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房间

La stanza del figlio,人间有情天,生命中的最痛,The Son's Room

主演:南尼·莫莱蒂,劳拉·莫兰特,杰丝敏·特丽卡,朱塞佩·桑菲利斯,斯特凡诺·阿伯蒂,斯特凡诺·阿科尔西,托尼·贝尔多瑞利,达里奥·坎塔雷利,Eleonora Danco,Claud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拉丁语年份:2001

 剧照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2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3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4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5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6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3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4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5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6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7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8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9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儿子的房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伊凡尼(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饰)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儿子安德烈和女儿艾琳更是让这个家庭乐也融融。而伊凡尼身为心理医生,常常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病患者,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生活。然而生活的残酷随之而来,在一个看上去平常的早晨,却传来了一个令这个家庭为之崩溃的消息——儿子在潜水运动中遇上不测,不幸身亡。 伊凡尼一家顿时陷入了一篇黑暗当中,母亲终日以泪洗脸,姐姐艾琳压抑着痛苦照顾悲伤的父母,而父亲,更是因为过度悲痛而不能继续工作。而儿子空空如也的房间,深深刺痛了每个家人的心。 远方寄来一个女孩子的来信,来信成全了家人对儿子的追思,并令到这个家庭重新有了一丝生机。然而逝者如斯,各人内心的伤痛,只有时间能慢慢治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光之战纪-ZUERST-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十七季医师们的恋爱情事一夜新娘之落跑新娘荒野五侠客触不到的肌肤寻找多莉·帕顿4月的你,角宿星枪手男友请束手就擒消失的女孩历史的进程荒野的寿飞行队哆啦A梦:大雄与机器人王国巴塔哥尼亚杜拉拉追婚记国际大营救极品飞车悬日玉米地的小孩轻松自由魔弦传说名厨卡雷姆夜深沉满江红我开动物园那些年这个地方戎肯猎豹行动真实之泪案发现场2

 长篇影评

 1 ) 最好的电影和电影音乐之一!戛纳金棕榈(2001)

曾经的大学放映室里最大的惊喜和最深的感动——来自于生活中最平常和最真切的感动!

如果你相信最真实的美好来自生活中的细腻,千万不要错过!

[转][编辑]评论: “我最爱结尾,电影没有故作姿态和刻意拔高,依旧用一个平实、淡然的松散构图作为结束…………地中海的潮水轻荡,阳光温柔地泻在他们身上,倾听他们的心事,晾晒他们的忧伤。

空白永不会消失,裂痕永远会在,但爱总会执著而温存地从心底泛起;不会有持久的欢乐,也不会有不变的痛苦,创痛被潮水轻轻抹去,沉淀下来的泪与笑都让人深深地怀恋和感动。

就是这样的电影,质朴,宁静;就是这样的生活,执拗的伤痛和浅淡的欢乐,让人流连,驻足,并全情地投入。

《儿子的房间》在技术方面没有特别之处,色彩饱满,光线柔和,基本上是线性叙事,很容易理解,前半部分一些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和细节,徐徐展开了一卷和睦温暖的家庭生活画卷,一家四口夫妻情笃,子女可爱,没有代沟隔膜,生活稳定舒适,似乎有地中海那让人幸福的熏风和阳光从屏幕上溢出来,覆盖在我的身上。

” VeryCD:http://lib.verycd.com/2004/08/01/0000014935.html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208990/片尾的音乐《down this river》也很有味道,不过至今没能得以收藏,知道的朋友也请回应。

 2 ) 《儿子的房间(La stanza del figlio)》:好痛苦,好难过【第5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7/la-stanza-del-figlio54.htmlLa stanza del figlio (2001)本片获得2001年第5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电影讲述一个家庭中儿子去世前后的故事。

在意大利有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心理医生,母亲是上班族,两个孩子分别在学校上学,全家过得其乐融融。

一天,校长找到父亲告诉他,学校怀疑儿子偷了学校的贝壳。

家中所有人都认为不是儿子做的,但父亲还是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这件事结束后,全家人来看儿子的网球比赛之后,儿子与父亲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

事后,儿子告诉母亲,贝壳是他偷的。

儿子只是想开一个玩笑,但贝壳损坏了,所以不敢承认,而且因为与父亲相处很愉快,也就没有告诉父亲此事。

几天后的一个周末,父亲打算与儿子一起去跑步,但因为一个病人的请求,他只好去病人那里。

父亲回来后,知道儿子潜水时淹死了。

儿子的死,使全家人以及朋友们都很悲痛,女儿的生活改变了,父母的生活也改变了。

一段时间内,父亲不能正常工作,而且非常怨恨他那个周末去见的病人。

母亲收信时,偶然发现儿子有一个女朋友。

于是,母亲就想联系她,但父亲却想给女孩写信。

但是给女孩的信父亲总是写不完,母亲就突然给女孩打了电话,告诉了她儿子去世的噩耗。

父亲考虑一番后,决定停止工作,将病人转给了其他医生。

几天后,女孩来到家中,她给父母看了儿子送给她的照片,照片中是儿子的房间。

最后,父母与女儿驾车将女孩与她的朋友送走了,全家人则在海边漫步。

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影片内容与主题就是一个感慨:好痛苦,好难过!

影片通过儿子的逝世,将一个幸福、普通的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对亲人离去的悲伤表现出来,仅此而已。

电影并不没有表达什么复杂的主题,只是展现一幅幅痛苦的景象!

这样一部直白没有内涵的电影竟能获得金棕榈,哎,我想不通!

不知道是不是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们脑残,还是我的理解力不够,这部电影真的称不上优秀。

首先,从电影内容上就不出色。

影片用了很多时间描述儿子偷贝壳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与潜水而死有什么关系?

难道是暗示观众们,儿子是被谋杀的,谋杀者是看见儿子偷贝壳的同学?

电影还用一部分时间来描写心理医生的工作与病人的症状,这同样与儿子的死无关。

病人梦里梦到什么重要吗?

非要一一叙述出来?

其二,电影中除了展示人们的伤心之外,再也没有表现其他。

这一点让我很不解,儿子死了父母与家人当然会伤心,这还用得着一部电影反反复复描述吗?

伤心之外,是不是应该叙述一下家里人的心理状态?

可是本片没有,除了父亲不想工作与女儿打篮球时打架外,影片再也没有其他内容了。

其三,故事中,儿子女朋友的故事同样与主题不符,儿子死了可以伤心,可是有没有女朋友都要同样伤心的,为什么要加入这么一个角色?

总之,影片时间不短,但有价值的内容屈指可数,除了父母与女儿的哭泣以及全家人生活的稍许改变外,电影就根本没有讲到有意义的内容!

]电影拍摄上更为平庸。

无论是结构上、节奏上,还是画面、音乐,或是灯光、色彩,这些方面没有任何突出之处。

此外,影片剪辑还存在些问题,比如某一个段落故事还没讲完,画面突然就转到下一个场景了,一点过渡都没有,这使得剧情联接非常生硬。

总之,这部电影看过之后,很难相信是一部获奖影片,它倒是像一个电影门外汉拍摄的处女作,非常粗糙。

演员方面中规中矩。

全片的所有演员都是非常生活化的演出,并没有太激烈的情绪表达,所以给人看起来这部影片死气沉沉的。

这大概就是编导想要达到的效果吧!

本片女演员有两人,一个是母亲扮演者Laura Morante,一个是女儿扮演者Jasmine Trinca。

在片中,两人都不是很漂亮,哎,这只能怪电影简单的风格。

总结一下。

这是一部剧情与主题简单、拍摄粗糙的平庸电影,获得金棕榈奖大概是评委们抽风了!

截图:儿子的房间.The.Son's[00_17_45][20120715-210542-0]Jasmine TrincaJasmine TrincaLaura MoranteLaura Morante序列:0875儿子的房间.The.Son's.Room.2002.DVDRip.X264.HALFCD-TLF2012-07-15

 3 ) 当他们面对变化

Nanni Moretti的"La Stanza del Figlio",在英语国家用过一个更直白的名字"The Son’s Room"。

讲一个心理医生的家庭随着儿子的意外离世而起的变化。

微妙的情感微妙的传递出来,很自然很真挚,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

除了儿子意外发生的那个星期天早晨,镜头剪辑出了一丝慌乱,画面都是异常平和。

一家人像是替儿子做事一样将儿子生前的女朋友送到法国边境,当大巴启动,而父亲、母亲、妹妹各自若有所思地踱向海边时,我想伤痛就快,沉入心底了吧,生活也将回到正常的轨迹,父亲不会再如此自责,母亲不会再情绪失控,妹妹不会再用篮球比赛宣泄情绪了吧……影片结束时的音乐很动人,低回沉静,会把人的思绪剥离。

回到家我找了很久,只查到了它的名字和年代。

后来我的好朋友找到了它,于是这曲子在我的博客里飘荡了很久很久……

 4 ) 电影中能不能不死人。

恩,现在可以写了。

看片子的时候在塞班岛,享受着和父母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一切都很完美。

片子讲述的家庭也很完美。

父母的职业都好前卫,一个心理医生,一个艺术家。

姐姐是篮球队的,儿子喜欢潜水。

父亲有个好嗜好,喜欢跑步锻炼身体。

跑步是枯燥的,和父亲跑步更甚吧。

儿子很听话,经不住父亲的说,就答应了继续多跑几里。

意外就是这样波澜不惊地发生了。

一个高高帅帅的儿子就这么死去。

影片中间部分,展现的都是家人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儿子死去的事实。

生活的太多都有儿子的印记。

这个电影让我心惊胆战。

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就要上飞机。

虽然已经坐飞机无数次,但是我一直心里有点虚。

一切都太美好了,我怕和电影一样,瞬间崩溃。

儿子终究死去了。

家人和Andriana素不相识,但是却从她身上看到了儿子。

家人成了Andriana之美,在法国边境的海滩上漫步。

这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伴随着By this river的歌声,长时间荡漾于人心。

 5 ) 小闷骚小闷骚的

意大利电影小闷骚小闷骚的,文学色彩持续升温,有的时候要把人往哲学的圈子里绕一下。

很当下的电影,不像传统意大利电影里总要出现的丰满唱歌卷发女没有挑逗眉眼。

Nanni Moretti把该有的戏剧元素都揉进电影了,中年危机的心理医生,漂亮的老婆,出了问题的儿子,单纯正义的一塌糊涂的女儿,当然包括儿子的死。

从儿子死开始,我一路哭到最后,真是一欧洲导演啊,真是一意大利导演啊。

还好导演处理的恰到好处,火候刚刚好,毕竟用儿子去世这样的情节设置很容易让人想到煽情和老套。

我喜欢欧洲人拍的平常人的生活,毕竟不是谁都跟美国人似的经得起翻天覆地的狂轰滥炸。

导演把一家人的感情处理的很好,淡淡的,谁都离不开谁。

儿子走后,一封女友的情书飘然而至,躺在他们家的邮箱里。

我还是觉得导演引入儿子女朋友的很戏剧,很戏剧,很戏剧,不过我不觉得做作是真。

况且小女孩儿长得耐看,就是新男友看着油头粉面了些,就是嫩。

还是自己家儿子长得帅。

老婆长得很像朱丽叶•比诺什,不过要年轻些,消瘦些,看着很喜欢。

她的脖子很好看,头发盘起来,有些凌乱的性感。

这样的女人,全身裹在大衣里都很性感。

她男人利索地把她的睡衣搓起来的时候我都心潮澎湃,真是太撩人了。

电影很文学,是文学,不是文艺,我喜欢里面的镜头,我喜欢被处理的很隐忍的感情,我喜欢最后一首歌……我喜欢一家人在汽车里把歌唱走调的感觉。

 6 ) 儿子的房间

刚失去儿子的心理医生伊凡尼,沉溺在飓大痛苦中,他的病人对他诉说:我的生命从没大事发生,但在这里(心理咨询室)我却感觉到我真正活着。

我终于哭出来了,以前我从没哭过......我情愿这一辈子一直哭。

.后来,伊凡尼决定放弃自己的工作,他无法跨过自身的痛苦深渊,病人无法治愈病人,直到遇见儿子的身前女友,一家人的情绪似乎有了转机,但一切会好起来吗?

如同有了裂缝的器皿,看起来修补得完好如初,可你心里知道,它碎了......

 7 ) 细节和配乐很打动人

慢节奏电影,细节和配乐特别动人。

非常生活化的合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以至于纯用镜头来讲述,观众依然能够领会每个人的言行、每处导演让人看到的画面。

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格外真实。

为何平凡的故事能够如此动人心弦?

为何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激情四射,也能让人静下心来沉浸在其中长达一个半小时?

我们的文艺创作,最终还是要回到“人”、回到“你我他的生活”上。

这部电影又打开了我某个方向的新天地。

2015.7.24

 8 ) 一个人死了,坐在他的房间里,周围就会有无数小小的他。

如果可以的话,可不可以不接那个假日里突然来袭的电话?

可不可以放弃对那个该死的窝囊废的治疗,而是继而陪他跑步?

可不可以禁止他潜水?

可不可以再多一些时间在一起?

可不可以再多说一句话?

可不可以再看他多笑一下?

可不可以让时间就静止在他出门的那一刻?

巨大的伤痛总是比我们预期来得更加突然。

电影的主演,丧子的父亲即是导演本人,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每天听尽他人的疾苦:面无表情的,歇斯底里的,欲罢不能的,无休止。

他听得进,是因为他的生活完满:那种他开着车子,美丽的妻子坐在手边,一双健康的儿女在后座会和着他哼的旋律一起唱和笑。

儿子是小小的自己,是他的另一个梦,一个美好的即将实现的美梦,未来拥有任何可能的幸福。

只是死亡亦是其中一种可能。

他后来再不能做医生,面对间接导致自己儿子死去的病人他害怕倾斜。

他不断地重复着如果可以的话。

他背上了沉重的自责的枷锁。

儿子的音乐他的画他的字他的气息,一切都好像他还在这儿,枕头上还有他的头发他的气味,衣柜里甚至还有他的皮屑,毛巾上还有他的汗。

书还好好的放在这儿,等着他来翻。

可他再也不回来了。

一个人死了,坐在他的房间里,周围就会有无数小小的他。

那个从未被察觉的女朋友亦携带另一个小小的他,一个他们不了解的他。

这个家庭像是发现了被遗忘的儿子书信一样,又惊又喜,小心翼翼、满怀希望、终于见面、复杂的情绪、殷勤的对她,让我看到我父母身上的影子,对孩子永远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爱屋及乌情感。

终于将少女送走后在海边的一段像是一段艰难时间来的小小释然——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不能承受的痛,就让它和我们一起伴随我们的生活吧。

父亲的痛和母亲很不一样,他没有办法不停的流泪,他不会借由一遍遍的叙述来减轻痛苦,他的哭喊都是张大嘴巴,失声的让人心碎。

再一遍:这是一部让人心碎的电影,初听见是在2003的春晚同时cctv6的2002世界电影之旅,大一时候在卓越买来DVD看来,却久久不能忘怀。

金棕榈的桂冠实至名归。

 9 ) 断裂

意大利电影有现实主义的传统,二战后那一大批写实之作影响了世界上许多电影人的观念。

我以前看过的意大利电影完全写实的却不多,或抒情或梦呓,都带有导演很强烈的个人特征。

最近终于看到了两部朴素的作品,70年代的《木鞋树》和去年的新作《儿子的房间》。

《木鞋树》的沉郁气质和悲悯情怀让我联想到侯孝贤的作品,《儿子的房间》是我近来看过的最感人的关于当代普通人生活的电影,它们都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大奖。

去年的戛纳,在电影技术上一直给人新鲜感觉和活力的科恩兄弟和大卫·林奇共获最佳导演奖,那片金棕榈则给了朴实无华的《儿子的房间》,它在鼓励艺术创新的同时始终不忘关注人类的情感和心灵,这也是我一直对戛纳颇有好感的原因。

《儿子的房间》在技术方面没有特别之处,色彩饱满,光线柔和,基本上是线性叙事,很容易理解,前半部分一些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和细节,徐徐展开了一卷和睦温暖的家庭生活画卷,一家四口夫妻情笃,子女可爱,没有代沟隔膜,生活稳定舒适,似乎有地中海那让人幸福的熏风和阳光从屏幕上溢出来,覆盖在我的身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父亲接到电话要临时出诊,吻别妻子,给女儿、儿子道了再见后,他开车上路了。

一切和平时的出诊没有什么不同,他平静地驾车行驶在乡间的路上,平行蒙太奇分别展现了一家人的活动:妻子在露天市场闲逛,忽然有人从她身边冲过,撞了她一下,她回头去看,那人已跑远;儿子和好友正在上船,准备出海潜水;女儿骑上摩托车和同伴出游,年轻人边骑车边兴奋地说笑,甚至伸出脚来互相踢两下。

这一组突然出现的快切镜头,让我生出一丝隐忧,直觉告诉我,接下来一定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果然,无人接听的电话,儿子的朋友等在家门口,父亲却看不到和他一起出海的爱子。

十七岁的生命,生活刚刚为他掀开多彩的一角,突然就中断、星散,对深爱他的人意味着什么?

不仅仅是这一个生命的消失,一段物理的空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仍然活着的人内在的生命也悄悄地、残酷地断裂,那不堪一击的脆弱和支持着他们战胜这种脆弱顽强生活下去的深情都足以令人泪下。

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关于儿子的每个细微的举动每句小心翼翼的话语都会使她潸然落泪。

姐姐把痛苦发泄到球场,失去控制被罚下场,她掩面长哭,无论她怎么努力都不会再听见场外弟弟的喝彩。

女孩和父母去做弥撒,她担当母亲的角色学习照顾失去儿子的父母。

整个家庭笼罩在沉沉的忧伤里,同样柔和的色彩和光线,同样的屋檐下父母和女儿做着各自的事情,同样的安静,但似乎每一束光线和每一分寂静都有让人窒息的力量。

丈夫和妻子第一次分床而眠。

一贯理性内向的父亲在医院里打电话,泣不成声,不能言语。

独自去游乐场坐在旋转的吊仓里上下颠簸,眼神空洞,痛恨自己为什么愈要忘记痛苦却愈是这般清醒。

夜阑人静,沿着空旷的长街跑步,身边却没有了儿子青春的气息,只有孤独的影子和沉重的喘息与他相伴。

父亲的职业在电影里是个受人尊敬的心理医生,他每天微笑着聆听病人的心声,让惧怕疾病的人得到勇气,让偏执怀疑的人敞开心扉。

儿子死了,他再也不能凝聚起精神倾听,听着老妇回忆往事,这个克制的男人终致失声痛哭。

最后,他不得不放弃这份工作。

我想,这职业肯定不是随意的安排,但导演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有什么形而上的意义,而仅仅是为了让观众反观主人公和我们自己在感情上的渴望与无依,普通如你我,在这纷扰的世界上,拼命想抓住的只是那份不会让自己感到绝望的亲情。

儿子的房间熄了灯,静静的,就在走廊的那端。

对于每个爱他的亲人,这是个始终无法绕道而过的空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爱来渐渐填充,勇敢地正视,然后让儿子的生命在爱里和他们一起继续。

幸好,出现了那个曾爱过儿子的女孩。

她让母亲和父亲的痛苦与追思落到了实处,母亲经由她重新进入了生活,尽管这种方式看得我心酸,可是毕竟,一家人藉她以儿子的名义重新聚到了一起。

我最爱结尾,全家人连夜送女孩和她的朋友到了法国边境,女孩坐在大巴上向他们挥手告别,这时候电影没有故作姿态和刻意拔高,依旧用一个平实、淡然的松散构图作为结束,父亲、妻子和女儿在海边各自零落地走着,妻子和女儿向着大海,父亲低头在沙滩上踱步,地中海的潮水轻荡,阳光温柔地泻在他们身上,倾听他们的心事,晾晒他们的忧伤。

空白永不会消失,裂痕永远会在,但爱总会执著而温存地从心底泛起;不会有持久的欢乐,也不会有不变的痛苦,创痛被潮水轻轻抹去,沉淀下来的泪与笑都让人深深地怀恋和感动。

就是这样的电影,质朴,宁静;就是这样的生活,执拗的伤痛和浅淡的欢乐,让人流连,驻足,全情地投入。

 10 ) 儿子的房间:是上帝定下生命的约定

2007-1-28 小西天电影艺术资料馆 意大利电影艺术展某场下半我并不喜欢南尼·莫拉蒂的这部《儿子的房间》,大概两年前集中观摩戛纳获奖影片的时候看过一次,只觉得有些奇怪,01年并不是没有牛气冲天的片子,比如《钢琴教师》或者《穆赫兰道》,然而这部温吞水似的片子却拿了金棕榈。

虽然按照金棕榈奖的评奖习惯奖项会适度分散,然而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正被电影大师们无穷无尽的隐喻和影像可能性弄得orz不已,是怎么也看不出这部片子的好处。

查了查当时的片单资料,这部DVD正版简装早已烂大街的电影被排在我的DVD编号101,我给出的评分是8(10),评语是:“温情、想起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不过拿金棕榈似乎不够。

”现在看来真是唏嘘不已。

所谓“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想起看片子前不久因车祸去世的高中同班同学。

可是那件事情并没有给我太大太大的触动,直到看完片子回家,跟另外一些高中同学谈了很久,后来写了一篇文章想纪念一下那位去世的同学,才发现这是一件无力完成的事情。

那篇文章断断续续写了6个月,我的心情被拖得疲惫不已。

这部电影很早就被我忘掉了。

只是两年后再次进入南尼·莫拉蒂的这部电影,我竟开始止不住的落泪。

剧情早已熟悉,甚至调度都依稀记得,然而感受却完全不同。

两年时间却是经历了太多事情。

在试图回忆那位去世的高中同学的时候,能想起来的都是极其有限的片段,或许记得一两个细节,然而太多太多的日常被记忆忽略掉。

某次跟好友小白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小白说,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回忆,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写下来,她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她活在我们的回忆里,我们多留住一点回忆便是多留住一点她。

所以当我在毕业之后终于有机会去到她在青岛的大学的时候,我的心情真是莫名其妙的平静。

那是暑假,学校没什么人,我在黄昏和夜晚晃悠在她学校的各种角落,坐着站着,想象着某些远去的日子里她曾经经过这里,她夹着绘图画板老远老远地去上课的样子,我试着走了从女生宿舍到教室的那段路。

我手机里她给我发的最后一条短信还没有删掉。

然而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只是算了结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大一的时候某次通电话,她说,你有空来青岛玩呀。

“只有上帝才能定下生命的约定。

”这句台词一出来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

不可避免的是想起去年十月初病故的师妹Dorna。

Dorna跟我在广播台合作音乐节目两年之久,偶尔选在一节课,除此之外每周录音的时候会见面,经常在未名BBS灌水的时候碰见她,算是我在北大很熟悉和很亲近的人了。

她是一个艺术电影爱好者,还选修了艺术双学位,做为师兄经常借给她DVD,指点一下她选课和写论文。

然而8月底还谈着下个学期节目策划的时候她说重感冒,忽然有一天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她病情严重,撑不了几天了。

去看她的时候我的脑子根本不转了,她费力地跟我说她构思了一档如何如何的节目……算了我真的不想再写了,未名上在她刚刚去世的时候很有一些文章表示悼念,我那个时候没有勇气写,现在依然没有勇气写。

她去世那天我在窗台上点了一排蜡烛,默默地试图回忆一些细节,然后听着她以前的节目录音,抽了一夜的烟。

“你的儿子应该喜欢听这个。

”音像店的老板拿出一张CD放进唱机,温柔的吉他响起。

我想起的是那首Dorna深爱的《Never Grow Old》,小红莓的,我们第一次合作录音的时候选的一首歌。

这些细节对应起来的时候我对着银幕默默地流泪。

我终于理解到这部电影的厚度。

可是我不想要理解。

这样的理解太残忍了。

可是,我们都已经或者将要经历亲人和朋友的离去,那种忽然出现的巨大震动和随之而来的空白,和试图把握每一点记忆的可笑的努力都是我们终将获得的人生经验,《儿子的房间》就试图唤起观众这种人生经验的共鸣——所以不必开发影像可能性,动人的电影是触及灵魂深处的电影,是涉及人类对生命无常这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和噩梦根源的惶惑感的电影,这些东西是一种难以捕捉的潜意识层面的东西。

然而在表象上,一个把丧子归咎于自己工作过分认真的父亲便足以让我们细细品味。

这种自认为的“杀子”行为终究导致他的“自杀”——无法继续从事他的精神分析师的职业,而这种“医不自治”恰恰极大地强化了他的悲痛情绪。

而影片中可以被叫做“如果……”的几个段落甚为动人,温暖的父子之情就要这么写。

而另一方面,《儿子的房间》本身所指便是一个“物是人非”的表述,父母泛滥的爱心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地涌到了儿子的“女朋友”(实际充其量是个一面之交的笔友)身上,甚至不惜通宵行车送这个女孩及其男友(旅伴?

)直到法国边境。

而这个女孩和安德烈亚(影片中“儿子”一角,我唯一还能想起来的名字)还有一个约定:她看过他房间的照片,她想看看他的房间。

似乎从“约定”入手是解读这部影片最好的入口。

父亲取消了与儿子跑步的约定去见病人,而这是建立在父亲试图用自己的约定来取消儿子和朋友潜水的约定上,等等,句子可以越写越复杂,我却没有写下去的想法了。

我现在只是单纯的感动和怀念。

影片结尾时海边飞起的一群鸟,还有朝阳,以及安德烈亚喜欢的音乐。

喜欢这部电影真的需要一些人生经历,这种痛苦让我们长大并且更好的生活。

虽然只有上帝才能定下生命的约定,可是生命中我们会彼此定下的许多其他约定。

所有的这些约定,都要要一个个去完成。

回复

 短评

难以忍受的矫情,不管是从哪方面。另外全片从头到尾不断插入的心理治疗无论如何都说明了导演在人物心理表现方面的无能。 @2021-02-04 19:24:50

5分钟前
  • 豆友m54eCNP3KM
  • 较差

3.3资料馆。平淡的剧情片。人们自得、享受、抱怨、无事生非,甚至拿自己这条命和上帝要挟一番,却终不期死亡的猝然而至。影片将失去亲人的此前种种、此后种种细细呈现,演绎生命中的触不及防和负重前行。片中音乐好听,Brian Eno的By this river.

8分钟前
  • 隐娘
  • 还行

失去亲人的痛苦,如同在口袋里放了一块石头。时间流逝,它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渐渐忘记它的存在。但是有一天,你把手伸进口袋,才发现,原来它一直都在。

10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剪輯比較別緻,從不用長鏡。一開始感覺配樂非常廉價,後來漸入佳境。Nanni Moretti自編自導自演,三項都水準頗高。結尾處父親的悲慟和自責轉化為平靜和希望的方式令人稱奇。

12分钟前
  • Nofoe
  • 推荐

为什么会有制作这么精良却这么难看的片子?导演是不会讲故事吗

14分钟前
  • homopomo
  • 较差

???这是金棕榈作品???稍有一丝优点出现也稍纵即逝。全程平庸平淡、剪辑逻辑令人困惑。真的get不到南尼莫莱蒂的作品。

19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较差

3.5 现实与过去(片段)的深层交互,形成一种类似“记忆”的观感错觉,题注着父亲关于“扭转时间”的妄想,掺杂熬出一碗异常苦口的现实良药——没有人指导我们如何面对失去,就像没有人指导我们如何面对新生,于是小心翼翼试探彼此,用眼泪衡量苦痛的价值,当最后面对再明显不过的自欺,谁都没忍说破。

23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有两种痛苦是科学、理智乃至宗教都难以短时间消弭的——爱情的挫败和死亡的降临。这也是莫莱蒂将主角身份设定为心理医生、以及描写讲道与圣餐式的缘由罢。拍得举重若轻,细腻婉转,实属佳作。不过绝对配不上金棕榈,特别是与同年主竞赛的[穆赫兰道]相比。PS:破碎的碗壶,如往昔般无法弥补。(8.5/10)

2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劳拉·莫兰特,1956生人,时年四十五岁左右,与片中母亲的角色年龄是比较吻合的,可由于天生面嫩加上保养有术,看起来与其女实在很像是姐妹俩……

29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拖沓了三周时间终于看完了。说实话本片不像是一部金棕榈作品,更像是威尼斯那儿喜欢的风格,第一幕对男主角的生活观察做得太好,分镜也安排得巧妙,把一种微澜静水的感觉拍了出来。但儿子死后的各路线索处理崩了很多,像是把伯格曼肯洛奇的风格往哈内克和雷的方向走,却又只是吊着胃口,悬乎腻歪得很。可惜了

34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

确实比较闷

39分钟前
  • 平谷一点红
  • 较差

破損的茶壺可以修復到幾乎看不出痕跡,但破碎的心卻難以癒合。對於情感的表達非常細膩,卻無法讓我入戲,我一直很糾結這部電影的敘事順序,我認為如果將兒子的死亡放到開頭進行倒敘法會更加合適,因為前期的鋪陳反而沒有那麼重要的資訊,遲遲沒有進入主線,沒有一鼓作氣,便是再而衰三而竭

44分钟前
  • 🍸
  • 还行

唱片店的歌太美了 By This River 他妈妈真像比诺什 太像了嘛!故意的 故意的~~ 我很幸运 至今还未体会过失去亲人的痛苦 大杯苹果红茶 两个葡塔

45分钟前
  • YoyoRan
  • 推荐

情真意切,优美哀伤

5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死亡对生者的影响如此之大,生命之轻、悲伤之重,无法承受,又必须承受。敞开心灵无私的施与爱,也许是挣脱悲哀的唯一方法。

53分钟前
  • 冉笛
  • 力荐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了一段,今天补完。同样是失去子女,这片子从影片质量到价值观上都比海边的曼切斯特高出了不知多少。

54分钟前
  • 孙学文
  • 力荐

时间中流淌着的痛

57分钟前
  • 忘川掌灯人
  • 还行

越是不刻意强调代入感的电影越是让我沉浸其中

60分钟前
  • Noah
  • 力荐

人生中的最痛,她带走了你的最重,却不得不继续若无其事的朝前走。不知道这位擅长生活中细微情感的导演今年角逐金棕榈的教皇诞生会是什么 样子。

1小时前
  • 盲忙
  • 推荐

失去亲人的伤痛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吧。

1小时前
  • 一头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