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的阳光足够诱惑人,也容易让人间断恍惚,手持镜头却仿佛是把锋利的刀,把残酷、灰暗、挣扎、暴力直接暴露在橘色天空之下。
跨性别酷儿性工作者不是畏缩在阴暗角落的社会边缘人,她们踩着高跟鞋在街头晕染年华,没什么必要的笑点,接下来是争夺的自尊与fiance,很可惜好像没有人会赢,而是各自溃败,在充满嘈杂声音的甜甜圈店。
镜头跟随她们的脚步逐渐蔓延,洛杉矶完全平凡的街道,不断打招呼的工作同行,随时可听的暴言脏话。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警察在处理Alexandra和未付钱嫖客矛盾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的偏袒哪一方,而是就事论事地让她们滚蛋。
Alexandra和Razmik的交易选在洗车店,玻璃外是不断冲洗的泡沫、里面的对于欲望的索取与愉悦。
夜晚付钱唱歌的Alexandra意犹未尽,看起来更加忧郁沉闷,在无人问津的圣诞前夜,只有姐妹Sindee陪自己。
暴走的Sindee先是隐忍决定好好解决,谁知道抽完烟后发现还是压制不住内心的火气,这被“我”男人干的妓女一定要找出来,于是在这个看着燥热却是十二冬月的下午,Sindee暴躁在洛杉矶大街,拖拽Dinah宣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
甜甜圈事件爆发之后,Dinah光着脚回到了这间出卖自己的小屋子,谁知道继续被卖掉,自己一下子就被取代了。
在冷战的两姐妹也在Sindee被破尿之后,两人相携去往洗衣房洗掉沾满秽物的衣裤与象征性别的假发,终于冰释前嫌。
而那个骗婚的Razmik呆坐在客厅,估计第二天还要开着出租车去街头找下一个变性工作者浅尝快乐,但是家或许即将破裂,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结果。
少有的以变性者的视角拍摄的电影。
镜头和剪辑的运用会有给人一种纪录片的感觉。
电影是在现实和故事中切换的。
故事中街区叫Castro Street。
Tangerine介于红与黄两种颜色之间,Transegender介于男性与女性之间。
人们能接受Tangerine却接受不了Transegender。
站街拉客的变性人 没人愿意正眼看她们 想在酒吧唱歌挣不了钱还得搭钱 有时会跟不给嫖资的客人扭打在一起 还可能被捉弄她们的人迎面泼一脸尿液 廉价妓女们在几平米的破房子里接待客人 趴在风烛残年的枯朽肉体上耗尽时光 一转眼就可能被别人顶替 丢掉赖以生存的活计 男同司机靠开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但难以掩饰对变性人的感情 在洗车时暗行苟且之事 回到家就要伪装出正常男人的样子 皮条客兼毒贩也许上过手下每个妓女 终日游走在城市里努力做生意赚钱 躲避警察突袭的同时还要在几个吵闹的女人之间息事宁人这是街头烂糟糟的日子 他们的粗鄙行为和污言秽语并不讨喜 看上去也不值得同情 只是生活实在不易啊 但谁都得过下去 手机拍摄很贴合这部电影的气质 也很酷 同样酷的还有各种音乐风格交替的原声带
手机上评价是一直提醒我"短评不能超过140字“删了好几次勉强提交了,无奈滚来电脑客户端毕竟有着一颗想要说话的心。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点在于边缘人的喜怒哀乐,不管他们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他们自己知道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爱的人。
片子里最够的悲伤让人感受到世间的恶意,可是辛蒂和亚历山大安之间的感情又让人心安。
别人拿了我的东西我会很生气,可是如果是你我会难过会想放弃,但你要知道不管怎样我都是爱你的。
你受伤了我会陪着你,你失去发套害怕丑不自在我把我的给你,你要知道,我的一切都希望你要比我好。
白人姑娘最后的遭遇让人心疼。
没有人比谁更高贵,没有人有资格嘲笑别人。
亚对音乐的坚持也是让人唏嘘。
最后这部电影台词都很好,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居然是路人司机卡洛一句”就算他不尊重自己,也要让他知道得尊重自己的家人”。
然后现在其实是考试周,我放着一堆书没有复习,在看这个,我也是要炸了。。。。
真正敢于做自己的人不多,大多数人已经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扮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按照别人眼中的标准来生活,而自己的性格想法,想要做的出格事,都深深地隐藏起来,在逃避人群后的阴暗角落里,来一个人默默的偷偷的去释放自己的真性情。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被人们所嗤之以鼻,脱离正常人文道德背后的那么一群人的故事,他们离经叛道,敢于做真正的自己,毫无顾忌的发泄自己的感情,也把别人对自己的歧视习以为常,就是这样一群异类,反而体现出来了我们这些正常人的悲哀,我们可以尽情的嘲笑他们,嘲笑他们不符合社会认可的种种另类行为,可是在嘲笑他们的背后却深深地透露出我们对自己不敢做的懦弱,我们害怕暴露自己不被别人认可的想法,更不敢将这种想法表达出来,为了让人们以为自己代表了主流认可的思想,而把自己内心的那份懦弱,无情的演变成恶毒的嘲讽,发泄在对那些敢于做自己的另类身上,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可怜。
导演选择了一个劈腿的小事,来折射出一系列的人物关系,不但为我们揭开了生活在社会阴暗面的变性人的生活,而且还充分的把这些男变女的群体性格描述的淋漓尽致,他们比女人们更妖娆妩媚,他们和女人一样的那么注重姐妹感情,他们更直接激烈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他们不惧世俗的眼光,恣意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而且他们的处境显得那么让人感觉楚楚可怜,可是他们仍然却有着一种让人难以拿捏的独立与洒脱。
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们,整个世界都对他们有着深深地恶意,可是他们完全不怎么去理会这些难为他们的事,还是一如既往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与爱情。
当然,电影在描述这一对变性人姐妹花的同时也展开了对另外一个主线的描述,那就是隐藏在正常人中间的同性恋亚美尼亚人司机,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仍然难以逃离自己内心的原始欲望,最终被人发现了这个事实,而展现出来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绝望,电影镜头强有力的表现出了真正的生活,没有修饰没有美化,有的只有直面赤裸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去纠结感受,并深深地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有心无力,现实里面的东西有太多的让人无奈,为了生活和那么一丁点的心里安慰,我们连最后一点做人的尊严都没有了,电影里面为我们讲述了抗争的一点意味,但抗争又能真正的意味着什么呢?
电影给人最多的感觉就是无奈,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是朝着一个非常坏的方向发展,让人感觉不到美好,找不到出路。
电影更多的选择了一个以记录的形式为电影主要的表现形式,这样让电影剧情更具有了穿透力,而且看起来的效果还真不像是在演电影,而是像真实发生的故事,演员们也是一种近乎本色的出演,从而让人更容易被他们所饰演的角色处境深入的理解。
作为一部全程用苹果5S手机拍摄的电影,我只能对导演说请收下我的膝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正是电影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吗?
不管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就要敢于去实现,不要害怕别人看你的眼光,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就是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一直搪塞着自己,阻止自己表露自己的真意,到头来终究变成了一场空梦而一事无成,电影就是给我们展现出来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追求梦想的脚步,即便是用一部苹果5S手机,照样拍出一部让你膜拜的电影。
这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算不上好看,但非常有深意,我们也许受不了电影里面没完没了的街拍,更受不了演员们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仿佛这就是一个没有剧本没有故事胡乱拼凑与街拍的电影,可是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震撼,它为我们展现出来了变性人的生活,并通过他们的生活来映射我们的生活,她们拥有我们隐藏起来的性格,他们向世界展现真实的自己,而我们呢?
电影用轻松方式来讲少数群体里的少数群体:在洛杉矶从事性交易的跨性别者。
卖淫、性倒错——这些标签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堕落和罪恶。
但是电影不想跟你这样说,不想说从“他”到“她”经历了多少痛苦曲折众叛亲离的过程;不想说没钱走投无路的时候决定用身体换面包意味着什么;不想说被客人玩弄警察追赶人人嫌弃的心路历程。
这些太多电影报告文学在讲了,突出罪恶突出艰辛突出痛苦和无奈,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将观众与电影中的人们相互区隔,将他\她们推向更加边缘。
没有,这部没有也不想这么说。
只想说,作为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他\她们各自的梦想、期待,对爱的渴望,以及和看重的情谊,还有背后隐藏的生活的无奈和生存的落寞。
好像大家都差不多啊。
脱掉光鲜亮丽或阴暗丑陋或离经叛道或正统光明的各种外壳,那些生活的无奈、生存的落寞,真的好像有时候差不多。
可能这就是人类这个群体的共通之处,需要努力用宿命对抗某种虚无。
哪怕故事里的主角们看上去抓马好像多了那么一丁点;就好像帮一个自以为相爱的男友藏毒被关监狱出来发现男友换女朋友跟玩一样这件事有那么点悲哀;就好像掏钱让别人给自己机会演唱结果没几个人在听这件事有那么丁点难堪;好像一路被殴拖鞋都跑丢了回到淫窝发现自己被取代这件事有那么点凄凉。
也就是那么一点,之后日子该咋还咋过,条子还得躲,生意还得做,老顾客还得待。
搞不好某天攒够了钱,运气够好出个唱片、傍个大款、拍个电影摆脱了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好像电影里饰演Alexandra的米娅·泰勒。
也搞不好生活还是这样子,抓小三、躲条子、与顾客斗智斗勇、和朋友吐槽撒狗血,相互争奇斗艳、相互看不上眼、相互甚至睡了彼此的男朋友,结果还是在洗衣房或者栽满棕榈的某条大路上相遇一笑泯了恩仇。
洛杉矶的晚霞每天都不一样,心态状况也在不断改变,但是感谢此刻,生命里有彼此,感谢此刻,哪怕是在外人看来屎一样的生活里。
导演以更加贴近、沟通的方式表达了洛杉矶边缘小人物抓马满天飞的一天,除了主角之外,牵涉进去的妓女、男友、酒吧老板、出租车司机、甜甜圈亚裔店主,那个随便挖一挖都可以有一堆可能不那么“伟光正”的生存故事兜售。
然而,影片没有苦大仇深、没有居高零下的说教或者强行拉扯你共情,这种看似轻松欢快的表达,却也足够深刻洞察有血有肉。
配乐将drama不断升级,尤其是甜甜圈店里那场戏,情绪紧绷的荒诞而又真实感,完全具备后现代主义特色。
连用iPhone的拍摄方式也是反传统的。
电影里的煽情和引人思考处有意处理得干净克制,点到为止,不深究、不升华,却让人能够与之共鸣。
这种效果反而更易获得理解和尊重。
你看嘛,看上去扯是扯了点,可是情感无奈和拉扯都是真真实实的啊,你不也在自己的生活里不同形式的遭遇着。
今年戛纳我最希望拿大奖的是Sean Baker,我依然记得那个下午我看完Tangerine后,被震撼得无以复加和感动。
短小的篇幅里塞满了美国少数族裔,Trans,移民,性工作者群体等热门社会议题,这几条线在不断交汇后在影片结尾爆发。
同时影片通过不断的争吵撕逼场景,硝烟四起的群戏,拉动剧情和人物心理起伏,又笑点十足。
还有在LA这样浮华的城市下,边缘底层人物的友谊与梦想。
也许这就是当今世界这么多人都向往着美国的理由,那么混沌,又那么美丽,欣欣向荣。
"We were two kids just trying to get out, lived on the dark side of American dream." 电影结束后我立刻就想起了这句话,我是很羡慕电影里面Trans主人公的友谊,即使在LA,NY这种喧闹又孤独的城市,她们至少还能有一个一直在自己身后的朋友。
看这部电影全程就像来了一针肾上腺素。
音乐绝对是这部电影的高潮。
我喜欢极了这些男孩们身体里的女人部分,粗暴,性感,狂野,柔软的身体,比女人更翘的臀部。
整条街都是橘黄色的色调,走到哪儿都有迷人的黄昏,有人把身体挥霍到了极致,有人在夜里唱着低沉的歌,有人宁愿来一根大麻,也不想费力反抗。
女孩儿在整个城市横冲直撞,为了揪出一个自己压根不在乎的女人,当她冲进房间里把戴娜拽出来的时候,谁会真的去怪她呢,音乐在这个时候响起来,我甚至有点儿嫉妒辛迪了,她暴力又性感,也真的是够胆。
我见到了亚力山德拉不易察觉的低落和无意的伤害,以及辛迪的极力保护,有时候我们没法去辨别人群中到底谁更坏一些,谁更好一些,大家都在认真的扮演自己的角色,角色之外的事情,说实话,你在乎吗?
我喜欢辛迪的“即使他是人渣我也爱”的粗暴,喜欢她受了委屈后的温柔,喜欢她阴损的幽默,喜欢她长着一根鸡巴却有着女人赶不上的性感。
喜欢的东西就应该拍手叫好,管他什么婊不婊子的。
我爱这些人间怪相,让我有种奇异的归属感,指不定的谁比谁疯狂。
看的时候很惊喜,想到自己也曾写过一篇类似的剧本:圣诞节,互相背叛的夫妻,互相背叛的朋友。
大一最自负而又自卑的的时候想不到是最高产的日子,而后的每一天都在一点点衰竭。
类似的巧合有太多,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是天才,亦或只是一直在天赋的边缘徘徊罢了。
当然,现在没时间感慨这么多。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导演是如何借由这部片子达到对变性性工作者的关注的,如果只是常规的设想,那应该是这些群体如何遭到社会秩序的攻击,然而导演好像并没有采用这种老套的故事表达,它似乎只是一部关于社会底层群体的黑色幽默,像大部分黑色幽默一样。
不就是妓女那档子事呗?和同性性工作者有什么关系? 对传统角色的异化选择本身就是关注。
作为主角的两位0的言行举止实在太像我身边见到的gay了,说话做事都透露着天真却又一本正经的drama,如果是话痨的话,他们一出现就自带骚骚的搞笑气质。
这样的人大多是妇女之友,女生爱得不得了。
gay群体的纯真是不可多得的(当然有好gay还有坏gay这个看人,我说的是一种普遍的气质), 他们像是游离于男女性之间的第三性,同时集结了传统男人的蛮横直接和传统女性的柔软。
这种呈现在影片里有很多桥段,这就已经鲜明地表达了对这类群体的注视。
毕竟,生活总是相似的,强制性地为这类群体编造另类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歧视。
再来说说圣诞节这个设定吧,圣诞通常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圣诞节前夜预示着触手可及的温暖。
与其像那个罗马尼亚人说的“圣诞节是给美国人过的”这种强行上价值、增添悲伤的台词外,不如说圣诞的过程对照着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不是因为他们这回没过成圣诞就下定义为“作为美国的边缘群体,他们无福享受这等欢庆”,(当然亚历山德拉在萧瑟落寞中给自己点圣诞歌唱的确暗示着大部分底层性工作者圣诞的处境,即使偶然有了欢乐,底色还是悲哀)。
事件永远是偶然的,我们不能因为影视的呈现,选择放弃其他亿万种叙事的可能。
剧中每个人都很惨,他们的惨在于没有任何一个人当天的欲望被满足,没有谁可以真正被苛责,他们经历了犹如圣诞的喧闹,犹如罗马尼亚人家庭圣诞聚餐的喧哗(导演通过这个场景,具体地表现了圣诞这个主题),节日、忙碌会使我们忘记当下的处境,等到闹剧结束、夜深了,我们才不得不回到往常,接受那个白人妓女因误了单被关在门外的事实,接受辛蒂被泼了尿,没钱再买一顶假发,两人只能蜷缩在洗衣房共享假发的事实(接受身份被歧视凌辱的事实),接受罗马尼亚人被制裁,正如剧中的每个角色一样。
现在的剧作好像很鄙视这种drama情节,似乎这种又土又颠的内容只是大众玩梗,但我真的很爱这些drama(我真的很喜欢小时代),合理怀疑很多人为了让自己显得严肃把这种drama藏在心里的秘密角落。
其实,人们看似随心所欲但又不能随心所欲不就是黑色幽默悲剧感的来源吗?
久违地看到这样的drama剧作,很欣喜。
很棒的黑色幽默,近期最爱。
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名为 Tangerine 的电影受到了很多关注。
这部影片的主题很新颖,讲述的是在好莱坞不那么光鲜的角落里工作的变性妓女;人物性格冷酷、有趣、有从不让人欺负的个性。
不过,最令人吃惊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Sean Baker 放弃了专业电影拍摄装备,选择 iPhone 5s 拍摄电影。
很多业余电影爱好者使用 iPhone 录制电影,不过,Tangerine 是第一步全部使用 iPhone 拍摄并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展出的电影。
Baker 使用 iPhone 5s 拍摄视频,并使用价值8美元的视频应用 FilmicPro 。
Baker 表示,由于自己的预算有限,才选用了 iPhone 拍摄。
当然,使用 iPhone 拍摄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武宣从洛杉矶市政厅购买电影拍摄许可。
放在当年看想必是有其先锋之处的,但是如今看可以说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表达。铺垫一小时,只为把社会边缘群体收纳进甜甜圈店来一场正午阳光式的家庭伦理大吵架,让个性化的、叛逆的、变奏的,都强制归顺于平庸的剧作套路。结尾的强行和解也更显出贝克的白男傲慢:因为都是弱势者,所以都有被歧视的宿命,所以会因为共同被歧视而握手言和。爹地人头晕。
橘色的出口
视角对准少数群体,变性人/黑人/性工作者/移民,各种底层矛盾冲突,但是看到结尾落在姐妹吵架又觉得有点太俗了,手机摄影倒是挺切合主题,显得生活化。
好多瞬间以为是伪记录。这么混杂的剧情能处理成这样其实功力不浅,但失在粗糙,结尾好像是故意得有一个光明的尾巴,也就是力量积蓄的不够,其实是导演的电影而不是电影的电影
其实看的时候我反而更想到“表演”理论。 我有个同事,时刻高跟鞋,紧臀裙,走路摇曳风。我初看时似觉妩媚,又间杂莫名诧异,不知道自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不知道除了iphone5s拍摄器材的噱头以外,变性绿茶表究竟有什么好看的。美国特色?我服。
好歡樂
自動洗車在車前窗投下抽象畫,掩藏著泥濘粗礪的快感,這樣對影像的想像是真正寶貴的(還有那一場白女從旅館房衛生間被拖出的整個畫面調度),而同時iphone廣角鏡頭的平面,竟然比長焦微距更貼近人物,精緻的攝影機怕是會折損這種粗野吧?多線的交織恰到好處增添了節奏鼓點。真的好厲害,每一個人物都太生動,混亂吵鬧的抓馬是那個邊緣的環境和階層局限真實的產物,幾乎是無法被表演的狀態,最終這不是一個情感抓馬,而是一個有關皮條客跟性工作者的權力關係、性別氣質、邊緣家庭維繫困境的抓馬。爆笑之後,彩燈繽紛間的孤獨與無助感愈發強烈,每一次溫情的流露都令人更加感傷。
少有的潜藏在对特殊族群关注中表现出强烈生命律动感的自然主义影像。手机拍摄并非成为噱头而是同通篇高饱和度色彩滤镜和大量电子乐一起营造出一种无限接近于自由肆意的生活状态。
拍摄设备:iPhone 5s;BGM:电音摇滚+朋克+带感的鼓点;视角人群:好莱坞街角的变性妓女和边缘青年;事件:平安夜的交(si)集(bi)乱斗。一部有点纪录片感觉的电影,城市里彼此孤独没有归属感的一群人们的特写镜头,圣诞欢聚时刻,却有那么多游荡在外的人,最后“闺蜜”之间的温暖举动画上圆满句点。
很惨,又没有那么惨
It's hard to be yourself.
我不能嗑药,我是上流婊。边被洗车,边在车里口活,也是醉了,真的很会利用时间。撕逼大战。纠头发可以纠这么长时间。我们是姐妹淘,我们吸同一根diao。嗑药镜头在某些人生活中很真实,但在电影上并不好。有些人让别人付钱听她唱歌,有些人付钱让别人听她唱歌。洛杉矶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谎话。岳母不满于女儿安心当同妻。朋友夫不可坐。渣男太多,女人们只能受伤害?能借你假发的闺蜜才是好闺蜜。
我TM居然看完了,一星给手机拍摄。
iPhone拍摄的效果真差,导演好像自我感觉还挺良好,除了摄影外,剪辑调色配乐都差得无法接受。而人物除了大飚粗口外,还有哪里配得上“鲜活”二字呢?零故事纯炫技,还炫得超没水准的那种
甜甜圈店里的那位亚裔服务员真是有喜感,那场大龙凤我全在看她,演得很好,这种内敛一点的表现方式放在这样的戏剧里很有效,米奇奥黑根也是,她就是演一个状态。对比两位主演,她们则没有情绪过度,非常的drama、冲动、混乱,以及一些直截了当的情绪。在一天的生活内,为角色设定简单的目标,加上不常见的人物关系,即可写出还算不错的剧本,这部作品完全可以打脸那些拼凑感强,套路桥段塞满的国产影视的剧本。紧凑的事态,发展出了紧张严峻生活下的多愁善感,以此情绪为基础,用must to do的心态和行为组织展开行动,虽然这部用iPhone拍的电影里,这些人都不用电话,非要走走停停。
没弄清性别,色彩印象最深
补标,3.5。
把我轰焦了的感觉。
语速,撕逼,音乐。在被其他人得知付钱唱歌时的落寞和无力,一个眼神就够了,觉得她比撕逼女主更有感染力也更抢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