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都说《马向阳下乡记》不错,出于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一贯不感冒,就一直都没有兴趣看看。
最近,在电视台的播放中断断续续看了些片断,不由得迷上了这部电视剧,抽空一口气看守了全部40集。
先不说剧情怎样、不说演员的表演怎样,就说现在对待一部电视剧,已经很少有可以这么认真的了。
以前常听说,演员演戏都要体验生活,这样电视拍出来才能真实、才能打动人。
现在的各类型电视剧,空有一副架子,要么空有几个甚至十几个颜值颇高的师哥靓妹,要么是靠着绯闻和炒作上位和各路“明星”,至于这个剧有多少能够说服人,制作方和导演都不在乎,仿佛只要有话题,不论多烂的东西都有观众买帐。
《马向阳下乡记》没有走这个套路,里面特别有名的演员不是太多,可能除了吴秀波,很多人观众都不太熟悉,可是这个剧让我看到了什么叫演员体验生活,什么叫对观众负责。
开始时,我以为里面的很多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都有干农活的经验,可后来才知道不是。
每一个主要演员都让我找到了自己那些农村亲戚、朋友的影子,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且不说剧情和人物,就冲这份认真,我们就该点一万个赞。
现在中国的电影电视市场充斥着各种浮躁和矫揉造作,请大家能像这个电视剧一样,认真做一件事,努力做好一件事,而不是把观众当成傻子,以为即使扔出的是一坨shit,也有人为你喝彩叫好。
首先,本人和豆友山风完全同意这个乡村题材的电视剧值得4星,但理由完全不同整篇山风的文章来看,不得不说,一看就是满满的男性荷尔蒙喷发出的味道+古龙香水,真心不好闻。
如果把二叔和马向阳的主线矛盾完全当作权利政治、宗族意识VS城市精英OR COUNTRY MACHINE的阶级斗争、利益集团的殴斗,这个格局真是太小,装不下这部片子的视野和理念。
阶级斗争无所不在,但全世界所有优秀的作品之所以称得上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它们都超越阶级,或者至少,描述斗争的目的也是为了超越斗争。
片中有一个重要桥段,二叔的儿子反问二叔——当年全村干旱,是谁带着全村的人挑水,不求回报,你说我像谁?
没有人生来就自私自利、城府世故、倚老卖老,都是在时间的磨砺中慢慢流失了本性,在这点上,我不承认外因大于内因,没有自下而上的变革,不可能有自上而下的变革,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学者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所有的变革诉求,都是政治性的,即使打着文化的旗号,或者是泛政治化、泛社会化、泛男性主义化、符号化,没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仿生学、文学、哲学、史学、美学的位置。
这种内因大于外因的思想分野,也是海德格尔、萨特和一大群二线欧洲学者的区别。
而对于二叔来说,就更是如此,从当年的小权利,到今天的大权利【对于村落而言】,正是自己的小农意识、宗族意识的固有的缺陷,让他越来越城府、刚愎自用。
山风说,中国历史上的精英变革破坏了乡村体系,这或许是有史学依据,但并不能代表每一个企图变革乡村,磨合城乡阶级裂痕的人都是破坏。
中国人思维的固有通病就是在极端的精粹化和极端的民粹化两种病态的文化生态中摇摆而不知。
木心说,都一个人,不要读TA的主义。
从来没有人的群像,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
马向阳一开始既没有捞一把的小人心思,也没有工在千秋的大义,刚到村里只是想混着走个过场,一句话——偷懒。
但后来,农村人的质朴、狡黠、琐碎,甚至这种狡黠和琐碎都透着的质朴感,给他这个城里人很大的震撼和感动。
于是,有了两幕很强感染力的戏份一幕是马书记和女主角的对话,他发现,大槐树真的会说话,村里人的笑、泪、愤怒、撒泼、坐地炮都要在大槐树下进行。
另一幕便是全村,包括二叔和利益集团砍树的对峙。
没有这两幕戏,这部戏的格局便只是一部普通的乡村题材作品,这两幕,触到了中国人文精神最质朴的核心。
不然,这部戏也不配和北平无战事一起站上飞天奖
我能说这个剧吴秀波表现的比离婚律师里表现的要好,波叔雅痞范独树一帜,但现在什么剧都是这个范,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不过这剧其他演员也很给力,一部剧不是一个演员的独角戏,也要有其他的演员的配合,这剧我唯一不喜欢的是女主角,矫情,没有女二号那么自然,总体来说为所有人点赞很好的一部剧轻松幽默,内容其实也算深刻,带着积极向上的风格,很不错的一部剧
正如很多评论所说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也可以走偶像路线,这本身是一种突破,单从故事情节,农村事实的描写,剧情有多处失实。
让人感觉是把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经济状况嫁接到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两垄地50块钱;但正如创作的特点一样,为了突出某种效果,这种强化突出的确也不算为过。
但不知为何,自从看完这部剧,对马向阳的个人魅力却是钦佩,商务局的科长的背景转变到大槐树村的第一书记,对付农村一帮人,的确是游刃有余。
最重要的是,其身上体现出的真正的人性的魅力和为人处事的风格,当然偶像剧毕竟是偶像剧,虽然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几天开个超市,一个月修条路,但还是让人看完大觉舒畅。
困难如庄稼,一茬接一茬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务员到村官,剧中的马向阳感受到自己的格格不入,各种困难也像地里的庄稼一茬接一茬地扑面而来。
两族私斗、鳏寡孤独问题扩大化、土地流转等等,全都在马向阳面前一一排列、展示。
几经挫折,“马大能耐”的“斗志”被唤醒、激发,他下定决心要扑下身子,将自己的能耐在大槐树村这百十亩地头上释放到底。
架灯修路、整理村容村貌、开发山区旅游业、引进富硒蔬菜种植等等,曾经爱玩爱闹的“马大能耐”,将怎样蜕变成称职合格的“第一书记”,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大赞“正能量的良心剧”虽然该剧刚刚播出了三分之一,但剧中质朴、温暖、幽默的人物和情节已经感动了亿万观众,被网友评价为“正能量的良心剧”。
马向阳以一种“高富帅”的身份来到农村,但却没有盛气凌人的工作作风,他对村中妇孺的关照平易、贴心。
他的各种糗事是因为对农村生活的不了解,而不是心存傲气。
所以尽管村里人有时会不理解,有时会善意地嘲笑,但却一直在亲近他。
除了吴秀波饰演的颠覆了传统观感的“时尚村官”马向阳外,由李洪涛饰演的刘世荣,既是村中的德高望重的二叔,更是第一书记马向阳开展乡村工作绕不开的大人物。
该剧播出之后,不少网友被这位冷面腹黑、霸气十足但本质上又有担当通情理的“村中之王”深深吸引,不但开始挖出李洪涛曾经在多部热门作品中的精彩扮相(《康熙王朝》中饰演康熙劲敌葛尔丹,《大宅门》中饰演白家老大白颖园,《相爱十年》中饰演周振兴等),更是对他的演技深感折服。
“大槐树村”火了!
“大槐树村”是剧中马向阳下乡负责的村子,现实中的“大槐树村”,也就是《马向阳下乡记》的拍摄地淄博淄川区太河镇涌泉村,随着该剧的热播,村中秀美的自然风景、古色古香的村落,以及齐长城自然风景区等,也成为了不少观众向往的地方。
马向阳刚到大槐树村就诚心打招呼的那棵古槐树,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涌泉地区的重点保护对象。
转载自网络
跟很多人一样,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吴秀波;还记得吴秀波在电视剧《心术》里的台词,我有两把刀,一把拯救别人的生命,一把剖析自己的灵魂。
整部电视剧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当马向阳站在大槐树下的那一瞬间,我最看不起你这种暴发户了,以为有点钱就能目空一切买房买地,我告诉你,你给我听好了,这颗大槐树是您的祖宗,今天你要是想把大槐树挖走,你就让挖土机从我身上压过去。
很难想象,一个市里长大的孩子竟然会有这样的勇气和气魄,是什么能让他有如此大的力量来保卫这颗大槐树?
我想这就是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内心最原始也是最真实的东西,也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尊严和本色。
这是我认为整部电视剧最伟大的地方。
关于吴秀波所饰演的第一书记马向阳我想在最后在说说我的看法,我主要是想说说被豆瓣上很多人忽视的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配角。
第一个经典配角 二桥媳妇 凤安 曾培这个来自山东菏泽的演员之前也演过一些电视剧,然而凤安是我知道她的第一部作品。
关于她的镜头不是很多 而且每次场景的设置都不是直接关于她的 这也是我正要说的,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角色竟然被这个曾培给演的活灵活现,尤其是在和刘玉娇对骂的部分,真实性自不用说,最重要的是在没有任何抢戏的情况下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整部电视剧里最美的女人,凭借的是实力和那份真心,我相信很多观众会通过凤安这个角色记住这个非常有潜力的演员,也希望她能在演一些这样真实而又美丽的角色。
第二个经典配角 刘玉娇我在说这个人物之前 想批评一下豆瓣和百度百科或者那些视频网站,为什么不把那些配角的名字加在演员表里,这是对演员非常的不尊重。
我找了好长的时间,才找到了关于刘玉娇饰演者的信息。
盛喆 来自吉林长春编剧老师把刘玉娇写得那么好玩,张永新导演 让刘玉娇肆无忌惮的在镜头前得瑟。
但是作为一个配角而言 刘玉娇无论是在关于她的戏里还是她之外的镜头里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角色 尤其是在大槐树下那深深一抱更能展现出她给刘玉娇这个人物赋予的灵魂所在。
第三个经典配角 梁守业来喜 来自山东 对于这个人物最喜欢他的那种真实的两面性 ,西装运动鞋这个在农村非常常见的穿衣风格配在了 这个梁守业的身上在好不过,尤其是在和刘玉娇他的妻子的那段对话中更能提些出这个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男人,我在外人面前听你的话,给你尊严 ,让你觉得你的形象很高大,所以当你每次在外人面前骂我的时候,我都会听你的,别人会以为我怕你,其实我那是因为我爱你,但是我爱你并不代表我没有我的底线,如果你要是触碰我的底线了,那我只能对不起了。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真实的农村人的爱情 看到那个情节的时候相信很多观众都哭了。
未完
《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央视一套上映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热播后,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我颇为认可,该剧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所表现的农村现状、农村生活、农民心理、农村发展等问题都比较贴切。
最初看该剧是冲着主演吴秀波去的,觉得这哥们演戏还可以,所以就一直看下去,看着看着被里面真实贴切而不失幽默的农村生活所吸引,仿佛演得就是我所认知的农村的人和事,对剧里的情节感同身受,因而更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感触,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马向阳下乡记》这部剧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不像以住农村剧太悲情太说教,宣传色彩太浓,太主题了。
(像赵本山的乡村系列我一集都没完整看过,没什么想看的冲动,总觉得就那么几个演员家长里短的逗乐,格调不高,无新意无活力)。
该剧中马向阳作为一个从市商务局抽调的下乡干部,一个开着越野车、爱户外运动、新潮时尚的主角,有别于以往刻画的农村村官好像就是朴素、无私奉献、只会工作无生活情趣的道德楷模。
他新潮时尚、眼界开阔、有思想有头脑有口才、敢想敢做但又考虑实际情况,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不抱怨,讲方法,能直接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先搁置,先把其它问题解决了,用马向阳的话说,先把气理顺了,难啃的骨头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比如:马向阳刚到村里解决二叔刘世荣占寡妇丁秋香两陇地的事、本想上任就立马解决,舍命喝酒,结果碰得一鼻子灰,但他没有灰心,有耐心有信心,其实他后面还有机会可以直接去让旺财带领镇土地所的人去重新丈量,给刘世荣一个下马威,找回自己的面子,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理顺人的心气,让他自己最后主动交出占的地,让刘世荣心服口服,又树立了自己威信与地位,让村里的人彻底信任他这个村官,整个村子人心齐、泰山移,以后任何困难都不怕。
还比如解决李云芳拆小卖部的事,直面做工作解决不了,就侧面解决,另开一个超市;和该村首富刘玉彬争夺大槐树这样的事,则直接表现出一个正常人的反映,就像他说的:我此刻就是马向阳,不是村书记,就是三个字“看不惯”,带领村民成功保卫了村魂大槐树。
像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总之,解决问题讲方法,而不是动不动拿上级压下级、找镇上、市里甚至派出所,农村解决问题首先就得把握就一个字“理”。
该剧涉及农村现状,空心村、老人、寡妇、留守儿童、如何留住人才、村文化设施、农村民主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办超市、农家乐,办煎饼公司、搞旅游开发、搞土地流转,蔬菜大棚等。
农村的发展需要有能力的带头人、年青人,同时也需要国家的支持,剧中如果没有国家领导干部下乡的政策、商务局、市领导的支持、配套农研院的支持,我想马向阳的工作也很难开展的如此顺利。
农村的各种问题要解决,需要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去脚踏实地的解决,任重道远,但我想信随着国家的富强,农村的各种问题会逐步好转,逐步解决。
说说该剧主要人物,剧中人物冲突、心理刻画的很到位。
马向阳新潮时尚、睿智有能力、不具困难,与来大槐树村搞技术支持的农研院博士周冰是工作搭挡,但结局有可能会成恋人;二叔刘世荣德高望重但又有点小私心;祖奶以前是支前模范,妇救会会长,有一手烙煎饼好手艺,有一个惹事的小孙子花小宝,后来与寡妇丁秋香好上了。
村干部齐旺财搞土地流转被骗未找到骗子一直不敢回村,与二叔刘世荣争夺村主任成了死对头,他老婆李云芳开一个小卖部,在村里妇女中有一定号召力,后任煎饼公司经理,小姑子齐槐与二叔刘世荣儿子刘玉龙搞对象,随马向阳回村搞大棚蔬菜,因两家不对付,两人谈朋友家庭阻力很大但最终喜结连理。
村会计梁守业工作兢兢业业,怕且爱老婆,有幽默感,有私心但也有原则,老婆咋咋呼呼的,最初招人烦,但最终也不那么讨厌。
剧中从开始占地风波、土地流转被骗、修路拆房、村主任与二叔刘世荣恩怨纠葛,开煎饼公司、保卫大槐树、土地流转之争等等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情节紧凑,跌宕起伏。
刻画的第一书记、村主任形象、会计形象、村霸、小村民等形象生动贴切,表现出农民即想富但又着重眼前利益的矛盾心理。
再说现实中的农村,像剧中表现的大槐树村这样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槐树、山青水秀同时又有历史底蕴的村落已经不多了,剧中的大槐树不就是人造的么,原来的农村确实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者来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现在随着大量年青人进城打工,各种原有风俗习惯也慢慢改变,依靠道德体系家族长者维系的农村社会也逐步瓦解,随之而来的思想多元与开放。
但现实中农村怕是比剧中表现的更为复杂,人与人之间关系更难处理,就说剧中人与人之间矛盾与纠葛可以沟通解决,打打闹闹又不断化解,好像人与人之间不怎么记仇,现实中农村人有矛盾心里有结怨时最缺乏沟通与理解,不易化解,也缺少那么一个有沟通能力、能主动化解矛盾的村主任。
再说农村土地流转的事,这个我倒是有亲身经历,我们村有一个如剧中刘玉彬式的先富起来的人物,也回乡搞土地流转,与剧中不同的是,他流转成功,将村里一百多亩土地以30万价格承包50年,村里每个人分到了1500元,我无意评价这是好是坏,但我觉得应该会有更好的结果。
为此我作为一个从村里走出来的局外人,因说了为村民争取更多利益的话而得罪了他,可惜我无法像剧中马向阳一样,为村民争取合理的利益,再说村民每个个体也不愿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村里更缺一个一心为村民着想,敢于力争的村主任,农村的民主发展更是任重道远,这就是现实与剧中的差别,令人唏嘘。
总之,《马向阳下乡记》是部好剧,题材现实新颖,贴近生活,主演吴秀波有足够号召力,各配角演绎的角色也淋漓尽致,天时、地利、人和想不火一阵都难,值得大家一看!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视剧,除了仓促匆忙的开头和草草了事的结尾,故事中间接二连三的阴差阳错,各种明争暗斗,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深深的酝酿成一部既温暖人心又让人揪心的作品。
先从老祖奶说起吧,这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再大的事情总是泰然自若,有理有礼有节,心里的那杆秤公正、明亮,不袒护不包庇,这也许就是人生历练的力量吧。
接下来再说说二叔,这也是我十分十分喜欢的角色,虽然他总是跟我们的男一号对着干,但是设身处地为他想想,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守护自己的家族,虽然有些封建,但也算是勇于担当的汉子,因为受过骗,他害怕土地再次流转,因为知道农村没有发展前景,他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儿子进城,电视里还无厘头的讽刺了二叔一番,“跟着你哥进城,每年还能挣个3万6。
”,在我看来,二叔没错,谁知道马向阳会不会自己干完一年就拍拍屁股走了,谁知道马向阳这么个奇葩还把大棚盖起来了、把支前煎饼公司城里了,相比于生活,太假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二叔这样的人,真就成就不了一个家,只可惜这个人物太写实。
马向阳、周冰、小叔、李云芳、于院长等,我都很喜欢,各有特色。
……好了,扯了这么多没用的,最后来说说我对这部电视剧的整体感受吧。
纵观整部电视剧,我看出了一点中国建设发展历程的味道,看出了一点我党一心带领中国致富的味道。
马向阳刚到村的时候,大家对于他更多的是质疑和不信任。
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村民们总是向马向阳施加各种压力,只要马向阳有一点疏忽,老爷子们就拿着板凳做到小学校门口去了,各种黑锅总是马向阳来背,本来是好意,结果却带来大家的不理解,当然,这里面不能排除那个无能的村两委负责人和自作聪明的大智慧会计在中间捣鬼,最后让村民直接认为是马书记在刷小聪明。
当马向阳最后拿出自己的家底来建设大槐树的时候,群众里还有人提出异议,总是各种不满足。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知道我说得是什么意思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中国梦的实现又是什么?
在这些大政策的指导下,我们到底是做玉龙、齐槐那样埋头苦干与马书记共进退呢?
还是做老乔叔和二叔那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没完没了,表面上自己赚了而实际上大大减缓大槐树村的发展速度呢?
还是做无能的村两委负责人和自作聪明的梁会计,不作为就算了,拿着马向阳做出的成绩耀武扬威、仗势欺人呢?
我相信大家心里也都有杆秤,我也相信,大家心里也都有个大槐树村。
咱们国家一直有大城市里的机关干部甚至大型国企的部门领导,被派往周围的农村乡镇扶贫帮困的传统。
由于城乡收入和生活水平差异巨大,这种扶贫活动从上个世纪一直延续至今。
下乡的干部要么带钱,要么带物资、要么带项目、要么帮助消化农副产品,反正核心内容就是一条帮忙改善乡村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换到如今的农村跟上世纪的状况相比又有了新的问题,我们的主角马向阳同志来到的大槐树村,就是21世纪新贫困村的一个典型,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前往各大城市务工,留守故乡的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以及各位照顾老人孩子的妇女们,“真空村”这个新词藻被用来定义这种新出现的现象。
几乎失去劳动力的村落却依然有着大量有待耕种的土地,于是将土地承租、流转出去,每年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但这大槐树村也就是这么个土地流转出了状况,本就不富裕的村子因为被骗,更是陷入经济困境,而恰恰在此时马向阳来到了这个村子,成天吊儿郎当,闲散惯了的他,突然间来到了这个困顿的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
一个略显轻松的故事,终于出现在这个惨烈而沉重的9月,本剧的故事类型有些类似《乡村爱情》,同样是一个山村将因为招商引资而脱贫致富,有所不同的是,故事围绕着一个主角书记马向阳展开,一位城里的机关干部突然之间来到了农村,面对陌生的一切,将会闹出怎样的笑话,而兼具着老于世故却有赤诚一片的他,在面对农村的各种张家长李家短、以及自己的个人感情问题,一年的时间他将如何处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将这个村子带上致富的道路,让老槐树下长出金字,着实值得一看。
故事的主角马向阳由吴秀波出演,这位大器晚成眼看年届50的他,在褪下律师袍之后,转眼之间又转战农村,可谓是瞬间完成了从大律师到村官的算不上华丽的转身,不过虽然角色有所转变,但他的表演风格依然基本定型,出演这种正面角色的他,貌似总是那种异常忠厚、厚道到令人发指,面对各种困难、刁难、甚至是身边女人的背叛,他的选择永远都是以德报怨,报复这个词貌似在他的字典中就不存在。
一位绝对意义上的经典好人,被他一再的塑造,一位位拥有海一样宽广胸怀的男人,被他一次次的重新定义。
我只能说,中国好男人得再添一人。
这部剧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都围绕着“利益”二字,其实很真实啊,很多人当墙头草也是以利益为风向标。
无论是以二叔为代表的家族长老,以维护家族利益进而稳固自己在村子的威望和号召力,及让刘姓人的势力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
还是以二乔叔为代表的外姓人,为争取一些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蝇头小利的事情而时常被二叔当枪使。
不能说农村人就是见识短浅,为了芝麻大点的利益都争得要死要活。
这剧的背景是一个有着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典型的落后山区乡村,除了种地而外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马向阳后来说,他知道了在农村,土地就是农民的命,如果谁要动农民的地就是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在一个如此穷困的山村,只要跟自己利益相关,必定要争得不可开交。
演员把剧中的人物演得生动真实,很贴近真实的农村生活,我虽然没有长期在农村生活过,但是过年回到农村老家,听听看看周围的人和事,都觉得剧里演绎得有那么几分神似。
不谈什么像马向阳这一类的政治精英进入农村和当地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
整部剧看下来就觉得焦心啊,马向阳好不容易眼看着要做成什么事了,总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统统上来横插一脚,利益矛盾的激化推动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高潮。
故事情节紧凑,又不拖拉,引人入胜。
这部剧真的很赞。
虽然看过的乡土剧不算多,我之前就觉得乡村爱情(当然只是一二部,后面完全扯淡····)把农村人农村生活演绎得惟妙惟肖。
尽管如此也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引人深思。
而看马向阳下乡记,是真的看得很认真很投入,有时候自己会想想要是遇到了马向阳那样的问题,自己该怎么解决,结果是,无论是从智商还是情商,都做不到马向阳那么妥帖。
真是梁会计说的那样,马书记,有大智慧。
看完剧,反观现实,像马向阳那样的领导在现实中可能有,但太少。
一心一意地为农民办事,还和村子有了那么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当做村子的一份子。
没有架子,吃不好住不好,一句怨言没有。
还是从城里下去的干部,怎么想都觉得太不现实了。
不过,马向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倒是合情合理,毕竟都是现实中的确存在的问题。
所以也不能把出现矛盾的原因都归咎于农民,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领导干部下乡就是为解决问题的。
要尽善尽美地解决问题还是得能人来,毕竟现实中不缺不干实事的领导干部。
所以位置不在高低,问题不在大小,高如国家领导,低至一个小小山村的书记;大到国际关系,小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
要妥善解决群众问题,随时随地都需要动脑子啊,不是小聪明,是真智慧!
这主旋律……难看……
山影
题材不错,但是演得确实糟糕。故事倒还算将就,但是核心矛盾被弱化和美化了,yy得一派春光。
无聊弱智
这么乡村气质的电视剧都不好意思mark.但是早晚班车天天播给我洗脑啊..
乡民家常理短,鸡毛蒜皮的事扯一堆,即使有波叔,也看不下去了,还是喜欢他留胡子的
中国电视剧里很难得的能让我看完的乡村剧。当初冲着吴秀波看了第一集,没看完就拒了,直到某天偶尔从中间看起才提起兴致追着看完。人物刻画还算真实,没有模子化,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那点破事折腾,小人物很精彩。只不过马向阳为了大槐树村掏出了自己的家底太假了,没有现实意义。
看过的最好的农村题材作品!
主旋律,呵呵
演得挺好,但不现实
我都不知道,我当年怎么忍着看完的
村霸二叔俏媳妇【你住口】。二叔跟哪个小媳妇都很有cp感惹!剧本太贫了
农村题材,迎合现代主题,分数比较高也很正常,内容上就是发家致富,一路坎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心~影# 陪老妈走一趟广州,动车解闷!接地气的乡土剧还不错
在电视上和家人一起追着看的,家长里短挺有意思的,可惜了。
有很多主旋律,也把很多问题简单化~人物冲突,利益冲突,看着也蛮合理~农村题材~剧情应该最多给推荐,还有一星加给对农村的关注。
每饭点我妈就用电视里的app放这个呦……我妈真心吴秀波铁粉,不得不说这剧就是各种几个人讲个小秘密,当事人正好进门,在背后全听到了,然后情节莫名其妙反转。以后讲小秘密要找个没人的角落知道不
主旋律片演到这水平就没什么可以指责的了。秀波、二叔、会计和几个女人演的都相当不错,本子也不错。
山影垃圾 欺负阿北 早日扑街 #这里是豆瓣诶!#
觉得不怎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