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在这一群人当中是个好突兀的存在啊!
标准的普通话也让人想打他。。。
林峰真是好帅了啊!
黄百鸣 / 曾志伟 / 吴君如这三个人是绑在一起了吗?
不过也是老牌笑星不至于反感但是熊黛林我真是求求你了能不能别哪都有你没有演技还要硬上前凑那张脸真欠扁啊!!!
薛凯琪的演技真是哈哈!
或者是导演故意要这样浮夸的?
郑中基永远都是一个模样中规中矩的贺岁片吧图个乐
作为传统、地道的广东人,我是看着港片长大的,什么《赌神》《赌圣》《苏乞儿》《警察故事》等等,都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
但我感觉如今的港片除了警匪片还能入眼,其他就一般般了。
对于传统的南方人,很多人会选择看本地电视台或是香港电视台的各类贺岁节目,因为北方故事的背景和演绎的人员,与成长在这片土地的我们没有接触。
你说农村爱情故事或是各种归家小品,对于劳动力输入大省+经济大省的广东,有没有种地放牧的本土人士怎么会理解呢?
于是看到央视春晚、芒果春晚等等立马转台。
我为什么喜欢看港式喜剧片呢?
因为港片够骚够劲爆够大胆。
你敢公开调侃刘德华想要生二胎么?
演员敢放得开搔首弄姿却又把握好尺度么?
你敢调侃影坛一哥谢贤去情趣旅馆开房么?
你敢自嘲丑得像曾志伟么?
你敢讽刺当今的政治人物么?
大陆的片子没几个敢,要么就往制度讽刺里说,要么就各种装白富美来炫富。
其实现在大陆很多喜剧片都有仿效港片形式,仍旧没有找到属于自己风格的喜剧表现形式。
尽管黄百鸣在见面会上说“贺岁片子是绝对儿童适宜”,但对于我们这些“老江湖”来说,很容易明白这句话的真实性。
而片子的预告片也已经表露出无节操的一幕:各种涉及到“夫妻那些事”的肢体语言、长辈干涉夫妻房事、调侃当红明星的私生活等等,足以让大家爆笑,内容也很迎合潮流。
可惜我观看的是国语配音版,没有领略到原汁原味的粤语创作版本。
另外,这个国语版本使我感受到了制片方的诚意,在最后滚动的职员表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条:国语对白设计。
不需要任何野生字幕组的各种补充,即便是全程粤语制作,但来自官方的对白设计就已经能让观众懂得在国语的语境下《六福喜事》是如何进行幽默讽刺。
星爷说的我认为我拍的每一部都是悲剧,但你们都认为是喜剧。
Funny,港式的调侃讽刺下隐藏的是各种人性丑恶和制度弊病,很多人全程都是或笑或被感动随后略过。
《六福喜事》真的稍微略儿童不宜,薛凯琪我觉得演得有点过,郑中基收敛了挺多,林峯不管怎么看都很帅。
不知道一直打贺岁擂台赛的曾志伟与黄百鸣的这次联手是否能挽救下港片的贺岁票房?
比起大陆层出不穷的不太好笑的喜剧,香港一年一度的喜剧总是会被吐槽,吐槽的原因不外乎是大陆人看的大部分都是普通话版,香港喜剧的精髓是语言大于表演大于本身,若你听不懂粤语请不要再浪费时间。
不是每部电影每个导演都这么有能耐做到请这么多超级大星的,至少大陆的电影不可以;不是每部电影敢公然调戏刘德华谢贤的,至少大陆的不可以;从发展了数十年恶香港电影来说,观众体会的其实不是电影中艺术有多高境界,电影院本来就是休闲场所,何况看个喜剧那么较真干嘛。
听不懂粤语的不要看了,浪费钱。
一年一度的七夕鹊桥会,深圳就是我们的鹊桥。
虽然很不爱上电影院,很不爱看电影时有旁人,但是总觉得应该做点情侣喜欢做的事情——上电影院看电影。
挑来挑去,周六的影院怎么几乎都是动画片,小孩子也比情侣多那么多,剩下的基本就是几部国外的科幻大片,只有这部“上电影院看非常浪费”的贺岁片,觉得排除法后只剩下它了,反正,总得趁机会看一场,那就它了!
坂田广场这家电影院环境还不错,和市区比不差多少,就是放映厅里沙发椅靠头的地方已经磨掉了皮。
今天人出奇的少,估计也就只有10几个人,这个数量看电影,没什么氛围,喜剧片很多时候都是别人笑了才觉得好笑的,跟一股风挠过似的,否则真的没什么好笑。
说回电影,还是那群熟悉的人,每年都是他们,不过倒也变成一种“习俗”。
这一部片子尺度还挺大,我是指语言方面,估计小孩子进去都听不懂吧,这贺岁片,还比不上一部《神偷奶爸》来得老少咸宜、全民娱乐呢。
不过贺岁片也确实是过年一道少不了的菜,不管它将来能不能成为经典。
看完后,果然是觉得“到电影院看贺岁片就是一种浪费”,不过也算为我们的恋爱之路又写下一笔,太珍贵。
纪念我们继《最爱》后一起看的第二部电影,也是我人生中第四次走进电影院。
贺岁喜剧还挺好看的,至少很搞笑。
但是长辈盼望抱孙子,督促晚辈生育,首先要求是孙子就不科学,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虽然我觉得这可能是为了让西方发达国家的多生宝宝。
港台贺岁档就是出现很多明星,但是漂亮女人好少呀,帅哥还是挺多的,至少我很喜欢呀。
故事的剧情还是很老套的,但是表演的好夸张呀!
笑一笑就好了,为嘛故事开头就觉得后来郑中基和薛凯琪会有宝宝,其实这样的夫妻生活真的很有爱,觉得好幸福的样子!
最后和以前一样,大家都得到了幸福!
感觉好幸福呀!
最后出场的古天乐好帅呀!!!
我以为这次有曾志伟会好点,谁知道还是一年比一年烂。
看了15分钟,实在没法看下去,又黄又低俗,关键是不好笑。
一直快进看到杨千嬅出现,以为剧情会好点,谁知道烂片就是坚持一烂到底,剧情牵强,演员演技浮夸。
去年看富士山春宫图的时候发誓以后只要有刘德华的电影都不去看,今年开始,烂片自动过滤字眼再加黄百鸣才行。
全片下来,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黄段子➕老梗➕致敬。
黄段子就不说了,那个手指上舔奶油的实在是不敢恭维。
老梗有很多处,大鹏的娘娘腔貌似是在模仿家有喜事里的哥哥、“不是当医生就是当律师”和“踩脚趾”是《功夫》里的,其他的有些忘了,总之挺多的。
还有就是对《一代宗师》的致敬加恶搞。
这一点处理得还不错,看过《一代宗师》的还是能乐一下的,很多场景都模仿了原版。
作为一部合家欢电影,差不多能及格吧,剧情也比较流畅,逻辑没什么漏洞,曾志伟和孙女说话的时候能看出演技。
黄百鸣和吴君如的CP被拆了,突然很怀念第一版的《家有喜事》,那个时候还有英俊的哥哥,搞笑的星星,现在只剩下他们还在荧幕上频繁出现了。
P.S.吴君如保养得很不错哦!
2013年我因为一个意外,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了黄大仙的《百星酒店》,不过还好,还是有许多笑点能让我开怀大笑。
我很喜欢看喜剧片,所以我不会觉得无厘头重口味的喜剧片会很烂,相反我觉得,喜剧片不就是让你放松的笑嘛,能让你笑,那么喜剧片的意义就达到了。
但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当然很多人都想着喜剧片能够接地气有含义,不低俗够高雅,像《大话西游》,而我自认笑点低以满足,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求一笑。
《六福喜事》还没上映,在时光网已经是跑低分,但是到了《六福喜事》贺岁上映,在时光网竟然能高到8分以上!
时光网的兄弟们大喊消灭水军让我忍俊不禁——电影评论往往比电影本身更精彩。
《六福喜事》比前几年的喜事系列更加搞笑而且更加重口味,是能让我重头笑到尾的电影,而和我一起看的朋友却相当喜欢郑中基和薛凯琪这对欢家组合,而我也觉得郑中基的喜剧功力也十分厉害,我一直觉得他是周星驰的接班人,可惜他并不专心于拍喜剧类型片而且港片的不景气,最终近几年智能出现在贺岁当中。
这下黄大仙换成谷德昭,《六福喜事》难免有小小的重口味,我看见有评论说这电影老是说精子卵子,让人怎么带孩子一起来电影院看,我也觉得《六福喜事》能够在大陆上映,也算是一种惊喜,和《低俗喜剧》真的只有一线之差,其中恶搞的桥段真的让我大笑不已,蹬地拍椅。
看完走出来,朋友们纷纷表示《六福喜事》比上一年的《百星酒店》更加搞笑,而且有一些爆笑桥段甚至能过目不忘。
虽然评价不高已经是毫无悬念,虽然套路不变已经是其中软肋,虽然不接地气对北边地方并不讨好,虽然大家都觉得是一出烂片,但是贺岁片图个开心,能让我笑个不停,就值个4星。
最后呼应标题,《六福喜事》即使是公认的烂片,也能笑抽了你,开心过年!
香港喜剧电影在大陆向来不受欢迎,尤其以每年年尾的贺岁剧最为口碑低下,这可能是让香港电影人很奇怪的事情。
很多香港电影人将症结所在定义为,粤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认为很多粤语的笑料,在大陆普通话的语境中是炸不出来的。
早年周星驰的很多反讽喜剧电影,即使转换为普通话,也是十分好看的。
这点足以驳斥粤语说。
我们倒是不妨赘述一下最近两年,在大陆口碑叫好的港产喜剧电影。
《低俗喜剧》算一个,其它的,还真不敢恭维。
《低俗喜剧》受认可,好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它没有树立什么高大全的精神楷模,也没说大道理,相反,倒是做了很多瓦解的工作。
说白了,这一点,是与大陆的喜剧精神吻合的。
拿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六福喜事》为例,它便是典型的香港年终岁尾贺岁剧的模式,在大陆观众中差评一片。
究其原因,正因为它的故事环境离大陆太远。
在大陆各个生的起养不起的环境中,演一个香港人不愿意生孩子的故事,显然不合时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根本没有金钱困境。
香港人过着根本不需要为钱发愁的日子,轻而易举地就能家里还几台车。
我不知道普通香港居民的生活境遇如何,但影片中的情景,在大陆,俨然是与之针锋相对的。
在大陆,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每天一睁眼,愁的,都是钱的事情。
而在《六福喜事》这样的香港贺岁电影中,却如空中楼阁一般,无论男女老少,都已经脱离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与不能满足这种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我们满可以认为,香港领先大陆进入发达社会,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点,不在金钱上边。
大陆喜剧电影便不一样,无论是《泰囧》还是《私人订制》,天下之人,皆为利忙。
为了利搞出大量的笑话来。
同样是贺岁电影,《私人订制》绕不过“我想有钱才能高兴”的路线。
这正是大陆民众的真实反映。
大陆人的高兴,来源于两点,要不就是有钱,要不,就是反讽不公正。
大陆出品的所有喜剧电影,都逃脱不了这两个东西。
在香港这个发达的地区,讲钱和不公正问题,可能都比较遥远了,所以,香港的喜剧电影,很难拿捏这两个大陆喜剧法门。
像《低俗喜剧》这样的好评较多的电影,也不过是反讽了一下电影投资人对电影人造成的草骡子的不公正,因此才取得了大陆喜剧的认可度罢了。
像《六福喜事》这样的电影,开始拿长辈希望晚辈生孩子这件事来做文章了。
矛盾的冲突点在于,年轻的,还想多玩儿几年,年老的,就想着抱孙子。
一个戏剧点,穿引起大量的闹剧桥段来,就拼凑成电影故事了。
大陆影迷难免与自身的现实对照。
大陆人不生孩子,大多数可不是因为还想多玩几年,而是穷屌丝,你生不起孩子。
这样的贫富差距严重的电影与现实之间,能有笑点才怪。
在香港的富裕环境中,缺少大陆观众认可与感同身受的喜剧笑点。
同时,还有一点,尤为重要。
香港文化体,是一个青年文化体,他的文化形成期,不超过百年。
这种青年文化体,更像是一个婴儿的笑点智商。
几个简单的动作,一些夸张的表情,就能笑出来。
在大量的港产喜剧片中,表演夸张,是其惯用的手法。
但是,大陆文化体则经历了数千年之久,更像是一个老年文化体。
老年文化体的喜剧魅力在于“笑着把当年的苦难说出来”。
所以,在优秀的大陆喜剧中,笑背后的,肯定是不笑。
大陆文化体下的笑,太过于沉重。
我们可以说这种沉重,是几千年的文化性格带给大陆的。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陆孩子自出生开始,便亲身经历各种沧桑,他们大多少年老成,过早的进入了这个老年文化体的认同圈。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诸如《六福喜事》这样的港产喜剧片在大陆市场上折戟沉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六福喜事≫,黄百鸣的贺岁喜剧总会让大家意想不到喜出望外,这次更是大胆突破题材限制探讨当下年轻夫妻生儿育女话题,从头到尾不是冤家不聚头式的笑料更是十足能让观众把本片当成是一场春晚中的小品。
片中吴君如的上海话配音既是一大笑点又是亮点,结尾古天乐客串一把更是重磅彩蛋。
总之,值得一看。
F小姐。
百星酒店原班人马啊 fifi一个夸张一个美我就是喜欢
算是近几年贺岁片里有点笑点的片!
在家里电视📺上随意看看,主题是为了生男孩子引发的一系列喜剧。搞笑搞笑看看还不错。
还挺恶搞的,在电影院看还挺搞笑的。
黄百鸣拍左几年呢d贺岁烂片今年呢部好笑多了,冇左黄百鸣呢个造作野就好了
古天乐一出来,电影终于亮了。
各种耍宝
其实还是可以的 很有笑果 看看就好
很好笑,剧情可忽略,一代宗师乱入
什么笑点啊!
跟你看的第一部电影,五星都给了你的面子
薛凯琪早年做喜剧的时候,投入、神经质、细腻,几乎都快让我觉得她没过多久就可以拿下一座影后了。结果,那只是她走滑坡路的开始,被摧毁在演戏已经油条的喜剧演员堆里和喜剧故事里。
不懂粤语的人是很难体会到港产片的幽默,笑了一个多小时,好多电影的综合恶搞,但是缺少了杜汶泽
擦完鼻涕的卫生纸可以揉一团告诉对方,送你一颗马拉之星。
反正粤语版挺搞笑 come on!过年嘛!
这次中枪的是《一代宗师》,这伙人还真是与时俱进,乐此不疲啊。我就喜欢这种处处黄段子的喜剧片。
在佛山 妹纸带我去看原汁原味的粤语电影 ( מּ,_מּ)薛凯琪好靓💪
垃圾
导演: 谷德昭编剧: 谷德昭 / 陈茂贤 / 潘俊霖 / 郑纬机主演: 黄百鸣 / 曾志伟 / 吴君如 / 郑中基 / 薛凯琪 / 吴千语 / 林德信 / 熊黛林 / 于波 / 夏春秋 / 林德荣 / 谷德昭 / 张达明 / 方力申 / 李璨琛 / 方皓玟 / 谷祖琳 / 董成鹏 / 林海峰 / 林二汶 / 陈辉虹 / 邓丽欣 / 杨爱瑾 / 杨千嬅 / 林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