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它就像看生活。
谈不上喜欢或是不喜欢。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或者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难以作出任何价值评判。
一年前看《三峡好人》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在看生活。
我向来对那种看生活的片子没有什么喜好,生活本来就很惨了,特别是小人物的生活。
看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像看这自己,看着自己的朋友……无所谓对片子的惊喜或是否定。
生活就是如此,此类片子就是真实记录生活而已。
对我没有什么意义,或许对以后的人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会有意义!
对白奇怪.莫名其妙.普通话说出来生硬.四川话出来还是生硬.用小崔的话说,是大众的口感被好莱屋惯坏了。
没什么道德感.是个主人公就得赞美他不是好东西,但其实坏不到那去,还有点傻得可爱吗。
大众的口味是喜欢把自己往主人公身上拉吗。
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一样吗。
国产吧.
《请将我遗忘》现在在影院看不到,首映不久就被禁播大概是拜原著所赐吧,它改编自大名鼎鼎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我想如果不是改编自这部小说,就不会引起如此多人的关注,也不会遭到骂声一片。
小说我看时还是上学时候,当时有点震撼,但多年以后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剧情,得以在不受原著影响的情况下看电影。
不知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我向往已久的成都,还是因为其中的哥们情谊,或许是其中对青春的祭奠吧。
我看的十分投入,并且感伤。
陈重娶了美妻却总在外流连夜场,李良因为妻子与陈重的外遇而消沉,大头有张纯净的脸,他低着头说:我没你们那么多要求,只要白天有口喝的,晚上有把摸的...我还就想尝尝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的滋味... 这几句话被他用川普说出来,竟然让人心里一动。
陈重自以为是却伤害了身边所有他在乎的人,妻子离他而去,朋友对他冷嘲热讽当想回头时却不可得,他受了重伤却爬上车子,他开了一夜离开了那繁华的城市,他看着夜色下的成都,听着以前和大头李良一起唱的歌,露出了微笑,他用血洗刷了自己的愧疚。
选择用这种方式来救赎自己。
郁闷的心想起了他大学时朗诵的诗:青春的序曲还在回响而我却将永远离开无论我将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悲伤或者是幸福你都会看到在我生命的深处有一个永远不能抵达的家多年以后的夜里你掩面哭泣青春的灯火若即若离是谁让你一生怀疑是谁守着最初的誓言站在原地谁在天堂谁在地狱谁在年轻的梦里一直找你是啊谁让你一生怀疑,又有谁守着最初的誓言站在原地等你?
我看这个片子看到更多的是人与人相处时那种怀疑与猜忌,信任的缺失,信仰的崩塌,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看清了世情与人生。
或许不过是自以为是。
那个人依然忠诚的信守最初的誓言站在原地。
应当是三四年前看的小说吧,不记得了,应当是小说刚刚发出来那会儿看的,我激动的不得了,没有用多长的时间就看完了,可最后也没有记得个什么东西,连人名也没有记得。
忽然的就将这书或是电影想起来了,于是例行程序:搜资源—下载—观影—屁话.对于前些年网络刚刚大红大紫时的确崇拜过什么,后来又淡了.电影没有太多的亮点,我甚至不能记起太多东西,真怀疑是不是自己脑子出现了严重的记忆问题.故事从成都的双流机场开始到山坡下陈重的死去,物欲横流的成都,人声顶沸的人情冷暖,好与坏概念的模棱两可.陈重是成都市面上小有成绩的家伙,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失败者,他是真爱赵悦的,可是他也不能控制不去玩弄别的女人,这是的时代的症侯.面子虚荣问题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李良说:今天,还有哪个女人值得我为她守身如玉?另外还有一段对白我当时有点怔住了:“大头,我也希望和你一样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可是我回不去了.”面对此类的对白以及后较好的收尾与残酷,让这部影片增加了些亮点.<无间道>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不多说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对于成都这个城市我产生了兴趣.
谁在天堂,谁在地狱,谁在年轻的梦里一直找你?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
一切都是轮回!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
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所有的青春散场在即,爱恨绞缠;所有的恩怨相抵不过,旦夕交锋。
一个谎言引出连串反目,真相只是揭开一个又一个伤筋动骨的裂痕。
偷腥之后的男人,永堕负罪之海,连悔恨都变得可怜可笑。
然而外遇之后还是外遇,外遇成为一个惯性,男人依赖它,饮鸩止渴。
妻子离去,职场争斗又机关算尽,四下冲撞不得出路.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挣扎与挽留,在怀疑的阴霾中演变成报复,明知无益却欲罢不能。
兄弟踏上歧路,而还给兄弟的,只能是令自己踏上更深的歧路。
爱人害怕背叛,而交到爱人手中的,不是忠诚却是一把抓狂的妒火当爱比死更冷,所有真切、悔意、爱恋,统统不是对手。
年少时豪情成诗,如今动一动感情都已是担待不起的奢侈。
最后一刻,哪怕浪子回头,也回头路断。
当男人遭遇欲望的急流时,还懂得选择遵守誓言的贞洁吗?
女人被孤独围困时,偏离方向是不是命运必然的安排?
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
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
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终年不夜的成都,从未散场过的过往。
请在今晚,将那段锦绣般繁复华美却轻薄易碎的岁月,遗忘。
所有的青春散场在即,爱恨绞缠;所有的恩怨相抵不过,旦夕交锋。
夫妻之情,弟兄之义,统统丢进热辣荤腥的红尘中煎熬成愁。
一个谎言引出连串反目,真相只是揭开一个又一个伤筋动骨的裂痕。
外遇对象是兄弟的未婚妻,偷腥之后的男人,永堕负罪之海,连悔恨都变得可怜可笑。
然而外遇之后还是外遇,外遇成为一个惯性,男人依赖它,饮鸩止渴。
妻子离去,职场争斗又机关算尽,四下冲撞不得出路,臭恶成一滩烂泥的沮丧反倒滋生出蓬勃的祸端。
挣扎与挽留,在怀疑的阴霾中演变成报复,明知无益却欲罢不能。
兄弟踏上歧路,而还给兄弟的,只能是令自己踏上更深的歧路。
爱人害怕背叛,而交到爱人手中的,不是忠诚却是一把抓狂的妒火,当爱比死更冷,所有真切、悔意、爱恋,统统不是对手。
年少时豪情成诗,如今动一动感情都已是担待不起的奢侈。
最后一刻,哪怕浪子回头,也回头路断。
终年不夜的成都,从未散场过的过往。
请在今晚,将那段锦绣般繁复华美却轻薄易碎的岁月,遗忘。
"请将我遗忘",名字起的好,我会将你"遗忘"的,拍的真是郁闷,写完就会不记得你了,能写只是提醒一下想看的人,如果当年看过原作的人,就不要让它来伤害你了.2002年据说是当年网络小说第一名的'成都,今夜请请将我遗忘"可以说打胜了国内网络文学对抗现实作家的第一炮.这书火了大陆网络文学,可比当年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火了成都,什么'成都粉子','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一大堆.现如今,有人拍成了电影,用一个词来形容是"面目全非".从语言,到故事情节,好像是一件仿的很次的'名牌'.想想现在正火的'鬼吹灯',有一评论是要拍成电影,后怕啊.我也想那作者也别写了,越来越次了.学学人家'罗琳'阿姨.咱不是拍不出好的,'蓝宇'就是一例子.虽不是太强,也够了.好了,忘记你,我做的到.
没有看过原著,看这部电影时还是在大三的时候... 那时候我们寝室爱把喜欢看的电影,经常拿来再看,然后不自觉的背对里面有趣的台词,对完后,大家哄堂大笑... 确是有滋有味..请将我遗忘,也是其中一部。
我们寝室的兄弟,都觉得这部电影不错,很真,没有大牌的炒作,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演员也都恰到好处...直到我们大学毕业前,我们还是会经常对里边的台词,学着里边的川话...只是这个时候,对起来多了些伤感的味道... 特别是每当对台词对到陈重回母校寝室回忆起李良读的那段诗句:“青春的序曲还在回响,而我却将永远离开;无论我将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悲伤或是幸福;你都会看到在我生命的深处,有一个永远不能抵达的——家!
老大,该你了...”这时,我们都会沉默良久,最后大家一块你一句我一句的回答:“我就两句,血性敌不过血腥,我选择娱乐...”一部电影,一个时代,有时候确实是这样,我觉得不管是什么电影,如果能让人在某个时候,忽然回忆起来里面的情节,也会因为这些片段,让你回想起过去的那些事,最后深深的一笑;这应该就是好电影吧...毕业快一年了,寝室的那些兄弟也都跟往届一样的各奔西东,只是每当忆起那些快乐也忧伤的日子时,脸上真的会有笑容...
片子中被改编了的歌曲名字叫《成都好吃嘴》 , 我down 下来放在电脑里听了好几遍,感慨,成都话还真是有意思!
亲切的歌声,飘香的街道,安逸闲致的氛围,飞扬的歌声——这就是成都留给我的回忆,确实是个很难让人遗忘的地方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偶然在b看到这个片子的切片,两位演得实在很美妙,带着大鹅特有的冷咧,不过大鹅这么崆峒的地方能出这类片子也是很有意思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年上拿蛋糕上的面具也太宠了 看完这部电影就像假期结束一样 一切又回到了原本的乏味中 只有那个晚上好像有些不同 但又什么都没改变
校长好宠…对剧院的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有独特意义的、忧郁笼罩下的小假期
海边那段简直太暧昧了。喜欢这种克制、点到为止有想象空间的安排。
假期
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
吃饭和在车上的群像拍的太好了。几次感受到了压力底下的悸动。两辆车、两种身份,完美的依据两位成年人把群体切割成了两部分。形成了上行下行两条穿插的感情线。孩子们和戏剧老师先扬后抑,教导主任先抑后扬。剧场是转折节点。两个群体的情绪在话剧过后实现了转换。太漂亮了。两个面具拍在桌上的时候,连我作为看客都笑出了声。戏剧的意义是什么呢?不是表演或者获奖,而是在意识到快乐短暂洒泪不舍的时候,我们能勇敢的说封存住这杯夏日的酒,夏天就永远不会离开。什么是真正的儿童艺术?不是表演我们心目中的孩子的模样,而是走进真的孩子,观察、融入她们。车窗上的爱心会被新一轮的雾气遮盖,再见了,玛利亚。最不幸的就在于,我们已经到了明白封存的酒也无法永存的年纪。未来不再会有我摔倒在你身上,也不再会有踢翻的那瓶酒了。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这个结尾多加一星,太触动我了,大哭特哭。。
喜欢看克制的“爱”,但下次请多一点糖
“假期转瞬即逝,而你眼睛的颜色让我领悟到真实的滋味”
最悲伤的事情,假期结束了。
好喜欢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
情感处理得克制冷静,大片的留白让人浮想无限。这一天结束了,夏天结束了,有些事发生了,有些事没发生,都叫人抓狂。非常好的be美学。
夏天海边,为你的任性花掉五千放生的生蚝。闯入陌生人的婚礼吃饭跳舞,这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假期结束后你还记得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