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最喜欢的是川井宪次的音乐。
同样是飞行系的电影,却有着川井独特的飘渺感,空旷疏离,蛋蛋的忧桑,却刻意控制,让人只能抓住一缕,若有若无,就好像这部片子的总体基调。
这里面的人设,长得千篇一律,当然这是人家的风格,其中的亮点可能是相对平板的脸过于华丽的眼睛。
就好像娃娃一样,孩子的身躯,却不能自主——说来也是切题了,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黄濑和哉笔下的糙汉子啊。
毫无表情的馒头脸完全就没有萌点好么……唯一的一个play boy土岐野,性格却太过于模式化,让人也喜欢不起来。
画面也是一贯的暗色,但是相比攻壳2里面的CG差了不是一点两点了,可惜我不是空战迷,我只是个花痴的浪漫飞行爱好者,所以那些空战也看得我糊里糊涂,最后我还以为男主击中了教父,结果还是没有?
他还是挂了!
CG画面好像也总是笼罩着一层Gonzo雾,或者是故意为之,展现真实的云彩?
总之……没觉得很华丽,也没觉得很惬意……还有“情色场景作为卖点”,押井守搞的情色场景可能有任何卖点吗?!
他家那条老狗在动画中算是个萌点,时不时出来跑一下,形神之准,可见老押对它爱有多深。
还有女整备士,感觉就是一个女版的巴特……有个不懂的地方是:飞行员常去的那家肉饼店门口坐着的老爹是谁呢?
和店主又是什么关系?
如果每次的感情都注定是短暂的,你还会投入吗?
该投入多少?
怎么投入?
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
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导演在55岁的时候制作了这部电影。
55岁对于我们来说,人生已经过半百,生活是一个沉淀的过程。
曾经的一切要么都已随风而去,要么沉于心底。
片中近乎冷漠的语言,近乎绝望的希望,近乎灰色的色彩。
片中唯一的一段可以说是彩色的片段就是水素回忆的片段,不仅有颜色还有欢笑。
什么叫“永恒”?
“永恒”有多少人在追求?
真正“永恒”时,真的永恒了吗?
仁郎为什么要水素杀他?
水素为什么要优一杀她?
仁郎死后,为什么托身于优一来和水素会面?
也许理清这几个为什么就明白了什么才是永恒...........生活是灰色绝望的,偶尔有点彩色也会转瞬即逝,不可回头的消失在天际。
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那就好好珍惜每天还在关心自己的人,也好好关心在关心自己的人。
虽然知道前方还是绝望和无奈。
我们都是这个美丽世界的孤儿,被人抛弃的同时也还在抛弃别人。
那就不要埋怨任何......因为有些事情如同荆棘鸟,你得付出代价。
很喜欢开头的那段音乐,虽然也是近乎绝望。
踏进河流的脚早就不是你自己的脚。
我们是谁?
我们在为什么而忙碌?
我们是否已经长大?
我们需要为了这个功利境界付出多少?
这些都是导演暗隐在电影中的哲学思辨。
押井守的电影我不算看得很多。
前一部攻壳机动队是宏大的后现代背景。
而今次的场景虽然是工业革命早期,讲述的依旧是后现代题材的故事,但导演对影片灵魂的诠释,显然已经变成了内省的,微观的窥探。
故事的梗概其实比较简单,叙事手法稍显晦涩,讲的是一个和平世界中,一群被战争公司利用的人造人的生存环境和内心的挣扎。
或许没观影过的人会对这样的情节感到乏味。
但导演却淡化了那些科技与战争的因素,并没有在那上面做太多的解释。
在影片中只能看到那群人的生活处境和普通人。
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慢慢地揭开隐藏在帷幕下的真实内容,慢慢地让观众自己去带入影片的世界观,从而折射、或者倒影出每一个人内心的真实世界。
这是不容易的。
影片中的附线和细节都比较自然。
日本导演独有的敏感、内敛和静溢。
他们被世界的民众们唤做永恒之子,这也只不过是一个对被利用的棋子的美称罢了。
他们不会长大,培育出来后用来战争,用来去体验和完成平年代的人们所无法做到的。
厮杀到底就是他们的工作。
除了工作,他们和我们一样,一样可以在工作结束后去夜店吃块猪肉派、和自己的死党一起花天酒地一番,一样有着自己的责任和家庭,一样有情感世界,有爱与恨。
不苟言笑的长官草薙水素要求函南开枪结束她麻木而痛苦生命,就像当年她开枪射杀她自己的至爱那样。
但函南却告诉让她要活下去。
人有时候每天不得不重复着同样的使命,不得不每天按照同样的航线起航规航,有些细小的、个人的感情速求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不得不为了利益而舍弃自己内心的真正追求,或许这些追求在别人眼中像老庄的小国理论中那样渺小。
导演将这些现实社会的问题引进电影中。
最后函南选择了与敌人的王牌飞行员——一名正常的成年男子“教父”单挑。
这是每一个人从稚嫩的孩童进入成人世界的挑战,也是一个过程,或许是一个瞬间,或许是一个夜晚,或许是更长更长。
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必然因人而异,影片中最后函南在战斗中被打得血肉模糊,他像掠过的飞鸟一般消损在天际。
但最后导演却美化了这种失败。
通过函南的内心独白告诉观众:每次走过一样的路,景色才会变幻万千,光是这样还不够吗?
显然,导演已经将问题的答案告诉了我们。
纵观整篇的人物设定,都是平静而忧郁的中性色调,3D场景设定一向精致。
真实的对白。
战争的CG不算太多,但做工和场面效果无可挑剔。
整部影片的制作相当精良,给后现代的硬朗灰调吹来了一整柔和的风。
草薙用的烟灰缸上是青蓝色的釉瓷珐琅,司令部里的西洋洪钟的声音浑厚而神秘,夜店的墙壁上是迷离的暗粉色霓虹和中世纪的歌特玫瑰,夜寻时飞行员副看城市,仪表的灯和城市的灯倒映在玻璃罩上。
这些细节,令人愉悦。
音乐也非常棒,荡气回肠的竖琴和弦乐。
押井守的老搭档,川井宪次。
非常喜欢这部片子,会重新看第二遍。
当草薙水素走出画面,留下一整片空旷无垠的晴空白云时,便有了这一种预感。
这感觉就如同前不久重温《攻壳机动队2.0》的时候,镜头离开素子稚嫩的背影拉向山下如织的车水马龙、无数灯影活动渐渐连起的无形网络的时候,黑屏、白色大字体字幕、以及在影片中被无数次反复播放的THEME音乐。
也难怪,这一向是押井守的惯用风格,平静地铺陈完整个故事,又或许是故事的一小部分,然后适时地噶然而止,留下一地支离破碎的闪烁片段。
期待已久的押井守的动画新作,改编自森博嗣的原作小说,却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智慧想像。
特地去了那家片源有所保证的我的最后那家保留店淘了碟,封面上的简介写得很小儿科,任凭谁都能随便瞎编得出来的故事设定,兴致顿损大半,毕竟押井守也拍过一些烂片,但凡脱离了动画的表现手法,他的真人执导水准也就大多停留在二流到三流的阶段,让人不忍一睹。
另外,《空中杀手》的人物设定也相当“复古”全无立体感,长相都很类似。
只有那一片碧蓝色的天空,叫人心旷神怡。
影片的前60分钟。
依旧是相当唯美写实的画面感官,静态物体与景色逼真炫烂的刻画要远比单用摄像机拍摄出来的实景叫人喜爱;而动态时的空战场景则是这部动画影片最大的成就。
在这部影片之前,叫我叹服的是《战斗妖精雪风》,看过制作这部片子的花絮完全是实地取材,成品的画面动感十足,尤其是视角的切换和飞行时视野的真实感官被完全地记录下来,这是任何一部真人版空战影片所不能企及的。
而《空中杀手》更是将这一动画片天生俱来的优越性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依托 CG技术的日趋进步,我们可以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最酣畅淋漓的空战场面,1V1,还有群殴,完美的处理,逼真到无可挑剔的画面感受,有时你甚至会怀疑这并不是部动画片。
刚一初始听到影片的THEME时,第一反应就是95年的首部攻壳,两首曲子,实在是太为相像了。
GOOGLE了下,果然出自同一人之手川井宪次。
结合了民族曲风的元素,使得THEME听起来更为大气滂沱,如果说95年的那首听上去有些神秘感的话,那么今次的这首则在我最后一遍听它缓缓响起时,感受到了那么一丝哀伤。
而那哀伤竟然亦随着影片的最后进行而渐渐膨胀开来,变得悲伤起来了。
影片的后60分钟。
押井守想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开始逐渐浮现出来,故事从每个人只字片语的旁白中被拼凑起来,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段冗长独白是在酒吧里水素对函南说的;在寝室里三矢对函南说的。
后者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背景的成因,后者告诉了我们押井守的这个故事的逻辑。
只是,一切都太过模糊,水素挣扎于这个8年轮回的漫长而看不见终际,三矢的口吻中大半是不确定或是太过主观的猜想和臆断。
这群没有记忆的“基尔多雷”们只能像提线木偶一样日复一日地干着自己的工作,在天空中杀人、或者被杀。
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去思考自己的命运,于是假装着与这位新来的熟悉的陌生人“函南”的相处,每日里在休息室里等待迟归或者再也不会回来的战友,没有太多的悲伤,又或许悲伤的只是那些天里和他积累的那些点点滴滴的交织又或是感情。
因为马上,他还会回来,用他的“前任”一样的方式叠报、用他的“前任”一样的方式折断火柴。
所以机修师才会对三矢这样咆哮道“水素也是为了要尽量保护你们不作牺牲啊!”原来这是一个有关“前世今生”的惨美爱情故事。
我不知道在这8年里,水素有多少次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又或者是不是每一次,她呆望着天空用手颤抖着无法点燃自己手中的香烟,又或者是不是每一次,她都能异常平静地面对“函南”说:我已经等你很久了。
她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悲伤和随时又要可能失去面前爱人的恐惧。
所以我们才会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看到她的“轻浮”;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看到她的酒后放纵。
当时,函南无法理解,谁都无法理解,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终于,水素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煎熬。
她举起枪对准“函南”,她要结束这毫无边际的轮回,同时也结束自己的“无数次”爱情。
可函南还是回来了,甚至还不依不饶地追问起自己座驾的前任的事情。
而恰巧碰到个大嘴巴土岐野,吐露了真相,于是,在这一个轮回里,起了波澜。
影片的最大悬念就是敌方王牌,身为成年男子的TEACHER的真实身份。
看了好多网上有关他的推测,其中有一条呼声最高我也认为是比较靠谱的。
那就是 TEACHER是类似于GM那般地存在。
他是成年男子,所以可以不断累积空战经验,做出基尔多雷无法做出的动作和撒手锏,而水素的目标就如同她亲口所说的那样“我是不会允许别人杀死TEACHER的”以此来保护她的基尔多雷,同时又忍受积累了8年之久。
当身心俱疲的水素对着函南低吟道“杀了我,就如同我杀了你一样”,函南作出了抉择碧蓝色的天空堆积着厚重的白云,阻挡着望向远处的视线,水素终究还是没有点燃手中的香烟,命运要她继续一个人坚强地生存下去,直到,可以打败TEACHER的那一天。
感觉影片始终有着攻壳的影子,除了类似的THEME之外,还有近乎相同的女主角的名字,还有那条曾经是巴特的长耳朵狗,可能,这里头又是押井守的一些个人爱好吧?
另外,森博嗣的确是位让人通常能大吃一惊的作家。
当年他的《全部成为F》就大打伦理和畸恋牌,结果大获成功,在有限的描述中堆彻无形的线索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虽然不知道此次改编过程中保留了多少他的经典元素,但仍然可以在剧情中见到他的一贯笔触。
在他的原著小说中是以函南为第一人称进行描述的,在这里转贴一下该书的简介“我身為戰鬥機的飛行員,開飛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殺人則是最重要的工作。
我用殺害人命的手指玩保齡球,拿漢堡和飲料。
在廣大的天空中,生和死都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
活在这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被这样问你会如何思考?
最近,我因为种种巧合频繁思考这种问题。
当许多事情变得理所当然的时候,很可能大家都不会去思考诸如“我是谁?
”“我活在这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
”“这世界又是什么?
”这些理所当然的情景大家想必都经历了许多。
比如说,“上课-下课-吃饭-回寝室”模式、“上班-下班-乘地铁-回家”模式、“起床-做饭-打扫-睡觉”模式、“编程-发狂-编程”模式等等... 习惯了这些模式以后,以上的很多问题很可能就不去思考了。
最近总有很莫名其妙的想法,比如听一个老师讲课,反反复复重复幻灯片上的内容4、5次,反反复复说一个例子好几次...我就在想老师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些模式,他们就准备那样子持续下去,不再顽抗他们的命运了。
有些人总是喜欢说这样的感言,比如说我小时候曾经想干xxxx事——结果现在没有做成,比如我小时候有xxxx的天赋——结果现在我也不指望我这天赋能有多大发展...曾经我对这种言语十分窝火——你为什么就去反抗呢?
你想干为什么就不去做呢?!
最近也轮到了很多保研等等的事情。
丫能保研,谈了半天我问他你喜欢现在专业么...搞半天他说其实自己喜欢的是数学不是计算机之类的... 我给他分析说我预感到你读到博士然后在学校教书教一辈子... =人= 你可以去死了多多少少大家都有想过为自己的生命去做点什么。
我尝试过在家里的饭桌上谈论生命的意义这种事儿。
父亲会很无奈囧的说有些事情不要多想。
我常怀疑自己的存在性。
我倒是很支持“缸中之脑”的理论,姐也同意说确实味觉触觉这些都是要通过大脑...我们接受的一切信息也可能是那种很滑稽的场面——一个放在一缸溶液中、插了很多正在发电信号的电极的大脑。
《空中杀手》的世界从物理上来说也是一种电信号,片中人物的本质也只是电信号的组合,包括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疑问他们的反抗等等... 三矢这一角色就是对自己不可靠的现实和不可靠的会产生质疑的人。
他认识的人在反反复复理所当然的重复各种“模式”,不知道重复这些模式的意义——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和谁战斗... 这不就是当下许多我提到过的我们身边的人的模式么?
男主角是抵抗这一模式的人,这从我的观点来说好像是积极的。
=人=空中杀手更像游戏模式。
男主角的“战斗-死亡-重生”模式就是普通游戏模式...我们观众还可以从主角模式跳出来。
现实世界是什么样?
我们可以反抗命运,可以与人相爱,可以在各种战场上与他人厮杀,可以尝试说服别人与你一同去改变世界,但是当你和命运抗争到最后,你只不过还是挥挥手向你的遗体告别然后最后一个脑内电信号消失——恰似空中杀手主角的结局。
至于记忆什么的也就像最后那个蓝天的镜头——浮云啊至于children的名字,这个设定有趣的。
我们都是孩子,在"teacher"眼里。
人类花了冗长的岁月搭出来的文明塔在那些不可摧毁的人物眼中都很任性无知。
有些好问的好思考的好改变世界的人拼命想去明白弄清楚去打败"teacher",他们都是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 我要像年轻人传达一个讯息在这个国家里已经没有了饥饿、革命和战争。
社会高度发着 人们过这丰衣足食的生活,享尽天年而终。
反过来想,难道这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嘛?
尼特族、飞特族、呆坐在涩谷中心街的少女们、杀害父母的少年。
从成年的视角来看,无论将他们划归为哪个不正常的族群都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
现在,我们更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并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他们。
通过这部电影,我想要像现在的年轻人们传达一种平静却是的真实的希望。
——押井守小谈押井守之前24送的关于空中杀手的制作花絮因为没有看原作所以没有去看,刚才把2碟都看完了。
我觉得我很欣赏押井守。
花絮和电影不同了,花絮是讲述一部作品诞生的原因过程和期望。
空中杀手的诞生原因是押井守站在55岁的坎上,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
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丰衣足食、尽享天年而终。
押井守认为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生命才刚刚起步,但是这种痛苦感却也很强烈。
押井守希望用这部包含了比以往作品更多情感的新作向现在的年轻人传达出一种平静、真实的希望。
那么押井守有没有达到目标呢?
对于我来说,有。
真的达到了,这是一部关于生命意义是什么的片子。
在花絮种看到押井守亲口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他的目的达到了。
还有一处问到押井守觉得自己做过什么让自己让自己很满意的事情,他说他没有逃避。
我突然觉得很有喜感。
把自己比作狗的押井守比起宫崎骏我突然觉得他比较可爱了。
可爱这个词形容的很别扭。
好吧,我就是比较喜欢他。
看了粗略的作品诞生过程世界观在押井守的眼里是十分重要的,这与宫崎就不同,宫崎的故事就是有种流淌出来哗啦啦的故事呈现出来,目的是取悦大众(不要在这一点上喷我,我也欣赏宫崎的)。
而押井守的作品就会给人一种去思考的力量——这很可能会受到一部分人的排斥。
大凡现在不是那种“看个电影你还要教育我的!
”思想很流行么(在中国更不用说用动画片的形式了)。
而我从几年前就开始认为这种有思考余地的属性是好片子的必备条件之一。
制作的手法很独特,诸如“表现出静态的动画”——表现许多人类无意识动作的画面;“表现children永恒的生命”用27秒的时间表现喝酒的动作、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感...;声音处理上用安静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向观众传达出押井守所构造的世界观。
押井守还说“由9成的技术细节观众是不会去关注的,这些细节你做了没有做很可能观众也察觉不到”。
但却是形成了很多感观上的刺激... 细腻是制作的一个关键词。
在大学社团节的首映式上押井守对他所期望的观众——年轻人说:“你们觉得很痛苦吧?
我也觉得很痛苦。
我已经过了一轮了我再来告诉你们,这种感觉其实还不错呢...”这次押井守用了年仅23岁的编剧来写剧本。
也是为了让整部片子更加能让年轻人看懂。
还有个小道消息就是促使押井守改变的是自己的爱犬死亡以及 自己女儿出嫁,和押井守交流的时候押井守觉得隔阂很严重。
首先这当然是一部押井守作品,然后这也不像是押井守作品。
从攻壳机动队到人狼,凡是和押井守扯上关系的电影,通常的评价就是“闷”、“看不懂”、“莫名其妙”。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能赢得各种赞誉以及疑似有受虐倾向的fans。
所以呢,我是带着这种觉悟去看《空中杀手》的。
无数人在看过之后哀嚎:什么空战啊!
什么爱情啊!
鸭嘴兽你赔我时间!
对此我唯有冷笑了,毕竟如果押井守要真的做爱情片和空战片,哀嚎的就不只是天朝的下载党,日本那边恐怕会有人感叹市场经济的大潮终于让押井守也屈服了……实际上,说他不像是押井守的作品,就是因为他对商业和观众做了妥协,比如请了大牌演员做声优,以及宣传上号称要写爱情故事。
但以上的那些噱头不过是个谎言,或许能骗骗几个小情侣到电影院分享空中的浪漫,但是那些令人绝望的静止画面和生硬到风格的剪切才蕴含了导演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又是典型的押井守作品。
综合起来看,《The Sky Crawlers》是押井守这匹狼皮上了羊皮后的杰作。
先是以人畜无害的嘴脸示人,等到毫无经验的观众接近后,才露出其血盆大口。
现在来谈谈影片本身。
“一群长不大的小孩子的战争”,面对这个命题,你会有什么样的联想呢?
说是小孩子,但是抽咽喝酒逛窑子,一样也不落下。
只是,无论是酒馆的老板,基地的整备员大妈,甚至是窑姐们,都用着哀怜和同情的眼神看待他们。
因为这些人是“大人”,是这场游戏的局外人,是付钱买票的观众。
那些无所事事观看战争新闻的人,每个人都在为罗斯托克和劳特恩公司的战争事业尽一把力。
那些参战的“空中杀手”们,只是单纯的像公司职员一样,起飞,战斗,降落(如果没有被杀),生活。
一群青少年,叛逆又冲动,会对着围观战斗机残骸的人大喊:“不要用可怜这种词来侮辱他们”。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teacher是他们永远不能超越的极限,一个以“大人”的身份神一般的存在。
“长不大……”不是不能长大,而是不愿意长大,面对明天可能就死掉的命运,长大这种事,有什么意义么?
草剃水素生了孩子,作为孩子的她居然生了孩子,她活了至少8年,做了8年疲惫的青少年。
可是命运呢?
孩子的命运是长大,但是对于基尔特连来说,他们的命运就是战斗,然后死去,以孩子的身份复活,继续战斗。
生了孩子又怎么样呢?
活得比同伴久又能怎么样呢?
“在什么东西获得改变之前,你必须活下去”但是活下去就意味着见证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而轮回的终点,就算teacher被击落了,事情会有所改变么?
学生总是想反叛老师,可是反叛到最后不也是要毕业、要成为“大人”么?
“即使是走过无数次的路,也能到从未踏足的地方”“正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才会景色变幻万千”“只是这样,还不满足么?
”“因为只是这样,所以才不足够么?
”但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讲,这条路只能走一次。
这算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
其实本来对战争片没什么兴趣的,但是押井守总能把看起来乏善可陈的话题提升到富有人文思辨的高度,无论是在赛博空间探寻ai及人类意识的主体性,还是在和平年代通过战争秀来满足人类对杀戮的模拟和渴望,蓝灰色的冷淡色调,都非常的有魅力,非常的吸引人。
虽然我很讨厌许多电影电视剧会加入无意义的景色长镜头,但这部的每一处沉默、吸烟、重复的天空镜头,都让我觉得又丰富又寂寥。
戴着降噪耳机,沉默的时候周遭特别安静,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看到草薙把满杯红酒灌进嘴里,我的胃也会感到酸痛。
我很喜欢关于轮回的故事,但是空中杀手中的轮回比我看过的任何一个都好。
把死去之人的灵魂注入永远不会长大的“永恒之子”里,填入新的记忆,制造一个个似像非像的克隆人,有人在轮回中迷失,有人不断地寻找自我,最终绝望,选择结束生命。
草薙看清了事件的真相选择结束轮回,我估计三矢的那一枪是想阻止她自杀让她继续生存下去吧。
三矢对草薙的情感也很耐人寻味,她一定是被草薙的魅力深深吸引,但草薙却并没有注意到她反而只是注视着函南,她又嫉妒又无奈。
她发觉了大家都是永恒之子的真相,却还抱有一丝“或许自己是可以长大的”侥幸的希望。
我认为她的形象比基地里其它人更鲜活。
彩蛋似乎昭示着草薙走出了心结,两人结束轮回的比较光明的结局,但我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因为就如草薙所说,他们已经变成依靠杀戮和战争来存在的傀儡了这算是我看过女性角色塑造最好的日漫之一了吧,甚至还是异性恋,草薙的人格复杂程度,她的隐忍、悲伤、冷静,还有偶尔的情绪爆发,就像这部故事本身一样吸引着我想要去了解和触摸。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看完了就和喝醉了一样
去年,在『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的日本首映会上,导演押井守对在场的大学生们发出如下的感慨:『我制作这部电影的动机只有一个——我已经过了55岁了,刚开始制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正好55岁。
我现在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的人生。
所谓的人生,无论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对这些大叔来说,都是很痛苦的。
这是很正常的。
对于你们这样年龄的人来说,现在只是漫长的马拉松的起点。
而我则是跑完一圈的人。
我作为一个要开始跑第二圈的人,有些话想要告诉你们这些正在跑的人:很痛苦吧……其实我也很痛苦。
但其实这感觉还不坏——当你跑到终点的时候能看到不错的风景。
这就是我过了55岁之后的感想。
』这部内涵深邃的动画电影『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娱乐片,甚至在某些人的眼里会被视为晦涩、枯燥的存在,但押井守制作本片的目的恰恰不在娱乐大众,而是以文艺电影的标准来映射现实的世界,传递心灵的讯息。
所以,倘若没有25岁以上的人生经验,恐怕很难体悟到影片内含的深意。
和平世界上演的战争秀、永远长不大的小孩(Children)、漫无边际的命运、坚定而又脆弱的情感、无限重生的轮回……这些元素所构建的,不仅仅是押井守所营造画面中的那个虚构世界,而更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人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这,也正是日本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最本质区别——后者推崇的是以夸张的肢体动作为核心的『形而下化』,前者则是强调准静止画面中蕴含精神实质的『形而上化』。
尽管好莱坞动画能够创造高达数亿美元的电影票房,但其在心理描写、情绪渲染、表达抽象概念等方面则完全无法与日本动画匹敌。
从技术层面来看,『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将2D动画对人物表情细节的刻画发挥到了极致。
很多看似静止的微妙动作,其所营造的表现力,已经与真人电影的效果不相上下——甚至更为优秀。
尽管经历了票房的失败和电影节竞赛单元的空手而归,但『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仍不失为一部好片,一部能给人巨大心灵震撼的动画电影。
看来,押井守自有他自己的坚持。
正如片末的台词:『即便是同样的道路,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落脚。
正因为是同样的道路,才有不同的景色——这样还不够吗?
——还是说,正因为这样,才不够吗?
』---http://www.leeforce.com
未来不是我们阖眼之后的繁华,未来藏在是繁华里最不易觉察的荒凉,这说在最前面。
日本的动画里,我喜欢新海诚,喜欢他永远的孤独和优雅,但是我也喜欢押井守,喜欢他的作品像个男人一样的气质,冷酷,简明,崇尚思辨。
人类的进步总会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从怕死到了怕生,那样的未来里连结束都不被允许,我们成为永恒之子,我们除了战死之外可以得永生,即使是战死我们也可以转世,即使是我们试图逃避都会被再次利用,制造进步的人,最终成为了构成进步的一个元素。
除了那只无名的狗在草地上蹦跶的画面以外,大多都采用了暗沉的色调,那是一个多么美的未来,世界已经迎来了永久的和平,战争也有战争委员会管理成为了做秀,用途是为了让人们珍惜眼前没有硝烟的日子。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可笑的,我们总是需要相同的东西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感受,比如我们在爱里受伤然后才能证实自己在爱,比如我们需要战争才能证实我们爱好和平,比如我们需要被奴役才期待自由,总之人需要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样的,人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旗号,所有的构想都不可能使人性获得安宁,人注定是要迷失在高密度的科技之上的。
一念不生,万籁寂静。
社会没有可能这样,所以战争,奴役,伤害,无知,种种恶都和善一样重要,本来,善恶相对而成。
然而当函南第一次说出正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景色才会变幻万千时我还是惊喜的认为这就是押井守苦中作乐的精髓,事实上不是我瞎猜,因为不久后,函南在准备击垮教父的时候再次重复了这句话,并且说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
这句话在我看来几乎照亮了整片在乌云中的天空,即使人类被命运重复使用我们才得以知道微小的自我控制有多么值得喜悦,如果所有的人类轨迹都毫无相同之处,我们既不可能走到今天也不可能在任何时候掌握身为人的尊严感,我们不能缅怀不能担忧,我们的路在整个虚无中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连共性都失去,这样应该更惶恐和无助吧。
所以,即使函南被教父干掉了会被再次利用也好,每一次我们生和死的方式和意义都不相同,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
有意在职员表前最后的画面上单单只剩下天空,连狗也一步三回头的走出了画面,那么明朗又不被左右,我希望这是在说一种心境,开阔又释然,不再哭了,不再害怕死不了了,不再痛恨回忆被复制了,这是命啊。
职员表之后函南不在了,虽然飞机落地的样子那么像。
草薙的样子平静,对柊勇来说可看成全新的开始了,这一次,我想会是不一样的,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景色才会变幻万千,草薙你要留心未踏足的地方,别再忙着厌倦看过的每一处了。
游戏是有规则的,好在,活着的游戏规则我们并不知道,要靠个人的领悟,草薙你的游戏不在天上了,柊勇你的游戏里教父是什么你还不知道呢。
押井守太擅长做战争片,通过转化代理人战争,脱离政治经济变成公司之间的竞赛游戏。一批批的士兵轮回与一代代人出生又很类似,其实一代代没有变化,重复上一代的使命,而这个使命和恢弘远大无关,有一种悲观色彩,或者说只是戳破原本的伪装罢了。
即使是走过无数次的路 也能走到从未踏足过的地方正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 景色才会变幻万千这样还不满足吗或许正是因为这样 所以才不满足吗
一般般,后来都是拖着进度条看的
火影的人设令人出戏
目前不太看得懂。。
我到底看了个啥。
動畫片也文藝~
意象美到一個極限。那個鉛灰仿若晨霧的迷離世界,背載著全部記憶與落寞的永恆之子,萬籟俱寂的宵禁子夜隧道她舉槍對準你的喉管,瞳孔海潮般曖昧。想逃離嗎,她說,這次換你來殺我。他們彼此相殘而又擁抱在一起。正因是走過無數次的路,景色才變幻萬千;這樣還不滿足嗎。還是正因如此,所以才不滿足嗎。
美学核心之一
看不太懂要表达什么,略无聊~
刚开始的轻音乐很好听
完全可以砍掉一半时间,核心思想有些作,空战还行
没啥感觉。不过那一段空战的感觉还不错。
片尾曲不错~
永劫回归的寓言 却另有一种完满 一贯的押井守主题 生之证明
看了之后,老久了,忘记了剧情。。
不如想象中精彩,但静默中有着额外的力量。空战场面稍微少了些,结尾竟然是打输了。。。。
我忍不了那个人设……
实景+3D+2D的混合编排看的我头晕故事不是很喜欢开场曲倒还不错
多想在鬼门关走一遭后有一个女人,一面将我揽入怀中,一面拿枪抵住我的太阳穴,在我的耳边娓娓道来这世界的真相和存在的意义,之后问一句:还想死吗?将枪口转向,对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