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地方我没有弄明白,就是强盗怎样让那么多人质听话的帮他转移警察的视线、、、、、如果车上真的全部是人质的话,肯定拿着雨伞一出来就会告诉警察的。
是大家都被主角感动了?
自愿帮他?
喜剧,怪诞,幽默,这是一部很有味道的电影。
新任警察署长搞得演习就是一场辩论赛,但郑度满说服了大多数人。
人质和三名警察被挟持后各种不服都被一一整治了。
亮点无疑是女职员被打昏和做完俯卧撑后被挂上遭强奸的牌子。
度满是一个很认真很较劲儿的人,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极致。
署长找来度满母亲,但并未劝降成功,署长便无厘头地指责,:“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强盗,否则你会心疼自己的母亲,被劝降。
”度满流下了热泪,:“我没有投降,是因为我的母亲是一名警察的母亲,不是强盗的母亲,她并不是抱着强盗母亲的心态来劝我的。
”很精彩啊,当真如辩论,严密有条理,并且点出了度满一直认真地做好事情。
左右逢源地世界,度满倒是可爱的存在了。
今天晚上看了韩国电影《率性而活》,才知道原来韩国也有既轻松又严肃的电影。
经济学里有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的说法,指的是在铸币流通时代,成色好与成色不好的铸币在市场上一起流通,久而久之,成色好的良币逐步退出流通转为储藏,而留在市场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好的劣币,这样,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这个这个现象出现的前提是这个市场没有遵循良好的规则运行。
想起在博物馆看中国历代钱币展,在两千多年的铸币使用过程中,铸币的制作和分量很好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国家安定富强的时候铸币制作精良分量也足,社会混乱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一个钱剖开当俩使用的情况。
历史的真实确实跟这个说法背后的规律一致。
在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管理混乱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用人管理中,真正认真工作的反而不如那些溜须拍马、见眼色行事的更能得到重用,时间久了这个队伍难免都变成无能之辈——谁让那些认真做事的都靠边站了呢。
但是良币终归是良币,在公开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是金子总会发出光来。
《率性而活》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电影的主人公郑度满因为工作认真,在调查跟市长有关的案子的过程中被迫从侦查科调去做巡警工作,该任警察署长也被撤职。
从此以后他们那个警区治安状况就很混乱,甚至连续发生劫匪抢劫银行的案件。
看看这帮警察在新任署长到任的时候献媚的态度就知道,他们把工夫用错地方了,面对抢劫他们自然是束手无策。
新任署长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的打算是在这干半年就升职离开这里。
面对频发的抢劫银行案件,他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计划成功既可以震慑劫匪,又可以提升他们警察队伍的形象,为他迅速晋升铺好台阶。
他想出的办法是搞逼真的抢劫演习。
演习终归是演习,只要演习中警察扮演的“劫匪”按计划被“制服”,或者“投降”甚至被“击毙”,演习就会很快结束。
按照署长预计的,他们至多三十多分钟就可以解决“劫匪”,这样特警队即使赶来也派不上用场。
演习在署长的精心布置下如期开始了,没想到却没能如期结束。
那个工作认真的警察郑度满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了他的认真,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过,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这两个字,这次在韩国人的电影里应验了。
安排演习角色的时候,郑度满原本抽到的是巡警角色。
这个新来的署长太追求演习的逼真——越逼真效果越好嘛,想到上任的路上在空旷的田野里违章表明自己的身份还是被郑警官开了罚单,就特意安排他做这次演习中的劫匪角色。
郑度满接到任务后照他一贯的认真去准备,在演习中用他的认真,真让署长和他另外的手下们无计可施了。
郑警官从演习一开始,就让自己照一个专业的劫匪的做法去做,为此他可是提前做足了功课。
控制银行里的局面时他“击毙”了守在银行里的警察,“捆住”了营业厅里的人员做人质。
当然,这“控制”、“击毙”不过是在相关人员身上挂一纸牌表示一下而已。
按照计划,这个时候署长下命令让当地的记者开始摄像,布置好的警察应该可以顺利进入现场,制服“劫匪”,演习就可以成功结束。
没想到郑警官认真的做“劫匪”,放下了银行的卷帘门,关上了百叶窗,外边的警察没法按照预定计划进入现场。
更令署长没想到的是,一家国家级别的电视台记者凑巧路过现场,记者特有的敏锐让她们捕捉到了这个有价值的新闻,尽快安排了现场转播车,在遭遇警察驱赶的时候也以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坚决地为自己争取了现场报道的权利。
里边的高素质的“劫匪”和外边无能的警察就这么耗上了。
硬冲不行;想从银行里其它通道进入,被“劫匪”预料到,全部“窒息”在封闭的房间;派来的谈判专家话都说不清,把“劫匪”的母亲请来,又没让她投入进去——“劫匪”后来说见到他妈妈掉眼泪,一定会投降的;让狙击手击毙“劫匪”,却“误伤”人质。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劫匪”的专业即主人公作为警察接受任务的认真,这跟外边无能为力的警察形成了鲜明地对比,真是绝妙的讽刺。
他在面向全国的直播中说,他是一个警察,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应该尽力把他做好,无论他的角色是警察还是劫匪。
这就说明,如果他接受的任务是扮演警察这个角色,他也会这样优秀的表现自己的能力。
他以前曾经这样表现过,遗憾的是结果如同“良币被劣币驱逐”,被迫调离岗位。
这次演习,给了他一个公开公正的对抗机会,英雄本色再一次表现了出来。
外边的警察完全听命于他,给他提供车辆让他“逃跑”。
他精明地利用外边的警察少数了两个“人质”这一点,让“所有”“人质”都坐上巴士离开第一现场。
“人质”们看到了他的优秀和幽默,也乐于看警察出丑,把巴士开到很远的地方,最终让警察们看清楚他们上了当。
“劫匪”留在了银行,另外留下来的是演习中对他产生爱慕之情的女银行职员。
本以为故事可以就此结束了,“劫匪”无意中从洒落的文件中发现了市长受贿的线索,于是他决定继续演下去。
他带女职员离开银行,一直“逃”到海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枪杀”“人质”,然后“自杀”,剩下的是完败的警察面对大批的记者。
从接到命令扮“劫匪”到最后的“自杀”,他以他态度的认真和素质的优秀做出了完美的表演,连谢幕都那么精彩。
他的优秀表现让他回到了侦查的岗位。
他把市长受贿的证据交给了署长,市长终于被绳之以法,也算是给署长和警局挽回了些脸面。
故事的结尾是他去那个银行找他的女友——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吧,结果有三个劫匪真去抢劫,他腾空跳了起来向劫匪扑去,全剧到此结束。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想象接下来的故事:他勇敢地制服了那三个家伙,因为“良币”终归是“良币”。
影视作品有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是合情合理的。
回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被重用,甚至因为本质的优秀被人为的淘汰出局,一旦他们站在了肆意调配他们的一方的对立面,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终归会用他们的高素质给乱中得势的一方响亮的耳光。
电影里描述的不过是无能的家伙丢脸,真实的历史不只丢脸这么轻描淡写,可能是某个企业的倒闭、某个单位的衰败,甚至是朝代的更迭。
抖音上第二部线上首映的电影《大赢家》,虽然出自敬爱的李潇和于淼老师之手,但还是改编自日本的《永不结束的游戏》,而在07年还被改编为《率性而活》。
《率性而活》和《大赢家》的区别:1、段子不同,毕竟《大赢家》更本地化一些,中韩文化的差异,段子不同,大赢家更好笑一些,全片不由自主的笑了7个地方,赶得上很多自诩为喜剧的喜剧了;而且由于本地化,《大赢家》的段子会更接地气更让人接受一些。
2、《率性而活》的形式主义是由新任署长放任并导致的,《大赢家》杜源饰演的局长很支持演习的公正公平,而反而是银行的行长更希望以形式主义结束一次完美的演习,包括孟非饰演的记者一开始都以为这就是玩玩而已,出乎人意料之外确实是两片的经典伏笔。
3、《率性而活》反讽的是体制和制度,《大赢家》反讽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关爱的丧失。
4、《大赢家》的最后10分钟有点儿为了过审而存在 ,《率性而活》倒是还好,一切为了剧作核心而发展。
5、综上,《大赢家》更具喜剧内核 ,《率性而活》更具荒诞现实主义。
这部电影,当然是很精彩的,精彩的原因在于故事好看。
故事好看的原因在于人物性格。
主角的人物性格,用一句描述海瑞的话来讲,是“轻微偏执型人格”。
海瑞变成神之后,他的故事流传很广,成为美谈。
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讲,这些美谈的背后可能是双方的痛苦。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个故事,我认为,就是在讲海瑞。
今天看了大赢家翻拍的韩国原版电影《率性而活》,我个人观点这是二个不同的故事,导演想要表达的也是完全不同,所以没有可比性,权当是二部电影在看。
这部率性而活是韩国黑色幽默题材的片子,电影对背景的交待,是近期发生过多起银行抢劫事件。
然后刚上任的警长想升迁利用这个小地方的演习当跳板,根本没有想到后面控制不了。
警局里的其他成员也没有认真对待这个演习,都认为这只是走过场,导致二名警员牺牲;后面出动的特警也没有认真对待,现场谈判的人员例行公式的谈判以及对劫匪的要求视而不见等等这一系列的不重视,导致特警和人质共8名伤亡,自始只有劫匪对待角色是认真的,长久以往就如经济学上有一句话:劣币驱逐良币。
真的非常佩服韩国的导演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讲,可以这么讽刺他们的政府部门,这样的电影审片都能过,真是言论自由的国家。
认真来想想,如果警长不是想作秀升官,如果警查们认真对待,如果每个人都持认真的态度,一个这么善良的劫匪就不会伤害这么多人,最后是谁的错呢?
真的是劫匪吗?
故事结尾,度满做回侦经碰到真正的劫匪挺身而出,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也算是为政府挽回一点点颜面,角色是劫匪的时候就认真的做好劫匪的角色,角色是警察的时候就认真的做警察,如果人人都有认真的态度,良币终究会驱逐劣币。
看完《率性而活》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看韩国电影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逢人聊起电影必称韩国电影如何如何,导演XXX怎样怎样,演员谁谁谁......什么时候呢?
记不清了.....往前追溯,只记得看过的第一部韩国电影应该是《恐怖直播》。
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一天无聊问身边的人学播音的看点什么电影好呢,有个大神推荐我看,我当时竟然脑子进水去看了。
结果显而易见,既不恐怖也不播音更没有大学生元素。
但是,真好看,看完咂咂嘴回味了好长时间。
多年之后我开始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看世界了,阅片量上去了,对电影的理解多多少少成了体系,回过头再看《恐怖直播》,诶,有了点感觉,原来一个好的编剧可以那么牛。
说了这么多,在回到《率性而活》,其实,它,也有一个牛编剧。
这位编剧大大叫做张镇,没错就是那部《欢迎来到东莫村》的编剧张镇。
看过他的照片,笑起来像个入了戏的喜剧演员,那时候我觉得这个编剧自己比演员还有喜感。
可能张镇大大觉得自己长得挺乐呵的,要么写部黑色幽默吧,又可能觉得写得太黑色自己的人设是不是有点不清晰了,就加了点让人哈哈笑的桥段进去,然后《率性而活》诞生了。
电影讲的故事很简单,在一个银行抢劫案频发的小城,有一群就是不去抓坏人的警察油子和主角,主角是一个因为只知道坚持原则不变通,被领导设计同事排挤的楞头警察。
一天,那里新来了一个警察署长,说是来过渡一下就准备飞黄腾达了。
署长来了几天发现这帮警察油子不上道啊,心里犯嘀咕,你们破不破案我不管,但老百姓天天骂警察,我这个当署长的还腾达个屁了。
于是,在现有力量根本抓不到犯人的情况下,署长决定搞一次演习,一来稳定民心,二来给政绩贴金。
说白了就是真劫匪抓不着,抓个假劫匪大家伙先过过瘾吧别骂警察了。
而那个在演习中扮演假劫匪的就是我们可爱的主角愣头警察郑度满。
于是在愣头的强势扮演下,整个演习开始朝着一个失控的状态一步步走去。
整部电影以略有些黑色幽默的手法,讽刺韩国的职能部门,尤其是愚蠢的警察和他们的署长.....。
但又在里面加了很多让人捧(pen)腹(fan)的笑料,让整部片子轻松了很多,虽然主角从头到尾都苦着一张棒槌脸,但是真的好好笑,想起来我就忍不哈哈哈哈哈哈哈.....停!
我们别忘了,讽刺才是这部片子的主旋律,不要把主旋律都哈哈丢了.....当当当当!
踏着BGM的旋律,署长李承宇入职,电影正式开启了360度无死角的讽刺模式首先是欢迎署长的警察。
从署长进门上楼直到来到办公室,迎接人员那一副副奴颜媚骨在几组镜头之下,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夸张的表情,微微下弯的腰条,和那种虽然前呼后拥着署长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自持的尴尬状态都被看得一清二楚,不得不佩服韩国演员的敬业和导演对场面的把控能力。
然后,编剧时刻到了,安排了两个蠢得最有特色的警察出场“开讽”。
首先是瘦警察,通过投影为署长做连环银行抢劫案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分析了劫匪作案地点的特点,然后将作案地点连线画出了一个螺旋丸一样的图形,最后得出结论,“这对我们而言是好事....根据我的直觉,在百花盛开春日复苏的明年三月中旬,即使我们不去可以追捕,这群劫匪也会脱离我们市的范围”,意思就是劫匪的作案地点正在呈螺旋形离我们市越来越远,马上就要不归我们管啦欧耶!
噗!
署长喷了.....然后是胖队长,搞出了一套理论,这块地过去就经常有抢劫案的发生,很有可能是风水不好的说......然后被署长打断了。
当时署长的心理活动应该是这样的,我一个署长十分钟之内连着喷了两次是不是有点太说不过去了,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发生,胖子你就别tmd说了。
接着署长问队长,值班表有没有安排好,胖子带着一脸无知虚妄的肥肉说,恩!
危险时段都加强了没事儿放心吧,紧接着电话响了,劫匪没被螺旋丸吹走又回来了。
对话期间还穿插了瘦警察站在投影墙前半尴不尬的镜头,那表演真的是传神,几个眼神动作就能把一个蠢货身上的“蠢”点完全表现出来。
再次为剧中的优秀演员献上双膝。
电影中类似细节无处不在,痛骂主角不应该给署长开罚单的小头头,衣着浮夸带了个小红帽穿的像个马戏团逃出来的特警指挥官,照本宣科貌似得了喉癌的谈判专家,营救人质警察连大巴都借不来结果来了一辆灵车.......每个细节都充满讽刺意味,每段讽刺又刚刚好就是电影的笑点,可以说是十分爆笑的。
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咱们中国的这些个那些个部门能不能经得起这么玩呢.....这部电影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署长李承宇一个是警察郑度满先说说署长,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差点被他骗走了我的小心心。
迷人亲民不带一丝傲气的微笑,拒绝了欢迎大会而要求直接开始工作,上来就先查过去的案子,这明显是颜值智商双在线的高水平警察队伍领军人物啊!
BUT!(⊙o⊙)…还好我提前看了剧情简介,对署长提高了警惕.....上任署长不知道是哪方面不在线,给我们的署长留下一个烂摊子,警察愚蠢慵懒不作为;劫匪活动日益猖獗,用电影里的话说“大胆到猎奇的程度”;民怨四起警署网站上面骂声一片。
署长也真不容易,明明想着清闲个半年不出事,就可以飞黄腾达去总部了,这可倒好民怨不平哪个领导敢提拔你?
通过对警署现状的了解,署长深刻的认识到,以署里这几头烂蒜想抓劫匪还不知自己去。
劫匪肯定是抓不到了,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可以如愿腾达呢,平民怨吧,于是像上文介绍,真的抓不到咱们抓假的。
那还等什么!
二话不说搞演习!
但是署长明白演习这钟东西,如果戏太假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流于形式,达不到平民怨的目的。
增加难度,如上文所述,就那几头烂蒜根本指望不上,于是署长想到了愣头青主角郑度满,利用这个一根筋来达到他的目的。
上面说了,署长是有风度,有内涵,有气量的警察队伍领军人物,可是当郑度满一次又一次对着他领导下的警察们连带着他一起piapia打脸的时候,当他发现郑度满的一根筋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的时候,他开始坐不住了,愤怒、控制再到最后的爆发,他的彻底失态被同步直播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这是编剧对他的惩罚。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当署长在跟朋友说出自己其实就是来这过渡一下之后,镜头转到郑度满查酒驾现场,一个喝醉的老大爷说“我在这不知道生活了多长时间”最后郑度满无奈亲自开车送大爷们回家。
这组头的拼接导演应该是想说,警察是为了这些不知道在这生活了多长时间又将继续生活多长时间的人们服务的,所有一心只为自己没有公众的公职人员,都将受到惩罚。
署长这个角色我认为是整部电影中刻画的最成功的角色,甚至超越了主角。
因为真实。
真实在于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像其他韩国电影里那种为了上位、钱、利益等等不择手段的高官们的阴冷气质署长身上并没有。
工作来了他会好好干,让他抓坏人他也会抓,更懂得微笑以待平易近人,但是骨子里他就是一个投机的“仕途行者”。
之前说的那些,都是他在仕途中顺手做的,或者是为了仕途必须做的,他不会去做那些大奸大恶的事,但是也不会完全遵照着职业道德行事,利益在哪我去哪,剩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其实在我们现实的官场之中,哪有那么多坏蛋、阴谋家,最常见的就是这种“仕途行者”。
电影中的描写,没有一点夸张,这就是真实,真实的描写,就是最大的讽刺。
当然,讽刺归讽刺,可是在政治场中,这样的人确实很吃得开,总是属于最容易上位的那一拨。
所以,电影的最后也没有让署长太难堪,还给他送了市长这么一份大礼,说到这还是那句,真实!
在来说说我们的主人公,有人评论说,主角郑度满这个形象,就好像《硬汉》里面的老三,傻,但是很执着,但是真傻。
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执着是真的,但是同署长一样,他其实也很聪明。
首先,他原来在刑侦科,是因为查市长受贿,才被调到交警去,如果真是一个人情世故不懂、只知道刻板死撞不会换位思考的愣头青他拿什么脑子破案,连刑警的大门他都进不去。
从后面的剧情我们也不难看出,他真的很聪明。
几天的时间,能够从一个警察成功的变成一个劫匪,而且是一个难倒了全市警察、特警的劫匪,实数不易。
真正的劫匪是有利益驱使的,什么他们都能干出来而且动力十足。
但是他不一样,他是警察,没有源动力难度更大。
在处理人质的过程中,他能想到用挂牌的方式来代表人质的状态,当特警潜入金库后门的时候他及时察觉并且关闭了氧气,当署长试图用他的母亲作为漏洞来攻击他的逻辑的时候,他冷静的回应“我的母亲没有流下一滴眼泪,那是因为她是警察的母亲而不是强盗的母亲,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强盗,任何父母都会伤心流泪,这就是破绽,我是强盗但我的母亲还是警察的母亲.....我发誓如果我的母亲真的哭了,我会投降的”。
还有最后利用人质人数上信息的不对称迷惑了警察,让警察误以为自己上了车,而被一路支到海边。
这一个个展示主角智慧的地方,正好对应着电影一个又一个的高潮点,看得观众拍手称快,频频点头,啧啧咂嘴。
度满很聪明,但是他身上的品格让他只想把自己的聪明用在做好一个警察上,对于其他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情,他懂,但是他不做。
当署长找他当劫匪的时候,几句话说下来他就看清了形式,接着他自己小声嘀咕了一句,您会后悔的,最后他确实做到了,署长的肠子都悔青了。
郑度满和署长这两个任务的碰撞让我们不由得反思,以前老底子的那种,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会成功的道理,放到现在好像并不那么适用了。
记得窦文涛举过一个饭店的例子,用心做好每一道菜,就意味着你挣不到钱,因为价格会高,客人会少。
开分店挣钱,但是质量就被牺牲掉了,很多人连眼睛都没眨,就把质量牺牲掉了。
名利、权力、压力、欲望、生存当这些都和你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是做郑度满还是做署长,这样的问题人这一辈子总要问上自己几遍的。
我是被"率性而活"这名字吸引进来的,只是看到了一个"认真生活"的警察。
后来跑来看影评,发现居然影片又名"认真生活"。
为什么会采用率性而活这个名字呢?
我想我要是看到认真生活这名字,我一定不会下载这片子来看,认真生活这名字太教条太无趣了。
那为什么看了片子不觉得教条呢?
因为这个认真生活的警察有一种魅力,即使做抢匪也要追求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
也许他的人生信仰就是认真吧,原来所谓的率性而活,就是按照你喜欢的样子,去追求自己想过的人生。
这样一根筋有超强执行力的人,不是活得很好,就是死路一条,但无论如何,他只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任何想改变他的人也只能碰壁。
要和这样的人对抗,也只能按照他的方式,针尖对麦芒,原则对原则,认真对认真。
我想,我是不会想嫁给一个如此死板,不懂变通的人,虽然我爸爸,我爷爷,都是这样的人,而他们,无一在社会适应良好,因为不懂人情和圆融事故,只知道原则和认真工作。
所以,电影只是理想主义吧,把行不通的理想放在电影里,让认真工作的人觉得,人生还有希望。
影片讲述新上任的署长为挽回警察还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 进行了一场抢劫银行的军事演习 在这场演习中所有人都心不在焉 但唯有平常默默无闻非常死板的郑度满饰演的强盗认真研究并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所有人对演习毫不在意并想借此在媒体前炫耀一番时 郑度满给所有的人一个耳光 告诉他们 他是一个真正的强盗 这是一场真正的抢劫 而他们也是这场抢劫中真正的人质 在郑度满认真的态度下 参与演习的人从开始的嗤之以鼻 到后来慢慢变得严肃慎重 而这场演习也逐渐从一场小城市安定市民的演习 演变成了全国直播 引起国民讨论在领导让他演强盗前 他说 你会后悔的 但当时领导并没有在意 在演习过程中当郑度满像个傻子一样出现在银行的时候 却没有人怀疑他是强盗 正如警察们对待这场演习的态度一样 对市里发生的真实的银行抢劫案也漠不关心 正是这种不敬业的态度 才导致在演习中出现了死亡八人这种无法挽回的结果该片的定义为喜剧片 在喜剧中又揭示着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 题材比较新颖 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 其中强盗与警察的斗智斗勇也非常精彩 剧情一气呵成不拖沓 在讲述沉重的故事时加入幽默的元素 让主题很有深意角色塑造上郑度满是一个认真到近乎死板的行政警察 从知道领导的身份后依旧出罚单这一情节就可以看出 而从后面不想杀但不能不杀的内心活动可以看出他对生命的重视 和他身为警察不是稍身为强盗的原因这场演习看似只是警察们之间的游戏 但正是这场游戏 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警醒
这个想搞政绩工程的署长,机关算尽,弄了一堆记者来,结果全程给自己出丑,政绩工程也搞成了豆腐渣。
处处都很过瘾,唯独结尾市长被绳之以法,署长还高高在上。
开始时他说自己没打算在这地方呆多久,结尾就应该交待他降职当交通警察呵!
另外,那个粉红装扮的记者感觉应该有更多戏,结果给了那个扛摄像机的,有点意外。
虽然看过中国翻拍的电影了。主要剧情也都了解了。但依然比国内版好看太多了。首先人物的刻画不是脸谱式的。署长不是一味的救功利,在孕妇出来之后,度满说他是警察,如果署长同意他可以停止,而署长让他继续尽全力去做。男主度满是一个很一根筋跟轴的人,但他也很聪明会变通。与警察纠缠非常有方法。而且结尾逃脱的时候知道利用信息不对称逃生。而所有人也从开始的玩笑视之到后来的配合演戏过度的十分自然。银行女职员最后是斯德尔摩综合征了。感觉爱上度满了。而且剧情也都呼应上了,开经理车闯的红灯罚款自己去交。当年因为市长受贿案没有证据被撸到交警,最后因为演习无意之中又获得证据官复原职。唯一的不足感觉前期铺垫过于陇长没有爆点,关于人质对待演习的转变太长了。
1.中版更搞笑,韩版更严肃。2.因为看中版在先,再看韩版就少了一份惊喜,评价因此略减分。3.看来韩版也有这个问题,最后出逃时,已“死”的警察为什么可以开大巴呢。
警署抢劫银行演习活动事件。非常精彩的黑色幽默。抢劫之前的铺垫有些小啰嗦 电影在三十分钟之后才开始闪闪发亮。在演习中假扮强盗 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抢劫人物。郑在泳啊郑在泳 你要我今年看过的韩国好片全部演完吗。编剧非常之牛逼 懂得峰回路转又会把玩小幽默。还有还有 那个不得不提的“俯卧撑”~
全片值两星。雨中撑伞上车那段加一星。这种类型的片子,当然不可能把具体细节交待清楚,不然真有罪犯跟着去犯罪咋办。也是因为难以交待清楚,所以少了很多紧凑感。07年的片子,13年后看会这样想,放13年前看,我的标准只会比这更严格,不会比这个星高,可能甚至雨中撑伞都觉得普通。正是因为看得足够多,才能分辨出特别的片段。
【最好的喜剧】这是神作啊,将标签和快剪两手法用到了极致!将故事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这就是我迷恋影视的原因啊,看一百部只为了遇到这么一部……
演习弄假成真的点子很赞,署长只是想作作秀,他却干净利落,简单粗暴,就像真正的悍匪一样。给人的感觉是这不是演习,这是真的是在抢银行。他表现得很凶狠暴躁,用椅子砸碎窗户,然后宣布每10分钟就“杀”一个人质,从而逼迫警方满足他的条件,让警方给他准备一辆大巴。最后走投无路的他“击毙”了女职员,然后“自杀”。虽然“劫匪”没有抢到钱,但他杀了这么多人质和警察,所以其实是“劫匪”赢了,警察输了。他当警察的时候一直拼命努力,但总是被忽略,没有一样做得好。但他扮演劫匪的时候却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为当警察的时候总是有各种规章制度束缚着他,而他扮演劫匪的时候则是无拘无束,他的能力也就有了发挥的余地。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我们过于循规蹈矩,就成为了执行命令的机器。
有智商的黑色幽默,很久没看到这么牛的编剧了
喷了!韩国导演真是拿生命来黑他们的警察!《黄海》、《追击者》、《不可饶恕》,等等等等。韩国公安作用等同于我国各类专家!俯卧撑环节加分!
张镇的电影总是让我失望。不过立意还不错啦。
韩国电影,难得看过这么尬这么无聊的电影,完全没感觉,可能和断断续续观看有一定关系吧。。
导演太不会拍喜剧了,所有喜剧的包袱点和节奏都没踩准,表演节奏也没调对(全程匀速的表演节奏并不适合这个题材)。最可怕的是,这个故事的推动,没有制造任何阻力,即便目标是黑色幽默,核心的反讽也没有提供展示空间。
人质打伞从银行里出来一段挺逗。
不被重用的警察被安排当强盗,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抢劫过程中,最终取得胜利。(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44375/)
部分桥段还是挺有趣的,但节奏和演技都很无聊,大鹏的翻拍更好看。
故事很精彩,出人意料,讽刺到位,喜剧效果不错,但影像节奏差了点。虽然是演习,扮演强盗的巡警过于较劲,以真劫匪的姿态和警察对峙,奈何警察表现太松弛,从头到尾没有拿出点应对抢劫的姿态来,导致戏剧性稍平了一点。或者这正是要讽刺警察无能的点,但过犹不及。(不解的是,既然已经较真的以银行真被抢劫的情况来演习,结尾,“死”去的人又怎们能听劫匪安排做事呢?
剧情太扯,表演不错
多好的点子,写得烂拍得也烂,瞎看什么讲得比骗子有意思多了
作为一个同样写故事的人,天啊,我爱死这个故事了!完整的抢劫案例,连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都没忘掉。真是爱!
很荒诞的故事,笑笑挺不错的,目前见过最幸运的老实人……
这电影8.3分水分太大,影评都没有一篇写的像样的,情节硬伤也很多,整体代入感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