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去影院看了电影《末日崩塌》。
从影院出来,突然看到蓝天白云绿树还都秩序依然,真是恍然隔世。
甚至有一点惊讶,怎么什么都还好好的,并没有坍塌,一切都还很美好。
偶尔看一个灾难片,会提醒人懂得珍惜时间和感情。
一贯不喜欢复述故事情节,总之就是突然发生严重的地震,灾难中人们如何逃生的故事。
主要讲了在地震中一对已经分开的夫妻在寻找,救援女儿的过程中找回了已经逝去的爱情。
而女儿布莱尔也在和别人互相救助的时候,遇到了真爱。
只想说几个情景。
当男主角的直升飞机故障要坠海的时候,他让女人跳伞,她说她不会跳伞,他说他带着她一起跳,她说那太可怕了。
男人问那你想掉进大西洋吗?
她说不想。
于是他说:“相信我!
”有一个人能让你相信,让你能够把你的爱和生命全然地交付给他,真是幸福的事情吧。
虽然这样,但作为独立的人还是要有自救的能力,就像他们的女儿布莱尔。
她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许多逃生的知识,在紧要关头救了他们的命,否则的话早已经死了。
你不一定总是那么幸运,遇到一个能够相信的,可以交付生命的人。
就像我从来不会被“我们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寻找到另一半,互相拥抱着才可以飞翔”这种说法感动,并不觉得是什么浪漫温馨的事情。
只会觉得抱在一起妨碍飞翔,或许一起坠落,或许方向不同还是无法飞翔。
唉,我是一个多么不浪漫没情调的人啊!
我只希望拥有完整的翅膀,遇到一个方向一致的人结伴飞翔,当然希望一直飞下去,但也随时可以告别。
每当看类似的电影的时候,都会想知识和力量真是太重要了,知识可以让人们有方法逃命,力量可以让人有体力逃出去。
可是我更知道,精神的东西才会让你有求生的欲望,会给人勇气而不惧怕。
即使逃不掉,终究一死,也能从容赴死,不那么恐惧。
想到《藏地密码》中那一次次涉险,死里逃生的情景,里面说在户外的时候,领队不但要有野外生存的技能,还要有讲话的艺术,懂得人们的心理,能用语言消除队友们的恐惧和绝望,让他们不消沉,有强烈的求生欲,能够坚持下去,克服困难,脱离困境。
这确实很重要,在困境中不绝望,能够坚持,就会有机会生还。
电影更多的是让我有一种无力感,并不是恐惧。
我想如果突然发生灾难,如果没有和重要的人在一起,没时间,没办法奔向他了,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那时候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是否安全。
那时候只想去他身边,如果能够握他的手,听他的声音。
那样告别这个荒谬的世界,进入另一个层次的生命,哪怕就是从此消失了,也没什么惧怕的。
看完电影,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个灾难片《日本沉没》。
所有的情节,在我的记忆里只剩下混乱不堪中的一个吻别。
现在猜想大概是男人把女孩送到安全的地方之后,要去营救别人,隔着车窗像是永诀似的一个吻。
大概末日来临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才不会慌乱。
听着Bryan Adams 的歌 Run to You想着这些事情,心中也不再惧怕。
好像很多次我在说一个电影的时候,到最后都和这个电影无关。
这一次也是这样,那就这样吧。
这是楼主近几年来看过最好的灾难片(废话,这几年都没啥灾难片好吗),导致看完的时候一直心有余悸,在地震来临,我们脆弱的人类又能做什么。
为什么要提前上好厕所,因为电影节奏太快,而楼主因为看之前喝了不少水,影片开演的时候就想去上厕所,无奈,电影不让你去。
开头就嗨起,让楼主生怕错过一个场面!
终于,地震结束后,抓紧去上了个厕所,回来就后悔了!!!
地震完,海啸又来了!!!!
啊!!!!!
刚才错过了什么!!!!!
影片情节粗暴直接,地震加海啸一路肆虐到尾,根本不和你讲什么人生哲理,也不和你反思什么。
看这种电影,把人看爽就行了,你还要追求什么剧情那完全是跟自己过不去。
特别是海啸那一段,直接拍出了天崩地裂的感觉,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同时,除了影片节奏特效合格外,还要表扬两点一、寓教于乐嗯,寓教于乐,在让你感受地震和海啸的同时,顺便还教了你不少求生知识,然而也许并没有什么卵用,当知道了总比不知道的好。
二、没有过多的去刻画人性卑劣在灾难来临,人性的卑劣往往也表露无遗,但是,这些我们都知道,楼主并不爱看这些玩意,搞得好像就导演你一个人悲天悯人洞悉人性一样。
拍灾难片,你就好好破坏城市就行了,别扯那些瞎犊子,所以,《末日崩塌》做的好的地方就是那些方面只是稍微点了一下而已,没有去向豆瓣的一些人学习如何拍电影。
这就挺好。
总而言之,《末日崩塌》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爆米花电影,如果在《速度与激情7》里爽了一把,希望继续爽,那就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最后,说个题外话,楼主准备把Alexandra就是这部电影里饰演巨石强森的女儿之前的作品《德州电锯杀人狂3D》、《死亡阴影》、《嘿咻卡》等去看了,所以想问一句,哪部电影可以更好的文明观奶?
请指教。
这是我在知乎的一篇回答,趁本片在大陆上映前发到这里来科普一下: (知乎回答有配图和注释: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275207/answer/49700761)=====不论本片好坏,趁本片在大陆上映前说些与电影本身无关的:电影的片名San Andreas看似普通,其实很多在加州住久了的人看到这个片名都会背脊发凉,甚至莫名地感到恐惧,其中就有我。
本片片名取自San Andreas Fault,也就是著名的“圣安德列斯断层”,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Andrew Lawson于1895年首先发现。
这是一条纵贯美国加州太平洋沿岸,从南至北总长约810英里(1300公里)的板块交界线,断层西侧的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在这里交汇,是一条右移走滑断层(right-lateral strike-slip)。
这条断层分为三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地质特性和不同等级的地震风险,其中地震隐患最大的就是南加州沿岸,尽管大部分都在人口不密集的小城市,但这条断层中有35英里是穿过美国最大城市之一洛杉矶(Los Angeles)的。
1906年4月18日早上5点过后,位于圣安地列斯断层中段的旧金山(San Francisco)发生里氏7.8级地震,北至奥勒冈州(Oregon),南至洛杉矶,甚至东至内陆的内华达州(Nevada)都有震感。
这场地震过后,旧金山80%的建筑被毁,死亡人数超过3000,成为美国建国以来大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旧金山地震的100多年来,加州对那次地震始终心有余悸,甚至每年都有各式各样的关于“百年一遇的大震”的谣言。
我在加州各大报纸上不下十几次见到有关地震预测的新闻登上头版。
加州政府对这次地震的担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剧,一百年来加州法律强制规定所有民居都必须以木质结构搭建,就是为了减少未来大地震的伤亡。
2008年在我在硅谷亲身经历了一次感觉较明显的地震后,也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一样都开始忧心忡忡(好在我现在在国内了)。
这就是“圣安德列斯断层”在加州人心目中的形象。
San Andreas这部电影应该算是好莱坞第一次正式用灾难片形式来描绘了一次这场加州未来的灭顶之灾,也是少数几部有现实参考依据的比较靠谱的灾难片之一。
(拍得烂不关我事:-P)=====
肌肉随时会崩破汗衫的巨石强森,最适合这样摸爬滚打的戏。
比起《特种部队》和《速度与激情》的无敌战神,这部幻想元素更浓的动作片里,他的角色更多裹上了传奇色彩。
某些场景里,这个救生员就像不穿西装的007,带着个邦女郎满世界转悠,海陆空交通工具换来换去,出生入死,挑战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而自然之力就像魔鬼党和各类科技狂人的爪牙,怪招狠招迭出,丝毫阻挡不了他挺进的脚步。
考虑到他和妻子的关系,该角色更像《真实的谎言》的主角特工。
尤其是跳伞那段两人的化学反应,十足神似。
21世纪初,甫踏星途的巨石被捧为阿诺接班人,十几年后,他才第一次现出阿诺招牌角色的影子——带有内敛情感和微妙喜感的不挂彩硬汉。
近几年来,巨石算是彻底找准了戏路,他只要续接此类拿手角色,在一线继续盘踞10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因为人物塑造像间谍片,所有灾难逃生也都拍得彷如动作过招,不仅有外在的恢弘壮阔,还伴有内在的起伏曲折。
尤其是大厦倒塌、游艇冲击巨浪两段,把动作片的拳来脚往、交替开火,扩大成“反派”推大楼、爆炸、灌洪水、扔轮船,英雄一一化解,一次比一次快狠险。
妻子从楼顶餐厅逃脱一场,掉落的石屑、奔逃跌摔的人群、塌陷的地板、折断的楼梯、弥漫的烟尘、远景中倾斜的大厦,全在一个镜头之内,浑然是第三人称电子游戏,精彩之至。
长镜头收束,一个俯拍倒退钻出,快速推到远处赶来的直升机,再现一种新闻纪录片般的视感,同样的手法,在之后洪水第一次冲击大厦再度运用,印象非常深刻。
跟题材气氛类似的《2012》,《不惧风暴》相比,《末日崩塌》是显著的主旋律产物,结尾一定要飘一面米国国旗,巨石危难之际也不忘教导三角避难原则。
政治上更要彻底正确,卡司包含各个族裔,各有发挥,女性不能是被拯救的对象——老妈也酷似《真实谎言》的柯蒂斯,勇气爆棚时千军难挡,女儿更是虎父教出的强将,在另一条叙事线里智慧与勇气俱全,反倒让男子汉倾慕。
米国主旋律灾难片,与我国颇多不同,譬如救灾是先感谢个体(科学家们),再感谢政府部门,压根没领导们什么事。
还有家庭至上的价值观:救妻女永远是巨石的首要使命,哪怕他本身就是救生员,也得先安定家人,再援驰民众,与我国惯常讴歌的奋战在生产线老父丧命也不回家的劳动模范,截然背道而驰。
当然近几年华语片也有改进,但要把主角拍得美帝这般“先私后公”,恐怕短时间还难。
就像所有灾难题材,情节编排上但求无过。
编剧遵循惯例,添加了一条感情线,略让人不耐烦,平心而论,编的还算合理,而且很聪明地分成几段,每次都不至于太冷场。
妻子重新接纳巨石,原因讲得很充分:首先受大地震影响,她认识到地球仍是个大丛林,建筑大亨的多金帅气慷慨随和并无卵用,还是肱二头肌发达又重情重义的蓝领汉子才靠得住;其二是巨石对于亡女一事的告白和忏悔,消弭了两人的误解。
感情戏对于演惯了粗线条卡通角色的巨石,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他完成地颇为称职。
相比之下,小年轻逃出生天后的那一吻,则是肾上腺素与荷尔蒙的作用,是最没有火花的俗套。
不过,可别小看俗套的价值。
《末日》不是洞悉人性的艺术精品,而是以赚取票房为主旨的通俗商品。
俗套,永远是此类商品中最香浓可口的元作料。
像我这样在类型片里泡烂了,难免觉得一切都似曾相识,但别忘了,我们早已不是该类型的目标观众群——十几岁的青少年了。
对于没有太多观影经验的他们,俗套非但不俗,还处处是新鲜感呢。
所以身为一个影迷,拥有对俗套的免疫力非常重要,甭管被大同小异的套路虐了几遍,还能常看常新——我猜,这就是拥有童心的好处。
当然CG特效总是日新月异的,只要摩尔定律还在起作用,视觉效果永远不会有变俗的一天。
(文/方聿南)
洛圣都,一个庞大且阳光普照的繁华都市,充满了自我救赎的大师们,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就在此地。
迈克是一名消防队员,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日,圣安德烈斯发生强烈地震,迈克的老婆、女儿,均被困洛圣都。
为了营救自己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迈克驾驶救援直升机前往洛圣都。
在圣安德烈斯救下了老婆之后,并一一完成了偷车任务、死斗任务、偷飞机任务、偷船任务以及快艇竞速后,迈克和老婆终于来到了洛圣都,找到了女儿及准女婿。
一家人幸福的生活了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莱斯特在这次大地震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利用科学技术,成功的预测了大地震,拯救了上万人的生命!
一部片名应该为《加州大地震》或者直译为《圣安地列斯》的电影,却被叫成《末日崩塌》,这样的片名让人联想到《后天》、《2012》等电影,相较后两者的全人类都无处可逃的危机感,《末日崩塌》就显得名不副实,格局太小。
电影主要有两条主线展开叙事。
一条主线是强森饰演的雷一家,由破碎的边缘重修为好;另一条主线是加州大学的教授和学生,验证理论模型,并发出预警信息,成功协助救灾。
两条主线由一名记者串联。
故事叙述线索基本合格。
片中价值观探讨略显简单。
艾玛的男朋友丹尼尔,是一个惜命自私的成功人士,在地下车库因恐惧撇下艾玛的女儿布莱克,混入人群仓皇逃跑;在逃跑路上强盗般的抢夺别人的生存机会,换取自己的幸存;但在金门大桥上瞬间被海啸带来的集装箱砸成肉饼,草草收场,自此求生激发的自私受到了审判。
反观雷开着公权力飞机,抛开救援任务于不顾,自私直接飞去解救妻子艾玛;布莱克自顾实施计划B,对身边反方向逃难,走近灾难深渊的人们完全无警示劝说,面对生命群像冷漠自私;影片强势呈现的直观感受是,主人公一家的自救就是这场灾难的全部,拯救了一个人就拯救了整场灾难。
除去无法考究的科学性、故事细节的粗糙处理和全片无一突出亮点外,这部影片总体来说特效合格、场面合格、节奏合格,加上强森这种鸡血肌肉男的热血表演,单凭这些十颗星的最高评价也就怒评三颗星吧。
整体还行,就是震撼的段子不链接。
地震的太干脆了,所有有些画面比较理想化。
情节的设计不是很好,漏洞比较多。
巨石演的一般,倒是其他角色演的更好。
把后爸说的这么坏也真是醉了。
这个小姑娘的眼睛真美。
最后挂出美帝国旗,再次醉了。
看过一次,真心不想看第二次的电影。
其实可以和2012结合起来,这样可能更有意思。
非常激动。
作为一个普通影迷,因为特殊机会获得了提前观影的资格,为了炫耀这次先睹为快的机会,必须写篇影评。
简单说一下优缺点,再说一下打动我的地方吧。
优点:1.主创团队非常良心,从宣传力度就能看出来。
3D效果非常棒,尽管多个版本的预告片已经看了很多次,但是看正片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很震撼;2.剧情很紧凑,几乎没什么废镜头,灾难场景差不多占到65%左右。
缺点:1.强森的演技真心一般,表情很不到位;2.无论连车带人滚了十来圈掉到悬崖边,还是腿被卡住被反复碾压无数次;无论从高处摔得多狠,或者被炸伤……只要获救,拔腿就能跑,一点儿伤筋动骨的痕迹没有。
再危机的时刻,强森1分钟之内保证搞定;3.营救队的飞机成了强森救家人的专机了= =;最后的建议:期待视觉效果的同学可以去影院过把瘾,真心还不错;期待剧情的同学可能就会有些失望了。
=========但是,我哭了===========影片开始,是一个在盘山路上开车的女孩,她接到妈妈的短信:“亲爱的你在哪儿?
我要急死了。
”女孩儿满不在乎地没有回复,然而灾难却忽然降临,直到强森赶到,抱着她说要送她回家的时候,女孩说:“这是个好主意。
”——记得,无论什么时候,不要让爱你的人联系不到你,不要让他们为你平白无故地担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妈妈心照不宣地养成了一个“不联系不超过24小时”的约定。
以前,我经常性因为忙着玩儿、或者因为心情不好,不接妈妈电话,每次接通的时候妈妈长舒一口气,然后埋怨我为什么不早点回话。
我最开始非常不理解,直到有一天我忽然联系不上她和爸爸了,我才体会到那种心急如焚。
从那时候开始,无论我们有什么事情,只要有可能发生一段时间联系不到对方的情况,我们一定会事先告知对方。
再有就是,有关真情的感悟。
艾玛的男朋友在危难之时抛弃了强森和艾玛唯一的女儿,我相信这是因为爱的不够,我可以理解;本在只见过强森女儿一面之后就可以舍命相救,我相信是真的动了心,我也可以理解。
我相信真情不单单发生在亲人之间,就像李志的歌里唱到的:“我愿意为你死去,直到我不爱你。
”或许爱情并不像亲情一样与血脉相连,所以爱情不一定会永远。
但是我相信,只要爱情还在保质期内,就可以做到为对方奋不顾身。
To all my love——虽然我爱你,却不能在你身边。
我希望你一辈子平安,如果遇到危险,我愿意为你去死。
如果我没有资格救你,我希望上帝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
灾难片我还是有很大的兴趣的,总觉得看灾难片是一场揪心的着急的片子,也值得人去深思回味。
影片当地震时,你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我的反应是,有一家直升机真的好啊哈哈。
在灾难面前,无论你多没有成就,多么有钱。
此时此刻,逃生技巧最有用。
而在灾难来临时,也可以看清身边的人,比如,这个妈妈的男友为了逃命,抛弃了女主。
这部电影会让我反思人性,珍惜当下,感恩拥有。
虽然这部剧情现在看来很一般,但我还是很喜欢,因为这能提醒我活着真好!
人的偏好和遭际息息相关。
譬如郭小四出身平凡,所以对富贵与奢华极度向往,因为那是他过去岁月里不曾有过的遭际,人生就是需要更多的可能性。
有些时候,追求成了病态的营造,于是《小时代》诞生了。
其实身为电影观众的我们对电影的口味偏好也折射出了自己的部分生活现状:喜欢灾难片的是因为生活平淡无奇而需要找找刺激,喜欢纯爱片的是渴望爱情,喜欢武侠片的盼着来个大侠拯救自己逃脱现在的困苦生活,喜欢《小时代》的,那真是骨子里穷怕了。
其实我以前也是灾难片的大拥护者。
但是当我经历过近在眼前的塘沽大爆炸的惊吓之后,那些屏幕里的里的灾难再也不能触动我分毫。
真实经历过灾难的人对所谓的灾难片毫无感觉,吃过见过的也会对《小时代》嗤之以鼻。
严格来说,这部电影的制作还算是很用心的。
至少灾难的场景很富有视觉冲击力,特效的制作也很精细。
可惜在这华丽的外衣下,影片本身的灵魂却如此枯瘦无力。
没错,说的就是老套无比的情节和无所适从的现实意义。
情节本身真的让人无力吐槽。
说到底,就是灾难当前人性暴露,孤胆英雄拯救家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破碎的家庭。
天花板和水泥块永远在该掉下来的时候掉下来。
人渣往往智商堪忧,非得逃到危险的桥上,让集装箱砸的粉身碎骨岂不是理所应当?
结局不用说,大团圆横行好莱坞数十年,年年都是盆满钵满。
那么,这样的一部灾难片,折射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后天》至少有呼吁环保的意味,《2012》有宿命论的味道,《侏罗纪公园》系列那是对滥用科技的隐忧,类似的还有《终结者》系列。
那么,看了这部爆米花电影我们能反思些什么?
什么都没有,最多告诉我们:没有大灾难,就没有和睦家庭。
灾难是幸福生活的保证,灾难是家庭和睦的源泉。
灾难面前,英雄就是我们的希望。
灾难面前,纵做鬼,也幸福(本句系引用,有兴趣的自行百度)。
如果放到天朝大陆,我会多给你加一句三观崩塌的评语:大难当前,你的飞机和小船要上交给国家,知不知道?
强森牌爆米花,夏季促销。
看灾难片总是能学到很多自救知识...
特效动作场面还是挺不错的,就是剧本角色设置太套路了,婚姻危机的主角碰到灾难救妻救子又挽救了家庭,还得陪个不靠谱的小三男友衬托英雄的靠谱
整片屏幕里都有一对氦气探照灯在我眼前乱晃
无聊到怎么房倒屋塌都冷漠脸。。。
荷里活特效是真滴牛 但是剧情就真的救。。孩子都和水过不去是不是得挪挪祖坟啊😥
要我说这片子真的很烂……在烂片的基本水准都没有。无数的bug非常让人出戏,这是灾难片不是科幻好吗?jerry看了半小时就睡着了,我居然坚持着看完了……
想学游泳想学开车想学开飞机。
想吐
全给特效 主角光环太瞎眼
末日的宏观与微观,典型的大片,却也不乏感人之处。喜欢片中的爱情部分,如果可以那样共同经历一段而来的爱情,定是美妙的。
居然很好看!特效过关,场面过关,节奏过关,除了猪脚很丑以外,基本都很好...对了!女主的台词基本就是:“oh my god,oh my god,oh my god,oh my god,oh my god,oh my god”.....
这应该是一部10年前的电影才对。狗屎的剧情,老套的特效,恶心的价值观。那些撞了的车没有一个弹出安全气囊,一点诚意都没有。
好莱坞灾难片非但走不出窠臼而且破罐子破摔,压根不打算编新故事了。所有英雄都搞不好家庭关系,为挽回劈腿绿茶婊前妻的心,整个一北美板块都得抖三抖,小白脸还必须惨死,扯啊。这次英雄居然徇私舞弊开着公家的各种耍酷交通只救家人,最后全家望着毁灭的世界露出了幸福微笑。一招塌陷特效走天下欧也
一路就听“Blake!” “Blake!” “Blake!!!!”……尴尬
牛逼瞎了的特技+波涛汹涌的大奶+巨石强森。在一个非常标准的爆米花灾难类型片面前就不要装逼讨论什么剧情了。4.7个亿,市场反响说“别扯什么深度,老子就是爱看”。
男主角太artificial。
视觉还好,就是家庭内部对话有些恶心,可能是听多了。期待瑞肯大帝早日归位。
gta玩家日常
这种大场面已经看腻了,全程冷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