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我在所有电视剧中看过次数最多的电视剧,已经不知道三遍还是五遍,如实的说,一些战争的大场面、一些情节的衔接,不堪一提。
但是其他方面儿有太多称赞的地方了,首先第一个人物的表现;我个人觉得,演的都非常好,特别是演成吉思汗的巴森,沉着冷静,不威自怒,很有范。
其他的演的也很棒,想木华黎、柯额伦等等等,必须给一个大大的赞。
第二个就是配音;那些音乐选的非常好,很具有蒙古特色,时而悠长广阔,很是心旷神奕,同时背景音乐和剧情特别的契合。
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看了这部电视剧,所以我才喜欢上了蒙古音乐!
那第三个就是导演对台词的设置和演员对于台词的腔调的拿捏;这个实在是太棒了,我个人来说,特别的喜欢,剧情用的一些比喻,一些用词都感觉特别新颖,而且特别贴合蒙古视角。
当时看这部剧入迷的时候,说话啊,都感觉像电视剧里的腔调,哈哈哈哈多的就不说啦,最后总结性地说两个字要打一下内心的欢喜:喜欢,贼拉喜欢😍😍😍
三月份,断断续续的通过一部历史正剧《成吉思汗》,了解了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一生。
刚开始接触这部剧时,也怀疑过自己会不会没有足够的耐心看完。
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遭受了“快餐文化”的侵蚀;浮躁气氛的污染。
所以,即使已经是用仅仅三十集的电视剧来讲诉一个英雄的一生,大家依旧会觉得它太过漫长。
还好,我们并没有被污染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就算是用一个月的时间,以旁观者的身份经历了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六十六年了吧!
背叛。
孛儿只斤•铁木真的一生充满着背叛,不论是少年时期、中年时期、还是老年时期,背叛都从未离开。
和许多英雄一样,铁木真的纯真童年极为短暂。
在不足九岁时,因为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这个草原英雄被塔塔尔人用毒酒毒死,所以孛儿只斤家族开始迅速落寞。
曾经跟随过也速该的部众开始各奔前程。
即使是也速该的“忠实”奴仆脱朵;即使是也速该的亲兄弟答里台,都一一弃他们家而去。
铁木真也因为过早尝试了背叛的滋味而迅速成长。
铁木真十六岁,在四处逃脱追杀中发展自己,曾经追随过自己父亲的部众陆续归来,势力逐渐庞大。
称汗后,铁木真开始报仇雪耻。
有战争,就有背叛。
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铁木真与三次结拜的安达(兄弟)札木合的之间的反目成仇。
说不上谁背叛谁,两人都胸怀大志,要一统草原;两人都是部落首领,都是有勇有谋。
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兵戎相见乃是必然。
当年,对着永生的长生天、对着伟大的不儿罕山立下的同生死誓言,也因此变得不堪一击。
铁木真花甲之年,已经是大蒙古国的成吉思汗。
手下四个勇猛儿子、四个亲母的忠实养子、四个出生入死的猛将,部众们上下一心。
“窝里反”已经成为过去式。
然而,因为利益而结盟的同盟国之间的背叛却风起云涌。
西夏国的突袭,让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合达安被杀害了,战功赫赫的爱将木华黎因为西夏的背盟郁郁而终。
成吉思汗怒火中烧、痛彻心扉。
已经记不起铁木真的一生经历多少次背叛了,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就连我这个旁观者都审“背叛”疲劳,对当事人的伤害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成吉思汗在听到大儿子术赤、二儿子察合台立誓:永远辅佐三弟窝阔台治理天下时。
依旧对自己权迷心窍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深感忧虑。
至今,我还是有个问题还是没能想通。
为什么两个部落信誓旦旦地联盟起来去对抗共同的敌人,却总是会有一方在打败对手时先背叛联盟,拿马刀对准自己的同盟者?
就不能有一次是打败了共同的敌人,解散联盟后,再来短兵相见吗?
就不能尊重一下自己立过的誓言、许下的承诺?
杀戮。
孛儿只斤•铁木真的一生充满着杀戮。
那些因为战争而带来的杀戮,这里就不提了,因为不可避免。
成吉思汗战胜后,是如何对待俘虏的呢?
在为父亲报仇,战胜塔塔儿部后,铁木真下令,杀光一切长的高过车轮的塔塔儿男子。
因为这是他父亲也速该被毒死前的告诫。
幸而,悲剧并未彻底发生。
不过,那场屠杀对塔塔儿部确是惨烈而恐怖。
攻打金国时,在攻下中都禁城后,成吉思汗下令,让将士进城抢掠女人、财物三天。
幸而,悲剧发生不久,耶律楚材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成吉思汗,蒙古军队这才撤军中都。
即使悲剧只发生不到一天,但是,足矣吓煞金国黎民百姓。
远征花剌子模国时,因为蒙古军队以少攻多,为了让花剌子模国的各个城池放弃抵抗,成吉思汗下令,凡是不做抵抗,主动投降的,进城后不杀一人。
凡有所抵抗的城池,攻陷后,一律屠城。
因为是战争策略,这场悲剧势在必行。
成吉思汗是好战的,好像只有杀戮才是他的生活。
一直很费解:为了证明自己的不可一世,成吉思汗会不惜军队前行一年,去攻打西方的花剌子模国。
远征,有比要前行比一年还远的远征吗?
总而言之,他的苏鲁定长枪所指之处,就是蒙古铁骑虐杀之所。
克列部、蔑儿乞部、塔塔儿部、乃蛮部,部部沦陷;大金国、西辽国、西夏国、花剌子模国,无一幸免。
信仰。
信仰,这是一个我们大部分现代中国人缺少的东西。
是什么时候丢失的呢?
也许是被物质生活洗脑后吧!
生长在草原的他们,信仰永生的长生天;信仰伟大的不儿罕山。
所以有冬日打雷是因为长生天发怒;所以有对着长生天、不儿罕山立誓;所以有萨满巫师。
无论一个人,他有多少丰功伟绩,他有多少宏图大志,上天给他的在这个世界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成吉思汗55岁后,久经沙场的不败之身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再有耶律楚材这个文人的思想对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对生命、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而花甲之年还远征他乡,成吉思汗开始怀念草原;怀念自己颠沛流离的少年时期;怀念自己不可一世的中年时期。
他也渐渐开始信仰长生。
而后,在与长春真人丘处机七个月的相处后,成吉思汗断了长生的念头。
因为知道长生不可能,成吉思汗似乎对自己的生死更加释怀。
母亲年高离世;救命恩人合达安不幸被害;爱将木华黎郁郁而终;甚至,大儿子术赤病死异国他乡。
这一切都在提醒成吉思汗,生命终有尽头。
然而,战争根本不给他安享晚年的机会。
西夏屡次背盟,六十四岁高龄的成吉思汗气忿亲征。
最终,在举兵征西夏的战争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享年六十六岁。
西夏没有平;大金没有灭;南宋没有打。
然而,生命已尽。
历史材料上说,成吉思汗在治国中,有一条很成功。
那就是在乃蛮部只允许信仰救世主耶稣、在花剌子模国只允许信仰真神安拉时,成吉思汗推行信仰自由。
而有信仰的他,在临死前说:是长生天要召他回去了。
权利自古以来能使人鬼迷心窍,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二儿子察合台在成吉思汗生前就有过几次争斗,不管因何而起,其根本原因一定在于汗位。
成吉思汗死时,大儿子术赤已病死,而二儿子察合台已有自己受封的疆土。
因此,成吉思汗的宏图大业由三儿子窝阔台继承。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至于我们现代人要从笑谈的历史中学习东西的实在太多了。
至少,成吉思汗让我对诚信与和平有了新的理解。
要问还能学到些什么?
自己去了解他吧!
最近严重缺剧看,在腾讯上偶然看到了这部《成吉思汗》,想起以前在电视上看过这部剧几集,没有看完,就下载下来看了。
看完之后,真是感慨良多呀,佩服这部剧剧组人员的用心,主演配角都演得很好,剧中的乃蛮花剌子模国的一些白种人演员,我都想知道是国内新疆的演员还是国外的演员,演技真的很在线啊。
主要的剧情也都遵从历史,但有一些也比较粗糙,比如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才有这种说法,但剧中成吉思汗出生时便有这种说法等很多小的瑕疵。
对于成吉思汗也不一味地赞颂,对于成吉思汗屠城的野蛮行径也都做了真实描写。
天下无敌的蒙古军为什么那么强大?
看了剧中铁木真统一草原的过程你就会发现,当时的蒙古草原简直就是炼狱一般的环境,部落之间战争频繁,动辄亡族灭种,铁木真灭塔塔尔族之后,身高高于车轮的男子全部杀掉。
当时的金朝故意挑动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企图让蒙古各部落之间不断内斗,甚至于直接出兵草原“减丁”,这一幕在历史上不断重演,辽对女真,金对蒙古,明对后金,都是一个套路,但是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在冷兵器时代,中原王朝挑动游牧民族的内斗固然能削弱游牧民族的实力,但在长时间残酷的战争中,却磨练了游牧民族的战斗力,一旦游牧民族得到统一,就会爆发出超强的军事实力。
女真骑兵蒙古骑兵后金八旗兵的超强战斗力都是来源于此。
剧中对蒙古屠城的真实描写,特别是花剌子模王后妃子公主被蒙古人威逼唱的歌舞,真是让人泫然泪下。
那首歌很好听,仔细听来只有三四句重复,但是字幕却很多,应该是剧组自己编的歌词吧。
可能是为了照顾中国人自己的感情,剧中并没有着重描写蒙古对中国北方的屠城,实际上蒙古对中国北方的屠杀破坏是最严重的。
总的来说,这部剧真的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一部成吉思汗影片了,既同时照顾了蒙古族和汉族的感情,又最大限度的符合了史实。
但是限制于成吉思汗的人生(他的一生就是战争),几乎每集都是战争场面,让人觉得比较乏味,没有中国传统历史剧那种宫廷政治斗争尔虞我诈的场面,这也符合蒙古人的民族性格。
最后说说成吉思汗的历史定位,在蒙古族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就是他们的神,在国际国内也有很多人说成吉思汗就是一个屠夫,从历史的广度来说,任何历史人物都有他的历史价值,成吉思汗也一样,我们有些人反感成吉思汗是因为他屠杀了很多汉人,但有人想过金朝也在草原上“减丁”,当时的人不像现在的人这么“文明”,当时的价值观就是弱肉强食。
好了就这些了,随便写写没有什么条理,欢迎指正。
不记得是第几次刷这个剧了,第一次看在中学,只是喜欢这部剧的台词。
现在再看,真是国剧良心。
2000左右还是和我们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不同,出现了一大批良心正剧,如果连琅琊榜这种男性向的yy作品,都能评到9.1,这部剧8.4实在是太低了。
年幼的我也曾沉迷于成吉思汗的胆识魄力功业,可我毕竟不是成绩思汗,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也就是屠城时的一缕冤魂。
这部剧对成吉思汗有美化,削弱了他的狼性和暴力,所谓的征服者,说到底只是侵略者,剧中的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复仇,我不了解十三世纪人的世界观,但我想前期统一战争在于复仇和复兴,后期的侵略战争复仇却只是幌子了,蒙古草原贫瘠,战争能带来巨大收益,才是根本原因。
其实不管有没有刻意美化,为侵略者歌功颂德,这部剧都是成功的。
几乎是蒙古秘史的影像化,连对白都能找到出处,故事也讲得顺畅,有燃点有痛点。
战争场面不大,但在电视剧中算是不错的,我好像看到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样子,想知道是怎么拍的,落马,坠石,撕杀,看着都疼。
不同国家的景也不同,王汗,乃蛮,金,花喇子模,真想知道都是在哪儿拍的,特别喜欢花喇子模的那一段,那些城市像是从一千零一夜中幻化出来的。
扎阑丁可惜了,我希望他能赢,不知道是不是版本原因,我一直记得成吉思汗说的是我愿意有扎阑丁一样的儿子,这次刷却成了你们生儿子,就该生得像扎阑丁一样。
花喇子模其实是亡于内斗啊,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不过蒙古人确实也是猛……哲别迷了路真是很戏剧化,心疼俄罗斯一秒。
蒙古铁骑纵横天下,难道不是因为生产肉干奶食的妇女是随军,而使得蒙古男人异常凶猛么?
剧中没有体现,要不是我误解了。
化妆技术无敌了,除了一开始青年成吉思汗太老之外,基本上都是逐渐变老的,演技也没得说,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这种好制作好演员都哪儿去了?
真的不想看白了头发却满脸胶原蛋白的剧了。
女性角色都很完美,柯额仑,孛儿贴,也遂,也速干,忽兰,合答安,阿剌合别吉,她们都不仅仅是漂亮而已,也都很有头脑,坚强,吃苦,聪慧,忠贞,温柔,看看现在的大女主戏里塑造的女性角色吧,哪来的人格魅力,还比不上这部大男主戏的配角女们呢。
不过讲真,现在的那些所谓的大女主戏,女性塑造的真不及某些男性向的正剧呢。
柯额仑其实算女主,这个女人太完美了,足够聪明,足够现实,能吃苦,有胸怀,如果说成吉思汗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柯额仑绝不是,就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孛儿贴戏份少,也可怜,特别喜欢也遂,可惜不是个男人,也速干的别妻很赞,阿剌合别吉是个人物啊,具体事迹不记得了,在片中既有女儿的娇憨,又有女强人的见识和魄力,戏不多却抢眼。
拔都也有这么奶的时侯,朱赤真是惨大了,诸将有点分不清,我看了这么多遍也说不出每个人的名字,所幸经常有字幕提示。
者勒蔑真段子手,豁尔赤的舌头是个宝,哈撒儿真是叫鞍前马后啊,只有我觉得者别远征军打得很爽么,想打哪儿打哪儿,真是黄祸,苦了毛子了。
为什么耶律楚材会被成吉思汗所用?
想解救那些被侵略的人吗?
还是有作用的……幸亏这剧拍得早,不然绝对拍不了,B站版本连俺巴孩汗被杀都删了……不谈政治立场,就剧本身,绝对是赞的。
除了血统高贵,基本算白手起家。
坚强意志加人格魅力,另外一点好运气,能识人和拢住人,搭起草台班子,一个不识字的牧马小子竟然开辟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
天之骄子不外如是!
65岁死后,手下仍是猛人无数,往东差点灭了小日本,往西打到匈牙利。
好的团队铸造传奇!
骑马争天下的岁月已经过去,但用今天的话来说,1000年前成吉思汗就办了个伟大的企业,绝对称得上是所有企业家的祖师爷!
情节不复杂,按时间轴直叙,演员是都蒙古人,演的特真切。
成吉思汗周边的女人都是很优秀的,他妈妈勤劳善良智慧坚强,他妹妹勇敢乐观,他妻子勤劳大度...这给成吉思汗营造了一好的家庭关系,让好胜,有仇必报的成吉思汗更加任性,因此一生就在仇杀中生存,度过。
其中对自己从小就结为安达的札木合几次活捉几次释放,永远都记得在羊毛堆里救他的合答安,凸显了成吉思汗重情义,懂感恩的心。
其中对忠诚正直的木华黎,神箭手哲别,力大无比的纳牙阿这些勇敢武艺超群的武士的降服并充分信任委以重任,体现成吉思汗宽广的心怀和知贤用贤的爱才之心。
其中建立万户,千户,百户制等,要求建立文字,这都体现了一个可汗的智慧。
当然其中最后为了报仇或不留后患进行了屠杀,也体现了一个好战分子残暴的一面。
我是汉族,内蒙人,很久之前在优酷上看过这部剧当时没有弹幕,看完只觉得很精彩,对成吉思汗更加敬佩了。
后来在哔站上二刷了一遍,开了弹幕,我真是无时无刻不在处于震惊中。
竟然有不少我的汉族同胞叫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蒙古族是异族”(都举报了),我想问你们这些人居心何在,再说鲜卑,匈奴这些民族已经不存在了,融入了我们汉族,他们的后代也许正是你们这些叫嚣非我族类的人。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不易,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民族互相压迫和征伐,我们汉族古代历来“贵中华而贱夷狄”,我相信在古代封建君主也压迫过少数民族,而他们也有类似“靖康之耻”(我了解前因后果,我知道有多耻辱)侮辱过我们。
再说说“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好好学学初中历史,古代没有“中国”的概念,文言文中国是中原的意思,你所说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我们在1949年建国,所以讨论古人是不是中国人很模糊。
但是我清楚,汉人的祖先与蒙古族同胞的祖先是平等的,否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汉武帝也不是。
如果你说汉武帝是中国人那成吉思汗也肯定是!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祖先没有异议,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那成吉思汗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全国14亿人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那成吉思汗就是我们全体14亿中国人的祖先,我说清楚了。
我想在今天,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今天,我们要正视这些历史,但不应该把焦点聚焦与仇恨,毕竟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中华民族分崩离析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不要无意中给别人当枪了。
我们民族之间历史上矛盾再多,也是兄弟打架,打完还是兄弟,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在我的家乡,我从来没有感受到,看到,听到,任何一个汉人或者蒙古人对对方产生因族别而起的矛盾,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神圣的土地。
顺便说一句成吉思汗就是我们一家内蒙古的企业投资的,一些演员是蒙古族,一些是汉族,大部分都是内蒙人。
这些人难道也是异类吗?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实只有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激发创造力的制度,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生产力保证王朝,否则会出现腐败无能小人当道的王汗,金朝,西夏和花拉子模被正在崛起的王朝灭掉的下场。
我早年还在做科研的时候,整个组里一半的数据处理要经我的手。
倒不是因为我多牛逼,只是因为位阶比较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儿自然落到我头上。
可能我还算有点儿天分,逐渐把数据处理给自动化。
所以本着能者多劳的原则,越来越多的数据就开始经我的手。
然后重点来了,十几个参数,无数的阈值,还有十几个步骤。
同一个数据,只要微微一调整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而整个组里,除了我,没有一个人对这些处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都熟悉。
或者这么说,在整个世界,整个领域里对这套方法理解很深刻的人不超过10个,而这10个人当中大部分都毕业去了工业届,几乎没人留在科研届。
原因就在于,搞这个领域的数据处理很难发文章。
好了,到了最后,随着我手越来越熟。
我可以这么说,无论你给我什么数据,我都能处理出你想要的结果。
而且,除非我提到的那十个人愿意花很大的精力来跟我死磕,否则,没有人能看出任何猫腻。
这件事成了我离开科研圈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数据处理环节,后来我参与一些实验,其实也类似。
实验环境的一点点微调就可以让结果千差万别,有的是无意的,有的是人为的。
整个科研,从样品制备,实验设备调试,实验进行,数据筛选,数据处理,图像处理……每一步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很多微操如果按照严格的理想化的标准来看都算是造假,但要真按照这个标准,一半的科研机构都躲不过造假的指控。
开始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别的,后来才发现这是结构性的。
这么说吧,人类科研领域越来越难取得成果,低垂果实都已经被前人给摘了。
所以想要取得真正的成果需要天量的投入。
但是科研部门评判标准却是论文的数量,这套标准让科学家无法不顾一切地投入,在机制中寻找真理 科学家必须在经费和产出间权衡。
而能够微操的空间有那么大,所以造假或者不严谨的处理变得非常普遍。
后来我去了工业界,发现工业界就好得多。
工业界里搞的探究不是为了发文章,而是为了提高产品性能,所以数据灌水毫无意义。
因此,工业界发表的文章可能并不多,也许档次也不见得高,但至少数据和实验大都可信。
总之,学术领域是需要大力改革的,里面的问题非常多。
以前我们只是单纯学欧美,现在也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了。
突然想起来,要刷这部历史正剧。
小时候看过很多次,现在看起来,很多情节我竟都能记得住。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情节,一个是铁木真小的时候杀死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一个是中年的铁木真杀了自己的结拜兄弟扎木和。
可是当我再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对这位英雄的看法和原来有了很多差别,应该说变得更加全面了。
铁木真戎马一生。
一个三十集的电视剧讲完一个英雄六十六岁的一生,是不够的。
可是当我们从短暂的三十集电视剧中,走过一个人的一生的时候,仿佛我们也能看到过去看到未来,不免感叹人生也不过三十集。
杀戮。
从他降生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得不保卫自己的部落乞颜部,甚至当他最落魄的时候(13岁),他也要保卫自己数得过来的马匹。
恩仇必报的铁木真不会忘记也速该(铁木真的父亲)的死,背负着家族复兴的重任。
责任。
从幼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他逐渐完成了家族的复兴。
逐渐强大的铁木真发现,当他征服一个部落后,他要杀掉那些首领,抢光那些财物,霸占那些奴隶,或者直接屠城。
可是他渐渐发现,要让这些部落里的人真正归顺于他,只有这样他才能养兵蓄锐,他的实力才会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让这些部落变成一个部落,不再是四分五裂的状态。
从此,统一蒙古就成了他的责任,为父报仇也不再只是他的唯一目标了。
这让我想起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争霸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的成功不单单是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还有经历了数年兼并战争以后人民内部渴望统一的因素,百姓渴望有个人站出来结束这种战乱的局面。
我想铁木真当时也是一样的,所以此刻他的眼睛看向了更远的地方。
1206年他建立了蒙古帝国,创立了蒙古文字,成为了可汗。
统治。
人的目光看的再远,他也逃不过自然规律的安排。
人的一生总是很短暂的,英雄总是一阵流星划过,不会给他们太长的时间停留。
他还有很多抱负没有实现,统一蒙古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中年,打金国用了12年。
在打西夏的时候,年迈的成吉思汗死在了六盘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句话对是对了但是不全面。
我还是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要有包容性的,要多方面的。
冷兵器时代造就了这位天之骄子,不可磨灭这位领袖对蒙古后世子孙的影响,他的身上有忠诚,孝顺,刚毅,坚强,他的脸上有大草原风吹日晒的痕迹,这是上天赐予这个民族最美丽的象征。
我们换到欧洲,亚历山大的东征为东西方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他的东征也给被征服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
所以有正面也有反面。
历史总是这样,有血有泪,不容更改的。
但是不管这么样,他是时代的英雄。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让我们回到过去,真实的历史比改编的电视剧精彩的多。
下一部我想读《蒙古秘史》,从书里了解更多的故事
因为看常识说元版图,翻到这部剧。
就这么纪录片一样的正剧也特别吸引人,全部看完。
人年龄越大经历的东西越多,学习到的也越多,但是却又快要死去了。
但是很多事情自己完不成也用不着遗憾,还有后来人。
也许人的死亡对社会进步是有用的,因为有死亡有新生。
蒙古人的名字好些都记不住,所以除了几个大主角,剩下的都分不清谁是谁。
但是不影响看整个故事脉络。
失德艺人
演员、服装、场景、台词贴近真实,代入感非常好。对铁木成长蜕变可以更细致点,对其缺点点到为止,也算是有取有舍,战争场面有点寒酸,那种震撼感有所缺失。实事求是讲却也是难得精品。PS:铁木真确是一代天骄,成长于忧患苦难,知人善任,战争奇才。剧中人名真的是好难记,二刷才逐渐捋清人物关系。
黄金家族打天下,别的不学,学会了汉地的明争暗斗,精明算计,兄弟阎墙。我也想跟术赤一样:察合台,你们不是爱斗吗?爱怎么斗就斗去吧,爱当什么国王当去吧。我只想回到草原去放马,看着一种颜色的马爬完一座山头,另一种颜色的马,爬满另一座山头……
看《汉武大帝》的时候就对少数民族的现实状况有了好奇,只是怀疑是不是因为汉武帝抵御匈奴其作为外族被扣上“蛮夷”的帽子,编导刻意拍得愚昧。再看《成吉思汗》这个蒙古族为主体的片子,确实看到了更多的东西。除了蒙古人精妙的比喻和充沛的情感,农耕文明里的勾心斗角人性丑恶样样不缺。帝王的心胸和眼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尊贵的出身,坚毅的意志铸就了一代天骄。美中不足是过分求高大全的刻画让人物显得单薄,另外就是蒙古族起名简直像是随机一样,令人头疼。
上佳的一部历史剧。小成本制作,却通过非常生动的历史画面和人物表现,展现出了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一生。铁木真这样一个出生在草原,受过磨练挫折而成长起来的汉子,拥有雄鹰一般的心,在铁与火、血与泪的淬炼下坚强无比,他统率下了蒙古铁骑,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剧中的铁木真是一个内心丰满,充满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要说这部剧的缺点,应该是儿女情长多了点,军事才能和才干展现的还不够突出。对他的屠城屠戮屠杀,有所美化。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看过拍摄成吉思汗最好的一部影视剧。
哥们杀了不少人。
人物刻画的很好有没有,哪怕是反面人物的人性也很全面
袁腾飞的成吉思汗系列截图基本都是从这部电视剧哎~看了看确实挺好的!
蒙元发家史,小时候看过 有空会重看一遍
补标,小时候家父买了碟,主演演的很好。也没有回避民族仇恨和屠城,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统战的东西在里面,以及在道德上一定程度美化了铁木真。
美化了铁木真(目前的几个成吉思汗的片都在美化,包括白人拍的)。拍的总体还是不错的。现在说成吉思汗是中国人还是蒙古人还太早,目前外蒙已经俄化,估计过不了几年,外蒙已经不认识蒙文了。历史问题留在历史环境里讨论,成吉思汗确实是一代天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闻名中外的蒙古族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公元后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本剧全面介绍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十二世纪中叶,中国北方在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还
以前我给这部剧打三星,现在打两星,原因如下:1.美化侵略、弱化罪行,扣一星;2.脸谱化主人公敌对阵营,有失客观,扣一星;3.服化道花里胡哨,有失严谨,扣一星。
拆尼斯特色成吉思汗,它是人民的大救星!!!
高中时候不知道哪个老师给我们看的,很好看,很震撼,还知道了成吉思汗他老婆叫帖木儿。
男人的终极浪漫,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事迹深深着迷。同样,这部剧不美化不隐恶,成吉思汗忽然英雄,而他的对手们,札木合,扎兰丁等人也都是人杰。最让人觉得动心的术赤的死,永远的血缘争议是他一辈子的苦,到最后还没有被父亲信任。
台湾腔太出戏了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上大学时候,那会儿的央视版本似乎西征花剌子模的部分删了不少。最近在油管上重温,确实堪称精品的国产剧。很搞笑的是央视删节的部分似乎都和religion有关,比如铁木真的几个政敌逃到信奉景教的乃蛮部,原本的情节是他们不情愿地接受洗礼,结果央视播出的版本台词整个改了,改为乃蛮国主要考验他们的忠诚。然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对那个情节觉得非常莫名其妙。说真的蒙古当时的向西扩张除了杀戮之外,必然是伴随着宗教,种族等各种碰撞。把这个删改了那真的就没啥情节了。。。
又是一部小时候超想看,长大再看却觉得平平无奇的片。
第一:成吉思汗出生地当时为中国属地,蒙古族也是我国民族之一,所以说成吉思汗是中国人也可以。第二:元代为中国朝代之一,明朝洪武皇帝为元朝修元史,承认了元朝政权的合法性。第三:灭国的时间是蒙古帝国时期,和元朝不同,区分清楚。第四:不要因为民族情绪而打低分,这是对导演、以及演员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