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黄轩在《大劫案》里头的表现并不太理想,一度以为,这部电影就只能看柳岩了。
别说,柳岩最近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致命通话》中实力担纲,一点也没掉链子。
这次的出场,还是有点金香玉的感觉的,但是后期明显降智,老实包饺子。
而黄轩表现不俗,最主要的是,这种“文明逼迁”,着实给所有人打了个样,从此以后,老百姓再当钉子户,可得警惕了。
黄轩是刚出来,就遇到了老年痴呆的大妈。
闲着也是闲着,就发挥了一下“热心肠”,成功结识柳岩。
在这里,也是需要“先汇报再行动”,这让黄轩感到“无比亲切”,这内心的距离啊,一下子就拉进了。
再说了,谁能够“关于柳岩无动于衷”。
俩人的见面,也是个相互试探的过程。
黄轩虽然故作镇定,但实在是因为和现实拉开太大距离了,基本被柳岩一眼看穿。
刚一出来,一大堆现实问题摆在黄轩面前呢。
一分钱能憋死英雄汉,秦琼当年还得卖马,况且一个黄轩。
不老老实实交医保,就老老实实交社保,或者,乖乖交房屋养老金。
反正,差一个,有的是办法来整你。
黄轩此时,还不老实。
想凭着自己的资历去“找工作”。
好吧,再被毒打一顿,就应该老实了。
这个应聘的过程,直接让黄轩emo了,特么的,劳资当年在里面,也没这么糟践人的嘛。
好吧,命运就是要安排黄轩和柳岩在一起的呗。
但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柳岩好歹也是个老板啊。
在外面的毒打,再来一遍。
黄轩意识到了,“刚出来就是要被人压榨”,这个领悟,不是黄轩这种“刚出来”的人独占的,类似感慨的,还有“刚出来的大学生”。
的此时的柳岩,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劳资问题,而是逼迁问题。
这个问题,眼看着,因为黄轩这样的人物到来,就会无疾而终。
负责跑腿的小弟,在黄轩面前没落着好,回去还被老大一顿数落。
别“逼迁逼迁”的,说起来多难听呐,这完全是“为你好”,为你们改善生活来的。
比如,房屋养老金的问题,不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全着想么。
就像电动自行车的国标出了一个又一个,叔叔们不顾风吹日晒,都要在路口抓头盔,你们呐,就是不能体会当家长的“苦心”呢。
老大,在“逼迁”问题上,向来是讲文明礼貌的。
而且,会随之出台相关文件,然后得到有关部门“全票通过”,这事儿,整个程序上,没有任何问题。
你说“逼迁”,对不起,拿出证据来。
否则,你就是寻衅滋事。
这事儿,眼看着就要狗血了。
没想到,忽然来了个绝地大反转。
建议那些带着400号执照强拆梨园的,可以好好来拜读一下,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
既优雅的解决了问题,又不会上短视频。
黄轩和老大原来是认识的,老大忽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黄轩干“无间道”。
黄轩的内心里头,对于这种“无间道”,还是比较拒绝的,毕竟,这可是“断子绝孙”的事儿啊。
但是,老大是个说客,说还担心什么“断子绝孙”啊,这帮孙子早就把孙子辈的钱折腾干净了,把孙子辈的环境也折腾坏了,他们压根就不操心什么“断子绝孙”的事儿。
再说了,现在钱就是一个人的脸面,没钱,哪有脸?
黄轩一听,是这个道理,在柳岩那里拿点死工资,还得伺候人,完全不合算呢。
说干就干。
他们的做法是,让柳岩拼命上设备,拼命投资,然后资不抵债,顺理成章卖掉。
这事儿,如果放在梨园,不要太好操作哦。
如果已经签了租赁协议,租金这块可能不好涨,但是,可以拼命加管理费啊,反正,城管这块,各种名目往上加呗。
然后,等到梨子成熟后,各种设卡,让梨子走不出去。
两年,必然垮台。
搞到上热搜,何必呢。
看看黄轩他们干的这事儿,就相当优雅了。
一边可劲忽悠柳岩,要完善资质,要提升硬件,反正,就是主打一个花钱,钱花完了再收拾。
另一边,不是虚报工伤,就是虚报加班费,反正什么“开源节流”,什么就不干,就这点事儿,三哥在《谈判专家》里头竟然栽了,完全不符合“国情”。
于是,这个“逼迁”,就演变成了商战。
要说画饼,谁不会啊。
不得不说,编剧这辈子铁定是干过“逼迁”这种事儿的,没有生活,想不出这么“绝妙”的点子。
柳岩被“无间道”了,没有任何的挣扎。
关于女人花钱这种事儿,谁能拦得了?
所以,这事儿,还真怪不得黄轩。
但是,黄轩毕竟是“英雄”啊,不是“流氓”。
无间道干到一半,成功被柳岩怀柔了。
老大彻底愤怒了,之所以愤怒,大概是他发现,这个世上竟然还有特么的“不要脸”的人存在,大家都在做狗,你特么偏偏想做人,谁给你的狗胆?
于是,上大招了。
柳岩这个养老看护,可是完全没资质的,完全经不起查。
这事儿,一旦“定了调子”,你没问题都能给你查出个问题出来,别说本身就有点问题,“钉子户”就是最大的问题。
好吧,这事儿,闹到这种地步,其实柳岩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一般情况下,基本是已经进去了。
相较于“公民”,“犯人”更没有权利谈“拆迁款”的问题。
在《朝云暮雨》里头,范伟只有签字的份儿。
至于你是被冤枉的还是被冤枉的,那都是以后的事儿了,即便拿到“国家赔偿”,那也抵不过“拆迁款”。
故事最后,“坏蛋们”图穷匕见,甚至扛着“有关部门”的头衔。
还是非常期待,普通的小老百姓,在面对“黑白两道”的追杀是,还能有什么招。
然而,并没有。
什么“正当防卫”啊,就是互殴。
黄轩把自己搭进去,才“挽回”了那么一点点“尊严”。
所以,在面对这“黑白两道”的“优雅逼迁”时,老百姓是无计可施的,老实,必须老实。
你拆梨园还可以拍个短视频,这个,你拍什么拍?
本身就是一个“不具备资质”的非法商户,你看人家,养老金刚试点,人家资质已经拿到手了呢。
最后,这样的电影,必然是有字幕的,一笔交待过去就完事儿了。
然而,老大跟的那个什么“玩意儿”,还有“玩意儿”口中的老领导,字幕里头可是一个字都没提。
又是癌症。
看了《来福大酒店》几分钟之后,牙疼一般地想到这四个字。
不是抱怨,而是哀叹,和切肤地疼痛。
癌症,一人确诊,全家阵痛。
《来福大酒店》之前,刚刚看过李庚希跟彭宇畅主演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两个顽强抗争的年轻人和他们拼命乐观的家庭。
《来福大酒店》两位主角则是以不同的方式跟癌症和“来福大酒店”联系在了一起,
看电影之前,知道主演是黄轩和留言,又知道电影叫《来福大酒店》,以为是建筑谋杀的故事(刻意屏蔽掉了相关的宣传和物料)直到打开这部电影,看到“来福大酒店”盛名之下,是一个那么接地气的旅店。
现实主义没跑了,但没想到现实到这种地步。
黄轩饰演的李清让,牢狱十年刚刚刑满释放,柳岩的马小琳则是前癌症病人,兼《来福大酒店》的女老板,泼辣精明但依然是个善良的好人。
一个患过癌症的人理应跟别人不同,马小琳生病后丈夫跑了,留下她和孩子。
马小琳一定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至暗时刻,那时候,建在医院旁边,收费亲民的来福大酒店和当时的老板大姐给了马小琳安慰,为马小琳托底。
后来老板去世了,马小琳幸运地康复并接手了来福。
来福大酒店住的都是些,自己或亲人随时面对着病痛折磨甚至生命离世的人,这些人的柴米油盐摔打摩擦比其他人有着更高的浓度。
马小琳就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地在店里穿梭,琐碎又元气十足地跟大家切磋比划。
来福大酒店不只是癌症病人和家属,还是这个泼辣精明的老板娘。
有了她,这家店才成了来福大酒店。
跟马小琳一体两面的人物,是年轻小伙李清让,看古惑仔长大,信奉侠义精神和暴力解决一切问题。
某一天李清让带着朋友们在街头嘚瑟的时候,遇到一伙不讲武德的流氓欺负一个女孩,于是出手相救,并在冲动之下出手过重致人重伤,得到一点见义勇为的成就感和牢狱十年。
十年后出狱,李清让曾经的优秀教师父亲身患重病亟待手术费15万元。
人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李清让但凡还有一点古惑仔精神,又在里面改造了十年,自然要证明自己,是有孝顺的能力和心情的。
但是难啊,一个有前科没啥特殊技能的人,学坏一出溜。
李清让答应了老熟人,拆迁团伙头子王达基的条件,拿钱,然后到来福大酒店卧底,找黑料以要挟马小琳答应拆迁。
马小琳和李清让,两个经过事儿的硬核选手,不论是彼此的朝夕相处,还是跟病人及家属的日常渗透,都足以让他们看到病友之家的意义。
可是矛盾是现成的,来福大酒店的存在对病人病属意义非凡,但总有人觉得碍了他们眼。
有一个病人因为服用药物致死,李清让在这里又充当了一个间谍角色。
李清让该怎么选择,马小琳再次面对背叛会怎么做?
因为来福大酒店聚集在一起的,不只是李清让和马小琳,还有他们的同事和那么多困境家庭,也有可能是你我。
所以我们愿意看着这些人团结起来,打败癌症之前,先打败黑势力。
来福大酒店,平安是福,万事如意,笑口常开,都来福。
一部内容是生老病死的电影,拍摄不好就容易用力过猛,要么刻意买惨,血淋林地揭开伤疤给人看,要么生硬煽情,配乐一起就好像导演用力按着你的头说“快哭!
”。
这部电影难得地克制,在生活化的展现中,一切情感都水到渠成。
不需要戏剧性地展现生离死别,不需要cue观众眼泪的饱满配乐,一碗黑芝麻糊,一句“我想做好孩子”,一个阳光照进房间万籁俱寂的镜头,就足以让人泪奔。
在这部电影里终于get到了黄轩的演技和颜值。
黄轩的气质带一点文气,一开始觉得不够“社会”,在表演凶狠时是狠的,但不“演”时又透出一点斯文,似乎不符合他从小混社会、因暴力伤人劳改十年的身份。
但偏偏是这种自带的“文气”和演出来的“痞气”的微妙结合,让李三青/李清让这个人有了独特的魅力。
如果没有那一点“文气”,只有“痞气”,李三青这个人便不成立了。
(回来的路上又想,李清让的父亲是中学老师,他身上带点文气,再合理不过了。
)偶尔会因为看脸而走神——好凌厉、有锋芒的侧脸!
现在导演们都扎堆拍犯罪题材,拍摄黑暗与血腥,但偏偏是这样平凡温暖中带泪又带光的电影,才能让人看到希望。
现在排片已经不多,过几天新电影上映,估计排片更少,推荐去看。
PS. 电影里原创歌曲很好听。
7.6二刷,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影片开头李清让出狱后重新进入社会,有一个从地下通道走上去的镜头,应该是在致敬谢飞导演的《本命年》。
李清让被送锦旗后不好意思地挠头,接过之后又大摇大摆地背着锦旗到处走,像孙悟空背着金箍棒。
非常喜欢这一段。
傅爷给他们仨求的护身符,辣椒和河北都挂在脖子上衣服外面,李清让的看不见。
后来发现原来他也戴着,只不过塞在了衣服里面。
傅爷去世后,他也把护身符戴在了外面。
“一块破表,一天还能对两回呢。
”影片高潮,对抗强拆,墙上的时钟正好是九点,是李清让父亲留给他的破表的时间,是“对的时间”。
除了到处出现的“福”字元素,笑脸元素也出现了不少次,李清让家里墙上贴的笑脸,李清让送小琳回家路上商店窗户贴的笑脸。
李清让跟父亲告别,父亲给了他一串钥匙,第一遍看时没明白,第二遍发现钥匙扣里贴着全家福,李清让的脸没被父亲抠掉。
看到有人评论“前半段还行,后半段崩塌”,我的看法正相反。
第一幕中规中矩,反而暴露了导演功力不足,很多地方如果换个更有经验的导演,会更有张力。
中后段故事展开后,变得流畅自如。
我喜欢故事后面很多人说的“崩塌”和“疯狂”,非常有力量。
(当然,看短评发现很多人看片时好像没带脑子。
)“一身匪气,一身正气。
”最喜欢这个评论。
黄轩演的李清让,就是有种“反差感”,有时执拗凶狠,底色却温柔善良。
这种反差感,对于过于死板的观众,一定难以接受。
对于我,这种反差感给了人物最大的魅力。
哦对了,还有“清让”这个名字,“上善若水,当仁不让”,我喜欢。
7.25补充:关于《来福》,关于李清让,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却一直没来得及写。
看新闻说黄轩写得一手好书法,就理解了他身上自带的那股文质彬彬的气质。
这种气质,是演不出来的。
关于李清让,我简直能写出一部人物小传。
电影里出现过全家四人合影,却从未提到过母亲。
大概从小丧母,想在父亲身上渴求关爱,但父爱沉默如山,从不表达。
对爱的渴望落空,变为反认同,既然做得好也得不到夸奖,那干脆做得坏,这样父亲的沉默严厉便合理了。
可他内心还是想做个好孩子啊。
离开来福的那段时间,电影里只给出了些许片段。
可以猜想,李清让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一个把人烧成灰的工作,他自己内心也早已心如死灰。
本来,李清让是在哪里都可以和人打成一片的,在这里,却封闭了自己。
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吃饭, 一个人醉酒,一个人回到出租屋。
李清让的矛盾性在于,他本来应该是养在温室的一种花,却被扔在了野地里,但没有枯死,而是肆意生长。
虽然在野外长得不错,但还是渴望有一个遮风避雨的雨棚,有人施肥浇水剪枝。
那种文质彬彬和痞里痞气的混合,是他最大的魅力。
他给我的感觉,像是一块碎掉的钢化玻璃,虽然碎成了一片一片,却还是坚强地黏在一起。
完整的玻璃太透明太无趣,碎掉的钢化玻璃,每一条纹路折射出不同的光线,却仍可透过玻璃看到对面,令人着迷。
以前柳岩的形象是性感女神,黄轩是稳重男神。
而在《来福大酒店》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都是实力派主演。
黄轩来说,因为见义勇为误杀而判刑十年,十年后出狱让他处处碰壁,父亲也不愿意见他,后来身体不适住院。
你会发现,黄轩饰演的陈清让(陈三青)看上去凶神恶煞,流里流气,可是内心极度细腻,一颗善人的心,其实他一直是想做一个好人,被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坏人。
因为来福大酒店,因为柳岩,因为病友,让陈三青感受到了家的感觉,正如和他说“有我在,散不了”,确实,最后在陈三青的机智谋略下,来福大酒店完好保留下来,还作为试点工作,有种因祸得福的庆幸。
其实,陈三青的表演都细腻。
默默的为柳岩修好了灯,偷偷为父亲看病凑钱,傅爷为他煮的芝麻糊,他的动作和表现,不像演的,就像他是真实的所演人物一般。
其实,黄轩缺少爱,缺少认可,让他耽误了美好的十年。
家人的不理解,旁人的不懂,只有自己知道想成为个好人,典型的表面恶人内心善人。
而对于柳岩,一改往日印象。
管理着来福大酒店真不容易,都是与恶魔抗争的人,有多难服务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幸好她是一个坚强、勇敢、心肠好的人,为了大家舒舒服服住在这里,她费尽心思,让病友之家好好经营下去。
对于柳岩而言,这次的演技在线,一颦一笑是对陈三青的感谢,一怒一吼是对病友们的关心,再难照顾的都被她搞定。
没有浓的妆,没有矫情的台词,没有僵硬的动作。
把病友当家人,把自己当老板,朴素真挚对人好的来福大酒店老板。
我记得陈三青父亲看病需要用钱,是柳岩和兄弟凑的,是个很会照顾人很贴心的人。
这一次,柳岩当之无愧的最佳女主角。
除了人物,回到主题。
来福大酒店,其实就是病友之家,“来福”就是福气来临,让大家皆有福气,病友之家的地方让大家共处很融洽。
或许你接触过他们才知道,生命是按秒算的,下一秒或许你就不在了。
在这里,如果过一天,由自己定,但不要等死。
人生匆匆不过几十年,珍惜身边人,照顾好家人,多回家看看。
别得过且过,要好好过!
当一部脸痞气刚出狱的的“街头混子”三青来到“病友之家”,会有怎样的奇遇?
泼辣老板娘马小琳能否把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来福大酒店里的“老炮儿”们又会如何和三清及他的两位“狐朋狗友”相处呢?
这是我在看电影之前心里的疑问,看完之后,我有了答案:无非以心换心。
三青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他不懂什么是“清”,也不想与别人“相让”,他笨拙得用自己的方式伸张正义,结果却身陷囹圄,于是在一次次被误会后,他选择了同流而污。
他的心太脆弱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些恒定不变的东西。
在来福大酒店的短短几个月,他找到了,那就是爱。
一生无子女的傅爷和嘴硬心软的石爷弥补了三青缺失的父爱,慈爱温柔的梅梅像大姐姐一样关照着每个成员,而快人快语的小琳也让三青对新家庭新生活有了向往。
三青是个实心眼,别人对他点滴的好他都记在心间,那把送给石爷的宝剑是深思熟虑的礼物,弃暗投明、不做棋子是他的明智选择,他是曾犯过错,可这个世界是温暖的,包容的,有烟火气的。
他们能接受三青,而三青也能回馈给他们赤诚。
他每次发狠都让人无比心疼,他不过是希望有人能读懂他的脆弱,理解他的孤独,看穿他的倔强背后的不甘和善良。
当傅爷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黑芝麻糊时,我也想落泪了。
童年的那份温暖穿越时光,到达了此刻,照亮在并不那么完美的三青上,也让他的心底亮起了光。
人生有那么多活法,为什么不选择和肝胆相照的朋友在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呢?
来福大酒店是有温度的地方,河北、辣椒虽不善言辞,但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与其说是这里需要他们的劳动,不如说是他们需要来福大酒店这样有人情味的地方,相互取暖,彼此照顾。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他们或善良、或狡猾、或勇敢、或懦弱,但都在这个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特别喜欢李晓川老师饰演的毛会计,他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让人几次落泪,父母是挡在死亡和我们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父母在,我们还是孩子,父母故去,我们如此自处?
李晓川老师的演绎动人又细腻,感染力非常强。
好演员,好剧本,真感情,才造就了本片的过人之处。
跟《雲邊有個小賣部》一樣都是講述生死、主打溫情的作品,只不過本片是從病友之家視角切入,主角人設與《人生大事》一樣從更生人視角著手,既有對病友的描寫,也有對更生人再就業的人文關懷。
本片的酒店是屬於病友們的酒店,醫院病床不夠,或是病人家屬預算不夠便來大醫院旁的便宜酒店長住,是非常真誠的現實主義題材創作,敘事上也比小賣部高級不少,很難得能看到此種視角切入,講病友、講大城市不起眼的另一個角落的病友之家經營生態,看到了另一個面向的病友生態闡述,社會議題性極強。
若沒這部電影確實不會知道原來還有專屬於病友入住的酒店,病友之家中流露出的人情味在導演的鏡頭捕捉下真誠又動人,每個入住的病友都有生活上的難處,但也因為有這間酒店,他們在生活上的難處才能減少一些。
黃軒此次挑戰演黑道更生人非常投入,難得看到黃軒有非常粗獷的銀幕形象嘗試,演技又更上一層樓了。
能有於病友與病友之間互相取暖的酒店,在黑暗的角落中點亮一盞燈,經營者與入住者都為彼此帶來了慰藉與救贖,實屬上半年華語片冷門佳作之一。
當然本片還是有不少缺點,但本片好就好在它真真實實為我科普了專屬於病友的酒店生態,觸碰到了社會上不為人知的角落,看完獲益良多。
PS:在陸劇《謝謝你溫暖我》裡的溫暖外公在這部演孤獨終老的病友,任洛敏貢獻了非常動人的表演。
★★★★#來福大酒店#黃軒 #柳岩#任洛敏 #劉洋#張哲華
关注到这样的小众人群,出监狱的人,绝症之下死而复生的人,没钱看病住在医院附近宾馆的老人,挺难得的。
但是刻画能力不是每个人群都拉满。
我自己感觉,对老年人的刻画最好,想念儿子的母亲,独居老人在临死之前对父母的思念,不知道什么原因始终不看好自己儿子的父亲,很细腻。
柳岩那个角色看着精明,其实内有热心肠,有义气在。
和黄轩的感情线不张扬,隐晦地往前走,像是中年人温吞水的节奏,捕捉地准。
但是这个人物,让人记不住。
社会对服刑人员并不能持张开怀抱的态度,也能理解,还有那么多没有犯罪过的人都生存艰难,上哪去找那么多机会还留给曾经犯过罪的人呢。
但是电影并没有把这种重新融入社会的不易进行仔细描绘。
让黄轩看到在他进去时还是一个用钞票的时代,10年出来后,一切都是数字化了,这个细节很好。
让一排人站在那等着经理发放面试资格,层层筛选,最后“无犯罪记录的留下”,黄轩转头就走,走地姿势也是有点不服与无奈,挺好。
再有,就没了。
之后就是一个超雄男士为了归属感与黑恶势力搏斗的场景,已经看不出来这个男性身上的服刑标签了。
黄轩演的很好,多亏他了。
但这个人物有些问题,不喜欢名字里的让,那这个三哪来的?
在监狱里还是给人当大哥的,古惑仔式的义气还在,那服刑期间对他的改变是什么?
找到了工作后,他还是那个冲动地他。
在医院门口,有人激怒他,明明最不该动手的时刻,他还是冲动地动了,也就是说,他从来就是一个侠骨柔肠的人,无论被关押被嘲讽被社会遗弃,他还是那个他。
所以,这个人物是为了证明,有些义气之情是不会随着外物而转移的?
他没有人物成长的原因是因为电影就是为了展现坚守的力量?
没有矛盾的电影,就像白水。
没有人物变化的电影,可能顶多算是一杯生水吧。
电影中的矛盾还是拆迁,为了强拆指使他人暗中下药,可信度太低了。
一个能拿自己母亲生命开玩笑的人,会突然因为一个外人的话重新让良心回归?
那是不可能的。
“生老病死”是生物界永恒的规律,也是文艺作品里深刻的命题,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过程凝炼出来,再结合个人的情感取向将其表达,书籍、音乐、影视均是如此。
《来福大酒店》正是一部讨论“病”与“死”的电影,原定上映日期是今年的端午,也许是考虑到观众对这类“沉重”话题的摇摆,片方把上映日期改到了6.28。
之前在影院看到该片的贴片时就很感兴趣,黄轩的形象倒是没有很意外,但是角色的特质和他以往饰演的反差很大,就小瘪三内样,有点意思。
上映后第一时间看完,才发现惊喜更多。
1.群像再就业的劳改犯李清让(李三青,黄轩饰)外刚内柔、重情重义,孤身一人经营着酒店的老板马小琳(柳岩饰)泼辣但坚韧善良,孑然一身的傅老,省吃俭用的毛会计,痴呆的爱梅……即便是着墨不多的人物也有鲜明的特质,令人印象深刻,揪心且动容。
老舅不愧是最会唱rap的演员(bushi),阴险狡诈、小人得志的恶霸形象诠释得很好,举手投足的痞气浑然天成。
2.巧思“来福”一词在汉语的语境里代表着美好的期许,因为它过于简单直接,所以人们使用得很频繁,从而显得不特别,甚至有点老土。
但片方选择这个名字却有一些巧思,既是“life”的谐音点明其与生命相关的社会议题,又是对酒店里所有人最真挚的祝福。
不说“欢迎光临”,也不愿你“下次再来”。
3.生命力这所开在医院附近的酒店其实就是一个“病友之家”,医疗资源紧张导致很多人看病困难,来福大酒店正是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歇脚喘息之处而存在。
在这里,大家互帮互助、相互鼓劲,即便生活中各有各的不幸,但依然积极乐观地面对。
常言道“近朱者赤”,看着身边同病相怜的陌生人都能咬牙坚持,顽强求生,很难不会被触动。
电影里说“不怕死,怕的是等死”,确实,坐以待毙不会出现奇迹,只要愿意再坚持坚持,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至少不会那么遗憾。
有关生命、疾病、死亡的电影很多,但不消费他人之难的作品却少有。
《来福大酒店》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举重若轻”,用一点小幽默来缓解其沉重的部分,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加之电影本身就没有过于侧重苦难,而是着重刻画普通人是如何在逆境相互救赎。
愿你我不屈命运,尽兴而活!
今年端午档的电影已经陆续定档,细看下来,《来福大酒店》这部现实题材的电影着实让人期待。
在“来福大酒店”居住的客人都很特殊,要么是看病的,要么是陪着看病的,这里的待客之道也很特殊,从不说“欢迎光临”和“下次再来”。
李清让(黄轩饰)十年牢狱生活后再就业,被来福大酒店的老板娘马小琳(柳岩饰)收留,现实与情感碰撞,留下了一段温情感人的故事。
黄轩在本片中的角色和以往温润文静的角色不同,“李清让”让人眼前一亮。
他花衬衫一穿,皮夹克一套,小皮包网胳肢窝里一夹,晃着肩膀带着风走的那两步,开口就是底气十足的社会范儿,“三青哥”的气质一下子就上来了。
李清让的父亲从小就不喜欢他,所以他也不喜欢父亲给他取的名字中的“让”字,因为那不是他的性格。
虽然李清让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关爱,没有听他说过一句关心鼓励的话,但他总是带着父亲那块代表“优秀教师”荣誉的手表,对小时候父亲为他冲的那碗黑芝麻糊念念不忘。
远离社会十年是为了救人而误伤了他人,和人打群架是因为有人黑被病人称为“家”的来福大酒店,最后抱着和王达基(董宝石饰)同归于尽的决心终于保住了“病友之家”,李清让的“暴力”皆属师出有名。
在傅爷(任洛敏饰)看来,李清让可以用“上善若水”四个字来形容,一个看似总是与暴力和混乱、充满江湖痞气的人,却内心细腻,“泽万物而不争名利”。
这使得“李清让”这个角色有作为“人”的多面性,同时又有闪光点,丰满又立体。
影片中出现过很多次有关时间的镜头,比如李清让随身必带的手表,比如来福大酒店前台挂的钟表,时间的停止,仿佛生命的终止。
在这个“病友之家”里的人们,“不怕死,怕的是等死”。
到达生命终点之前,可以是与家人度过,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场战争……而如何度过生命的后半程是由自己决定的。
不管是李清让还是傅爷,来福大酒店里的每个小人物,却演出了最蓬勃的生命力。
“愿你人生尽兴,热烈鲜活”,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地方也许是在最不起眼或者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以前只道每天都重复着简单的事情很枯燥,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幸福,“人生遥遥,请多笑笑”。
【是来福,是life】片名《来福大酒店》初看起来觉得平平无奇,甚至不太清楚这是什么样的故事,但是看完全片,才发觉这个名字取的很妙。
影片展现的是一群特殊群体的故事,那些在社会边缘的、临近生命尽头的人们,但是在这个酒店里,温暖有爱,的的确确是“来福”——让绝望的人看到生的希望,让无处可去的人有家可归,在这个小旅馆,它能让人找到家的感觉,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何尝不是一种福气,一种幸福。
在近期国产电影里,《来福大酒店》的确是让我看了感觉是扎根在现实题材里给人以温暖力量的影片,不悬浮、不沉闷,有实感,有真情。
相信生活中去过大医院附近的人会对影片里来福酒店所处的地理环境不陌生,它真是展现了现实生活里大医院周边的环境,各种小门脸的参观挨挤在一起,排面老旧装饰落后的旅馆,那么拥挤不堪,只看一眼就能感觉到有多糟糕的卫生情况和不适的环境,但它们的确是很多生病看病的穷人喜欢的地方。
——来福酒店便是在这里,一群努力求生的人也聚集在这里。
来福,Life。
不论生命看起来有多么脆弱不堪,来福酒店里的他们都在认真的活着。
生命平等,哪怕是小人物,也有鲜活的生命力。
愿你人生尽兴,热烈鲜活。
【三青哥迷人的张力 黄轩还有多少惊喜是没被发现的】看着不电影,又又又疯狂迷上黄轩,似乎黄轩总有那种魔力,能让人反复迷上。
他的演技,他的魅力,他诠释的角色,或纯真,或冷酷,或张扬,或隐忍,总能轻松让人get到迷人的点。
这次他饰演的李清让,一个有前科的卧底,有底层小人物的悲喜,有守护一方天地的情义,悄悄说一句他和柳岩饰演的马小琳很好磕~李清让让人叫他三青哥,他看起来失败的人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他不被认可的原生家庭。
李清让来到来福酒店,他在这里卧底,被慢慢感化,保护大家,找回自我,这何尝不适一种双向治愈呢。
我喜欢看李清让眼里流露出的狠劲,很克制的隐忍,也喜欢看他小狼狗似的傻笑,还喜欢看他因为一碗芝麻糊感动哭得一塌糊涂......他是那样真实、纯粹的人,得到一点温暖,周身都会被点亮。
世界破破烂烂,愿我们都能被缝缝补补,也能缝补他人,享受生命。
后边拍的节奏不太好
emmmm非得中间让人家女性角色少化点妆真是很无语,完了又是父父子子那套真的很腻,哪怕你稍微深层一点地去讲此地养老困境老年人歧视也行啊,或者符合男主身份的出狱人员就业和歧视的系统问题一类的,非不,诶非得着重在爹的approval上。就明明酒店老板都是女性了,视角偏偏土成这样,最后一个act什么鬼?你以为你韩国片呢?又土又不知所谓的…情节还各种冗长,看到无语至极
我感觉这类型片真的可以少一点了,我愿称之为伪现实片,借了个皮煽情,展现小人物,但是现实内容是一点不敢触及,《药神》的成功真的是因为那些绝症煽情煽得好吗?明明是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制度的漏洞。这部片元素一比一照搬,男主自我和解,自我满足,自我感悟,自我抉择,毫无惊喜的四平八稳,在医院附近修酒店难道不是医疗资源的不充足,或者患者经济条件难以支撑吗?怎么就成男主的自我感悟人生的大旅馆了,患者最后怎么了,完全不交代了,全成背景板了吗?在现实中忍受病痛,电影里还被消费启迪感悟他人,能不能有点人道主义。
柳岩值得一颗星。黄轩的语言天赋比不上演技呀,东北话有那么难嘛,说不好不如不说。题材是好的,但总被导演们一门心思想模仿这模仿那搞偏了思路,请真情实感做好本地化。
前半段是很标准的药神套路,年轻病人无故事线,酒店活活变成养老院,男导演一拍感情线我就玩手机,无功无过。八股文写一半高潮开始太抽象了。宝石演技担当,张哲华专业傻子,柳岩的脸怎么上了银幕这么自然啊。错过10分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天都会在脑海里反复一句话,要不然死了算了。但是因为不想解释,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没对任何人提起过。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这群将死之人,靠什么创造出这般温暖滋润彼此,那么努力的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本是一场苦旅,所有的意义和价值在沧海一粟中都不值一提。电影作为美化生活的工具,把这场人间温情搬出来滋养还活着的人,大概就是想让大家在等死的路上,偶尔也能回望过去,笑看人生。
后半部分全面垮塌,收尾段落实在太难熬了,为了激化冲突各种用力过猛,已经丧失了对故事的控制力,能感觉出导演牟足了劲想戳观众泪腺,然而根本摸不对点,看着黄轩倒在路边异常卖力地耍酒疯非但一点也不感动甚至还有一丝丝尴尬……
来福大酒店,生死停靠站,送走康复的癌症病友,也送走离去的人,三个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和癌症康复的老板娘,社会边缘人相互治愈的故事,没有被遗忘的芝麻糊,临终的挽歌,绽放的绣球花,拆迁的外力,让家人般的人们靠得更近,黄轩在2020《乌海》后有了一个好的电影角色,2023《莫斯科》用力过猛,2024的来福大酒店的匪气就恰到好处,久违地再次看到他充满魅力的电影角色。柳岩也演的好。不得已地以恶制恶,人与人的真心换真心,真是让人感动,虽然有些老套的情节,眼眶还是不免湿润了几次。去掉一些没必要的男凝情节会更好。#2024电影27,评分:8.0/10。
结尾的请多笑笑,其实挺笑不出来的,本身并不算一部喜剧,且悲情过多,然后就是温情而已,挺中规中矩的片子,也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结尾,只能说还算不错吧
狼头蛇尾
ChatGPT 一天能写3百个这样的剧本 还能看下去 好不容易看完了
“死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等死”傅爷的话有shock到我,活着本就是一种意义,如果真有等死那一天也一定要像傅爷一样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7】现实主义题材喜剧很难得,尽管最后的结尾还是有些理想主义气息在(你怎么就认为举报就一定能成功呢?你怎么就认为秀梅的儿子会这么轻易被感化?),好人真的很难,做好事真的不一定会一直获得感激。所以看完之后内心比较灰暗,我还是活得自私一点比较好。黄轩还是太文了,不像那种刑后人员,柳岩反倒越来越不错,如果能遇上好导演的话,未来或许能拿个表演奖
黄轩是怎么找着这条赛道的?
来气酒店。这么好的题材硬要拍什么离婚带娃二春,过年吃饺子,暴力拆迁,出狱人生问题,是离开这些就没社会特色了吗?
一边照顾癌症病人一边鼓励大家抽烟是吧?
既然有张哲华我就两句话形容了:“拙劣啊!”“咋理解的啊!”
来福=Life
life,来福。黄轩真有味道。
一群飘零之人在世界的边缘找到心灵家园,不是什么新鲜创意,但这种故事只要讲好了,就属于每个时代都需要的电影。剧作环节上肯定还有进步空间,但整体水准已经值得夸赞了。而且,这部电影里黄轩和柳岩都演的非常好,属于那种能够建立银幕形象而忘记演员的好。而且其他配角演的都整齐的好,这种群戏里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能保持住好的基准线,这一点就很难得了。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本片可能在这个档期票房成绩不会太好,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地让观众看到,还是有人在认真拍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