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Mia madre,导尽我阿妈(港),妈妈教我爱的一切(台),马吉莉塔,My Mother
导演:南尼·莫莱蒂
主演:玛格丽塔·布伊,南尼·莫莱蒂,约翰·特托罗,朱利亚·拉扎里尼,雷纳托·斯卡帕,多梅尼科·迪耶莱,塔蒂亚娜·莱波雷,比阿特丽斯·曼奇尼,斯特凡诺·阿伯蒂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年份:2015
简介:玛格丽塔(马吉莉塔·贝 Margherita Buy 饰)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巴里(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详细 >
不光是女性,走到最后赢的总是无奈
莫莱蒂真的是最有穿衣品味的导演了。暖到融化一切。亲人离逝的过程越漫长反而越能治愈所有的伤痛。苍白无力地去努力挽留是感情最动人的时刻。
名导处理起来本就擅长的亲情题材,自然会有些过人之处,比如克制,配乐越来越中性,纵然生活有再多问题,亲人之间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总是那么轻轻一点云淡风轻,颇有几分小津的影子,但换成意大利语对白,总让给人觉得情感不够浓烈。嫁女和丧母有点像,讲的是一个谁都可能会经历的过程。★★★☆
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走不出生活和走不出电影是一回事。
同样这个片子换个导演的名字肯定进不了cannes啊。。。不痛不痒的平庸。戏中戏到底啥意思?好比人生旅程的cut又action的隐喻么。。
电影院门口的长队 前天路过richar lenoir大道越过灌木丛看到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队伍
当人开始独自追溯一件事、一个人、一段感情、一个工作、一种状态时,每个人都会掉入时间早已挖好的陷阱,它叫做我的生活。
很疑惑莫莱蒂究竟是怎样混到如今这个地位的。都在夸什么莫莱蒂站在角色旁边,除了这种无聊的伎俩以外这部电影还有什么? @2021-02-04 23:07:03
意大利语听起来就像撕逼/北影节五棵松成龙耀莱字幕好差/First电影节获奖作品「告别」真的没有参考么。
不好看
应叫《玛格丽塔》更贴题,自己不如母亲,自己母亲不如。如一面镜子,时刻应对照反思自己是否如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电影里,莫莱蒂后撤了半步,以一个沉默儿子的形象注目着这对母女,也隐忍着这份伤痛。就像电影里女导演不停向演员强调“要站在角色边上来演绎角色”,莫莱蒂正是借着这后退小半步,让自己的情感,这么切近,又好像如此辽远。这是一个艺术家真挚,一个中年男人的克制。
女主真多余的存在,妈妈就后面才有戏份,那个演员什么鬼。HKIFF
虚假的现实主义,游离的代际焦虑,臆想的女性困境。情绪倒是很有抓力,但是仅限于此。和男演员几场见面吃饭的戏写的太生动了,但女导演工作这条线略显符号化。叙事不规整是一种写作策略,给予情绪更多生长空间,但戏中戏的加入反而让原本可以生动的故事变得浮躁,矫饰的“真实”。
我大概理解莫莱蒂在影片中反复强调的那句——你是演员,你既要融入角色之中,又要从角色中抽离出来。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扮演着至少一个角色,时常让我们感到恍惚,我们有时沉沦其中,有时顿然抽离,看不清真正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只觉得既是生活的主人,又像个局外人。影片中女主无时无刻不在怀疑、不在反复融入各种身份之中,充满了压迫感的生活,眉宇之间尽是重担。不过,整部电影是低于我期待的,莫莱蒂不该是这个水平啊,大段戏中戏一塌糊涂,情感刚刚到位马上稀释掉,本来就是挺糟心的故事,结果剪得更乱七八糟,到最后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了。
对亲情的诠释,南尼莫瑞蒂快做全了,不通过激烈的伤害来形成谅解的叙事,但也不缺戏剧化的,将亲人将逝和职业困境,一并堆给被导演自己让度的角色身上。南尼扮演了女导演哥哥,或许有助于将自己抽离开一点点,回眸过往那些总在自我映射的“作者电影”。
挺感人的影片,大约融入了导演的亲身体会。
7.0 其实是在讲中年危机,可以砍去的东西太多了
确实是“偶有佳句”。力求还原的真实质感在寡淡和况味之间徘徊,后半部分的蒙太奇手法突变造成了一些戏剧性段落。张力和不适感并存。最后的对白,似乎是对《永恒和一日》的致敬,明天比永恒多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