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伟豪导演,李晨,董璇主演的电影版《奋斗》今天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一向没有去影院看国产电影的我今天也十足的凑了一下热闹。
可是失望而归,如果说电视剧版得《奋斗》是给一代青年人的精神食粮,那么电影版《奋斗》却难逃“变质”之嫌,抛开大量的广告植入不谈,只从电影本身的立场去看,一个再华丽的躯壳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只会依附过往的作品一味的翻拍,改拍即便获得了预期的票房也难逃垃圾作品的归类。
狗尾续貂的电影版《奋斗》十足的成了一部圈钱影片。
不过你和我一样是李晨的FANS,个人希望的等枪版的DVD吧,如果不是那这部作品不看也罢。
更多影评随时关注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youjiwangweibo
天上不会掉馅饼,抽了电影票,只得乖乖回来写影评。
想半天题目,最后还是遵从观影第一感觉吧,就是矫情,比电视剧有过之而无不及。
情节七拼八凑,还有抄袭嫌疑,演员估计也是被潜出来的。
前头看到有人说这导演大哥8年内拍的电影没有上6分的,真难为他了,这片儿估计还上不了。
最喜欢郑恺演的向南,嬉皮笑脸的混日子,没什么大作为,却是全心全意的爱着杨晓芸。
他表演的痕迹很轻,在之后的见面会上也不难看出,他很真实。
这个杨晓芸,呃,比李小璐差远了,她在很多细节动作上的刻意模仿,加深了我对这姐妹的厌恶,还自诩文艺范儿,一有她的镜头我就想出去上厕所。
个人觉得李晨演的一般,不及《士兵突击》里的吴哲那样生动,也许是剧本的问题吧。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就记住这句陆涛说的,因为我怎么读都觉得是病句。
不过陆涛和夏琳的制服诱惑那一段很搞笑,情到深处没套了,陆涛带着手铐出去买套被当逃犯被报警了,逗死。
董璇有当女优的潜质。
吴旭和豆豆,大概顶替了华子和露露,一开场这俩人的分手party有抄袭《非诚勿扰2》的嫌疑。
和电视剧一样,电影走的也是青春励志路线。
也许是心中不再有梦,我就是觉着矫情,我就纳了闷了,怎么我就没那份激情呢???
平常一般不冒泡,这次是真的被雷翻了。。。
首先演员的选择上就让我不能接受:陆涛——一绝对的理想主义青年硬是要个中年农民工去演;杨晓芸——一时而野蛮时而娇嗔的小姑娘硬是被弄成了男人婆,初一看我还以为是何超仪呢,呃,但仔细一看何超仪比那个演员漂亮得多,有气质得多;米莱——我最爱的王珞丹啊,一富家女硬生生要一长相市侩的女的演,真是让人吐血;夏琳和向南的选角还是相当相当合适的,我给影片打的一分just for 董璇。
其次,编剧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我个人认为硬伤颇多:对陆涛一往情深的米莱竟然在大庭广众下奚落陆涛,旁边还配以女伴的白眼,说实话,虽然后面追出去了,虽然米莱抱着陆涛露出了不知是哭还是笑的表情,(跟大S的演法一模一样,还有夏琳的那条紫裙,是不是个WS婚礼上被风吹得凌乱的裙子也一样?
)但是,真的,我只看到了假惺惺,丝毫看不到内心的纠结与心疼。
而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陆涛居然在职场、情场都失意的情况下,去求他那老爸,还说“如果我叫你爸呢。。
”(好像是吧)这个,人物性格激变啊!
还有那说会尽一切努力补偿、没有教子经验的陆涛爸,为了弥补,送了一玩具东风车而不是BMW或法拉利我就不说了,在面对儿子求助时居然没正中下怀地出手,还惺惺作态地说要儿子靠自己,无语。。。
还有细节,开篇整个一“三俗”啊,有必要么?
还是《里约大冒险》好!
呃,还有,忘了,总之我被雷得外焦里嫩,整个故事就是一个中年市井男人的YY。
想说几个事儿。
1. 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电影的英文名翻成Stand By Me,看完李晨的比赛演讲明白他说的是要年轻人回到“在一起”的状态互相支持,这样的奋斗才有动力,才有意义。
其实要车要房要钱都是手段,最后要达到的目的不就是和身边的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吃饱,穿暖,再时而满足一下我们小小的浪漫情怀么。
2. 电影结尾有个外国闺女说得挺好的,“我为家人朋友奋斗,为爱情奋斗,但永远不会为工作为事业奋斗”。
陪自己一辈子的,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永远不是工作,不是学习。
我们总是为了“正事儿”烦心而把怨气发到家人,恋人或是朋友身上,总是起早贪黑不顾身体得忙学业忙事业,总是把梦想摆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却不知道,在追梦的路上,我砍掉的不是荆棘,只是一个过分操心爱唠叨的妈妈,拼命地张开臂膀想要袒护我;我拔掉的不是杂草,他只是一个希望我比谁的都健康快乐的恋人,无处不在地出现只是因为喜欢我,我除掉的也不是害虫,它们只是些稀奇古怪的兴趣爱好,偶尔蹦出来想要给我紧绷的精神松松土。
3. 杨晓芸想当女强人就看不起向南的“不正当”创业点子,陆涛顾着他的事业希望夏琳支持他就忘记了夏琳在遇到他之前也有自己的梦想。
但所幸他们都在故事的结尾意识到两个人相处从来都不是围着一个人转的。
没有人生来就为谁而活,两个人在一起再简单不过就是互相扶持。
他们想明白了,我们想明白了吗?
找个老公养我吗?
算了吧,真拿自己当只狗啊?
找个老婆养着吗?
算了吧,真拿自己当上帝啊?
尊重,理解。
我们真的明白或是做到这几个常常挂在嘴边的字了吗?
4. 夏琳离开,陆涛奋斗,“两年后”大家都功成名就。
但生活中,两年不只是一行字,几个车水马龙的镜头,最艰难的过程电影从来都表达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爱看电影,却永远更爱生活。
完,复习考试去。
虽然我是披星捧月的80后,但这顶大帽子也不能当饭吃不是。
在山寨浪潮后,电影界开始了翻拍浪潮! 《武林外传》电影版,《将爱》电影版,《奋斗》电影版,接下来估计还会有《蜗居》电影版、神马浮云电影版,在这一连串电视剧电影版本的后面,其实也映射着中国大陆导演青黄不接的现实!能够拿得出原创的都死绝了?
这一股吹的死人的翻拍风将扼杀创新意识!
当然,我不拿什么第一代,第二代,新晋第几代,这么一个高内涵的东西,我也还没有到那个境界,就拿今年上映的几部电视剧电影版来说事,武林外传电视剧和电影版我都没有看,不发表任何意见,将爱电视剧没有看,电影版没有看,本着没有实践权就没有发言权,就将爱电影版来看,三颗星真的是勉强,纯粹是为了祭奠那逝去的青春,而奋斗何尝不是了?不管你是否弱化了米莱的角色,咋不管!至于你好不好看,也不管!翻拍也未尝不是好事,但是如今中国大陆的导演就那么一个现象找不到自我了! 何谓找不到自我了?第六代中国导演王全安说过:大陆缺少具有个人视角的电影!抛开我们自身国情来说吧,一般翻拍的电影,本着先入为主的心里,很难超越电视版的,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仅仅是随大流或是借着原剧的风头给自己的电影加票房,来一个上亿票房导演,这样的头衔也确实牛逼的!但是这不是扼杀了创新的意愿? 说来说去都是票房在作弊,试问中国大陆现在有多少个牛逼的编剧的,有多少个牛逼新生代的导演的?整天拿着之前的电视剧翻拍电影或是牛逼的电影翻拍电视剧的,但是话说回来,咱大陆就是不缺淫才啊,不信编不出剧本,但是为何又是如此萧条了,因为人家不吃这一套啊,有了好剧本未尝会被接受啊,我还不如找个替身给我写了,于是枪手多了! 影视互相套拍并不算新鲜事,人家好莱坞也来这一套,但像现在这么大规模的“互相利用”还真是少见,著名导演老前辈们,换换口味玩玩也不赖,但是新生代的导演就劝劝别埋没自己了,创新才是自己该做的,推陈出新的自然规律不可获缺!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这句话哄哄90后还受用些 80后属于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嘲笑的先说说这电影 电视剧版拍的有多经典 不用再说 以至于成功之后中国电影都拍起了翻拍之路 而最后结果就是成功败在画蛇添足后 成功的电视剧代表的仅仅只是这对的时间对的作品加对的观众 如果再在成功的顶上带顶帽子 那就不知到底是绿帽还是红帽了 或许骂名只多不少 那又为何要去带那顶画蛇添足 败坏艺术的帽子?
这也许就是中国电影近几年来走向蛇尾的起因 太贪心 太急于利益 有商业价值不代表是好作品 不代表是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这电影演员选的烂 剧本烂 特矫情 特不现实 特虚无缥缈的大理想 打着奋斗旗号不如重新命名 中国翻拍电影依旧不着边不靠谱再来说说剧中激励的情节 剧中提倡年轻人要重于奋斗 为了梦想 而在现实残酷的社会中 能继续拥有这么一帮朋友我想是最大的快乐吧 这些奋斗才是值得的 如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虚伪变得势利 又有多少人能有这么一群值得奋斗和关怀的朋友 而多大数人身边的朋友都变得尔虞我诈 为了现实不得不竞争 变得无情 残酷 就拿夏琳和米莱说吧 曾经是朋友为了爱情一样变得不再是将心比心 这就是现实当我们一直拼命地奋斗 必定会舍弃许多东西 离梦想越近 会发现身边朋友越来越少 真正的奋斗不只是为了物质 而是为了某种自我价值 因人而异的目标 当闭眼的那一天会发现自己除了有点财产之外 还有一群记得你的朋友那才值得骄傲 那才是奋斗的产物电影最后虽然哭了 跟电影毫无关系 只是当杨晓芸吹哨的那一瞬间 向南立马出现在眼前 忽然释然 如果世上还有这般没被现实摧毁的爱情 那是多么的难得可贵 我宁愿一直踏在奋斗的路上。。
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 。。
至少身边的朋友一个也不会少 。。
至少闭眼那天依然有人记得你。。。
太爱电视剧版导致我完全没有办法接受这个电影。
虽然你拍成什么样子我都不会满意。
但是你也不至于排成这么差劲的样子吧。。。
首先,故事发生地从北京搬到了上海。
刁蛮任性可爱的杨晓芸变成了小短发大骨架的彪悍女!
个性独立的夏琳没了标志性短发变成长卷发也就算了。
可是你能不能不绑那个丸子头!
还有最善良的米莱你能不能不在商场里损陆涛一顿之后,见势不好了又跑出去抱着人家哭。
你哭就哭了可是你丫哭的也太太太假了吧!
挤您也挤的有点儿技术含量好的么亲!
陆涛,你跟徐志森又要肾又要钱的。
你怎么这么好接受他了。
怎么就怂了呢。
其次,莫名其妙的冒出一对不认识的朋友也就算了。
人生到处都是新朋友。
可是能不能对朋友都厚道点儿。
给人家挺好个有理想肯奋斗的姑娘一个好的结局,咱能不学那些个矫情韩剧动不动就年纪轻轻不治之症么。
就95分钟的电影还给配角安排个这么狗血的剧情。
因为前面完全没有这人什么戏,所以既不能让人潸然泪下,又让人实在不好意思对早逝的人说什么难听的话。
请问导演和编剧您们是在凑时间么。。。
最后,这电影的节奏明显有问题。
仿佛什么都讲了又仿佛什么都没讲。
总之我估计电视剧的原班人马要是看见电影被鬼倒腾成了这样,必定会在电影院里晕过去不可。
哦。
对了。
这个电影我看实在没必要去影院看。
真不是我不支持中国的电影产业。
真是看了让我心疼钱。
哎。
我就说几句好话吧。
这两颗星我是怎么打的。。
里面有两双鞋子很好看。
夏琳的那双裸色杨晓芸那双波点让我心动。
还有就是,还好最后结局的时候,夏琳剪了头发。
这电影其实比电视剧来的现实了。
但我们喜欢电视剧版的奋斗就是喜欢它身上那股理想主义的劲头。
奋斗本身就是一件很劳累的事了。
在现实中苦命奋斗之余,还是来点儿理想主义和浪漫气息更加治愈系吧。
所以还是把那个LOFT弄得艺术点吧。
不要真的就直接上仓库好么。
还摆了一堆的油盐酱醋之类的瓶瓶罐罐!!!
对了对了。
竟然还有夏琳跟陆涛的角色扮演的情色戏码!
更可恨的是因为某收银员的误会就这么无疾而终了!!
这是闹的!!!
看完电影版 《奋斗》,只想说仨字:真!
垃!
圾!
(咆哮中……)插入广告,做作的表演,狗血剧情,假眼泪。
有木有!!!
有木有!!!
观众伤不起啊情节设置,烂中之烂,又是绝症,又是制服诱惑,又是厕所&*%¥#……重口味吧不是,文艺吧不是,言情吧不是……一片混沌。
片中什么父爱一号,二号,全TM是广告。
电视剧版送的礼物好歹也是奥迪A6,电影立马就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给换成东风本田思铂睿(Spirior)了,我说你换也换个差不多的,不能这么糊弄事,我不懂车也知道前者五十七八万,后者撑死二三十万啊这也太不地道了,送个车还不送个差不多点的,有电视剧版的珠玉在前,您这块砖还真敢往前凑!
演员选择方面,是失败中的失败。
米莱越换越难看,而且完全不知道此角色在本片出来有何意义,是为了首尾呼应吗?
没有性格,没有后续发展,没有与主演间的情节冲突,没有与配角的巧遇或往日情谊,感情脉络都断了,且也没有电视剧版中想横轧一脚夺爱的戏码出现……如此打酱油的角色实属可有可无,不,我说轻了,是狗尾续貂。
徐志森干脆找了个爷爷来演,我想说导演,80后的父母没这么老迈吧?
虽说商场如战场,可徐总也不至于这么昏聩啊,电视剧版的张晨光好歹也是演过《京城四少》的,老了气场还在,可这位徐志森,俺真是不敢恭维。
至于陆涛的角色,站在大义上说,真不怎么样,表演乏善可陈,李晨作为少年成名的演员,他演的《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我都历历在目,他演的简宁算是俺少女时代花痴的偶像,可是他演的陆涛实在没有什么突破,与角色毫无共鸣,他还是他,不是陆涛。
私心说来,我喜欢李晨,如果不是佟大为先入为主,李晨的表演也不至于如此不尽如我意……只能感叹他生不逢时。
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杨晓芸还挺可爱的,会生气也会撒娇。
这电影一上来,乍一看还以为杨晓芸是夏琳,且不说一头短发,这姑娘只会生气皱眉大喊大叫,一点也不可爱,站在男性观众的立场上,我要是向南我也受不了。
不过作为女生,我个人的眼光看,人家头发挺短,挺好看,穿裙子也挺个性,收拾收拾也不错,整体看上去,有性格,多好啊,假如再温柔点多笑点我喜欢……是俺的style,谁说女生只有长头发才好看?
谁说女生小鸟依人才讨人喜欢?
去你大爷的!
这姑娘样儿就挺好。
不喜欢董璇,一口土著英语,比高圆圆演《好雨时节》时说的好不到哪去。
这姑娘接戏很诡异,我初中的时候,不幸看到看她演的《雪花女神龙》,俺看了一集之后果断换台,当时就很纳闷,如此天雷剧到底想表达啥?
女主是个面瘫+异装癖,男一号江湖人称鬼见愁,我看了的确挺愁的,表示非常幻灭。
整部剧全靠男二号乔振宇一人支撑。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唯一的不同在于,各个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一个也撑不了场。
从北京改到上海,换了个城市,演的还是北京的事,就像电影,换了一帮人,还叫《奋斗》,明显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对味。
让我想起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刘伟强的《东成西就》,借用的只是金庸小说里的名字,说自己的故事,可马伟豪有没有王家卫颓废隽永的台词,也没有刘伟强鬼马无敌的才华,连拿得出手的演员也没有。
导致整部电影像一盘大锅菜,什么味都有,就是不对头。
若是新锐导演的作品可能我还会酌情忍你了,可是马伟豪,你好歹也是拍过《新扎师妹》系列的,不好好拍你的商业爱情电影,跑来这装什么小文艺,小清新???
香港导演拍内地故事,永远只认识上海北京,既然北京已经拍烂了,那就果断换上上海的车牌号,站在上海的浮华里大声喊京骂,导演你牛B!
合着您眼里中国就俩城市俩特区是不?
还是内地人说话都一个味?
人家旧瓶装新酒,您倒好,旧瓶装陈醋,还非注明是XO。
不知最后道把米莱和夏琳安排见面,导演有什么用意,此处台词无聊,表情虚假,难道纯粹是为了让演米莱那姑娘露脸??
我百思不得其解。
时长只有一分钟出头,于主题烘托无益,于角色升华无益,唯一有一点恐怕就是凑够90分钟的电影时长。
港式结尾,我看的很有鸭梨啊,happy ending,好像格林童话披上香港外衣,喷点京味香水,飘飘洒洒的走过来讲:“阿拉是上海人,侬看我北京话讲的好伐?
”我恶寒结尾还唯恐自己得不到大家的共鸣,安排个采访民意调查。
欲盖弥彰啊找自信也不是这么找法!
敬告各位导演,翻拍这趟水深得很,下手需谨慎,不懂精钢钻就别揽这瓷器活啦。
没有张纪中皮厚李少红有钱就别往脑袋上顶天雷!
作为又一部“剧而优则影”的作品,电影版《奋斗》难免要与年初大热的《武林外传》和《将爱情进行到底》做一番比较。
然而,演员的变更使其一开始就失掉了重要的增值砝码。
对于一部改编作品,观众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他们烂熟于心的剧情,而是那些把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的演员。
一部好看的电视剧跟下来,观众和演员饰演的角色之间已经有了微妙的感情。
如果《武林外传》和《将爱》没有用原班演员,鬼才信他们能够合力砍下4亿元的票房。
据说《奋斗》剧组最初也联系过电视剧版的演员,但是好像没有人愿意再来重复这样一部作品。
是啊,陆涛和夏琳早已经在《婚姻保卫战》中将《奋斗》之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了:七年之痒有了,孩子的爹妈也当了,再回过头来重新谈一次恋爱?
别说一直关注他们的观众会觉得别扭,两位演员自个儿肯定也不好意思。
《武林外传》和《将爱情进行到底》都不存在这种困惑:前者虽然捧红了几位主演,但是他们在后来并没有合作新的不同题材的作品;后者情况更是如此,而且李亚鹏有了人生的阅历和沧桑、徐静蕾不变当年的文艺范儿,这样的搭配反而更加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权当会一会当年的老友。
电影版《奋斗》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想要扳回一局,那么只能在影片本身的表现力和这些新演员的表演中寻求出彩。
然而,最终的成片并没能在这两点上得到观众的认可。
李晨的陆涛和董璇的夏琳在影片中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就像是在演电视剧一样。
年华老去的简宁不再有让人心动的阳光般的微笑这没关系,但是也不要一直被《唐山大地震》中的忧郁感上身啊。
角色缩小了当下年轻人身上的乐观和向上,放大了生活的困难和遇到挫折之后的迷惘无助。
影片中,董璇饰演的夏琳有一句冲着陆涛喊的台词:“如果有人欺负你,我就跟他拼命,好不好。
”这句话,既不是小女人的撒娇,也没有大女人的果敢。
一句“好不好”,把人物的情绪含混于二者之间,正如董璇在整部影片中的表演一样。
试问一个没有了性格的人物,让观众如何爱得起来?
电影版《奋斗》中唯一能够让人从心里喜欢的角色是向南,在文章已经把向南演绎得炉火纯青的前提下,郑恺依然能够让这个角色展现出不一样的生命力。
这不仅仅是自编一段儿童舞蹈《劳动最光荣》就能够做到的,郑恺表演的水准和对人物的感悟,相信观众会看得到。
与郑恺饰演的向南对比最明显的就是影片中向南的老婆杨晓芸,片中杨晓芸的扮演者是李媛,模特跨界出演电影的新人,外形出众,有公认的凌厉感,但是在表演上实在不敢恭维:一直微微撅起的嘴唇,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在一次观众见面会上,有观众提问:“嘴角后扬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倔强吗?
”李媛说:“我本来嘴就这样。
”记得以前有一次在剧组拍片,摄影师一直对站在镜头前的模特高喊:“收下颌!
嘴微张。
”大概“嘴微张“已经成为模特的职业病罢。
电影版《奋斗》中演员身上出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他们自身表演上存在的缺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的限制。
马伟豪和石康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作为外人不得而知,但是闹到石康发表声明拒绝出席电影版《奋斗》的任何宣传活动。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创作上的合作者之间要有起码的尊重。
而不是说我买了你的版权,你就再也管不着我了,我爱怎么改就怎么改。
退一万步说,您要是真的改得好,也行。
老套的剧情和桥段配上毫无创新的视听语言,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奋斗》,我们可以接受故事的地点不在北京,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上海被拍得毫无特色。
所以电影版《奋斗》最终呈现的状态只能被怀疑缺乏诚意。
其实这不是一部会怎样让人失望的电影。
因为之前有太多这样胡乱标榜粗制滥造的影像摆在那儿,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够自觉地调低自己的期待值。
就是冲着去玩儿玩儿的态度看的呗,时尚、励志、青春、欢乐一点就ok了。
植入广告做的很不错。
量多,但是不张扬。
至少在大多数观众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特别是vans的植入,没有明晃晃的广告牌儿,就直接产品植入。
那个翻杂志时的化妆品,在一个小特写和随便一个问题之后立马扯到剧情来;既使得谈话变得生动,也起到了植入的效果。
其实现在的国产片植入也渐渐的学得聪明了起来,想起1、2年前的那些视觉系广告大片,真是让人欣慰。
个人觉得陆涛设计的那个社区应该做成一个房地产的软广告。
搞房地产的人有钱。
拉到了房地产公司的赞助,就完全不用辛辛苦苦的去植入那个可怜的中华牙膏了。
完全的电视剧拍法。
也没有神马主线和顺畅的高潮。
特别是开场戏,剪辑,配乐做的实在很不实在。
虽然能够理解导演想把一切做的轻松活泼时尚。
相比之下,杜拉拉的那种mv剪辑都要做的比这个好。
后面真是有些被触动了。
什么【为什么你一定要赶我走,因为我不想失去你】、【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就算全世界都不相信我,朋友永远在我身边】。
神马各式各样的最求梦想努力着的镜头。
神马满嘴的【奋斗】。。。
虽然明知烂俗的要死,可是真的会不知不觉的被触动。
真有种当初看电视剧时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也正是我最鄙视和感到恶心的。
从开始到结束,它就不断的在用【奋斗】来挑逗你,来感化你。
而且怕你从剧情里面感受不到,它要让演员们时不时的大声说出来。
直白的名字就是这个电影的一切。
除了【奋斗】,他什么都不是。
贩卖奋斗就和贩卖纯洁一样都他妈让人恶心顺便说一下,那个预告片里面也出现了的陆涛说的【奋斗、拼搏、努力】的剪辑做的给力,虽然只有3秒钟。。。。。
还有就是最后字幕时的奋斗vcr,赤果果的冲着【将爱】去啊。
虽然效果不错,但也真他妈让人恶心。
烂!李晨的气质和陆涛相去甚远。
我就不喜欢李晨。
那是董璇
我是托,但这4星是凭良心打的,却是超出预期不少
。。。。。。
好平淡的电影,平淡到无槽可吐
去吧去吧,都去奋斗吧。被马伟豪糟蹋的东西越来越多。
矫情是矫情了点,有些地方还不错.国内的这种片子能不能稍微换个套路了啊,连植入广告都一完全一个模样,套路和催泪点搞笑点也全一个样.为什么PPS上没有奋斗了,想看看电视剧版的。
片儿还行,是我太寡了
国产的大烂片!!
反正我不喜欢佟大为。
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的电视剧版《奋斗》!
主演都不够靓,但比杜拉拉实在一些
老公和我说,老婆,我想按快进
剧本剪辑都很糟,硬生生把一部电视剧压成了电影的长度,主角陆涛并没有什么奋斗的波澜,只会靠各种荷尔蒙因素来拼凑。ps:惊现张国柱扮演陆涛的爹
电视剧既视感
里面没一个我喜欢的角色,陆涛痴呆傻,还有臆想症。夏琳性感不够,更没果敢灵气。向男就一小混混,瘩气十足。再说杨晓芸,最讨厌就她,好端端的聪明小丫头,活让她演成一冤泼妇。鱼目混杂,惨不忍睹。
到底不是电视剧...有点紧凑的...但还是可以的么...
123 片子一般 广告挺多
颜控硬生生被逼成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