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自己刚刚看完还在情绪点上来随便絮叨絮叨。
看完电影脑子里想到的就是,“把社会渣子简单化到只是渣子只做渣事全家都渣生出的孩子也会是一群渣的情况下,正义也就简单了”。
这电影里没有灰色地带,对渣们——杀之!
现在这么干脆的,有自个儿主意的片子少了,也可能因为这是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主题会保守些,不会搞什么多条主线啊,不同人物立场啊,主角的道德困境啊等等等等,最后给你抛个主角的背影,镜头一拉个全景把问题都扔给辛苦了个把小时看电影的我们。
这么看的话,导演挺厚道的,或者说还是挺诚恳的。
可是,人就是贱啊!
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简单明了,痛快淋漓的除恶霸扫纯渣的电影,自己却都难以相信。
为啥这么不平静?
想了半天,就是因为这个电影里的纯渣纯的太浓郁了。
电影中的处理很符合故事发展的,一切都是以老Harry、警察们的视角来呈现,这群渣就没干一件人事!
一开始的随机性暴力犯罪就很让人shock,无缘无故,那些青少年渣们就是为了试试手枪,不好意思,枪法本来不准的,没想到扫着您了。。。。。。
这个被扫着的妇女成了一则早间新闻。
青少年渣们以暴力为消遣,组织语言只会以F字开头。
某晚,这群小渣子们还打死了一个不堪其扰的退休单身老头,并残忍的捅了数刀,且毫无不适感。
成年渣们呢?
倒毒品,卖枪支,并且更加暴虐,更变态。
电影中的成年渣们渣的更经典。
卖抢的那俩,经典的瘾君子形象。
惨白,枯槁,深眼窝,神经质的眼神,痉挛似的动作神态,毫无逻辑征兆的情绪起伏。
插针管,吸白色粉状物,用毒品控制他人进行性虐待。
镜头里的一切都渣的让人想埋了他们。
来收保护费的那个成年渣呢?
也是个耽于性事,好小男孩这口的毒枭。
渣叔叔呢?
隐藏在吧台后面的职业杀手啊。
做活稳准狠,并亲自示范给小渣如何漂亮干净的干掉活人,且招呼小渣实地演练。
而且心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杀人灭口、掩盖死因。
好了,电影中的渣就是这么的纯,让你连恻隐之心都很难唤起。
然而,当你看到至渣们的存在就是上帝的错误的时候,心中还是难免唏嘘。
为啥?
因为我又想起了自己当年上完刑法课时的自己无奈的想法——很多情况下报不了仇就只能是暗杀了。
犹太人对待当年屠杀他们同胞的,逃脱了法庭审判的纳粹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暗杀行动,是为复仇。
这种后续复仇,让纽伦堡审判成了象征性演出,而且演出的主角还是纳粹。。。。。。
前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在全国哀悼日那天,有四个中学生,无聊到街上游荡,看到个精神病,暴打其两个小时致死。
有人说是家人疏于管教,有人说学校不负责任,有人总结说是后天成长环境不良,当然也有人指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认为这种小畜生就是纯渣。
看到电影里面那群青少年渣们打人我就想到了这四个中学生的新闻。
心中一阵恶寒,谁都有可能是随机犯罪的那个被害人,而被害后你的生活会怎样?
还活着的话,去看看朱迪福斯特的勇敢的人吧。
又是一个血亲复仇的故事。。。。。。
好了,还得说说老Harry。
影片前半部分老人丧偶的悲痛,孤独的晚年生活,让人甚感压抑,因为谁都会有老的那天,命够长的话,难免会移情。
看老人家颤颤悠悠的杀人,确实不是滋味,一般电影中的老人不是智者就是圣人,有岁月允许他们拥有的庄重感,有阅尽人事的豁达和淡然。
可是本片里,本应是以上形象的老Harry却被逼上了梁山,这种巨大的反差甚有效果,让渣们看上去更渣,让观者压抑上更添压抑。
上午没事儿,和往常一样,找部电影看看,结果遇到了《哈里·布朗》。
一口气看完后,心里有些感触。
就片子本身来说,没什么出彩之处。
老套的情节,和有些电影一样,都是拿着退伍老兵说事儿。
和他们不同的是,这个名叫哈里·布朗的老兵已经70多岁了。
哈里·布朗住在一个贫民区,每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社区医院看望垂危的老伴儿,然后去楼下的酒馆和老朋友len下棋。
然而,每次出行,他都小心翼翼的避开可能是捷径的地下通道。
因为,那里是贫民区小混混们的乐园。
这些小混混们无法无天,吸毒、贩卖毒品、打骂甚至杀害当地的居民。
len就是受害者之一,小混混们往他邮箱里边放狗屎、往他脸上吐吐沫。
哈里·布朗劝他要忍让,要去警察局报案,避免正面冲突,len感到不理解,因为哈里曾经是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成员,可是现在却看不到一点儿特种军人的勇气。
哈里告诉len,自从认识了老伴儿,就已经决定安安静静的过日子。
可是,事态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先是老伴儿抢救无效而去世,接着,len也出事儿了。
一天晚上,小混混们在len的门口放火,len忍无可忍,怀揣一把刺刀来到地下通道,想把他们赶走,结果被混混们杀死。
哈里心痛之下,把希望寄托的警察身上,可是最终却大大的失望。
因为刺刀是len自己的,所以法院不认定混混们是故意杀人。
受到双重打击的哈里在酒吧喝多了,回去的路上竟然遇到一个混混持刀抢劫他,专业的特种格斗技能使他轻松结果了这个混混,鲜血似乎更加刺激了复仇的欲望。
他取出了尘封多年的军刀(看外观应该是索林根的FS2000),杀掉两个贩卖枪支的混混,抢了几只手枪。
开始踏上复仇之路…… 最终的结局还算圆满,他亲手打死了杀害len的凶手,因为救了警察,也免于起诉。
最后的镜头是哈里在家里出来后,终于直接走向了地下通道,这似乎代表黑恶势力已经烟消云散。
这部片子给我的印象就是立场不明确。
要说突出显示警方的不作为吧,最后还是警方的狙击手救了哈里。
要说突出主人公的英勇吧,最后的结局似乎暗示不全是个人的力量。
想来想去,真正有所感触的是:人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有所积累,同样是拿着一把军刀,len的结局是被杀,哈里却能用它复仇。
如果没有海军陆战队的经历,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倒是《飓风营救》里男主角的一段话可以为此做个注解:“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我不会和你谈判,因为我没有钱。
我有的只是特殊的技能,经过千锤百炼的技能,这种技能对于你们这种人来说,将会是一场噩梦。
”
好電影。
电影色调正是叙事的感情色彩有個鏡頭很有意思的鏡頭:老朋友的葬禮。
先是幾輛威風凜凜的黑色車隊駛進、駛過,攝像機跟隨車隊、走過中點停下,才發現飄然而過的車隊與劇情葬禮沒有情節發展上的關係,停止後的攝像機的畫面中心點聚焦在“老友的葬禮”,禱告的牧師和肅立的主角,以及新挖開的黃土與墳坑。
——葬禮只有這些元素!
只有兩個人和一座墳。
淒涼、孤獨,被遺棄、遺忘的感覺極其強烈!
很經典的片子。
感情的鋪墊和發展都很到位,劇情更多地讓人感到冷和壓抑。
治安混乱的社区,社會的治安混亂與主角的老邁和社區居民的孱弱,構成極強烈的比對,相互支撑并增強暗色调的调色所持續散发出的暮气、死气、悲哀。
好电影,确实!
人到暮年一条腿迈进棺材的日子真不好过!
就矛盾衝突看,看似是主角的復仇,大殺四方;更隱微的控訴,該是针对治安混亂的社区的窒息和絕望;但就個人体验来说,老而孤獨和無力,才更是始終貫穿其間的主體,人到暮年!
——正如前面所例举的那个镜头所表达出的信息,孤独、被(社会)遗忘、无力无奈……看的過程中,總會禁不住想起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的老年生活,唏噓難受。
怎麼才是幸福,晚年的幸福?
至少,這是影片給我的一個問題。
同時,影片另外一個很大的主题,是城市社區的衰敗。
城市化到成熟乃至衰退阶段,真會上演如此絕望的衝突嗎?
我只是本能地拒絕相信其在社會主義中國之城市化進程和發展中的預言性。
决定看这部片影片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伊甸湖》那个让人胸闷气堵,气死人不偿命的电影。。。
被心目中虐心之最的《伊甸湖》洗礼后我四处寻找解脱,把对该电影评论里那些推荐消堵电影看了个遍。。。
《金福男杀人事件》,《追击者》《黄海》,还有这部《哈里 布朗》一天之类过多,导致人头昏脑胀。。。
没有真正的解脱,反而被深深的无奈所替代。。。
话语很凌乱,不好意思《哈里 布朗》观影理由:发现评论中有 以暴制暴等字样观影中:好啊,这才是《伊甸湖》的最佳解药,看多这个虐心电影的同学都该大力支持,那个该死万恶的男主角,在本片中成了“首杀”,痛快,解恨,看到《哈里 布朗》让我想起了看《伊甸湖》的一个评论,说超人,蝙蝠侠,蜘蛛侠在看了电影后决定也去故事发生地度假并深度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我想说,可能英雄们太忙了,所以,蝙蝠侠派去了他最忠实的管家。。。
并隐名为:哈里 布朗观影后:老爷子让我们小爽了一把,又带来了深深的悲哀。。
深入毒贩窝中,面对枪口,老军官相当沉静,在极度不信任的眼光中,稳当言行偷袭得手,换成是你,你能做的这么好么,早就手软腿软的了我最佩服的是老头开枪的瞬间,都不用瞄准,拿起枪啪啪啪啊,那流畅度娴熟度,相当给力,换成是别人,又去瞄准又是摆姿势,等架式摆好了,毒贩早没影了,我主要说的是在危急情况下,人要放手一搏,凭的就是人生几十年的修炼和造诣,人家随意啪啪都比你打的准,不要拘泥于细节和过程,灵活才是有用的一发子弹是远远不够的,多发子弹才能保命中.
上次看了一部大爽片,《Nobody小人物》,写了一篇影评,别惹那个中年人。
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就遇到了这部,《哈里·布朗 Harry Brown》,对于一部动作片来说,主角年纪真的是足够大,大到都可以当Nobody的爸爸了,而且老而不朽,老有所为,老当益壮……所以,别惹那个老家伙,千万别。
不过哈里·布朗刚刚出场的时候并不是这么威风(嚣张)的。
一栋看上去就有些年头的老公寓,阴暗破旧,斑驳陆离,充满了各种涂鸦的外墙预示着恐怕它比男主角也小不了几岁,暗戳戳的房间虽然足够整洁,但是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生机正在不动声色的缓缓流逝。
相爱多年的老伴儿已经住在医院很长时间了,护工直言病人状态不佳,看上去时日无多,果不出其然,没过多久的一个大雨夜中,一切便成为了事实,老先生的状态愈发不堪;
痛失爱妻的哈里·布朗每日只能和同样衰老或者说更加不堪的老友在小酒馆相遇,一杯酒,一盘棋,相顾无言,唯有枯坐,旁边还有一个同样沉默不语的酒馆老板,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是何方神圣。
哦,他们还是有些话的,一般都是老友向哈里·布朗抱怨社区治安变得越来越差,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公然进行的各种犯罪勾当,包括对于无辜路人的无差别骚扰,整个环境变得越来越危险,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就连维持秩序的警察似乎都已经放弃了这里,等着它自生自灭。
但是两个老人家能怎么办呢?
没有钱,没有权,年纪太大,虽然满腔愤怒,但是无能为力。
哈里·布朗只能不停的安慰老友,忍忍算了,要么报警?
不然怎么办,骂又骂不得,打又打不得。
等等,打不得?
那可不好说哦,毕竟作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哦,前皇家海军陆战队员,那也是经历过贝尔法斯特街头混战的狠角色,就算他已经上了年纪,走路不稳,气喘吁吁,耳聋眼花,体力不支,那也是曾经的海军陆战队员。
今天的这些小混混无非是擅长些打家劫舍,欺负路人甲乙丙丁的小把戏,比起被北爱尔兰共和军动不动就长枪短炮一起上,时不时还来个big bomb的玩法儿来说,还是嫩得很呢。
影片的故事就从哈里·布朗的老友惨遭小混混毒手开始说起。
至于后面的情节,就算是没有看过电影,相信大家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和《小人物Nobody》一样,这种类型片最大的卖点便是通过制造最大的反差来营造最大的戏剧效果,观众在这种一起一落中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刺激体内肾上腺激素快速大量分泌,从而形成难以忘记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快感。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观众会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之中,代入的程度越彻底,那么最后获得的角色认同便会越加牢固,从而形成一种戏里戏外强烈的共鸣效果。
前面有多怂,后面就多狠,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一点也不错。
别看一群小混混整天咋咋呼呼的,后面还有心狠手辣的大毒枭暗地里撑腰,加上注定猪队友的警察不停的在帮倒忙,实在是难为了哈里·布朗这位老爷子,更别说关键时刻还有要命的肺气肿来捣乱,所有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给“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句话再平添一个注解罢了。
神挡杀神,佛挡灭佛,没有什么不是一枪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不行,那就再来一枪。
只要你不打死我,我就和你血战到底,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了,孑然一生,了无牵挂,黄土都埋到脖子梗了,有什么可怕的呢?
影片中,哈里·布朗威风凛凛,伸张正义,做到了影片外观众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海军陆战队的魔鬼训练和战场上生离死别的残酷考验,但是每个人心里同样有正义,有热血,有不甘,有愤怒,如果我们不能亲手实现拯救世界和平的愿望,那么看着别人替我们实现,也挺不错的。
所以,千万别惹那个老家伙。
最后,来说说本片的主演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可以说影片一开始自己就是被老爷子那口漂亮的英文所吸引,字正腔圆,韵律十足,虽然这只不过是他作为一名优秀演员众多优点中的基本功之一。
和那些出身演艺世家的同行不同,1933年,迈克尔·凯恩生于伦敦南郊伯芒德赛地区的一个贫寒之家,爸爸是个鱼贩子,妈妈是个女佣,所以他的演艺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从开始的跑龙套开始,到没有台词,没有正脸的小角色,他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直到1963年迈克尔·凯恩拍摄了史诗探险影片《祖鲁》(Zulu)后才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在众星云集的影片当中担任了主要角色,这使他在英国影坛开始小有名气。
接下来的星途便顺利了很多。
影片《Ipcress Files》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片不仅奠定了迈克尔·凯恩在英国影坛的地位,而且使他得以出演1967年拍摄的影片《阿尔菲》(Alfie),凭借此片他开始在国际影坛上崭露头角,同时凭借此片迈克尔·凯恩也获得了金球奖而且得到了奥斯卡奖提名。
作为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期世界影坛的风云人物,迈克尔·凯恩主演了1969年的经典动作喜剧《意大利工作》,被公认为英国电影的巅峰佳作。
此外他还在1972年主演了《侦探》,这部影片为凯恩赢得了第二次奥斯卡奖提名。
迈克尔·凯恩在1978年演出了另外一部倍受好评的影片《加州套房》(California Suite),这部影片由他与著名女影星简·方达、麦基·史密斯等共同主演,自此迈克尔·凯恩正式成为国际影坛上不容小觑的重要人物。
八十年代,他凭借1983年的影片《教导丽塔》(Educating Rita)又一次获奥斯卡奖提名,1986年老爷子在多次冲刺之后,终于以影片《汉娜姐妹》而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1998年再度出击,出演了独立制片的电影《哑巴歌手》(Little Voice),并因此片而再次荣获金球奖。
在影坛声名大噪的同时,迈克尔·凯恩于1993年因为自己在大屏幕上的杰出表现而被授予爵位头衔。
1997年,凯恩被《帝国》杂志选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男影星”之列,位居第55位。
对于广大影迷来说,《盗梦空间 Inception》,《星际穿越 Interstellar》,《蝙蝠侠:黑暗骑士 The Dark Knight》,《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敦刻尔克 Dunkirk》等等大受好评的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这位彬彬有礼,英伦范儿十足的老爷子,其精湛演技总能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当然还有那一口可以拿来用作英语发音教材的伦敦腔。
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老爷子和同样来自英国伦敦的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颇为投缘,相交莫逆,要不然两个人也不会合作了多达十二部作品,堪称御用拍档。
这同样是一个不能随便惹的狠角色。
很喜欢这个电影的海报,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才想起是跟《人咬狗》的海报类似。
把主角头部过度曝光的处理很聪明,这样你可能以为海报里拿枪的那个人是杰森•斯坦森式的新英格兰硬汉。
而很难与迈克尔•凯恩这个已经快80的老头联系在一起。
而其中的讽刺意味是很有趣的。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会想起很多电影,《死人的鞋子》、《出租车司机》、《复仇》、《处刑人》、《勇敢的人》等等等等,以暴制暴这种题材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好在老百姓心里总有股怨气,拍得再多也不会嫌烦。
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英国的电影就跟英式摇滚一样,很干脆,也很硬气,不会拖泥带水,开头那段伪纪录片很快就把观众带进剧情。
随着一枪爆头,很直白的告诉你,这是一个充满疯狂和暴力的地方,这帮小崽子总会突然干出些过分的事,不会让你有任何准备。
所以,要想在这里安静的生活,只有继续容忍;或是,改变它。
主人公的出现仿佛把我们从上一个暴力世界拉回来,缓慢的生活节奏,寡居的老人,每天和老伙伴下下棋。
很安然的样子,彷佛并没有什么街头暴力存在。
这时候,危险一直是藏在下面的。
只有一些小暗示,像酒吧里的贩毒小子,楼下几个砸车的少年,都像一根燃起的炸药引线,暗示着危险的来临。
而当老伙伴莱昂纳德在洗手间抽出刀说自己再也忍不住的时候,一直被盖住的危险终于显露出来。
老哈里•布朗从事不关己少生是非的立场,逐渐被推到了矛盾的中心。
最好的朋友被害死,因为这帮小子占着地下道而无法见妻子最后一面,这些损害到切身利益的事件使他已经无法再做一个局外人,而心中存有的正义感也逐渐升腾起来。
于是,复仇开始了……影片吸引人的地方当然不是那个烂大街的复仇故事,而是迈克尔•凯恩饰演的这位老退伍兵,如果是个壮汉复仇的故事,那这个电影也就弱了很多。
很多人说这个电影像东木头的《老爷车》,不过我到想起他的另一部电影——《不可饶恕》。
在我看,《哈里•布朗》并不是一个讲青少年犯罪或以暴制暴的电影。
而是一个讲男人的电影,讲男人的忍、讲男人的友情。
男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他不再是一个愣头青,不再热血冲头,以暴力解决一切。
成熟的男人懂得忍让,懂得三思而后行。
哈里•布朗就是这么一个人,作为一个快80岁的孤独老人,生活在这种混乱的贫民社会,不忍又能怎样呢。
而一切的爆发来自好朋友的被杀害,且正义无法伸张。
哈里•布朗则像《不可饶恕》里的东木头一样,开始了男人的复仇之路。
影片最精彩也是最重头的戏应该是哈里•布朗去找毒贩买枪那场了。
整场戏很克制且力道十足。
因为这场戏是哈里从心里转变到行为转变的重要过度,所以导演在这场戏上也是颇费心思,用了很大一段时间描写哈里和毒贩的对峙,从哈里进屋到双方开枪互杀,整个场面都是表面平和,却危机暗涌。
毒贩的每一个动作,都为这场戏增加一分紧张。
而老头迈克尔•凯恩不愧是名优秀的演员,表面平和甚至有些惊慌的他,内里却压着一股凶狠,所以当他拿刀扎向那个毒贩的手,并拿枪追击另一名毒贩的时候,我在心里也跟着应和:“没错,这老头能干出这种事!
”没在英国住过,不知道伦敦郊区是否真的像电影里说的那么乱,不过从这两年看的几个英国电影,比如《这就是英格兰》、《寻找埃里克》这些来看,伦敦也绝对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
其实想也能想到,这个世界,只要有年轻人,就没老头子们安生的时候。
就像老哈里•布朗说的,在北爱,人们还是为点什么而战。
而在这里,暴力是没来由的,也许只是种娱乐。
就像男校频发的暴力事件一样。
小青年身上过量的荷尔蒙如果不找个正确的途径释放出去,就只能靠暴力来发泄自己了。
再加上这又是贫困社区,穷山恶水民难免不刁,这就更加合理了。
而警察的无作为也进一步促成了平民英雄的诞生。
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饰演的女检察官,代表了理想法律状态下的思想。
当然了,既然是理想状态,也就是不存在的状态,很多事情并不是单凭规则就能解决的。
否则哈里的老伙伴也就不会死得不明不白而让凶手逍遥法外了。
规则的漏洞让人期待规则外的英雄,就像超人、蝙蝠侠四处跑一样,这些不被法律认同的英雄能如此受欢迎,正是民众对现状及规则不满的另一种表述。
作为导演丹尼尔•巴伯的第一部长片处女作,他想说的很多,青少年犯罪,贫富问题,警察局的官僚作风,青少年犯罪的本源,以及老人的问题等等。
甚至他想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动作片,不过迈克尔•凯恩岁数实在太大了,玩不了那么多花活。
只能缩减动作场面,增加内心戏。
好在这么修改了一下,要不当整个影片50%的时间都是迈克尔•凯恩这个白毛老头拿枪漫天飞的时候,那将是何等离奇的场景。
虽然如今的处理被很多人说成前半段节奏过慢,铺垫过多。
但我倒觉得这样很合理,一个老头,已经快80了,即使他是海军陆战队的退伍兵,不过他现在的身份就是普通老百姓,如果不给与足够的事件冲突和情绪积累,老头子的复仇行为都是不可信服的。
确实,电影还存在很多问题,太多其他片子的影子在里面,有些情节处理的也太简单,尤其那个结尾,几乎影片所有角色都集中在了同一场景——即酒吧,然后砰砰砰砰几枪,几个矛盾就都解决了,这种处理方式总让人感觉导演在图省事。
倒未必说这个结尾不合理,只是觉得不精彩。
其实可以更用心些些的。
看评论里有人想了个更黑色的结尾,说是“Harry走进隧道,一声枪响。
预示罪犯还未铲除,警察局长的前面一番义正言辞都是废话。
”想法不错,确实更黑色了。
不过我觉得还是用现在这个结尾吧。
电影拍得再黑色,也不如现实操蛋,还是给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点希望吧!
即使是在电影里。。
凯恩老贼的角色塑造功力不俗,上一个让我影响深刻的是在一部片子里饰演的一家钻石公司里的老清洁工,貌不惊人,体弱迟缓,却能够一夜之间盗光公司所有的钻石,重达数百斤,而且第二天照常上班,无人发现,如何在重重设防之下成功盗走如此大量的物品成了不解之谜,想知道谜底吗?
看一下那部由他主演的《天衣无缝》就知道了
1.世界世界的界限在於你選擇的道路,想想薛定諤的貓吧,觀看者決定事件的本質。
誰誰說過的,所有的選擇形成了我們自身。
無數的電影(超級英雄,科幻,爆米花,政治,愛情)曾經暗示我們世界是無限大的。
最黑暗到最明亮,疆域遼闊,無邊無際。
道路錯綜,故事結構複雜,人群表情不一,空氣和塵土裡都帶有幻影的味道。
甚至還有音樂。
這一點在007電影裡面變得明確。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不僅是詹姆士邦德爵士的家族座右銘,甚至是系列其中一部電影的名字。
記得蘇菲瑪索和土耳其石油危機麼,對,就是它。
但是偶有例外。
有時候電影告訴我們世界是如此狹窄,小到比死亡還不值一提。
你的夢想裝不進去,於是只好丟掉它。
對於哈利布朗,世界僅僅就是他的妻子和他的朋友。
醫院和酒吧,還有家。
南倫敦的早晨,潮濕,安靜,偶爾傳來的一兩聲尖叫。
但是不關他的事,因為這是在他的世界之外。
有一天,他的世界崩壞了。
當然,這就是電影,總要先讓人學會幻滅。
2.政治所有超級英雄都是右派。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這句話。
如果說超人是根植於尼采哲學,那麼日後他的所有模仿物,都是保守派。
正義和邪惡兩個世界被簡單的劃分,然後互相吞噬。
經典的二元對立,如同復活的索罗亚斯德教派。
如此簡單,英雄們站在你們面前,站在弱者面前,如冰牆,如刀刃,如神蹟。
就像狮心王和異教徒。
毛派和托派。
納粹和墮落的猶太人。
你所做的只是選擇。
watchman裡面羅夏在日記裡寫:早上小巷裡出現狗的身體,被輪胎碾過。
這個城市害怕我。
我見過它的真實面孔,街道只是另一種排水溝。
而排水溝裡流的是血。
當排水溝最終毀掉的時候,所有的惡棍都會淹死。
他們的性和謀殺積累起來的罪行會把他們淹沒。
所有的婊子和政客會朝上大喊:救命而我會輕輕的說:不現在這個世界正站在懸崖邊上。
看著懸崖下的末日,所有的自由主義者,知識分子和能說會道的人,都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下面的城市,就像充滿尖叫的智障兒童的屠宰場。
在夜晚到處都是奸情與罪惡。
軟弱的自由主義者相信人的本性,而忽略世界的真實——施密特好像說過類似的話。
只有一個強權統一的力量才能保護人民,保護世界。
於是有人說了: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個領袖。
這很生動,很真實。
想想911後的美國,當世界的混亂和邊際無法為人們所理解,於是庶民們,只好向超人們尋求保護。
當自我的世界毀滅以後,哈利布朗拿起了槍。
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庇護,像個英雄。
他就是某種舊帝國的光輝:海軍陸戰隊,在愛爾蘭服役(誰會想起血腥週日呢)。
殘忍有力但是已然老去。
在倫敦陰霾的舊日裡,右傾的英雄不斷捕殺着那些人。
他們邪惡,張狂,墮落,病態。
甚至還有同性戀的行為。
就像是熟悉的漫畫換了一個現實的場景上演。
這時候,一組意識形態的對立出現在電影裡,使人無法忽略。
年輕的——蒼老的,混亂的——守序的,罪惡的——無辜的,無政府的——保守的不是很明顯了麼靠近結尾的那場暴亂裡,毒販們,不良少年和黑幫面對着警察看似無力的盾陣,他們手中的莫洛托夫雞尾酒劃出一道道閃亮的弧線。
你,難道沒有稍微懷疑一下子?
3.庶民我有時候很好奇,如果不是被人刺死了你的老友。
如果是被人奪走了房屋與權利,被侮辱和虐待,被拘禁和被嘲笑。
所捍衛的被踐踏,所相信的被毀滅。
那麼你會做些什麼呢。
世界永遠是這個樣子,灰暗,跌宕,不完整。
和南倫敦沒有差別。
“但凡有選擇,人們都不會住在這裡”,電影裡那個警察說道。
但是人們沒有選擇,哈里布朗沒有,我們也是。
他每天早上吃兩片麵包,飲一杯茶。
喜歡下象棋,朋友還活在的時候每天下午會去與他對弈。
他有慢性的肺氣腫,朋友死掉之後,他為人復仇,追趕期間肺氣腫病發。
畢竟還是老人,他倒在地上眼睜睜看着兇手逃走。
只能喘息着,把槍丟進水裡。
老實說,這部電影的品質著實一般。
邁克爾凱恩演的不錯,但是電影情感上和節奏的不準確,導致最後高潮的疲軟。
幸好它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吸引了我。
這個故事說的只是一個人為了他的世界而戰。
為了他那被毀滅的世界。
為了幻滅而戰。
世界是我們的看待方式,是寄居幻想之所。
讓我們回到那個問題,你的世界被摧毀,你會做些什麼?
並不是每個人都敢殺死六個警察。
這取決於你的底線。
不過如果那一天真的來臨,那些傲慢自矜的人們,你們準備好落荒而逃了麼?
这是一部把事实完全呈现的电影,没有花哨的修饰手法也没有绕弯子,我也没有看出什么深刻隐喻,就是把血淋淋的社会问题摊开来给你看。
可就是这样不用花太多心思的电影,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世界很美很可爱,这个世界也很丑恶很肮脏。
我想这部片子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用一颗坚强的心认真的活着。
片中的哈里,有陪伴多年的妻子,有一起下棋的老友,有一个小却可遮风挡雨的家,不富有也不至于挨饿,除了要忍受那些嚣张残忍的年轻人,似乎没什么大问题。
偶尔看到别人被年轻暴力团体殴打,他选择沉默。
毕竟不是圣人,虽然也知道不对,可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老人他能改变什么呢?
渐渐看得多了,他也变得有点麻木,那些受苦的人他不认识,他只能小心翼翼的活。
有人说影片拖沓,和一些节奏鲜明的电影比确是,不过就这部片子,我认为很有必要拖沓。
哈里不是钢铁侠不是超人不是屌爆的007或职业杀手,当然也不是逆天的汉尼拔或者其他什么内心邪恶智商强大的变态。
他就像平凡的大众,像我们,没想过伤天害理也没能力拯救苍生,有爱的人,有朋友,有点小娱乐。
面对强大的恶势力,不敢叫板,绕道而行。
是啊,平凡的很无力,胆小的很没用。
可却如此真实,真实的让我不敢直视。
即便如此的委曲求全还是逃不掉,这些阴影一点点的把他逼至死角。
影片从一开始就抛出了很多社会现实,大人物做了什么坏事,无辜路人惨死,车祸......即使每天都在上演可那些问题离主人公太遥远。
只有青少年问题确实的发生在他的生活里甚至威胁到他。
而那些不够精彩的大半段就是给我们看看现实如何把人逼到忍无可忍。
这个过程中就像性骚扰,观众先被视奸,我们安慰自己算了看看也不会少块肉。
接着又被嗅嗅,我们有安慰自己就当被狗闻了。
对方更加肆无忌惮,开始动手动脚,有些人忍不住了,瞪对方一眼走开,有些人继续忍,安慰自己回去洗两遍澡。
我不知道是不是要对方把我们按在身下撕了衣服,我们才会大吼“给老子死一边去,不然老子拼死也要割了你JJ”。
哈里之前的忍让可以理解,后面的反抗也是理所当然。
他的反抗只是为了让自己活。
他的报仇对象是杀害了老友的那几个畜生,杀那两个种大麻的渣滓和那个喜欢被男孩舔老二的贩毒头头是计划之外的。
救被毒品折磨得没人样的妹子和两个有过几面之缘的警察也是计划外的。
以前是海军陆战队的背景只是为他老成这样了还能报仇提供可能性,不然他只能步老友后尘。
可即便有这样的背景,报仇之路也是磕磕绊绊,杀的不过瘾也不可能过瘾,还有几次自己差点没命。
最后的大boss sid,让影片更残酷也更真实。
渣滓像丧尸一样会进化。
天天像打了鸡血似的句句有F,专挑软柿子捏,觉得能干几个文化程度和他们一样垃圾的妞就牛逼哄哄的小渣渣,有眼睛的大脑没错乱的都能一眼认出。
还有很多带着伪善的面具操纵着小渣的大渣渣。
普通人很难识别,他们出手我们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只能死无全尸。
毕竟是电影呢,还是给观众喘口气吧,哈里走了狗屎运,没死成,报了仇也没受到法律制裁。
他活下来了,一无所有的活着。
本片没讨论哈里的复仇行为是对是错,其实也不需要。
他所对抗的甚至不能称为人,管什么原因都早就渣到根了,而且除了变得更渣没有第二种可能。
法律的制裁并不不完美,警察总是姗姗来迟,种种原因促使他复仇,可能经历哈里的苦难才有资格说他的行为是对是错。
这个世界让人失望,可是我们不能放弃,必须面对。
现实很少有绝对的黑白,大片大片的灰色地带,这些混沌时常考验有良知的人。
如果可以请选择尽量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活着,如果不行也只能遗憾。
我最讨厌的一类型…深沉派无剧情暴力片
退休老士兵教训社会青年的剧情,等待高潮一直不来,最后虽然以暴制暴但是并没有很震撼和潇洒,也有些无奈和悲情,色彩暗淡女警圣母无法接受。
三星半
i ct understand..
没心情看
即使是老头,你也伤不起的!
来过英国才知道片子里现实的状况 drug、guns以及每一句话里面三个fucking。女警太天真 也只有局长才了解当地的状况 最后为老海军陆战队员隐藏了事实。这部片子就是真实的反映了我们一般看不到的英国。
当社会把一个老人压迫到通过杀人来反抗这个社会的黑暗的时候,大概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沦丧地剩不下什么了。
警察表示压力很大
对于好的电影我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这些年安定平稳被冠冕堂皇的放上新闻联播及各种无良的政府口舌,冷漠无情离我们越来越近,热诚良知却淡渐行渐远,粉饰太平在大行其道的同时,对正义的呼唤却愈发的强烈。
三星半
老套,没悬念。节奏把握得不错
老当益壮惩奸锄恶。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哈里布朗,抑或是伊斯特伍德。
英国的年轻人啊~
蝙蝠侠家的管家
一般
哈里布朗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了熟悉的伊斯特伍德,杀无赦,话说英国的倒霉孩子可真多
老大爷维护社区安定
i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be another michael caine's classic until the shooting got started... at best a crappy salute to Children of 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