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话题比较沉重,是朝鲜慰安妇的故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军以武力胁迫和政治讹诈的方式,对朝鲜展开了长达36年的侵略,随之有大量的年轻少女被抓到日本军营,变成了慰安妇。
众所周知,日军当年对中国和朝鲜的少女们犯下了罪恶的暴行,可是至今日本政府也没有对受害者做出正式道歉。
影片在最后的字幕中写道:2017年1月1日,作为“慰安妇”登记的239位奶奶中,已经有199位去世,还剩下40位,并且还有很多人因为怕别人知道根本没有登记。
在中国,有超过20万妇女被抓去做慰安妇,到2018年还在世的的仅剩下八人。
这些数字看得人触目惊心,在感恩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也要牢牢记住这段历史。
不承认没关系,不编入教材也不要紧,我们十几亿中国人会记得,其他国家那些受过战争创伤的人们不会忘记,相信正义早晚都会到来。
《雪路》上映于2015年,片长122分钟,豆瓣评分8.2,之前看过一部韩国电影《我能说》也是这方面的故事。
影片发生在1944年的朝鲜,当时经历过日本长期侵略后,百姓的日子并不轻松,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对朝鲜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洗脑,学习日文,并且长大的少年就会抓走充当苦力,而少女就以去日本接受更好的教育为由,抓去做慰安妇。
影片的主角一个叫宗粉,另一个叫英爱。
英爱的父亲是当地的大官,也是朝鲜派来的卧底,为了取得日本人的信任,还取了一个日本名字,生活条件优越。
宗粉家很穷,条件有限只能送弟弟一个人去上学。
刚开始,导演用了很多镜头介绍了宗粉和英爱家庭条件的悬殊,最明显的就是两个人的鞋子,一个是脏兮兮好像已经开了口的棉布鞋,另一个是擦得锃亮的皮鞋。
故事随着英爱父亲的消失展开,英爱的哥哥被日军抓走了,为了找到哥哥英爱主动要求去日本上学,然后回来当老师。
当两个小姑娘站在山坡上像山下的哥哥挥手时,英爱说:没关系,反正只去一年。
当时的她还对日军抱有一丝幻想,坐上了去日本的汽车,可是没想到也是她噩梦的开始,宗粉正和弟弟在家里睡觉,也被捉了去。
在慰安所的日子,两个人相互支撑,因为受不了屈辱,英爱多次寻死,都被宗粉救了下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英爱从小家里条件好,性格骄傲,要不是有宗粉在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宗粉从小到大都在吃苦,唯一的念头就是活下去,回到家乡。
在那个地方受尽了屈辱和折磨,可是最后日军为了消灭证据,竟然要将他们都开枪打死。
慌乱之下,两个小女孩逃了出来,英爱因为中了枪在途中死去,宗粉带着英爱给的照片,用她的身份活了半生,终身未嫁,也没有其他亲人。
虽然回乡的雪路上又冷又长,可是看着却像是母亲放在棉被里的棉花那样温暖。
终于,我终于都把它看完了,我已经忘记了重复看了多少篇····我是多麽害怕错过了钟芬和英爱所给予我们的浓浓的情。。
对于钟芬,是处处都能看到她的乐观和要活下去的决心 她在英爱绝望的时候,鼓励她要活着回家,在英爱行尸走肉般生活的时候,给予她梦想(当老师) 然而在这乐观的表面上,始终透露出她的脆弱与无助,记得在这电影中,能看到钟芬流泪的镜头只有两处,一处是面对被打到半死的英爱,确定了她仍然活着时,二处是英爱死了。
在一定程度上,英爱无疑已经成为了钟芬活下去的动力,是她的精神支柱,电影中,老年钟芬独处的时候,英爱的鬼魂都会在,这也许不是鬼魂,只是她内心的一个动力吧。。
好吧,终于到了我喜爱的金赛纶了 不知道是处于偏爱,还是什么理由,始终都觉得电影对于英爱这个角色的刻画远比钟芬来得深刻 首先,英爱,一个高高在上,聪明、漂亮、骄傲的少女···· 面对日本,一开始,她是多麽的信任,能上学、分配房子,也许这信任和对未来的憧憬,到后来对于日本的出卖,形成的巨大反差,但更重要的是一向高高在上的自尊心,怎么能让人如此的羞辱。。
韩国电影总能以平静的语境缓缓描述战争的伤害,让人格外心痛与感触。
雪路,是那段懵懂少女走入地狱的道路,也是少女们逃离地狱回乡的道路,更是少女未入地狱前,遇见过小美好的道路。
战争让少女学会了负重前行,坚强的替朋友活下去,更是勇敢的为同伴们发声,日本侵略者欠她们一个道歉,而历史需要铭记她们在战争中受过的伤害。
影片讲述两名懵懂的少女被诱骗进慰安妇所,被惨无人道的对待后,再被无情的杀害。
在所里,钟芬坚信终有一天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秀英知道父亲被抓枪毙,再也无家可归,生无可恋。
但她们相互扶持着走过一路,最后受伤的秀英带着钟芬逃离地狱,自己却在半路倒下了,临死前鼓励钟芬往家的方向继续前行,并告诉她:如果被问起失踪的那段时间去哪儿了,就说去了纺织厂做工了,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去过慰安所。
钟芬带着秀英的嘱咐继续前行,回到了家,可是日日想念的家里什么人都没有了,她又只剩下了自己,而面对家乡人的流言蜚语,她选择背井离乡。
影片中间穿插着年老后的钟芬与隔壁失足少女的交流,善良的钟芬为少女提供了停泊的港湾,将她带回正轨,而少女听完钟芬的故事告诉她:那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情,而是那帮家伙坏而已。
触动了钟芬,让她有勇气站出来,为慰安妇们发声,让他们得到应有的道歉。
这部由韩国人自己拍的慰安妇题材的电影,在韩国本土还是头一遭。
电影从头到尾的基调都是冷的,极冷,和片名完全契合:雪,漫山遍野的雪,从韩国一直蔓延到白雪皑皑的中国东北。
两个从小青梅竹马的可爱的韩国女孩崔钟芬与金英爱被日军强行押制到中国,开始了她们悲惨的慰安妇的生活。
电影采用了时空穿插的手法,从已至暮年的崔钟芬的现在和她的回忆两条线索交替进行。
在回忆两人童年在中国悲惨的慰安妇的段落,导演刻意淡化、避开了残酷、惨烈的、限制级的凌辱画面展现,只是通过两个女孩的鲜明的面部表情刻划、对话,展现她们天天经历着的是怎样的非人生活。
甚至金英爱试图用大石块砸开冰窟窿淹死自己结束生命,最后一刻,被崔钟芬死死抱住。
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场景:大半夜,三个韩国女孩躲避开管守她们的日本恶妇和官兵,蜷缩在屋子里,点着微弱的蜡烛,吃着她们冒险带在身边的家乡大枣,其中一个脸上、身上长满毒疮、已经身染梅毒晚期的女孩,唱着家乡的小曲儿给崔钟芬与金英爱听,亮晶晶的眼神中透着向往:“嗯,我们一定会回去的。
”“嗯,会的!
”三个女孩暗暗地发着誓,她们坚信有一天一定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而现实是残酷的,就在第二天,这个被日本兵凌辱而身染梅毒恶疾的女孩就在全体女孩露天的身体检查时被拉出队伍,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即“砰砰”两声,用手枪把她打死了,女孩仰面倒下,鲜血从张大的嘴角汩汩地流下来。
这也是全片最为暴力和血腥的一个画面了。
韩国人拍历史反思剧手法非常节制,不刻意煽情,但会突然就冷不丁地给你重重一击,让你的心“突”地往下一沉。
这一幕并没有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两个女孩要逃离开这个魔窟的决心: “你想像个畜生一样活着吗?
”“不想!
” “死很容易,可我们不能死,因为我们要回去,要回家!
” 两个相依为命、互相鼓励着的女孩,最终在一次混乱中逃出了慰安所,但金英爱还是在出逃中被日军的机关枪击中,在半路上因流血过多而死去,弥留之际,她对崔钟芬说:“我不能一直陪你了,你先走吧,快!
”崔钟芬不停地在寒冷的雪路中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忍着严寒,终于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也最终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这段抹不掉的耻辱的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
电影拍的冷静克制,哀而不伤。
幸存的、已垂垂老矣的崔钟芬老人回忆当年不堪回首的过往,看似缓缓道来,但你却时时感觉到那股深沉的力量。
其后导演还用了一个超现实的手法,让老年的韩钟芬与童年时的金英爱手拉着手,穿越时空的相
水车的起点,也是她们恶梦的开端。
出有日军欺侮她们的镜头,出有那群奼女撕口的哭喊,只要一群群日军列队入来,没去,入来,没去,,,络绎不绝。
咱们能够念象这些残忍的时辰。
她们皆是十四五岁的奼女。
英爱有身了,一次次的念死皆不成能。
果为小产只能吃硬食品,一个姐姐把月饼咬碎了咽没去喂给她她露着眼泪吃高来的时分,已经的这份傲慢如今只能夹纯着泪火战食品一霸占高来了。
正在二人追没去的这段冗长的炭雪之路上,英爱带着她的傲慢,她的幻想,她的怀念,
第二部哭到起疹子的韩国电影,第一部是素媛也是哭到不行。
一部讲述慰安妇故事的影片,整个镜头没有任何限制级画面,但是就是让你心都揪起来的疼。
据说在整个二战期间存在这将近30万-40万的慰安妇。
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和朝鲜的女性。
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每一个一都像是像英爱和钟芬阿,有着善良模样,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来看。
雪路真的做到了。
她们那样的干净,美好,像极了白色的软绵绵蓬松的棉花。
简单平凡的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如意又或者不那么如意。
但想必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遭遇吧。
收起来的种子没能在来年的时候榨油和播种。
向往的日本却是地狱。
看的时候就在想,天呐,她们还是个孩子,却要承受着这样的遭遇。
死 很简单,但活着,真的很难…… 冬日漫长而艰辛,但是,也要活下去阿。
她们抱着希望等待春来。
回家是她们唯一的信念。
钟芬也认为自己从地狱走回来了,但是,地狱出来后仍然还是地狱。
那么乐观的钟芬也无法忍受流言,千辛万苦的走回家,却还是免不了要背井离乡的活着。
她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对待。
影片中没有说过钟芬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但是想来也很难过,年老的钟芬孤身一人,陪在身边的只有十五岁时的英爱的鬼魂和她对话。
可见不管多少年过去了,她依然没能走出当年的阴影。
想起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姑姑的一句话:正常人是不会随便虐待别人的。
虐待别人的人曾经也是受虐者。
然而就是那样从地狱里走出来的钟芬却还能那么善良的对待这身边的人。
PS:记录一下影片中哭到不行的地方,衣衫褴褛的英爱对着已经年老的钟芬说,不要这样吃饭,会胃疼的。
钟芬在深夜的时候自己擦着那些日军留下痕迹的地板留下眼泪的时候。
怀了孕被强行灌堕胎药的英爱绝望的眼神。
一心求死时英爱的眼神,括号,这个小演员眼神简直了。
逃跑自杀的英爱和钟芬被抓回的时候,敲地板的钟芬知道英爱还活着的时候。
英爱吃着绫子嚼碎的月饼流泪的时候。
英爱清洗着那些日军使用的避孕套奔溃的告诉钟芬,这样的生活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
奶奶在警局说,拿孩子开玩笑的人,都应该都应该关起来枪毙的时候。
因为袭警被关起来的奶奶说,该说对不起的人还没来呢。
的时候,不良少女问奶奶:上了年纪的话,会活的轻松一点吗?
奶奶告诉她这世上哪有轻松的事情。
三个依旧温暖善良的姑娘依偎在一起唱着故乡的歌,想念着家乡的食物。
善良的绫子死前还笑的那么灿烂,被拉走的时候跟她们招手,转眼就只有一具尸体。
英爱死前的两个人走在雪地里的时候。
发现自己受伤的英爱告诉钟芬,我同意了,你和我哥哥。
说着自己准备回家后编辑的向家人撒谎,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
骄傲倔强的英爱,一开始对日本向往,后来的厌恶,曾经骄傲的大小姐一口流利的日文却不能为自己争取任何有利的事情,唯一的一次低头也是为了钟芬不被挨打。
年老的钟芬送走十五岁英爱的时候,牵着手走在雪路上。
英爱说你自己一个人活着辛苦了,钟芬告诉她,等等我,我很快就来找你。
最后历经沧桑的钟芬写信告诉曾经喜欢的初恋:我过的很好,哥哥也要好好生活阿。
片尾一首轻快的童谣响起的时候。
雪地里十五岁的钟芬笑的真甜阿。
愿在那个时空里的钟芬和英爱,没有经历这一切的苦难。
简单平凡的活着吧,像童话书上的小公女一样幸福吧。
最后的演员选的真心好阿,很入戏,让看的人也很久都走不出来。
看《雪路》,断断续续的,不敢一个人的时候看,因为怕周围太安静思绪陷得太深。
说实话情节有些地方有点牵强,但是看这样的片子,又有几个是冲着情节去的呢。
钟芬是怎么活了这么多年的呢?
她自己说,“也许是因为我愚蠢,所以才活得这么久吧”。
她用英爱的身份,领着她的抚恤金,怀着还能找到失散的弟弟和恋慕多年的邻家哥哥的希望,孤独地过了几十年。
不是麻木,而是把自己的生命也当成了英爱生命的延续,在与英爱的隔空对话中,一遍又一遍地回忆那段痛苦的经历,和苦中仅有的一点点甜。
不是不恨,也不是忘记了,不然也不会说出“玩弄孩子的人都该打”这样的话了。
只是拼死逃回故国后,那段经历也成为了羞耻的象征,所以只能离开家乡,不再让人知道。
泪点很多。
印象很深的是在慰安所里面,阿亚箜为冻坏嘴不方便咀嚼的那种英爱弄碎月饼一边喂她一边问“甜吧?
”的场景。
那是英爱在进到慰安所以后少有尝到的甜味吧,在被蹂躏被堕胎一次次生不如死之后,有两个朋友和你坐在墙边,从怀里掏出一块悉心藏好的月饼与你分享,告诉你也不是没有盼头了,可以试着逃出去,那该是多大的鼓舞啊。
也正是这一点甜,把前面那些巨雷一样的哭映衬地更为艰涩。
很多个戳泪点的场面我都还比较平静,实在控制不住眼泪是在钟芬写道“我过得很好”的时候。
在经历过苦难,又一个人用英爱的身份带着痛苦生活了几十年后,找到了一个可以相伴生活的少女,为自己和已故的朋友正了名,还有了当年恋人的音讯,看到他儿孙绕膝。
然后,在给他的信中,对自己的过去只字不提,只是问好寒暄,让自己的苦痛,连同少女时的爱恋,一同消散在时光里。
本来想连着《鬼乡》一起看的,但是现在不太想了,就连《雪路》,也不愿意去看第二遍了。
我想,这部片子的意义,就如同片尾字幕中“不会忘记的”所说的,让一无所知的人知道,让已经忘记或者即将忘记的人们停止忘记。
至少,我是不会忘记的。
2015年10月对43名居住在韩国的慰安妇受害者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2%的受访者被列为“危险人群”。
她们目前仍饱受噩梦折磨,患有严重的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凄美的电影,展现了感人的一面,但一样可以看到,奶奶用了一辈子依然没有走出那段阴影,所有的一切都已然活在那段记忆里。
钟芬说的“只要能活着”,贫瘠是生错家庭的生活常态,年轻的自己又何尝不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命运,而她的追求并不是什么理想和尊严,希望的仅仅是能够“活着”的最基本的动物意识,她会是乐观的,坚强的。
另一位主角英爱却是这样理解,“这样活着不如去死”,出生在富足的家庭,接受这文化教育,自尊心和理想都会是期望的那样美好。
但是两个人要面对同样的命运的时候,不同的性格和思想在这样悲惨的环境下互相支撑到了故事的发展。
钟芬帮了英爱坚持的活着,而英爱帮助了钟芬继续的活下去。
逃跑的雪路上,受伤的英爱最终没能陪伴钟芬。
这里原本以为会渲染一下失去英爱的钟芬的伤心,但毫无煽情的戏份,只是用雪想恢复她的温度,说着你是太冷了吗,这边似乎并没有像激发观众的泪点,钟芬坚强的性格的确在这个时候不需要过于煽情。
影片最后的两段雪地的片段,是全片的情感的生活,也是泪点的最终释放。
首先在树林中奶奶独自一个人,想象着英爱的出现在身边。
“你活的很认真吗?
”“是的。
”“一个人辛苦你了。
”“我从来不是一个人,有你在所以我才活下来。
”“我真的要走了。
”“我很快就回去找你,等着我。
”“好。
”“瑞国遇见我的弟弟钟吉,叫他别乱跑,要等姐姐去找他。
”“好,我一定会告诉他的。
”然后是另一段在山头的雪路,眼前出现了他喜欢的哥哥送给自己的鞋子,后面的妈妈叫他一起回去的画面。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看到奶奶依然没有走出那段记忆,这留给他们是一生的伤痛,这段回忆让一辈子停留在噩梦中,就像开始奶奶拆被罩的情节,这都是从细节上展现老人的恐惧依然没有随时岁月的流逝而消退。
无数手受害者,未获正式道歉就离开了,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我印象深刻的是英爱拒绝喝下避孕药物,并对着劝她活下去的钟芬说道:你就去为他们做牛做马换这条贱命吧。
当时的面目狰狞与电影开头在日本教官面前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演员对飙戏出现在英爱准备寻死被钟芬所救,一边是上等社会的大小姐受不了屈辱的活着,一边是底层贫民对于只要活下去就是胜利的信念。
这一段对手戏可谓承上启下,没死成的英爱就此抛下以往,彻底接纳了钟芬,并为后续逃亡铺路。
钟芬之前的种种努力,也算是得到认可。
其实深夜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我有点担心尺度问题。
然而没有,电影里面没有出现任何镜头讲述那件不人道的事情,但却从各种其他细节刻画那种深深的屈辱和不堪。
每个女孩住居的房间都很小,房间里仅有一张小小的矮桌放着一盏小油灯和一个水盆。
那些禽兽排着队来慰安所,妈妈桑一手收钱一手给牌子和套子(原谅我的无知,那个时候原来就已经有安全套了啊)。
木牌挂满来身后的墙,写着日文,我估计只是门牌号而不是每个女孩的名字。
女孩们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用水盆清洗房间里留下的痕迹,隔一段时间,妈妈桑就会发药水给所有人打胎避孕。
为什么很多慰安妇获救后仍是一生孤苦无依,除了那挥之不去的阴霾,一个原因就是避孕药吃多了吧,再也无法生育。
钟芬在领药水的时候对着妈妈桑鞠躬了,这让英爱很生气,为什么要对那种人鞠躬,你很喜欢这样子是吗?
有点太平静了,救赎年轻人的设定也很一般。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段历史。
两个女主的演技真的很一般。。。
两位小演员简直是bling bling 的存在
这是一种对于那段“羞于提起”的最安静叙述,没有强烈对比的彼时此时,也没有冲击视觉眼球残忍血腥,更没有为了噱头的赤身裸体。在人物关系上小太妹的加入其实更能烘托主题表达,但交代的方式比较模糊混乱,容易让人跳戏。
最令人震惊的是两个小演员都只有15岁
你要平淡的描述就别要那些夸张的嘶吼,你没控制双线共述的能力就别来回跳换,你要拍就好好拍想要与人共鸣还要装的有深度,别强装艺术
没有刻意煽情,这点好评。金赛纶怎么突然就窜个子了?小萝莉长大之后竟然眉宇间隐隐有攻气,求导演满足我的恶趣味。
金赛纶妹纸美颜
2023-28。前半小时很分裂啊,先眉来眼去,然后才进入主题。脸谱化太严重,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了,看不下去,弃
这个电影好平静啊。说个题外话,我总觉得金香奇像…像…像…不像实力派,像资本派。
题材的把控度很好 没有刻意煽情,可以平淡的娓娓道来。老人收留少女的情节 觉得有些多余。同类题材电影更推荐I can speak !
刚读大学的时候看元斌演的《大叔》,很灵动的小姑娘,单眼皮,眼睛咕噜咕噜转,很可爱,我没有妹妹,如果我幻想有个妹妹金赛纶应该是最最理想型的;后来我做了一个儿子的父亲,但我想要一个女儿,那金赛纶一定是我梦中最想要的女儿的样子。上高一时,2007年,那时候我们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和我们一起组稿编杂志的女孩子叫张x,现在早已经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当时我们一起玩,一起骑自行车去遥远的乡村,那时候她的气质非常像金赛纶,这才多少年呢,金赛纶竟然已经离开人世。
好好的题材拍太差
電影本身拍得很一般,其實大可不必拍晚年和少女這條線,集中在兩個小演員身上會更有張力。
中国的慰安妇到死那天也看不到自己国家这样的电影了
沉重的慰安妇题材,并没有过于拍摄出残忍的情节,以一种近似温和的表达方式展现,同时演员表演也非常细腻。但现实和历史总归是沉重的,片尾的字幕表示永不忘记,不知时至今日的尹锡悦号召国民忘记历史良心能安吗。
故事足够感人 导得差了一截 过于做作又不够精致
战争的残酷是伴随着受害者一生的痛苦回忆 小太妹的剧情没什么必要
因为题材一直没看 如果不是令人叹息的生命逝去 估计也不会打开 拍得很克制了 甚至都没有出现直接的受虐画面 两个女主完全一脸小孩子样 安排现代的边缘叛逆少女支线 可能也是为了给老人一个救赎她人的机会吧 金赛纶倔强的眼神令人动容 人活着就是一切啊...
慰安妇的题材很好,少有人触及,但是电影除了日军的残忍和妇孺的隐忍不再多一点反抗和回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