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部电影如果不是伊斯特伍德演的,根本不会看。
也许也只有以他目前的影响,才能随心所欲的拍这样一部散文电影,和作家写东西不同,即便是流媒体电影,那这样一篇散文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好吧,其实这个电影讲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假设伊斯特伍德不是为了赚零花钱,而就是想说点什么的话,那么92岁的老人家讲的道理就听一听吧。
谁需要你,你就选择谁。
macho是墨西哥语猛男的意思,电影名字叫哭泣的猛男。
如果把这个电影当作西游记的话,那么十三岁的拉斐尔,90岁的麦克,以及公鸡马乔,构成了一个取经三人组,少年拉斐尔是前青春期的困惑,刚好不到14岁,雄性激素浓度还不足以充其肱二头肌。
暮年麦克,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工作,连房子都是前老板出钱买的,他可以说一无所有。
三人组中唯一可以称得上猛男的就是那只公鸡,没有脑子,无所畏惧,满身鸡血,从头猛到尾,两次拯救取经三人组。
而哭泣的则是两个衰弱男。
少年拉斐尔,最缺的是信任,他的妈妈每天换男朋友,不要这个儿子。
他的爸爸,从他出生就逃之夭夭,他只能不停的干出格的事情,期望得到成年人的关注。
而麦克,已经失去了所有活下去的希望,他只是还活着而已。
何去何从呢?
麦克说,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选择,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做出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我个人,每次做选择的时候,总想选那个大的部分,比如小时候,大人问我将来干什么?
我说我要做科学家,做诗人……人生过去几十年,科学家和诗人连个毛都没碰到边边,小时候还想做保家卫国的将军,我也就是参加过军训,还怨声载道。
如果,我真的选了做科学家,诗人,并且几十年如一日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即便现在成不了家,成不了人,那也算是一种人生成就,可实际呢,我感觉我小时候就是选了成为科学家和诗人顶着的光环,然后一路为了生存不停的转换跑道,结果到现在,到目前,到眼下这一秒,也还在为另一个跑道而想尽办法却不可得。
为什么不对自己诚实一点?
不去管什么正义,什么道德,什么是非?
拉斐尔的父亲确实是为了拿到当年的一半投资而做了个形式上的威胁,以期得到墨西哥这边的无良母亲的妥协,父亲的做法究竟是不是道德的沦丧,他俩相比究竟谁更好?
父亲得到了儿子,母亲就一定会妥协?
不,不要去管这些,事实是,在老牛仔的帮助下,拉斐尔可以去到美国,一个比墨西哥成长环境更好的地方,正如麦克在结尾说的那样,孩子,自由就在山的那一边。
拉斐尔也最终放弃了公鸡马乔,放弃了自己的不成熟. 麦克,一个牛仔,一个牧场专家,边境这一边的墨西哥小镇有牲畜需要他照顾,有烈马需要他驯服,有美丽的女人思念着他,有幼小的孩子等着他去再次组成一个家,why not?
那条狗就是麦克的写照,暮年是治不好的,但是可以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更舒服一点。
好吧,伊斯特伍德的道理到这里就讲完了。
他就是告诉我,如果你一路顶着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成就为目标去装模做样的假装生活,当你老去回首这一路的时候,很可能全都是失望和恶心。
反而,每次选一个你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可能就会更舒服一点,标准就是,谁需要你,你就去哪边。
拉斐尔不是张无忌,掉悬崖会掉到有绝世武功的世外桃源,如果他拒绝父亲的邀请,转身回到母亲身边,那不过是悲剧的重复。
如果他拒绝母亲和父亲,一人去在追逐独立,很大的可能是成为沦落街头混混,早早失去生命。
齐天大圣,那么大本领,仅仅为了从压在石头下面脱困,不也答应了挑担牵马,成为仆役。
是的,从一个坑掉进另一个坑,自愿的,只要新坑比旧坑好那么一点点就足够了。
2022.05.04
世界上最感人的事情莫过于爱情,当黄昏时,老牛仔迈克和路边餐馆女老板随着浪漫的西班牙歌曲的节奏翩翩起舞,那情景美极了。
这部电影最温馨的情节是女老板玛尔塔邀请老牛仔迈克爷俩共进晚餐,迈克主动献艺做了一个炸鸡腿的菜,仿佛一家人在一起,充满了久违的温馨气氛。
夜晚,迈克试着用西班牙语给两个小孙女朗读故事,那份温柔一下子感动了在身后静静观望的玛尔塔。
在美墨边境,迈克完成任务,把拉福交给他父亲后,毅然决然的调转车头,直奔玛尔塔的小家而去,那里有他梦寐以求的生活,是他最后的归宿。
和老东木年纪相仿的导演,还在拍电影的,已不多见。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位被中国影迷亲切地称呼为“老东木”的美国宗师级导演,今年已经九十一岁了。
耄耋之年,老牛仔依然高产,年年拍新片,还时会自导自演。
他的电影,是看一部少一部了,作为看着他那些名作长大的影迷,只要他还在拍,我就会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去看,哪怕口碑不是太好。
事实是,这几年他拍片经常遭遇口碑滑铁卢。
《15点17分,启程巴黎》曾被认为是他生涯最差的电影;《骡子》虽然在国内口碑不错,在北美还是收获了不少差评。
《美国狙击手》之后,东木的电影再也没拿过奥斯卡提名,颁奖季对他不再青睐,有政治因素的影响,但也不能说就和电影质量本身无关。
之前王晶在《圆桌派》中也曾说东木“近十五年的电影除了《百万美元宝贝》没一部好的”,还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我不是特别认同王晶的说法,毕竟往前倒十五年,东木还拍过《老爷车》和《换子疑云》这样的佳作,近一点的,《萨利机长》和《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也都是好片。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作为导演,老东木已经过了创作巅峰期,和拍《不可饶恕》或者《神秘河》时相比,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力不从心”在他今年的新片《哭泣的男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部新片在北美网络上映后口碑就很一般,看片前我的心理预期也不高,但或许正是因为预期不高,看完之后,倒是颇感惊喜。
是能看出他力不从心,但也能看出他的坚持与叛逆。
关于这部电影,负面评价里最多见的一点,是剧情太平淡,没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
很多观众看了《哭泣的男人》都觉得太温吞水,本指望老硬汉仍能雄风凛凛,却没想到人老了就是老了,背驼了说话慢了,拍出来的电影连高潮都没了。
诚然,如果你看惯了快节奏的好莱坞商业电影,这部《哭泣的男人》的确会让你觉得有些波澜不惊,甚至会令你昏昏欲睡。
但这是东木的电影,从作者角度出发,我甚至会觉得这部电影拍得越平淡,越让我服气。
《哭泣的男人》所讲的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用三言两语就说得明白。
年迈的老牛仔麦克受恩人所托,帮对方从前妻那里“带回(和绑架无异)”自己11岁的儿子拉斐尔,在从墨西哥返回美国的路上,麦克和拉斐尔遭遇了一些状况,并建立了友情。
老套的戏码,能让我们想起很多东木过往的前作。
一老一少带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意味的组合,像是《完美的世界》;老硬汉保护小朋友的桥段,则像是《老爷车》。
影片中还有这样的戏,东木出现在墨西哥小镇,和众人打成一片,似乎要共同对抗外来危机。
我时而想起他年轻时演过的“镖客三部曲”,时而想起那部让他初尝奥斯卡滋味的《不可饶恕》。
东木似乎也想给观众营造一种假象:他拍的还是他熟悉的电影。
影片的海报上是张老爷子的特写,还是戴着顶熟悉的宽沿高顶毡帽,面色坚毅,风采不减当年。
不细看脸上的皱纹,远远观之,竟有穿越之感,还以为是莱昂内重生,又请东木拍了部通心粉西部片。
然而,《哭泣的男人》不是通心粉西部片,也不是《不可饶恕》那样对西部片的工整自反,它像是《完美的世界》那样的公路片,但却也是形式上的相近,和《老爷车》相比,这部新片的烈度则要低得多,少了那么强的戏剧张力。
影片中,你以为老头和少年将经历多么惊心动魄的旅程,实际上,他们遭遇的难解困境,无非是丢车而已。
拉斐尔的母亲和贩毒集团有关系,老头带着拉斐尔离开墨西哥,人家妈妈当然要派人去追,影迷会想,贩毒集团的人肯定凶神恶煞难以对付,难不成老头年轻时不但马骑得好还当过杀手?
事实是,主角面对所谓的“追杀”,只需要少年的宠物鸡轻轻一啄就解决问题。
观众的观影预期在这部电影中会被反复打破。
出现在西部小镇里的东木不再是救世主了,没了莫里康内的配乐,他的技能从杀人变成了兽医,因为能帮小动物恢复健康,他收获了整个小镇的欢迎。
整部电影给人的错愕感,就像是影片中拉斐尔的妈妈第一次见到老麦克时一样,她不敢相信自己的丈夫派了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来“绑架”儿子,笑到失态,影迷也几乎不敢相信老东木这种一辈子都充满了能量的硬汉导演,会把新片拍得如此柔软,如此淡定。
有人看了电影后立马就批评老东木自我重复,拍了这么多年的老硬汉老英雄还在原地踏步,我看这是误解东木了。
他坚持的东西很多,保守而传统的普世价值观、一以贯之的直男思维(绝不油腻,反而有种绅士的可敬)、优雅的音乐品位、对自然的迷恋、对美系车的捍卫以及扎实而不花俏甚至有些古板的拍摄手法。
但他对自己的电影的故事内核不断在进行革新。
这部新片里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的硬汉,少年拉斐尔并不成熟,只有对硬汉的幻想,老年麦克则看淡了一切,连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的力气都不剩多少了。
老麦克也没有完美人设,他不是什么英雄,给老友帮忙,是因为他欠了人家的恩情,从母亲手里“绑架”儿子,也并不是多么光彩正义的事情,他没有英雄的神采,也没有英雄的能力,和《骡子》里的主角相比,他也缺乏铤而走险的勇气。
这就是个普通老人和普通少年之间的故事,老东木擅长拍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爱情也好友情也好,黄昏恋也好忘年交也好,他都能在平淡中找到突破口,看电影时我依然会有些感动,但感动也是淡淡的,老东木不想太留痕迹。
在《老爷车》里,老东木还需要给自己设计个绝症梗再慷慨赴死来让观众动情,到了这部电影,他不再需要设计这些了,他的年龄摆在那里,已能令观众心疼,但他也不想让观众心疼,他知道那套“英雄白头”的叙事当年是自反,如今却又需要再自反一遍了。
看着影片中几个警察追着老人和少年要查毒品,却发现这两个人毒品毫无关系,我们明白,老东木是在给我们开玩笑,带着几分老年人才有的狡黠,和熟悉自己的影迷相视一笑。
看着影片末尾处少年把自己的公鸡送给老人,我们又明白,这部电影就是个童话故事,老东木骨子里温柔极了,大喜大悲能写成诗,小小的温暖亦成绝句。
《哭泣的男人》像是东木在暮年时完成自我总结之后做出的全面自反,表面上看他是在自我重复,实际上却是将那些我们记忆中的东木符号一一打破,把自己昔日的种种辉煌全部拿来进行戏谑。
如果说《不可饶恕》是东木成为导演后对自己演员生涯的一种反叛和解构,《哭泣的男人》则是他对自己导演生涯的反叛和解构。
就像是金庸写《鹿鼎记》,古龙写《欢乐英雄》,老东木也到了总结一生武功后打出空明拳的年龄。
当然,影片也确实存在很多肉眼可见的缺陷,比如过多的说教和鸡汤,令本就平淡的故事更显老气。
但我也能理解,东木或许是觉得那段关于“硬汉”的描述不可或缺,尽管他已经用了整部电影作为自己的表达,却还是担心年轻人看不明白。
这多少有点爹味甚至爷爷味了,但这是东木,他都九十岁的年纪了,老气一点不也正常吗?
有点爷爷味不也合理吗?
老导演的“老”会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但年轻人往往会忽略,“老”对应的也是经验。
《哭泣的男人》里,老东木叙事依然纯熟老辣,叙事能有多高效,看他的电影你就明白。
只说一处,对于影片中麦克这个角色前史的叙述,东木没有用多少笔墨,便令观众印象深刻。
影片刚开始,东木有场看自己过去骑马时照片和录像的戏,黑白录像中,年轻时的麦克从马上翻落了下来,导演给了这一幕特写,就再不需要多说些什么了,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在那一刻就全部完成了。
换句话说,东木这样的导演拍戏可能会平淡,但绝不会闷,他拍电影不会拖沓,该讲什么就讲什么,他心里想得清楚,拍得也明白。
这几年国内的电影节我也去了不少,看到过许多年轻导演的作品,其中有一批人,拍文艺片,不仅在表达上不知所云,在技法上更是粗糙而稚嫩,说白了,基本功太差。
连基本的镜头语言都用不好,却想着拿大奖的年轻导演,遍地都是。
这些人,就该多看看老东木的作品。
美国有好几位这样的导演。
老东木、马丁、雷德利·斯科特,这老哥几个都年过八旬了,拍了一辈子电影,早已功成名就,却依然不玩虚的。
你看《最后的决斗》、《爱尔兰人》、《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包括这部《哭泣的男人》,他们依然在用成熟的叙事技巧讲故事,哪怕是自我重复,也不会敷衍了事。
拍电影,就扎扎实实地拍,没一部糊弄观众,更不会糊弄自己。
我们敬佩东木,不只是因为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坚持拍电影,更是因为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没忘记自己这几十年来坚持的是什么东西。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我真心希望老东木能继续拍下去,百岁之时如果还在拍电影,也不失为一段影史佳话了。
原载于公众号“影探”公号ID:ttyingtan作者本人转载请注明出处转眼,《复仇者联盟4》已经上映一年多了。
影片结尾,美国队长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决定回到过去,重新度过安详的一生。
华发苍颜的美队,也戳中了无数观众的泪点。
而在现实世界里,其实也有一位美国队长。
与电影中不同的是,他至今依然活跃在一线,宝刀不老。
他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今天,他90岁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谁?
90年来,有太多的头衔,可以安在他的身上——他是好莱坞的传奇。
叱咤影坛60载,从票房巨星变成金牌导演。
他的电影作品,是各大佳片榜单的常客。
9.2分的《黄金三镖客》、9.1分的《完美的世界》、拿下4项奥斯卡的《百万美元宝贝》……
从左到右依次:《黄金三镖客》、《完美的世界》、《百万美元宝贝》其本人两度荣膺奥斯卡,戛纳和威尼斯的终身成就奖也收入囊中。
《百万美元宝贝》斩获两座小金人他是帅绝人寰的顶配男神。
从鲜肉到大叔,再到爷爷…… 不管在哪个时期,男人都为之敬慕,女人都为之倾心。
青年、中年、老年他是近乎于全能的存在。
每进入一个领域,都会在其中深耕到极致:他热爱音乐。
于是亲力亲为,为自己的多部影片谱写配乐。
甚至在1980年,由他演唱的歌曲《Bar Room Buddies(酒吧的朋友)》,还曾荣登“Billboard公告牌”音乐榜的榜首,风靡全美。
他是不错的爵士乐手他沉迷高尔夫。
于是专心苦练,问鼎多项专业赛事,让职业选手为之折服。
他时不时还在加州的乱石滩举办慈善锦标赛,吸引全世界的高尔夫爱好者们参加。
他酷爱建筑。
于是设计并建造了“特黑马”高尔夫俱乐部,广受建筑界人士的好评。
“特黑马”高尔夫球场及俱乐部安吉丽娜·朱莉这样评价他: “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也忠于人品。
坚毅的性格,出众的良知、对事业的热情,以及对生活的责任感……一个优秀男人该有的,他全都具备。
他的名字复杂拗口,于是中国粉丝给他取了一个诗意的绰号:拆分他的姓氏后,伊斯特(east)直译是东方,伍德(wood)则是木头。
“东方的木头”——简称“东木”。
这个绰号,刚毅而不失美感。
除此之外,东木还有数不胜数的称呼——“城市牛仔”、“影坛苍龙”、“打手枪最帅的男人”等等……
这些绰号,既是对他的褒奖,也是对他风云人生的总结和见证。
但笔者特别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他。
那就是开头提到的:真正的“美国队长”。
因为东木老爷子,就是百年来传统美国精神的图腾。
那传统美国精神又是什么?
个人英雄主义。
形象高大帅气,性格坚韧刚毅,内心对“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价值”的“美国梦”深信不疑。
这些内外条件,东木完全符合。
为此,四郎总结了“三捍卫,两反思”,试着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位当世传奇。
1.捍卫尊严东木人生的前三十年,过得并不顺利。
1930年,他出生旧金山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早年当过兵,也做过汽车维修和飞机制造的学徒。
但这些都与电影无关。
从军时期的东木他热爱电影,但他那时仅有的资本就是一张英俊的脸蛋。
没有家世,未经训练,抱负自然无处施展。
20岁那年,他考入了洛杉矶大学,主攻表演专业,算是拿到了演艺圈的敲门砖。
上学时,他接了第一个银幕角色。
那是片中一个实验室的助手,镜头不多,台词也只有一句:“我把小白鼠弄丢了。
”
东木的第一个角色从20岁到28岁,东木接的都是这样的龙套小角。
潦倒度日,与妻子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生活。
1956年珍贵影像1958年的一天,看似一切如常。
东木走在街上,却突然被陌生人叫住:“我看你长得像牛仔,不如跟我拍戏去。
”于是28岁那年,他主演了西部题材电视剧《皮鞭》。
《皮鞭》这部剧的小小成功,让他博得了一定的关注,生活也不再拮据。
更大的人生转折,则出现在1964年。
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正在筹拍一部叫做《荒野大镖客》的西部电影。
塞尔乔·莱昂内(1929~1989)由于付不起一线明星的片酬,无计可施之下,剧组只好找来了东木。
那时距离《皮鞭》的开播,已经过了6年之久,34岁的东木也只能算是个小明星。
即将迈入中年的东木,深深怀疑起自己到底是不是演员这块材料。
即便收到了《荒野大镖客》剧组的邀约,他依然还在跟妻子说:“这次再不行我就放弃,我得去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了。
”不成想,这次的破罐破摔,反而犹如平地惊雷一般,东木的名字红遍全国。
《荒野大镖客》剧照之后,莱昂内趁热打铁,携手东木,一连拍摄了《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
影史最著名的西部片“镖客三部曲”就此诞生。
三部片虽然都是不同的故事,却让东木保留了相同的装束。
那个戴着帽子、叼着雪茄、搭着披肩、扣着左轮手枪的荒野奇侠,成就了史上最成功的牛仔形象。
顺带一提,当下著名游戏《守望先锋》里的麦克雷,原型就是东木。
麦克雷“镖客三部曲”让东木声名大噪,而随后的另一部片,则让他真正成为了美国偶像——《肮脏的哈里》。
《肮脏的哈里》海报那时的美国,正值二战后的最低谷。
肯尼迪遇刺、马丁·路德·金被杀、越战失败、冷战被苏联吊打。
一时间,美国政府成了软弱无能的代名词。
正因如此,人民需要英雄。
于是,各色英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轮番亮相: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超人,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的兰博,以及东木的警察哈里。
当年的美国,几乎人人都会说哈里的那句:“MAKE MY DAY!
(让爷乐呵乐呵吧!
)”41岁的东木,通过塑造这位铁面无私的城市英雄,再度翻红。
两个经典形象,一个牛仔,一个警察。
看似毫无交集,实际都代表了美国人内心对英雄的希冀。
牛仔代表拓荒者,是一种自由洒脱的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代名词;警察哈里则是执法者,保卫一方安宁,铁面无私,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他们都在银幕上,为美国民众代言,捍卫美国尊严。
以上两个形象,都是演员东木的最大成就。
但他真正出色的领域,则是导演。
如果“捍卫尊严”是指东木的壳,那么剩下的部分,则是东木的核。
2.捍卫情谊好莱坞是个名利场。
这里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东木也不是个完人。
在生活作风上,早年的他,实在不算光彩。
1975年,在拍摄《西部执法者》的过程中,他与女主角桑德拉·洛克发生了婚外情。
自此,与同他渡过风风雨雨的糟糠之妻婚姻破裂。
左一为桑德拉·洛克他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东木的7个子女中,有4个是私生子。
他也曾爆出将刚出生的骨肉送给他人领养的丑闻。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他都没有做好。
晚年的东木,对前妻和子女都充满了愧歉。
东木与小女儿摩根在他的导演作品中,也遍布着这样的表达。
1995年,年过六旬的东木拍出了《廊桥遗梦》。
故事讲述了人到中年的农妇,在家人离开的四天里,爱上了前来取景的摄影师的故事。
这本是一个平凡的出轨故事,却被东木和梅姨演绎的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女主扮演者为著名女星 梅丽尔·斯特里普颇可玩味的是影片的结局。
面对和摄影师之间的婚外恋情,女主还是选择将这份刻骨铭心的爱藏在心里。
直至死去,她都没有背叛她的家庭。
对于东木来说,这就是他对于婚姻的别样忏悔。
对于子女,东木的表达则更为频繁。
他的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父子关系的破冰历程。
两年前的新作《骡子》中,一生放浪不羁的男主,终于在晚年意识到了对家庭的亏欠。
片尾,男主因为协助贩毒遭到了应有的审判,在事业上,他失败了。
但当家人坐在陪审团中,与他共同面对命运时,他却赢得了穷极一生都没有得到的情谊。
东木与女儿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在片中本色出演父女在人生的第三个三十年,东木终于领悟了什么叫责任。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他都努力去珍惜情谊,捍卫情谊。
3.捍卫信念作为电影人,东木是另类的。
艺术与政治是分开的,是全世界艺术家们的共识。
但东木却极其热心于政治。
1986年,东木曾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竞选成为加州卡梅尔海镇的镇长。
该镇人口约为4000人,而东木的年薪是300美元。
说白了,就是图个乐,圆个从政梦想。
演员时期的里根总统(1911~2004)其人是东木一生挚友他也从不忌讳在公众场合表示自己的政治倾向。
后来,东木加入了共和党,是党内的活跃成员。
还曾在党大会上炮轰当年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
东木在共和党大会上演讲由于政治的敏感性,很多粉丝都对东木的从政经历三缄其口。
但笔者以为不然。
博弈也许是政治的一部分,但政治的本质,是治理。
为百姓做事,为人民发声,是政治应该做的。
东木就是一个单纯的从政者。
或许他没有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但念人民、思社稷,是他不变的信条。
他不为政客唱赞歌,但求将普世价值践行到底。
一个是自由。
东木十分敬仰南非总统曼德拉,为此特地拍摄了电影《成事在人》。
本片着眼于曼德拉当选总统后,通过体育赛事,力求南非黑人与白人关系的破冰。
这份黑人来之不易的自由,东木明白。
《成事在人》剧照另一个,是平等。
《老爷车》中,那位脾气火爆、不苟言笑的老白男,为保亚裔邻居们的安逸生活,不惜付出了生命。
普天之下种族平等,东木明白。
他捍卫的不是某个人,某件事,而是一种信念。
一种谁都会说,但却难以践行的信念。
《老爷车》剧照4.反思战争东木靠扮演牛仔起家。
牛仔的身份,免不了要打打杀杀。
但值得一提的是,演了一辈子硬汉的东木,其实对马匹过敏。
这仿佛暗示了,他并不是一个喜欢杀戮的人。
而战争作为合法的杀戮,让东木十分反感。
2006年,东木做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战争片尝试。
用二战中的同一场战役,去拍两部角度相反的电影。
一部是美军视角的《父辈的旗帜》。
另一部是日军视角的《硫磺岛家书》。
《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硫磺岛战役是二战中极为惨烈的战役,那一战,日军全军覆没,而美军也损耗过半。
这两部作品中,东木并没有对战役的正义与否进行探讨,而是着眼在了一个个鲜活的的个体。
《硫磺岛家书》中,日军士兵对这场战役十分厌倦,认为它毫无战略意义,只是一个荒诞的“绞肉机”。
反而是家中妻女的鼓励,给了他们奋起迎战的动力。
《硫磺岛家书》剧照《父辈的旗帜》中,那六位立起国旗的战争英雄,归国之后荣誉等身,却整日活在战争带来的阴影之中。
对于他们来说,战争并没有带来荣耀,更多的则是生命易逝的梦魇。
《父辈的旗帜》剧照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伪善,东木明白。
5.反思时代大家常说,东木有颗年轻的心,永远都不服老。
其实并不是。
恰恰相反,东木服老。
几十年来,东木一直在转型。
从偶像派走向实力派,从台前走向幕后,从走肾变成走心。
他明白,什么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
笔者认为,东木真正服老,在《不可饶恕》中就开始了。
那时年逾花甲的东木,拍摄了这部另类的西部片。
这部片里的牛仔,既不是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也没有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全片都透着一种气质:我打不动了。
那时的西部片,其实已经走向了山穷水尽。
但与他人不同的是,东木并没有试图挽救这门手艺。
而是正视它,向它默哀和致敬。
因为东木明白,时代不同了。
西部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让它入土为安吧。
影片的最后,字幕上出现了东木的两位贵人。
“镖客三部曲”的导演莱昂内,以及《肮脏的哈里》的导演希格尔。
表面是将本片献给他们,但深层次里,还有一种后胜于今的俏皮得意:你们看,我站在你们的肩膀上,为我们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东木与莱昂内从那时起,东木便开始凭借自己的阅历,去审视当下的时代。
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老人”所能带来的最大的财富。
他会去反思这个社会。
无论是《萨利机长》,还是《理查德·朱威尔的哀歌》,都通过“英雄”所遭受的窘境,去反思当下的时代。
是什么让他们与人民对立?
是英雄病了,还是时代病了?
《萨利机长》/《理查德·朱威尔的哀歌》当然,东木也有很多“老人”的特质。
在《骡子》中,东木也间接表达了对电子产品的不满。
主角像个孩子一样自顾自嘟囔道:大家都去网上买花,都不光顾我们这些实体花店了。
他一直都是个可爱的老顽童。
《骡子》剧照这就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真正的美国队长。
今天,是东木的90岁生日。
越战越勇的他,依然没有想要退休的态势。
就像他80岁那年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我的路还长。
希望时光走的慢一些,也衷心的向您说一句:生日快乐。
(完)
不是Clint Eastwood年轻样子的粉,演过的就算看过,也全都忘记了。
但是上了年纪的片子,我几乎一个不拉的都看了。
有人骂就知道拍童话,但是拍现实的题材有几个人喜欢看呢?
说嘴的人只会说。
大概我喜欢的原因就是羡慕吧。
91岁了,还能当导演,制片人和主演,大概希望自己就算上了年纪也不要停止工作吧。
做什么都好……
多年前在一婚庆现场,近距离看到相声艺术家杨少华先生助兴,台上表演一个小笑话。
彼时宴席上喧哗,儿童玩跑打闹,中庸的笑料,蜻蜓点水,附庸风雅,或吹捧或不屑,索然无味,聊胜于无。
西部边境黄沙漫天,人烟罕至。
三三两两,骏马逐风,烈酒穿肠过,火枪不离身。
终究列车开不进温柔乡,马儿赛不过越推土机。
一场春梦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剧情很简单 想传达的内容也很简单,东木在以往作品合格基准线上做了一次减法,可能预示着随着年纪的变大,精力也有所限制了。
全片几乎没有动作戏,英雄迟暮,东木的体态已经逐渐老去,举手投足间都能感受东木行动的迟缓,能感受到应该是最后一部印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作品了。
我会永远记着骑着马的Cowboy,驰骋在荒野的镖客
当老板找到Miko,让他去墨西哥带儿子回来是让人感到惊讶的。
东木真的已经过了干这种事的年纪了,他看上去如果要上院子晒太阳,都需要别人帮他搬椅子了。
而到了墨西哥,当男孩的妈妈企图勾引Miko,甚至开始让人感到不适。
豪宅,酒会,保镖,美色,勾引一个跑腿的老头,而且他90岁了。
我不理解啊。
Leta说你以为我儿子是乖乖仔,他从小的混迹市井,粗野的很。
结果这孩子乖到像是哈佛毕业的。
当然身为一个生长在墨西哥,从小不务正业,斗鸡偷盗,混迹接头的孩子来说,他的英语说的也像是哈佛毕业的。
和大多数同类题材的片子一样,有跑的就有追的,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救助路人帮忙的不是被追的人,而是追杀的人。
而且丝毫没有尝试自己打一下试试。
他好像是在说,这个老头90了,我怕碰他一下他就倒地上讹我,所以大家帮我,用念力看看能不能让他投降吧。
而作为史上最为悠闲的一次逃亡,车坏了不是再偷辆赶紧跑,而是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顺便找了个工作。
看着老爷子颤颤巍巍的走向马场,你难道不会担心么。
然后所有的正脸镜头都和驯马镜头是分开的,这或许是最不用怀疑一定是替身的一场戏了。
当然后面还真是有老爷子骑在马上的镜头,当然是信步慢走。
不难想象在镜头之外,所有人都高度戒备,就怕万一身子一歪,他们一定要赶紧上前救助的样子了。
而就这短短几天的小镇之行,老爷子就又收获了爱情。
我想,他一定是还沉浸在自己年轻时候的英姿里,认为这样的硬汉,自然是坏女人见了想上床,好女人见了想恋爱的啊。
追杀的杀手又出现了,这回的实力对比是他虽然一个人——为什么不多带点人,是怕带多了再拦不住就说不过去了么——但他有枪,而他的对手是一个13岁的孩子,一个90岁的老人,和一只鸡。
你猜猜结果。
对,他输给了那只鸡。
孩子出了墨西哥,离开了Leta的势力范围,安全了。
当然鉴于他爸爸的言行,是不是安全其实并不一定,但老爷子不管了,老爷子得赶快回小镇谈恋爱了。
是的,他不在乎还在墨西哥,还在被他偷走孩子的Leta的势力范围,反正她最厉害的杀手不如一只鸡。
别说我90了,就是我躺在床上插着管,估计也能打赢他。
老爷车、曲线难题、骡子,这是第一次我觉得东木老的不行了。
他上车、坐下,甚至连走路都明显带着老态。
当他第一次遇到男孩,从口袋里开始掏老爸给他的儿时照片,一下没掏到,两下没掏到,我都担心男孩的台词说完了,他还没拿出来。
结果果然这个镜头切了两次。
好莱坞有三位年事已高却仍然奋战在电影第一线的老牌巨星,他们分别是84岁的摩根·弗里曼,88岁的迈克尔·凯恩,91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可以说这三位老戏骨已经是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电影事业,尤其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还是一名优秀的导演。
早在1993年他就凭借影片《不可饶恕》拿下了第6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此后他又凭借《百万美元宝贝》拿下第77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08年他更是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进入电影圈已66个年头的他,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角色莫过于他所塑造的西部牛仔的形象,通过镖客三部曲和《不可饶恕》中的精彩演绎,已经让太多的观众认定他就是名副其实的“西部牛仔”。
如今这位老牛仔再战江湖,在今年9月份,他和他的最新影片《哭泣的男人》与我们见面了。
影片虽然打着西部的标签,但是绝对不要妄想在片中看到类似《不可饶恕》中老爷子那精彩的枪战戏,因为即便是依旧坚毅英朗的老爷子,显然已经对付不了动作戏了。
所以影片也就直接改走温情路线了,老爷子在片中的角色是驯马师,曾经成绩斐然的驯马师,如今随着年迈,他早已辉煌不再,并被被无情开除,但为了报答老板的恩情,他还是接受了去墨西哥寻找老板儿子的任务。
由于影片故事的发生年代是上世纪70年代,所以影片中所呈现给我们的是老旧的汽车和廖无人烟的荒野,这也是为了契合影片西部的气息,而老爷子片中一身的打扮,俨然还是当年的那位西部牛仔,片中的汽车在老爷子看来也跟马一样属于是坐骑,因为晚上他还是喜欢睡在荒野之中。
影片的剧情推进并没有给老爷子的任务造成太大的阻碍,更多的镜头是放到了老爷子和老板的儿子及斗鸡的身上,三者之间在廖无人烟的公路上逐渐相处的越来越融洽。
至于说片中安排的一段在墨西哥小镇遇到寡妇老板娘的桥段,也充分显示出了老牛仔对于家庭的渴望,毕竟再硬朗的牛仔汉子,也是需要家庭这个温柔的港湾。
整部影片的故事架构与2019年史泰龙的那部《第一滴血5》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把故事的发生地放到了美墨交界处,也同样都是深入墨西哥的危险之地执行营救任务,观众们所感受的也同样是英雄迟暮,岁月无情。
如果你仔细观看全片,你会发现老爷子在片中未开一枪,仅是在逃脱时打了对方一拳而已,大部分的时间影片都是很平静的在推进故事,这与他之前的那部《骡子》很像,已经到了这般年纪,打打杀杀已经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境界,一份真挚的承诺,一份相互信任的友谊,一份迟来的温存,不是更加的可以抚慰自己的心灵吗?
【END】
所以说,当摄影记者不行,退休了还开着《廊桥遗梦》里那辆,唉。。。
老爷子真是高产
东木身体看起来还不错 三星
小男孩的演员演技极烂,那只公鸡也始终融不进剧本,《完美的世界》的一次失败复刻。东木都已经91岁了,还在幻想着美人环侧情场得意,这才是真正的万年直男
美墨边境风光片,迟暮老东木的无果黄昏恋,平和之普通的故事。
支离破碎,牵强附会。这应该是我看过的Clint Eastwood执导或出演过的最差劲的作品之一了。
这就是东木的完美世界啊……今时今日还能看到90岁的东木又拍又演,已经是对当代影坛的馈赠了,你们这帮小崽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一回,即使身为东木粉,我也打不出四星了。即使是曾经最拿手的西部片+公路片(一定程度上又复刻了[完美的世界]),伊斯特伍德也还是没拍好,或许终究是英雄迟暮吧。很明显可以看出老爷子做主演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驯马/骑马戏只能使用远景替身+本人上身近景的方式呈现,就连说台词和走路都让人捏着一把汗。尽管摄影与配乐尚算精致,但故事实在过于温吞——可能是因为真正强有力的敌手与冲突委实无法抵挡了。老牛仔一边说着服老与自嘲的台词“当你老去,你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任何答案”“I don't know how to cure 'old'.”,一边又仍旧试图强行续写英雄主义+白人直男中心主义幻想(陈旧俗套的美墨关系设定,墨西哥寡妇和“警长”完全是扁平纸片人),不仅了无新意而且违和感浓重。(6.5/10)
《哭泣的男人》隐约有些《廊桥遗梦》+《完美的世界》的味道,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爷子毕竟已是91岁鲐背之年,片子的整体精细程度已不如已成传奇的两部前作,不过个人风格仍是满满,豪放不羁,欹嵚历落。牛仔迟暮,壮心不已,片中酒馆老板娘的话才是画龙点睛:“我做我想做的事,无须别人来告诉我该怎么做。”主题曲为影片增色不少,值得单曲循环一整天。(《Sabor a Mí》《Find a New Home》)
对老林的从未如此的失望。一个老得手抖的糟老头,凭啥让上到60下到6岁的女人对一见他就眼冒桃花?!说好的小混混呢?简直是个孝顺友善好少年好不!墨西哥富婆的保镖甲被走路都打晃的老头一拳干倒,保镖乙手持大口径被一只公鸡干倒。没有任何逻辑。甚至刻意的一点小诙谐都那么无聊。强忍快进看完的我,人如片名,我想哭泣。这个片名的翻译也是摸不着头脑,无语。老林确实该回家看孙子了。一星给西部,一星给90岁的老林,不能再多了。
一直期待着劲爆场面,但通篇最暴力的竟然是一只鸡,哈哈。老头岁数大,不易,不知道怀抱大妞的时候,还有感觉吗。
老爷子还需要再拍一部呀,拿这部电影封山之作多少有损一世英雄.
没那么好
“我不知道怎么治愈“老”,但今晚你们也许应该睡在一块儿。” 连稍微复杂的叙事策略都放下了,余下的反而是生命再次面向无限可能性的力量,“老去”的未来并非只剩下死亡。《Cry Macho》——多tough的片名!你看,老牛仔从不直露'soft' 。
哭泣的观众~美人和英雄晚年都不要再露面了~
魔法消失了。
悲伤,温情,浪漫,童话。西方人的浪漫刻在基因里,七八十岁还会眼波流转,眉目传情,最后一个男人从墨西哥去了德州,一个从德州去了墨西哥。
人老了,心就软了。
东木老爷子的新电影,且看且珍惜。他和我姥姥一样年纪,今年91岁了,看的时候不免会代入感很强,看到他手上的老年斑,莫名的心疼。和男孩在墨西哥边远小镇度过的一段时间,弥补了天伦之乐,每个人缺失的家庭温暖都在那段时光都被充盈。男孩和老人的相处复刻了完美世界的光景,但又有不一样的感动,东木在电影里的那段话,仿佛是借着人物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局很好,他回去找他需要守护的人了,真好。
迟暮的东木,依旧怀着英雄式的温柔,角色很平,故事也不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