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前面觉得挺烂的,但是后来慢慢矛盾出现的时候就感觉还不错。
“你为什么总是不能成熟一点”,“你就像我妈一样”又让我想起《那一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的“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幼稚”,其实究竟什么成熟又什么是幼稚呢?
像波姐这样一定要赢就是成熟?
像小森这样总是求和就是幼稚?
又什么是对错呢?
我一直觉得世间很多事有对就必有错,从来没有完全对也没有完全错。
小森也确实是爱惨了波姐才会一次又一次分手中又和好,但是这种到了一百次总会有无可奈何的时候。
我之所以给这片子四颗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我知道还有这样一种爱情: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爱下去却再也不会和你说分手。
心酸无奈却不会放手,正想让自己找爱情片哭一下的我就这样被戳到泪点了。
还有一点便是后一段的慢速放映,应时而播的音乐,让人也不禁掉落在影片的悲伤情景中,为影片加了点分。
总的说,它处理的还是可以的,从快到慢,里面的细节也描写得不错,可以说让人明白矛盾如何出现。
最后,过马路,你走在前面过了,而我却在原地等着,但,我还是追上了你。
这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分手迷你仓”部分拍得太用力,把故事的重心分散了。
如果单看王文森和小岚这一条主线其实挺成功的,看到一半就明白了这是一个作女和大龄男孩的故事。
介绍把“双琪夺面”当噱头,其实电影里的这条感情跟第三者无关,王文森和小岚的问题始终是两个人自己的。
王文森对什么都三分钟热,没责任心,40岁还是那么爱玩。
他的想法是成功了,但不代表他就都是对的。
大部分人可能只看到小岚不停挑剔王文森,三天两头玩分手,作得人神共愤,可她说的那些王文森的毛病都是真实存在的呀。
一个男人到了40岁还这么没责任心,换做其他人可能早走人了,但小岚在最后意识到可能会真的失去这个男人时,却还是主动上前去牵住王文森的手,这大概就是爱情吧。
再说小岚这个角色,她是个好女人,刀子嘴豆腐心,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王文森,除了老是说“分手”这点。
但也就是输在这一点上。
无论一个女人是对是错是美是丑,整天提分手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代表着一句潜台词:“老娘看不上你”。
最后那次分手就正好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忽然就不爱了的那一瞬间”:前一秒,王文森还痛定思痛试图用结婚挽回爱情;下一秒,他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再爱下去。
其实只要小岚不那么作,换个方式跟王文森相处,以王文森对她的爱,她完全可以将王文森调教成一个成熟的好男人。
但她偏偏用了最坏的方法:否定他、打击他、嫌弃他的朋友、不满意就说分手。
这样的女人得到电影这样的结果,一点都不意外。
看似开放式的结尾其实是确定的,就是王文森不爱小岚了。
最后虽然王文森没有甩开小岚的手,但这段感情的主动权已经由小岚手上转移到了王文森处。
从此以后,小岚不是“不再说分手”,而是“不能说分手”,因为现在的她比王文森更需要更倚赖这段感情。
从来都是爱得比较深的那个人处在弱势,是小岚亲自将王文森对自己的爱情断送。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题目颇讽刺,想要对方“不再”说分手,原来只有一种办法,就是爱得比对方少?
周秀娜这两年逐渐看到了进步和潜质,只是没想到她这回直接把Ekin甩出一条街。
Ekin本色演出的大男孩部分还是有说服力的,人人都知道Ekin出名爱玩。
但最后三分一的表演则完全面瘫了,甚至还不如当年的陈浩南。
对比起来,周秀娜则被衬托得特别饱满,开头的无理取闹,中段的挑剔不满,后段的猛然醒悟,小岚这个角色的层次感比我预期要好很多。
也许还谈不上会演戏,但看得出周秀娜比其他同是靓模出身的女明星更重视演技的磨练,这会让她比同期的花瓶们走得更远。
郑丹瑞在离开黄真真后,终于不那么激烈和说教,电影的结尾更像一句叹息。
我还是蛮喜欢旦哥对这部电影的处理的,除开用力过猛的“分手迷你仓”,他将一对爱情长跑的情侣刻画得还算有说服力。
深爱到心淡的过程,不外乎都是生活里那些琐碎争执的累积。
而“分手迷你仓”的部分确实拍得太过强势了,作为一个本片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固然起到非常重要的“道具”成分,但这个元素能扩展和发挥的作用实在太过强大。
那些分手故事看起来似乎更加跌宕起伏惹人遐想,以至于盖过了王文森和小岚这种每天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的平凡爱情。
旦哥的失误就是没能把一个普通故事拍得更加犀利入骨,却让金句和故事段子喧宾夺主。
这样的小格局爱情电影也许缺少吸引力,但我觉得它是合格的。
至少不再贩卖那些挖苦两性和离间中港的噱头,认认真真在讨论男女之间的情感模式。
如果还要再给这部电影多加一句评语,那就是——明年的金像奖必须给王菀之一个最佳女配提名!
(《金鸡SSS》真的足够拿奖了。
)
发现最近有很多咖啡(店)电影,像台湾有一部《等一个人咖啡》就准备要上了,旦哥这部《分手100次》的以清新的摄影手法描绘了一部分“死港女”的爱情观,清新中带点残酷。
说到香港电影玩小清新,真得是久违了。
往往表面都是小清新,小吵小闹,却映现出许多都市男女的爱情观、问题,记得在旦哥最后一期《劲歌金曲》上曾lung上了这部旦式爱情喜剧的一些小花絮,那期的主题是电影配乐,谈到了像是为什么选C AllStar出演四大boy的原因。
爱情不是政治,通过自我利益的满足来建立自方的主导权;爱情不是一种理想,而是每分每秒的相处,每天每夜的经营。
一看到题目《不再说分手》就知道是讲述分分合合的感情故事,算是一个概念吧,就是要告诉相爱的人们不要轻易说分手,即使是玩笑。
片子强调的是感情戏,情节进行的其实可以快进的,亮点应该是咖啡店里的分手迷你仓,这个算是可以触动人心的感动的部分。
推荐一下王菀之扮演的角色,可爱又可怜,切换自如。
港产粤语爱情片这几年在大陆的票房差强人意,郑丹瑞执导的《不再说分手》在竞争激烈的七夕档要走出百慕大三角谈何容易。
症结除了出在普通话对粤语的翻译问题上,更在于故事本身的环境离大陆太远。
在大陆青年男女普遍30岁前完婚并买房生孩子的社会环境中,拍一对奔四的香港情侣不务正业开咖啡厅的故事显得不太合时宜。
然而,如果不讨论剧情的合理性,套用香港的人和事去品味这部作品,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点。
和大多数观众一样,看完《不再说分手》,我第一个的感受是:一条线的剧情没有起伏,而且这是资深编剧郑丹瑞时隔20年重执导筒的作品,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有点大。
以郑丹瑞的才华,何尝写不出卖座的曲折剧情,为何化繁从简?
这或许与郑丹瑞几年前的一次郁闷的凑拍经历有关。
话说郑丹瑞在写出《分手说爱你》等佳作后,早就想趁热打铁,拍一部自己的电影。
虽然资金不算充裕,但他还是很快准备好剧本。
然而,在送审的过程中,“旦哥”的剧本却被一砍再砍,最终改成毫无起伏的故事后,仍难通过审批,让他相当郁闷。
好友陈可辛的片却没有遭遇如此刁难,究其原因,是陈可辛的片投资额多了个尾数。
相关部门对郑丹瑞“小制作”的态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再说分手》则又是一小成本的作品。
“唏嘘中带点沧桑,幽默中带点无奈……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显现出一种平凡的优越感”,郑丹瑞写表面屈服,实质宣泄对经典狗血剧情的以及审批程序的抗议,正是香港仔市井精神的写照。
换个角度看,郑丹瑞把爱情写成了平淡中点滴,笑点不牵强,泪点不刻意,反而更接近生活,海枯石烂的爱情在现实中从来不是主流。
郑丹瑞写的剧本,一直力求贴近生活,甚至把真实故事搬上荧幕。
郑伊健的本色出演为《不再说分手》增色不少。
爱打游戏、崇尚自由的郑伊健,哪怕在演完《古惑仔》后红得一塌糊涂,在事业上也没有更上台阶,和片中不求上进但生活多彩的阿森如出一辙。
感情上,郑伊健和梁咏琪、邵美琪分分合合,始终不肯结婚的经历简直就是“分手100次”的现实版。
无论是邵美琪,还是郑伊健现任妻子蒙嘉慧,都是女强人,和剧中“女强男弱”的编排正好对号。
梁咏琪则像是温心扮演的清纯玉女莱莱。
女强男弱的情感状态在当下社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自强独立的女性究竟应该如何与另一半相处和经营爱情成为了大众感情问题,把郑伊健的香港爱情故事摆上台面,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片中有郑伊健的纠结,也有钱嘉乐的不纠结。
这位曾经是浪子已经成为好爸爸,还和妻子汤盈盈一起客串演出。
开放性的结局,成功提示观众以自己经历代入和思考。
剧中的咖啡厅Cafe La Jetaime是剧组为拍戏专门搭建的,郑丹瑞坦言,在香港要找一个合适拍电影的场所越来越难。
在城市审美和悠闲程度上,香港近年确实减分不少。
据说这间Cafe真的会开业,导演再一次把剧情穿越到真实生活。
C-All-Star在咖啡厅精彩的Acappella(无伴奏演唱)成为片中一大亮点,香港观众看了或许印象会更深刻,因为版权限制以及噪音投诉,香港不少咖啡厅在播放音乐方面远不如大陆自由。
郑丹瑞早就表达过不满,认为香港社会应该适当包容,鼓励创作。
缺乏包容,又呼应了片中小岚“一定对”的性格。
(文 八戒,你瘦了)
影评:不再说分手,记得好好爱 - 骁珲分手迷你仓放爱一条生路 分手,分开相互牵着的手,各奔东西,在那一刻,我们的爱还活着吗?
影片《不再说分手》中,主人公阿森,在经营咖啡店的过程中,利用好朋友送的柜子,想出一个非常新奇的创意---分手迷你仓,情侣们将分手遗物纷纷以名目繁多的存储方式存放在这里,阿森配上自己写的感人的话,将这些曾经爱情的见证定格在这里。
有存戒指的,有存熊娃娃的,有存金鱼的,也有存放一把用于自杀的刀的,存放一副手铐的,等等,这里成为了曾经的爱情的见证地。
当我们爱到无路可走时,分开了相互牵着的手,可那些曾经见证过我们爱情的东西又该如何处理?
扔掉吗,如何舍得,那些是你我相爱的证据!
存在迷你仓里,封存一份记忆,定格一段爱情,整理一份感情,然后我们整装重新上路,回头望望那些东西,那是我曾经爱过你的记忆,我放我们曾经的爱一条生路,分开未必不好,对你对我,若是解脱,便该放手,日后我若忆起,我会记得你那些好,不后悔认识你,不后悔有过那样一段情!
阿森是非常聪明的,他用很好的创意,将自己的咖啡店起死回生,阿森又是悲哀的,因为他想扩大他的创意的时候,他的女朋友并不理解他,认为他一直都是在---玩!
所以他也很无奈的将他准备向女友求婚的戒指,存在了分手迷你仓的小格子里,并附上这样一句话:一直以来我以为最糟糕的事情是你离开我,可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最糟糕的是我不知道如何再爱下去!
此时的他,是否也在想定格于此,放他们的这段爱情一条生路呢?!
分手咖啡谁来为我们的爱埋单?
咖啡分很多种,味道各有不同,但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苦涩,爱情,有苦有甜,一如咖啡,当相爱的两个人和谐甜蜜的去调配这杯咖啡时,即使你喝的到那份苦涩,却也同样能感觉到那份甜蜜;当相爱的两个人出现隔阂,即使调配爱情这杯咖啡时加了再多的糖,喝到的一样全是苦涩,浸透到骨子里的苦,蔓延于全身。
影片中,阿森在创意分手迷你仓的同时,也推出了苦涩的分手咖啡,供分手失恋的人来饮用,当人们喝着分手咖啡,品味着分手这件更加苦涩的事情时,分手咖啡充当了爱情的终结者,它埋单了相爱的情侣们的爱情,在充斥于唇齿,蔓延于心肺间的苦涩的味道中,缅怀了一把曾经的美好,如今的分离,将已然分手这个概念正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阿森用分手咖啡,挽救了店子的生意,却在女友的强势下,终止了“分手咖啡”这个招牌咖啡的存在,这是影片的分水岭,经历过一百次分手的两人,都在刻意隐藏起自己,顾忌着对方,若他们说分手,没有了分手咖啡,谁会来为他们的爱情埋单?
大男孩王文森的心痛蜕变---成功抑或失败?
爱情的天平倾哪端?
不再说分手,这部影片中,男主人公王文森是个爱玩的大男孩,他将玩乐与生活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他吃早饭都是在木车上,在咖啡店工作也可以踩着单轮车,这样爱玩好动的天性,是他的优点,同时对于相爱着的他和女友小岚来说也是致命的缺点。
因为他贪玩,女友自动担任起了他的老妈子,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又充当了女汉子,咖啡店里忙里忙外,精打细算,我可以理解小岚的心情,因为爱,所以会有严肃的紧迫感,要很好的生活,要为将来两人婚后生活做打算,所以会对男友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所以才会那样的强势,甚至是歇斯底里,但那样的方式就是对的吗?
她强势了一百次,从来都是她对,男友阿森错,却一直不曾反省过自己,亦有责任,那第一百零一次呢?
一百次之后,男友阿森的转变,已然清楚的告诉了她,立志将男友变成熟终于成功后的她,其实错了,很失败。
她甚至于错过了一个被温柔求婚的机会!
有句话这样说,聪明的男人都很贪玩,会玩、玩的好的男人,能做出更成功的事。
阿森诚然是聪明的,从分手迷你仓,分手咖啡,和那一句句诚恳真挚的分手留言上都看的出,他不仅聪明,而且很智慧。
而阿森也同样是个有担当有责任的男人,从他的好朋友劝他分手,为他鸣不平时,他虽深受女友的打压,道出的却全部都是女友对他的好,对他的支持和爱,所以在分开数天僵持不下的局势下,他做出的不是分手的决定,而是求婚,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男人,虽然外表顽劣,不成熟,其实他的心态很成熟,他的为人很真诚,有情有义,当爱情走过热恋期,需要维系感情的平淡期时,需要的是那份理解,那份包容,那份担当,那份责任,而这些,阿森都有。
可一味的退让与包容就一定正确吗?
去找女友准备求婚时,女友喋喋不休的抱怨叮嘱,如老旧的唱片一样鸣响于耳边,即将出口的“嫁给我吧”,消失无踪。
从此他改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好学安静,变得与女友产生了隔阂也不沟通,变得不再一味的承认错误,因为他觉得已经爱到不知道如何去爱,他们的爱情将走向何处,他茫然,徘徊,无措,整理了再整理,分手迷你仓推倒了,发泄了,再重新装回原位,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大男孩王文森的蜕变,成功了吗?
还是失败了?
感情里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谁赢谁输,感情就像天平,过度的偏于一方,日积月累,必然导致天平的崩塌,强势要求对方去改变,很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局面,后来才知道,我们要改变的,其实是自己的心态,一种平和的心态,用智慧的方法去同化对方,远比歇斯底里好的多,互相包容,互相迁就,互相约束着,弯曲着,才能凑成一个完整的圆,最终得到圆满!
再评伊健先生演技,我的男神很强大!
伊健先生在不再说分手里,演技可圈可点,他将大男孩的率真、乐观、好动演绎的逼真生动,也将情义的王文森展现的很立体,很形象,让我们看到,郑重严肃起来的大男孩,其实是个很有担当的大男人。
一百次分手之后的蜕变,更是刻画的入木三分,冷静、成熟、沉默、寡言、犹疑、彷徨、纠结,以及那推倒分手迷你仓的瞬间演技大爆发,那落寞的消瘦的背影,都演绎的惟妙惟肖,真挚感染。
伊健先生颜好,这是不容质疑的,因为太过突出,所以一度让人们忽视他的演技,但他在不再说分手中,演绎的王文森真的是有血有肉很立体很形象的,在女友想要说出那第一百零一次分手的“手”字时,那凌厉的眼神,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晃,真的是很动容!
更有甚至居然在批评伊健先生的颜,容我说一句,那是大银幕,您贵庚几何敢在大银幕上露下让我看看吗?
如果您批了此,我很肯定您当年绝对被伊健先生的颜电到过,至今记忆深刻,这种说法本人绝对不阿Q!
伊健先生和周美女,在不再说分手影片中,绝配,绝对般配,影片最后定格的背影,也让人记忆深刻。
不再说分手,记得好好爱!
观影完的总体感受,这是一部还不错的港式小清新影片,亦是伊健近年来能放心推荐的电影。
维系“永远对”与“一定错”消耗的是爱情,维系100次分手与相守消耗的是爱情,当爱情消耗到临界点,是否还敢理直气壮的说出分手。。
看着前半部总觉得是伊健在本色出演,一个贪玩的长不大男孩,凡事以兴趣为出发,可以不计后果。
一段感情里总有一个要稍显成熟才能继续下去,小岚被无奈的摆到了这个位置,并不是她想要的。
于是她在不断改变阿森,一次又一次用分手来置换自己的条件,最终希望阿森能成熟,能认真规划两人的未来。
不可否认,小岚出发点是好的,女生不过是求一个安稳,但简单粗暴的方式却让她的期待与现实越走越远。
阿森带着莱莱去新店铺规划未来的时候,影片气氛是欢快的,但我内心是酸楚的,小岚竟这样的错过了。。
如岚所愿,阿森真的变成熟,不再游戏人生,承担起了所谓的责任。
但同时,真正的阿森跟着那两枚指环被摆进了“分手迷你仓”,等着被人祭奠。
影片最后阿森不再拖起小岚的手玩闹般的赶绿灯,望着阿森独自行走的背影,不禁让人唏嘘,这是成熟了,还是不爱了,很多事如店名般一经改动便不再是那个味道,也再回不到过去,胜利了100次,拴住了一个人,可那又如何。。
两人的爱情奠定了全片的基调,从香醇的咖啡变成浓郁的红酒,其中的甜蜜与苦涩,自饮自知。
PS:4大boy的英文插曲相当好听。。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正被自己的感情问题所困扰,故事中的小岚每次都以分手作为要挟。
每次阿森都苦苦求饶。
小岚坚信谁先提出和解谁就输了。
直到第100次,阿森还要去求得小岚的谅解的时候,触碰到小岚苛刻的眼神,阿森终于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了,他按照小岚的要求变得成熟,但他并不快乐!
看这部电影我感悟到:1、感情是不能分输赢的,不要用分手去测试对方对自己的忠诚度2、男生之所以放下自尊主动去求得你的原谅是因为爱着你3、你是作为一个男生的女朋友,而不是他的妈妈,不要絮絮叨叨 的指责他的缺点4、你爱的是这个男生,何必要求他变成另外一个人。
直接去找另外一个人就好了啊虽然这个电影的评分不太高,但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会好好去经营自己的感情!
《不再说分手》是一部安静的电影,故事内容波澜不惊但密布暗涌,真实生活下的婚姻、家庭百态。
让人想起了香港80年代末流行小规模流行的居家式电影,如冼杞然的《三人世界》和陈嘉上的《小男人周记》。
有意思的是,本片的导演郑丹瑞,正是当年《小男人周记》的主演。
如今在郑伊健、周秀娜的演绎之下,电影未必出色,但其中蕴藏的内涵值得玩味。
当年由陈庆嘉创作,时任香港著名DJ的郑丹瑞演绎的广播剧《小男人周记》80年代中期红极一时,随即拍摄了电影版,陈嘉上导演,郑丹瑞主演,讲述一段七年之痒的婚姻,老实巴交的郑丹瑞游离在妻子郑裕玲和同事钟楚红之间,一边是七年婚姻的虎婆,一边是美丽强硬的红姑,电影将一个上班族的平凡男人的家务事和婚姻问题,小男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私人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该片几乎成为了郑丹瑞的代表作,后者该片之后在银幕上的角色也一直都是唯唯诺诺的小男人形象,比如《风尘三侠》中的毛周朱,表面平淡但内心总是有点花花肠子。
殊不知早年间郑丹瑞可是在《害时出世》里演过变态杀人狂的角色啊。
之所以介绍这么多题外话,就是因为《不再说分手》基本上就是小男人周记的翻版,区别在于男女主角没有结婚,而是经历了多次分手,在婚姻这道坎上停滞不前。
郑丹瑞将当年《小男人周记》中的人物结构照搬的了本片之中,男弱女强的角色搭配,郑伊健周旋于周秀娜和温心之间。
只是在配角上出了很多花样,除了王苑之和何浩鹏这样的甘草角色,比如C All Star 饰演的那四个伙计明显来自于新艺城电影《开心勿语》中的草蜢组合和《吉星拱照》中的Beyond。
但一开始总是觉得郑伊健饰演一个郑丹瑞式的角色有些不习惯,或者说是不合适,当年红星街头呼风唤雨的陈浩南变成了怕老婆的小男人,虽然郑伊健也出演过不少爱情喜剧,但这样的角色从来没有演过,所以觉得不合适。
但仔细一琢磨总算找到了该片选择郑伊健当主角的原因,《不再说分手》的故事模式,与郑伊健现实生活有些类型。
没错,就是当年著名的“双琪夺面”事件。
早年间郑伊健与邵美琪相恋,那时伊面还毫无名气,二人相恋八年。
郑伊健自《古惑仔》火热之后,演艺事业突飞猛进,名声超越邵美琪,现实生活中也被塑造成为好男人形象。
然而随着梁咏琪的出现,前者与邵美琪的8年亲密关系画上句号,正式与梁咏琪拍拖,可惜两人的恋情在维持了7年后还是以分手收场。
经过这件事情后,郑伊健演艺事业迅速下滑,人气集聚下降,“好男人”形象毁以一旦。
《不再说分手》讲的其实就是这个故事。
小男人与大女人,典型的“男弱女强”搭配,当年在无线培训班郑伊健恋上邵美琪其实也是这个模式。
电影中,郑伊健是个居家男人,与事业型周秀娜相恋8年,而他们用以维系感情的方法只得两个字——分手。
每当周秀娜以分手作要胁时,郑伊健都会死乞白赖的求和,令周秀娜更加得寸进尺。
当他们经历了99次分手后,二人终于认定了彼此,因而许下不能再轻易分手的承诺,更决意要一起为未来打拼,自己当老板,合力经营咖啡店。
然而这家咖啡店随着郑伊健的主持日渐红火,后者的腰板也一天比一天硬起来(类比于郑伊健事业高涨之后)。
二者最终的导火索很简单,郑伊健打算开设分店,而周秀娜则不同意,更令后者气愤的是郑伊健自作主张的选好了位,于是又演变成了一次分手。
而这一次,随着温心的出现让一切变得不同(“双琪夺面”事件),电影的故事波澜不惊,但里面讲述的却是现实问题。
郑伊健坦言,“双琪夺面”事件后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在台上唱歌了。
如今郑伊健的女友已经换成了蒙嘉慧,也是个事业型女强人,这段恋情明显低调了许多。
也许郑伊健打算借着这部电影诉说一下当年的经历,完成一下自我救赎,能否造成相应的结果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郑伊健在片中变成了一个供大家研究的标本,无论是自我经历,还是大众感情问题,片中的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男弱女强”的搭配,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比较容易出现危机的。
但婚姻专家却表示,主动选择“男弱女强”的一般都是男人,就像当年郑伊健疯狂追求已经成名的邵美琪一样。
男人既希望老婆温柔贤惠,又希望她们经济独立,但他们未必像女人想象得那么大度和坚强。
所以,男人在选择优秀“大女人”的最初,却并未做好甘当“小男人”的心理准备,所以会出现问题。
但是婚姻不是数学题,精打细算固然有时候可行,但是却不一定能得到好的出路。
电影的结尾,没有重复当年“双琪夺面”事件的结局,而是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线,也就是所谓的“留白”,片中只是展示了郑伊健与温心之间的暧昧,没有进一步表示。
周秀娜最后在好友的鼓励下也选择了妥协,追逐郑伊健而去,而这个“小男人”呢?
他拉住了周秀娜的手,却没有回头去看她,电影结束,一切都存在着变数。
十个指头有长短,但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是手掌。
婚姻也就是由男女这两个“手指”组成的“手掌”。
这部电影没什么大风大浪,却很现实的在讲问题。
或许《不再说分手》在七夕节上映有些另类,电影之所以没有照搬《小男人周记》中的婚姻而是选择了八年的情侣估计也是因为这个问题。
谁家过日子都是柴米油盐,极少山盟海誓,这是一部平静的电影,平静之中透露着情感生活中暗涌的波涛。
PS:郑丹瑞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与杨千嬅搭档(可惜不是郑裕玲)饰演一对经常路过咖啡厅的巡警,还是当年那副小男人形象。
是啊。
人活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要面对很多事。
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因为一个叫爱情的东西走到一起,初识可能是荷尔蒙的作用,可能是某种拯救他人的心理作祟。
小森和阿岚这对情侣,不断争吵不断说分手又不断复合。
阿岚习惯用成熟女性思维(或者说是成年人的思维)处事,并不断指正小森的一切“幼稚”行为。
(不由得想起最近某综艺节目讨论择偶条件这个主题,其中一个男明星希望女友的职业是幼师,理由是每个男人内心都住着一个8岁的小男孩,当时还被主持人调侃能不能是12岁或者8岁半。
)电影到中段,小森和阿岚又一次吵架,阿岚又一次说了分手后离家出走,这大概是她第100次说分手。
朋友劝阿岚温和点,低头一次,而阿岚不愿意,输一次就一辈子低头了。
没有阿岚的日子里,小森改了咖啡店的招牌中错了的英文字母。
(从前阿岚让他改,一直没改)。
之后,小森跟两个好哥们诉苦,一个说这么辛苦总是被骂没面子,分手算了找更好的;一个说吵架也是为小森好,自己开心就好,再次低头认错也没什么大不了;而小森自己说:有时候真的想分手算了,再去追求别人,不相信自己追求不到。
可是……跟阿岚相识后,自己的人生确实在往好的方面改变:两个住的房子是阿岚逼着要结婚才添置的(电影里未明确说已经买下);小森与父亲关系不好,因为阿岚坚持周末陪他父母吃饭,以至于他偶尔也会回家;小森说要开咖啡店,第一个反对的是阿岚,到最后为开店付出最多的也是阿岚。
当然,这次还是小森妥协,他计划的求婚在阿岚连珠炮的“重点不是你承认错了而是你不知道你哪里错了”里边默默取消了,之后小森变成了阿岚希望的那个样子,可是一切都不对了,回不去了,相敬如宾,彬彬有礼,因为害怕真的分手而不敢直言心中的不满,渐渐的两个人都没有话说了……不管是开心的吵架,离家出走,互不理睬……前提都是你开心就好你喜欢就好!
如果,有一天不开心了,即使变成希望的那个样子,也毫无意义了。
如果,能踏下心来,观看此片会有敲打心灵的感受——和爱人在一起,自己做什么,为爱人做什么,自己需要什么,爱人需要什么,丝毫积累,换来的是什么,如何选择,如何珍惜,如何在细碎的摩擦中相得益彰。哪儿就很容易地双宿双飞!让感情历久弥新远比摔烂它艰难得那么多…🥃
究竟什么才是爱情的模样?是激情,是缠绵,是包容,是隐忍,是妥协,还是其他?总以为最真实的自我才是真爱的模样,殊不知彼此的伤害往往将爱情消磨殆尽。
只能说烂尾
故事好简单,这个节奏的小成本目前是很难活下去
坚持了10分钟没看下去,女主角面瘫。
还行,
有被雷劈到,从电影开始10分钟就衷心希望男女主角分手。玩失手的“爱情”片揭开了志明春娇面纱下的露骨的真相。男生开店玩女生干活儿,开分店学咖啡都不商量,这就是不尊重啊,女佣好歹还有佣金,赤裸裸的婚内剥削(还没结婚)。女的当然不同意开分店,接屎的是她嘛。女生对这种结构性压迫又缺乏意识,习惯性“闹分手”,然后被周遭指责为压迫男性。分手咖啡迷你仓,卡片上字又丑,文青噱头美化为创意,女性被恶意描绘成“创意”的敌人。实业旁落,靠小聪明赚钱真是我城的沦陷。本来看看周秀娜什么表现,结果被王菀之喜庆小眼儿勾走,女配比女主的戏有起落发挥。王菀之和周秀娜一对儿也不错嘛。东南亚女客人也是喜剧天才。
什么时候港片变得好似网络微电影,拍得这么飘忽不接地气了。吃晚饭时播着当背景音听的。
看到自己的影子
郑伊健面瘫,周秀娜泼妇脸,王苑之太丑,故事莫名其妙,或者根本没有故事。
挺不错的,创业之路,相处之道,爱情之衡,看到心里去了,感觉开个咖啡店不错
郑伊健俨然已经成为香港的烂片之王。
17min,我的硬盘又白白牺牲了一点耐久
我好害怕 害怕他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爱我 我怎么办 -小岚
郑丹瑞得是有多有爱,拍出这样一部恋爱(婚姻)教科书式的电影,告诫全天下的男女们,且爱且珍惜!爱情无输赢,爱得好是双赢,爱得不好则是皆输,貌似占了上风,但其实两颗心已经渐行渐远……对了,电影中间一英一中两首OST是真应景,超赞!
演员挺养眼的~ 里面的歌还挺好听的~
冷暴力比其他分手手段都来得要狠。
男主终于被强势女搞累了......电影最后无节制的慢镜直接催眠...
比黄真真更烂…
MV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