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的这部电视剧,拉长的时间线让我回忆起来只剩下一片灰暗和几个让人揪心的画面,内心进而如同开锅的沸水,翻腾起已沉淀许久的情绪。
倒是满符合管虎包裹各种外衣的文艺片的定位。
陈道明饰演的陈一平,一个好人,工作兢兢业业,滴酒不沾,无不良嗜好,会给自己的女人洗脚,每天按时接放学的女儿回家。
可是生活给与他的是什么呢?
一片灰暗,记忆中一个镜头甚至成为了我一个成年人的内心阴影。
(他老婆到金店还是柜台,试一个金戒指摘不下来那段)有一次工作失意,我是被那个场景生生吓醒的。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挺幸福的时候,我都会莫名的想起那个镜头,甚至有点感激个镜头,说它一直在激励着我。
回过头来,陈一平和小丑(2019版)是真的有一种内在的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给普通大众以苦难,换取他人的眼泪与庆幸。
我们都是平凡人,一场大病,我们的家庭都会分崩离析。
我姑父肝癌晚期的时候是在清醒的情况下去世的。
临死的时候还在问“给我打药呀,再输点血。
”今年年初舅妈被查出肺癌晚期,表姐从广州赶回东北老家,照顾了一个星期,然后被老板叫回去了。
我不知道表姐心里怎么想的,但是如果换成我,估计我也会掏枪杀人。
小丑有一句名言“ 只需要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能成为疯子 ”,我想陈一平也应该有一句对应的名言“人生日复一日的压抑,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机会,人人都不吝啬于犯罪”,我经常会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正直的人吗?
或许不是吧?
在人看不到的角落,我是一个贪婪而又自私的人,我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不是无心之失,我享受那种跨过底线、禁忌的快感。
讽刺的是正是这样一个我,现在的职业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在努力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生活中有多少类似我这样的人存在呢?
被规矩、道德、法律束缚着,被繁重的工作、不公的待遇折磨着,被无望的未来、一潭死水一样的生活紧锁着,内心就像有一把欲望的火,想要烧却不知道要烧点什么。
就像陈一平,一个小火星,就会点燃自身。
第一次看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剧情很扯 在看过之后发觉这部剧主要不是讲刑侦破案 它应该是剖析人性 剧中反映的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 以及中国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特有的气质特点 包括整个体制问题 它更像是包了一个侦缉的外壳 去讲一些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不敢讲不能讲的事情(鉴于我国对于意识形态的把控🙂)文艺的创作带有隐晦性质 像陈一平他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一辈子安分守己当个好公民的人们 平凡的大多数 他们梦想着过上不愁吃穿家人康安的好日子 然而如此简单的愿望在这个社会却很难办到 很难说是什么原因 在这种只有少数人掌握游戏规则的环境来说 绝大多数人都被蒙骗 即使想要挣扎但找不到突破口 被逼到无可退路的地步也就只有鱼死网破了 人们越来越虚假 白天是你晚上是我 说难听点就是白天是人晚上是鬼 世界上哪有什么正常人 正常又是什么呢?
很绝大多数无能虚假的人一起和稀泥?
我在想即使是到了今天 我们社会上的陈一平也绝不会少 社会生态环境更加严苛 社会达尔文主义永远通用 上层的人在欢狂 底下的人看不见 其实许多时候也是这样 没有亲眼见过一些丑恶的事情也能带来巨大红利时 你也不会亲身涉险 尤其是一个物质条件不充裕的家庭 当生存成了头等大事的时候 就会屈从的 人嘛就是这样 其是一种“观赏动物”本来处在社会各个双眼睛的注视中 观察别人 了解人性 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是真的很有趣 我明白剧中蒋寒的人物心理 陈一平是生活中平凡的每一个我们自己 蒋寒就是创作者的意图 他审视着每一个人的动机 心理 思想状态 冬至这个名字很高级 意味深长 当你正成长着 一事无成 被生活各种人 事无情鞭挞时 大约是在冬季
太久没写东西开始炒冷饭。。。
号称《黑洞》的姊妹篇,实际上《冬至》跟《黑洞》根本八竿子打不着,顶多有个时间的延续性。
早先《黑洞》曾创下不俗的收视率,更有着重播N次的纪录,此次虽是原班人马,不过能否超越前作,还是未知之数,我也不妄作定论,片子看到现在,我只有三个字:我喜欢。
一个臭拽的导演其实我并不喜欢管虎,一看就知道他是那种孤芳自赏、看谁都不顺眼的人,就凭他曾说过“电影是艺术,电视剧只是快餐,垃圾食品”,我就有权利这么说。
电影导演看不上电视剧也是常事,既然如此你就别拍电视剧啊,像这样一边拍着电视剧,一边骂电视剧没品位的人,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是什么?
当然,我不喜欢管虎不单单因为他的脾气性格,更重要的是他对片子的控制能力并不像他自己认为得那么好,从当初《黑洞》结局的仓促,便可见一斑。
如今的《冬至》就更加明显了,管虎犯了一个和刘伟强一样的错误,他想讲很多事,但他没有能力把它们讲好。
也许管虎想给观众一种像剥洋葱一样的层层剖开的视觉享受,但结果证明,观众剥开的不是洋葱,而是一头蒜,还好没有完全散架,那银行里的拆迁款将故事中的人物松散的联系在了一起,但与导演自己的想象却相去甚远。
另外,40集的长度,管虎也没能把握妥当,明显给人前紧中间松的感觉,只有结尾那10集做得比较出彩,有那种该有的紧张感,而不是前几集的慌乱感。
再有,管虎喜欢营造一种故弄玄虚的氛围,当初的《黑洞》已初露端倪,如今的《冬至》既然打的就是悬疑剧的牌,自然就更加明目张胆了。
殊不知,让人有故弄玄虚之感是悬疑剧的大忌,有的时候过分强调感觉会使片子显得很做作的。
不过,话分两头,毕竟他为我们带来了两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且他在演员选择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总体来说功大于过,还是应该给他一个公正的正面评价的。
两个绝顶的演员再刁钻的观众恐怕也不会对陈道明的演技质疑,这个已经习惯地被冠以演技派明星头衔的男人在《冬至》中的表现仍然让我吃惊。
如果你看过《黑洞》看过《康熙》,恐怕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阴险如聂明宇、霸气如康熙帝怎么能变成如斯懦弱平庸,活脱一个又慫又软的小市民。
外八字、驼背、终日带那一条长及膝盖的大围脖……满脸写着老实人、与人无害的字样,这一切的细节还有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乃至语言微笑都恰到好处,让人又气又怜。
但,当他第二次进入微机室转帐时,陡然间,仿佛有一个身影从他身体内闪出,聂明宇那张阴笑的脸时隐时现,这个平庸小民背后的决绝与恶念一点一点从幕后走向台前。
可以说《冬至》所讲述的正是主人公陈一平如何走上从方鸿渐到聂明宇的无间道,而陈道明的成功也正在于他将这种转变表现的丝丝入扣,顺理成章,既不觉得突然,却也明显可见。
按照电视剧中的话,陈谨所饰演的是一个具有很多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品格的江南小镇女人,只不过太过典型,反倒适得其反罢了。
个人一直对陈谨的演技评价颇高,原因不在她那大辫子老师的知性女子形象,也不在法官检察官这类威严理性的角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花非花》,虽然收视平平,个人认为却不失为一部好剧,陈谨在其中演绎了那样一个角色,神经质、敏感脆弱,我就是被她那连眼神里都透着的神经质所打动的,那是一种让人心疼到想要保护的感觉,就这个人物而言,陈瑾的演绎是很成功的。
如今《冬至》中这个戴嘉再一次证明了我对她演技评价的正确性。
戴嘉是主人公陈一平的妻子,典型的小镇市井女子,小气而敏感,胆小却贪婪,这个促使陈一平走上犯罪道路的催化剂,你又能说她有什么错误呢?
她只是出于本能地保护着这个家庭、尽着做妻子的义务、盼着自己的丈夫能有所作为,虽然这种本能带来的是家破人亡的命运。
可以说陈谨让这个人物立在那里,观众说不清楚到底应该很她还是爱她,骂她还是安慰她,只能感叹小人物的命运就是如此,永远也别想摆脱宿命的轨迹啊!
一个比导演还臭拽的警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大陆电视剧就这样,我总觉得大陆刑侦剧中的警察不招人待见。
走了一个凭经验办事的老头子(请允许我这样形容刘振汉),却换来一个欺骗感情,卖弄学识,自以为是,外带神经兮兮的哲学家(请再次原谅我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蒋寒),我只能说这个警察比导演还臭拽,比刘振汉还不着我待见。
整部片子都在他的自说自话下沿着本来的轨道运行着,这个省城来的干部总试图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地道的心理分析家,总想在别的人的心上陶个洞钻进去,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只有自己了解主人公陈一平,只有自己能拿捏得准身边这些形形色色各路人等,总而言之,在我看来,他不是个自恋狂,就是个神经病,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纯属个人观点。
至于他欺骗女人感情之事,涉及生活作风问题,或许本身就是一种侦破手段,我暂时不予置评。
终于,在压抑和郁闷中,《冬至》落下了帷幕,那种严寒与燥热并存的感觉久久无法退去。
虽然它有些繁冗,甚至可以砍掉10集,虽然它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成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剧。
无法与剧中那个可怜的人围炉对弈,只得和这部剧本身手谈一番,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过程,那种享受心灵契合的过程!
记得上大学时候看完了《黑洞》,又追着聂明宇的魅力点开了号称姊妹篇的《冬至》,可是最终没能坚持看下去,半路弃了剧,想来可能是这种第一集就知道凶手,同时情节并无紧张刺激的剧并不能吸引当时的我。
时隔多年,最近又想起了这部剧,一口气追完之后,感慨颇多,大概是阅历使然。
《冬至》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平凡的中年柜员,因为种种外因的刺激,挪用了公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人物命运的变化。
如果从刑侦剧的角度去看,情节硬伤颇多,但是根据此剧灰白惨淡的镜头色彩,诡异多变的人物塑造角度,阴郁寒冷有时候却颇有宿命感的背景音乐,以及人物塑造的重心来看,导演的本意并非是拍一部环环相扣紧张刺激的刑侦局,而是在刑侦局的外壳下,去探讨一些普通人生活状态层面。
命运层面的问题。
纵观全剧,第一个感觉到的词就是徒劳。
主角陈一平夫妇,平日里生活拮据却其乐融融,阴错阳差之下,获得了盗取一亿七千万拆迁款的密码,铤而走险,以命相搏,最后落的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此为徒劳;郁青青,柯镇华,戴巍之流,威逼利诱,坏事做绝,最后落的个人财两空的下场,甚至在最后铤而走险绑架幼幼之时,一千万已经不在陈一平手中,等于说绑架勒索一个穷光蛋,这何尝不是徒劳;刘家善,彭中华大权在握,暗渡陈仓,本以为天衣无缝,却不料被薛非撞破,不得已杀人灭口,事态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最后人权两空,此亦为徒劳;薛非自恃小打小闹,又有领导把柄在手,以为万事大吉,没曾想被好朋友向书武杀害,向书武一向正直,为抚养战友母亲,铤而走险盗窃了库款,一步走错,先后被薛非,刘家善两人要挟,犯下人命案;就连最后出场的美女富商杨婉玉,看似坐收渔翁之利,既获得了肾,也拿到了陈一平的一千万,却意外丧命,这些都是徒劳。
最讽刺的是,陈一平犯罪的一大诱因老蔡,居然在陈一平做了换肾手术几天后去世,仿佛预示着陈一平所有行为的无意义。
可以说,徒劳是贯穿全剧的一大主题。
“世人慌慌忙忙,不过图碎银几两”,剧中凡是涉事人物,无一全身而退,这固然有国产剧邪不压正的硬性要求,其实仔细想之,即使警方未破获此案,涉案众人必也无法安稳过此生。
陈一平夫妇会在忐忑不安中,郁青青的威逼利诱中度过余生,柯镇华也不会放过郁青青和戴巍,刘家善和彭中华也不会放过陈一平,同时他们也会在被向书武点穴手的恐惧支配下度过余生。
可以说,在这些人按下拆迁款转账确定键的那一刻,在02年的那个冬至,已经注定了无法平静的度过余生了。
疯狂,因欲望而导致的疯狂,是电视剧所传达出的第二个感觉。
主角陈一平夫妇的疯狂自不必多言,在简陋的家中一次次做出偷盗成百上千万的决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蒙着黑布走过监视器这样简单粗暴的举动更是加深了这种疯狂。
电视剧通篇充斥着告密,偷听,偷窥,泄密,威胁这些行为,凡是与这笔钱有关的人无一不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郁青青柯镇华这些反派自不必言,我甚至怀疑郁青青频繁出现的假笑就是导演故意用来膈应观众,试图把这种疯狂传达给我们。
就连陈一平多少年的邻居杜占,都在偷听陈一平夫妇对话后做出了匿名电话这种行为。
甚至就连美女富商杨婉玉,在得知被骗之后,对她的救命恩人陈一平,提出了要分一杯羹的想法。
《冬至》极尽冷淡灰暗的镜头里,讲述的是一群极尽疯狂的人的故事。
所以我们在观影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渗人,分不清人的好坏,其实只是在描述普通人在欲望下的反应。
我个人理解,导演并不是把《冬至》当作一个刑侦剧来拍,事实上去掉gongan侦破的过程,它的故事框架依然是成立的,它更应该是一部荒诞伦理剧,情节上的硬伤能加深观影的反差,使人对剧中角色的感觉更强烈。
导演应该是想传达一种状态,一种普通人在面对剧变时候的状态,所以才会有蒋寒上帝视角的大段大段颇有哲学意味的对白,才会有陈一平危急时候想出的卖肾的应对方法,因为他是陈一平,他不是聂明宇,他没有多么高大上的社会关系,连同学聚会都被欺辱的普通中年人,危难时刻,只能像许三观一样去出卖自己本身的东西期待换取平安。
每集开头如水墨画一般不真实的江南小镇,或阴森或恐怖或颇具禅意或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角度奇葩到演员面部都畸变的拍摄镜头,都在传达一种处于剧变中普通人的应变的状态,就像天龙八部里的众生皆苦,命运推着他们在走,就像那个从水塔上掉下去的史努比,由不得他们自己。
看两三集就看不下去了,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冲着陈道明去看的。
全程快进。
全剧有两个最操蛋的不正常人,一是戴维DB,一是郁青青。
先不说两人怎么去的日本混的几年,败完了家一事无成回来却都一副极屌的样子。
尤其是郁青青,眼神永远迷离,在四十集里没睁开过,或者总一副喝醉酒的熊样,笑起来哈哈哈故作豪爽,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竞也毫发无伤?
敢问你凭什么,你的人设就是这样恶心吗?
你爱你亲哥——揣着这样不伦的情感还想着报仇,我想问一下:如果没有戴维透露消息陈一平能转帐,你准备怎么报仇?
怎么跟刘家善斗??
再说人银行说收回贷款就收回,你哥经不起就自杀还怨得了银行吗??
就那副样子还不费吹灰之力把个光头老总耍的团团转让他睡了还差不多!!
她的人脉全凭一张破嘴,动不动就对着萍水相逢的警察发发浪?
有个财政部长的儿子当男友还必找戴维这种渣男合作?
什么鬼啊。
人姐夫转给你们100万,都 是你个人的??
光头一分没有,他弟顺子为你背一条命也是一分没有还被亲哥砍死?
然后光头还要跟你合作绑架??
DB转走其中的50万你就绣架人外甥女?
这什么逻辑。
银行的钱不是你哥的好吗?
再说DB,无非是从日本欠了一屁股债回到家就到姐家作呕。
你姐嘴不严,屁大的事都告诉DB,DB就原话转告给郁青青(还一口一个妖精,我呸!
)合着这么大的公司都靠从外人这张嘴里漏饭过活???
警察永远是饭桶,尤其是国产电视剧一点不假,这里我就不吐糟。
但凡有他们的片断我都会快进,他们的人设就是饭桶+蠢蛋+和上级/路人谈个恋爱。
不少人说最后十集精彩,我又中招了,首先我最不明白的是陈一平为毛好好的去给人捐肾?
无非就是想搭上这条关系想转帐出国,用的着用这种办法???
还想骗人恋爱??
这都什么逻辑。
郁青青的嫂子姐姐个个看着都有戏个个都是无病呻吟,尤其是姐姐,永远化妆永远围一条围巾像烈士一样,我呸呸呸!!
还有一糟不吐不快:捐肾就捐,谈什么恋爱?
杨小姐就TM那么饥渴交易就交易不是相亲!!!
整个电视最正常的人是刘家善,他被捕后,再没任何看点,当然在黑洞里他也比陈道明出彩。
完全是因为在法考,需要网盘充会员下教学视频,下完了不能浪费随便去论坛下电影,就把这电视剧给下到手了,看了一半儿了,说说感想。
我现在看到了向书武被抓了,从看了这一半的观感来看,导演可能不懂法,也源于当年办案的确也就是这个样子的,很真实的反映了2004年之前在刑侦办案中的许多瑕疵,以至于导致当年很多警匪片,都让人同情反派,反而觉得警察粗暴无礼。
电视剧里办案是实实在在的不合规矩,《刑诉法》里有严格的程序,必须先立案再侦查,这到了如今可能都有瑕疵,当年更不用说,就是这么办的,追求实体正义而忽视程序正义,得到的只是非法证据,还得后期洗白,剧情里最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无证据随意抓人关人连夜审讯,然后毫无手续的放人,最开始是陈一平等人被喝来叫去的测谎,到后来更是离奇,在没有获得向书武确凿杀害他人的证据前,仅凭一张小偷的指认画像,就立即将人逮捕并上铐子关起来审问?
向书武交代自己职务侵占银行存款都有点冤,因为从始至终,公安是没有拿到绝对有利证据的,程序充满了瑕疵,而剧中人物并不是我们这些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他们怎么能未卜先知,还能大而煌之大摇大摆走进他人的家里窥测?
大摇大摆走进银行行长办公室提出要破门而入?
这里面最不守规矩的就是那个女警官,也不知道是哪毕业的。
主管会计是最先跑路的,实际上也没有拿到他分毫证据,就被一路跟踪监视居住,这都是实实在在违反法律的行为,最后还让他跑了,令人无语,作为观众我们知道他心虚,作为办案人员你怎么就那么确实知道?
证据呢?
对于行长刘家善,那更是延续了前一路站在上帝视角办案的作风,一笔拆迁款是否挪用,必须先经过总行确认,再行调查取证,追查款项去路,进而作为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才是正确的做法,结果办案人员摇身一变又成了我们观众,代替我们惩凶拿恶了。
因为这剧已经看到一半了,纯粹是法考劳累时期的消遣,后面我大概也摸得差不多了,作为其他人物,我更是吐槽不能,一个女反派天天装模作样哈哈大笑,模样也寒碜,发了腮的女人迷离着双眼,说白了,不就是跟戴威一起搞诈骗活动吗?
说女反一号是大家族的人,除此之外她也没有别的势力啊?
她把一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挤走,完全靠的是一个民工上告的不发工资案件?
民工威胁银行捆炸药,跟你法定代表人有多大关系?
不就是道德谴责而已吗?
不需要坐牢吧?
更不需要公司倒闭吧?
从公司角度而言,对外承担无限责任的是法人,不是你法定代表人,对内也只需要承担有限责任而已,另外,换法定代表人就那么干脆了?
岂非是一人有限公司?
不需要股东开会同意表决的?
说换戴威就他了?
所以这两个反派上路,也是很诡异的,总之就是扶上马为反而反派吧。
这两个毫无实力的反派,能搅合成这样,再纵观全局看一看,实际上发挥主要作用力的依然是陈一平,只不过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为了这个家,妻弟的威胁等统统只是借口而已。
所以这是为变黑而黑,为变坏而坏。
此前的警匪片很形象的说明了当年我国办案的实际风格,希望如今能有所改善,也应该有所改善。
只待哪年哪日法考上岸,也许就能看得到了。
===================看完了的分割线===================================后半部分还是真的扑街了,不过管虎的套路一贯如此,陈一平这个捐肾跑路的操作还真是神了,完全是个骚操作我完全看不懂,把钱洗出国外的途径千千万,何况在2002年的背景,移民投资,哪怕是偷渡也行啊,勾搭上一个有海外公司的富婆,承诺分个两百万酬劳也是能转移出去的,一定要去割个腰子???
这是什么操作?
再说了,为什么一定要拿张支票呢,或者是张汇票,这玩意只能一次性承兑,分割是无效的,不会多设立N个账户慢慢洗,非要拿支票?
显眼不显眼?
结果为了这一千万,腰子掉了一个,感情也没骗到手,美人连个泡都没打,美人开口就勒索五百万,这操作也是没谁了,看来管大导演相当着急想着赶紧收工,陈一平老婆一阵猛摇,居然能把人摇死,摇死之后也不管自己女儿了,居然自杀了!
大姐你最多也是个过失致人死亡,你女儿还在人家手里呢,撒手就走了,陈一平也疯了,我以为陈一平一定会丧心病狂搞出大事情来,弄个大高潮收尾,结果是个烂尾货。
警察这边的操作也是可以的,盯住了陈一平和其老婆,现场蹲守居然把人给漏了,任由陈一平老婆慢吞吞回家拾掇自己自杀,陈一平慢悠悠街上发疯,一堆人围在酒店里,更有趣的是,也没人去管绑架案了,更离奇的是,好不容易有个刑警刘凯进去了,单枪匹马啊,连个防弹背心都不穿,光头佬说:咱们来单挑!
斧头帮!
这个警察居然把枪扔了!!
扔了!!
开始单挑!!
大哥,你是警察还是黑社会???
按常理不该是叫犯罪嫌疑人蹲下弃械,或者退出去叫支援吗?
这是为了牺牲而牺牲,照我来看,死得一点都不冤。
而且整部剧充满了办案的瑕疵,各种非法证据漫天飞,还有间接与传闻证据当做证据来使用的,办案程序各种不对,先把人扣了再把证据找出来,各种引诱欺骗,一个拘传不得超过24个小时,您一帮办案人员可好,连续审问好几天,还上铐子,证人当事人不盯着导致自杀的自杀,绑架的绑架,发疯的发疯,按现在来看,蒋寒这一批人都该问责,至少都是渎职罪,玩忽职守罪啊!
最近正好吴某犯了案,结合管虎以前那番言论:“我觉得他挺干净的”,管虎此人还谁都看不上,作为一个法盲拍了这么多警匪片,全是虎头蛇尾的货,豆瓣这分还高了,以我来看,值2分,槽点千千万我都懒得细说了,1分给陈道明,您瞧瞧,陈道明大叔变疯子了,还那么的霸气。
喜欢陈道明和黑洞中演张峰的胖子,才看的这部剧。
本剧中此二人演技依然精彩,无奈剧本实在是烂。
看头几集我还以为是部很伟大的剧,埋伏了很多悬念和伏笔,我不禁佩服起来:国内编剧啥时候这么牛了?
这手法很有美剧推理悬疑片的风格啊。
看完大呼上当:虎头蛇尾不说(这已经是大陆剧集通病了),完全是在忽悠人。
俗套的剧本为了吸引眼球前面拍的很像模像样的玩悬念,后面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失望。
看了两集,三条线,银行劫案和丢钱,小院在拆迁,警察在破案。
陈老师生活的家长里短。
目前好像还有点悬念,要是总不走正题,就没意思了。
看了第三四集。
觉得薛菲有点作。
要保陈一平,居然让老向铤而走险。
老向为啥要听他的?
那个日本回来的女看样子是核心人物了。
认识警察蒋寒,认识陈一平小舅子戴威,还是拆迁老板的合伙人。
但她演的太轻浮。
看过这个演员好多戏,她时演不出那种老谋深算对样子的。
第三四集里赵佳华的警察角色很让人讨厌,小本位主义,执法者法律意识淡薄,仅仅因为陈一平不配合测谎,毫无证据就非法关押陈一平。
警探每个人都觉得他做的有点过分,却没人制止他。
从这个剧中就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执法者,怎么能作为法律机关的代表?
人们怎么能在这种治下安心?
每个人都问陈老师,他们打你了么?
说明打人审讯太正常了吧。
两个贪污犯?
图上两个公安领导演员选的实在不好,之前黑洞就是他俩演的领导,整个一个贪污犯和蛀虫,到这部剧摇身一变成好人了,让人代入感太差,而且这个胖子演员整部剧没有两句话,很多时候都是充当背景墙,如果形象好也就罢了,这肥头大耳的,当公安领导,这管虎抹黑警察形象吗?
就不能找个正派点的演员?
这胖子带资进组的么←_←下面重点批判一下管虎本剧犯的十大错误:1:陈一平在那段测谎的过程中,表现的并不现实,明明在前面警察已经多次给他陈述厉害关系了,他也认同并签了字,但是在被问到是否是和薛非一起作案的时候,他表现的这么激动干嘛!?
毕竟丢失钱款的事情,和他一点关系没有,就因为问到了薛非他就激动?
他和薛非关系再好,也不是亲兄弟,他至于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吗?
亲兄弟都未必这样,再说了,他和薛非都是十几年的同事,他偷没偷钱款你陈一平摸不透他的性格!?
所以这一段测谎,陈一平抵触的有点莫名其妙,正常来说,回答不是就完了,导演弄这么一出戏是干啥呢?
2.那个叶老头把装有1千多元的信封放到陈一平桌子上,先不说陈回来是否去交公,银行大白天的没有监控吗,他这么做不是暴露了?
另外,陈一平一开始原则性这么强,在后来得知他好友薛非挪用公款炒股的时候,他甚至都站在了派出所门前想举报,那他自己柜员桌上平白无故多了1000多元,他就不声不响的偷摸揣起来了?
这根本不符合他一开始的人设,另外,也有监控制约啊,要不也没有他后来多次盗款拿黑布蒙头走路了,他身为银行多年的老职工,桌上凭白多了好多钱,他敢揣起来自己拿走?
为了以后的巨贪情节,这段前设太没必要,而且直到片子最后,这1000元就黑不提白不提了?
而叶老头在这段陷害后,他就洗白了!?
3.薛非被人害死,生前寄了一个包裹,记住这是生前,并且是同城投递,而且照剧情来看,这是个很小的小城,所以,薛非怎么知道他具体的死亡时间?
并且同城包裹一般都是当天到,万一他还没死,包裹就被陈一平收到了呢?
这是个明显的BUG4.还是监控的问题,陈一平多次半夜偷窃,先不说万一被保安发现怎么办,连弹幕网友吐槽都说,银行职员下班后,保安都不检查一遍就锁门?
就让陈逗留在里面了?
而且二楼这么重要的机房钱款重地,没有摄像头监控?
就让陈这么大摇大摆的进去了?
5.陈一平的闺女,她的问题是,她偷摸发现了镜框后面的存折,既然她都能有这个智商了,突然出现一个男人,他就是再是邻居,这个小闺女傻到了拿家里的存折给他看?
如果是明面放着的什么礼物,这个傻女孩炫耀也就罢了,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偷摸干的,不会傻到拿给外人看吧,因为这样不就暴露自己了?
很多人小时候偷过家长零钱,你们都和外人说了!?
管虎身为导演,这样的心里分析根本没做到位,让这样的漏洞堂而皇之的出现,才引发了外人的猜测和后续事件,而这样引发的剧情太过生硬6.本剧民警多次公车私用,公安内裙带关系严重,队长在开会的时候,就公然喊自己局长上司哥哥这样的称谓,难免不让人怀疑他怎么做到队长的?
有一幕,当戴威知道当年的同学做到队长时,也是一脸惊讶,说明他自己心里有数这个同学是几斤几两,管虎这么编居心何在?
暗地抹黑?
7.护照问题,在18年前的2002年,那时候,并不像现在,手持一本护照,就可以走天下,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免签证或者可以落地签,但剧里的时间,尤其2000年前后,根本做不到,所以刘家善找黑贩子办护照就能出国!?
这导演管虎当人们群众是傻子吗?
还是感觉中国那时候穷人多,都不懂这些?
你光有护照有什么用,你没签证哪也去不了,你要去大使馆办签证,而护照哪里都可以办,像刘家善这样的行长,就是没作案之前,大概率就已经有护照了,护照办理需要找黑贩子吗?
为了抓住他而设计的剧情特别不合理,想想当年的哈尔滨行长,是怎么轻松的卷款跑路的,现在中国的很多剧,坏人最终都是应有的下场,不是被公安抓,就是意外死亡,现实中呢?
逍遥法外的经济罪犯多的是,哪个像管虎电视剧中有这样的下场了?
我们不能说坏人不应该有正义的审判,而是剧情设计的必须要合情合理才对吧!
8.这个来自北京的某警队处长蒋寒,怎么还利用女人赚自己的政绩呢?
要不是弹幕提醒,我都没反应过来,尤其有一幕,他找到离婚女人红叶,两只手抓着人家的身体问青青在哪,这是人们警察应该的行为?
他不仅和红叶搞暧昧,还和郁青青搞暧昧,这管虎导演是成心抹黑警察形象吗?
还是把自己代入进去了,管虎你脚踏两只船的事情众人皆知,其他人也是?
9.这个沈囡的形象,编辑的也是前后矛盾,当得知戴威做了错事,拿了不是好道儿上的钱了后,她去举报本没有错,你看到邪恶应该做斗争,但是你别“白莲花”好么,有一幕,你俩还抱在一起,你享受着男人的爱,还多次举报,好人都让你做了?
好一朵大大的白莲花,可以说是本剧最让人讨厌的女人,也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塑造这么一个女人,做着看似正义,却让人愤怒的事情,关键自己还有癌症,最后肿瘤竟然奇迹般的缩小没了?
开玩笑的吗10,也是本剧比较严重的错误,就是封建迷信,宣扬宿命论等错误观点,尤其陈一平发誓的那一幕,还真就应验了,这样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当年是怎么过审的?
如果现实真都这样,也不会有大批国外的外逃经济犯了吧,自己就把自己诅咒死了,现实是,很多恶人活着好好的呢,那些欠债的老赖多如牛毛T^T真希望这篇文字被管虎看到😠
重溫《冬至》戲劇之美,在此部電視劇中盡情地舒展著腰肢。
作爲一部電視劇,這儼然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了,但諷刺的是,正因爲此,最終既沒叫好也沒叫座。
人們喜歡快節奏的簡單粗暴,對氛圍和戲劇張力不感興趣。
戲劇張力所帶來的快感,遠比那些懸疑片的解謎時刻、玄之又玄的對白、花裏胡哨的剪輯叙事來得實在、來得更加韵味悠長。
極端的《狗鎮》更是排除了人物以及必要場景以外的一切東西,只有劇作的魅力獨挑大樑。
像那些《盜夢筆記》之類的好萊塢大片、《EVA》之類的所謂“神作”,在這種被稱作“老爹電視劇”的不短的40集作品面前,顯得幼稚而膚淺。
兩年前的盛夏,感冒剛好,體力尚沒恢復的下午值得打開電視消磨,忽然在某個電視臺看見陳道明,于是就看了起來,這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視劇,後來才知道那是正在重播的《冬至》。
那時,我記得是從前幾集開始看的,一兩集過後便被深深地吸引了,陳瑾、陳道明的搭檔,就算只看演技也是一種享受。
很久沒有每天守著某個鐘點只爲等待某場電視節目了,而《冬至》讓我回味了這種懷舊的小情緒。
通篇基調頗爲壓抑,劇中的生活就像我們的日常一樣,平淡而煩亂,而這才是功夫,故事在生活中展開,從一個人平凡的人開始,家庭與社會、善與惡,緩慢而鎮靜地鋪展開來,就像這個電視劇的視角一樣——以一個故事的親歷者的身份在若干年後將它娓娓道來。
全劇人物相當豐滿,演員們非常出色地將故事中的人物鮮活地站在我們面前,却也毫不過火,只是一個南方小城裏應有的百姓而已;最值得一書的是鬱青青,那種鬼魅而陰鬱的感覺被演員精准地演繹出來,令人叫絕。
每個人在劇中的命運都令人信服而且意味悠長,因爲它太真實了、太現實了。
雖然有些地方不是很嚴謹,但完全不影響故事,因爲這畢竟不是“硬科幻”,沒必要追究那些不疼不癢的旁枝末節。
旁白爲這部電視劇所做的貢獻,除了透徹的感悟與深入地解析故事外,它時刻提醒著我們:這是一個從前的故事。
在旁白偶爾富有哲理的話語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回憶式的感覺,陳一平永遠停留在過去的某個時候。
《大明宮詞》也用了類似的模式,但沒有《冬至》給人的感覺這麽真切。
第十三集,陳一平在走向不歸路的那個冬至夜,他坐在計算機前,面對著那個“是”與“否”的對話框,掙扎了許久。
整整一分鐘,這一段戲完全沒有任何的內心獨白式的閃回,只有陳道明那張痛苦的臉,完全平鋪直叙、樸實無華的叙事正是高明之處,它將你置身于那一刻的陳一平,人的大腦在那一分鐘內所能想到的事情遠遠超出電視銀幕一分鐘所能表達的事情。
而在之後的某一集(具體哪一集俺忘了),陳一平在家一家三口準備吃晚飯,已經踏上不歸路的他面對著孩子,轉過臉去苦澀地哭泣著,那一刻,你確信他只是個普通人。
鬱青青在最後嚎啕大哭,戴嘉享受了一生中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榮華富貴,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不禁瞠目結舌。
而孩子的笑容,是這壓抑的40集唯一的寬慰,絕望中的一縷陽光,仿佛歡樂頌的旋律在第四樂章開始吟唱出來。
一切都將重新開始,生活依然等待著我們繼續奔波。
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第二樂章一直出現在片尾,而最後一集出現了舒伯特的《降E大調第二三重奏》第二樂章的片段。
莫扎特的《魔笛》依然在深夜中咏嘆著……2012-10-27
道明叔是能用肢体语言表达丰富心理活动的不世高手。
剧情一般。有点无聊。陈道明演技真好
就是一部阵容强大的烂片
丁勇岱演的警察有点太故弄玄虚了。
神剧开头,本可以成为神剧的。但编导太爱装逼了,以至于整个警察线里,所有的人物都特别蠢,蠢的要死。从一开始就塑造的无比牛逼的小妖精,结果也是个蠢货。神剧变蠢剧,耽误了陈道明老师的陈一平。
我就爱看管虎这种风格的电视剧,何况又是道叔演的,不错。
从陈一平拿了1500万开始他的生活就被他刻上了裂痕,到裂痕越来越大,最后失控,整个人生支离破碎,家破人亡。此剧节奏太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代感好多地方显得特别奇怪。
实在都忍不住可怜陈一平,都盼着他把钱转出去移民到国外去,这点钱没享受到反而弄个家破人亡。蒋寒以为他是谁呢?唧唧歪歪。
看了三集看不下去了,剧情又拖又乱
装神弄鬼,故弄玄虚,漏洞百出,逻辑混乱。自恋的导演,狗血的剧情。
什么是演技!
能凑合着看 反正 期末我是要找电视剧看的……
果然啥都能演啊,这个围巾我忘不了滴
国内的这些编剧啊,只能看前一半儿,可惜了这么装逼的开篇了。pls: 导演那会儿是不是对女人有什么偏见,连用了你一个肾的人都得坑你一把。
至今犹记一个情节,就是道明叔的角色在发现有摄像头之后,脱下自己的外套尽可能的掩盖头脸身形,简直演技。再就是剧中大量的通过肢体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演绎,真真的给主演演技点赞。剧本剧情都不错,还有导演。
演员都是好演员 就是叙事太拖沓 心里变化的跨度过大 没有很好的过渡 使得过于突兀
后面越来越扯,没意思
国产剧是不是就非得加旁白,不加不知道咋拍???看到十五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本来看前两集以为会是一部很不错的剧。后面剧情过于胡编乱造...ps 婚姻才是高危事业,真文艺青年还是和多少有点理想主义的人在一起吧!中国式扶弟魔太叫人崩溃!印象中这是第一次看刘敏涛演戏,这时候她就已经有红色高跟鞋里的劲儿了……
拍的什么沙雕 要么装要么蠢坏
爹妈有阵子迷恋陈道明的所有剧,他的演技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这部剧真的超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