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

Fish Tank,90后·少女·性起义(港),发现心节奏(台),90后突围少女,鱼缸里的青春

主演:凯蒂·贾维斯,迈克尔·法斯宾德,凯利斯顿·韦勒英,丽贝卡·格里菲斯,哈里·崔德威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荷兰语言:英语年份:2009

 剧照

鱼缸 剧照 NO.1鱼缸 剧照 NO.2鱼缸 剧照 NO.3鱼缸 剧照 NO.4鱼缸 剧照 NO.5鱼缸 剧照 NO.6鱼缸 剧照 NO.13鱼缸 剧照 NO.14鱼缸 剧照 NO.15鱼缸 剧照 NO.16鱼缸 剧照 NO.17鱼缸 剧照 NO.18鱼缸 剧照 NO.19鱼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鱼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5岁的米娅(凯蒂·贾维斯 Katie Jarvis 饰)性格叛逆而古怪,惹事生非的她不仅被学校开除而且连她最好的朋友都离她而去。米娅热爱跳舞,然而身边却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她那充满热情的舞步,直到一个叫康纳(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的男人出现。康纳是母亲的男朋友,在他与母亲同居的日子里,米娅被这个英俊而又友善的男人所吸引。在康纳的支持和鼓励下,米娅得到了一次舞蹈面试的机会,而且与康纳的关系也更进了一步。然而,现实世界并非想像的那样的美好…… 本片由在2006年凭借《红色之路》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英国新锐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Andrea Arnold)执导,是她的第二部电影长片。作为2009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影片,《鱼缸》在2009年英国独立电影节获得8项提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重案六组2飞蛾日记英国恋物语艾玛律政俏佳人2狙魔女杰第四季天火你是我兄弟蒙眼缉凶美丽谎言粉紅是最G情的顏色尖叫耐撕男女之恶犬女友犯罪现场调查第十二季让老公回家吸血鬼之爱9号秘事第三季胜利时刻:湖人王朝崛起第一季剩女脱单记海军陆战队员5:杀戮战场奔跑的调查官出轨风暴爱了散了后宫婚法律与秩序第二十四季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琉璃庭院孕中惊魂白河警事杜鹃的女儿青春38度不请自来

 长篇影评

 1 ) 另一种成长教育

观赏鱼只能生活在鱼缸里,尽管生来美丽斑斓,身处之处却处处都有界限。

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无法触及一丝陌生的空气。

而人类世界呢。

世界本身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鱼缸”,无数的人在其中游动,看似好像在同一个硕大的“鱼缸”中,其实各自有各自的“鱼缸”,“鱼缸”是身而为人的局限,身处在夹缝中处处局促,因为得不到自由。

于是心也变得日渐麻木起来。

《鱼缸》里出现的人物并不多,围绕着女孩米娅的成长片段,剧情开始逐渐展现出来。

影片一开头,争吵、暴走、脏话等就显现出来。

青春在米娅身上看起来不那么友好,它总是和烟熏妆、伤口、愤怒、神经质的母亲还有任性刻薄的妹妹联系在一起。

只有在跳舞的时候,会有短暂的明亮和雀跃。

电影里,米娅的家庭也和米娅这个人一样,无时无刻不处在愤怒和暴躁中。

她们彼此之间习惯了针锋相对。

互相辱骂和攻击对方,似乎这就是在那个看起来贫穷并一无是处的家中获得快乐的唯一方法。

不难看出,这也是个残缺的家庭,没人知道缺席的男性角色——米娅的父亲在哪里,他又是否在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她们。

影片里,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狭小的鱼缸中相依为命,也互相看谁都不顺眼,她们不懂得如何尊重对方,更别提如何表达和释放爱意。

就像米娅的母亲常做的一样,酒精是她们逃避现实获得暂时的满足的良好办法。

却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

鱼缸虽小,孤独却无处可逃。

Conor的造访,如同鱼缸外一抹新鲜空气来到了这个家。

他其实并不年轻了,却也并不影响他的温柔体贴以及成熟男人特有的魅力,还有不同于米娅她们家的生活情调,像一束温和的光线照进了她们的生活。

对三个人合乎时宜的处处讨好、带她们去野外玩、捉鱼来吃、喝酒聊天、送给米娅跳舞用的摄像机,夸赞她跳舞跳得好。

不管是否狭带目的到来,总之,这个男人的出现,让这个家中的女性原先觉得无足轻重的存在变得跟之前不一样了。

这个男人给予的东西使存在显得贵重起来。

不必探究情感深处到底是什么。

也许是依赖,也许是陪伴。

米娅对Conor的依恋还是产生了。

影片里的几处细节刻画里,因为长久以来家中男性角色的缺席,对男性的陌生与好奇,似乎连Conor肌肉的线条都能引起米娅关于性的联想,重要的是,这个男人看起来可以信任。

说是喝醉酒也好,蓄谋已久也好,黑暗中与成长相关的仪式终于还是完成了。

本以为是两颗心之间的靠近,相互之间戒备的瓦解。

可是,没有什么承诺,从来都没有。

黑暗中肉体的欢愉与片刻之间的温存是刹那间的电光石火,等酒精的效力减退,清醒之后的落荒而逃才是司空见惯的场景。

所以他才在欲望满足过后对米娅说道,我喝多了,我们做了不该做的事,这是我们两之间的秘密。

合情合理,不留余地。

米娅尚未清醒过来,男人已经在脑子里计划退路。

害怕的不只是少女无辜的身体,还有某种禁忌之恋和少女苏醒过来的爱意。

毕竟,米娅只有十五岁。

和米娅去向不明的父亲一样,在米娅的家中,教育也呈现出缺席的状态。

有时候,精神上的危机比物质上更为严重。

影片里米娅的身上有一种原始的叛逆与冲动,还有道德感的缺乏。

她未必是有意去引诱母亲的男友,就像那匹无意中发现的白马一样,只是对于米娅,它和Conor都同样温暖,所以米娅才会跟随着本能一步步靠近,想要解救那匹白马,使它得到自由。

想要得到Conor,即使付出身体的代价。

Conor这个角色在《鱼缸》中的设定耐人寻味。

他就像一个符号,少女在男人身上寻找到温暖并产生爱意,之后便是毫无防备的抛弃与离开,甚至连正式的告别都不会有。

其实仔细想想,是不是在每个少女的生命中都存在过这样一个男性,他是谁并不重要,只是出现过这样一个人。

因为他而产生爱意,尽管在这爱中总是伴随着疼痛,并且结局也从不由自己掌控。

也许有过快乐和温暖,然后伤害,离开,告别,泪水,欺骗。

似乎这才是记忆的主要构成部分。

也许爱过就长大了,只是眼泪还未擦干。

情感的爆发集中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本来是无心的走近,而Conor有家庭的事实却不由自主地浮出水面,这个男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负责,每一个讨好的动作都带有心怀不轨的目的。

这对于米娅是毫无防备的打击,想要做个坏人狠狠报复这一切,却又坏的不够彻底。

最终救出了小女孩。

当下的愤怒消退后,内心深处的欺骗与失望也无处化解。

死去的白马是最后一颗稻草,眼前的这一切终于分崩离析。

再也没有停留在此的理由。

《鱼缸》的好,在于它没有过度渲染情感。

就连引诱少女的大叔看起来也没那么坏,它只是那样发生了。

被遗弃后的失望、欺骗后的清醒、受到伤害的感情、还有原始家庭的困境、无处不在的孤独像一个狭小逼仄的鱼缸一样围困着米娅。

哭过一次,烟熏妆哭花了,让自己彻底狼狈一次,然后就长大了。

或许温暖是曾经有过的,Conor对于米娅的喜欢也是存在过的,只是它就像天空中突然涌起的密云,敌不过现实强大的力量,一会就消散了。

无论是跳舞这件事还是Conor,它们都是米娅灰暗的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希望,当希望消失的那一刹那,心里也有什么在分崩离析。

然后天亮了,酒醒了,就要清醒地走下去,带着还未愈合的伤口。

尽管已经努力地在克制,《鱼缸》中成长教育还是从另一个侧面不动声色地反映出它的残酷性。

相比较性上初步懵懂的尝试,米娅受到的伤害显然不止于此。

原生家庭的残缺和冰冷、Conor逃跑之后母亲对她说的那句“我有没有跟你说过原来我想把你打掉的,那时我连医生都约好了”、黑暗中那个无处躲闪的耳光,身受的委屈无处倾诉终于筋疲力尽、最终因为年老生病被宰杀掉的美丽的白马、舞蹈面试上想着要怎么跳舞而他们只想看到衣着暴露的性感女孩来赚足客人们的眼球。

那个女孩无论是谁都可以。

也是成年世界里躲不过的阴影。

走的时候关系一直紧张的妹妹拥抱了她,这也算是《鱼缸》中展现出的少有的温情。

想要释怀这一切笑容里还带着疲惫和牵强。

这场特殊的“成长教育”本身就脱离了青春的青涩和稚嫩,打上了另一层阴影。

却还是不由分说经历了这些,酸甜苦辣都一一尝下去,暗中回味。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成长过程中,每一场蜕变总是伴随着疼痛和无法被估量的伤害。

想要拔出心上的那根刺就可能要付出血肉模糊的代价。

带着破碎的心出逃,不论去到哪里都好,只要离开眼前这一切。

米娅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重要的是离开的勇气。

跳出“鱼缸”,跳出疼痛与执念、探访未知世界的勇气。

尽管抵达之处也可能会是更大的“鱼缸”。

但是一定有什么,跟之前不一样了。

 2 ) 点评

20岁 的时候 正值青春期 看不懂 , 现在 10年 过去 了 , 青春已过看第2遍看懂了,是 不 是 后知后觉 , 一切都太迟了 个人 最喜欢的 一部电影,没有之一 , 打满分 ,......................................................................................................................

 3 ) 又见鱼缸

片子貌似口碑不错,但我难以承认喜欢它。

可能因为它是英国电影我一开始便给了点期望,然后发现灵气没想象的多最后产生了些失望,又或者我离青春已经太远,共鸣走了音。

影片的质感还是比较天然的,就像女主角,都分不清那股生涩是来自她的演技还是角色本身了。

鱼缸里的鱼能看见诱人的海,可不顾一切投向汪洋的怀抱时碰到“嘣”的一声才发现面前还有玻璃的阻隔。

也许主角就是这样一条鱼吧。

而这片诱惑的蓝色便是那些青春期别样的孤独、不算轻易的萌动……

 4 ) 我会一直记得 十五岁的夏天 你来过

打三星是因为我对这种青春期疼痛题材的无感,但并不妨碍对法鲨的欣赏。

设想一下,在爹不在娘不疼的幽暗少女时光,有一个男人无意闯入,带着点诱惑,香水和气味,和性感。

很少有人能拒绝。

他会在你睡着后蹑手蹑脚地抱回房间,轻轻地替你除去裤袜,盖上被褥,像一个父亲那样沉稳。

他会在门后看着你自在地随着电视的音乐起舞,静静看着,然后淡淡鼓励,你可以做到的。

像一个良师诤友那样点评。

他会停下脚步为你脚上的伤口包扎,然后在你面前微微躬膝,上来我背你。

像一个兄长那样依靠。

他会在看到你身边围绕的小伙子而微微不满,但却又没多说什么,带着讽刺的话语仿佛在透露他的内心,会吗,像一个情人那样在乎。

他这样一个男人的出现,奇迹般补充了生活中缺失的每一块。

他是这样地无法忽视,她无法拒绝。

偶尔的调情,原谅她,在这孤寂迷茫的十五岁,他来到她身边,已渐渐动心。

哪怕是在夜半看到母亲和他亲热的时刻,提醒自己,他是母亲的男朋友。

然而,在午夜微醺的客厅,无法抵抗的是他带来的诱惑。

毒药是你,解药也是你。

你把我带到我到天堂,又推我下了地狱,如此狠心。

他怎么可以就这样消失了?

仿佛不曾到来。

不顾一切地去找他,他的慌乱,他的隐瞒,他的回避,他的无所谓,让我明白来自己的愚蠢,其实早该猜到了,不是吗?

之后的埋伏已久报复太迷乱,一切都乱了,一切都变了,一切都结束在那一晚的一个耳光之中。

也许她等的就是一个了结,很好,终于结束了,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了。

现在,我要离开你了,曾经爱过的你,也许。

你给过我快乐和希望,也给了我匕首,让我看清这世上的虚伪谎言。

我就像是鱼缸里的鱼,从来看不清这大千世界挣扎着要出去,你来到我身边,把鱼缸打破,让我离开了原来的温土,终于冲向未来的河流大海。

我恨你的残忍,又感激你的残忍,让我得到了青春的解脱。

但我会一直记得,十五岁那个夏天,你,曾经来过。

 5 ) This way.

我觉得大部分人不会喜欢是因为这部剧着实简单,甚至有些无聊。

可能是女主角性格太孤的原因吧。

可是如果细想,其实这些事情该发生就是会发生,就是那么简单的理由,我们就是为了让这些事情发生而存在的,所以一切就顺其自然的简单。

我给四颗星是因为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价值的。

因为我能从Mia的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所以我知道Mia在干嘛。

电影是在Essex拍的,浓重的流里流气的东伦敦口音我也天天听,甚至自己也能模仿着说上一两句;电影里很多场景就在我家门外;类似电影里打扮的人天天在我眼前晃。

我平时甚少接触这些人,也从未了解过他们的思想,至于他们生活状态,有钱没钱,家庭,父母这些,我还是略了解一二的。

所以看起来不费劲,我懂、我知道他们在干嘛,为什么会那么做。

尤其米娅和我的想法很像。

Mia能喜欢上一个年龄是她的年龄乘以二还多的男人其实完全是家庭原因,缺少父爱,没人欣赏---一个只知道花天酒地不在乎她死活的老妈(我经常听见我们同学冲着我们老师喊“你TMD爱给谁打电话就给谁打电话吧,我爸妈才不在乎!

”)、一个什么也不懂只是盲目的被世俗和身边人的思想所传染的妹妹。

米娅,作为一个青春期里的女孩,她有自己的忧郁,想法,冲撞,还有看事物的眼睛。

每次她看着她母亲的时候,我总是看着她的眼睛。

她内心包含的那些东西,没人懂。

她以为Conner懂她,可是成人的世界她现在还不了解,涉足太深只会害了她自己。

她并不恨Kiera,只是无法接受她得到些许父爱的源泉其实被另外一个女孩的分享着。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好像在旅游一样,对里面的风景有那么多感触,还总是往青春上扯。

其实这部电影很现实。

再加上女主角就是一副青涩的”我在演戏“的样子。

大家都是一副认真的我在演戏的样子。

于是就越演越真了。

其实梦想和家庭是两码事儿,但难免被彼此影响。

严重的会彼此牵制。

甚至颠覆一个人的命运,但梦是变不了的,最多成为曾经。

但是不会消失,不会改变。

我们应该打很多比方,比如若她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她会变成什么样?

她还会爱上Connor么?

她的舞蹈呢?

她身边的朋友呢?

梦不变,但是梦会被家庭所影响。

而她正处在一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的年龄,开始所谓的彷徨(如同鱼在鱼缸里游)。

刚开始以为四面八方都铺满阳光,都是未来。

游着游着就发现自己怎么那么压抑,好像永远游不出这个地方似的。

撞了几次壁后知道一些路不能走了,开始试其他的路。

撞啊撞,找啊找,失望又失望。

然后明白这地方是走不出去的,看开了,于是人生也就过去了。

青春都是这样。

这不是固有模式,这是简单。

青春期是如此简单的东西,身处青春期的人却总把一切想的过于复杂。

谁的青春不是这么回事儿?

谁当年没有心动过?

没有努力过?

没有愤怒或不屑过?

没有和父母吵过架?

少年总是被一些东西所吸引,填补自己的空虚与无所适从,以为自己拥有什么,可也只是短暂的一瞬,最终还是一无所有。

还是得走下去,把该做的事儿都做了。

没有目的,有目标。

没有动机,有想法。

顺着这条道走下去,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但一定是自己的模样。

This way, my way。

 6 ) It's kind of an old story...

还记得An Education么?

把背景换到英国某小城市的贫民窟,再把时间推到2000年之后,你就会发现在英国,狡猾大叔欺骗无知萝莉的方式在好几十年间根本就没怎么变——只不过甜言蜜语心怀不轨的大叔不再谈吐高雅法语流利顺便还假装认识Lewis Carroll,他只要像(金发卷毛儿的)大鲨鱼一样露出两排大牙嘻嘻一笑,萝莉一家本来就不怎么好的运气便会急转直下雪上加霜了。

值得指出的是,就算考虑题材的重复(*这种*题材的片也能一年出两部?

Oh please. 不过考虑到独立影片的制作周期——Umm...well. 大家的日子都过得都不容易),Fish Tank依然是一部有风格、有想法而且剧情也并不乏味的片:新人Katie Jarvis的表现的确抢眼,处女作表现完全镇住整部影片,虽然缺少了星光熠熠的大牌集体捧场(难说Carey Mulligan的奥斯卡提名在某一方面说不是由于和各种戏骨/老手的分别飙戏才得来的),但她以后只要肯演,应该说也是也是前途无量的(当然18岁就生娃也许不是个好主意= =);演小妹妹Tyler的小演员Rebecca Griffiths表现也非常不错,只是不知道是因为我脸盲呢还是因为小孩子实在长得太快,隔一会儿不见我就会觉得她又长大了一点;至于咬着独立制片这块又臭又硬的石头不放的大鲨鱼Michael Fassbender——轻声慢语的怪叔叔/好爸爸形象尽管迷人,但前半部分的无微不至体贴关怀和后半部分的无情无义缩手缩脚似乎有那么点点反差过于明显——不过,如果在现实里,恐怕这件事也不会有更富于逻辑的过渡吧。

听着片中不断出现的California Dreaming才又想起当年在半个月不见一次太阳的南京梅雨季节每天听这首歌的日子,虽然这部片子里用的并不是我那时听的The Mamas & Papas的原唱(估计是使用费交不起),而是Bobby Womack的版本,但依然让人感慨万千。

洛杉矶一年十一个月明晃晃的大太阳很容易让人忘记每天为发霉的天、发霉的衣服被子和发霉的心情郁闷的感觉,但是每当说到那时郁闷过的事情可能这一辈子也不会再有机会郁闷一次了的时候,世事无常、白驹过隙之类的词总归还是少不了的。

我们也许永远都在梦想着阳光灿烂的加利福尼亚,但是大部分人都只能到得了更加阴霾多雨的威尔士。

这不,在一开始我就告诉过你啦: it's kind of an old story.But so is reality.

 7 ) 白马,以及有故事的人生

这电影让我想起卡佛的短篇,零散粗砺,深入未经美化的生活。

卡佛的《羽毛》里,写到过一只孔雀,那漂亮的大动物在庸常生活中的突然出现,是惊喜和惊喜之后的不知所措,以及爱而不得的失落感。

白马很温驯,长长的睫毛,湿漉漉的眼睛,柔软的鬃毛,让女孩忍不住走近了去抚摸她。

女孩的家简陋困顿,没有父亲,母亲暴躁冷漠,妹妹任性淘气,而她辍学之后,没有朋友,男女朋友都没有。

她听重金属,喝酒,在外面游荡,跳街舞,打架。

她的生活里没有多少温暖的角落,可以进去躲一躲。

而这白马,看上去是那么无辜和美好。

关于白马,很多人分析她的象征意义,而导演说白马的出现只是一个巧合。

两次想要砸断铁链放走白马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她问男孩马去哪里了,他说他杀了她,因为她病了,她十六岁,太老了。

这时候女孩也是十六岁,还是个孩子,尽管挨了大叔的耳光,从面试上逃走,哭了一场后,生活还是原样,没失去什么,还有以后漫长的人生。

电影的结尾,她坐上男孩的车,脸上的表情是以前没有过的平静和坚毅。

不管代价是什么,这成长终归是好的。

跟同一年的影片《成长教育》相比,少了些唯美的画面,多了些残酷的现实。

很多人更喜欢这个故事,我觉得两者都很不错。

爱和伤害都是所谓的成长教育。

她想放走白马是不是因为希望自己有能力去保护更为弱小的或者处于困境中的人。

“最高的理性是能温和、理性地对待周围的每件事、每个人”,深以为然。

就像大叔知道怎样给她鼓励和信心,怎样关怀她爱护她一样,如果以后也能这样去对别人好,年少时成长的阵痛也就有了意义。

这是我希望的结局。

像85年前劳伦斯笔下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英国,鱼缸禁锢了人的自由,呼吸滞重,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窒息而亡。

外面的光照进来,偶尔有着美丽的折射但都幻灭。

也许没有人能够走出鱼缸,但“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自由和健康才是生命的常态。

 8 ) 【插曲】电影周边

"Me & U"Composed by Ryan LesliePerformed by Cassie Ventura (as Cassie)"Life's A Bitch"Performed by Nas"Your House"Performed by Steel PulseWritten by Alphonso Martin"Juice (Know The Ledge)"Performed by Eric B. & Rakim"Down 4 U"Performed by Ja Rule"Baby Girl"Performed by WileyWritten by R Cowie"Show Me Love (Stonebridge Club Mix)"Performed by Robin SWritten by Allen George / Fred McFarlane"Broadway Jungle"Performed by Toots & The MaytalsWritten by Toots Hibbert (as Frederic "Toots" Hibbert)"Cool Down The Pace"Performed by Gregory IsaacsWritten by Gregory Isaacs / Sylvester Weise"Get Up Offa That Thing"Performed by James BrownWritten by Deanna Brown / Deidra Jenkins / Yamma Brown"California Dreamin'"Performed by Bobby WomackWritten by Michelle Gilliam / John Phillips"Don't Sweat The Technique"Performed by Eric B. & Rakim"Jah Rule"Performed by Rhythm & Sound with Paul St. Hilaire"Just to get a rep"Performed by Gang StarrWritten by Keith Elam / Chris Martin"In The Fading Light"Performed by New DeviceWritten by Philip Kinman / Robert Wybrow / Daniel Leigh"Ride It"Performed by Jay SeanWritten by Jay Sean / Alan Sampson"Original Nuttah"Performed by UK Apachi & Shy FXWritten by Andre Williams / Abdul Wahab Lafta / Johnson Ettienne / Winston Riley"Bleeding Love"Written by Jesse McCartney / Ryan Tedder小女孩最后录像哼唱的歌曲

 9 ) 生命中的英雄主义

鱼缸 ★★★★★我小的时候喜欢做一件事情, 将买来2元一只的金鱼从鱼缸里捞出来, 任他挣扎直到奄奄一息时再将它放回鱼缸, 看它拼命的呼吸吐气泡, 游来游去享受着限制的自由, '它的生命是我赐予的', 那种不懂事的自豪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Mia, 电影中这个15岁叛逆的女孩子, 如同鱼缸里千万只金鱼一样活在自己的困境中。

贫穷, 辍学, 酗酒滥情的母亲, 缺乏父爱, 恶劣的成长环境. 她的生活如此悲惨, 她身心疲惫又无比孤独, 我们可怜她但却无法拯救她. 这样的地方, 她无所依靠. 直到Connor的出现.Connor是Mia那年轻母亲Joanne的男朋友. 他们在Mia面前开配对,喝酒,调情,母亲在男朋友面前判若两人-温柔又美丽. 从Mia的眼里,Connor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父亲的关怀, 他关心她的舞蹈鼓舞她去参加试镜, 问她身边的男生是谁,带着Mia和妹妹离开这个龌龊的地方,去乡间去公园. 他在车上放轻快地歌曲, California Dream, Mia轻声哼唱. 这样的情景是这个15岁的女孩无限渴望的--- 一个父亲一样的角色,但她却无法表达自己的快乐, 只能用吼叫和辱骂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并掩饰自己的愉悦. 电影的前半部分,我们一直在通过Mia的目光看世界, 镜头多次躲在Mia的后面, 当Mia近距离的接触Connor,她在他的肩头,她闻他的古龙水味,节奏缓慢下来,我们听得到Mia的呼吸, 人生仿佛重叠, 导演想要我们去体验她在享受的这些感觉---那种人生有了希望, 原本对生命无所渴求的Mia看到了未来和快乐. 这一个多小时的铺垫赢来了电影的最高潮, Connor夺取了Mia的童真.说夺取也不够合理, Mia和Connor仿佛两情相悦, 但我更认为Mia这个15岁的女生并不知道她所陷入的困境. 说起来真讽刺, 看电影时的我尽然不断地回避心里对Connor的怀疑,坚决相信他真正关心这一家人并在乎Mia的幸福, 但那个晚上,那短短的五分钟, Connor,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毁坏了所有像我一样的观众对他的期望. 他的嫉妒他的滥情, 他不断的谎言,他的道貌盎然,他选择逃避并在第一时间断绝一切联系. 他那一巴掌打在Mia脸上,不仅打破了Mia对他最后一点期待,也打碎了我们和这个悲惨家庭共同等待的美好结局. 导演对于Mia了解事实后的想法的表现非常模糊, 基本上寻找不到一丝线索看得出Mia的心情. Connor出现前, Mia只关注与两个事情, 练舞加上解放她无意间发现的白马. 白马在这样一个英国工业小镇的出现是突兀的, Mia和白马之间的感情和怜爱是Mia对自由渴望的释放, 她几次闯入私人住处冒着被非礼的危险试图解救他, 但白马终究不是她的, 最后白马的死,使Mia泪水绝提. 但我相信那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一路走来,她看到了希望,又陷入了绝望, 她看到生命的价值,却又被死亡嘲笑讽刺,她以为得到了爱,却发现爱过于奢侈,而谎言却廉价的随处可得. 但人生还要继续, 这15岁的孩子,一夜长大, 擦干了眼泪, 接受命运的锤炼, 继续前进. 影片的最后, 仍然是黑暗和模糊不清的未来. 幻灭的目标,和那咄咄逼人的母亲, 却再也打不到这样一个强壮的女子. 她,从孩子变成成人, 从愤怒变成冷静, 那种看清人生的凄凉和勇气是她坚持下去的唯一支柱. 她最后轻快的跳舞, 没有压力也没有折磨. 人生就算有多大苦难, 也终究要去面对, 攻破. 罗曼罗兰说:生命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想后,仍然热爱生活. Mia, 15岁, 看清了一切. 并勇敢的向前走去. 包子岛 于2012年2月15日

 10 ) 可惜又是成长教育

《鱼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0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之一的《成长教育》。

因为两部影片都提及了一个关于青春期少女与伪单身老男人的故事。

后者当然是一部极矫情的片子,我之前已为此写过影评(http://i.mtime.com/3316235/blog/4545909/),在此不再赘述。

但是开篇就显出不俗气质的《鱼缸》,却因为之后虎头蛇尾的叙事,令人惋惜的跌落到了《成长教育》周遭。

少女米娅与周围的事物格格不入。

她颓废风骚的母亲、叛逆野蛮的妹妹,以及然她厌恶的那些同龄女生。

于是她用粗暴冷酷的表现形式对抗着这些带给她束缚感的外在因素。

米娅喜欢一个人在高楼的小屋里放着自己的CD,一遍遍练习着自己的舞。

据说,喜欢跳舞的人通常是很自信的,他们总有着自我展现的强烈愿望。

米娅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宣泄她内心的热情和对自由的向往。

她几次冒着危险,企图用石块敲碎铁链释放白马的冲动,正是自我内心想要挣脱周遭,挣脱母亲,挣脱一切束缚的写照。

这一动人的情节设计,也成为本片的一大亮点。

在这个属于三个女人的家庭里,父亲与丈夫的角色是缺失的。

之后本片的男主角出现了,母亲的男友康纳,有魅力的中年男人。

本片前半部分对米娅与康纳的关系及两人情感的发展,描写极其细腻到位,丝丝入扣。

从一开始的陌生抗拒;到开车出去兜风时那首惬意的《加州梦》,些许拉近了米娅内心与这个男人的距离。

之后一起下河抓鱼,割伤了脚,康纳背着米娅行走;于是米娅愿意在这个陌生男人面前用受伤的脚,跳起自己爱的舞,这是信任与舒展的姿态,这样的情节多么自然动人。

这个貌似外表冷酷、性格古怪的女孩,在这个温暖迷人的中年男子身边找到了被保护、被欣赏的感动,这是一种类似父爱的光芒,暖暖的浸润了她感觉被束缚的身体和心灵。

之后米娅带着自己的小男友,来到康纳面前要零花钱买酒喝的情节,像极了小女孩之于父亲的撒娇;她还告诉他,自己想要应聘舞者却惶惑不安的心情,也得到了康纳的支持和鼓励。

她当然喜爱这个男人,一种带着恋父情节的异性之爱。

这种微妙的感觉很是抓人,却也着实难以把握。

我确实曾焦灼期待影片的情感走向,在半夜他们一同喝酒,康纳要米娅跳舞给自己看时,我就在心中默默祈祷,千万不要继续延伸,到此为止吧。

但是影片还是把两人的关系拽到了性爱的圈子中。

有点像本可慢慢品尝、渐渐微醺的美酒,一扬脖一口喝干似的,畅快了,但却失去了美感,让人不知所措。

当然也让影片的气质骤然滑落。

其实这样的处理本也并无不可,真实生活本就缺少影片之前的微妙感觉,以赤裸裸的样态居多。

只是这让影片情节的后续发展与品质保证成为了高难度动作,或者落入俗套,或者瞎编乱造。

最后创作者还是选择了与《成长教育》一样的情节收场,毫无创意却也似乎别无选择。

仿佛总是要有一个一开始充满迷人魅力,过后发现原来面目可憎的中年大叔来充当小萝莉成长路上磕破心灵的路障。

总之切记小女孩是惹不起大叔的。

只是原本似有若无、轻轻摇摆于父爱与爱情的微妙情感,一下子七零八落;好像玻璃杯摇晃的清水,微微眩晕不知去向何处,突然水温骤升,杯子炸裂开来,碎片与水花四溅,满地残局。

最后米娅为了报复而绑架了康纳的小女儿,之后又因不忍心而将落水的她救起送回家。

米娅对这个小女孩是充满嫉妒的,有着一种像是争夺父爱的幼稚冲动,这时我们又记起她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

但是她还是及时悔过了,康纳的那记耳光,像是父亲对女儿的教训,让混沌孤单的米娅清醒了自己寻找生活道路的决心。

也许导演想表现的鱼缸,是加在米娅身心的隐形束缚。

为了挣脱这一切,鱼一般的女孩不惜奋力跳脱鱼缸,却跌入了年轻的心灵无法对应与承受的无水之境。

最后还是只能与同龄男孩结伴同行,一起去远方的海洋寻找心中的自由。

 短评

Everyone has a fucked-up teenage life . Deal with it. 现在再看这种论调的青春片真心毫无感觉了啊。虽然导演始终抽离冷漠的视角还是爱的。女主这舞跳得也太糟糕了吧。虽然法叔的角色是个混蛋 ,but he is so damn smoking-hot !!!

5分钟前
  • joxxc
  • 还行

有点意思,就是画质和帧率不高。女主造型肢体神态都有点像文淇,特别是《异人之下2》里的陈朵。小孩好像很容易有斯德哥尔摩症,美国甜心结尾唱《杀死小孩》的小孩,打骂起亲人时像仇人,真要离开又舍不得。永远逃不掉原生家庭。这几个小孩,现实中认识几个比较像的,表情性格和家庭环境都比较像,其中一个,长大了刚好认识一个初恋,从高中到结婚都比较正常,男方家庭比较好,智慧程度也比较高,把女孩一点点掰回来了,虽然还是有点小性子,但是不经常说脏话了,几年过去也没有那么刻薄了。虽然不算是个完美的妈妈,但是也不算多坏,对孩子有时好有时烦,孩子主要是奶奶带,要不然全教给这个妈妈,可能也不太能管。

6分钟前
  • 郫县县长
  • 较差

确实会想起《成长教育》,不过这个更写实,也更残酷。很多细节处理颇见功力。多少感觉有点肯·洛奇灵魂附体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本来没想看这部的,热评看到有人说一直走路我就来了,我是真爱走路电影(但就普通青春故事吧。

13分钟前
  • Dead-Blue
  • 较差

我一直在4星和5星之间犹豫,最后还是给了5星,想这样的低成本独立电影,是这两年看到比较出彩的,没有丝毫的做作,对人物的内心刻画得很真实细腻,这部电影我分了两天看完,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跟之前开过那类似《曾经Once》、《寻找午夜之吻》这样的矫情电影,随着剧情的增进,而最终被震撼到

14分钟前
  • 放把火烧了
  • 力荐

英国电影最大的特点还不是强烈的戏剧化,而是干净、节制。《鱼缸》的故事其实线头很多,但编导者并没有那么强的企图心,或者说他很明白自己要表达的中心以及路径。反观中国的电影,绝大多数都太罗嗦,有自恋型的,有云山雾罩型的,也有笨拙型的,还有极个别坑老板型的。不管商业片,还是文艺片。

15分钟前
  • 朱孔阳
  • 推荐

我没有看出洗礼救赎成长什么玩意儿 我只知道我们都在十五六岁的时候 被身体里混乱的激素蹂躏过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所谓残酷青春

20分钟前
  • may
  • 力荐

1,fussy很帅。in all aspects。2,成长教育真的弱爆了。3,这混账虚焦搞什么!

21分钟前
  • 菜菜
  • 还行

全片没出现任何跟鱼缸有关系的镜头或台词,但当屏幕暗下去后忽然就明白片名的含义。Mia是如此的敏感脆弱又自以为是,那种时而亲近时而刻薄的态度像极了每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后半段十分精彩,Mia自以为Conner爱她,Mia自以为舞蹈面试是机会,最终她都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忍,正如成长是不能选择的一样

22分钟前
  • Icilian
  • 推荐

剧情在有些地方太像《白色夹竹桃》了(我是说书,不是那部电影),与同讲青春的《ghost world》的机巧和自恋相比,这部电影诗意更强,最后半小时的发展还是很不落窠臼的。片子节奏感控制得很好,比起《巧克力猫王》的失序来说要好多了,但是问题在于它特点太少了(马的意向我很喜欢)

23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还行

我喜欢黄耀明,但是他喜欢的我看来是不喜欢。当然如果他喜欢林夕的话,那就另说。

26分钟前
  • 精神导师黄耀明
  • 较差

要多失望有多失望,鉴于我曾对此片寄予的厚望以为自己会喜欢。要不是厉害的女主,直接一星了,法斯宾德演得这是个毛?

28分钟前
  • 伊比利亚小火腿
  • 较差

120 mins of time waste

30分钟前
  • 2-C
  • 较差

乍看下写了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其实是人一生的缩影,禁锢而没有希望,碌碌无为而有无能为力,人生在痛苦和孤单中成长,英国片子固有的气质

34分钟前
  • popgrey
  • 力荐

安德里亚·阿诺德第二部剧情长片,提名戛纳金棕榈。《鱼缸》放弃《红色之路》过于冷漠、绝望的笔调,追随了《Wasp》的希望和温情。BBC写道:“《鱼缸》是关于我们时代的独特神话。”

37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故事落套 拍得不错 但拍得属于艺术和不艺术之间 /把米亚和康纳之间那种随时都要点着的欲火表现得灰常好/好学生看成长教育 差生看鱼缸

39分钟前
  • Lino
  • 还行

舞跳很烂。ps:这不是叛逆,是脑残。

40分钟前
  • Claire
  • 较差

法斯宾德那个角色完全立不住

42分钟前
  • 圈圈
  • 还行

法鲨看起来就有种靠不住的感觉 全篇都在讲一个伤心的故事 但结尾的基调还是阳光的

45分钟前
  • 帕布莉卡
  • 还行

很无聊的一个关于问题少女的成长的故事。唯一的收获是听到了Jazz版的《california dream》,但我还是比较喜欢《重庆森林》里那个版本。

47分钟前
  • 零用钱的凌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