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
El Conde,Le Comte,吸血伯爵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主演:杰米·瓦德尔,格洛利亚·蒙奇梅尔,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葆拉·卢辛格,斯特拉·古奈特,卡塔琳娜·古埃拉,安帕罗·诺格拉,安东尼娅·塞赫尔斯,马尔西亚·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语言: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伯爵》是一部黑色喜剧/恐怖片,以智利近代历史为灵感,构想了一个平行宇宙。影片将世界法西斯主义的象征奥古斯图·皮诺切特描绘成一个吸血鬼,住在非洲大陆寒冷南端的一座废墟宅邸里,依靠对邪恶的欲望来维持生存。活了二百五十年后,皮诺切特决定不再吸血,放弃永生的特权。他再也无法忍受世人称他为小偷。尽管他的家庭令人失望且热衷..详细 >
形式上很新颖也很另类,然而不喜欢。
Get到一些英法俄保皇殖民者、偏英法军政府独裁者、卖国原住民及其与独裁者后裔的吸血鬼明喻,绝对是和智利🇨🇱的历史联系上(但俺不太熟),但失之直白,黑白色调和吸血鬼看着都无必要,毕竟最后彩色的表意是带英殖民吸血鬼余晖和军政府后裔还在haunt智利。(btw倒是可以和《铁娘子》这传记片互文,看着略略沾了点儿带不列颠最后的余晖——和阿根廷的马岛战争,搜了下🇫🇷🇨🇱帮的是🇬🇧)
狠无趣的明喻
【D】既无法满足观众的解读癖,又没有更类型的驱动维持血浆本应带来的快感,甚至连擅长的人物书写也丢包起来,精力都分配在干瘪的形式表面上,的确是会上Netflix的片。
看了四次,睡著四次
从《神父俱乐部》到《厄玛》再到《伯爵》,帕布罗·拉雷恩一旦回归自己本国语言的体系进行作者型导演创作,最终的结果总有股一言难尽的蹩脚感,这样的反面示例在本片中无疑达到了最高峰。以画外音展开的吸血鬼故事乍一看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所谓的新意被迅速淹没在老套的讽刺效果与毫无必要的社会隐喻中,冗长繁复的长篇大论与刻板脸谱的人物形象让全片本就了无生趣的主题更显疲乏与寡淡,原来吸血的不是主角,而是看完之后毫无收获还被倒打一耙的无辜观众,与去年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那部自以为是的《诗人》毫无悬念地组成了“拉丁美洲导演灾难精选集”,让人哑然失笑。
世界上最好的文艺作品永远只来自这三片燃烧过的土地:背负着十字架的茫茫雪国、一直在下雨但在雨中万火归一的南方大陆、还有黄土送白骨红帐卧鸳鸯的保守故土。此三家多的是恨还有苦。
是我喜欢的那种“黑色”。
宗教片劝退
拍的还可以,但是让人困倦。
[4]
历史虚无主义,不过对于智利历史并不了解所以很多地方看不懂。背景厚重,题材新颖,海报封面题不对版,黑白政治还是看不下去啊。修女飞走那场戏是真的太美了,像Gucci广告
概念不错,但是剧本故事能不能再打磨一下?不过也可能是我欣赏不来导演的黑色幽默和独cai、宗教映射。
不得不说,近些年的欧洲三大全是形式创新,以人类文明为叙事内容的创作似乎已经走到尽头…
看这部片子要稍做点功课,至少知道隐喻对象,很多地方令人会心一笑,否则沉闷之极。
影视解说文本竟然能拿最佳剧本银狮,就很扯。
好笑是挺好笑的,低俗又优雅,用片子里的话形容就是“南美人的血”。很羡慕别国导演能把国家前领 导人描绘成某种超自然生物的这种所谓历史虚无主义
语焉不详的闹剧。自以为是地搬弄历史人物真的好蠢。而且电影节电影最不缺的就是(外在)风格。加起来大概10分钟的想象力搭上100分钟琐碎无聊,太不值了。若坐针毡。
权力、财富、地位,都看不出什么吸引力;直到看到吸血鬼在天上飞舞,我动摇了。该死,思考力和批判性呢?!
8/10.剧情设定曾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的智利总统皮诺切特其实是一个吸血鬼,外号伯爵,故事从他的五个孩子来到他隐居的岛上准备瓜分他的遗产开始,随后一个化身会计的修女也来到岛上准备驱魔并收集他的财产。故事走向相当的具有魔幻超现实主义色彩,黑白影像也代表着黑色幽默,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讽刺爱情亲情友情,也讽刺着宗教。最后画外音惊喜现身,居然是撒切尔夫人,她居然也是个吸血鬼!并且还是皮诺切特的母亲!有多离谱?!结局也挺怪异的,居然是这样的结局。但是片中的吸血鬼为什么会变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