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窗前明月,咣!
》,感觉这应该是今年跨年最适合全家一起看的电影。
作为一部跨年喜剧片,这部电影集齐了所有跨年全家一起出动的元素!
我都是先看演员表再决定抱着多大的期待去看或者看不看的。
《窗前》就属于那种让我啊哈?
这电影的班底真的是,马东锡+宋小宝?
我看到就想笑。
别管了这个阵容我必须得去会会!
于是我带着我妈一起去看了,噢对一开始带着我妈是因为她喜欢费翔,因为费翔老师没演过喜剧而且长得太帅了,我是一度持怀疑态度的。
结果没想到!
这电影太有魔力了!
费翔口音好好笑我看完回来和我妈学了一路。
最终我总结这个片子的阵容太适合全家一起看了!
妈妈看费翔、爸爸看马东锡、妹妹看傅菁、姑姑看宋小宝、我看左凌峰。
主打一个不偏不倚,全员照顾到。
除了演员班底震惊我以外,其实这部片子的纯喜剧属性更打动我。
从人物背景交代完开始,我们那一场几乎就没停下过笑声。
宋小宝从没让人失望过!!
喜剧OG名副其实!
他从出场开始我们全场就在笑,不得不说有喜剧天赋拉满的宋小宝在这片子的笑点就有保证了!!
费翔daddy推着自行车改造的轮椅一本正经的说出“我随妈妈,你随便”,还有“粥而复屎”这种虽然简单直白但真的很搞笑的谐音梗。
以及马东锡操着一口泡菜味口音疯狂在酒店内暴走,猛男形象搭配娇羞恋爱脑,上演最强反差萌。
而且,关键这部片子没有说教和煽情,我特别害怕和家人一起去看个喜剧结束以后大家还得流着泪出来。
结果这部电影到最后一秒都还在搞笑,真的是把搞笑贯彻到了最后一刻。
这种纯喜剧才是跨年和家人一起的正确打开方式!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才突然悟了!
原来还有小巧思!!
胡恭平——狐狸;佘小漫——蛇;朱士奇——哈士奇;林鸾凤——凤凰;熊大力——熊。
每个人的名字都对应他们的性格以及人物关系。
好好好,恍然大悟那一刻被整个惊喜到了,又在认真琢磨人物~
作为跨年档唯一一部纯喜剧片,个人认为和家人一起去看可以打到7分以上的水平。
和家人一起图个乐,每个人都能get到不同的笑点。
这部上映于2025年跨年档的电影《窗前明月,咣》直到上线后我才有时间观看。
尽管其口碑一般,但出于对费翔+出演戏剧的好奇,我还是看了。
可以看到这部影片改编自雷·库内的经典喜剧《Out of Order+》,所以片子能感受到浓厚的欧洲味道。
此前我并未了解过雷.库内和《Out of Order》,当我在观看时发现这部影片有股熟悉的味道,和我曾经看过开心麻花的话剧《窗前不止明月光》一模一样,一查才知道这两都是改编作品。
恰好看过话剧版本与电影版本,就更能体会到这种精巧的剧情场景故事,在舞台上和大银幕上的观看真的是千差万别
话剧受限于舞台大小,复杂的人物关系更能体现叙事的精巧。
放在大银幕上,舞台就有无限大,那复杂的人物关系就需要一定的背景故事来讲述。
然而《床前明月,咣》则是直接照搬话剧的模式拍摄,完全没有了话剧的精妙感,突然出现的众多人物反而使得剧情变得混乱无序,人物行为毫无章法。
整部电影的剧情不仅很乱,并且给人一种很着急的感觉,顾不上交代人物顾不上交代故事背景,只是为了将故事讲完。
本土化上也很糟糕,可以说是除了演员之外,几乎没有怎么本土化,也就别谈很惊喜的改编了。
马东锡的加盟也并未给影片增色,片中的他像一只只顾得野蛮冲撞的野牛,需要时直接出现,不需要时立马消失。
而我最期待的主演费翔也并没能给予太多惊喜,感觉他在饰演这个角色时特别拧巴,还是纣王这种角色更适合他一些。
其他角色也没有太大的亮点,只是单纯的配合着在演戏罢了,没有奉献出什么出彩的演技。
影片原名《窗前明月光》不知为何修改为《窗前明月"咣"》,但也又一次印证了谐音梗出烂片的定律。
话剧和电影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近些年确实由很多话剧改编的电影,但出彩的并不是很多,其中优秀的大多也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但如同《窗前明月"咣"》这般照搬的,更多的是让观众感觉剧情杂乱,人物关系混乱且毫无动机,成为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
这部片子是一个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电影,因为里面的梗适用于很多年龄段的。
电影也打出了很大的反差,没想到费翔老师演喜剧有一种正经的好笑感,没想到片子里很大一部分笑点都有费翔老师的贡献。
小蕾老师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很有喜感的人再加上独特的嗓音加持,和每位男演员的对手戏都很出乎意料都不是我预想的节奏,所以不要按照正常思维来看这部片子,剧情的发展都是在意料之外的。
这部片子原本是英国喜剧大师的out of door,但现在改编之后就很适合中国宝宝观看。
小宝老师更不用说了,自带搞笑气质,出现的一刹那什么都不说我就想笑!
请注意,这电影八个编剧。
这让俺想起了宋方金老师曾经在《给青年编剧的信》中的教诲:中国电影现在的编剧署名越来越多,十来个的也有,五六个的常见,只有一个编剧署名的不多见。
这牵扯到什么情况呢,就是判断力的缺失。
剧本创作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意阶段,这一个阶段大家会打了鸡血般兴奋,一般都觉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等过了这个阶段后,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这行吗?
这个时候就会找很多人论证,找很多编剧一遍遍反复修改,等把剧本完成以后,大家会有短暂的兴奋期。
然后一直到开机前后,又会产生严重怀疑,这到底行不行?
于是再找编剧改一轮。
剧本是改出来的,所有人都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其实这是一个谬误,就跟整容一样,整一次两次行,要是整个七八次以上,绝对就是毁容了。
如果主刀医生还不是一个医生的话,那就还不是毁容,是毁灭了。
现在很多国产电影,都是以毁容的面目出现,但作派是美女的作派。
很吓人。
还有些以毁灭的方式出现,但自己以为自己叫做爆款。
是的,就这样一坨,竟然八个编剧,真是闷声便大的。
怎么样,就问宋方金老师说的是不是宇宙真理吧?
实际上这个电影的原著Out Of Order是我最喜欢的舞台剧,没有之一的,最最最最喜欢的,海报上和宣发物料上都没写中文译名,哎。
Out Of Order的中译名很多名字《窗户上的尸体》、《乱套了》,最知名的也是我最喜欢的译名应该是《谁家老婆上错床》。
以下是一些网上的资料:《谁家老婆上错床》一剧为英国近代喜剧作家Ray Cooney(雷·库尼)的得奖杰作,1990年五月在伦敦首演后,立即哄动剧坛,成为那段时期的长寿走红剧目,更在次年得到1991年度“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喜剧奖”。
自此之后,此剧被世界各地剧团排练公演,尤其是在台湾、香港的演出,效果极佳,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
这个舞台剧网上有很多资源,随便点来一个看一下,前面可能铺垫的有点长,但请相信经典的力量,铺垫过后,所有的包袱、笑点、段子就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汹涌而来,连续不断,哈哈大笑的时候连换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我的腹肌就是看了《谁家老婆上错床》笑出来的,不信的话可以去我豆瓣的相册看看我的腹肌。
至于这个叫《窗前明月,咣!
》的电影……编剧们,主创们,投资方们,你们便了半天,腿应该蹲麻了吧,再下去沉淀沉淀吧。
这是一出由偷情引发的“血案”。
偷情的主角是费翔饰演的胡恭平和傅菁饰演的佘小漫。
随着一具莫名其妙的“尸体”宋小宝的从天而降,各路人马吸数到场。
先是负责处理“尸体”的助理朱士奇,再是小漫的前男友熊大力(马东锡),再再是胡恭平的夫人凤儿,最后来的是朱士奇的女友施诗。
还有一手遮天的黑势力陆总。
几方人马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的故事。
一、故事主要笑点第一,人物名字的谐音梗。
比如朱士奇很容易叫人想到哈士奇这种动物,还用哈士奇和泰迪的差异点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第二,DADDY费一本正经地搞笑。
比如说朱士奇“你的脑子里只有粥,只有屎,周而复始”!
你懂么,这样一个美丽非凡的天王级大叔,他在非常认真地搞笑,你能不笑么?
不笑你能对得起他的认真表演么?
第三,宋小宝终于再当了一回咖妃!
以前,他在综艺节目里穿古装;这回,他在电影里穿婚纱。
可算满足了“咖妃“的心愿,旗袍穿得,婚纱也穿得!
第四,DADDY费和宋小宝、马东锡的互动。
就是很有趣很搞笑,都来看DADDY费怎么玩转熊大力和费舍李。
第五,助理朱士奇同志也太像行走的李行亮了吧。
那一佐厚厚的刘海发盖在头上,加上招牌的黑框眼镜,瘦竹竿(褒义词)一样的身材,真的很容易将两人的身影重合起来。
而且,此小左也是个“妻管严”,送给女朋友的定情信物居然是两把菜刀,真的有够别出心裁的。
第六,我可真羡慕史册啊!
她前脚刚合作了功夫巨星成龙,现在又和大众情人费翔一起搭戏,实现了万千阿姨的夙愿啊。
费翔身姿保持地真的非常好,有一幕空中俯拍费翔背影的戏码,真的太迷人了!
谁懂,不露脸都杀的我片甲不留!
这露脸露眼睛了还了得?
二、那些略有深意的“黄色对话“电影里有不少弦外之音,你听出来了么。
1️⃣你不就是我的下酒菜么。
你就是DADDY费今晚的小 伴。
2️⃣小曼说,你在感情上的污点岂止一个。
意思是她也知道胡恭平的女人何止她一个?
3️⃣朱士奇说,她在等着鼓捣我!
胡夫人在邀请我一起盖着棉被,和周公聊天下棋。
4️⃣胡恭平对朱士奇说,没想到让你小子给绿了。
从来都是我绿别人,没想到今天我反倒被你这个愣头青戴了 绿帽子。
真是因果轮回啊!
最最最没眼看没耳听的应该是这句吧!
胡恭平说,看我的好戏用不了一个小时。
意思是,我和小漫一起打夜光扑克,酱酱酿酿,用不了一个小时啦。
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父皇!
你这样如何收服西岐,招降姬发小儿,如何做这天下共主?
三、漏洞百出的细节第一,这么大的案件没有记者,没有八卦新闻流出。
这不符合全民“朝阳观众”的现实情况啊!
尤其是胡恭平这样一个非凡迷人的大名人。
偷情居然还敢开窗帘,居然还敢从阳台上正大光明地走过去?
这是生怕狗仔拍不到细节是么?
第二,高级的五星级酒店却没有安保,所有人进出如入无人之境。
无论是霸气外漏的一拳超人马东锡,还是杀气腾腾的施诗,他们都很随便就找到了住高级套房的胡恭平大律师,随随便便就知道他的房号,随随便便就把他房间的门打个稀巴烂。
就星级酒店是搞笑来的么?
是讨好评审官来的吧?
第三,熊大力只是力气大,不代表一定要没脑子啊!
简直暴殄天物,浪费了马东锡。
他完全像个二傻子一样,不是走上楼,就是在下楼,不是在发癫,就是在发癫的路上。
一整个无语!
但许君聪角色有改变,从固有的搞笑角色变成一个搞笑严肃的霸气总裁。
而黄才俊还是一如既往地搞笑,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搞笑因子,将搞笑进行到底。
有点觉得膈应的地方在于,胡恭平夫人凤儿的转变。
她只是因为朱士奇意外吻了她一下就转变心意,想要“鼓捣”一下朱士奇。
所以,男主角胡恭平道德败坏,就一定也要给胡太太安排个精神出轨环节,这样大家才公平对吧!
不过最后一幕中,凤儿傲娇地甩给胡恭平一张离婚协议,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窗前明月,咣!
》,跟同档期的《“骗骗”喜欢你》可谓卧龙凤雏,都用谐音梗当片名。
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舞台剧《Out of Order》,其原文本凭借精妙的情节设计与节奏把控,在舞台剧领域享有盛誉。
然而,这部《窗前明月,咣!
》在本土化过程中却充分地去其精华,最终呈现出令人绝望的观感,成为活脱脱的闹剧。
第一闹,就闹在演员的选择上。
这个故事讲的是费翔是律政界大律师,与对方律师的助手偷情,结果空降尸体,于是他不得不找来无辜的左凌峰,在他的帮助下,计划既掩盖偷情的事实,又让这具尸体有合理的下落。
随着事件的展开,谎越来越多,故事的进展愈发即兴,同时陷入更深一层的混乱。
究竟是什么原因选到了费翔?
特地翻了一下采访,在采访中,费翔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个剧本,并认为这个角色是全新的挑战,觉得自己平时在演戏的时候已经没什么偶像包袱了,所以在演喜剧的时候,更不应该有这些顾虑。
“我完全没有保持帅的标准。
”结果,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恰恰相反,费翔全程一本正经,毫无幽默感,甚至连角色的尴尬与慌乱都无法自然展现。
他全程都是在“演”,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幽默细胞!
他的表演模式更像是舞台剧,讲话拿腔拿调,十分刻意,与影片的整体氛围完全脱节,跟别的演员交流听起来都不像在一个频道。
甚至我觉得,今年金扫帚最令人失望男演员可以颁给他。
马东锡更是要命,口型跟声音完全匹配不上,配音可谓灾难级,带有明显的日本腔调,跟他自身比较粗放的表演风格是错位的,不贴脸,仿佛是从译制片当中跑出来的一个人物。
就这样,费翔跟马东锡两个美国人,就在这个以繁体字为主的不知道哪里的葡国鸡同鸭讲,呈现出极强的割裂感。
第二闹,闹在剧本对于空间的处理上缺乏有效设置,导致故事节奏无法有效展开。
这部电影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充分利用两间房、阳台过道、走廊等空间,在封闭当中制造动态变化,通过不断引入新角色,以及利用场面调度制造角色之间的交错与误会,形成富有层次的戏剧冲突。
“破旧的窗户”承担着意外打晕角色的功能,使角色短暂退出场景,推动剧情进入新的阶段。
可能是出于导演功力的原因,这些空间处理都极为表面化,直白到以至于没有产生任何悬念。
宋小宝和马东锡的错位戏,本可以进一步扩展,成为一个典型的空间喜剧桥段。
如果能够充分调动空间的潜力,制造更丰富的交错感,那么戏剧冲突将更加生动。
餐厅、泳池等公共空间没有产生任何意义,仅仅被用作“调虎离山”的工具,让马东锡或者史策前去寻找线索或制造误会,制造出几个俗不可耐的笑点,然后迅速撤离,对剧情的推进无法产生太多推动力。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镜头语言的缺失。
虽说改编的是一部舞台剧,但并不代表就要把电影拍成舞台剧。
电影所应该具备的镜头运动、景别切换、视角转换,在本片可以说基本为零,粗糙且乏味。
空间的闹会直接导致第三闹,群像戏的闹。
很多人物都只是工具人,甚至缺乏最为基本的叙事价值。
自从宋小宝饰演的尸体“复活”之后,影片原本的悬念已经被解除,随后的戏剧冲突都在围绕如何掩盖偷情展开,无论是真的偷情还是被误以为偷情,以及前面所撒下的在身份上的所有的谎。
影片中真正推动剧情发展的角色几乎只有黄才伦。
他的角色承担了大部分信息传递的任务,掌握了最多的关键线索,并不断推动其他角色进入下一步行动。
其他人物的存在大多缺乏必要性,杜晓宇作为经理跟黄才伦撞人设,后面直接消失。
张百乔出现只是为了被马东锡胖揍一顿。
刘佳作为左凌峰的母亲,她的作用又是什么,为了水时长让左凌峰给母亲打电话?
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塑造极为贫乏,几乎完全依附于男性角色的情感关系,缺少独立的叙事价值。
傅菁作为整个事件的最初引爆点,因偷情而导致一系列误会的发生,按理说应在后续情节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到了故事中段,她的角色却突然消失,既未提供进一步的戏剧推动力,也没有为自己的情节收尾,仿佛单纯只是作为故事开端的引子,完成任务后便被遗忘。
黄小蕾的角色同样缺乏独立性,她的存在似乎仅仅是为了勾引左凌峰。
史策的角色也只是作为某种工具,单纯为了将左凌峰拉回到自己的阵营。
更离谱的是,影片甚至安排了一名出场仅三秒的着装暴露的铺床服务员,其存在毫无意义,完全是廉价的视觉噱头。
许君聪的出现只是为了买一支羊角,这个羊角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费翔案情胜利的关键。
可是这个案情跟整个故事有什么关系?
这个故事有哪几分钟真正有在围绕法律问题展开?
最后居然还在呼吁法律对于普通人的意义,把主题往这种方向来拔高,简直就是对法律的亵渎。
顺带一提,台词恶心到极致:“别人都以为,朱士奇是憨厚哈士奇。
实际上呢,他简直是律政小泰迪。
”“他的脑子里,要么就是粥,要么就是屎,然后粥而复屎。
”……完全无法想象豆瓣上面挂名的八个编剧,是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完成的这个剧本。
近几年国产喜剧在创作上愈发低幼化,默认观众的审美和智商都处于极低水平,直白点说就是当成傻子使。
只希望这类电影以后能够再少点,至少能让电影市场不再那么乌烟瘴气。
个人评分:0.4/5🌟
很难想象要是没有原著打底这片会乱成什么样。
《窗前》的包袱就是靠身份错位和连环扯谎抖出的,要编织一张复杂的关系网,就仿佛一开头电影牵出六七段线条玩提线木偶,但越往后玩得手抽筋了线打结了,木偶被乱线牵得形体诡异,到最后支离破碎。
电影到末段就玩脱了,把网撒出之后不是收网抓鱼,而是直接剪断网让它石沉大海。
这使得后半段很泄气,很多关系包顿饺子莫名其妙就了结了,埋了一整部的案子凭助理几言轻松胜诉。
但要是新年想看乐子,《窗前》够有乐子看。
演员阵容破次元壁,人物反转接踵而至,各种杂梗随地乱抛,能看得下去,但观后跟刷完一场酣畅淋漓的短视频没什么区别,除了偶冒的金句能亮一眼。
电影几乎都按话剧模式拍,镜头语言匮乏,纯娱乐性质,演员表演也都跟闹着玩一样,就仿佛闯入了民族大熔炉,亚非拉全集齐了,太乐了。
窗前明月,咣!
(2024)4.72024 / 中国大陆 / 喜剧 / 魏泇丞 杜晓宇 / 费翔 左凌峰
就如电影标题《窗前明月,咣!
》所说,这部电影的喜剧包袱真的就是咣咣直给,突出一个让人即刻就能发笑。
当然,“窗前明月,咣!
”还有一层作为诗意的谐音,那就是“床前明月光”。
其实从符号语义学角度来看,电影标题所谐音的诗文本身就是建立在一次充满乡愁的想象力下完成的眷恋。
这句诗所跟的下一句是“疑似地上霜”,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明月光这个象征符号被具象化为可见的“霜色”,本身就是一种由联觉所引发的想象。
于是所有的怀疑、误会、反差以及完全符合演员本身特质的间脸(inner face),它们最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不断重复行为下的滑稽喜剧。
柏格森在论滑稽里就谈到,弹簧魔鬼(重复行为)、牵线木偶(机械动作)、滚雪球反应(谎言/误会堆叠)都是非常重要的滑稽技巧。
费翔一口标准的“商务普通话”加上特别具有识别性的小胡子,成为开启整场喜剧误会冲突的钥匙;而当他出席法庭时的正义形象与酒店中的俏情模样的反差彼此形成一种对照式讽刺,他的个人情感与控告案件之间,也是小叙事与大写历史之间的不断冲突下的冲突。
而宋小宝发挥了他几乎是来自身体性的喜剧风格,并在失忆(事件反差)、婚纱(外表反差)与昏迷(行动反差)之间反复横跳,虽然他并没有一开始就介入到这场荒诞闹剧之中,但正是他身体动作一开始的僵硬被误会为“尸体”,才让整个意外以越来越错位的误会失控方向发展。
左凌峰则成为那个被动卷入的小人物,他的谎言其实更像是一种在牵线木偶下,由胡恭平律师平时对他教导传授行为的模仿。
这种“正常”的小人物在事件中的反应反而起到了更幽默的作用,因为他在努力做一个正常人,却无法融入到这个不按常理进行的事件中。
所以故事讲述者一开始也是从他作为画外音进行的,这并不是偶然设置,而是作为善良底色下的叙述视角。
当整个故事结束的时候,并没有再次出现朱士奇的话语,而是定格在他与施诗的追逐过程悬浮半空之中,然后打上了“剧终”(The End)的符号。
无论是窗前还是床前,明月光本身还带有一种澄明性,它意味着即便是在黑夜里也有光亮能照射到的地方。
这个喜剧故事的底并不只是有情人最后还是因为误解消除而重新拾起爱情,还有胡恭平律师一如既往坚持的法庭正义。
那句“法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所叠加的意义就在于此。
这句话乍一看是一个对即将发生的“碰”与“流血”事件的预演,毕竟608的窗户一次又一次发挥了自己不断“咣咣”砸人的效果,砸过费什.李两次、熊大力一次、施诗一次,一次又一次把这种荒诞情绪往上顶。
而且一开始由胡恭平律师说出口的话,在后面他的岸然形象逐渐崩塌(尤其是一个又一个谎言不断说出口)之后,变成了一句反讽,毕竟他所做的事情看起来更像不断以身碰法。
但没想到的是,胡恭平其实是真正有那份法律理想的,明月光不只是挂在窗前,作为一个凝视着这房间里闹剧的全程见证者,也是来自观众视角的上帝式俯视,同时也竟然真正存在于他作为一个律师的心中。
在他与陆家老爷陆俊郎(许君聪)的周旋过程里,竟然真的是逢场作戏,是为了更好地拉他下水,这让这晚上在酒店房间里产生的荒谬闹剧收束了一个温暖的底。
其实胡恭平在选择藏起“凶器”的方式正与他在酒店发生的这系列事件形成结构上的呼应:那个悬挂在半空中相似的对称羊角其实就是凶杀现场中居高凝视的“月光”,一个是凶器,另一个则是普通羊角,这个凶器在电影一开始并没有被披露出来,就如宋小宝的身份一般,作为沉默的迷题而亟待揭秘。
发生在608和610房间之间来回穿梭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密室与调换房间(以及两个鹿角)呢?
一个是被不断闯入对话的场所,另一个则是屡次被打破的空房间(电影里特意将大部分镜头对准了608,610一次次被打开和提及都只是作为相似副本而存在)。
如果说这几位主要的男性角色是在强化个人特性碰撞中所引发的滑稽效果,那么作为他们对应的配偶,三位女性角色就承担起被各种误会反转所带来的喜剧受者,而且正好是在不同原因下交替出现的角色。
傅菁(佘小漫)一开始是局中人,她需要不断逃离不同角色的视线,无论是来自私家侦探的、前男友熊大力的还是胡太太的,所以她被不断推进“柜子”中,成为一个无法出面的形象。
黄小蕾(林銮凤、胡太太)则是中间的闯入者,她想要抓到丈夫胡恭平出轨的证据,却在阴差阳错中骤然点燃了一份微小的感情期待,在这份感性知觉的驱使下希望拥有许久未曾出现的温情,但很快又在误会消解后快速熄灭。
史策(施诗)是因为谎言误会而前来酒店的对质者,她大部分时候是谎言的听众和见证者,同时也是另一个追击者。
但在谎言死结走向难以解释的最后关头,还是站出来解局,用杜鹃/燕子的代入几乎是以机械降神的方式把这个喜剧给拉下帷幕。
最后也是施诗没有失去那份最真诚的感情。
这个新年伊始,我们正需要这纯粹好乐、放松大脑的有趣喜剧,愿所有误会都能消解,每一份正义都有归途。
看了这部一路笑到最后的跨年喜剧电影,106分钟带来的不仅仅是笑声,还有堪称抓马的多方修罗场。
胡恭平(费翔 饰),人如其名,一个一脸正气的金牌律师,在法庭之上和闪光灯前所向披靡,但是私底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于是有了和佘小漫(傅菁 饰)在酒店的幽会,有了窗前出现的“事故”,命运使然也好,突如其来也罢,本来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的浪漫之夜就此发生了偏移,于是他找来了自己的助理朱士奇当“替罪羊”,就此拉开了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现场的大幕。
朱士奇(左凌峰 饰),身为大律师胡恭平的助理,这个法庭上的小透明,平时处理琐事的“哈士奇”,“事故”也好,“顶包”也罢,平生从未说过谎的他第一次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从此开启了生活的另一扇大门,就此阴差阳错的卷入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抓马”之夜。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现场,一场无法公之于众的幽会,一个不请自来的私家侦探,两间通过阳台联通的房间,随着接连而来的各种意外,犹如那个一堆就倒的多米诺骨牌,在各色人等的进进出出之间完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莫比斯环,这是纯粹的荒诞,这是喜剧的魅力。
这是一个命中注定的“抓马”之夜,一个想要“偷吃”的原告律师,一个无法摆脱“前男友”的被告助理,当疑心病发作的妻子不请自来,当锲而不舍的前男友破门而入,“轮椅”和婚纱共舞,菜刀和铁拳交错,犹如那两间通过阳台相连的酒店房间,完成了犹如“蒙太奇”般的人物交错,完成了多方汇聚的“修罗战场”。
这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笑点密集的“吃瓜”,令人抓马的表演,当游刃有余的“老油条”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窗前“事故”,剩下的只有月光之下“怨种”的顶包和衣柜中的躲躲藏藏。
这是一场人性的觉醒,当“哈士奇”变身“小泰迪”,当危急关头脱口而出的是从前无法说出口的荒诞,一个个堆砌的谎言,一个个自圆其说的道理,剩下的只有“鞋不合脚,买鞋去了”的潇洒和敢爱敢恨的“人间清醒”。
一个看起来道貌岸然的律师,一个卡在窗户下面的“侦探”,一个出事就“背锅”的助理,一个鸡飞狗跳的“抓马”之夜,《窗前明月,咣!
》,笑料百出,轻松拉满,跨年档最纯粹喜剧电影,收获新年第一份爆笑,仪式感满满。
冲着Daddy去看了《窗前明月,咣》,被影片的画风着实震撼到了,荒诞抓马又符合剧情逻辑,非常适合爱吃瓜er去看,是罕见的高开疯走的喜剧电影。
影片带来最直接的感受是意外、好笑,反差感强。
看电影之前没有想到费翔演的是擅于时间管理的渣男,外表一副精英模样,但是没什么道德可言,PUA员工,欺骗感情,“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这句话是被daddy演绎到精髓了,看到他把所有人耍的团团转我不自觉拳头握紧了。
马东锡化身“渣男判官”,一拳打飞一个渣男,看起来格外生猛,但又带有反差萌,比如看到宋小宝跑过来,愤怒脸秒变真诚,主动上前给“粉丝”签名。
宋小宝的喜剧感更是不用多说,他可以随时制造笑点,是一个非常百搭的喜剧演员,和谁同框都能让笑点翻倍。
谁看到他喊费翔“giege”那段都忍不住要爆笑吧!
最贴近打工人日常的就是左凌峰饰演的朱士奇了。
一句“养zhu千日,用zhu一时”,可把朱助理忙坏了。
领导随口一个谎,小助理跑断腿给领导找补,忙里忙外,真是又心疼又好笑。
故事剧情简单概括就是男主胡恭平试图用一个谎言掩盖与情人约幽会的事实,但是后续不得不继续用更多的谎言去找补,最终丑闻败露。
坐在影院看这个故事,感仿佛置身于吃瓜第一线,故事中各种做总复杂的关系和情感纠葛,带动我大脑飞速转动去梳理人物关系和时间线,完全是我平时冲浪吃瓜的状态。
不人断反转的剧情和打脸情节,看得目瞪口呆,感觉主创团队也是资深吃瓜爱好者,各种热梗一个没落啊。
看完电影,才会意识到电影名字取得很好。
窗前明月,是胡恭平与情人幽会时的场景,也是意外发现尸体的“案发现场”,整个抓马的故事就发生在此“窗前”,所有的谎言都被此“明月”听见。
最后一个“咣”字增强了画面感,还带出了人物情绪和状态,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可不就是“咣”一下子,让人措手不及,令人额头冒冷汗,于是大谎套小谎,越找补漏洞越多,让人着急忙慌。
最后看到善于伪装的渣男终于翻车了,可算是大快人心。
根据“三一律”戏剧改编的“三一律”电影,各种元素一锅炖,够乱够闹,不是那种无逻辑无厘头的烂,但也离那不远了。低俗笑料和烂梗同时出击,但好在时不时能让人尬笑几声。费翔那一口普通话自带笑点,让本来还有几分“严肃”的场景瞬间失真
逻辑有些发散,甚至可以说是混乱,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主线究竟是什么完全不说胜或者说很少提及。就是彻彻底底的一场闹剧。闹到哪儿算哪儿,很多人物都很鸡肋,比如说熊大力。就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角色。林栾凤就差把骚写在脸上了,完完全全忘了自己是个有夫之妇。朱世奇亲了他一下,跟叫了他几声凤儿,就更花痴了。我想这一定会引起很多女性观众的反感吧,而虽然有悬疑的情节,但是都是一笔带过,杀人案起因缘由,死者都几乎没有印象。让人感觉本末倒置。实在有点乏善可陈。
导演在用舞台剧的逻辑拍电影,很单薄,笑点在大荧幕上也没那么好看。费翔叔叔的口音有点让人出戏
继《日不落酒店》和《超能一家人》后,《窗前明月,咣!》让我又吃一堑。片名谐梗音出烂片诚不欺我,费翔和马东锡两个美国人演这种片子是何居心,建议严查!(不是)
过程中觉得故事线真的挺不错,看完了才发现原来是改编的,原来是沿用了原剧作的剧情和冲突设置,加入的一些屎尿屁生殖器或是扮丑的笑点真的不好笑,更别提女性的工具性和身体服务性了。
这种形式的电影属小品电影还是舞台剧电影?片名都如此敷衍。
怎么能做到这么奇怪但又合理的卡司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好癫好乱好神经,剧本一般,如果是舞台剧应该更好看一点
就如电影标题《窗前明月,咣!》所说,这部电影的喜剧包袱真的就是咣咣直给,突出一个让人即刻就能发笑。当然,“窗前明月,咣!”还有一层作为诗意的谐音,那就是“床前明月光”。其实从符号语义学角度来看,电影标题所谐音的诗文本身就是建立在一次充满乡愁的想象力下完成的眷恋。这句诗所跟的下一句是“疑似地上霜”,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明月光这个象征符号被具象化为可见的“霜色”,本身就是一种由联觉所引发的想象。于是所有的怀疑、误会、反差以及完全符合演员本身特质的间脸(inner face),它们最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不断重复行为下的滑稽喜剧。
3星半;话剧风格,剧情没劲,主要是演员化学反应和话剧喜剧感奇葩
还真的是粥而复屎……
不用解释了,解释又要撒很多的谎。
剧情算是丝丝入扣。搞笑成分也还是有的。费大老板果然临场应变能力和智慧超群。舞台剧版本应该效果不会差。
费翔的口音真难绷
一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事情都憋着不讲,然后任由事态莫名其妙的发展,虽然比较可笑,但笑点又很俗套老旧,失忆梗,抓奸梗,互换房间梗,误会梗,虽然挺下饭,但有种让人烦躁不安的感觉
挺搞笑的
前半场靠daddy,后半场靠小宝儿,算是能看,偶尔可以让人欢快地笑出声;影片的整体感觉就像马东锡在影片中的样子,肉大身沉很笨重,出个拳倒是挺有力的,但出拳的机会太少了……
烂到爆炸,low 穿地心
就是话剧吧,这么多三俗梗
只有费翔才能让人发笑,虽然这个神经喜剧看上去蠢蠢的,但比贾冰魏翔的任何一部喜剧都好玩太多了。
往年常远跨年片的毛病基本上都有,但之所以还算能看偏偏是因为没让常远来演。这片子或许能开辟会开辟内地喜剧片的新赛道,即多找些有话题的选角,笑点多从演员的原有人设里剥削。看似讨巧但恰恰是成熟娱乐市场才有的做法,比回回都惯性去找王迅贾冰潘斌龙这样的老梆菜铺底料要强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