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会是劳碌一生的超大会社的女社长年迈生病,遇到不负责任肆意挥霍生活生病的独身女朋克,然后在女朋克的鼓动下,改变自己苦守过世丈夫企业不曾休息的生活,被女朋克带着发现生活多姿多彩的人生意义的故事。
女社长在游历中了解了自己新的人生意义,而女朋克则懂得了珍惜和责任,最后两个人成为了soulmate,百年好合,共赴黄泉,the end
闲着无聊无意中看了一下这个电影,人生基本都奉献给家庭的主妇北原幸枝,和人生基本都奉献给工作的公司社长刚田真子,突然被告知生命所剩无几。
罹患绝症的二人在医院相遇,为实现一名12岁女孩的“遗愿清单”而展开故事。
她们要做的都是以前的自己绝对不会去做的事情,首次体验打破自己的那层外壳,享受人生的幸福——“无论如何,人生要有所改变”。
两个不知道该干嘛的失意女性捡到“亡故”小姑娘的遗愿清单,终归实现的是她人的愿望;但最后一条宇宙旅行用花不完的身外之物得以实现,还是略略升华了一下整部片的段位。
你找到生命的乐趣了吗?
”“你有没有为他人带去快乐呢?
”这是卡特问爱德华的话,也是上帝问我们的话。
换作我来思考,我想,我并没有找到生命的乐趣,但时间还长,我还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自己的未来与兴趣。
第二个问题呢?
我想或许有吧,你与朋友间的欢笑便是最好的写证。
我也希望能在我老后,不会想起现在时,会有特别大的遗憾,所以从现在开始努力,为我自己列一张“遗愿清单”,写下你想完成的目标,不需要太大,只想让自己找到未来的方向,做你能做的最好的,最勇敢的事情。
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如爱德华一样,在追求未来的过程中,在金钱里迷失了自己,忘记了陪伴我们的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便如扮演卡特的那位演员所说“罪恶是一次次用金钱换取幸福。
”我讲的多为一些大道理,似乎大家都知道,但我希望,每个人也都能够真正的去体会那些大道理,不止知道,更要明白、实践。
《遗愿清单》是一部内容很多的,颇具人生哲理的一部电影也值得让人去多次回味。
遗愿清单 真的不想等到最后时候才去做一直以来想做却又忽视了的事,人总是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可是,最应该的是活在当下,去抱一抱父母,去亲一亲孩子,去对老公多说一声我爱你,去和朋友小聚一下聊一聊八卦,出去自由自在的旅行,吃自己想吃的,好好睡觉…真的害怕真的有那么一天,那一天不想要,可是,又不由我。
我的墨墨会问我,等她长大姥姥是不是就要死了?
我搂着她对她说不会的,小墨墨说会的,是人就都会死的,我也会死的…
GDP蹭蹭的长,生活节奏蹭蹭的变快,这世道,不知是好还是坏。
生活本该朝着便利舒适的方向发展,可是却总是感觉有点事与惟愿。
为了沟通便捷,我们发明了手机,为了交通便捷,我们修了高铁,发明了飞机。
为了生活舒适与奢侈,我们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走路有汽车,睡觉还有席梦思。
可是,我们真的过得舒服么?
纵观你的一生,学生时代作业多的没时间玩耍,上班时代工作忙的没时间睡觉、吃饭、恋爱。
好不容易结婚了,没时间看孩子,父母年纪大了也没人去照顾。
好不容易有钱了,又弄了一身病。
真的不知道经济发展那么快是好还是坏,一方面加快了地球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人生的进程,吃饭睡觉挣钱毫无生气的gameover。
不仅是日版,还是女版,可能是期待过高,整体挺失望的我以为抒情部分会是「小偷家族」那样隐忍含蓄,结果全片几乎都在撒开了煽情,个人觉得有点审美疲劳,其实最后的那封信可以写得十分出彩,先由助理高田来口述,然后真子的声音和画面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讲述心事的方式,天海佑希的声音在这一段十分加分,但信确实一般,如果说美版那封信是一篇英文美文,日版的信显得太潦草了改编得已经够接地气了,不管是京都还是那个演唱会,但是一开头模仿美版的跳伞和埃及金字塔,个人觉得有点不太搭除了一开头的真子,大多数笑点都比较尴尬,有好多地方的沉默也很尴尬,总感觉像忘词了但最让我失望的是"癌症晚期"和"遗愿"两个关键点的表达明明都是癌症晚期不知道能活多久的人,但是哪怕是在医院,都没有太多跟癌症相关的因素(类似于美版里化疗后的呕吐之类),两个人的精神状态宛若只是做了一个普通的手术,有时候甚至更像是来探病的人,而不是病人本身最后真子是在临死前口述了那封信,但是场面里的她坐在办公椅上,衣着光鲜地透过高层办公室看着远方,精神矍铄,更像是励志片里的意气风发准备干一番大事,这跟情节真的搭不上……哪怕是她嘴唇发白半躺在电脑椅上呢?
她临终前在办公室而不是病房我觉得是合理的,她自己也不断地说"公司是我的孩子",说白了,公司就是她的命总之跟"癌症晚期"相关的元素似乎全靠阴沉的氛围来烘托,在氛围上我反倒觉得美版那种外面分分钟充满阳光其实内心里十分阴沉,更有一种反衬的味道另外,"遗愿"为什么非要用一个12岁小姑娘的呢?
如果说幸枝做了一辈子隐忍的主妇,确实不知道想做什么,我可以理解,但她完全可以慢慢在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想做的事儿,即便是按照小姑娘的遗愿,那么一辈子为事业奋斗的真子呢?
全片下来她反倒是那个不断帮幸枝实现愿望的人,自己却好像豪无所谓明明跟小姑娘不熟,然后真子和幸枝一开始感情基础也一般,就突然出发去做遗愿清单,总觉得太突然了,而且小姑娘居然想到要做的是跳伞也是让我有点困惑,倒也有这个可能性,只是略微不太搭调根据别人的清单也没问题,那旅程是为了什么呢?
刚才说跟小姑娘本来就不熟,而且幸枝还被冲撞过两次,当以为小姑娘死了,幸枝受到很大冲击,我以为她幡然醒悟自己也快了,所以受到小姑娘遗愿清单的影响是不是自己也该做点什么……结果……"我们帮小姑娘实现愿望吧",而且真子在电话那头居然毫无缘由地答应了……我一直觉得遗愿清单所代表的主线是自我的表达,不管是自我的欲望还是自我的心事,我不觉得这会影响对于"家庭关系"的解读,看一看美版,家庭关系一直都是贯穿下去的,不管是Edward跟他的女儿还是Carter跟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可是日版里纯粹是家庭关系的探讨,而且主要是幸枝,因为真子的父亲也不过是几乎一笔带过,要知道,在美版里,金字塔顶端,Carter跟Edward聊到了生死和去天堂前的三个问题,一贯嘻嘻哈哈的Edward突然严肃起来,聊起了自己的女儿,这让Carter意识到,这件事对Edward影响太重了(甚至,女儿是看似大大咧咧的Edward在世上唯一的情感牵挂和心结),所以才会自作主张非要带Edward去到女儿住所,希望他们和解,而且这还有个前提是,Edward也曾故意给Carter安排了个"婚外情",所以他俩最终的吵架才算扯平了但是日版,真子只不过提了几句父亲的事儿(甚至只是日常的讲心事,而不是讨论生死时聊到的),然后幸枝就突然安排他们见面,而且真子生气后,直接跑开?
然后没多久,立马和解了??
太快了吧……美版还是Edward最后看了Carter去世前写的信,怀着矛盾的心情才去见了自己女儿和外孙女,我觉得这更符合情感逻辑,痛恨了一辈子的结,不是一个摸头能解开的不过全片整体都没什么心事表达或者生死讨论,所以真的非常缺乏张力,本来应该是相互更加了解并且一定程度上也渐渐打开心门的共同旅行,愣是变成了普通的郊游,可她俩是濒临死亡的病友,而不是有大把休闲时光的游客幸枝跟丈夫的爱情那么美好,最终却变成了这个样子,而大女儿美春(满岛光仿佛是「对不起青春」中的理沙来到了本片)又因为"就因为我是大姐就要照顾所有人吗"而生病重母亲的气,这些心结幸枝完全有很多机会跟真子坦白,也应该跟真子坦白,不然后面为什么还特意安排老两口的婚礼呢?
真子呢,故事更多,面上的女强人,其实缺乏自信,有时候还特别懦弱,小时候受的苦落下了要强的个性,跟父亲的关系也几乎决裂,对她来说,临死之前会想什么?
她的过去埋了那么多的种子,总有一些会生根发芽,而她会想着离开这个世界前再去看一眼,哪怕浇浇水,可她什么都没说,只提了那么一下还被幸枝"敏锐"地捕捉到了然后擅自安排跟父亲见面,要我我也生气……明明两个人可以边旅行边吐露心声,可那么宝贵的机会,嘻嘻哈哈说一些有的没的,就过去了,到后面着急补救,想通过一封信来表达两个人的相遇对对方带来了影响,其实是很草率的最后有个细节挺耐人寻味,但也没讲好,就是真子去世后留了两百亿日元给幸枝,我觉得完全可以说是因为幸枝之前说"想要留点钱给孩子们",而不是"你想拿去做什么就做什么吧",都癌症晚期了,还能做什么呢?
而且,为什么最后要通过"给钱"这种听起来很俗的事情来表达感情?
我的理解是,真子并不在乎钱,甚至恨它,因为她做那么多事,只不过是想要摆脱小时候因为父亲欠债所以被追债人敲家门导致真子躲在房间里瑟瑟发抖,这样的阴影是真子内心中无法摆脱的不安全感,所以钱对她来说是一副铠甲,而临终之前,本来应该穿着铠甲入土的她,却被幸枝这样的"穷人"打动了,她意识到"你不需要有钱就能有安全感",所以才会留下一笔钱,我觉得这一点心结完全可以表达在那封信里,这样的"谢谢"才会更真诚,因为比起临终前的陪伴,在离开人世前居然还被别人影响人生,才是这辈子最大的彩蛋正因为这个"彩蛋",让之前的"正片"都变得有意义了,于是真子终于得到了真正的解脱,我认为这才是更好的线,但本片对于这点,铺垫得太太太太少了至于幸枝,她哪怕病重,也一直牵挂家人,哪怕家人对她如此不公,这说明她的内心是很强大的,那她并没有需要被救赎的东西,于是遗愿清单意义就不大了,或者说这也是没什么编剧要让她帮小姑娘实现愿望的原因,因为她太体贴可是她真的毫无半点脆弱吗?
我觉得不是,即将离开人世,做了大半辈子主妇,是否会"自私地"觉得"我也想只为自己做点什么"?
会不会想起年少时很多想做的事情然后一定要去做?
(我以为12岁小姑娘会刺激她想起过去的愿望,没想到还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欲望……太道德模范了)哪怕是她完全想不起来以前的愿望,或者说想起来但完全不想做,我觉得依然可以表达出来,比如说"没想到哪怕要离开了都不曾为自己考虑过",接下来真子再为她穿上婚纱办一个婚礼,不是更合逻辑?
幸枝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家庭,那个婚礼是她应得的,也是解开她心结的关键情节,只是在那之前,对她心结的讲述太少了,你甚至觉得她强大到连癌症晚期都完全不在乎……同美版一样,清单的最后一条也是死后才实现的,实际上是助理高田帮忙实现的,因为写的是宇宙旅行,我以为会偷偷载她俩的一点骨灰去火星,没想到只是把探测器命名为她俩的名字,这么守规矩可不像真子的性格……美版最后雪山顶上,一切都有了归宿,让人觉得有一种宿命感,觉得这就是Edward和Carter想要的最终去处而如果本片中一开始就讲,真子和幸枝都有着飞上火星看看地球这样的白日梦,那么结局会显得更加有意思一些她俩其实都不曾为自己而活,幸枝是完全奉献给家庭,真子是活在外界的名声里,而哪怕最后火箭飞天,也不过是因为一个不太相熟的小姑娘想要"宇宙旅行",直到最后一刻她俩都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让我无不感慨,其实本片是半个悲剧尽管看似都和自己的人生和解了,可是她俩的愿望真的是和人生和解吗?
按照真子的性格,她一定会继续较劲下去的
感情细腻极致催泪——《遗愿清单》
今天聊聊电影《遗愿清单》。
片名最高の人生の見つけ方/ The Bucket List (2019),别名日版遗愿清单 / 发现最棒人生的方法 / 最棒的寻找人生之方法 / 一路玩到挂。
这部日本电影翻拍自摩根老爷子版本的《遗愿清单》,影片中将两位男性主角换成女性,改编时配以符合日本国情的元素,让人看着更为贴近东亚人的生活。
比起美版原版,日版《遗愿清单》采用女性为主角,感情更加细腻丰富,催泪效果更强。
《遗愿清单》中,两位女性因为癌症晚期,在医院里住到同一间病房而相识。
北原幸枝是一位古稀老人,扮演者吉永小百合已经75岁,一直在家担任家庭主妇,照顾老头子和儿子。
某天胃疼难受,北原幸枝实在熬不住才去医院检查,结果一查就是IV期晚期,时日不多。
刚田麻子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强人,扮演者天海祐希已经53岁,担任一家上市公司的社长,身价不菲,但也败给了卵巢癌,癌症扩散到肝脏,同样时间不多。
北原幸枝和刚田麻子住在一起进而成为病友。
某天她们碰见了另一个才十岁的年轻小病号,小病号的突然离开给了她俩很大触动。
小病号掉落在地上的笔记本记录着她的遗愿清单,北原幸枝和刚田麻子为了让剩余的生命有点意义,开始逐条完成小本本上的遗愿清单。
有刚田麻子的财力支撑,遗愿清单里的大部分事情都不叫事儿,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叫问题吗?
高空跳伞、逛金字塔,这种玩乐愿望,简直就是有钱人体验生活的常规操作。
玩得很嗨后,她们俩开始调整遗愿清单上有关情感归宿部分。
不论是听演唱会,还是和父母道谢,每一条都寄托着大量情感元素,有过生活经历的人自然会代入自己的生活经历而感同身受。
从北原幸枝和刚田麻子俩人参加桃草演唱会开始,《遗愿清单》进入催泪模式。
清单上剩余的遗愿中,每一条每一段很让人感动。
演唱会、吃芭菲、翻单杠、穿婚纱、表谢意,随时随地可以触发观众的泪点。
比如与家人的和解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北原幸枝一直担任家庭主妇,为此放弃了许多东西,而丈夫似乎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女儿忙于事业,错过了很多人生经历,儿子则是一名标准的平成废宅,每天窝在房间里不见阳光。
刚田麻子自幼缺少母亲,父亲到处欠债,生活十分艰苦,自己也一直生活得缺乏自信,为了挽留丈夫不惜委屈自己,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借着遗愿清单,两人终于有了一个敞开心扉的机会,把所有话都说清楚,把所有事情都解决掉,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解决问题后,她们发现,也不过如此,当初各种无形的害怕都烟消云散,自己的心情反而变得舒畅很多。
花季少年在厌世时写下的各种遗愿,终究只不过是孩子的愿望。
要知道小丫头患有严重的I型糖尿病,连吃一口冰淇淋都是奢望。
在常人看来无非是些正常不过的事情,偏偏花季少年无福消受。
我们不妨将想做的事情写下来,不用非等着生命临近尽头才想起去做很多事情。
其实借着这次疫情宅家的机会,很多人也会因此看开,解除疫情后,把想说的话说一说,把想见的人见一见,把想做的事做一做,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很多人都是在鬼门关前走过一遭后才心境大变,其实远不必如此。
《遗愿清单》就是一个十分好的例子,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想做的趁早做,不要留下遗憾。
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定需要认识一个土豪朋友才行,只要放得下放得开,愿望都可以实现。
感情细腻极致催泪,感悟人生珍爱生活。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曾经有这么个调查:有一千个人被问及,若有可能事先获悉,想不想知道自己确切的死亡时间,96%的人选择了不想,我总觉得自己属于另外的4%。
如果能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多少,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解脱。
但事实证明,我不属于那4%。
基本上我们已别无选择。
这是卡特说的。
但我想说我愿意做那96%的人因为知道所以会更珍惜!
现在的我真的很无奈!
这部电影就完全在述说着一个事实当自己知道了生命的尽头在哪才发现自己居然有这么多想要干的事往后有数的日子将会分外珍惜!
所谓《遗愿清单》,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将要去世前,完成一个人余生未完成的事情。
这样的题材的多数是打抒情牌,以及也因为深深符合中老年人观众的口味而在电影市场上所向披靡,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是双丰收的。
毕竟讲的是人生、死亡和人性那深厚而温情的内核。
正如您所知,这样清零遗愿的题材,早在2007年就有美国的华纳公司最先出品美版《遗愿清单》了,美版《遗愿清单》在罗伯•莱纳执导下,颇为从男性的视觉去讲述了关于为遗愿清单的绝症男儿们那豪气的一面。
而在这次翻版的日版《遗愿清单》,日本导演犬童一心,则从温柔和细腻的女性角度讲述了两个身患绝症的女士努力为小女孩完成临死前未完成的遗愿的故事。
而在这种富有日系那清新细腻的遗愿清单中,也多了一种柔软的力量在。
该故事片大概讲述了人生基本都奉献给家庭的主妇北原幸枝(吉永小百合 饰),和人生基本都奉献给工作的公司社长刚田真子(天海祐希 饰),突然被告知生命所剩无几。
罹患绝症的二人在医院相遇,为实现一名12岁女孩的“遗愿清单”而展开故事。
她们要做的都是以前的自己绝对不会去做的事情,首次体验打破自己的那层外壳,享受人生的幸福——“无论如何,人生要有所改变”。
可以这么说,这是关于患了绝症的童年,中青年,老年这三代女性的遗愿清单的喜剧故事。
当然,你可以说事实上,在这部片子里并没有童年的代表人物参与执行性的遗愿清单 ,但从导演角度而言,是有童年的影子的,如两个女主角就在受到少女神崎真梨恵的启发,才有去执行遗愿清单的这个事情的。
在导演看来,隐形的少女神崎真梨恵自然是童年女性的代表,也为此片改编得更具有细腻和温柔的艺术气质在。
同时,我们大家想必以为一提得到女性,又会涉及到女权问题.没错,从导演的角度而言,主妇北原幸枝的存在多少也体现在男权主义下的色彩,但这只是一个因,而导演拍此片的结果和意图是想说明不管是童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人们当面对遗愿清单的时候,都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体现一种“无论如何,人生要有所改变”的思想和态度。
而又或许是机缘巧合的原因,美版的《遗愿清单》漂洋过海地获得2009年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因此该影片的好和背后传递的人生态度都受到了日本人的广泛关注。
而对于具有日本人那细腻情感的作风,以及作为一个浪漫的浪漫主义者的日本资深导演犬童一心,自然会从温柔代表的女性代表去讲述这个故事,让改编的这部电影更温柔地将人性的自由和享乐人生的思想更直击人心地体现出来。
作为一个喜剧,我们可以通过导演那清新如风的画面,以及以缓慢而悠长的电影剧情节奏,以及较为轻快的配乐等这些镜头和拍摄方法,去展开一个轻松而沉重的遗愿清单的故事。
关于这样的特殊清单,我们知道大多是以旅行为主的,这日版也不例外,而且用更具体的镜头展现出来,就显得更为人性的温情,和要改变人生的那一份洒脱态度的一面。
你比如说,公司社长刚田真在死神面前,也在公司遇到巨大困境的时候,她居然可以洒脱地去旅游,可见她的改变是动真格的。
于是我们就可以借助导演的镜头,知道这一对女性实现了很多前所为做过的事情,不枉此生的事情。
你比如说,就是有她们鼓足勇气去美国跳伞,然后猎奇地去探访埃及的金字塔,也有看到有趣的外太空奇观;而最贴近青年观众的实际,就是她们还穿应援服去演唱会为自己或者其他人喜欢的歌手打卡,高叫安哥,可见她们的青春也有被燃烧过的那几把的。
还有就是她们还会跑去京都吃最大的芭菲,还与陌生人一同分享乐趣,也去长崎看美景,如斯等等。
而体现70岁的北原幸枝最大的人生改变就是,在清单里她一个老太太还有勇气去穿一次婚纱,可见活得正好,她活出了人世间最优雅最美丽地绽放自己人生的一面。
这就是导演缓慢而悠长,而不失清新和散发人性美好面的电影特色,这种唯美的细腻,让人看到是暖心之余,也是可以体现演员的出色演技的,片子中在的演员吉永小百合、天海祐希就是真诚地完成了这部片子,于是同时获得了第4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奖。
虽然只是提名,但无碍她们的出色演绎。
最后,电影片尾曲的一句歌词是:Enjoy your life,enjoy your time。
而最近还热门的澳大利亚歌手Tones and I的歌曲《Dance Monkey 》,无论是曲风、歌词,还是mv所体现的不拘泥于年龄问题,而都要为自己的青春和人生活泼地散尽热血的态度,或许会更别样地为那关于人生的“遗愿清单”片尾曲,更充满一份喜剧的活泼之味道。
这次日版的《遗愿清单》,画面清新流畅,既有诚意也丰满的营养内涵。
导演他在传递出一种正确的人生观,那就是:不管是童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人们当面对遗愿清单的时候,都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体现一种“无论如何,人生要有所改变”的思想。
最终,让自己的人生不留下任何遗憾。
其实这两个女人都相当可悲,活了一辈子,还是帮一小女孩去实现遗愿,她们甚至连自己最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一个是古稀之年的家庭主妇。
一辈子围着家里两个男人转。
自己身染绝症,担心的是这两个男人以后的生活,祈求女儿回来照顾他们。
女儿委屈拒绝,凭什么呀!
日本的男人真特么幸福!
可是正因为日本女人愿意一辈子这样低眉顺眼的牺牲自己,惯溺男人,谁不愿意做一个幸福的低能儿!
另一个是不惑之年的霸道女总裁。
可是女社长穷得只剩下钱。
亲情、爱情、友情都是缺失状态。
除了工作赚钱还是工作赚钱,最后连自己的健康也丢了。
唯一安慰的是有一个忠心耿耿的心腹下属高田先生。
她其实和高田一起不更好?
养那个人渣小白脸好像不合她人设。
明知道他出轨背叛还挪用公司巨款私下投资,怎么可能还装作不知道任由着他。
连小白脸都反问:你真有那么喜欢我吗?
话说电影里的女富豪脑子好像都是养鱼的,都配一个油头粉面表里不一的小白脸。
她们没一定的智慧精明能成为老板吗?
一个人活着得不到想要的固然沮丧,但更可怜的是想要什么却不知道。
但有时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什么出发,过着过着就忘了目的地在哪里。
能时刻清醒知道自己的需求,按自己的愿望生活,着实不易。
——看遗愿清单
棒!
20200225 主要告诉我们还是要有有钱朋友,不然还是等死比较实际!
@ TOHO新宿 简单的剧情还是不可预料地哭了好几回,有不完美不自然的部分,但看得挺开心的。吉永阿姨真的是国宝吧,这么会演这么漂亮温柔,能一直在电影里看到她真的想感恩感激。在爱豆露的live舞台上蹦蹦跳跳的场景、婚礼部分哈利路亚的歌声和光妹的眼泪,和竹内まりや唱的旅のつづき真是大型泪腺催化剂。在人生最后遇到最棒的朋友,真的是电影才会有的剧情吧,看完想去长崎旅游了
尴尬
比原版好……而且本土化的也好。大胆的删繁就简加入新要素,结果调性更轻松,甚至还更感人了,真不简单。可以算是改编电影的范例了
日本式的翻拍,用来感动日本人自己。缺少宏观感悟。停留在片面层次。两位女士的变装还是挺有看头的,问题是这是癌症末期病人??纳尼
演技真好
相当地流水账,本来原作就不是什么杰作,改编成日版自然会平庸。这样的故事其实日影手抓就有一大堆,不明白翻拍的意义何在。光妹居然就打了个酱油,铃木梨央彻底长残了,可演技还是不错。
就这?乱用卡司,完全浪费,一点也不感人,一点也不有趣,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拍这么个故事。哎,你要强调家庭主妇的价值,你倒是讲清楚啊,嘴炮有什么用?看着演员硬凹眼泪,真的替她们辛苦。
两星半。华纳又来糟蹋自家片库了…与原版比很多地方都显得相当违和,天海祐希的角色也看着别扭。
跟原著都是帮助对方跟亲人和解,但日式鸡汤味太重和好得太莫名…另女王接的角色同质化有点严重…
真的没法,剧情太平了,海哥也救不了
导演真的白瞎演员
我真的是因为吉永小百合和天海佑希才给五星的。我觉得女主和爸爸那段太无语了。我受不了那段剧情!
死是没办法避免的,没办法为所欲为,想想就好惨
虽然是翻拍,但看桃草live,吃超大芭菲什么的还是很日式,尤其最后依然把重点落在亲情上。天海part:一向强势的女王由于癌症难得流露的脆弱一面,光头形象(假发质量真好2333),翻单杠,被父亲摸头,就算在电影里也是到死也没有结婚生子啊😂吉永part:和光妹师生(《北方的金丝雀》)变母女,不得不说日本女性真的太难了,温婉又忍耐,男人真的到老都不会长大😓婚纱姿还是很美~光妹part:出场不算多,衣服你最多,职场,探病,和服,居家,幸福地结婚生子(我也想做光妹的孩子😭(你够。muro桑真实工具人,人太好了,其实我超想看他和光妹两个人来段“大恋爱”的,感觉会有火花hhh 。嘛,总之要热爱生活,有想做的事情就尽量去做,一定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好敷衍的立意总结(难道不是因为光妹才这么多废话😉
表演有些浮夸啊,不过跟着两位到处旅行,看看风景也不错
还是觉得这个故事不适合亚洲女性视角,归根结底是思想方式和生存环境不同,这个改编虽然已经做了很本土化和日式电影语言,但亚洲女性的困境终究不属于这。
美式幽默换成日式煽情 就那么不对味儿
价值观稍微有点怪怪的,看得人总是觉得哪有有点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