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侠盗一号,星战外传1,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星球大战:侠盗一号,罗格一号,Star Wars Anthology: Rogue One,Star Wars: Rogue One,Rogue One

主演:菲丽希缇·琼斯,迭戈·卢纳,甄子丹,本·门德尔森,麦斯·米科尔森,艾伦·图代克,福里斯特·惠特克,姜文,里兹·阿迈德,乔纳森·阿里斯,尤妮斯·奥卢米德,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剧照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1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2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3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4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5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6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13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14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15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16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17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18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19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共和体制崩塌,银河帝国的阴影笼罩着宇宙文明每一个角落。为了加强对反抗势力的镇压,塔金主义直接催生了一种足以摧毁星球的超级武器——死星的诞生,而物理科学家盖伦·厄索(麦斯·米科尔森 Mads Mikkelsen 饰)正是死星的主要设计者。厄索的女儿琴(菲丽希缇·琼斯 Felicity Jones 饰)在童年时代与父母经历了生离死别,之后她被反抗组织领袖索•格雷拉(福里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 饰)所抚养长大。成年后琴罪行累累,成为帝国的阶下囚,最终却被反抗组织救出。从格雷拉那里她得知死星的存在,并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灰飞烟灭。然而义军同盟决然不信死星的存在,万般无奈琴和飞行员卡西安·安多(迭戈·鲁纳 Diego Luna 饰)等人孤身前往收藏着死星设计图的星球,攸关全宇宙命运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故事根据1977年《星球大战:新希望》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盾局特工第五季你是我兄弟巅峰决战家有色邻丝绸之路爱的监禁必胜球探机动战士高达铁血的奥尔芬斯漂浮只是离婚的关系夺命追捕蓝卡奇迹缔造者第四季降龙神掌苏乞儿阿加莎与伊什塔尔的诅咒由内而外台风自然世界第一季短暂的婚姻少女们的指南针新我们这一家圣诞救星阿琼警官狂舞派3舞动吧!少年惊魂游戏我的蓝眼睛女孩第一杀手王亚樵坏姐姐之拆婚联盟SF8球咏

 长篇影评

 1 ) 不要对外国大片太过宽容

一 特效无聊,我看的是Dmax,地面就是各种士兵biubiu-,星空就是各种烟花,感觉总是有一层雾霾遮住,我眼睛没毛病啊。

就连死星放武器灭行星,这种超震撼场面,完全没感觉出来震撼。

对比星际穿越的星球场面,感觉星球大战差了味道。

二 剧情无聊,比如,教授?

和他老婆对某人说:他们来了。

然后某人告诉他们,you know what to do,我以为有什么高招,结果他老婆死了,教授被抓走。

就算教授被抓走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为后面作铺垫),他老婆也不应该枉死吧,愣是拿把破枪去正面干。

女主小孩子都能躲起来逃命,让她的童年多个母亲会很不和谐吗?

三 战斗无趣。

1)帝国的士兵只会biubiubiu--后面好不容易用了两枚手雷之类的东西,难得啊,我以为帝国士兵会biubiubiu到死呢。

帝国的士兵只会抱成一堆冲锋,战术水平比一战时期还愚蠢。

人类在科技上如此进步,战术水平居然还大倒退?

2)帝国造的四条长腿大欧巴,简直了,这种武器是神经病才会考虑用在平原地方战斗吧,在丘陵倒是有点用处,不过也仅仅是有一丁点用处。

在战舰几乎可以悬浮飞行的时代,战舰哪里不能去?

这种四条腿的欧巴造价应该比战舰高多了吧,但是行动缓慢,射击缓慢,几乎活靶子,而且一次才出2台。

一台战舰上的士兵用机关枪射掉它的腿,就over了。。。

3)姜文的武器太高端了,自动瞄准系统,(这和守望先锋里的士兵开大招一个意思啊)一个人瞬间秒杀十几个帝国士兵,话说帝国科技怎么这么落后呢。

4)联盟派出大量战舰,和帝国拥有防护罩的军事基地正面刚,并且还破了帝国的防御罩。

什么时候反叛军可以和政府军的重要基地正面刚了?

这还怕个屁啊,早好直接正面刚了。

5)偷帝国的数据,是偷了一个大硬盘,传给反叛军的时候,他们用一张芯片就拷贝完了。

话说反叛军科技就是高哈。

我看这电影的boss应该是反叛军,帝国才是被虐的受。

6)女主爬雷达塔去传数据的过程中,经过了几个不时开合的机关,话说这机关干嘛用的?

预料到有人会进入,特意设置的?

7)坏人死于话多,有意思吗?

话说帝国的指挥官平时都很果断的,不时的漏出阴险的笑容,不时的咬紧牙关。

怎么一见到女主角就懵逼了,他估计在想:这女的这么丑,也能演主角?

所以他试图套出女主角背后的金主,多说了两句,然后被男主ko了。

8)话说养大女主角的那个男人,声音很像曾志伟的,我就叫他曾哥吧,有必要死吗?

大家都在洞口,一起上船去不行吗?

强行牺牲,这样好吗?

和主角的妈妈强行牺牲一个德性。

9)飞行员一会疯了,但是男主告诉他是飞行员的身份后没两秒就好了,你当你是韩剧男主啊。

10)星空战毫无章法,帝国军出动就是一群蜜蜂嗡嗡嗡,叛军就是闪现,我xiuxiuxiu---一团混乱,一团糟糕。

估计拍二战的空战都比这电影的星战有章法的多。

11)配音不喜欢。

有一段是他们开飞船的路程中,不知怎的就放起了很燃的音乐,可这时候我觉得气氛应该比较压抑了。

反而到最后大战的时候,快要睡着了。

12)星战以前的电影我连看都懒得看,就是绝地武士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的,把他们的武器换成刀剑,还不如中国武侠片,也就是战斗背景放在了飞船上。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系列会有这么多拥泵。

13)都到了星战了,也没发现任何高科技的东西。

帝国士兵穿白色铠甲是为了好看的,反正是一枪被崩死。

14)台词啰嗦的很啊。

女主角看他父亲的信息的时候,我有一种尿急的感觉。

无非几个意思,爹很想你,爹是故意进去搞工程的,死星弱点在核反应堆。

如此重要的信息,你说了一堆,爹真的很想你,爹太想你了,爹想你想的睡不着觉,要是直接联系也好说,只是传个信息,录个视频,你比比这么多?

教授是有多空闲,在帝国密切的监视下,比比这么多玩意的。

美国的片子就喜欢刻意营造倒计时的感觉,几乎每一步都是差0.1秒就挂了,有意思?

十几年了,还没玩腻?

15)人物纸片化。

女主给叛军演讲的时候,令人捉急的背景声音,一会:好!

一会:不对!

和弱智一样,没个主见。

也不搞个投票。

搞完演讲不是该投票了嘛。

16)叛军就像闹着玩一样的。

听说帝国出了大杀器,领导人立马决定解散组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哈哈哈哈!

17)取个名字叫做侠盗1号,也是闹着玩一样的。

意思就是有侠盗2号呗,谁看谁傻逼。

美帝的续集片大部分都是垃圾,可是豆瓣偏偏很买账。

神奇!

最近不是过年嘛,单位发这么多电影票,只好一部部看过去,最后看到这部烂片,毫无乐趣。

以后见到豆瓣评分,外国大片先减去2分再说。

 2 ) 行侠如何仗义?《侠盗一号》里的大义与牺牲

行侠如何仗义?

《侠盗一号》里的大义与牺牲廖伟棠侠者,以武犯禁,盗者,盗亦有道。

拥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好名字的《侠盗一号》无疑是近年最好的星战外传,甚至有的人觉得它超越了好几部主传成为最好的星战电影之一。

设定上对传统星战美学风格的亦步亦趋,然后有度地破格;安排一场战役的能力,各层面的战斗有条不紊犹如一个火网织物,在其中还能穿插进去无数其他集其他星战电影的铺垫彩蛋,很见导演的细心;跳出星战主线各种父子情仇,这次以隔绝的父女铺排感情戏,滋味苦涩绵长……这些都是《侠盗一号》表面能见的优点。

但直取核心、使《侠盗一号》成为星战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的是,它触及了星战一直作为背景而想当然地不加反思的一个问题:革命何为?

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星战关键词:“原力”有关。

这个问题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多少有点让人猝然。

作为间谍的革命军(或称:义军、反抗军,原文Rebellion)精英安多上尉,毫不犹豫地杀死一个动摇欲变节者时,令我想起的,是《色戒》里的易先生。

这一下不那么政治正确也不那么人道主义的杀戮,一洗过往星战电影的正邪两立、黑白分明,却道出了我们当代史常常遭遇的难题:革命索求牺牲的底线何在?

沾有污点的革命还是不是纯粹的革命?

当然对于大多数革命者这都不成问题,只要他们信奉的主义需要,或者说为着集体的终极胜利的需要,路上的杂草是可以随意翦除的,甚至亲友,甚至爱人和自己,都是可以牺牲的。

计较这些“小节”的都是所谓怯懦的小资产阶级人性论者,比如说在延安较真的王实味和同情他的萧军,在革命者眼中,难成大事。

在《侠盗一号》里,还多了一重概念:大义。

安多上尉念兹在兹的“大义”,驱使他作为间谍可以为了大义去杀人,被杀者可以是被怀疑者,也可以是无辜;革命军以革命之名行事未必全是正义,“大义”作为一种概念与客观上的“正义”是否有轻重之分?

这一质问,在安多上尉接到命令要对女主角琴的父亲帝国科学家葛兰.厄索实施格杀时,推到了高潮。

安多是个复杂的人,他一方面死忠于革命军,愿为革命做任何事;一方面基于人性而对“独立行动者”琴有轻微的信任,后来发展到爱。

琴要求安多信任她父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时候,强调出的潜台词是:个体之间的信任是重建“义”的关键。

因为不信,安多杀死可能变节者,因为信,安多最终违背组织命令没有向葛兰.厄索开枪。

“信与义”的关系有了异于中国道德之信义的理解,无信则义不立,无义之信则是盲信。

从这点看来,本片亮点之盲侠“智刃”(甄子丹饰)为什么是最不盲、比谁都看得清的人?

因为他有信。

对俗世,他信他的伴侣贝斯(姜文饰),对天地,他信原力。

当他第一次冲出机舱走向悬崖时,他对身后的贝斯说“我不需要运气,我有你”;当他第二次冲出机舱走向枪林弹雨时,他不断地默念“我与原力同在,原力与我同在”,他虽然不是绝地武士,但信仰是一致的。

关于干革命需要的牺牲,常见的说辞是“要奋斗就要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但牺牲应该建立在个体决定中,这才谓之“侠义”,与信并驱而行的,是自由意志,无论求生还是求死,它必须是个人主义的自由选择。

革命的悖论在于:革命者为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幸福去革命,但革命却要求你牺牲个人幸福——这一点丁玲和王实味当年在延安就质疑过,但挡不住当时女学生逃离包办婚姻却又下嫁革命老干部的悲剧,也挽救不了长征路上的弃婴。

革命者需要钢铁的意志,这意志最初的考验往往是要求你“大义灭亲”。

但是侠盗不同于革命者,对于拥有自由意志的人道主义者来说,大义毋需灭亲,亲情反而成就大义。

安多上尉和他的特务同志们被琴对父亲的信任所感召,毅然以敢死队方式突袭帝国,最后也感召了大部分的革命军投入战斗,而取得了革命联盟对帝国的第一场胜利——这一切,都是没有经过“组织”批准的行动,这里显示了革命与民主的一线之隔、个体抉择对集体主义的影响。

纵观诸多有血有肉的角色,电影强调的是身为“侠盗”的小众、边缘身份:孤女、叛逃者、游离分子、有色人种、外星雇佣军、同性恋人、被程式改造的低级机器人……原力为何在?

与谁同在?

不只是高级的绝地武士与原力同在,原力本身就基于芸芸畸零小众的义举——盗亦有道。

正是这千丝万缕的个体牺牲,汇成新的原力,同时也把体制化的、充满功利考量的变味的革命还原回充满个体想象力的革命。

侠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侠盗一号》是星球大战正典《新希望》的前传,恰恰以侠之名为那些伟大革命前名不见经传的牺牲者留行。

千百名与帝国斯卡里夫行星同归于尽的义军、游击者,他们和主角琴与安多一样,是笑对毁灭的,因为他们深知牺牲乃是如加缪所言的积极的自杀:“死亡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

”“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对抗人生的荒谬。

”功成不必有我,他们都是黎明前隐没的微光。

智刃死前说:“找到原力,你就能找到我。

”一如切.格瓦拉说: “我不是英雄,但是我与英雄并肩战斗。

” 侠盗们也许最终都不是革命成功者,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抉择与承担,启迪了革命是基于希望而不是仇恨的万种可能。

原刊腾讯大家http://xw.qq.com/iphone/m/24persecond/f68f71e02426501de7280446bc879b42.html

 3 ) 《侠盗一号》,也许是30多年来最好的星球大战电影

《侠盗一号》终于在大陆上映了,虽然看完首映已是凌晨2点,虽然在去年底的首映式上已经得以一饱眼福,但激动的心情依然无法抑制,对我来说,这也许是30多年来最好的星球大战电影。

多年前有一部叫《星战迷友(Fanboys)》的电影,在星战前传上映前,为了给生命所剩无几已经等不到首映的好友圆梦,一群星战迷踏上了盗取原版拷贝的道路。

片子埋梗无数,而在影片结尾,穿着各色扮装道具的星战迷们迎来了电影的首映,几位朋友坐在电影院里,前奏响起,欢声雷动,而最后一句台词是:“如果这电影烂透了怎么办?

(What if the movie sucks?)"。

是啊,这种心情大抵许多星战迷都懂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部电影,弄得生离死别好像有些神经兮兮;连看首映这个事儿,类似"过两天看会死啊?

不去看看DVD会死啊?

"这样的评论也是见怪不怪。

但是我一直认为,人总得有点儿爱好,找点儿心灵寄托,没有爱好的人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当然世间的爱好千奇百怪,而我选择了星球大战而已。

那些等待了10多年的星战迷们看到前传时是什么表情呢?

关于前传的议论已经足够多,当然喜好可以各有不同,同时前传上映时,我还远没有这种体会。

不过到了《原力觉醒》时,坐在影院里当星球大战的LOGO浮现时,我脑子里倒一直环绕着扎扎•宾克斯的影子。

所幸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毕竟抱着砸锅的心态,我当时觉得片子打个9分没啥问题。

不过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后,对《原力觉醒》的印象却一路走低,直到看完《侠盗一号》,《原力觉醒》在我心中依然是9分,不过已经并非10分制了...《原力觉醒》有着第七部的名号,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最后的结局大家都不知道,却用成熟或者说俗套的手法讲完了故事;《侠盗一号》的全灭结局基本早已注定,不然到了《新希望》可圆不回来,但是看起来却更像是当年的那个味儿。

如果你是星战迷,看到那些熟悉的角色出现大概已经足够欢呼起来了。

做为帝国的死忠粉,塔金的戏份之多远远超出了期待。

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义军不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完人,他们也做过各种脏活,只为了心中的理念,而这份理念也让他们面对明知不可为之事时慷慨赴死。

义军建立于希望之上,虽然这份希望看起来飘渺无比,但已经足够让人付出一切。

想起那个农场男孩了吗,为了拯救朋友他赴汤蹈火,为了让迷失的父亲回到正途而孤身犯险,卢克的这份单纯又坚定的信念再度回到了星球大战电影之中。

而这次,同强大的帝国相比,义军的无力感显得更为强烈,他们为了希望所付出的牺牲也更加令人敬佩。

每一部都有的例行公事卖玩具的机器人,加上两位似乎和星战世界观格格不入的华人演员,其实还是有点儿令人担心。

但我错了, K-2SO的“你知道那不是我吗”和甄子丹的“你在开玩笑吗,我可是盲人”,贡献了观影中最大的笑声。

只有让你投入了感情的角色,他的命运才能牵动你的关注,这些命运迥异尝尽世间艰辛的人们聚集到一起,也将电影导向了高潮。

虽然元素还是那些元素,但新的角度总会有新的感受。

歼星舰从阴影中缓缓现身,巨大的舰体从整个屏幕压来;转眼镜头拉远,和它身后的死星相比,又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而对于一闪而过的死星主炮,这次从被攻击者的角度,站在地面上观看,这种压迫感和无助感显得分外强烈,所以在看起来像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义军会议上,有人甚至要投降也显得很正常了。

承认吧,《侠盗一号》贡献了星球大战历史上最精彩的空间战。

在多年前的一篇采访中,乔治卢卡斯曾经说过想做出一部最伟大的空战片,有工业光魔护体,我信了。

接下来,卢卡斯影业鼓捣出了《红色机尾》... 到了《原力觉醒》,达默龙驾驶X-wing击毁数架TIE战机的长镜头一气呵成,但未免有点儿小打小闹。

虽然星球大战早已不在卢卡斯手中,但我相信他会对《侠盗一号》这场戏满意的。

烟雾中现身的AT-ACT已经足够换来阵阵欢呼,而从超空间跃出的义军舰队简直可以令人尖叫。

呼啸而出的TIE战机机群与势单力薄的义军飞行中队,在《帝国反击战》中擦身而过,这次终于撞了个结实的歼星舰,以及赶来救场势不可挡的Vader旗舰,这才是星球大战应该有的素质。

我不就提Vader这茬了,变着花样虐菜有意思吗?

太有意思啦!

抛开关于镜头补拍的种种传言不提,前后两段节奏的割裂是大家最诟病的地方。

虽然没什么注水台词,但节奏偏慢也是不争的事实,雨夜的父女相见戏份更是对于午夜场的挑战。

而虽说总爱用“没看过星战也能看懂”之类的说辞,但你如果连塔金和莱娅是谁都不知道,那这片子的评价掉个几分也是相当正常的,更别提那个“一看就是要拍续集”的结尾了。

彩蛋总结文章大概会铺天盖地吧,我对《侠盗一号》其中满意的一点就是,遍布服务星战粉的彩蛋,又表现得尽量克制。

想想手法纯熟的《原力觉醒》吧,芬恩到了千年隼上,不小心碰开了全息棋子,镜头定格特写给你鼓掌的时间,一转身拿出一个原力训练球,又是同样的手法,看多了就有点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而在《侠盗一号》里,棋子换成了木头版,在背景里晃动而过,换你会心一笑便已足够。

至于在经典的座舱正视角里插入40年前金色领队和红色领队的存档镜头,这简直就是生怕你一眼看出来了。

对了,在红色五号被击落时,我悄悄喊了一声帝国万岁...2016年星球大战的世界充满了悲伤,当你看到了参演了每部星球大战电影的R2-D2与C-3PO,在演职表里却只能看到C-3PO的演员Anthony Daniels的名字时,当你看到片尾莱娅公主的惊艳亮相,字幕最后出现特别感谢Carrie Fisher时,你知道他们已经永远地离你而去了。

这一切让你心痛,也会让你更加喜爱星球大战,毕竟,它从来都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4 ) 用心愛星戰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套比星戰更星戰的電影

還記得這些照片嗎?

這是一個時代的回憶。

不知道此刻在閱讀的朋友,有多少當年親眼目睹了《新希望》這個傳奇的誕生,你們是幸運的。

然而我們也是幸運的,近四十年過去了,作為後人,我們也終於看到了一個傳說的真身。

1977年風靡全球,創造電影史里程碑的《新希望》- 這個名字所指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今天終於知道了。

首先,這篇影評是包含劇透的,不過想看劇透的朋友們先別急,無論我如何叫自己不要想起,此刻我還是想起了去年的《原力覺醒》。

當時我簡直對那導演和編劇失望透頂,還在 Facebook寫了一篇英文吐槽,且讓我先來再罵一遍,以對比《俠盜一號》的英明俊俏。

《原力覺醒》最致命的兩點,第一是整部電影缺少了一種星戰的"氣質"。

星戰與其說它是科幻片其實更重要的是一種“神話”的價值。

任何偉大文明都需要有自己的神話作為一個社會精神上的凝聚力,一種精神上集體的“根”,美國人這方面一直空白,直到星戰的出現;其他民族雖說有自己的神話,但第一次親眼在大銀幕上看到一部神話如此恢宏蒼茫地呈現出來也是星戰。

這就是星戰成為經典的原因。

這種神話感要呈現得好是相當難的(怎樣定義好?

最簡單的準則就是能讓你起雞皮疙瘩),對編導美學素養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

星戰456可以說是開創了這種銀幕上前無古人的神話感,我把這定義為一種“星戰氣質”。

三部前傳雖說比456有所減少,但也是流淌著一股一看就知道是George Lucas執導,在視覺上也能呈現如進行曲般蒼茫肅穆的史詩感;而《原力覺醒》的基調就缺乏了這種東西,在感官上產生不了一種能讓你起雞皮疙瘩的激盪。

我去年看的時候一下子也說不出是哪裡不對,反正就感覺這不是星戰。

甚至最後一場Rey尋回Luke在愛爾蘭外島Skellig Islands取景的戲,那麼銷魂的景色和配樂再加上Luke氣吞天下的壓軸登場,還是沒折射出那股星戰氣質來,總覺得哪裡充斥著一股迪士尼的繽紛娛樂感,我一身雞皮疙瘩好不容易到了毛孔最後一關硬是沒出出來,真心累覺不愛。

太多東西無力吐槽,還是看看各種Meme笑一笑吧那句用來稱呼Snoke的,你說你什麼稱呼不能用要用"Supreme Leader"!?

我馬上強迫把癟臉Snoke腦補成肥臉金三胖,出戲出到銀河系外~~~

連招牌光劍決鬥都沒有了Lucas系列莊嚴凝重的儀式感和法度感,從第一次拿起光劍的菜鳥到久經訓練的黑暗原力反派都是掄起光劍來像小學雞一樣亂砍,這些外行編導難道不知星戰光劍對決是取材於日本的劍道武士道,不是我們香港古惑仔的牛肉刀劈友。

一眾外行人士請參考Yoda大師打開光劍時正確的手眼身法步配合以上這一切就好像一個人整副皮囊原封不動,就是被換了腦子。

第二也是最不可饒恕的是他們壓根不懂Luke這個人物,作為老三部的第一主角、456故事的絕對主軸(Anakin只是前傳123的第一主角,黑武士在456劇情構圖上稱不上第一主角,不過他是星戰的標誌性圖騰:黑武士好比奔馳的車頭標誌,Luke是車子本身),所有劇情都是圍繞他來編寫的,不懂他就是不懂星戰。

這些編導們不懂Luke可說是整個電影史上最熱血真摯的角色,他對朋友家人的熾熱奉獻曾多少次讓我熱淚盈眶,真正的Luke就是拼盡最後一滴血也不會捨棄他們,他即使遭遇再大的挫折也不可能性情大變成那樣,躲進一個萬里銀河以外的烏龜殼裡,拋棄自己的徒弟+外甥、妹妹和出生入死的朋友。

哪怕外甥真的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變壞了,當年那個無論如何都要犧牲性命去感化被認為是十惡不赦的父親的Luke到哪裡去了!?

我至今仍拒絕承認《原力覺醒》裡面那個是Luke。

我且看看後面8,9兩部怎樣把這一大堆硬傷圓回來,反正這一刻我是繼續無言以對。

好了說回這次的《俠盜一號》,這嚴格來說只是星戰的外傳,編導一樣不是Lucas,可是和《原力覺醒》安全相反,越靠近尾聲你會越驚喜地發現他們是真心懂星戰的人 - 大屏幕上那久違的經典史詩感和Lucas星戰獨有的氣質居然又回來了。

讓我有點覺得毛骨悚然的是:看完後心裡隱隱覺得《俠盜一號》有喧賓奪主之勢,覺得不太政治正確,這畢竟是外傳吶!

然而沉澱一段時間後再感受下內心,感覺還是沒變:《俠盜一號》的編導彷彿比Lucas更觸撫到星戰的神髓,這部電影洋洋鋪灑的情感和氛圍,一切軟件硬件的配合,某程度上可以說是超越了經典的老三部。

就好像某一天你偶然遇到一個跟你長得很像很像,然而卻比你更懂、更愛你自己的人,你會驚嘆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一個人,然後如同宿命般地愛上了他/她。

《俠盜一號》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

超出老三部的也有二:第一,它比老三部更加渲染出革命軍的精神:希望、悲壯、捨己、無我。

它比老三部更帶有某種中世紀騎士式的古風,一種屬於遠去的時代的氣節和氣魄。

不管是主角Erso父女,抑或兩位華人演員飾演的配角勇士,還是奧斯卡影帝Forest Whitaker飾演的悲愴英雄Saw Gerrera,都有那種對自己堅持的東西拈花微笑般的默默守護 - 一切都心照不宣,不用多說 - 當你才反應過來,發現他們終究不可避免地命歸塵土、內心被深深撼動的時候,他們已用義無反顧的堅強隱忍實踐了自己堅守的信念,完成了一生被賦予的使命。

這種昂首跌宕的浩然之氣,是過去Lucas電影裡或缺的東西,也許也是Lucas自己都沒太挖掘到的 - 星戰的核心精神;當年,我們都隱隱覺得《新希望》歸向所指的是Luke,然而今天,我們突然發現原來被認定為傳奇的Luke身後還有一個傳奇,它就是《俠盜一號》。

Luke在老三部中雖然多少也傳達了這種精神 - 對星星火花般的渺茫希望秉承著一股燎原之火的璀璨信念 - 不過在表現手法上缺少了這種騎士式的跌宕悲壯,以致在情感上的震撼弱了一點,畢竟老三部給人的震撼更多的是來自於視覺上超現實的想像力。

老三部的手法更偏向眾星捧月,星戰的核心精神幾乎都是由Luke這個角色來傳達,倒是《俠盜一號》你能感覺是真正屬於大夥的故事,幾乎每一位正派人物身上都離奇地流淌著Luke的這種精神。

過去Luke的形象像一個大太陽般溫煦照耀著所有人,而《俠盜一號》則是每位角色手握手一般的互相溫暖著彼此。

畢竟是"星球大戰"而不是展現個人色彩的超級英雄電影,因此我覺得《俠盜一號》在向觀眾傳達星戰的本質主題上確實更為入肉。

“A New Hope”,我們在四十年後才得悉 - 在無盡黑暗中帶給我們曦微的新希望的 - 原來是這樣一隊同樣流淌著路克·天行者的熱血的無名英雄。

彷彿一個流傳了很久的遙遠傳說,我們今天才見到這傳說的真正真身…… 我們今天才知道,原來你們才是“A New Hope”真正的冠名者。

作為星戰迷,請讓我向你們作最誠摯的致敬~~~

我們在老三部彷彿看到了一位美人讓人神魂顛倒的容貌身材和燦爛陽光的笑容,而在《俠盜一號》我們則驚訝地發現她在如此美貌底下居然還擁有的另一面 - 她如何克服過去的不幸和傷痛,她的內涵,她的信念,和她不為人知的廣闊精神世界。

超越老三部的第二點則更加難能可貴:它甚至比老三部更加圓滿地勾勒出星戰標誌性人物黑武士Darth Vader的形象,也是很奇怪地是居然是一套外傳做到了這點,反正最後Vader發威的一幕我被嚇到了,是真正意義上的被嚇到了。

這一幕中導演對場面空間推進的處理,從一片漆黑中Vader的呼吸聲,到突然亮出猩紅光劍,再到一層層壓得你越發透不過氣來的疊進殺人,那種營造出的氛圍效果,我覺得真的可以被載入史冊。

我看過的戰爭片恐怖片,說真的,從來沒有一幕能像這一幕讓我本人從骨子裡產生「這一次我是真正死定了」的恐懼。

我覺得戰爭片恐怖片是應該要讓觀眾產生設身處地的生命脅迫感的,可是他們一般最多只是做到了驚而已,而且還只是屬於局外者的感知,說到底我還是知道自己是在看電影的。

然而《俠盜一號》導演的手法高妙,他是把你切切實實一腳踢進實境,這不是夢,眼前的一切都是實感:Vader在密封的空間向我步步進逼,我身邊有許多同伴,我們都有槍,我們眾志成城 - 可我們還是每一個都得死,逃無可逃,退無可退 - 那是一種你激勵著自己拼死一搏,但心底裡深知無能為力的可怖。

有一點我一直覺得比較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套星座電影(包括俠盜一號)真正展現出黑武士盔甲下的真貌,前傳第三部的Anakin最後那一段已正在接駁機械肢,看上去還不像四肢齊斷,而且周身傷口也還是鮮活的,加上人平躺著,以致視覺上的震撼不夠大。

我相信如果哪一部電影能像漫畫中在Bacta Tank療傷池水退去後,把他在黑暗的空中吊起,煞白的燈光打在他身上 - 不需要台詞,甚至不需要一張正臉 - 只讓觀眾在一個鏡頭下看到他整個四肢齊斷的軀體、渾身疤痕皮肉翻出如月球表面窪坑的駭異真容,在這種強烈的視覺衝擊下,老星戰迷回想他的前世今生,自會不勝憐憫唏噓;初次接觸星戰的觀眾也會好奇這是有著怎樣故事的一個人,也會對他後來的黑暗行徑有更多同情和理解。

當然我也明白編導不這樣做也是為了不要太喧賓奪主,何況怕嚇壞小朋友,畢竟爵爺的小毛孩粉絲不少嘞。

話又說回來,黑武士這一角色的形象塑造,從體型、頭盔、斗篷到呼吸聲、嗓音和配樂,目的就是為了把他塑造成一個一出場就能讓空氣凝結的駭然人物,然而我一向認為老三部的劇情並沒有對得起這般苦心建立的形象。

他真心deserves一段更能襯托他的恐怖威猛和宇宙萬人之上氣場的劇情,不然真的浪費了這個經典角色…… 《俠盜一號》終於實現了我多少年來的夢想!!!

感慨配音James Earl Jones老爺子的嗓音越發蒼老之餘,如果看官看得夠仔細,你會發現這次飾演爵爺的演員Spencer Wilding在體型上比老三部的David Prowse更加魁梧,不但身高多五公分,肩背也更寬厚,背影尤其偉岸,乃至頭盔和身體的比例也更協調,沒有David Prowse和前傳第三部Hayden Christensen飾演爵爺時略顯頭大身小的問題,可說是外型上最完美的爵爺。

爵爺第一次出場時,無論是一片白茫茫的升騰霧氣還是前方悠揚遼闊的行星景緻,導演都完美地運用了黑色背光的強烈反差以實現更加深邃懾人的視覺效果,再加上周圍的紅黑背景和爵爺眼罩中反射出來的紅光,已經把他烘托得比過去任何時期更加讓人不寒而慄。

片尾再度壓軸登場時,你說我變態也好,在漆黑中聽到爵爺呼吸聲時我的心已在怦怦地跳,霎時間亮劍時我的雙眼也跟著光劍一下子紅了,爵爺終於放手屠人時我的眼淚簡直是脫眶而出,就差點要叫出聲來!!

就為了這一幕我也得去二刷,而且依然是IMAX!!

奉勸各位,必須去看IMAX IMAX IMAX!!!

說到這裡必須為兩位中國演員甄子丹和姜文歡呼,看之前我還取笑他們是冰淇淋裡灑的幾顆蔥花不倫不類,看完我居然覺得他們融入得相當好,還可惜他們的戲份不夠!!

我想這是有史以來中國名演員blend in美國文化圖騰最成功的一次了。

而且姜文的英文口音居然更優於在美國許多年的甄子丹!!

再次對姜文刮目相看了~~

還有很多視覺效果帶來的心馳神搖值得稱許啊,比如一開始女主父親Galen被帶走時在冰島Mýrdalssandur取景的戲,那一片灰綠景色幽遠迷蒙下的蒼茫浩瀚;在約旦Wadi Rum取景,巨型殲星艦懸垂天際在視覺上產生的高山仰止之氣勢;還有死星終於發動摧毀時如蓮花般綻放的絢麗場面等等;陣陣都是撲面而來的濃濃星戰氣息~~~

當然不得不提對角色們之間的情感循序漸進的細膩編織,男女主角從一開始互有敵意,到那隱藏在底下的惺惺相惜默契無間,再到最後彼此生命已塵埃落定,深情相擁共赴黃泉的悲涼沉壯;

還有女主角和父親十數年為大義忍辱負重,恍如隔世重逢後又瞬間天人永隔,讓人無限唏噓慨嘆的英雄父女情等等,一切都渲染堆疊得比《原力覺醒》細緻渾厚太多…… 相比起《原力覺醒》某些從未接受訓練的人第一次摸到原力拾起光劍就KO了天賦異禀+科班畢業的更強黑暗原力,簡直讓前六部絕地武士的嚴格甄選和訓練形同笑話,你天賦再高也得在星戰宇宙的合理框架之內,已經不合理了還懶得去鋪墊編織說服,哎。

另外在情感表現手法上,《俠盜一號》中每一位正派人物的犧牲 - 甚至包括可愛機器人K-2SO - 導演恰恰沒有把它們拍得很煽情,相反是在他們犧牲之前已暗地裡給觀眾做了很多情緒上的鋪墊堆疊,到了真正撒手人寰的那一刻,畫面上呈現的卻是一片雲淡風輕的澄明和平靜。

在這樣的反差下,之前一路鋪墊累積下來的感情會給觀眾內心突如其來的悶重一擊,讓人不知不覺間有一種若隱若實的難受,且後勁極大。

對比《原力覺醒》中老韓犧牲,前面毫無感情鋪墊到真正犧牲時平地一聲雷的刻意戲劇化屏幕上又哭又叫的,我們這些從小看星戰對老韓多有感情的觀眾倒是完全傷心不起來,只感覺突兀莫名其妙心想這是什麼情況,當真是高下立判。

此外,原來結尾的Leia公主是通過一位挪威女演員Ingvild Deila的臉部用CGI電腦生成圖像造出來的;我看到總督Tarkin的時候也同樣嚇了一跳,心想怎麼這個人還在!?

後來才知道由於原飾演者Peter Cushing已於1994年逝世,這個角色也是用在世演員Guy Henry的臉部做出來的,逼真度都相當高~~~使得一切可以和《新希望》無縫銜接,良心之作啊良心之作。

總之大夥奉獻了一齣好戲,無論是正派反派,這套電影真的是拍出了星球大戰深層次的另一面。

影片完結的時候整個影院一起鼓掌👏明知沒有片尾彩蛋,三分之二的人還留到所有人員名單播放完畢!!

《俠盜一號》:如果你說它屬於星戰電影,那它就是最棒的星戰電影;如果你說它不屬於星戰電影,那它就是一套比星戰更星戰的電影!!!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5 ) 中国人第一次正式加入星球大战

侠盗一号给7分。

总体的剧情编排不错,逻辑思维明确,人物内心刻画到位,演员演技丰满,角色之间的配合也挺好,美中不足的是,欠缺一点情怀。

剧情还是好莱坞一贯的套路,最开始分场景介绍主要人物,然后不断切换地点构建星战世界雏形,这主要是为了给很多对星战不熟悉的影迷交代剧情要素,中间适时铺垫人物内心戏,让观众融入并体会角色的悲喜,但是这部笑点太少,需要改进。

最后的结局稍微有点出乎意料,虽然剧情发生在83年绝地归来的时间点之前,但是结局未免有些小悲伤,从影院离场以后感觉很多观众都不是很喜悦,不过星战就是这样,充满杀戮和暴力,严格的等级制度,充斥着威权政治和不平等,也正是因为这样,全世界影迷才那么喜欢它。

这部的剧情有点像二战时期盟军设计破坏希特勒的核武器制造计划,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所有的想象力都来源于生活,这样的电影才会让你觉得有共鸣,当然,作为非星战迷,外传的情怀还是没有get到。

我对星战系列没有那么死忠,但是对于卢卡斯本人却是非常崇拜,毕竟这是近四十年来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导演。

因为他开辟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衍生了一大堆电影周边产品,推动了电影的工业化和商业化;当时还是卡车司机的詹姆斯卡梅隆因为看了他的电影,从此走上了导演之路,然后才有了《泰坦尼克》和《阿凡达》这些巨制,包括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很多电影也是受他的启发;他旗下公司的电脑动画部,卖给了乔布斯之后变成了伟大的皮克斯动画公司,才有了《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这些经典动画电影;他一手创立的工业光魔,现在是全球最顶尖的特效制作公司,使得像《钢铁侠》《美国队长》这类炫酷的科幻电影一并呈现在我们面前,引爆全球狂欢。

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当过导演了,星战系列最近几部也换了导演,但是他本人的长处并不在此,他的商业头脑,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世界观的能力,绝对是世界顶尖,以至于后人无法超越。

而他本人却很低调,很少看到媒体的报道,身价已经是好莱坞最高,生活却很简朴,敬佩。

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还是甄子丹的真功夫,一出手就惊艳全场,盲眼一个打30个,厉害了我的子丹!

中国演员在好莱坞大片终于不打酱油了,而且戏份给得很足,英文也很过关,这是一大进步,表扬 看完电影,我估计所有人都记住了一句台词,子丹同志用它释放了洪荒之力,这也是星球大战系列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连去年美国大选辩论结束的时候,希拉里都是用这句来收场,收获全场的掌声。

送给所有的朋友们,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6 ) 《侠盗一号》:孤帆星海尽,谁记英雄名

请注意文中的剧透提示。

讲真,这部片我看得有点热泪盈眶。

回家的路上,怅然若失。

到家之后,默默拿出硬盘,开始看《新希望》。

《原力觉醒》并不令我特别满意,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它太保守,完全复刻了《新希望》的模式。

当然,这么拍有这么拍的考虑,也无可厚非。

但是,我希望看到既能秉承星战精神、又能做出创新的电影。

《侠盗一号》做到了。

可能是它属于外传因而没有太多负担,反倒敢于冲破既有框架大胆想象,颠覆了很多对星战的传统认知;但同时影片又处处是星战的影子,骨子还是星战的精神。

如果你不是个星战迷,那么你可以享受刺激的动作和战争场面,并感叹义军为反抗暴政而做出的选择与牺牲。

如果你是个星战迷,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感受到《侠盗一号》是如何致力于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为星战宇宙拼上一那块缺失很久的拼图,将那些熟悉的时空与人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了解片中人物背景故事的你还可以更深刻地明白他们所做出的选择与牺牲背后的意义。

--轻度剧透分割线--在一开始听说《侠盗一号》的故事是发生在第四部《新希望》之前,围绕偷死星计划展开时,我是拒绝的。

又是死星?

拜托。

电影4-6中有两部都在说死星,新出的7更是搞出了一个弑星者,宛若一个注水版死星,加量不加价。

能不能有点创新?

但等我再仔细看这个故事梗概,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这个故事梗概其实很早就出现了,早到1977年星球大战的首部电影《新希望》上映时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它只有短短两段话。

第四部《新希望》,字幕来源:人人影视但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把这段故事讲出来,而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因为要知道,根据这段话所说,抢夺设计图的战役是义军对帝国取得的第一场胜利,这时候还没有莱娅·奥加纳公主、没有绝地武士卢克·天行者、没有油嘴滑舌的王牌飞行员汉·索洛。

是什么人完成了这样的创举?

《侠盗一号》回答了这个问题:一群小人物。

从帝国的角度来看,这些小人物无异于一群蝼蚁。

这就是《侠盗一号》最大胆创新的地方。

这是《星球大战》系列第一次让一群不像主角的角色变成了大银幕上的主角。

众所周知,《星球大战》系列中最关键的七部电影,其最关键的情节都是围绕一个原力敏感家族——天行者家族(The Skywalkers)中的爱恨情仇展开的。

连原力中光明与黑暗的对决、整个银河系政局版图和生灵命运,都受到这个家族中人选择的影响。

广受好评的动画连续剧《克隆人战争》,核心角色是阿纳金·天行者、阿索卡·塔诺、欧比-旺·克诺比绝地武士三人组。

现在播到第三季的动画连续剧《义军崛起》是群戏,但仍旧包括了一对绝地武士师徒,经常关键时刻开挂拯救队友。

这些都是好故事,不过绝地武士的故事多了就给人一种错觉:只有自己这边有一个绝地武士,才有希望。

绝地武士,就像是救世主。

然而阿纳金曾是绝地武士;他不仅是绝地武士,他是预言中的天选之子(The Chosen One),是要为原力带来平衡的人。

但他不是救世主。

他在自身性格的驱使与命运的作弄下走向自己的宿命:他变成了冷酷而邪恶的达斯·维达。

--重度剧透分割线--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共和国与邦联已逝,昔日叱咤银河的英雄尽殁,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如今是帝国旌旗遍插银河、铁腕政策寸草不生的最黑暗时刻。

帝国冲锋队在大街小巷耀武扬威;

帝国级歼星舰(Imperial Star Destroyer )在城市上空投下巨大的阴影;

帝国情报机关的爪牙蛰伏在暗处。

倘若真的有不知好歹的反抗者吸引了注意,自有法力无边的达斯·维达尊主来把他们像蚂蚁一样碾碎。

尊主当年带501军团血洗绝地圣殿,屠杀绝地武士尚且如砍瓜切菜,这些对原力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又算得了什么?

现在,帝国又有了死星,塔金主义的产物。

4-6中的死星,限于7、80年代的技术,哪怕是4中它炸毁了奥德朗(Alderaan)这整个星球,也没有多吓人;7中的弑星者,得益于日新月异的电脑动画技术,其威力被渲染到极致,甚至摧毁了霍斯尼亚(Hosnian)整个星系,但仍旧感觉缺了些什么。

看了《侠盗一号》,我才反应过来。

4-7中,对死星或弑星者的受害者给出的镜头太少了(仅仅在7中有一个镜头);而《侠盗一号》,从普通人的视角,描绘出了这个象征帝国威权与恐怖统治的恶魔的可怕。

云海之上的死星,主激光炮仿佛张开的血盆大口。

在片中,死星第一次启动,并没有摧毁一个星球,而仅仅是一座城。

但我们能够站在地表,和惊慌失措的当地人一起感受到那种毁天灭地的力量。

在这种强权面前,没有人敢反抗。

电影将帝国的这种黑暗,渲染到了极致。

然而在这个时刻,有一撮小人物站了出来,向帝国宣战。

他们身边没有绝地武士,倒要面对一个超一流的昔日绝地武士。

他们不但要面对这极致的恐怖,还要给义军和银河系带来生机。

没想到的是,“侠盗一号”小队最先遭遇的,竟是义军的掣肘。

这是《侠盗一号》第二个创新的地方:刻画出了义军的复杂,也把他们变得有血有肉。

这一点是4-6部对义军的塑造和7部对抵抗组织的塑造中都没有做到的。

在《侠盗一号》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义军。

首先,在义军之外有一支由索·格雷拉带领的游击队,采用极端乃至恐怖手段打击帝国势力,常有附带伤害。

这让我们见识到了帝国反抗者中的派系林立。

在这里稍微提一下,索·格雷拉的背景故事在《克隆人战争》S5E2-5中交代得比较完整。

他也是第一个由动画作品进入真人作品的角色。

格雷拉在片中戏份很少,没多久就领便当,给人留下了一个偏激而不识大局的印象。

但预告片中有一句他的独白:“如果你继续战斗,你会变成什么?

”这句话揭示了他的过去。

事实上,在克隆人战争中,他就已经是翁德伦(Onderon)反抗分离势力占领军的游击队领袖。

这场战争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妹妹,并且一定程度上也要为此负责。

共和国变成帝国之后,他妹妹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他又继续反抗帝国暴政。

经年累月的斗争摧毁了他的身体和精神,才把他变成这副模样。

最后他坚持不逃走,恐怕也是厌倦了这一切。

其次,义军同盟本身,有反抗帝国的意志,但有时会缺乏勇气,有时又不择手段。

说不择手段,很明显,一开场义军上尉卡西安·安多一言不合就干掉了意志不坚定的接头人,这段其实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并且义军高层还下令有机会就击杀死星建造者、琴·厄索的父亲盖伦·厄索。

最后盖伦正是命丧义军的炸弹,这不能不说是全片最讽刺的地方,义军被黑出翔。

高潮部分,义军高层并不相信琴带来的父亲的信息,拒绝出动主力舰队,显得既平庸又懦弱,义军再次被黑出翔。

说到底,片中义军的选择非常可以理解——他们不过是普通人,会恐惧,会猜疑。

他们不是坏人,但也很难称得上英雄。

这才更显现出“侠盗一号”小队的伟大。

《侠盗一号》这一次塑造了六名生动形象的“侠盗一号”小队成员形象。

电影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有很多预告片中的场景也没有出现,但成员们特点都很突出。

甄子丹和姜文作为中国演员,融入得非常成功,没有任何尴尬,反而还很出彩。

甄子丹饰演的齐鲁特·英威睿智幽默,姜文饰演的贝兹·马尔巴斯冷面傲娇,居然擦出不少火花,制造不少笑点。

“叶问怒打十个冲锋队员”的打戏,很短,但很尿性,没有看够。

原帝国机器人K-2SO,毒舌、死理性、冷幽默。

投诚的帝国货机飞行员菩提·鲁克,时常给人一种畏首畏尾的感觉,但又觉得他很靠谱。

卡西安·安多与琴·厄索,万恶的编剧把他们的关系扼杀在了摇篮里。

琴的悲剧程度应该与1-3中的帕德梅·阿米达拉不相上下。

年幼丧母,与父分隔十几年。

当年父亲被迫跟随奥森·克伦尼克离家,天空阴沉、草浪滚滚,竟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感。

谁知再次相认,竟成永别。

我非常能够理解在她的父亲死于义军的炸弹后,她为何没有与义军置气,反而力主义军主动出击夺取死星设计图。

她并非为义军做这一切,而是为了他的父亲盖伦。

盖伦穷尽一生力图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穷尽后半生反抗帝国。

他即使被迫为帝国建造死星,也要千方百计为它留下阿喀琉斯之踵。

他虽死于义军的炮火之下,但琴要为他完成这一切。

《侠盗一号》告诉我们,如果你不知道为何而战,你就会失去希望。

琴为了他的父亲,齐鲁特和贝兹为了被死星毁灭的家园。

卡西安曾经发誓为义军做任何事情,但他最后明白他不是为了义军而战,而是为了一些更高的信仰。

而K-2SO就是单纯得可爱了。

他对琴说:“我会和你一起。

”末了又补充:“因为上尉说我必须得这么做。

”正是因为如此,“侠盗一号”小队和其他义军战士,才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主动出击帝国。

渗透基地、偷取并传输死星设计图,是一个复杂的流程,需要大家各司其职。

这是一场不可能的任务,要求的是巨大的代价。

K-2SO,在数据控制室坚守到最后一刻。

它没有C-3PO那么好运,能够在枪林弹雨中全身而退,被打烂了还能被重新组装起来。

胆小的鲁克,在保护数据传输的飞船里坚守到最后一刻,他脸上显露出的是坚定、释然和平静。

齐鲁特、贝兹和众多义军战士与飞行员,冒着帝国狂轰滥炸,为渗透小队赢得时间。

完成任务的卡西安与琴,在面对赶来清场的死星的终极打击时,在斯卡里夫美丽的海滩上,望着毁灭的光芒,抱紧了彼此。

没有主角光环,主创们也太狠了点。

“星战”系列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比如4-6就是乐观的喜剧,1-3是黑暗的悲剧。

而《侠盗一号》是一部黑暗和悲剧程度比肩《西斯的复仇》的电影,甚至更甚:影片前半部分小队成员们各种搞笑,转眼间就慨然赴死。

美好是如此脆弱而短暂。

但义军的精神就在于握住这刹那的美好,并为之而战。

整体来看,电影长达133分钟,但节奏极为紧凑、信息量极大。

引子过后的40分钟多线并进、剪辑利落,各种信息交汇,死星的阴影呼之欲出;故事从后半部分斯卡里夫战役开始进入高潮,敌后、地面、天空、太空,全面开战。

甚至在“侠盗一号”小队完成任务后,故事从高潮走向了更高的高潮:义军拼死取得斯卡里夫战役的战术胜利并达成了战略目标,但这一切随着达斯·维达那恐怖的歼星舰的到来而画上了终止符。

刚刚还乘胜追击的义军主力舰队在帝国主力舰队的打击下不堪一击,仓皇跃迁逃窜。

一艘刚刚启动跃迁的飞船躲闪不及,迎面撞上维达的帝国级歼星舰,粉身碎骨。

这一幕提醒我们帝国有多么强大。

在截取了死星设计图的同盟突击护卫舰(Alliance Assault Frigate)上,黑暗中红光一闪,响起嗡嗡声,还有沉重的呼吸声。

达斯·维达来了,如果我们从义军船员的角度来看他,就会感受到他是多么令人闻风丧胆。

维达优雅娴熟地展示他的各种杀人技巧,“一步杀十人,千里不留行”,眨眼间就把义军屠杀殆尽。

当一扇无法开启的舱门隔住了逃命船员的去路,仅仅留下一条缝时,一个船员将光盘从缝中递过去,身后则是战友们的惨叫。

他脸上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嘴里却仅仅说:“Take it.”无数船员一面飞蛾扑火般用性命换时间,一面接力传递着象征希望的光盘,保留下这片火种。

最后,在一艘逃脱的义军封锁突破船(Rebel blockade runners)上义军船员把光盘交给一个背对镜头的女性,当她转过身来,是电脑制作的年轻版莱娅·奥加纳公主,与1977年的扮演者凯瑞·费雪几乎一样。

当船员问她这是什么时,莱娅公主轻描淡写地说:“希望。

”有那么一瞬间,我是对她感到愤怒的。

因为这个光盘所沾的血,岂是一句“希望”所能抵消的。

但,这就是战争。

精英阶层、平民阶层,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侠盗一号”小队和众多义军战士、船员所要做的,就是牺牲,并被遗忘,然后换来一点点希望,给未来的莱娅·奥加纳、卢克·天行者、汉·索洛。

结尾,维达望着公主的飞船在星海中远去,下令追击。

至此《侠盗一号》与《新希望》无缝对接,这是令粉丝激动的一个地方:这个故事是全新的,但却又与过去的故事如此契合。

其他契合的地方还包括,让我们知道了为何第一颗死星会被“轻易”击毁。

这是盖伦的功劳。

第一颗死星被击毁后,卢克·天行者和韦奇·安蒂列斯(Wedge Antilles)成立了侠盗中队(Rogue Squadron),侠盗中队汇集了银河系中最优秀的飞行员。

《侠盗一号》从侧面揭示了这个名称的由来。

英雄的精神最终通过这个名字传承了下来。

第五部《帝国反击战》,字幕来源:人人影视《侠盗一号》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侠盗一号”小队成员以及众多义军战士们的信仰与牺牲却格外真实。

我们从一个个普通人的角度重新审视歼星舰、死星和达斯·维达,能够体会到普通人在他们面前宛若蝼蚁、不堪一击;但正是由于蝼蚁们的同仇敌忾与视死如归,使得强大的帝国与达斯·西迪厄斯皇帝迈出了走向覆灭的第一步。

“星战”中从来不缺伟大的英雄甚至是反派。

这些英雄与反派,是支撑“星战”这个世界在粉丝中绵延几十年不衰的支柱。

但是真正让“星球大战”这个世界丰满起来、鲜活起来的,恰恰是那些小人物,那些小得不能再小、没有主角光环、连自己命运都不能把控的小人物——克隆人、机器人、士兵、平民、奴隶、海盗、小偷、流浪汉。

我在各种“星战”作品中看到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在“星战”的历史长河中只是惊鸿一瞬,却留下了比绝地武士、西斯尊主、将军、政治家等大人物更难磨灭的印记。

 7 ) 原力与你同在,同生亦同死

太惨烈了,超乎想象的惨烈。

插科打诨、主角开挂的《星战》这次暗黑了一把,结局把我的心狠狠捶了一记。

甄子丹,姜文,谢耳朵似的机器人一个个阵亡时,我虽然满怀对英雄的敬意但依然不觉得意外。

然而 女主角女主角女主角 😱和 男主角男主角男主角 😱相拥便当那一刻我彻底坐不住了!

太惨烈了!

团灭了?!

主角光环呢?!!

请把主角光环还给他们吧!

还给这些为信仰而战的真正的英雄吧!特别是女主角金,这个女战士和《星战7》女主瑞一样眼神坚定,青春洋溢——然而她从生到死都只为了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使命,太可惜啦!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她体会到了短暂的荣耀和爱情,与队长在毁天灭地的白光里紧紧相拥。

但她的一生也就结束在这白光里了。

我多么希望她逃出生天啊!

多么希望她和队长携手回到她父亲当年开垦的农场里,隐世而居,生儿育女。

多么希望已经童年不幸、长于乱世的她至少能拥有这么一段安宁幸福的人生!

相比于这些壮烈可敬又可爱的人,片尾一脸云淡风轻的玛丽苏公主简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她凭什么这么若无其事啊!!

然而现实其实也是这么的不公平,年轻的战士们相继死去,贵族们世代安然无恙——我只愿英雄们的信仰保佑他们灵魂不灭,相爱的人们永远心心相依。

 8 ) 英雄无名

作为前传3:西斯的复仇和正传1:新希望之间的作品,几乎完美地做到了无缝连接这是一部在意料之中、却出乎意料的星战系列作品。

意料之中:故事的梗概在正传第一部:新希望开头就已经点明了,因此是“命题作文”出乎意料:由简短的故事梗概拓展的整部作品,做到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情节的推动力完全刷新了星战系列电影的概念。

正如Rotten Tomatoes 的影评意见所言,Rogue One draws deep on Star Wars mythology while breaking new narrative and aesthetic ground -- and suggesting a bright blockbuster future for the franchise.这一部侠盗一号的两大特色就在于:全新的叙事风格+写实手法Jyn Erso作为整部作品的线索人物,故事是从她的视角来推动,以她的经历带动故事的发展,但是故事本身并不依赖于Jyn Erso本人。

无论是帝国还是抵抗组织,镜头所至之处,人物的特点都写得很鲜明,故事的陈述方式真正做到了娓娓道来,整部影片的观影过程很连贯(这一点在星战正传、前传系列中都难见)。

导演对于故事的叙述过程的重视、对星战既有人物的尊重和还原、对不同作品的相互关联和把握完全让人出乎意料。

作为一部星战系列作品,这是一部没有任何现存的Jedi(绝地武士)的作品,片中掌握原力的人只有“黑武士”Darth Vader一人。

不过,正是这种设定,让这部作品跳出了以往星战作品的窠臼,以平凡、甚至无名的人物来呈现星球大战的电影宇宙。

在摒除了原力设定之后,片中人物以更为写实的手法来描绘,更加突出了平凡人的特色技能以及心理互动。

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心理刻画,把犹豫、迟疑、胆怯、搏命、相惜等等平凡人身上的性格特质描绘得非常到位,人物的性格与其所在背景相融一体,把故事情节进一步推向高潮。

故事结尾紧密衔接到了正传1,当看到Darth Vader亮出红色光剑,以华丽的招式屠戮抵抗组织的时候,作为一个星战爱好者,这几乎是无数次梦寐以求的场景。

而Princess Leia在片尾念出"Hope"的一刻,则完美诠释了George Lucas将正传1定名为"A New Hope"的内在含义。

在Disney接手之后,星球大战的故事按照“一年一部”的方式设定推出,无论是续作、外传还是其他衍生作品,面对“星球大战”这样一个大宝藏,Disney这两年推出的作品让人刮目相看。

在Marvel超级英雄之外,星球大战的系列故事或许是未来10年最吸引眼球和话题的资源。

 9 ) 侠盗一号:也许只是天行者的挽歌

首发于微信公共号/ 快返家注:并不是资深星战粉,结合三部正传和三部前传,随手写了一点自己的理解XD,不对之处还望包含。

「侠盗一号」因为有甄子丹和姜文左右护法,成功上映。

片尾爵爷手持光剑,带着熟悉的性感呼吸声登场,一挥手就轻松甩飞几个义军废柴。

星战粉们集体高潮。

这也是全片唯一一次出现真正的原力。

有人说达斯·维达的出现就是骗情怀,用几个老梗强行与三部正片和前传建立联系。

但是「侠盗一号」真的仅仅只是英雄们的颂歌吗?

换个角度看,我觉得这部外传更像是对天行者的挽歌。

表面上似乎和爵爷没有半毛钱关系,其实处处都在致敬这位孤独而伟大的反派。

「侠盗一号」的精彩之处在于延续了星战系列最关键的内核:悲怆的革命精神。

而这种悲壮感,正是黑武士贯穿始终的情感基调。

女主角琴的整条生命轨迹,与其说是一条全新的,悲情英雄式的故事路线,不如说它只是天行者本来应该要活成的样子。

她有爱她至深的父母,从不限定她做任何事情,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身为汉尼拔却手无缚鸡之力的爸爸一开始就被抓走了,然而被抓之前还不忘给女儿洗脑我做什么都是为了保护你。

对比步步紧跟在阿纳金身边碎碎念的欧比旺,琴的师父虽然有半路弃徒逃跑之嫌,但是也正是由于这样,没有限制琴的自由生长。

师父对她的唯一一次可以称之为教导的地方,就是被炸死前大喊了一句: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dream!

听他讲完这句台词我只想请问这位师父,你有没有听说过,在一个galaxy far far away的地球上,有一个美剧叫Heroes①……而我们的阿纳金,虽然同时身兼“被选中的原力平衡者”、“银河史上最佳飞行员”和“唯一结婚的绝地武士”称号,却一直被束手束脚,一点也不开心。

……琴却可以随心所欲地想来就来,说走就走。

好,你义军不帮忙,我就自己干!

而且厉害了我还有一个帅哥一个话唠机器人和两个关系暧昧的亚洲大叔给我打下手。

她完全活成了阿纳金向往的生活:虽稀有但从未缺席的父爱,信任她的师父,以及忠心可靠的队友。

所有人都自然地把责任交到她手上,对她说:去吧,快带领我们去拯救银河系吧!

琴的革命之路,没有猜忌、恐惧和未知。

英雄的悲歌,伴随着死亡的命运,就赤裸裸地写在她的生命里。

——她早就知道自己的结局,所以一往无前,向死而生(虽然最后还是死了)。

反观阿纳金的成长过程,听到最多的话恐怕就是:不行!

不行!

不行!

正牌伯乐魁刚死的太早,接盘师父欧比旺又是个死心眼的。

加上绝地武士上上下下团结一致,因为一条乌云密布的预言,铁了心要防着这个天赋秉异的天行者。

教条的银河议会,和生性不羁的天行者,注定只能走成一条死路。

共和国期待的是一位听话的继承者,宽厚且包容的绝地武士;而天行者只想搞事情,让生活每天充满冒险和热血。

所以并不是西斯嘴炮能力max,成功策反了共和国的希望之星,而是阿纳金早就已经待不下去了。

他不见得甘心归于西斯麾下,但那却是他可以大展拳脚的唯一选择……此后一别,达斯·维达披上黑袍,带上呼吸器,一手建立了银河帝国。

而失去天行者的共和国也终于开始反省,一成不变的教导方式,古老又迷信的信仰,真的是对的吗?

没有了原力加身的绝地武士,四分五裂的共和国开始了一段混乱的日子。

新的英雄,也在这段混乱的时代里诞生了。

可惜的是阿纳金早生了太多年,错过了一个本该属于他的黄金时代。

也许天行者骨子里是个挺幼稚的人。

一直在等着银河议会和一群绝地武士老家伙们先向自己低头,说一句:“孩子,不是你的错,回来吧”。

为了等这么句话,达斯·维达才没使出全力对绝地武士打打杀杀。

要不然以黑武士的实力,我不信他会让欧比旺和尤达大师躲在深山老林里平稳度过那么多年?

如果真的受原力指引,爵爷早就杀到他们面前收割光剑了。

何况「侠盗一号」结尾,拿着死星设计图那哥们不也跑掉了吗。

只可惜达斯·维达始终没等到那一声肯定,所以只好继续梗着脖子,硬撑在银河帝国皇帝身旁。

直到卢克长大,父子交锋。

知父莫若子啊,小天行者终于喊出了阿纳金一直想听到,这么多年却从来没人说出来的话:“你失败了陛下!

我是一个绝地武士,就像我爸爸一样!

”此话一出,黑武士终于可以卸下扛了几十年的担子,顺水推舟的被儿子打败,推倒(x)西斯,顺便吐露一下自己的心声:There's good in me……星球大战第三部「绝地归来」重制版的结尾,年轻的英灵天行者和欧比旺终于能又一次站在一起。

他微微笑着,就好像在和那个一直说着冷笑话②却极少夸奖自己的老师说:“看吧,卢克做的这么好,不愧是我儿子啊!

”所以「侠盗一号」的结尾维达出现并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导演对达斯·维达做出了正传和外传里都没能补全的性格修正。

乔治·卢卡斯会对侠盗一号高度赞扬,恐怕也是因为导演做了他一直想做却最终没能赋予黑武士的感情。

对好莱坞来说,乔治·卢卡斯就是天行者。

他厌恶体制,与导演圈格格不入,最终另起炉灶,搭起了属于他的银河帝国——工业光魔。

但是内心里,这位不善于讨人喜欢的电影人又极度渴望被观众、被影坛接受,希望拍出超越「大白鲨」的好莱坞式电影。

他和达斯·维达一样,渴望像琴那样,不用非得离经叛道就可以如众星拱月般被包围,哪怕只是英勇赴死。

也许是旁观者清吧。

达斯·维达,这位倾注了老乔当年全部不得志的帝国统治者,在40年后的一部外传里,终于被圆满了。

他不是一个坏人,甚至不是一个称职的反派。

他更像星球大战系列里原力真正的传承,贯穿了整整七部星球大战前传及主线故事。

——原力也许会变质,也许会消失。

但它终将指引迷失的人,走向他真正的归途:是“阿纳金”引发了银河共和国陈旧的规则土崩瓦解;是“天行者”推动了共和国改革;是“达斯·维达”平衡了原力,催生了新联盟的希望和诞生。

而爵爷一手建立的银河帝国,则一直牵引着义军同盟,找到共和国全新的方向。

天行者带着天选之子的使命出世,被这神秘又古老的力量所累,最终突破限制走向黑暗,却又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转而推动原力迸发出新的生命。

亦如卢卡斯于好莱坞一样。

「侠盗一号」的最后,黑武士静静地看着义军逃离,沉重又浑浊的呼吸声在每个人耳边响起。

他是否在说:联盟,让我看看,你能做到什么样子。

我就在这里等你。

等你带我回家。

注解: ① Heroes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Save the cheerleader, save the world!② 前传里伊万特别喜欢讲类似于“Not too worry. We are still flying half a ship.”这样的冷笑话

可以搜索“快返家”关注我的公共号^w^

 10 ) 终于落地的《星战》电影

之前的《原力觉醒》(TFA)实在是恶心地够呛。

作为一部万众期待的大投资星战正传电影,竟然可以拍到如此的毫无变化,几乎照搬了《新希望》。

剧情无聊也就罢了,在视觉上也几乎没有突破,除了加入一些JJ标志的眩光和动感一点的飞行跟拍,完完全全的了无新意。

也许死忠的星战粉觉得能看到经典的新世纪复刻,就是完完全全的满足吧?

所以对于TFA的逆天口碑实在是不太理解。

JJ的很多电影都是如此,《碟中谍3》《星际迷航》等等,总觉得他的电影剧本一般没有太大问题,节奏也不错,但是就是中上水平。

尤其是拍这些经典系列的重启作,无处不体现着算计和保守,就是把一个老东西用一点新的外衣和摄影装修一下。

当然,这个也可能是他受到了原系列的很大限制,还是需要考虑死忠粉的支持度。

但是这些重启作的极高口碑就有点不太好理解,难道是有原作人物故事的基础加成?

从理想状态来说,与其是一个各方面都中上水平的作品,我宁愿看到一个有着明显缺陷,但是也有锐利棱角和个人风格的作品。

好莱坞的资本限制固然是个现实,但是面对着《星战》这样大的舞台,面对这么高的投资,为什么步子不能再迈大一点点?

《侠盗一号》从一开始我就比较期待,主要还是因为导演GE。

作为一个自掏50w美刀拍了《怪兽》的导演,然后再加上自己在自家电脑上包办了所有特效。

这种宅男导演作风实在是跟我自身的经历很像。

然后再加上他在《怪兽》中体现出的个人风格,就是那种讲个人情感故事嵌到一个大的科幻背景下面,用一种相对文艺片的拍法去拍科幻电影,这种反类型的拍法,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GE在《怪兽》之后一炮而红,虽然作为一部小成本科幻电影,其实《怪兽》也并没有拿到很多电影界奖项,或者引起评论界多大重视,但是好莱坞就是有这个魄力和工业自信,敢于把一部投资1.6亿美刀的《哥斯拉》交到这么个导演手上。

就问中国电影圈怕不怕?

永远在叫没有好编剧好导演,没人会拍恐怖片科幻片。。。

真的有在找吗?

《哥斯拉2014》就是我之前说的一个有着明显缺陷,但是也有锐利风格的作品。

所以后来凯瑟琳(卢卡斯现在的CEO)来找GE拍《侠盗一号》就是自然的事。

《哥斯拉2014》的故事有比较大的问题,主要就是主角整条感情线索和动机都比较混乱和被动,虽然说哥斯拉是绝对主角,但是观众不管看什么电影,人的故事始终是第一位的。

所以影片不高的评价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哥斯拉2014》出彩的地方,就是GE的执导调度。

而且,就凭这个烂故事还在北美捞回了2亿票房,聪明的制片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导演的潜力好吧,如果配上好的编剧团队保驾护航,绝对靠谱(《侠盗一号》的补拍就是一例,这个容后再说)。

GE的执导调度出色在哪?

就是营造气氛张力和场面的层次丰富,当然还有对于商业影片观影心理的把握。

他对于灾难场面和惊悚场面的叙事,跳脱了直来直往和俗套表现,用了很多侧面描写和小铺垫逐步地积累情绪(《哥斯拉2014》中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MUTO觉醒,抢核弹,夏威夷,山谷火车等等),这种几乎就是电影黄金时代对于惊悚片的场面调度的复刻,取景,运镜,都不是俗套的晃动快切,而是尽量在一个长镜头中通过镜头摇移和被摄物体运动,来积累张力,同时强调音效和音乐的配合(比如镜头跟摇飞机一架架砸毁,然后哥斯拉大脚入画,然后所有的叫声骤然停止),这个就是调度。

还有就是对于灾难场面的多层次处理,通过视点的变化营造气氛,比如MUTO抢核弹,通过地面人群,大楼人群,还有船上美军,不断的视角变化,再加上远处金门大桥的同时刻事件(哥斯拉通过大桥)渲染,逐步把场面气氛推向高潮。

就是我们的一句古话:“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用来概括GE的导演风格,用张力营造观影快感。

同时,他不像2000年以后的好莱坞电影导演普遍的问题,就是在拍商业电影时忽略第三幕的高潮。

一部好的商业电影是层层推进,然后在第三幕的高潮中收尾。

卡梅隆的作品是最典型的例子。

让观众积累的情绪和期待得到最大的释放。

然而2000年以后的好莱坞动作电影还是灾难电影,最精彩的大场面竟然都集中在中段,无论是灾难经典《后天》《2012》还是《环太平洋》这类的片子,都是如此。

高潮在中段就没了,然后结尾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一泻千里。

GE没有这样,在慢悠悠的积累张力和犹抱琵琶半遮面以后,《哥斯拉2014》的第三幕还是结结实实地提供了一场经典的巨兽战,同时靠甩尾和吐气,做到了招式的变化。

虽然还是有观众比较难接受积累叙事张力的慢节奏,还有对巨兽大战的意犹未尽。

但是至少方向和节奏的把握是非常到位的,这才是懂电影的制片人所看中的,所以才有了GE执导《侠盗一号》,才有了《侠盗一号》那精彩纷呈的第三幕。

回到《侠盗一号》,本片提供了与正传电影全然不同的质感和气氛。

原来的星战电影一直被称为太空戏剧,我们观众就像坐在戏院里面观赏话剧一样,去欣赏这出太空家庭伦理戏剧。

虽然有战争,有毁灭,有抗争,我们却不觉得那些元素抓人,抓人的反而是“I am your father”这句词,这一家人的各种虐。

所以星战才会被戏称为“太空家庭肥皂剧”。

因为之前所有的星战电影都不接地气,都有一种经典古希腊悲剧的感觉,纯粹是戏,是故事。

我们观众也仅仅是在看一出戏。

戏剧是戏剧,是一种提炼。

然而新时代的电影越来越追求experience,追求沉浸。

TFA运用新的运镜手法和特效加强了原有星战电影的临场感,但是直到《侠盗一号》,星战电影才真正开始让观众从一个全局的戏剧观众视点,降低到成为这个世界的参与者,反抗行动的亲历者。

我们不再像之前的7部正传那样遥望死星毁天灭地的力量,而是站在星球表面,去感受死星仅仅毁灭一个城市的飞扬尘土。

更可敬的是,本片的人物出乎意料地没有脸谱化或者黑白分明,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恶观,起义军就一定政治正确完美无缺。

真实的人都是被各种层次包裹着,如同硬币有正反一样,展现着复杂和对立的特性。

以往的电影最多最多给英雄人物加上一些无关痛痒的小毛小病来展现所谓的真实,就如同以前中国观众一直说美国电影老骂政府一样,实际上以往影视表现中的这些正面角色的缺点几乎都是所谓的“善良”缺点,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作品对于正面角色的挖掘开始越来越深入,而剧作家也逐渐意识到,与其给正面角色一个象征性的无足轻重的所谓缺点,还不如给他一个阴暗面,或者做出的错误的选择。

没有人生来完美,伟大的人物都是在与自己的阴暗对抗中产生,自己的枷锁越重,那他的正面性才会更加可贵,他的坚持和成功才会更来之不易。

《侠盗一号》中的起义军终于不再是一群理想主义的热血人物,他们也会互相倾轧,也会畏首畏尾,甚至背后捅同志一刀。

但是当那一刻来临时,他们还是挺身而出,牺牲,再牺牲,为一个目的,为了一个希望。

这个才是接地气的故事,好的故事,在与直面人性,不回避,正视我们身上的缺陷,却也同时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本片将正传中集中于几个家庭之间的牵绊全面拓展开来,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样,一下把星战真正拓展成了宇宙史诗。

让我们开始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宏大,而不仅仅是宇宙背景下几家人的相爱相杀而已。

当然,这样的剧情改动,我认为也是与整个星战宇宙开始拓展有关,毕竟韩索罗的单人电影也已经开拍。

《侠盗一号》在上映前几个月经历了一次重大补拍,而且前两个预告片中的大部分画面几乎都没有出现在正片之中。

从之前的线索分析,我认为也是跟星战宇宙的整体tone调有关。

从最初的两个预告片来看,《侠盗一号》的前两幕剧情与现在是截然不同的,原始版本的琴的行为更加明确,起义军来找她就是为了找她父亲,而不是现在电影中,是为了搞清楚抚养她长大的索拿到的是什么情报。

包括卡西背后开枪的那个镜头也是补拍的,索的偏执多疑也是补拍。

可以想见补拍加入了众多起义军的黑料,一方面增强了影片前两幕的曲折性和人物的厚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埋下起义军黑料的伏笔。

起义军的黑料可以使这些人物更接地气,同时,恐怕也是为以后的其他外传电影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当然也是接续前面的动画版等等周边作品)。

然后包括克伦尼克主管在预告片片段中面对维达展现出的强势也被削弱了,还加入了帝国总管之间的权力斗争,这些都是为了为以后星战电影宇宙的拓展埋下的线头。

《侠盗一号》的场面可以说非常都非常有特色,被卷入杰达行星的巷战,雨夜父女重逢和战友的隐瞒背叛,到第三幕海滩激战加近地轨道空战,都满载GE的特色。

杰达行星上卡西说我们要快离开,有事要发生,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黑夜暴雨对于角色内心和行为的外化象征,还有第三幕海滩、基地、空战三个空间的丰富动作场面层次,全部展现了《侠盗一号》对于TFA的全面碾压。

尤其是华彩的第三幕,在幕中不断的出现矛盾,然后解决矛盾,然后又出现矛盾,又解决。

一波又一波,结合着动作场面,爽快感极强。

尤其是将军命令巡洋舰撞击帝国歼星舰,导致两艘帝国歼星舰相撞,继而坠毁破坏护盾,这种大场面又没有沦为纯展示特效,而是有效解决了矛盾,非常高明。

同时,歼星舰的坠毁又致敬了正传(正传和前传都出现过这个打鸡血的大场面,TFA垃圾)。

这也是为什么本片的第三幕在国外也大受好评的原因。

不管是从满足观众对于高潮的观影期待上,还是说单纯动作场面的丰富程度与聪明程度来说,《侠盗一号》的第三幕都可以打上高分。

这个也与GE导演的把控密不可分。

当然,本片毕竟是一部大投资星战电影,从节奏上限制了导演对于场面调度和铺呈的能力,但是能发挥到目前这种程度,已经不易。

是星战迷和影迷的幸事。

 短评

我的內心毫無波瀾 死光了好!配樂太吵

5分钟前
  • T.V.Zoe ி
  • 还行

我可能 终于 要 入坑 了。。。。。。。。。。。第一次接受星战的世界观。。。。。。噢赞美Luna赞美赞美赞美赞美赞美赞美给他全世界的赞美

8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推荐

都说比《原力觉醒》强,可我觉得甚至没达到系列平均水准。既没有太空肥皂剧的天真欢乐,也没有想象力爆棚的人种和武器。战斗场面缺乏力度和实在感,叙事节奏也很沉闷。130多分钟的片长至少可以砍掉半小时。

12分钟前
  • 风间隼
  • 较差

一群被团灭的无名英雄,弥补了死星的bug,比正传还要好看一些。以及,姜文是一个好导演,但绝不是一个好演员。他所有的角色,都是在演他自己。这部戏也一样,总感觉他随时都会甩出那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14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三星全给维达瞬秒义军

1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呵呵

22分钟前
  • YoyoRan
  • 较差

已经看不出一点加里斯·爱德华斯的个人风格了,唯一值得高兴的是主演团灭。甄子丹和姜文领便当的时候我竟然眼眶一红,这就是官方CP了吧,姜文死的时候还给了他望向甄子丹的镜头,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25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较差

全员团灭……真·自杀小队T_T 连长腿欧巴机器人都要被杀害实在是太丧心病狂了(ノДT)

26分钟前
  • 盆花盆花
  • 推荐

姜文就是不一样!到了好莱坞还是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

31分钟前
  • 王食欲
  • 还行

IMDB又上8分了,老美到底是有多喜欢这个系列,这竟然也是我最不喜欢的科幻系列,心疼电影票

35分钟前
  • 今生、唯爱
  • 较差

人都死光了,又是谁目睹并讲述了这段故事呢?

38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还行

比正传还正传的外传 重要人物悉数登场 结尾太棒 传说中的坦地夫4号!

41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文戏无聊到令人发指,也就看看结尾打飞机了。@豪華戲院

43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给男人看的片子

48分钟前
  • xiao7564
  • 较差

原力与你同在,没人懂这时代。

49分钟前
  • voidance
  • 很差

姜文和甄子丹官配CP,文戏不行,琼斯在这里面是最出戏最怪的。但是后三分之一,真的就能high起来,尤其是爸爸挥着光剑~然后这部其实是披着科技外衣的战争片。最后一个镜头,星战情结的人绝对high上天!

53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一个有良心的外传就应该是结尾角色都死完,而不继续挖坑。剧情有点拖拉和套路,幸好我是去欣赏3D飞船的(这牛b的光源请给我来一个)。麦叔一直心心念念着女儿好违和,你没念叨饿吗。两位中国演员意外地戏份挺多,而且没有脸谱化。‘R u kidding me. I am blind’ (LOL)

56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K2 好像 Sheldon

60分钟前
  • Ts
  • 推荐

姜文和甄子丹这对老gay看得我脸都红了

1小时前
  • 给我打钱
  • 还行

k简直就是sheldon

1小时前
  • Ms_underwate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