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满分,人设比大护法立体好多,动画满分,想象力拉满。
柳大欢的台词配音非常出彩,登场的夜翎人、大乐也是逼格满满,可以说进行到中间的时候绝对是个五星好片。
每个角色都挺真实,也没有为了坏而坏的脸谱角色,多了很多之前作品没有的人情味。
可惜后半段全线崩塌,悬念一个都没圆上,谜语人集体上线,台词也变得不知所云地中二,主角对故事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是被几个脸都没露的官兵甲官兵乙救了两次…最大的 bug 在 二叔对夜翎人说“你打算将我们连同怪物一同毁灭吗”,到这你以为高潮会是主角团采取什么行动阻止这个灾难发生,结果他们都在各干各的,接着翅膀人按照预期召唤神鸟一个波下来,怪物死了,人类没死——为什么呢?
也没人干了保护住人类的事情啊,纯纯突然改设定。
也就是说即使这片把几个主要角色删了,丝毫不影响结果。
其实要当成反套路也好,不过这又暴露了宣发和主创表达的割裂:宣发一直往什么“穷人就该被欺负吗?
”上面引,观众以为这又是个影射社会问题然后反压迫的故事,实际上剧情没有体现,仅仅是个人物背景,相反官兵对这对父子还挺照顾的…重点其实只是父子间的羁绊,其他全是硬塞进去的私货和自我感动的所谓“细节”。
最后的离场感处理很掉水准,要说反套路吧,最后又是很俗地口嗨呐喊意念感动,还足足撑了十几分钟,你要说父子间的感情令人感动吗?
那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在一开头大谷子决定把馒头给军队收养的时候,已经令人动容了,从头到尾这种爱没有任何变化啊。
于是就显得最后的那个文戏,很啰嗦又不高级。
磨叽半天最后要给个反转对吧,镜头居然是往天空摇,观影体验就很奇怪。
总之,单看几个片段都很有佳作的气质,整片却支零破碎让人怀疑制作过程都没开过内部试映会。
大乐出场好神秘好牛逼,后面突然就转变初心然后没戏份了,那个船的空间气氛也不错,结果这个空间并没有给故事进行带来什么巧妙的玩法(其实后面整场戏都没有任何意义,这边在互射,那边在躲猫猫寻人,最后一个波下来怪物清完了,人类不知为何就都活着)其实这片是有很大空间去解读成神作的,用那些影评号爱用的诸如“人性欲望”“无形的牢笼”“隐喻”“人心的温暖角落”“世界病了”最后用一句“面对现实的污秽我们何去何从”收尾升华。
可问题是,这真的是这个故事所讲的内容吗?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经典影片,都是老老实实讲一个完整故事,哪怕它很俗。
创作者最忌讳陷入孤芳自赏的小黑屋,觉得自己用了很多技巧和融入很多自己的细节,特别是一些粉丝会认为“观众看不懂就是蠢”,这种心态往往最容易成为作者和观众间的屏障。
这片子就成功的部分就在于前半段对父爱的处理。
先说结论:《大雨》我打三分,画面五分,配乐四分,剧情两分。
在现在国漫市场更看重3D动画,且大多出现改编自神话故事的同质化市场背景下(不是说改编自神话故事就不好,只是同质化太严重就很boring),不得不赞叹一下不思凡的勇气和魄力,依然敢于进军2D原创动画,但是很遗憾,并不成功。
叠个甲:作为从小学开始看动漫,之后涉及各种或小众或大制作的日漫和国漫,看过不思凡的《黑鸟》到《大护法》以及从《大护法》衍生出来的《妙先生》,也算是半个不思凡的粉丝了。
所以以下评论完全发自内心,不带半点尬黑。
《大雨》是一部优缺点都极度明显的作品:
大雨 (2024)6.32024 / 中国大陆 / 动画 奇幻 冒险 / 不思凡 / 何梓骞 陈浩先说优点:1.极致的美学体验,富有意境的水墨画画风,这点其实在《大护法》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经过将近六年,只能说不思凡在这种水墨画画风上更得心应手了,尤其善于处理背景层山叠嶂的缥缈感。
《大雨》的水墨画画风的确很好看最让人惊叹的是白衣女子(柳子彦)发现戏鼓船的转场——由满山葱翠转为一片金灿,真的美的像画。
其中在对戏鼓船上的刻画有点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神韵,以及影之出场的画面,有一瞬间让我神回千寻遇到白龙的场景
影之有点独特的人格魅力画面后半段大雨降临的场景刻画,我甚至觉得比吉卜力的画面更有冲击力(当然,也仅限于当时感受)最后高潮处隐蛟大战神鸟时的长镜头,不得不赞叹一下,技术太强了(虽然有很重的3D痕迹,与前面2D画风比较违和)这也是我画面给出5分的原因之一。
2.极致的听觉体验:不得不夸一下整部作品的配乐,前面让我听到一点坂本龙一的味道,有点像《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搭配上旷远的视觉画面,就一种哀而不伤的感觉,与主角馒头童真的视角相对,更显悲凉。
在意境营造上,不思凡绝对是业界数一数二的了。
好的,优点说完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谈谈缺点:1. 主题把握太浅薄:背景设定很好,在多少年前隐蛟,夜翎人和官兵三方对立(包括不太主要的大谷子和戏班就算五方对立了),夜翎吃隐蛟,隐蛟“控制”人,人夺取夜翎制成的夜翎缎,之后夜翎一方败落,生态链被破坏,隐蛟一方壮大失控侵害人类。
做得好的话是可以引出像《幽灵公主》那种对人与自然的思考的深度话题的,可最大的缺点就在这里,不思凡把笔墨着重于刻画大谷子和馒头的“父子亲情”上,而对于自然的话题可谓压根没提及多少(后面提了一嘴)。
这就让人很气愤了,明明是很好的题材,非要搞得烂大街。
2. 人物支线繁杂,挑不到重点:前面说了,五方对立,天,不思凡你哪来的信心把这么多人物都讲好?
想讲好的越多反而越泛泛,所有的人物都讲到了但是都没讲好(唯一我觉得刻画比较好的是柳大欢,一种纯粹的贪婪,刻画的挺不错)。
其实这也是国产原创动画的通病了,像《深海》也是这样同一个问题,人物支线太多。
别人《哪吒》为啥成功,不就是砍掉大量支线,专注于把现有故事讲好嘛。
3. 剧情硬伤太严重:1)柳子彦第一次见到夜翎人的时候为什么不打起来,反而极度平淡,按理来说现在官兵和夜翎人处在对立面,这点在后面官兵开枪打伤夜翎人中也可以看出来(要是你说柳子彦人美善良的话,我只能说很无语)2)馒头第一次进戏鼓船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受到隐蛟的攻击,而在官兵第一次进戏鼓船的时候遭到了大量隐蛟的攻击(当时馒头并没有受到影之的保护)3)馒头第一次出现在军兵面前的时候甚至很随意,跟闹着玩似得(当时柳子彦并没有下达命令说要保护馒头,至少影片中并没有给出这样的信息)4)大谷子为什么可以从隐蛟的控制中醒过来,前面大量铺垫说谷子受伤太重,马上就要失去意志了,结果后面一个反转就说谷子凭借着个人的意志力没有被控制,导演你自己难道不觉得很尬吗,电影自己标着揭示残酷黑暗现实,结果自己搞一出希望与救赎,excuse me反正我是接受不了,前面被隐蛟控制那么多人,别人就意志力不坚定,就没有比你所谓的父子亲情跟让人不舍的东西?
不敢苟同。
5)故事篇幅安排极度不合理,重点难道不应该在隐蛟王和夜翎的世纪大战吗,可是导演你为什么把这么宝贵的篇幅都给讲亲情去了。
4.情感表达不足,观点输出全靠语言:这点算是现在国产动画的通病了,从尬到不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这部,几乎所有的情感表达都靠人物自己对别人说出来或者喃喃自语,我只想说——现在的中国导演你们是对观众多么不信任啊,是怕我们看不出来镜头语言吗还是说你们自己压根就没有能力表现出来极具画面张力的镜头语言。
最后吐槽一点,不思凡能不能不要只宣传作品反映黑暗现实这一点了?
要是现实真有动漫中这么美好就好了,稍微读点现实类作品或者了解一下真正地现实社会就不至于搞这种很啼笑皆非的宣传了。
总体来说,《大雨》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国产二维动画的希望,从《大圣归来》到《哪吒》《罗小黑》《白蛇》以及《深海》和《大雨》我看到现在国产动画画面越来越精美了,水墨画风,粒子水墨和《中国奇谈》中的《鹅鹅鹅》,极具中国国风特色,技术上完全达到国际水准了(个人认为,艺术有主观性,你要是不赞同的话我只能说:啊对对对),但是硬伤在于不好好讲故事,先把故事捋直了先好不好?
期待国漫真正崛起的那一天,而不是天天喊着国漫崛起了,然后躺下了,国漫又崛起了,然后又躺下了,你搁这仰卧起坐呢。
最后的最后,用《骆驼祥子》中的话结尾: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希望生而为人,每一个人都可以被公平对待。
对《大雨》批评的部分其实大部分跟6年前《大护法》差不多,只不过如今互联网的声音更大传播更远。
而这次更多批评在于剧情混乱人物单薄,其实有一点原因:《大护法》是上层视角代入,上层天然带着相对全知的视角和能力。
而《大雨》是下层视角,观众只能跟随着两个底层屁民来回奔波、反复被抓捕被驱逐,却难以明白为什么。
我们太习惯在电影里做上层了,太习惯做全知的上帝了,但是不思凡在质问:凭什么?
屁民有权利理解这个世界吗?
《大雨》的剧情我可以用一种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读:你早晨上班,走到青年大街发现封路了,事先没有任何通知,反正不让通行了。
没办法,你只能找停车点还共享单车,准备坐地铁,还车的时候你远远看到一排气派的车队从青年大街开过去,至于车上是谁、要到哪里去,你不知道。
进地铁站的时候,跑出来一个人,跟你撞个满怀,他是谁、为什么跑,你不知道。
到了公司,不出意外的,你迟到了,这个月满勤奖没了。
你算了一下,下半年交完房租,卡里的钱只够给孩子交学费了。
办公室新来的年轻同事讥讽你,没钱生什么孩子,活该当驴。
你去求领导不要算迟到,毕竟封路是意外,但领导觉得你迟到还找借口装可怜。
垂头丧气回到家,你的孩子开心地跟你说今天在幼儿园学了新儿歌,要唱给你听。
你的孩子还小,还处在依恋父母的年纪,你走到哪里都要跟到哪里。
跟孩子在一起你有多幸福,其他人根本无法体会。
第二天你身体不舒服,不知道得了什么病,但还是坚持去上班了。
公司突然有大领导来视察,大领导是什么时候来的、为什么来的,你不知道。
大领导人很好,看到你生病给你一盒药,你吃了舒服多了。
下班你想多买一盒这个药,可是所有药房都没有,甚至没人见过。
你的病越来越严重,你怕传染给孩子,决定去医院。
刚到医院就被抓走了,说你是传染病必须集中治疗。
怎么治、治多久,你不知道。
你只是惦记家里的孩子,这时有领导说,会有人照顾你的孩子,你觉得也好,免得自己传染给孩子,孩子没事就行。
病房很多跟你一样的病人,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病、怎么得的。
但是你看到了那天在地铁站撞到你的人,他已经快不行了。
时间越来越久,病人越来越多,一部分病人受不了了,他们想出去,他们想要把病传染出去,让全世界都跟自己一样。
另一部分病人只想赶快去死一了百了。
而你已经病入膏肓,在垂死之际,好像做了一场大梦,一场狂乱的大梦,梦中你的孩子在找你,而你最终没能跟孩子团聚。
这是《大雨》的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里的世界同样模糊,人物同样单薄,但我觉得它那么真实、那么日常。
当然,如果你是某一种领导,或那种年轻的同事,你不会喜欢这个故事,你的世界有另一种视角。
“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电影《大雨》终场之时,这句话伴着很“硬”的煽情场面一同出现,进一步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
相同的手法让我想到了2023年春节时上映的《深海》,但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觉却远没有《深海》强烈,因为这部《大雨》让我产生最多的情感,是“迷惑”。
01小孩主角、寻亲、恐怖的生物、神秘的大船、身份成谜却神通广大的配角、悲情分离的结局....《大雨》在诸多关键要素上与《深海》有着相似之处,然而在叙事方面却比《深海》差出了许多。
电影开场十几分钟之内,就急匆匆的出现了平民、权贵、官军、夜翎人、戏鼓船五方势力,每一方之间都互有爱恨纠葛,期间还穿插着出现了许多神秘生物和神秘符号。
整个剧情一直在急匆匆地向下推进,许多东西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甚至连个提示都没有,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观众自己猜。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叙事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影片前面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大谷子与馒头“父子情深”而展开,却处处都在烘托即将到来的“大雨”的恐怖,仿佛将会是一场毁灭世界的对决;而到了影片接近尾声,大雨终于落下,决战发生之时,却又生拉硬拽的把观众的情感聚焦于大谷子与馒头的父子情感,所谓的千年决战就以神鸟叫唤几声把老船长从船上薅出来而敷衍了事。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讲故事方式,着实是白瞎了这部电影精美的画面和配乐。
另外,全片中平均每分钟都会出现一声“大谷子”,堪比最近大热的《繁花》前三集里“宝总”的出现密度,听的人脑瓜子嗡嗡的。
02不过,虽然这部《大雨》问题很多,但片中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意思的,比如片中出现的三对“父子”关系。
第一对”父子“,是大谷子与馒头。
细心的朋友应该能注意到,这部电影中凡是有点分量的角色都是有名有姓的,唯独这对主角父子没个正经名字,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底层,他们不配有姓名。
在官家眼里,他们是“那小孩”、“那小偷”,在戏鼓船势力眼里,他们是肥料。
大谷子和馒头作为最底层的人,他们的存在在任何掌握力量一方的眼里都毫无意义,如同千百年来史书中记载的“岁大饥,民相食“里的”民“一样,他们只有一个代号,没有名字,没有表情,也没必要被记住。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对父子,甚至是明知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
大谷子倾尽一切想给馒头更好的生活,即使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馒头为了救治大谷子也是不顾一切,即使是恶魔遍地的戏鼓船他也要硬着头皮闯上去。
可以说,这对最没有”人样“的父子,却是诸多人物中,最有”人味儿“的。
03第二对”父子“,确切点说是父女。
就是象征着权贵阶层的柳大欢与柳子彦。
柳大欢是那种典型的权贵阶层面孔,视底层为草芥,做事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利益诱惑面前什么都无所谓,底线只不过是用来出卖的价码。
而以女侠形象出现的柳子彦则像是有点圣母心的”官二代“、”富二代“们,她渴望与利欲熏心的父亲不同,却根本就无法也不想摆脱父亲带来的荫庇,到头来,一切也只能听父命而行,仅有的反抗,也不过是救下一个乱入的小孩,在她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善莫大焉“的行为了。
但其实,柳子彦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圣母心泛滥和逆反性的任性,她的行为只是想对她那面目丑陋的父亲做出一点点反抗,你不让我管闲事我偏要管,你不让我救穷人我偏要救,可从她对待大谷子的态度上便能看出,她对底层人其实也是非常不屑的,如果她遇见的馒头不是一个小孩,而是跟大谷子一个年龄的流浪者,我想她多半不会去管他的死活。
柳大欢与柳子彦比起大谷子和馒头来说,父女关系就要冷冰冰的多,双方主打一个”互不干涉“,在物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进行任何情感交流,不过虽然如此,但如果家族利益受到威胁,柳子彦依旧会不问正确与否去维护自己父亲的。
他们与其说是父女,更像是利益伙伴。
04最后一对父子,就是老船长和穆影之了。
对于这对父子,我们是无法用阶层去给他们找到定位的,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一种象征。
穆影之的梦想,是带着戏班游历世界,让所有人都能听到自己戏班的戏有多好听,同时也希望能看遍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无论他们看到的是大海还是荒漠,都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而老船长呢,他对这个世界的样子根本不感兴趣,他只想缩在这艘戏鼓船里,有达官贵人的赏赐便以足够。
当隐蛟让他重生,让他拥有了更大的权力之后,他想的便是让更多的生灵来到这艘破船之上,融入他营造的美梦之中,让所有人都成为他忠实的子民、他维持生命的肥料,仿佛只要这梦一直做下去,他就依然是戏班之主,这艘破船就永远不会沉。
(想起一位古人)穆影之对自己的父亲反抗了吗?
反抗了。
但反抗有用吗?
没用。
如同历史上所有的”忠臣良将“一样,穆影之为了这个戏班呕心沥血,想把大家从这艘破船里拽出来,但当父亲说一句大胆,要求他为了戏班为了父亲的梦献出一切之时,他也只能乖乖献出一切,心甘情愿受死。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名字的含意,穆影之对应了”没影子“,再参考本片中最具人性的大谷子馒头父子玩的”踩影子游戏“,此中深意,各位细品。
(又想起一位古人)05最后再来说说这所谓的”大雨“。
大雨象征着一场彻底的冲刷,仿佛大雨过后,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然而,可能吗?
影片最后的彩蛋里,夜翎人还在,召唤巨型夜翎鸟的东西重新回到了容器里,这也就意味着,与其相克相生的隐蛟依旧存在,也就是说,大雨依旧会在几百几千年之后再次降临到这个世界上。
再看看象征权贵的柳家,虽然这场大雨猛烈,但柳家的人还在,兵还在,权势也依旧还在。
所以到最后,没了的就只有大谷子和船上那些死后依旧受奴役的小戏伶们。
想到这些,再去看那句“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突然感觉平添许多悲凉。
心中有爱,就能抵得住这世间的大雨吗?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20240112首映日观影 映后导演交流(破浪观影团)整个活动过程下来,我受益匪浅的部分在于不思凡导演最后的映后交流,但还是要先说回电影本身。
作为动画电影,《大雨》的基本功很扎实,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配音、画面等各个角度都无可挑剔。
河流沿岸的花草植物算是电影画面的彩蛋,因为它们美得太纯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这是一个不存在的架空世界。
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大决战时那个一镜到底的宏大场面,每个人在面临决战时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选择,镜头速度不慢也不快,使人既不会忘记决战时的紧张氛围,也不会丢失每一方势力此刻的细节刻画。
从情感上来说,最后大谷子和馒头的父子情非常令人感动。
一句“老爸”,需要大谷子用一生来上下求索。
爱是常觉亏欠,即使他竭尽所能给了馒头最好的爱,他仍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成为馒头的老爸。
反观现实世界,一次美妙的媾和就能解锁“老爸”的角色,当父亲的门槛是否有些过低了呢?
说说缺点。
导演的表达欲太旺盛了。
要理解并驾驭好架空世界的规则对于观众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等我终于理清楚架空世界里各方势力的爱恨情仇以后,电影基本已经快要进入最终的大决战了,这会使第一次观影的观众在前期失去很多导演有意无意落下的伏笔。
如果一点点做拉片分析,自然能明白导演的匠心,各方势力映射到现实中的关系和社会角色就会很清晰。
但导演不能要求观众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一边思考一边接收架空世界观的建构,这对大部分人来说要求都太苛刻了。
导演在映后交流时竟然还特意指出说为了让观众不那么费脑,这次采用了更加纯粹的视角。
这个点对我来说很有学习价值,创作者可能需要收起过于主观的意识,认真地听一下读者/观众的意见。
导演为了避免过于复杂的信息而所做的“纯粹视角化”是否是有效的?
如果有效,是否力度不够大、手段不够全呢?
再一个缺点是中后部剧情有些冗长,让我在主线剧情和世界观认知均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接收了一些旁线剧情的细枝末节,引人发困。
电影的其中一条落脚点在于馒头与大谷子的父子情,但并没有叙述太多,大都靠观众脑补。
如果观众是NF,则才能完全符合主创团队对观众的要求。
只有结尾的彩蛋漫画里让观众管中窥豹了曾经的馒头与大谷子为什么能结下那么深刻的情感,其余正片里的情感体现基本是靠角色在机械地复述。
这个问题我在创作时也会常有,我至今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玄妙,也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留白的美。
来说说导演的映后交流吧。
这也是我在文字创作者能看见的我与电影工作者的区别。
文字作为信息载体,和电影相比,局限了不少。
电影的画面、声音、文字三者并排输出信息,而文字只占其中一种。
电影须事无巨细地落实到每一个像素分子的表达,而文字则不用。
是以,我更加敬佩电影工作者的创作能力。
不思凡导演在映后交流中出现的“金句”和他在电影中体现的“经典台词”一样多。
由此可见入木三分的功力。
创作者常在匠气的临界点踯躅。
匠气多了,妙精采绝艳,让观众拍案叫绝。
匠气少了,负气含灵,让观众多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但一个主旨需要多少占比的匠气呢?
这是千百年来创作者前仆后继去追求的一件事,成了,则为佳作,不成,则弄巧成拙。
在不思凡导演的交流中,我可以捕捉到他的这种踯躅。
若观众问及“为什么最终是夜翎缎吞噬了大谷子?
”“某个群像的镜头是否采用了三维技术?
”之类的核心问题,不思凡导演就会很流畅地去叙述创作时刻意留下的一些思考。
若观众问及“为什么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物人中都那么长?
”这样的问题,他就会显出某种快乐,表示自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针对这种快乐,他解释说“是希望观众在留白里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这就是匠气和灵气的有机结合。
这让我受益匪浅而感动不已。
针对我在映后交流中体会到的创作者匠气和灵气的玄妙占比,叙述里我也有所留白,要承认功力不足,或是承认有一些东西即使功力再强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有些愧怍,至此搁笔吧。
最后夸一句破浪观影团吧,很喜欢你们的纯粹,希望你们能够一直走下去。
我真的很难提起大雨和大护法是同一个导演,这并非因为两者水平差距天壤之别,而是大雨已经无聊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作为电影的质量几乎已经不需要提及了。
夜翎鸟和隐蛟的捕食生态关系远不如妙先生里的“冰纨玉、火蝉、彼岸花”,黑龙军索求夜翎缎也变成了单纯的贪财背景板,妙先生里随口提到“穷人采玉导致水域苦寒赚来的钱又要花去买火蝉蝉蜕治采玉得来的病”在表现阶级矛盾上轻松地秒了大雨。
四线并进四线没活儿。
黑龙军看似象征权贵,实则无头苍蝇炮灰,既不激化矛盾推动剧情,又毫无表现力,如同小区保安队。
夜翎人戏份夹缝生存,看似签暗线引决战,实则少智无谋,全场逛街,只好庆幸所有人都一样不带脑子。
戏鼓船则是揭开底裤狠狠裸泳,文艺阶层象征不明白,剧情上缩龟壳硬等,如此重要反复强调的复活,毫无条件,毫不回收“自己的梦自己的戏”之泪伏笔,复活之后还是个不好看的大螃蟹。
都已经如此鸡零狗碎了,还要塞一个父子关系,塞一个个人理想,塞一个挚友情谊。
关系不延伸不发展,单纯的放在那里根本没有意义。
以及最最摆烂的主角线我真的很想让导演亮出剧本的word文档的查看界面,搜一下大谷子这三个字究竟重复了多少遍。
小孩子是有童真,是很执着,但是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复读机,对怪物没反应,对官兵没反应,对夜翎系没反应,永远都有一个“大谷子”置顶在他声带的任务管理器首行。
这对主角的人物关系就像一条已经拧干了的毛巾还要硬拧一样,只剩下满手的勒痕和松开后的变形。
整个剧本,没有行动,没有动机,只有一个导演强加的信念:等到晚上打大决战。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就是水词排列组合,毫无火花。
设定好像一箩筐,最后端出来啥也不是。
在讲完所有这些无聊以后,终于可以提到电影想表达的东西了:中年落魄男被小孩治愈救赎接受自己。
尽管已经看过无数次这个组合了,但我还是会假装没看过一样的骂:他甚至连险都不冒他在被救赎什么东西,纯小孩扶贫来的是吧。
很不负责任的猜测一下,这类男主角很大程度上都是导演内心自我的投射,期待本就是破产版方仲永的自己在泯然众人之后依然能获得父权社会下的被认同——“爹”。
真是糟蹋动画师和配音演员。
不思凡的作品,总是在探讨自然与人心,道德与贪欲,他的团队用最梦幻的笔触,将真实的世界抽象成为斑斓的色块和玄妙的奇谭,然而归根究底,叩问的仍然是观影者最本真的初心。
《大雨》的故事在叙事上较之前的作品,更为成熟与凝练。
如果关注他们团队历年来的作品就会发现,不思凡导演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从小故事走向大故事又重新回到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个过程用了他许多年的时光沉淀。
本次《大雨》重新回到怪谈小舞台的格局,势必让一些想要看“奇观”“世界大战”“突破想象“毁天灭地”的观众批评其“格调小”“简陋”“江郎才尽”,然而如果用心沉浸在这个故事中,就会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雨》故事格局虽然不大, 但是极为优秀的将多条叙事交会,有机的生成完整的作品,即使是从电影的第一幕开始铺设的线索没有浪费,而贯穿于整部电影的家长与孩子的情感线作用更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妙用,将导演关于自然,亲情,帮助,牺牲等诸多人类美好的品质,融会贯通在精美的画面和真挚的表达中,我不敢说《大雨》是一部业界独占鳌头的动画艺术电影,但是我绝对敢说《大雨》是一部积极温暖的,适合广大人民群众观看的,能够为疲惫心灵充能的充能电影。
————故事背景—————————《大雨》的主线,依旧是分为“明与暗”两条线,明线是满载宝物的沉船“戏鼓船”复出,引发风波。
暗线则是原生家庭之爱,如何从冲突走向和解。
故事主角小娃名作馒头,原为沉船上被装进木箱的婴儿,阴差阳错为落水逃犯大谷子所救,大谷子曾为仓管员,多年前因军阀家宅为夜翎人纵火焚其仓库时,贪念起而想偷窃宝物之事败露,因而仓皇逃窜。
谷子本就为一念之差,其本非恶人,得遇孤婴,善念复起,颠沛流离,含辛茹苦,育其成人。
多年来,为避官差拘捕,他与馒头躲在破败野村,受尽冷眼欺辱,心知自己带罪之身难以长久,因此对于小娃的依赖之情,赤子之心始终不敢面对,二人有父子之实而无父子之名,谷子心中颇多亏欠自责,总想伺机寻宝为馒头换个好出身,以后能走阳关大道,为此不惜父子陌路。
惊蛰降至,含冤食贪而不腐的“戏鼓船”传说应验了,被名为“蛟怪”寄生的“戏鼓船”重新现世,“蛟怪”为精怪之类,寄生吸食血肉精气,为祸大龙湾,所过之处,人畜不留。
此精怪为天敌夜翎鸟所制,是自然相生相克之奇迹,古时大龙湾之民体察天地,窥得天机,遂逐渐形成以崇拜夜翎鸟为图腾的文明,他们与鸟沟通,效仿鸟儿滑翔,观察夜翎鸟与“蛟怪”之斗,自称为夜翎人。
然而大龙湾被军阀统治后,因夜翎鸟之羽毛编制而成的夜翎帛流光溢彩,堪称神品,很快就成为了军阀权贵的心头之好,随着对夜翎帛的渴求愈来愈旺,大肆捕杀夜翎鸟的乱象严重,生态失衡,最终引发了军阀与夜翎人的矛盾,酿成了夜翎人偷袭军阀府,愤而将价值连城的夜翎帛付之一炬的事件。
因此,军阀与夜翎人结仇,而世间再难寻夜翎帛,平静的大龙湾再不平静,碧水之下遍布失去了夜翎鸟制衡而逐渐疯狂的“蛟怪”。
随着“戏鼓楼”重新现世,总有村民被蛟怪掳走,大谷子与馒头也因此阴差阳错的登船,发现了船上仍然存在着“夜翎帛”,军阀调查队也追随人口失踪案件而到达此地,这艘沉船上的冤魂与“蛟怪”同化,汇集成灾,妄图成龙,夜翎人隐忍多年,时刻监察精怪动向,积蓄力量以消灭浩劫。
一时间所有人的焦点就都被锁在“戏鼓船”之上了.最终,惊蛰大雨,“蛟怪”化形,一场混战中,夜翎人以生命牺牲召唤夜翎神鸟,引九天玄雷劈死精怪,“夜鼓船”冤魂破灭, 军阀吃瘪,一切复归太平,然而天地流转,人心依旧,夜翎人销匿,世间究竟变得更好了,还是落得丝毫未变,留给诸君细细品味。
——————————父母与孩子——————————————————在影片中,呈现了三段奇妙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一段是大谷子与馒头一段是军阀与自己母亲,军阀与自己的孩子一段是夜鼓船戏班主与穆公子三段感情其实是三种父母对孩子之爱的表现————当然,父母对孩子的爱,其实是更为具体的,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仅限于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其实是一种囊括了一般现象所总结出来的部分爱的形式,要强调的是,我们探讨这三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过程,不要忘记了它们的普遍性并非绝对性,这些现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但是这种存在首先是普遍而运动的,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是非因果而仅可认识的。
大谷子与馒头的家长与孩子的感情,核心词其实是牺牲。
大谷子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馒头,即使是穷困潦倒仍然告诉孩子世界是美好的,积极的,他珍重孩子的生命,将孩子的生存视为自身保存的动力源,他爱孩子,因此时刻做出了为孩子牺牲生命的全部准备,他憎恨自己,没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他总想用自己的“烂命”为孩子换点好的东西,他们如此的轻视自己,以至于为孩子套上了一种罪恶的枷锁,仿佛自己拥有的幸运都是依靠父母的苦难所换来的,这种沉重的感受压在孩子的心头喘不上气,往往让孩子在深夜中猛然惊醒,痛苦的捶打和辱骂自己,他们过于重视孩子的生活现实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他们闷着头在前面沉默的拉着犁,不管不顾自己付出是不是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馒头的呐喊,其实是许多小孩子的心声,他们背负了一些过早背负的东西,以至于他们的心灵往往因此疲惫不堪,馒头的心里藏了很多事情,”那些欺负过你的人长大我都打回去”“我也能自己能干活赚钱,你就不用太辛苦”,这种建立在单向“牺牲”之下的爱,往往压力巨大的将孩子的心灵过度催熟,从原本爱孩子的角度出发,最终却伤害了孩子,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柳胡子与母亲和孩子的爱,关键词其实是溺爱。
柳胡子想到母亲就会哭,他的母亲是如此的爱他,爱他的话其实从他斥责自己的孩子口中,可见一斑。
他与母亲的爱是互相索取的,这种索取,其实就是溺爱的最恶心表现,溺爱就是一种双向的索取,母亲从孩子身上收获溺爱时反观自身的感动,而孩子从母亲身上通过溺爱获得欲求无止境的满足,柳胡子在得到母亲心心念念的夜翎帛时,他嘴上说的是睹物思人, 然而双手贪婪的却不曾放弃,他用母亲对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女儿,暴露了他曾经被母亲无数次的爱的鞭笞下逐渐形成的飞扬跋扈的底色,溺爱的孩子往往过分的自我中心主义,对于周遭的世界总有一种超高的姿态,仿佛周围的人都应该为他所服务,应该满足他的一切欲求。
这种极度的扩散性自我,在遭遇客观现实不可更改的法则的打击下,往往会形成向内的对自己的否定和伤害,所以溺爱过程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来源于主观认知与客观世界现实难以形成统一,他们的抗压能力较弱,应对世界的方式也会采取更情绪化与更极端的手段。
孩子原本是无辜的,将他们变成这个样子的往往是他们的父母,从原本爱孩子的角度出发,最终却伤害了孩子,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戏鼓船戏班主与穆公子的爱,关键词其实是父权。
作为一个囊括了权阶贵层恶趣味的巨大商舫,戏鼓船班主需要掌管一个庞大商队的绝对权威,他侍奉权贵,换取金钱,见识了无数丑恶贪婪之买卖,戏鼓船就像是满载着享乐淫欲的巨大堡垒,它隔绝了与人间的暂时联系,航行在江流湖泊中,夜夜笙歌,醉生梦死,温香软玉,莺歌燕语,这艘船承载了太多人们高呼“娱乐至死”所能制造出来的最恶劣的回忆,它在航行中逐渐腐朽,比它的躯壳更先溃烂的是那满船的人心,戏鼓船戏班主就是这样,用巨大的生意和满船人的喜食住行将他的孩子约束在船上,他将自己的孩子像员工一样管理,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像是一名职业经理一样接待迎送,他的家族企业仰仗着自己的孩子继承衣钵,所以他的孩子与他早已经失去了父子人伦的实质,而仅剩下父子人伦的空壳,就像是“蛟怪”寄居“戏鼓船”一般,对金钱的痴迷早已经掏空了他原本充盈的人伦情感,那些贪婪的东西就像是寄居蟹一般顶着他与穆公子的父子之名,将穆公子牢牢地缚在原地,最终与船同毁,化为一缕残魂。
“为你好”“我要你”“你必须”父母们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三种对话方式,即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三种家庭关系,象征着为人父母之心三面,心之善,心之恶,心之欲。
而现实生活中,又怎么会泾渭分明,界限清晰的对号入座呢?
孩子的思维仍未成熟,许多时候仅凭感觉认识世界,因而对父母常会生出陌生之感,其实源于此。
世间父母也是人,会有七情六欲,不免俗事侵扰,常在三面中交替往复变幻不定,碰上孩子迟钝而纤弱的感官,往往会变成一面倒的结果,创伤孩子的心灵。
而孩子们愤怒的反戈,往往又将父母们打蒙,畏首畏尾的转向极端,或者是另外一种方向。
养育孩子之艰难,莫过于此。
当然,影片中导演亦提出自己的观点,人心三面,皆为“私”也,为人父母,莫过于放下私执,大谷子堕离人道,其根源就在于手中的夜翎帛,夜翎帛是他的私心的具现,他的私心是以此物为馒头换一个锦绣未来,为此自身化为怪物在所不惜——作为父母,私心一起,目瞽耳聋,行事偏邪,作诸恶生怨隙而难自知,所以最后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落了个鸡毛遍地,满目疮痍之结果。
然而我们回看,大谷子与馒头相依为命,虽然贫困,但是本真快乐。
馒头因为有他的陪伴而在冷酷的世界中拥有凭依,馒头的善良和执着,对世界的信任,对陌生人的友好,归根究底来源为他遮风避雨的大谷子,即使是手中的伞已经破破烂烂,他仍然坚持用自己的身躯,为馒头将外面的风雨屏在身后。
华夏文明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时刻,对孩子的爱深沉而曲折,。
每个人都是生而孤独的,所以婴儿才会在刚刚睁开眼就对面前的人伸出手,我们的灵魂是如此的空寂,需要不断追求甜美的记忆填充自身,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孩子,作为孩子,我们又需要父母,血脉亲缘的羁绊,将文明与情感紧紧的维系在我们脆弱的心灵周围,筑牢抵抗世间风霜的藩篱。
在世间走的路太远,生活中太多不尽人意,工作中太多机械疲惫,情感中太多伤心麻木,已经渐渐的将人们的感官磨练的迟钝,许多人忘记了来时的路,忘记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忘记了童年家门口趟过的小河,忘记了孩子的呼唤和祈求背后那最纯粹的表达。
穷尽一生,到最后才发现,我们追寻的, 其实是很久以前曾拥有了的:唤作【爱】的答案。
久等多年的不思凡的又一大作!
画风一如当然,人物形象也融入了《大护法》《妙先生》的元素,还是熟悉的感觉!
但对比前两部,暗黑元素刻画的不明显了,感觉低调了很多,重点在于了人物的刻画,剧情有点弱!
《大雨》我觉得更多刻画了阶级形象,高高在上的柳家族,可怜无助的大谷子和馒头,被世俗束缚的戏班,神秘的夜翎族,但在欲望面前,都是一样的,众生平等,心弱者堕魔,心坚者安然处之!
作为一个国产动漫电影爱好者,当得知《大雨》上映之后立马就去看了。
而在此时此刻,我只想为大家避雷。
这部作品在我心目中只值两星,一个是给电影的美术组,一个是给配乐组。
配乐真的在影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我国传统民间乐器都很好勾勒出了前期诡异悬疑的氛围与后期应有感人泪目的气氛。
而美术也是我觉得本片最用心制作的,整部影片沉浸在一种墨色,江南的氛围中让人看得十分舒服,而用简笔勾勒的动漫人物也是非常的吸睛,惹人喜爱。
除了这些,本片就一无是处了。。。
绝美 从客观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影片,只有空洞的内核与惹人生嫌的“大谷子”!!
很难想象一部影片删去了角色,却丝毫不影响剧情的发展。
整部剧情主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夜崊人召唤神鸟与大boss决战,结果神鸟用了一击就把大boss打倒的故事。
让前期所营造的氛围感显得毫无意义,而文中大量充斥着的人物就算删去也对主线发展显得毫无影响。
无论是二叔还是小姐姐还是官兵甚至是主角,都对最终的决战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5分钟结束的故事,硬是让导演差不多拖到了两小时。
而文中的主角馒头在前期是一个令我十分喜爱的角色,无论是俏皮的模样,还是可怜的身世都。
在后期我另对他剩下的只有厌烦,一句“大谷子”从片头说到片尾。
春节那么多届以来说的饺子,没有一步《大雨》说的“大谷子”多,《速度与激情》拍了10部说的家人没有一部《大雨》说的多。
或许人说这部《大雨》本来提倡的就是爱,不需要那么注重剧情。
但是《大雨》却选择用了错误的方式,他的爱仅仅只是依据馒头一口一个大谷子喊出来的,越听到后面越让人觉得疲惫与无趣。
而如此让人膈应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前期重点描述了戏鼓船的诡谲和大雨将至,神鸟降临的压迫感,而雨差不多到了大结局才下起来,后期重心也完全放在了大谷子与馒头身上。
短时间的转化让观众完全适应不起来。
我有时候甚至不理解导演的受众在哪里,作为一部动漫电影首要观众应该是年轻人与小孩,而我座位后面的小孩吓哭了直言:“我不想看了,我想回家”😂 作为一部国产动漫电影爱好者与支持者,我不买帐!
(PS:听到大雨上映,第一时间就跟朋友买了票,而且还是在学校内翻墙出来看的,结果真的让人很失望)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国产动漫电影能让人越来越好吧。
一时黯淡的乌云不会遮蔽炫目的阳光,我相信,总有人会站出来,用心讲好一个故事,做好一部电影。
期待哪吒2。
已经在思考现在就把大雨封为本十年最佳国产动画电影会不会为时过早。
一刷过后我自己给大雨打出的关键词是——“四两拨千斤”。
既没有在剧情上拉扯张力,也没有在画面上狂塞视效,唯有处处用心铺陈堆砌最后给予观众会心一击。
2D中式水墨画风真的很有韵味,乡野部分画得尤为清新漂亮。
电影里可圈可点的摄影细节简直不要太多,从前景物的小巧思到戏鼓船大战惊艳的炫技旋转长镜头,不用大量光污染的粒子特效闪爆观众也呈现出相当精彩的视觉。
电影配乐水平堪称冲奖级,前半段和剧情的丝滑贴合程度令人得到舒服,后面如果排片允许准备找个音效好的厅二刷。
值得一提的是大雨反常规地把剧情焦点分散了,并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而是打出了国产动画非常难得的群像戏,但同时也建立了一定的理解门槛。
各自怀有执念的多方登场势力当中只有召唤神鸟的夜翎人和戏班成员可以真正称得上戏鼓船大战的推动者,白色胖鸟咕叽没有如我预想变成制胜关键的神鸟,战胜邪恶的其实也并不是大馒头的勇气与爱,看了有点怅然若失但回想起来其实又是合理的,毕竟类似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只会在神话故事里出现。
比起视觉爆炸的戏鼓船大战真正的剧情高潮点还是片尾馒头踩影子那里,真的好希望人生可以像大雨在此处赚眼泪一样轻松,主创团队如果需要营销哭晕观众可以在播这个片段偷拍我。
本来想写个短小精悍的影评结果一不小心就打了这么多字,总之这部由口碑动画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执导的最新国产动画电影值得一看,也希望你们看。
p.s.大谷子的痣和疤这两个重要特征几次莫名消失的穿帮是真有点出戏,应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注意到了吧笑死我了
太可惜了,不想多说
看完全片后,神烦“大谷子”这个词。馒头的配音,特别像童年看的动画片《小和尚》里“的笃”配音,声音沙哑很有特色。从头到尾包括简介和宣传物料都在讲大谷子和馒头的父子情,结果他俩这条线是最简单的,大谷子忙着让馒头走,馒头从头到尾都在找大谷子。支线太多,哪条都没讲好。希望大人写小孩的电影,可以讲童真但不要蠢。想反抗的东西太多:反对达官贵人不公平,反对父权掌控要自由,反对人性贪婪要毁灭,但,到底想要什么啊?难道什么都不能改变吗?只有对现状不满。总想着活在理想的乌托邦世界,但醒醒吧,现实才是现实,你的乌托邦不是所有人的乌托邦。即便上面列出种种缺点,但最后馒头踩着影子倔强地不让“大谷子”走,脚烫破了也坚决不松开,还是得到处找纸巾擦泪🥲
人物沒講清楚,再加上劇情線雜亂無章,整個電影看下來像是個大雜燴,各個方面都處理得平平無奇。比如戲班團的權力崇拜,就憑著「看不起唱戲的」、「自己再怎麽努力也沒用,但是可以在夢中當一回齊天大聖」之類的,這麽隨便兩句話就帶過去了,沒啥深度。再比如,軍隊統領的貪婪和夜翎緞的恩怨,乃至大谷子是罪犯,和夜翎人一夥的,也是一樣,簡單幾句話就結束了。其他人物之間的糾葛、羈絆,同樣處理得太過粗糙。最糟糕的是,這些平淡的劇情線讓角色一個比一個扁平,沒立體感,非黑即白,特別單一。電影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太滿了,太過了,看完第一感覺就是故事講的亂七八糟的。
我挺喜欢的。
不思凡有自己的美学,虽然故事本身凌乱,但喜欢这画风和里面的一些纯真。
很喜欢。先说缺点,我不喜欢刻意过度的煽情,只得把口像字典一样讲世界观,还有或多或少因为隐喻而造成的顾此失彼,不过这几个缺点能随着进入这个世界而逐渐消减,确实也算一种本事。不思凡这次确实有尝试抛开政治隐喻去好好营造一个中式奇幻故事,而且极为少见的是一个群像剧而不是以往此类商业作品依赖的单线叙事,到中段二度切换视角之后,前半部分世界观简介已经完整对上三路兵马和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的主角父子,几路人物就这样来回穿梭,杂而不乱,很厉害。就有点像看到汤浅尝试拍吉卜力的感觉,能将野心落地成这样,在国内同辈已经算Top1了。不过还是不太喜欢虽然不靠血缘关系来营造的煽情结局,但还是心服口服的五星奉上。
又名《我们仍未知道馒头头上的白毛团子到底是什么》,犯了跟《妙先生》一样“眼高手低+形式重于内容”的毛病。开场仅十分钟就有五方势力登场且互有恩怨情仇,观众要一边记设定一边看剧情一边琢磨各种意象隐喻和台词里的弦外之音……影院变考场,银幕上全是阅读理解题。船外在演“持枪掠夺财宝的殖民者vs持矛保卫自然的原住民”,船里在演“一群底层文艺工作者选择是否给权贵唱颂歌/创作宏大叙事来自我麻醉(跟怪物一起做强国盛世梦or宁可清醒地赴死)”,再加上一点点对于疫病的隐晦指射(眼耳口都被伞蒙住,头部中毒变无脑伥鬼),最后还要套上一层“父子彼此救赎”的煽情外壳作为障眼法,整个儿一锅东北大乱炖。虽然不及预期,但坚持2D美术、不放弃作者表达,是我仍希望它票房别扑得太惨的理由。
導演前作《大護法》在它的主題上貢獻了世界級的發揮,對該作猶新的記憶,也是本片上映多時仍決定找地方把它看掉的直接動力。本片延續了前作自創情節及設定、而非沿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基本做法,也仍然體現了導演旺盛的表達慾望:幾波人馬對“夜翎緞”的共同追求,帶出的是關於社會公平和階層、等級制的基本問題;諸如貪婪的戲班頭領認為只有通過被蛟族感染成為怪物,方能擺脫作為下九流的位置,似乎也都意有所指。但不可否認影片想要塞進去的人事物太多了,詳略失當加上話中有話的複雜表達有失明快和清爽,影片作為原創故事給觀眾造成的短時接受負擔過於沉重,導致觀影體驗幾乎只集中於被陣陣視覺奇觀衝擊到近乎麻木的感知。此外,儘管幾組父子分別對應了從尊父到弒父的不同位置,但終究不希望中國的創作者仍總是以父父子子的關係作為結構故事的手段。
3.5星,父子篇《深海》,又是汉化《千与千寻》
有大护法滤镜,画面依旧很能打,奈何故事讲太差了…
不思凡的毛病真是一点都没改啊,表达欲望太强,什么都想讲一下,但人物塑造和剧本根本支撑不起他的表达,只会让观众觉得越来越空洞,越来越乏味(另外这次的世界观设定对于观众来说也不友好,还放大了前面所说的缺点)
是什么想要借尸还魂?谁又是伟大舵手?是什么应该落幕?不错,仍然是熟悉的配方
2.5 视点角色搞得这么混乱有意义吗?像是一锅完全不搭的乱炖。
6.6/10故事有很大的问题,很多都没讲明白,又故作高深,想要输出一些人生哲理,又没足够的故事支撑,人物都很扁平化和工具化,大都走走过场,感觉没利用起来,高潮部分也很疲软,画面也不够震撼。但影片的美术风格很喜欢,最后的父子情感烘托的比较饱满,还挺让人动容。
官老爷一边说着道貌岸然的话,一边跑到别人的船上偷东西,想占为己有。
很难相信是捣腾了六年的作品,国漫啊,能不能先把基本的人物和叙事逻辑整明白,再拽你那些假大空的二手隐喻?大护法虽同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缺憾,好歹胚子是好的。这部呢,还停留在各种草图拼贴的阶段,不会掰扯就主打生理性煽情,高潮抽疯式的3D一镜到底让人愣住了,以为自己在看毕赣。
6.9/10
大雨的画风让人非常的舒服,里面的人物有刻画的很好,故事很感人。确实大雨常常无差别的落下,有时你被淋湿,有时有人给你撑伞。真的很值得一看。
美术依旧封神,剧情依旧粪坑。
去年的深海让我有多惊喜,这个大雨就让我有多失望,节奏乱的一匹,配音也有些尬,对国漫有点失望了,能不能好好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