本就不是为碧昂丝设计,本来应该是主角的碧昂丝怎么看都是个小配角,何况碧昂丝在电影里的扮相实在娇嫩可人,化妆也是使劲往白了弄,不仔细看还真认不出来是她。
珍妮佛·哈德逊理所应当的拿到了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可是一个最佳女配角究竟应该是看起来好像一个配角还是比主角更光彩照人。
或许她本就应该是主角,只不过海伦米勒在最佳女主角题名演员里太耀眼了,制片方出于得胜的考虑,不去死磕。
一个励志电影,没有什么情节波澜。
直到碧昂丝要替换珍妮佛·哈德逊成为主唱的时候才刚刚开始有戏剧冲突,电影里多少年之后珍妮佛·哈德逊唱起《I Am Changing》的时候我不由哽咽,只能感叹这个社会很现实,不过是美丽者生存。
自己一向不怎么待见音乐歌舞片,看Chicago的时候就差点睡着在我的眼里,浮华与浅薄是歌舞片的标签,美轮美奂的场景是苍白的,高歌低吟是无力的OK,偏见也好,事实也罢,不喜欢所以当一开始所有的影评家都在说Dreamgirls是今年OSCAR的大热门时我深不以为然当它几乎落选所有大奖时我甚至是欢欣鼓舞的(去年跟今年的OSCAR提名都甚得我意,但是结果。。。。。。
)没有什么动力要去看它,当看到校园网上有下载的时候正百般无赖看望之后就决定要动手写点什么这不是说这是一部多么优秀的电影,实际上它完全对应上了我不喜欢歌舞片的全部理由只是因为Effie White这部电影或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歌舞的部分,剧情单薄地像是一张纸前半部分四平八稳地发展,后面又用力过猛地转了几个折,故意营造一种跌宕起伏的氛围据说结合了黑人音乐发展史跟黑人解放运动,但是一切都停留在隔靴搔痒的地步,时代从背景变成了摆设的布景人物的设置更是如此,Jamie Foxx的角色被一味地塑造成了很有商业头脑无所不用其极,眼中只有自己的奸商Beyonce,我不知道她除了一首Listen之外还在影片里干了什么Eddie Murphy,本来这个角色很有彩头,但是最后变得跟其它角色一样平凡而且他的演出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所有的火花基本上来源角色本身,不知道他没得奖有什么可不满的其它人基本都是符号可笑的是Jamie Foxx,Beyonce,Eddie Murphy这三个海报上的名字,最后在影片里还不如一个人来的有分量当然,这个人是Effie White,这个人是Jennifer Hudson不知道导演是故意为之还是到最后发现,这个角色才是整个电影的灵魂所有的剧情冲突都围绕她来展开,她骄傲地歌唱,愤怒地歌唱,绝望地歌唱,投入自己全部情感地歌唱满怀梦想,梦想破灭陷入黑暗,抓住黑暗中那一点微弱的火光,终于到可以再一次燃烧戏里戏外亦真亦假,AI落败,电影初期宣传完全被无视,Jennifer Hudson在人物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你不可以说在电影里她的演技有多么高超,这是Effie White,这是Jennifer Hudson你无法分离她们,Jennifer Hudson就是Effie White,Effie White就是Jennifer Hudson这实际上是比高超的演技更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在片中两个Jennifer Hudson的歌唱片段你不得不看一是从舞台上所有人的争吵到Jennifer Hudson激动人心的独唱And I'm telling you难得看到片中演员淋漓尽致的嘶吼,背叛,愤怒,伤害到最后舞台上的Jennifer Hudson主宰了你的听觉与视觉甚至是感情二是涅磐的I am changing,部分地忽视技巧,将更多的感情或者说是自己的经历与人生融入歌曲当中Effie White成熟了起来,她的歌声也成熟了那个敢爱敢恨,心直口快,倔强甚至偏执的女孩是我爱的但是这个敢于面对自己的失败,些许对现实的伤感,但是仍然坚持的女人是不得不爱的最后的致谢镜头里,连导演都在承认这部Dreamgirls是Effie White的Dreamgirls把她放在最后一个镜头里谢幕,迎接所有人毫无保留的掌声与喝彩http://catshouse1006.spaces.live.com/
Look at me Look at me I am changing, tryin' every way I can I am changing, I'll be better than I am I'm trying-to find a way to understand But I need you, I need you-I need a hand I am changing, seeing everything so clear now I am changng, I'm gonna start right now, right here I'm hoping to work it out, and I know that I can But I need you, I need a hand All my life I've been a fool Who said I could do it all alone How many good friends have I already lost How many dark nights have I known Walking down that wrong road, there was nothing I could find All those years of darkness-can make a person blind But now I can see I am changing, tryin every way I can I am changing, I'll be better than I am But I need a friend-to help me start all over again, oh-that would be just fine I know it's fonna work out this time 'Cause this time I am-This time I am-- 《Dreamgirls - I am changing》没想到看《Dreamgirls》的时候居然被Jennifer Hudson唱的《I am changing》打动到流泪了。
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她第一次演电影就能拿下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女配角奖,并且昂首挺进奥斯卡的提名名单。
《Dreamgirls》的戏里戏外有些地方互相映射,耐人寻味。
比如从戏份和在整个故事里的重要性而言,Jennifer Hudson扮演的Effie完全应该是女主角,可是打正招牌出现在官方角色海报上的只有Eddie Murphy、Jamie Foxx和Beyoncé Knowles -- 没办法,谁叫她是新人呢?
而在戏中,Effie是“梦想”组合中唱功最好的,可是她没有靓丽的外表,于是主唱的位置就被人取代,结果大红大紫的是实力不如自己但比自己长得漂亮的队友-- Beyoncé扮演的Deena。
电影宣传里,已经功成名就的Beyoncé是大家谈论的重点,其实如果你看过了片子,就会发现,这部电影中所有“Dreamgirls”里人物性格最具爆发力和质感的是Effie --- 一个在追求梦想的过程里被命运戏弄,伤痕累累的追梦女郎,而不是因为长得漂亮,所以得到贵人扶持一帆风顺获得成功的Deena。
当换过人之后的“梦想”组合风光无限之时,被经纪人用苗条漂亮的新人取代了自己位置的Effie却在为生活挣扎,她最拿手的是唱歌,但是失去了自己的舞台。
当Effie为了获得在酒吧演唱的机会而在不情不愿的老板面前试唱的时候演唱的就是这首《I am changing》。
剧情设计Effie原本是“梦想”组合里唱功最好的一个,在之前的演唱段落主要是良好的演唱技巧让人作出的冷静又理性的判断。
而《I am changing》却让人感觉像目睹一台电唱机的机械外壳瞬间融化,看到底下是人类奔涌的血液和跳动的脉博,忽然之间,仅仅因为这种近得可以触摸的生命,因为这个生命拥有你可以理解和感知的沧桑和不屈,你被它深深吸引与征服。
Effie很不完美,生活对她也不公平,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坎坷,让从磨难中站起来的她歌声更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重新找回自己舞台的Effie的演唱和造型,让人恍惚的想起很多才华横溢但又命运多舛的黑人女歌手,她们的歌声有尖锐的真实感,那种痛楚让你闭着眼睛都能在浮华碎片中认出她们。
与Effie相对照的Deena,她是赏心悦目愉悦着感官,不是不好,只是往往这种好是非常表面化的,欠缺力度的。
这种区别,就如同《Dreamgirls》经典曲目《One Night Only》的两个版本。
《One Night Only》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简单的钢琴伴奏下Effie深情唱起,配的是Eddie Murphy扮演的黑人歌星James的葬礼画面,然后紧接着这首歌被Deena的经纪人剽窃,改头换面变成了热闹的舞曲版由Deena充满挑逗地唱出,旋律没有变,只是深沉真挚的倾诉就这样迅速在商业流水线上变成了浮浅的调情,在追逐流行和利益的过程里,它丢失了自己最初的灵魂。
没有机会看舞台剧版本,不知道舞台版是否像电影这样不动声色地将“梦想”组合三个(实际上应该是四个)追梦女郎的奋斗史与黑人音乐流行史隐陷约约编织在一起,在这个全部由黑人演员出演的电影版里服装造型上的六十年代风格倒在其次,值得关注的是穿插于其中的历史背景:追梦女郎们演唱生涯起步地是美国的底特律,底特律不但是著名的汽车城,而且也是美国黑人音乐的发源地和重镇。
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十分严重,黑人音乐和歌手想打入主流市场非常困难,Jamie Foxx扮演的经纪人Curtis为了让自己旗下歌手的唱片有广泛收听率并且冲上排行榜冠军没少耍小手段。
而当Eddie Murphy扮演的歌星James在台上激情地扭动高歌的时候,台下的白人男子马上带自己妻子退场,因为那时候在很多白人眼里黑人音乐是粗俗低级的。
“梦想”组合在伴唱的路上向未知的明星之路前进时,插进了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他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新闻片段,马丁·路德·金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梦想实现,随着他被刺身亡,种族矛盾激化,底特律爆发大型的黑人暴动。
当Effie冲出录音室,Curtis追出来,两人看到马路对面火光冲天,那正是后来载入黑人民权运动史的历史时刻,那一刻Effie和Curtis还是彼此相爱的情侣。
但多年以后,以“梦想”组合为代表的黑人流行组合跨越种族的界限,也征服了白人听众,从“梦想”组合踢掉唱功超群的Effie、起用符合白人审美趣味的Deena担任主唱算起,过去了将近十年(Effie的女儿已经九岁了)。
当Effie重新在酒吧演唱开始征服听众,镜头切换到电视台演播室,五个被介绍为“明日超级巨星”的黑人少年正在台上演唱 --- 这应该影射的就是著名的“杰克逊五人组”(Jackson Five),在这个五人组里后来的确出了一位超级巨星,他的歌曲传遍全球,几乎代表了黑人在流行音乐领域发展的一个巅峰,他的名字叫Micheal Jackson。
有得必有失,Curtis带着“梦想”组合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过程里,抛弃了反应机敏,敢和自己针锋相对的Effie而选择对自己言听计从又漂亮的Deena,他说Deena代表自己的梦想,可是这个华丽完美的梦想却说他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
如果说Effie代表的是Curtis曾经的自我,那这个自我,在他追求梦想的过程里已经被遗忘在不知名的角落中,一如“梦想”组合曾经的声音和灵魂。
影片的最后,Curtis发现了Effie和自己的女儿,他一言不发,故事戛然而止,我们不知道这个过于聪明的商人面对自己的过去,他的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想。
20多年前我首次踏足美國,急不及待便在洛彬磯去看當時很紅的歌舞劇《夢幻女郎》。
那是美國近代少有在各方面都相當成功的音樂舞台作品,然而奇怪的是,很多在後來才面世的歌舞劇都已搬上銀幕,它還未有拍成電影。
該劇故事骨幹以上世紀6070年代的黑人女子歌唱組合Supreme的真實事蹟為藍本,曾經令當事人不滿,但沒有發生甚麼法律行動,所以這個劇遲遲沒有拍成電影,可能是由於適當的編導、演員等在一時間沒有湊合在一起。
現在電影終於拍成,成績得到各方認同,我亦同意今回的製作組合相當理想,因為各人都有貢獻,令影片不只是另一齣娛樂電影而已。
本片編導Bill Condon以前曾將歌舞劇《芝加哥》拍成電影,該劇內容具豐富社會性,今回他製作《夢幻女郎》,也不忘把政治背景、社會性和美國樂壇的黑幕加進這個戲之中。
原本的該歌舞劇集中講幾個女歌手的故事,但現在電影版本內容不單只豐富、也多了重量,換句話說,它是部既具娛樂性,又具內涵的作品,所以這個電影遲了十年才出現也是值得的。
Bill Condon是白人,但這部影片卻從黑人角度出發,在對白方面多考慮黑人的感受,或許今天美國主流社會真的接受了黑人。
由於黑人觀點和角色大量在影片裡出現,這部電影真有點與一般美國主流電影不同,它至少告訴我們,美國這個富裕國家內有另外一群人少在銀幕上出現。
這部電影也講出了白人歌手偷取黑人歌手的成就、並且打壓後者,其手段之卑劣,令人齒冷。
如果不是今天美國社會開放、公平,昔日白人的醜行也不易在主流電影中揭示出來。
本片編導方面有另外一點要讚的便是原劇歌曲很巧妙與劇情發展配合,所以現在這個電影版本,既有自己的新生命,但又保留原本歌舞劇的精華,動聽的歌曲可以在影片裡出現,難得的是出現得合理,令到歌曲的意義也深刻顯露出來。
不能不說本片的演員,女演員固然出色,想不到連男演員都得好,如果本片男演員(經理人和帶她們走紅的男歌手這兩個角色)失敗的話,會連累眾女星都演不成功,影片自然便大打折扣。
演歌唱技巧高角色的新人(出身自電視歌唱比賽《美國偶像》)Jennifer Hudson光茫四射,獲得包括奧斯卡、金球獎等多個獎項,實至名歸,而演美艷角色的Beyonce Knowles雖仍未有Diana Ross的風采,但青春美貌也的確吸引,而她的演出也不負大家的期望。
這部影片在香港未能有良好票房實是可惜,那些日後以DVD來補看的觀眾會後悔,因為視聽享受會減低一半。
(完)
1 昨天终于看了一部可以让自己感动的流泪的影片了,这是由大美女R&B小天后碧昂丝和凭“美国偶像”一举成名的实力唱将Jennifer Hudson、以及奥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和喜剧天王艾迪·墨菲演出的歌舞励志片《梦幻女郎》。
而新人Jennifer Hudson更是凭借此片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2 梦幻女郎,梦想成就未来。
3 感觉黑人简直是天生会唱歌会跳舞一样,片中他们吵架时都用歌曲表现出来,而且出口成章,完全不假思索,当然这是作为电影情节来表现的,有点夸张。
3 音乐太好听了,简直是穿透身体直达心灵的声音,心都要融化掉了,唱到动情处不由得不流泪,好的音乐是确实是能打动人的。
4 当你抛弃别人,太过自我时,注定最后会被所有人抛弃。
Jennifer Hudson因为自己的主唱位置被碧昂丝取代而抛弃了大家,被迫从“梦幻女郎”组合中退出,杰米·福克斯公司做大后,为了钱而做音乐,抛弃了最初的音乐理想,最终音乐人都离开了他,把自己推向了非常狼狈的境地。
5 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当同时每个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
Jennifer Hudson可以在“梦幻女郎”中被蜜雪儿替换掉,但是她的声音却是独一无二的。
6 人都会犯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Jennifer Hudson曾经固执过,太过自我,但是当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一曲"I Am Changing" 就代表了她改过重新来过的心声吧。
7 不要妄图设计和控制别人的生活,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作为经纪人和丈夫的杰米·福克斯精心的为自己“所爱”的歌手和妻子碧昂丝一步步精心的设计她的未来,不管那是否是她想要的,被人设计未来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人最宝贵的不是自由吗?
不是对自己生命的掌控吗?
最终碧昂丝离开了他,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8 片中出现了35首风格各异的歌曲,这些曲子的风格涵盖了蓝调、R&B、pop、灵魂乐、rap等等,光是闭着眼睛欣赏这部电影的音乐,就相当于对美国的流行音乐文化进行一次令人心旷神怡的巡礼。
BT的速度难得的超过了200k,于是难得在剧透和八卦之前看了部电影.故事一般,能看,但比起ray和walk on the line要差不少,人美歌甜布景华丽,看的出热闹,看不出门道.除了最初的五分钟,被Beyonce的美貌晃点了下,从头到尾,都以为Effie才是这部戏的女主角,这个胖的很自信,唱的超一流,倔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女人绝对是全剧的灵魂所在.特地上网查了下女演员的资料,才知道不是人家不红,是我落伍了,大名鼎鼎America Idol的冠军Jennifer Hudson也不认识.当时的感慨是美国人的审美观就是宽泛啊,大妈他们也选,后来发现姐姐才25岁,第二反映就是美国人老的还真是快......话说回来,这戏里戏外的情景还真是冰火两重天.戏里美貌对才能,美貌胜.戏外美貌对才能,才能胜.一众美女们朝思暮想,处心积虑,不惜自毁形象屡战屡败的小金人,小胖妞初次触电便轻松提名,收入囊中指日可待,这才叫dreamgirl,几近神话.世人多爱美,所以美女自毁形象多会顶上个为艺术献身的光环,小金人自然来的容易些.然而这次,她站在那里,从头到尾都是自信的,第一次让我觉得,才能,也可以是美丽的.
原来有一种人是会慢慢利益熏心的 原来有一种人是只要跳板不懂爱的原来有一种人是睚眦必报赶尽杀绝的原来有一种人是懦弱逃避只会自我的 原来有一种人所谓爱就是占有与控制的 只是微微可怜了那些把爱情、家庭看得梦幻与重要的女人们。
当然,没有十足的恶人与好人,奖惩与转机就在下一秒。
人生如追梦的旅途,你需要更多的坚定与明朗 宽厚与关爱 它必将化为你穿透迷雾的眼光。
基本暗合真命天女、美国流行天后碧昂斯的经历。其中有多少美化、多少事实不符,并不知道。从影片中能看出的是,现实很残酷,经纪人把握了一个人的命运。
啥?只能说,我对歌舞片无感啊。前半段男主老板不错啊,做了很多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觉得没大毛病啊,怎么忽然就众叛亲离了?后半段姐妹友谊也太塑料了吧,忽然就化干戈为玉帛了?后加入的姐妹,也没表什么就也亲入一家了?呃
害.....这也想讲那也想讲,本来想跟我爸一起看个合家欢的片子,看得我好累.....beyonce年轻的时候也太美了吧!!
算是歌舞剧,一直不是特别喜欢歌舞剧,因为太多华丽不真实的布景,太眼花缭乱了,全是为了碧昂斯
总感觉委屈Beyoncé了。《Listen》超赞!
感觉很平庸,实在受不了埃菲的screaming。Beyonce在后半段的扮相多么像一条摇曳生姿的美人鱼。
就那个listen 听得起鸡皮疙瘩,剧情就太狗血了
片中出现了35首风格各异的歌曲,这些曲子的风格涵盖了蓝调、R&B、pop、灵魂乐、rap等等,光是闭着眼睛欣赏这部电影的音乐,就相当于对美国的流行音乐文化进行一次令人心旷神怡的巡礼。
无法忽视的艾菲,名副其实的追梦女郎……碧昂丝除了一首《Listen》,基本就是打酱油的。难以置信选秀成名的詹妮弗哈德森竟有这样让人惊喜的表现,当她歌唱时,舞台上的光芒只属于她,任谁也无法遮掩。由衷起立鼓掌致敬!!!
真的是beyonce,不管怎么说,黑人音乐,太帅了
从故事情节上看,这个电影是不怎么样的.故事讲述的不大好,不吸引人.不过冲着是歌舞电影,还是值得看一下的.毕竟里面的这三个女孩唱得还真是很不错!
凑合吧。。。
听原声带就好。
音乐好听是好听,但你也不能把电影塞这么满的音乐吧?活脱从享受音乐变成了视听疲劳的折磨。
歌舞片 愁人 看不进去
看的Broadway 在东京的公演……简直是无语了
2019.07.25:看了<Listen>的MV,据评论说里面有我感兴趣过的电影《梦女孩 Dreamgirls》的片段,让我冒出了观影念头。—— 2019.10.30:实现梦想不易,维持梦想也难。个人利益得失的计较,商业与艺术的考量,善变的人情与人心,时代更迭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在长期忍气吞声之后换来的功成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崩盘,多年命运坎坷之后也可能抓到救命稻草东山再起……漫长人生充满各种未知的可能性……回头想想关于梦想的初心,在复杂世俗的现实社会里,显得格格不入难以维持。你为了适应而做出改变抑或举步维艰地保持初衷,都要面临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你早就明白很多事都无法如你所愿,但你还是会为此而感伤。……
感触万千啊!导演的手法真是老道,不管从编剧上来说还是执导手法,都是很老练的。
歌剧听起来还是不错的,不过有几段比较做作
音乐很棒,听的激动到浑身鸡皮疙瘩立起来,有梦想就去追求,虽然过程中或许会出现各种未知的状况,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