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韩国
한국이 싫어서,我恨韩国,因为我讨厌韩国,走出韩国,因为讨厌韩国,Because I Hate Korea
导演:张建宰,张康明
主演:高我星,朱钟赫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简介:影片根据张康明作家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20代后半的主人公桂娜(高我星 饰)抛下工作、家人、男朋友,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前往新西兰的故事。 桂娜觉得“讨厌韩国”,“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因此决心移民。载仁(朱综赫 饰)为了获得永久居住权而来到新西兰留学,之后和桂娜一起在澳大利亚相互依靠着生活,最终发展为恋人。详细 >
乐队插曲好听,发现一个和自己家里一样的宜家书架
冲这名字加一星
像是学生拍的作业?
坏端端的怎么最后又包起饺子了 又是一部片段式共鸣电影 感触比较深的有三幕 男友劝女主不要出去的话术 见男友家人与印尼人贫富探讨的呼应 以及大多数东亚人的症结的确不是换了环境就可以痊愈的 远离不安的人群生活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骨子里不可避免地用传统价值观给人打分 与世界交互的方式也在折射着自己
我知道我为什么会给满分
敢拍,立意也还行,就是不够深刻,结尾太过仓促,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有一些地方看得走神了,想起了一些和自己当下状态有关的事情……
我也想去温暖的地方生活。
釜山电影节看的,像白开水一样平淡,电影的力度远逊于原著小说。
讨厌寒冷的企鹅
喜欢。好想看原著。
韩国20多岁的职场新人因为无法忍受工作压力和韩国社会的阶级压力等问题离开8年的男友和父母亲一人前往新西兰另求生存的故事虽然简单却也折射出了很多现实问题。东亚社会骨子里其实是很像的,只不过经济发展的差别掩盖了一些共性。女孩面对的问题我们都一样,只不过她拿着韩国护照可以轻松的出国,家庭也没有催婚的压力,一副好容貌可以有不同的小男友。她的内外条件已经是很让人羡慕了。当你真的压抑和不适的时候,能够踏出改变这一步就已经是超人的勇气了。有多少多少人,这一辈子到死都没有做过真实和舒服的自己。女主高我星和汤唯都入围了今晚揭晓的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女主,看看结果吧,祝她好运。
介于三星与四星之间。影片诠释了一种很普世的东亚式逃离,而女主角因为讨厌自己的故土选择离开则更个体化。并非是一种追求幸福的逃离,而只是一种对选择的坚持。在寒冷压抑的韩国,也有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而激情四射的人们,在温暖明媚的新西兰,也有人看似幸福却始终无法适应新环境。兜售幸福的女讲师背负着病痛死去,深陷考试院的同学郁郁而终,这很韩国;也有厌弃寒冷的企鹅,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去适应环境,不适应,就离开,不断离开也是一种适应。讨厌韩国,不代表一定要喜欢某处,也许背负着讨厌前行,才不至于让自己沉沦在绝望里。
这部电影的出现实在是及时,很符合当下的语境,与世界大环节勾连上了。但是属于一小部分人的精神共鸣。毕竟出走的人很多,虽原因不同,但结局终指向同一处。立意宽广,但成片有些自怨自艾,尤其是剪辑太碎了,让情绪化的表达更被扩大了。
这是一部光看片名就很容易共情但实际很难拍好的影片,因为通俗,大众,普遍的类移民问题,找到一个新颖的角度拍摄是难得突破点,PS,我没看过原著。
#BIFF2023 本届最难看的一部。能把小说改得那么难看还说花了8年时间,就算减去疫情3年就这片子还能做5年真的很无语(金智英已经改得很差了没想到这部更差)。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原著里张康明借主人公桂娜的自述输出了很多对韩国的犀利吐槽,但这些在片里几乎都整没了,桂娜的那些朋友们在韩的生活与桂娜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形成的对比整个去掉,换成了一直考公都没考过最后自杀的一个男同学来体现韩国现状,力度减弱得根本体现不出来要“润”的压迫感,加上高我星无论是人本身还是演都显得太精明了,根本没有那种被折磨得麻木的社畜感。文字的叙述在片中应该换成实际能让人感受到的影像,但主创完全没搞懂改编的重点;二是原著几乎无处不在的女性困境都被弱化,把桂娜朋友删掉就算了,最无语是非要加了段爸爸对女儿说,“去做你想做的事吧”,抬走吧真的
好平淡的一部剧 怎么我也生活在国外找不到一点共鸣…
好失望。以为它要讲释放自我、找到平衡的解脱之旅,发现不是这样。到新西兰的生活,至少从镜头里没有展现出一种生活的转变。故事的暗线是“害怕寒冷的企鹅”,影片却没拍出“温暖”的另一面,反而是流于表面的海洋草坪和派对。 故事太弱了,看得出来导演水平很差。(甚至我觉得某些vlog都比这个强)但我无比共情女主对韩国所有讨厌的原因,那些细微琐碎的东西,堆积起来会让人丧失活下去的信心
如果朝鲜人说他讨厌朝鲜。
离开不一定带来自由,回归也不一定会感到温暖,人在脆弱与坚强之间反复,寻找属于自己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