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鸟家偶然间看到了一集《老大的幸福》,觉得还不错,里面的范伟依旧搞笑,于是用一周的时间看完了全集。
这部在央视播出时仍然30多集的电视剧打破了央视播出电视剧长度的规定,可以说是开了绿灯。
其实并不奇怪,目前的社会什么状况大家心里都有数,除了少部分极其富裕的人,中产阶级成为了房奴、车奴、卡努、孩奴……无产阶级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还被拆迁、被富裕……人民的幸福感大大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播出这部电视剧,无疑是给人民心灵上的抚慰而已。
这部电视剧,老大的三个弟弟一个妹妹都过着看似风光的生活,老二地产富豪、老三副处级国家干部、老四影视明星、老五钢琴家。
可是因为每个人都不满足于现状,都有欲望,于是老二的资金链断裂、老三正处级没有评上、老四别墅梦断、老五也没有嫁个富豪,可以说每个人都不那么如意,但是在老大的“我给调调”下,每个人仅仅是在失意中重树信心,重新寻找方向,最后“妥妥的了”,老大解决的就是转变了他们的观念,这和时下要求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是多么的契合啊!
编剧很残酷,当几个弟弟妹妹都有了不错的结局后,竟然让老大和自己的有情人不能忠诚眷属,这多少在给人民心灵抚慰的同时,又拉回残酷的现实中来,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所以,这部电视剧的题目还是有很大问题的,老大最后过得并不幸福,虽然表面上看老大还是那么乐观,嘻嘻哈哈的,可是,最爱的人没有走到一起,那种失落只能深深埋藏在老大的心底,和整部电视剧中很多情节一样,老大对失望打击的处理都是埋在心底,不给别人添乱。
但是,当孤独一人时,内心深处的感受往往流露出来。
老大的幸福是个伪命题,所以我的题目是老大的伪幸福。
然后说说社会发展的畸形。
按照范伟的说法,老大的原型就是范伟的亲哥哥,小时候他们睡一个被窝,都是哥哥先去暖被窝再让范伟钻进来,早上起来又是哥哥先去把范伟的衣服捂热了,再让范伟穿。
当范伟发迹后,把哥哥接到北京来,就出现了电视剧中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走错房间、喝了隐形眼镜等等。
最近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贫富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城乡差距越拉越大。
剧中的范伟很幸运,有几个能干的弟弟妹妹,所以可以享受到富裕的生活,虽然他自己并不认为那是享受,并很怀念在顺城做足疗时众星捧月般的虚荣生活。
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仅仅只能对这种生活向往之,梦想之,甚至有些人,这种生活都没接触过,连想象的权利都被社会剥夺了。
一个云贵山区出生的孩子,和一个北京房产老板家庭出生的孩子,从生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命运吗?!
这可以用命运来掩饰社会的巨大不公吗?!
电视剧可以让剧中人物安于现状,乐观对待生活,但现实不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社会有让人和人之间变得平等的义务,也就是抑制打大资本家,扶植弱势群体。
只有让弱势群体和中产阶级这部分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居者有其屋,整体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
我朝名义上还是社会主义,可是不说北欧那些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连人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国民的福利上都比我朝好上很多倍,这难道不是社会的畸形吗?
当然,你也可以换一个词,那就是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过的那个阶段,所以当时才有印第安人灭种、鸦片战争、拉美殖民地、非洲殖民地。
我朝所处和谐年代,对外不行,只有对内。。。
回到电视剧上来,范伟的演技是越来越好,但是这部剧的搞笑情节有时感觉很怪异,一会是为好面子洋相百出、百般遮掩的大哥,一会是解决所有弟弟妹妹困难的好哥哥,思想有种被扭曲的感觉。
还是看他和赵本山合作时候看起来自然,怀念药匣子、彪哥!
这剧第一次听说是一次放假回家时听老妈说的,范伟主演,老妈说很喜欢,没事让我看看,我一想到范伟那熟悉的范德彪和药匣子我就忍不住笑,出于对这位笑星的崇敬,我就从中间几集往后看,大概看了有十多集,可是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前几天突然感觉幸福有些遥远,想到和幸福有关的电影电视剧,一下子就想到这部电视剧,于是连夜从第一集看起,过不好出所料,第一集就把我笑的直翻跟头,这种范式幽默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模仿的,有关老大的幸福在弟妹回老家发现老大的种种事迹之后开始摆到桌面上来,就老大的幸福来深入讨论,我到特别想学老大那样干什么都弄个主题分几层意思,可是说到幸福我和老大比起来真是无话可说,幸福的定义有千万种,但至少老大的幸福一定是这千万种幸福中最真实的幸福。
我们习惯比幸福,可是幸福是一种内心感觉,没个衡量标准,这就苦了老大,弟妹们非要和他比,并且把他们认为的幸福象一顶帽子一样非要扣到老大的头上,老大托都来不及,别说幸福,老大最最幸福应该是和梅好乐乐在一起每天上班下午接乐乐晚上做个饭唠唠嗑搂在一起睡大觉,这比他在顺城每天过得惬意生活还要幸福上百倍,感情生活搁浅的老大终于体会到幸福还是来自于情多,可是导演的意思我们都明白,就是我们意识到你要觉着挣钱多住大别墅开宝马奔驰幸福那你就只管为了理想全力以赴,但是有一点就是别干扰别人的幸福,被瞧不起一家三口挤在一起蜗居的日子是多么的不幸,别人还忙着幸福呢,你要过怎样的幸福你赶紧自个过去,别动不动就灌输给别人幸福的概念,在幸福面前,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片子放到老大和梅好分手的时候我流泪了,看到老大离开后还唱着养生操我难以想象老大的内心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凉,很多人都怪梅好,可是换了自己你会带着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坚守自己的爱情与四个弟妹们抗衡到底么,你们把女人想得太坚强了,也不能说罪魁祸首,但老二在这样的悲剧面前是要承担一大半的责任,他是在大都市里最能理解“幸福”的,所以他不可能接受老大那种与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幸福,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都为老大的分手而感到难过,可是就像范围在这部剧演完后说的,生活比电视剧残酷得多,为了稍微现实一些,这样的安排是合情合理的,可是我们可爱的老大,我们还是觉着,生活虽然很残酷,但是我们可以勇敢的去面对和挑战,我们永远相信你和梅好的结合才是你的终极幸福,那时没人会打扰你们的幸福的,老大,加油!
别别理那些整天给人上幸福课的,让他们自个玩去!
刚开始看得傻乐傻乐的,但是越看越糊涂了,这是怎样的幸福啊。
捡主要的数数:老大:照说一开始还算是幸福的,至少每天乐颠颠的,但是到后来,好容易从水里捞来的真爱,跟别人了;能在经济上多少孝敬他的却发生经济危机,垮了;唯一可以收获的幸福,就是享受了整整一夜的性福,可见好人还是有好报,只不过未免有点短暂。
老二:原本就是物质丰富,感情荒漠,貌似不幸福,但是最后终于找到感觉,体验到幸福,却是事业上回归奋斗初始状态。
老三:原本似乎在老婆的强势下稍嫌猥琐,不爱送礼拉关系还能副处长,可见有些才能,妻子除了官迷还算爱他,还不至于为半级官位离他而去,但是老大先是疑似行贿,惊扰纪检,得罪上司,后又胁迫上司来道歉,在社会上打混过的多少应该知道些,那个小心眼的上司会怎样对待这个烫手山芋。
美好:死亡线上回来的人,无论过成什么样都该是幸福的。
不妨想象一下,那个男人先是企图跟老五混个一夜情,后是企图把美好发展成二少奶,搞掉老二的时候毫不手软,这样一个色艺双绝的“人物”,屈从于老太太的死亡威胁(且不说这种可能性),娶回来一个后备二奶,会怎样对待她?
若说换取孩子的医疗费,都知道自闭症要的不是药,而是心理支持,那个男人给得了吗?
我看到的幸福结局:1. 好人得到心(或少量的身),恶人得到身。
2. 有钱不一定幸福,没钱肯定幸福,感情的幸福有待于千金散尽才能水落石出;3. 当官不一定幸福,家庭幸福有待于升官无望,驯服悍妇的要诀是断了她的奢望;4. 经过老大这么一调,老五摆脱攀富陷阱后留下的火坑,刚好被溺水中逃生回来的美好填补进去。
看完这里的评论,貌似大家全部都觉得结局很意外,为什么会是这么个悲剧结局。
其实如果看过范伟演的大多数电影的话,就会明白其实这么个结局一点都不意外,像看车人的七月、芳香之旅、即日启程以及耳朵大有福等等,尤其是即日启程,范伟的戏很多都是这种风格、这种结局。
范伟其实是一个很会挑本子的演员,他接的这些角色无一不是表现着这种老实、善良、默默无闻,忍气吞声,甚至用当下社会的标准看有些窝囊的小老百姓的生活,或许这就是范伟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的看法。
在看到这种结局后常常感到心头压着一块什么,沉甸甸的,憋得自己异常难受,而常常又只能伴随着沉默……但是或许这就是范伟就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
昨天星夜归杭,电视里也没有什么好玩意,直到调到好像是CCAV-2台播放的这部电视剧,忘记第几集,应该是刚开始不久,讲傅家四兄妹以二哥吉安为首决定把大哥从东北老家接到北京。
家庭聚会那段,我确实是动容了,我这个人不恨人穷,看不得别人过好日子,就像我上学时候学习不好,抨击体制,但我也敬佩那些埋头苦学的同学们,看到别人家这种其乐融融的气氛,我也感到挺温馨的,哪怕只是那一刹那。
刚刚看完,结尾恶心的我。
老二老三老四老五 都是棒槌。
完全不了解老大是什么样的人,完全不了解老大的感情。
说的好是为老大,做的都是自以为是。
最后道个歉就完,不去想去弥补。
口口声声说爱大哥。
爱你大爷。
我以为最后弟妹几个去夏家给梅好赔罪,把梅好请回来了。
老大的幸福全TM 的就是委屈自己无私奉献去了。
导演真是个棒槌有可能是范老师想高尚一把。。
(盗用一下韩寒一篇文章的标题。
)尽管有人说这部电视剧广告太多,也有人说最后有些情节太假,可我看这部电视剧是冲着范伟去的,最喜欢里面的老大。
老大的朴实乐观从头到尾一直感动着我,很少见老大有伤心难过的时候,好像只有梅好离开他的时候吧。
一开始弟弟妹妹们为了他的幸福拆散了他和梅好,可到后来还不是靠老大帮他们一个个把自己的幸福给找回来!
到头来,老大自己的幸福却没了。
可是老大不幸福吗?
不是,其实他一直都很幸福,因为他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
他不光自己幸福,而且还能让别人幸福,好像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不高兴的事儿似得!
看完这部电视剧,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幸福不是你会拥有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幸福是你能珍惜当下拥有的东西!
老大啊,像你这么好,我去哪里找!
从傅老大,想到了我的爸爸。
一样是家里的老大。
天下的老大,似乎是一样的。
只问付出,不问回报。
吃苦耐劳,忍辱负重。
爸爸退休了。
严格说,是离岗休息。
他才52岁出头。
这绝对是清明假期我听到的最大的消息。
之前觉得,赶快退了吧,好好歇歇身体。
天天地奔波,饮食无节,已影响了他的健康。
好在,他们是经过生活和时代锻炼的一代人,身体底子极好。
爸爸是属鸡的。
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鸡有五德,谓之德禽。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有大公鸡般品质,吃苦耐劳,扛起家庭重担的人。
爸爸是家里的老大。
上有老母。
下有兄妹三人。
中间是我们的小家。
当年,爷爷因病去世时,爸爸的爷爷,也就是我的老爷,还健在。
三个兄妹,还未成家。
爸爸送走了爷爷,送走了我的老爷,看三个兄妹一个个成家。
不幸的是,人口增加的大家庭,并没有一团和睦,而是婆媳、妯娌矛盾无数。
那时的我,看到夫妻、婆媳、妯娌间的争吵、冷战,胆战心惊。
我是极敏感的孩子,而他们,也并不避讳。
后来,大家庭分裂。
各自盖房,买房,留守。
老大,总是家里出力最大,出钱最多,却未必有人心疼和领情的。
他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谁叫他是老大呢。
这样,在父母的操劳下,我12岁时,我家的房子落成。
从此,生活中清净了许多。
尘埃落定,波澜不惊。
爸爸对弟妹和子女的希望,就是能自立,撑起门户,这样,他就不用操心了。
反之,做大哥、做父亲的心,就一天不能安稳。
他为弟弟找工作,考虑侄子的学业,时刻牵挂远方的妹妹。
他又牵头,在老姑一家协助下,盖起了老家的房子。
城里人回老家翻盖房子,现在也是种流行。
那是他们的根,也是他们事业有成的证明。
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总是根深蒂固了的。
爸爸在工作中,数十年如一日地奔忙。
从我记事到现在。
就像一匹停不下来的马车。
以为公务员个个清闲的,是种误解;以为公务员个个腐败的,也是误解。
我们家,连公家的纸笔都没有。
不屑,也不敢。
爸爸,是情感丰富,而不善于表达,甚至害怕表达的。
这使我在漫长的成长期中,觉得被忽视被耽误。
父亲如书,开头几页,是那般枯燥难懂,不带感情;经过了一些岁月的洗礼和人生的阅历,彼此的温情,却终于在岁月的转弯处相遇。
有父母的孩子是幸运的。
人到多大,都需要父母。
——我说的不是自己,而是我的父母。
有父母的人,无论多大,都会保留一份孩子的任性和撒娇,一颗心总会有所依傍。
我的妈妈,就有这种幸运。
而爸爸,似乎只有在前头拉车的份儿。
只有付出,不问回报。
谁来心疼你呢,我的爸爸?
我非常喜欢这部剧,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傅老大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态度。
老大在最后一刻,与梅好最终擦肩而过之后,他透露了自己多年来的秘密,他不能生育,他十几年前的前妻是被他劝走的。
他非常的需要的一个孩子。
读到这里,令我有些哽咽,每个人都有心底的秘密,这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这往往是常人不知道的。
他们的弟弟妹妹一直想要帮助大哥寻找幸福,但是却不知他们却是在赶走了大哥的幸福。
大哥小时候差点被遗弃了,他不但没有抱怨,反而以积极的心态去回报社会,就算梅好离开了他,他也没有抱怨。
他说,自己长的丑,没啥优点。
所以这个人物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几天陆续看完了《老大的幸福》,平心而论,与诸多一味的道德说教和滥俗拙劣的煽情相比已经算好多了,至少老大除了“奉献”之外也不乏小市民的小虚荣、小乐趣和生存的狡黠智慧,让人觉得小人物的真实可亲。
从主题上来看,此剧对时下浮躁的中国人来说无异于一贴清凉剂,的确能起到点宁心安神的镇静作用。
让我们在世事沉浮中也暂时停下奔忙的脚步问一问自己:幸福的方向究竟在何方?
傅家兄妹个个比老大有出息,却在追寻的路上不约而同地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他们的不幸福恰恰应验了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如傅吉安的孤独,傅吉兆的憋屈,傅吉星的虚荣,傅吉平的功利等,总之,老大的任务不仅是将弟弟妹妹们养大成人而且还要为他们的幸福掌舵,充分体现了“长兄如父”的中国式家族模式。
即使老大的幸福最后被弟妹们弄丢了他也毫无怨言,因为我们从来提倡的就是奉献的美德。
我不想在此过多讨论幸福观的多元化标准和家族势力对个人幸福的扼杀,因为即使大家都知道幸福观是多元的它也依然是以多数人的标准为主流的,一是我们历来将非主流视为异端另类,二是即使承认非主流的合理性我们依然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并且往往以爱的名义将其扼杀,这样的事太多了以致麻木。
因此,当以“奉献”为宗旨的老大的幸福观遭遇傅家兄妹(主要以傅吉安为首)的主流幸福观之后,结局无疑是以强势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顺理成章。
尽管强势并不代表幸福,而强势往往代表着胜利的结果。
由此扯出了老大幸福的最大障碍——孤独症患儿乐乐。
谁为乐乐的幸福埋单?
如果在西方社会,答案不言自明。
而在中国,老大显然无能为力,之前还可以死乞白赖以兄长的身份照顾到吉安集团,可当吉安也成了别人的刀下菜,老大想守住自己那点小幸福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绕来绕去,只好以婚姻为代价将梅好卖身给夏家来为乐乐的后半生买一份保单,这是此剧最大的败笔。
无法理解一个现代企业家夏锦达却秉持着封建的愚孝思想——为母亲娶妻,而夏母的择媳本质却是以利己为原则,尽管为了弥补夏锦达的智商,片中又不得不牵强附会地说明夏的选择并非没有爱,但毫无说服力。
除了跟踪试探之外的无聊手段就是在厨房里吃饭时的一个三围特写。
从现实逻辑来看,现代企业家与农村妇女结合的概率几乎为零,如果夏想客串一个慈善家,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延期给傅吉安一个喘息的机会,或者用捐赠资助的方式帮乐乐看病都未尝不可;如果是出于对贤妻良母的需要也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梅好也不会是最佳人选。
依夏母的自私原则,她怎么会让夏家背这个大包袱?
夏锦达在这件事上的表现与一个现代企业家的身份极不匹配。
傅吉平既年轻漂亮有资质并多次表达过奔波太累想回归家庭的想法,对她来说做一个贤妻良母不会比做钢琴教师更难。
这样的安排除了说明夏母的自私和夏的脑残之外还透露出浓厚的男权思想,即时下许多人的奇谈怪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中国人从来都逃不开这种简单的两元思维模式,事实上,首先,干得好和嫁得好是相辅相成的,夏梅之恋这种王子灰姑娘的现代版童话只是编剧的无奈之举,如果女人每天不好好工作却沉湎于做这样的白日梦,那比范伟被赵本山忽悠更惨;其次,从个人角度而言,职业妇女的幸福指数往往要高于全职太太,这个和家庭经济收入无关,而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认可度有关;第三,从家庭稳定性角度而言,双职家庭相对有比较独立的个人空间和各自的职业目标,避免了双方悬殊过大,女人成为附庸最后被男人抛弃又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另外,职业女性知道赚钱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不会一味挥霍或敛财,即使遭遇婚变也可以避免死缠烂打,容易找到理性的解决办法。
第四,其实真正的幸福应是既要干得好也要嫁得好,职场奔波角逐难免疲累,加之不正当竞争,白领女性独身群体的扩大(如辛雯)和一些人(如梅好之类)变身为“婚姻暴发户”的个案给很多人以误导。
其实单从性别比例来看,中国依然是男多女少;但从区域分布来看,农村男性居多,城市女性居多,这是中国人性别不平等的生育观和“养儿防老”、“人丁兴旺”等观念决定的,再从结构层次来看,则白领女性多于男性,究其原因,可能目前中国重死记硬背轻动手能力的考试制度更适合女性,还有就是工业化都市化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女性生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女人天生属于都市”,她们更能适应系统化、流水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中国人的婚姻法则:A男找B女,B男找C女,C男找D女,剩下的D男和A女结合的概率是0。
中国人对男人“吃软饭”的接受程度远不如女人做二奶,即使名正言顺也会为人所不齿(李春平的遭遇就是例子),其实这也是男权思想的另一种表现。
梅好本属弱势颇令人同情,却因这段阴差阳错的姻缘让人不得不去质疑这个女人混乱的爱情观,究竟是“有奶便是娘”的婊子哲学还是真的相信什么狗屁爱情?
如果说傅家兄妹借幸福的名义扼杀了老大的幸福,梅好则是借母爱的名义来掩饰自己的伪善,大喜之日便将乐乐这个“拖油瓶”甩给了老大,足见在她的潜意识深处都认为乐乐妨碍了自己与夏的幸福生活,与其说她成全了乐乐和老大的缘分,倒不如说乐乐成全了她与夏的缘分。
但问题是,不这样又能怎样?
如果让老大与梅好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俗套,且削弱了老大“奉献”的意义,乐乐的命运必然牵系到善良的人们对弱势的关怀问题,于是,只好牵强附会地将梅好伪善化、将夏母自私化、将夏锦达弱智化,最后达到为乐乐的后半生埋单的目的,这就是善良的中国人以牺牲自我和漠视个人幸福为代价的所谓“善举”,将很多人的生活逼到了“苦熬”的境地,只好到幸福健身操里去寻觅幸福的毛毛雨,而我们则为此沾沾自喜,大唱颂歌,认为一切都“妥了”——只有妥协才能了断——中国人强大的造词能力中包含着非凡的生存哲学。
类似的关于小人物的片子无一例外都会遭遇此种尴尬,区别只在策略的大同小异,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用语言的狂欢化处理遮蔽了对逼仄的生存空间境遇的观照,《高兴》则用歌舞视觉狂欢来取代对农民工境遇的深层探究。
中国的作家编剧们其实挺不容易的,只能在市场与体制的夹缝中费尽心机,苟延残喘,此外别无它途。
否则,有碍“河蟹”,不予通过,《蜗居》便是例子。
一般般,前面还行,后面就有点扯淡了,那个老太太喜欢美好这个事就很扯淡,更扯淡的是还同意他们结婚就更扯淡了。。剧情漏洞特别多,结局又很牵强,也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多,我觉得很一般
怎么有8.2分,2.8分还差不多,拙劣的剧情,蹩脚的逻辑,看完觉得没有幸福了
两星给范伟
范伟是个好演员
我要是有那么一个大哥该多好
范蜀黍离开了本山大叔,自身光芒喷薄而出!
好看,温暖。
演啊
我不明白这剧,四星,五星都是谁打的,怪不得冯小刚说垃圾观众
有些台词还挺搞笑的。长途汽车上看了八九集,越往后越觉得没劲啊
飙泪了
越到后面越TM郁闷!尼玛这梅好是个什么角色!柔柔弱弱的原来是个女骗子啊!真TM会审时度势啊!贴吧还讨论她应该嫁给谁!她就是嫁给钱了!大爷的!
我美 我浪 我开口笑
尴尬
还不错,范伟的演绎可圈可点。
有范伟就有保障
41集啊 看死我了……
整体构思挺不错的,看了四五集看不下去了,有些细节还是经不起推敲的
平实 。俺不喜欢孟广美。
我真的不知道这种烂剧分为什么这么高!剧情太牵强了,发生任何情节都没有铺垫,就像是在看爽文小说,编剧都往这个地方写了,最后却还要给观众留一刀。 公司破产,心上人嫁人,就是为了让观众意意难平,经典烂片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