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真真长了一张笑脸,将她脸的轮廓印下来,可以直接上沃尔玛的T恤,她嘴巴大,嘴角上翘,是天生笑脸,眼睛不大却很明亮,也常含笑意,这样的眼睛加嘴巴,许多年后在姚晨(郭芙蓉)的脸上重现,不过姚晨虽然眼睛比较大,但总是迷迷糊糊的,另有一种可爱气质,而不是如黄真真这样给人一种聪明伶俐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看黄真真导演的电影是那部著名的《女人那话儿》,上个月我还看了之二《男人这东西》,就不如第一好看了,在《女人那话儿》里,黄真真由头笑到尾,访问每个人她都大笑不已,而那也是我看过最另类、最轻松的纪录片,看了五年了,到现在还记得访问许鞍华和暗访问深圳性服务者(妓女和男妓)的情形。
我还在陈果制作的一部电影《走火枪》里看到过黄真真的演出,她演一个按摩院小姐,用脚给一男的打飞机,还是笑意盈盈的样子,或许真的是长成这样吧,就从没见她愁眉苦脸过。
看完了《六楼后座》,是部挺不错的青春题材片儿,因为它海报设计令我不爽,已经多次当面错过了,要不是芒果的推荐,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去看。
这部戏是林嘉欣MM笑的最多的一部,她要是再演《救命》和《安娜与安娜》里那样的冷艳女人,我就不偶她了。
她笑起来有一个细小的酒窝,眼睛也眯起来,是最可爱的表情,为啥却总是扮演一些儿时家庭不幸心理有问题的冷艳美女呢?
六楼后座这几个男女,演员都很熟,周浚伟就是《AV》里那个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的大学生,麦浚龙则不必再说,现在因为阿娇而走红,那个搞传销被骗的演员,就是《性工作者十日谈》里最后被砍死的鸭子。
青春宛如许多东西,菲茨杰拉德说像一场化学的梦,王朔则用动物凶猛来描绘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到了香港,青春变作太古咖啡里的一块儿方糖,是甜的,会融化,会被磨去棱角。
这六个男女,为了能常常在一起玩,合租一个住处,取名六楼后座,六个年轻人,各有烦恼和快乐,各怀青春之梦想,又都在融化着青春,一次玩笑中,大家约定以一年为期,各自实现一个梦想,宛如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期经历一样,这个梦想理所当然的破灭,且现实总向着梦想的反方疾驰而去,例如像赚大钱的人,会赔光现有的小钱,想实现音乐梦想出唱片的人则干脆会被迫离开音乐领域,这样青春梦碎的经历,相信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因此也颇能引起共鸣。
当我已经告别青春那段日子,躺在床上看这部电影,远古的回忆历历在目,总有一幕,会拨动心弦,令人一时间唏嘘不已。
最终,只有林嘉欣MM演出的Karena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出了一本书《六楼后座》,还因此差点做了第三者。
结尾六人各自分开,告别青春,停止发疯,步入正常轨道---就要像成年人那样过正常的生活吗?
没可能的,经验告诉我,曾经有过精神青春期的人并不多,这样的人,将永远青春,永远怀揣疯狂的梦想,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六人的故事中,除了林嘉欣MM,我最喜欢卢巧音演的那个用塔罗牌算命的神婆,在电影结尾,导演黄真真随机采访了片场工作人员,大家脑力激荡,你觉得青春是什么呢?
答案很多也很有趣:青春是钵兰街上的夜店,是我有你冇的东西,是一段可以随意挥霍的时光…….青春宛如一块儿方糖,多好的比喻啊,可惜,我的这块儿方糖已经快化完了。
越来越喜欢这样的港式幽默。
平凡的琐碎的细小事物中,总能融入现实的真切的感情,而又以调侃的方式呈现。
有一段时间以为这部片子是彭浩翔的,黄真真可能不及彭浩翔犀利露骨,却也是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的黑色冷幽默风格。
Susie这个角色甚是喜欢,她是老一辈的勤奋努力的香港人的代表,看着这些后生仔长大,在周遭四处都是否认他们的声音的时候,Susie选择了相信。
Susie虽然年纪已大,但就像片尾的那个问题所说的“什么是青春”,一个老人家说,觉得自己很青春,Susie也是一样。
她有着难以磨灭的那种热情,和年轻人一起玩truth or dare,却又很较真地为大家准备了一盘性感撩人的便便。
Susie话,你们都没有做到自己的承诺,所以全部都要食屎啊多么可爱的较真的小老太太啊看六楼后座2的时候,片尾Susie已经走了,那一刻我哭得稀里哗啦的,其实也不一定是因为Susie的死吧,是因为另一群人的生。
那时候,蹦蹦问我,你有必要哭成这样吗,我说,你不知道人都是会联想的么?
联想,不只是情节,还有,感情!
对青春的感情!
看艋舺的时候,同样在感叹青春。
艋舺里的青春是热血的、义气的,充满干劲的。
六楼后座的青春,是迷茫困惑玩乐不知所措之后的重新获得。
什么是青春呢?
想起来,当年在成都做的幸福指数的调查,一接到电话,成都人并没有那么反感与充满敌意,相反,他们大多数都会耐心地听你讲话。
石头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听到这种访问的电话都特别反感,特别不愿意接受的。
而我很幸运,我看到了成都人的热情和友好。
当许多人听到“你是否觉得幸福”时,第一反应是很乐呵地笑两声,然后很肯定地回答:幸福,当然幸福啦!
你知道吗,那种肯定的语气,不是那种为了自己情面而勉强肯定的语气,那语气里,是真的充满了对自己生活的满足。
成都人的乐天知命,是多么的达观、通透,一如他们那耿直爽快的个性。
所以,青春,大概是和幸福一样,无关年龄、无关金钱、无关面容,只与心态有染。
我跟美眉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也来一个一年的约定呢?
因为,我忽然觉得,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一年后的自己,要收获些什么呢?
我又问她,如果是你,会不会吃那盘便便,美眉说不会。
我告诉自己说:我会!
他叫鞋带,只有这个圈子的人这样称呼他。
在华堂商厦对面的巷子里有一家台球社,门脸很不打眼,里面摆着很多破旧的大型电子游戏机和七八张桌球案,我们进去的时候没人在玩台球,只有一群很小的孩子在玩着很老的电子游戏。
在很多年前我也曾经像那群孩子一样痴迷电子游戏,那个时候对于电脑根本没有概念,在那家很烂很红火的游戏厅,我经历了所有类似古惑仔的遭遇,被人打劫、与人斗殴、砍人、帮派争斗等等很多的故事,只是当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回顾这段过去的时候,残酷到只能用“青春”两个字衡量。
最近看到最好的一部香港片,不是《无间道II》,也不是《暗战之大丈夫》,而是黄真真导演的《六楼后座》。
那两部影片很棒,但是《六楼后座》却让我动容,还是因为两个字——青春。
片后花絮看采访所有摄制组成员对于青春的看法,有一个人,应该是中年人,说了一句:青春就是年轻人正在挥霍的东西。
一瞬间,我被击中,半天无法回神。
桌子上放了六个小红星二锅头和一瓶燕京啤酒,我和鞋带每个人解决了一半,忽然无来由的谈起歌手,谈起鞋带在BEYOND北京演唱会《真的爱你》音乐想起一瞬间的泪流满面,也忽然间谈起汪峰写给筠子的那首《青春》,也忽然间忘却了我们的年龄,也忽然间我们找不到我们所谓的年少青春了。
理想飞来飞去,现实总有距离。
肉串的味道很香,我们都闻的快醉了,是不是我们今天挥霍的青春,明天也只能用缅怀来残酷的衡量。
在北京还残留着雪迹的大街上,我们唱着青春的尾音:“继续走,继续失去,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第一次看六楼后座是在宾馆,从中间看起,又因为接了一个电话而离开过,所以印象中只有片段和结尾。
回家以后马上下载了片子,重温一段青春的记忆。
故事是从六个年轻人玩一个truth or dare的游戏开始的,文艺小资的Karena,豪放不羁的神婆Candy,大吼我要100万的Jean,想要出碟的阿Wing,暗恋着K的眼镜男Leo,还有爱吃冰激凌的阿宝。
Karena在写一本小说,名叫六楼后座。
她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写进故事里,这就是他们自己出演的剧本,或许其中还有你我的身影。
许多人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共鸣,我们曾经也在宽阔的马路中央迷茫过,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阳台上看着这座城市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当时的我们看不见青春的底线,以为日子总是那样漫长,所以即便心里再挣扎还是会沉沦在T OR D的游戏里各自逃避。
我们的半途而废,我们的欲哭无泪都像一首空怆悲伤的诗,写在青春史的上空,抬头便可看见,擦又擦不去,抹也抹不掉,只能低过头走。
我想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时段,可以玩的很疯狂很投入,一方面是因为年轻本身就喜欢那样的刺激,另一方面是为了尽情的逃避烦恼,所以更显投入,醉生梦死,夜不归宿。
Wing和母亲对峙,说她根本不懂音乐,却让所有人在她自弹自唱的《海阔天空》中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梦,理想是一辈子的坚持,而不是一时的激情或叛逆。
所以,梦,从来不是用来彰显的,而是用来追逐的。
《六楼后座》写尽了六个人的爱情、友情和那些发了疯的誓言,Karena她真的实现了梦想,虽然爱情是遗憾的,带点残缺的,但青春不会留下疤痕,也不曾计较什么伤痛。
Jason送给了她一盒方糖作为生日礼物,更为她的书写了序言,这是他们之间最好的联系了。
他是喜欢她的,他说玩不起的时候已经证明他不敢继续玩是因为怕心动,更怕阿K会心痛。
他是喜欢她的,只是他已有了家庭,他不像那些方糖们经过敲打、碾碎还依旧是方糖,他早已过了弃全世界于不顾的年龄。
他是喜欢她的,所以才会有那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和用心书写的序,他们之间有着强烈的共同点,那就是写作的爱好以及karena身上年轻人的样子。
他迷恋那份青春义无反顾的心情,她爱他尘世间与众不同的宁静品味。
只是他们之间的落差就像两人走错两个电影院一样,时空指引了爱情的可能,也覆灭了在一起的可能。
我完全可以理解爱着一个没有见过面只听过声音的人是怎样的心情,那也是十分合理的。
所以电影最后只给了一个背影是最好的诠释,年轻时爱的人就该是那样一个模糊的影,留下无限的想象,永远不会厌。
我问过自己,记忆中是否有那么一个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人。
或许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时间他存在很久了,也或许他早就消失在我成长的风景中了。
六楼后座,是电影里的故事,也是你和我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找到一个属于他们的角色,谱写自己的人生乐章,这里面只有快乐记忆,没有哀伤过去。
青春是什么样子的。
给我们那么多的迷惑懵懂躁动炽热追求。
我们不停的寻问,却总没有个明确的答案。
可我们却乐此不疲。
这是不是犯贱表现之一?
青春是什么颜色的。
那么有吸引力。
让我们身不由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拿起画笔勾勒个模样。
画板是大片的白。
我开始明白,太过充溢的色彩,就成了无色。
于是开始用大块大块的空白来解释一些不能解释的事情。
我们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年纪,于是我们轻狂。
因为我们有了可以用来挥霍的本钱。
我们拥有着世界,世界拥有着我们;我们遗弃着世界,所以世界也将我们遗弃;我们支配着生活,反过来被生活支配;我们追逐着,反过来被追逐。
事物都是个互动的过程。
相互制约。
怎么绕都逃不离那个圈圈。
Truth Or Dare。
你可否告诉我?
一个叫做6th Floor Rear Flat的apartment里面住着这样的六个年轻人。
那是一个叫做Hongkong的城市。
它繁华。
它多元文化。
它迷乱。
它喧嚣。
身在其中,有矛盾、有挣扎、有呐喊。
亦如我们。
这些拥有着青春的青年。
NO1。
——Karena 我们可以爱上一个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哭了笑了悲了喜了。
呵。
感情竟然可以这样的来。
对着电话机不停的自言自语。
接了挂了。
不过一个好奇心被满足的猎物。
怎么可以一笑而过。
我们有个梦要出个署上自己名字的BOOK。
迷恋在黑扒扒的文字里。
云里雾里地吸进来吐出去。
颓废着痴狂着迷失着。
NO2。
——Candy 我们大大咧咧,不曾爱恋。
可是一不小心却伤害了。
脚踏两只船的在他/她和他/她之间来回周旋,期望着一个两者可以合一的结合体。
可是百分百的完美往往只能供想象,是个乌托邦的东西。
我们的梦想是要去那个有着神秘微笑的国度。
于是用咒语蛊惑,自我安慰。
NO3。
——Leo 我们可以甜美的暗恋,姐姐或弟弟都无所谓。
年龄不是问题。
一个身影一张照片被放在心底,然后偷偷的傻笑或者哭泣。
角落里上演的独角戏,无声无息落下或是轰轰烈烈上演。
不过如此。
失去。
得到。
错过。
NO4。
——美颜宝 我们有被抛弃,于是我们就此自暴自弃。
我们虚荣。
把伤害过自己的人再努力伤害一遍写在了日记本上。
谁不知,最后受到了伤害却是自己。
我们是多么蠢笨。
失败了,沮丧了,顺便把性取向也给改变了。
新鲜的尝试。
继续迷失。
NO5。
——梁Wing 我们为了一种被信奉成理想的东西而背弃了外人看来很美好的事情,而这种美好却被我们忽视不见。
和父母有很深的代沟。
我们相互之间不能理解。
于是选择逃离。
其实逃开了的是那份今后再也找不回来了的关爱。
NO6。
——Jean 我们努力想着赚钱,可往往结果是把本金都赔进去了的亏本。
不劳而获。
痴人说梦。
如此的我们。
值得关注。
04-02-17
突然发现,看完以后记不起来自己发现了什么,却全都忘不了的,就是适合我看的电影。
本来是追随偶像林嘉欣来看《六楼后座》的,还有早就听过《六楼后座》这首歌,非常喜欢,想找找歌背后的影象是什么样子。
香港这个城市是有动力的,向任何方向都有。
因此时刻强调全民为了理想而努力,至少是为了不浪费时间而努力,并且一定要不食言。
这部片子里看到的还是这些。
香港的电影人在坚持这些追求。
毕竟回归后这些年,香港的地位不如从前,社会在发展,更需要年轻人们加倍地努力追求。
很多地方值得回味。
我是来看林嘉欣的,但更要为卢巧音鼓掌。
神婆演得算是六个房客中最好的。
林嘉欣的角色,算是一贯色彩,看着舒服,内心激荡。
四个男生的作为很像普通男孩子的生活,夸口,义气,玩笑,嬉闹,但各有各坚持的东西。
WING的老妈来访那一段真是精彩。
选了一首《海阔天空》让妈妈来弹唱,犹如老一辈传火炬一样,光芒四射。
我在想为什么妈妈这么爱音乐却不能和儿子早点达成一致,也许是因为大人们总是比我们更加倍地追求完美。
他们已经度过青春,丧失了不怕失败的追求权。
还有老房东太太对孩子们的宠爱,她最后捧着一盘子屎时的执拗,都是淳朴塌实的香港人的缩影。
美颜宝跟前女友玩诚实那一段也精彩。
还有他每次出现在幼儿园的镜头,都让我感慨,谁说青春年少就全都不负责任呢。
面对小朋友时他分明很认真的。
是世界太大了吗?
还是青春的季节太短?
怕挥霍了不行。
要勇敢地走下去。
方糖礼物和序真是巧妙。
生活中的意外都能这样结束,也真是完美到令人感激。
主创真的是费心了的。
六个人合力展现了年轻人要遇到的大多数困惑。
因追求理想与父母冲突、幻想般冲动的爱情、对财富的经营、脚踩两只船、对待过去的态度、怎样突破自我。
最后的花絮里好多人都在一起说青春是什么。
答案倒是次要的,关键是所有人都在花时间思考,或者曾经思考过。
青春显得珍贵。
又是一部我喜欢的青春的电影,不同于台湾青春片大多以同志为主的忧郁,也不同于偶像剧的大癫大狅,黄真真的《六楼后座》以近乎于纪录片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位于香港旧楼里的、被人们遗忘了的一个叫做“六楼后座”的地方,以及在里面所发生的关于青春的一个个故事。
“六楼后座”,这个奇怪的名字据说是源于BEYOND的练习室,或许在导演黄真真的心中,BEYOND正是属于她这代人的青春符号吧。
在暗黄的光线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疯狂的、几近疯狂的后生们在玩着ture or dare,他们后生可畏,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他们敢于对生活say turth,也 dare to do anything,在六楼后座里,在这个属于他们的天地里,他们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尝试着种种疯狂PART I : Karena其实, Karena一直是生活中的逃兵,她宁愿因为一把声而不可收拾的迷恋着电话那头素未谋面的Jason,却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生活中leo的告白。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PART II : Candy面对生命中同时出现的两个男人,这个十三点失去了理智,她不知道如何抉择,自私的她甚至以为自己可以既要“鱼”又兼得“熊掌”。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PART III: 美颜宝喜欢耍宝扮轻松的他,其实一直无法接受初恋女友当年抛弃自己的现实,因而最后竟变成了gay,在再次见到女友时,他依然无法释怀,争锋相对地要女友讲出当年飞掉自己的原因,可是当女友狠吻住自己时,却又惊讶得睁大双眼。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很何尝不是这样,明明内心很脆弱,却刻意把自己伪装得似乎很强大,虚张声势地愚人愚己?
PART IV: 梁Wing这是我最锺意的角色,一直徘徊于梦想与现实的艰难抉择中的他,从一开始的高叫着No music,no life 到后来被自己母亲的歌声所震慑,我一直觉得他是最阳光与勇敢的一个。
喜欢他一个人在天台上跳蹦蹦床,镜头跟着他一上一下的跳动,以及背景音乐里传来的《六楼后座》。
“青春犹如方糖, 对吗? 有棱角, 易碎的, 荒唐的, 甜蜜的... 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熔化, 才能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 人生总会有这么的一个阶段, 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 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 他们可笑也都可爱, 笑他们皆因我们曾经荒唐过, 爱他们也都因为我们曾经甜蜜过。
”————Jason
很香港的一部电影。
那时候的林嘉欣真是好看,真青春!
这部电影结尾导演组特意采访团队成员,问他们什么是青春,这部剧也在向我们展现几个年轻人的青春。
但是结尾杰森为《六楼后座》这本书写的序言说得最恰到好处:“青春犹如方糖,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人生总有这么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他们可笑,也可爱,笑他们皆因我们曾经荒唐过,笑他们,因为我们亦曾甜蜜过。
”我觉得,当你无所畏惧的时候,那就是你的青春年代。
《六楼后座》是一部青春剧,所有导演拍青春剧都爱用漂亮面孔打动观众,其余的,无非是用梦想、现实、恋情、生活几种矛盾来撞击人人都有过的时光。
我老了,除了漂亮脸蛋令我开怀外,复杂的故事只会让我怀疑人生。
看六楼后座,被片头几行字吸引“本故事纯属真实,如有雷同不是巧合”,这典型的港剧外表下,藏着怎样的纯属真实,我的好奇心总希望得到满足,就慢慢看下去。
故事很简单,主角是一个总体,合租在六楼后座的六个人,他们聚在一起开party玩“诚实或大胆”的游戏,如果不说实话,不做大胆行为,父母断双脚。
游戏玩起来就无边无界(当众打飞机啊,模仿强奸啊什么的),但这只是玩乐的借口,聚众的目的我是这样想的,他们只有在别人的“诚实或大胆”中,得到一点属于自己的欢乐,没有什么比一脸正经的在众人面前做想像中的坏事更刺激的。
但如果这样推断,接下去很有可能会变成蛊惑仔两肋插刀系列,导演当然不愿意,她很聪明的把“刺激”定义游戏上,用诚实和大胆做线索,让六个人许下愿望,一年后若实现不了,就吃房东老太的屎。
然后,故事慢慢讲,这样欲擒故纵,你喜欢么?
总之我很喜欢。
六个人中,除了扮演karena的林嘉欣外,其余演员的面孔不突出,唯一让爱抹鲜红口红的房东老太sex Susie有性冲动吻一下的靓仔,也只是路人甲。
但镜头晃过,六个人在满屋乱窜时并没有故作表演的姿态,神情亢奋直来直去讲话对我来说简直是情投意合。
卢巧音演算塔罗牌的神婆candy,永远先偷偷为自己与男顾客算一张爱情牌;karena为专栏写小说,但总是迟到,灵感由一个声音激发,便爱上了声音背后的人(我却感觉那种腔调像一个咸湿佬);wing像个摇滚青年,爱唱歌想出专辑,他到唱片公司送样带,在天台上大喊no music on live;美颜宝对过去的感情过不去,jean想赚大钱,而leo只想得到一个吻。
没有吓唬人的理想,在他们算起来,这是排在日程上马上会实现的,吃屎远比父母断双脚更让他们心惊肉跳,六个人在天台上玩乐的真实感扑面而来,让我感觉这种场景真的存在过,在声色犬马的都市,在交错乏味的空气中,六楼后座的天台上一串小彩灯,几个张牙舞爪的年轻人,像镜子映射出来的自己。
我热切的期待故事会坦荡的讲下去,仿佛预示所有美梦成真,可积极进取的态度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多会先选逃避。
就像wing妈妈说的,音乐不是用来逃避的,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杜丽莎扮演的wing妈妈,在画面冲突过后铿锵有力的唱到“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把这群孩子的脸抹成恍然大悟状,我更是被煽动到了,你以为你的心境爹妈不懂么,他们比你更懂你。
爱听帝女花的Susie对唱歌的wing说快乐是不需要用钱买的,认真的表情让我觉得,这个婆婆年轻的时候,一定更美吧。
后来,他们修成正果没有,自己看喽,我不青春很久了,但所谓的青春,我还是没有明白,是一种可以任意浪费的东西,还是不怕地心引力?
karena说青春是方糖,我基本上同意。
什么是青春?
不怕地心引力,青春就是如此。
发工资就是青春。
在红灯区找到的就是青春。
夜夜都能泡的就是青春。
做摄影的就是青春。
青春,就是我有你没有的。
青春,就是年轻人浪费的东西,是他们的专利。
青春?
是要自己找的。
问:“灯光怎么打的青春点?
”答:“灯光自由发挥,那就会青春了”以上,是电影《六楼后座》片尾剪辑的花絮里面有关什么是青春的回答。
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我一向钟情与日本和台湾的调调,校服、短裙、微风、海边、欢笑、民谣、单车⋯⋯台湾的青春片,缓慢却不失流畅,很有自恋的感觉。
拍电影的是文青,看电影的也是文青。
文青爱文青。
拍来拍去,一个调调拍了很多年,依然有人看,也就依然有人拍。
而香港的青春片,则不仅仅只是拍拍青春的感觉这么简单。
导演似乎有很多话要讲,总想要引起点争论或是思考之类,节奏也比较快。
先前是不怎么喜欢看的,可是,黄真真的这部《六楼后座》,我还真的是喜欢的不行。
在香港的一栋楼的六楼后座里,住着六个性格鲜明的年轻人。
电影里,他们从头到尾玩着一个叫做truth or dare的游戏。
和现在流行的“真心话大冒险”其实就是一个东西。
在一次有房东susy参与的游戏中,wing被要求跟头发花白的已经可以做这些年轻人奶奶的susy接吻,wing极力抵抗,未果。
有些气恼的wing便要同伴吃屎。
最后,他们达成协议,每人写一个一年内要办成的事,分别封在六个酒瓶里,一年后打开,没有完成的人,就要吃susy的屎。
这六个年轻人分别是:a: 男人婆+三角恋卢巧音,饰演一个算塔罗牌的姑娘candy,她没有男朋友,身边的朋友都把她当男生看,因此,在每一次给来找他算命的男生找她算命的时候,第一张,都是给自己算的。
即算自己和这个男生之间有没有发生爱情的可能。
在一次聚会上,两个警察同时找她算,三个人同时在场,她抽中了爱情牌,于是,她跟这两个人同时谈起了恋爱。
这两个警察分别是:苏永康,饰演的一个一直不走运的康警察,candy说他会走运,之后,他捉到了头号通缉犯,他便视candy为幸运星,并对其展开追求。
萧正楠,饰演的另一不走运的警察edwin,也因为candy带来得好运而不想离开她。
她跟她同住的其他五位朋友感叹,自己两个都喜欢,如果两个能和二为一该多好。
她的朋友如此告诫:“其实你同时中意两个人,就说明,你这两个人都不中意”。
最后,candy同时与两个警察谈恋爱的事实被揭穿,她不禁对karena喊出:我是一脚踏两船,又点咩?
我被人拆穿,又点咩?
最多不吃牛排不泊龙舟,做回神婆,最多去死咯,我玩得起啊。
卢巧音,这个满身刺青,这个曾经被谢霆锋爱过,这个唱过《好心分手》、《三角志》、《走慢点》,这个唱出“情爱就似垃圾,残骸虽会腐化,庭园中最后也开满花。
灰烬里被彻底消化,我以后全无牵挂,什么都不怕”,这个不拘小节朋克风格的倔强女生。
我以为,她就是高傲的,我以为,她就是坚硬的。
我从来不知道,她也会撒娇,我从来不知道,她笑起来那般可爱。
这样的女生,一定要有人好好爱她才好啊!
b: 写作梦林嘉欣,饰演一个中意写作的女孩karena,在从未见过面的出版商jason的鼓励下,正在完成《六楼后座》的写作。
在一次一次与jason的通话中,竟然不知不觉的爱上了他。
karena称赞其学识渊博,jason回:“没学问怎么镇得住你啊,小妹妹”。
kareno后来知道,神秘男人jason竟然已经有了家室,且生活幸福,不禁痛哭。
她答应会把《六楼后座》写完,唯一的要求便是,希望jason可以在她生日的时候来拿书稿。
生日那天,jason来了,拿走了书稿,留下了礼物,但,令观众和karena失望的是,jason始终没有露面。
林嘉欣,我一向认为她是绝对不能演大陆和台湾的电影的,原因很简单,她一说普通话就很假。
什么〈爱情左右〉〈花吃了那女孩〉,差不多都属于那种她一个人毁掉一部剧的片子。
但是,这部〈六楼后座〉看下来,并不觉讨厌。
也许,是导演黄真真对这个角色偏爱的缘故吧,对kareno的刻画尤为仔细,观众很容易被导演拐带着喜欢上kareno——所谓才女美女的结合体。
c:音乐梦wing,为了音乐梦想,中途从美国休学回来香港,给唱片公司送音乐小样,遭拒。
他在六楼后座的天台上给房东susy弹唱自己的音乐,susy鼓励他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就在wing想在香港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的时候,他的母亲来了,要带他回美国继续念书。
wing的母亲由香港老牌音乐人杜丽莎扮演,她在劝wing回国未果后,自弹自唱beyond的〈海阔天空〉,当唱到那句熟悉的“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被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的时候,已经很难被感动的我,眼睛竟也湿润了。
20岁的人唱〈海阔天空〉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味道,40岁的人唱〈海阔天空〉是一种回忆感慨的味道,如果听到50岁,60岁的人唱〈海阔天空〉,有一种强烈的安慰感会不自觉的感动你,竟会有莫名的心痛。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此了,如果没有〈海阔天空〉这段,此片仅仅可以和一干只能得到年轻人共鸣的青春片一起被列在“还可以”之列,可是有了这段,此片完全可以当列“很不错”了。
d:同性恋美颜宝,小时候恋爱,因为肥胖,被小女友jessie抛弃,后来因为伤心过渡,连性取向都改变。
长大后,jessie因为wing的关系,跟朋友一起来六楼后座玩,当然要遇到美颜宝,当然要玩truth or dare的游戏。
他们都选了truth,在两人的一问一答中,我们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
最后,jessie选择了dare,要求吻在场的一个男生,她选择了美颜宝⋯⋯因为被女生伤害而选择做gay的,其实在gay群体中,不是少数。
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张国荣了。
不一样的是,美颜宝的心结因为打结的人的出现,解开了,而张⋯⋯好,不说这个,打住!
打住!
e:辛苦的单恋者jeo,暗恋同住的karena,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从不点破。
f:发财梦jean,企图通过倒卖水货丰胸丸大赚一笔。
他们当时写下的六件事是:写出一本书+出一张个人大碟+去巴黎+伤一个伤过我心的人+我要赚到十万+可以吻到karena(根据剧情猜测),但是,似乎每个人都没有完成自己当初的壮志,于是,为了使朋友们都免于吃屎,jeo把六件事改成了:听妈妈话,回美国读书+亏掉户口的三万块+被两个警察抛弃+一定出不了书+永远最爱她,不论高矮,我爱你,jessie。
最后,karena的书出版了,住在六楼后座全部的人奔到书城去找书,他们手中举着karena实现了的梦想,兴奋安静的书城里大喊大叫,青春,如此美好。
因为我们都在经历着,所以,更觉美好。
电影最后,是jason朗读的自己为《六楼后座》写的序,就将触动过很多人的这篇序作为结尾吧:青春犹如方糖,对吧?
有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人生总有这么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他们可笑,也可爱,笑他们,皆因我们曾经荒唐过,爱他们,因为我们亦曾甜蜜过。
《六楼后座》序:青春犹如方塘,对吗?有棱角、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溶化才能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
utopia?
食屎
呢出戏令我想起厦门
冲着林嘉欣第一次看黄真真的电影,却意外发现最出彩的是貌不惊人的卢巧音和某某妈自弹自唱的海阔天空。我的青春因没有这样的六楼后座,而未有机会如此疯狂,truth or dare, who cares?! enjoy it. 照我体会有艺术夸张,但仍可以感受到只属于那个年纪的生命的活力。
他们在嗨什么
还是歌好听
看了反而不知道 乜系青春。。
看不动
你的青春是怎样的?
挺一群人国语配音真tm吵!
11167 truth or dare ?
每一個劇中的演員賣力地飾演(當代的)年輕人,但,吃力不討好!
结尾太仓促。
人生总会有这么的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这就是青春。又一次在片末大哭了,看过之后才感到群主的简评如此矫情又悲伤
“一年来我一事无成,如果连屎都唔食,就真系对唔住自己咯…” 明明看的眼泪汪汪,你又怎好意思自称为喜剧片。
真是羡慕
这时的林嘉欣很美好.
青春啊 燃燒啊 友誼啊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經歷一次
我怎么那么喜欢这部电影。那些年轻人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