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恋曲》(Adore/TwoMothers)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原著《祖母们》, 讲述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好友,长大后却同时爱上对方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儿子的故事 。
法国人的所谓浪漫,往往有些传统意义上的乱伦成分,而本片故事若以粗话概况,就是“你睡了我妈,我也睡你妈!
”但母亲辈的女人即便作为情人,也大多是义母角色,让后辈学习成长,但终究不过也是后辈生命中的过客。
影片中的女主角作为奶奶,还纠缠不知进退,就是“斩不断理还乱”,最终让媳妇辈难以忍受!
此外,法国男人喜欢年长女人,是否反映了一种恋母情结?
姐弟恋、母子恋、女同电影的导演多为女性导演,是否反映了她们的性趣味?
——她们更喜欢年轻、温柔的对象?
抛开故事情节有点脱离正常的恋爱关系,但相较于毕业生里占有的忘年恋,本篇里其实还是尊重和成全。
如果是大叔配萝莉,恐怕没有反驳的声音。
只要有点社会学知识,其实整个故事又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这是一部发生在都受过良好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素养的群体里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们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对生活的追求虽然不在大城市,却也因为在物质和精神都不缺乏的海边城镇而有开阔而尊重人性的特质。
爱是迷茫的,捉摸不透,一旦发生也就不可收拾。
年轻的美少女惹人爱,中年有气质的妈妈桑也有韵味。
故事里的四个主角,他们之间有稳定而深厚的关系。
原本的平衡,却因为一个热血男儿打破。
接着又在情绪膨胀之后,大家恢复新关系。
年轻小伙子们不是图阿姨的美丽,新鲜劲儿过后还是选择回到身边,哪怕背叛妻子和女儿。
阿姨们容颜老去,也能有自身的魅力也是难得。
别人眼中的般配不是真正的般配,从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折腾完一圈后,在汪洋的大海上,有一个属于四个人的安全区。
虽然只一叶漂浮的平台,但是能在上面享受阳光,做回真正的彼此。
还有最亲密的伙伴一起分享,能懂彼此,这难道不就够了吗?
如果以为这部电影只是一部乱伦篇就说明基本没看懂。
该电影借这个素材深刻探讨了爱情发生时的无理由、爱情中的欢愉和苦楚、为爱情的付出和牺牲、母性与克制、仁爱与友谊、背叛与原谅等主题。
说到底,乱伦的故事线只是起到串联作用,完全是表象,但也让故事变得自然,不然很难一次性容纳这么多命题。
内核最厉害,很好地提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如果你看到了错并且谅解了,如果你看到了爱并且感动了,那么恭喜你,你借影视作品体验了人性的至少两个层面。
《忘年恋曲》是2013年英国出品的一部文艺片,讲述了一对闺蜜分别与对方儿子相爱的故事。
女主角娜奥米·沃茨与罗宾·怀特大胆投入心灵与身体的演出,将角色复杂的情绪与欲望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两位来自澳洲的青涩小生也十分养眼!
但你应该跟我关注的一样,是最后他们结局如何......说实话,这部片子我断断续续看了4次才看完,文艺片总是走心,让你猜不到后边的结局。
看着这对闺蜜互相凝视的眼神,你很容易就往拉拉的方向想,然后她们嫁人了,生子了,刚好又生了两个boy,天天一起去海边冲浪,你是不是又会扯到gay?
可惜最后是彼此跟对方的老妈谈情恋爱上了个床,重口味吗?
不,你反而会觉得这故事很美。
莉莉丈夫的去世其实是个引子,加上后来罗兹老公以工作迁徙为由的“外遇”,两个耗尽大半辈子的女人重新成了游离的一对。
四个人住在一个远离人烟的海边,没事两个美熟女就穿着比基尼和两位帅哥去海滩游个泳,有时还互相打闹一番,谁都知道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事。
果然,就摊上大事了!
但是在这“乱伦”的表象背后,(其实也不算“乱伦”啊)蕴含着很重的弗洛伊德口味。
闺蜜之间分享了她们的“母爱”,就像她们漂浮在海面上的水板,与世隔绝的小岛是安全温暖的子宫。
不同的亲人在小岛停留,老公、儿子,然后他们又相继离开,去拥有别人,去拥有更好的生活,只有这对闺蜜一直相守不离。
难怪罗兹的丈夫会怀疑她是拉拉,闺蜜本来就好得像是gay蜜啊!
尤其是两年后,儿子们都到了成家的年龄,于是妈妈们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给他们讨了两个老婆。
他们搬离了海边,两个女人就继续这么惺惺相惜地美丽。
但故事不会这么收尾!
两个儿子又生了两个女儿,时不时回来看望他们的老妈。
结果一个旧情复燃,另一个生气得把事情都抖落了出来,吓跑了他们的老婆。
最后四个人又重新漂浮在巨大的水板上,显得宁静而虚幻,他们将要飘向何方?
导演给了个大大的留白。
除了“越界”的社会意识外,你是否能感受到更in的人类情感呢?
由于刚刚连夜看完了《纸牌屋》,看到这部由女主角演的电影,就毫不犹豫的在深夜点击播放。
整个故事将我拉回了澳洲,那个我生活了4年的地方,阳光大海,有着落地窗的海边小屋,两个长着满脸AUSSIE的男生,让我觉得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不谈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都对不起自己的人生。
两家人从小一起成长,两个女主人公是最好的朋友,关系好到以至于周围的朋友都认为她们是拉拉,而她们则用大笑来解决这一误会,只有她们自己心里明白,她们的感觉决对是超越了基情的,也可能正是因为她们的这种特殊情感,才让她们后来在4个人的关系中能够相对的坦然面对。
再说两个澳洲本地演员,除了长得非常养眼外,对感情的表达也一如他们的年纪,一如他们的心声。
IAN 先勇敢的表达了自己那少年般真挚的情感,而且这份感情从未变过,哪怕是他被爱情抛弃的那些日子。
而TOM是有些报复性的开始,但慢慢也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不想定义这部电影为爱情片,那会让我有些不舒服。
一份长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
是深深的依恋,是简单的相知相伴,是那份无论何时何地如同家人般的温暖。
如果有了这些感情,管他对方是谁,我只愿相守一生一世
90%甚或99%的观众都没看过原著The Grandmothers吧。
什么“少年的成长课”“故事很大胆”...拜托,还能有更浮于表面的评论吗(最近有些厌蠢到极点了)。
不知道说什么不如不说。
人类爱装、搞虚假道德。
弄那一套道貌岸然的东西否认人心幽微。
就好像人类情感也有一套教科书的标准原则,卡不上的就是大罪。
醒醒吧还是。
擦擦眼睛或眼镜片,试着看看潜意识之海的更深处,每个观众/人类都不在那之外。
今天,可能是巧了,做午饭前在心里数自己喜欢的英国作家,一下子想起多丽丝·莱辛。
还是像往常一样,祖母这本书的蓝色封面首先在脑海浮现。
搜她名字发现影视类排在第一个的就是这部电影,看到的瞬间猜一定是祖母改编的。
果然。
再看评分,大概也就知道要么电影很好观众烂。
要么电影烂观众烂。
(是的,观众永远都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因为观众是人类。
)所以抱着先看十分钟再说的心理开始了唤醒记忆的过程。
边看边好奇现在的澳大利亚还是这么地广人稀碧海蓝天吗。
希望如此。
在这方面我的家乡已经彻底完了。
电影确实在唤醒着9年前的夏天读到这个故事的记忆。
那个夏天的阅读,完全不能用震惊来形容。
但到底懂了什么呢,20岁的心里也不过是朦朦胧胧。
看电影前情节基本都忘了,只记得他对她爱得死去活来,他们有过非常愉快的四人和一对一时光,以及她们想要回望青春但却没有在以为的相片中找到而必然的空落落。
一切都是影影绰绰的印象。
但不妨碍这个故事在我心里有着一个永远的位置。
它曾把我对人类情感的认识瞬间豁出一道口子,顺着属于故事本身的新鲜伤口,我将其为自己撕开,看到了一个意想之外的世界。
写到这里也想起《绿袖子》。
那两年就很爱读这种人物边缘化的小说。
那个夏天,也就知道了这样一件事:这个世界存在着超出既有定义/框架/概念的人类情感关系,无名、极易羞耻,绝望而真实,任何没经历过的人想对此指指点点评定对错,都感觉没有资格——看完这个故事,两次,都有这样的感受。
我想但凡是个有素养的读者/观众,都应该具备这一点认识。
“爱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复杂极了。
小说和电影都呈现了这一点。
说回电影。
我也很爱。
剧情跌宕起伏,最好的时光就是整部电影行进到一半的时候。
不得不赞叹导演真的很会选演员。
柔的柔、软的软,深情的深情,果决的果决。
所有角色,无论主配,一出场就能让人嗅到他们身上的特质,以及这些特质会带来怎样的故事。
这其中就像包裹了一个四维空间,那里面是电影中没有演的故事,即这个人为什么是这样的。
某种无言的揭示。
我感受到了。
所以从一开始就很喜欢Ian。
他散发着悲剧感。
仔细去看每个角色的五官,在整个故事中去感受每个人物的气质,确实由他们来演再适合不过了。
Robin Wright与Rosie的理智、不理智、刚毅、柔情、坚决,中年沧桑的美,完美匹配。
她出演这部电影的时候47岁。
她的眼睛,眼角的皱纹,从一开始就让Ian失神。
当我看着她的眼睛:她看向她丈夫,她笑起来,她犹豫,她似乎也迷茫了,她流泪...这些,就感觉她和画皮中赵薇的神情很像。
一个西方版的赵薇(我不喜欢赵也不讨厌)。
我喜欢Wright,因为那些我也说不清的东西。
一双表达灵魂的眼睛。
没有任何轻浮、轻佻。
一双,让试图赞美她的语言贫瘠且失色的眼。
她的样子会让我感觉那么熟悉。
也很爱电影中那海上浮木般的栖息地。
那里见证了爱的生发,枯萎,几近凋零,绝望,重生。
对莱辛讲故事的本事佩服到五体投地。
Desperately Love. 拥有这样的爱的角色让我本能地深爱。
我总会被那种绝望的爱和绝望地爱着所打动。
明明爱上一个自己逃不过、必然深爱的人,是那么美的。
摄人心魄。
但这令他绝望。
在这样的爱中,自然就感受到他在承受着的似乎要压垮他的痛苦。
Ian对Rosie的爱,自始至终都是这样。
无法自拔。
从一开始就那么不受控,全然被吸引。
相比之下另一个儿子和母亲反倒是被这一对的感情所驱动。
换言之不是100%自发的。
小范围说是四个人,往大去看,所有被牵涉其中的人,都紧密相连。
创伤和感情一样,开始后一个连带一个。
最惨最被动的还是Ian,爱情始于他也终于他。
是的,故事看起来是开始于Ian主动吻了Rosie——他母亲最好的朋友。
但还是那句话,这主动是不由自主,它的背后是他感情已经漫溢而不得不。
那样的时候是身不由己的。
除了爱吻这个让自己深深沦陷的人(前提当然也是她一样爱他),此外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我不喜欢Tommy,他向Ian的母亲示爱,更像是被自己母亲与Ian的关系震惊、深感愤怒而产生的过激行为,类似于报复但不是——因为他们也是相爱的。
在四人组成的封闭系统里,反应就这样开始。
双双沦陷。
其他人本是想进入都不能够的,比如Rosie的丈夫Harold,他搬到悉尼生活意味着从家庭系统中的退出;那个追求Ian母亲的男子,最后迫于误解而认定两个女人是lala。
一切好得像是无懈可击,像是完全逃离了时间的魔爪。
直到Tommy去悉尼工作处了新对象Mary(就说Tommy让人失望吧花心)。
Ian的母亲(不知道为什么我记不住她的名字,可能我眼里觉得只有Ian和Rosie的感情是真实而长久的吧)也开始在这种持续的孤单中时而陷入痛苦与绝望。
但这段时间,应该是两年,Ian和Rosie感情一直很好。
虽然Rosie也对Ian说她总有一天会变老的。
总之,是当Tommy决定开始新生活,与Mary结婚的时候,四人关系(情人关系)也迎来了全面崩溃。
因为Rosie也决定终止她和Ian的关系:她不能允许自己从小到大最在意的人、最好的朋友孤孤单单一个人。
虽说她们在一起讨论过关于变老、变成祖母的必然情况,但我不认为这是Rosie提分手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于她,是把Ian的母亲看得太重要了,即她不能允许自己和Ian还是情人,而自己的儿子已经将她最好的朋友抛弃。
她内心不允许这样的不公。
她的亲儿子已经步入婚姻生活,她觉得必须也还Ian作为一个年轻男子过正常(婚姻)生活的自由。
而自己,将和最好的朋友一起步入晚年。
那么坚决而冷酷到底。
所以,当很多年后,两个男孩都已经做了父亲,孩子也能跟着到海边玩耍的时候,也即她们真的成为曾经讨论过的祖母角色的时候,Ian在那个深夜忽然撞见Tommy仍旧在和自己的母亲肉体痴缠。
他自然就崩溃了。
(这个情节就有点报应的味道,毕竟当初Tommy也是类似地发现自己母亲和Ian发生了关系。
)他受不了当时为了迁就别人的伤痛而结束了自己的感情,他怪Rosie,一切都是她的决定酿成的错——否则他不会离开Rosie而结荒唐的婚。
他认为他和她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而此牺牲并没有换来另外两个人也恪守这受戒般的生活。
后者秘密幽会,并在商议后决定不告诉Rosie:儿子瞒着母亲也就罢了,她最好的朋友也决定瞒着她,尽管当初就是为了不让这个好朋友因单身而难过才做了这样痛的选择,放弃自己深爱的人。
当Ian终于在那个晚上爆发,吼着质问Rosie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妻子和Tommy的妻子也都听到了。
真相大白。
关系断裂般重置。
最后的最后,四个人依旧是成双成对的四个人——也只能如此——造孽一般。
茫茫碧海在旧日般依旧明亮的阳光下,模糊了痛苦与幸福的边界,他们四人就躺在那浮木上栖息,而那浮木也只能容得下他们四个,像多年前一样。
似乎随时可以被这个世界遗忘、覆没。
又似乎永不消逝。
写到后面我都没意识到这是在以我的视角讲这个故事了。
坐了四个小时,最开始还要写些什么似乎也忘了。
只想起,大概是看到两个儿子都喜欢对方母亲的时候,心里出现这样的一个声音:他对她的喜欢,谁能说不是继承于他的母亲?
是的,我认为一切就是这样密不可分。
所有关系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
所以,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似乎也颇具争议。
从女童到女孩到女人,从少女到少妇到老妇。
我想她们不是同性之爱但远超于此。
没有贬低前者的意思。
就像我认为这个故事里Ian对Rosie的感情,与两个母亲之间的感情一样都属于一个更大的海域。
不仅仅是男女之爱、同性之爱。
而Tommy对Ian的母亲的爱,我是有一些怀疑的,他们之间的连结似乎更局限于肉体。
Ian睡梦中会叫着Rosie的名字,那么轻,每一声都像潜意识痛苦的呻吟。
三代一起去海边,当又一次沙滩上只剩他和她的时候,他看着她笑着的脸庞,那有些夸张、似乎很高兴的笑容。
他说,我想看看墨镜之下你的眼睛。
他就取了下来。
泪光闪烁,更多皱纹了。
这些,怎么说呢。
是一往情深。
时间也变改不了的吧。
电影里每个人物都很分明,我不讨厌任何人。
因着对整个故事全部的爱,连那怯弱的,也让我原谅了。
更不用说,身不由己者。
就写到这。
依旧不是影评,只是一些想对自己说的话。
POI
“乱伦”本身只是一个词,透过它可以看到一段骇世惊俗的情爱!
是人们替它安插了一道丑陋病态的枷锁,敲打着不伦不类的两个人——“你们到哪里都会被唾弃和咒骂”。
两位妈妈是闺蜜以上、蕾丝未满的关系,都把对方的儿子当自己的儿子,给予同样的关爱。
少年成人,双双爱上对方的母亲。
(这算是妈妈送给儿子的成人礼?
😂)妈妈A以道德的名义,遏止了这两段孽爱,两个儿子便开启新生活,结婚生子,妈妈荣升婆婆。
可是孽缘还在滋长,多年的隐忍迎来了井喷之时。
妈妈C和儿子A不间断偷情,被儿子C发现,于是当着两个老婆的面,灵魂拷问妈妈A“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窗户纸捅破的后果,自然就是媳妇们带着孙女们离开了,开放式结局,四个人回到最美的时光——阳光沙滩比基尼,浮板之上浪打浪。
以后的事、身后的事交给时间和众人去品判吧!
忘年恋曲 观后感责任,值得以爱之基础产生。
广义的爱,真实的爱,非私人意志。
电影中,两年轻人因party偶遇好感女生一夜之后女生怀疑而结婚,非常的理所当然以责任之名担当起了其所认为的社会角色。
然而后续我并没有看到爱的产生。
很遗憾。
在年轻人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不只是用道德绑架了其自身,也用爱的名义绑架了其子女的幸福。
他们撒了一个谎,让孩子来到这世界的时候学会了爱没有根基,而是一种绑架和无奈。
我想,孩子是最天真无暇的,他们值得拥有最真实的爱,如果你没有,不用因为懦弱而带给一个生命空洞爱。
其实这是一个博弈论,无论你怎么选择,能评价的永远只是你自己的行为,小孩是另一个生命,他不是你的延续,总有一天你会看到这一点。
如果你觉得得过且过的幸福是你想要,当有一天小孩离你而去,你会知道你用了大半生为自己画了一幅美丽的画,阳光灿烂,一切都很美好,只是不真实,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人生,你好像为别人而活着。
我太年轻了吧……很多东西没有经历过,怎么懂?
怎么下定义?
下定义不是理解一样事物的方式,思考才是。
《忘年恋曲》。
7分。
安妮·芳婷导演,罗宾·怀特、娜奥米·沃茨主演作品。
影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集《祖母们》。
很显然,作为一部伦理片,大陆的观众大概率是很难接受的,无论是影片尺度,还是伦理本身,都至少是17禁。
里尔和罗丝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闺蜜,虽然上了年纪,但身材依然火辣,也算是迷人小岛上的一道风景。
罗丝的丈夫英年早逝,里尔的丈夫则远赴悉尼工作。
这一背景导致带着两孩子的两女人走得更近,而两个小伙子自然也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
数年后,两个身材健硕的青年从海浪里冲出来的时候,不仅两位中年老母亲流出了口水,屏幕外的观众也流出了口水,的确是浪里白条的小鲜肉。
罗丝毫无防备的彻底爱上了里尔的儿子伊恩,而在几经挣扎后,里尔也自然而然接受了罗丝的儿子汤姆。
四个人享受着天堂般的生活。
直到他们的儿子们都有了自己的世俗的爱情、婚姻,以及接踵而来的孩子们。
他们的忘年之恋才终于被打破平静。
看这部影片真的需要勇气。
六月的倒数第二天看来一部很棒的片子《忘年恋曲》。
故事讲述在澳大利亚一个美丽的海滩,两栋别墅之间一对好友分别与对方儿子相恋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蓝天里两位美丽性感的姑娘嬉戏玩闹。
里欧和罗兹这对好朋友,从儿时到结婚生子相互陪伴彼此长大、成长。
他们各自的儿子伊恩和汤姆从小一起玩耍、一起冲浪。
里欧的丈夫死后,罗兹也更加照料里欧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子。
一眨眼,两个儿子已是阳光开朗、英俊健硕的帅小伙。
在相对闭塞的海滩和别墅间,四个人冲浪、沐浴、喝酒、跳舞……不知不觉间,热血方刚的儿子伊恩爱上了美丽性感、率性果断的罗兹。
作为“报复”,汤姆也与莱恩的妈妈里欧上了床,必为世俗禁止、唾弃的两段不伦恋情就此展开。
伊恩对罗兹显然充满了爱意,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伊恩被罗兹这个成熟魅力尽显的女人吸引不足为奇。
汤姆对里欧情欲多过爱情。
对两位妈妈来说,是填补空虚寂寞的工具,是平淡生活的调剂,是缓解年龄增长焦虑和不安的兴奋剂。
说到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是爱情?
爱情终究离不开一个爱字,爱总是能带给人安全感。
一直作为母亲身份出现的两位女主角在这一点上已经占了优势,而他们平时与外界隔绝、四人自成一体的生活中彼此都能满足对方陪伴倾听(友情)、关心照料(亲情)的需求。
如此三位一体结合的身份,自然不可多求也十分稀有,何乐而不为?
一个人的一生中,社会牵绊的情感设置也不外乎以上三种,既然已经能活得舒适自在,又何必再另寻他法?
当然了,这一定违背世俗常理,退回到原始人的境地。
写到这里,不禁又想到社会学家郑也夫的《文明是副产品》。
如果四人始终生活在只有彼此的世外桃源里,没有影响他人,那世人有什么好去指责的。
影片最后,四人着比基尼、泳裤躺在海水的甲板上沐浴阳光,随着海浪荡漾、随着甲板起伏,连墙壁上走动的声音也消失了。
(羡慕×10000)
你以为她俩和他俩是一对,但是她勾引了她儿子,她又勾引了她儿子,然后阖家欢乐……我得缓缓
萝莉恋大叔,正太恋阿姨。整部影片很美,很克制,充斥着荷尔蒙与理性的对立。两家六口祖孙三代沙滩上玩耍时,我以为理性最终占了上风,但接下来的十分钟剧情斗转星移。有爱就有伤害,陷进去一往而深,想抽离却已不能。
ew 好恶心
卷毛演技太差,都不知道长发妈妈怎么喜欢上他的?
帥哥美女,風光明媚,陽光沙灘海水衝浪。閨密對彼此的愛轉到對方兒子身上,最後四人躺在海上的漂浮木板上,遺世獨立,帶著世人不理解的感情繼續生活。 好奇那個木板怎麼飄回岸邊。
社会关系跟人性发展的深层矛盾,终究还是不合适的。虽然结尾。。。细思极恐。真正震惊的是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其实对于爱情我们还是无法探究清楚里面究竟掺杂了多少其他的东西。
大家都吐槽剧情,我觉得我三观还挺能接受的啊,多丽丝有才啊写出这样的小说来,导演用心把每一帧都尽力拍得很美,人物心理刻画也细腻,果然是母子基因有遗传,Ian和Lil都是在爱里被动的那个,最后真相大白虽有点仓皇。网友总结的好:红颜易老,欲壑难平,碧波无尽,情深不寿。
遗传基因的一个故事。
冲着多丽丝·莱辛的原著去看的,然后就.......无聊了一脸血........金发暮光男身材和颜真心不错~~
澳洲风景真美,女主们真美,男主们真帅。。
边看边截了好多图 景色真美 结局不是太喜欢 两个女主身材也太赞了
红颜易老,欲壑难平。
胡扯到笑cry了。。1,母子都不像。2,四个人认识又不是一两天像干儿子一样不可能有这种感觉。3,俩妈为了能配上这俩儿子都吃了唐僧肉了。4,祖孙三代完全同年龄层的和谐景象实在可笑。5,整部下来都没一点深度和层次。6,结尾更是一坨屎。7,俩小哥还不如搅搅基。8,这种狗血爱情更适合法国人
就跟你们说好看长得年轻干什么都可以原谅吧
OMFFFFF! 看到25分钟的时候我就不能直视了!掩面... 写出这剧本的大神太牛逼,我分析下编剧嫌弃觉得把俩儿子写成基佬太流行太低俗,然后又觉得把俩妈咪写成百合太无聊,最后直接写出了两对母子擦出X恋情!本着这牛逼闪闪的创新得打个4星星!!!
Naomi Watts真是美
真心是文艺啊!虽然恋的不明不白...
从一开始这片子的百合情就不要太浓哦。看到中段的时候一度能感受到那种悲,不管承不承认,女人总是免不了年龄增长而带来的危机感。觉得不错,但还是觉得结尾欠了点什么。碧海蓝天好不惬意。罗宾怀特演技真是好的没话说,娜奥米也不错。
@2016-07-04 20:16:45
不愧是法国女导演的手笔。远离主流社会的地方总有惊世骇俗的感情,这大概是亲情、友情、爱情的极致混合体了吧。就很好奇,真的有男生会爱上自己的妈妈辈长辈这么长时间吗?剧情三星,一星加给好看的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