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在意大利,一个叫帕翡莉的英国女人来到了一栋办公大楼里,走进一个叫“优康电子”的公司,趁人不背在董事长办公室的纸篓里放了一颗她自制的定时炸弹。
然后走出大楼,在公用电话亭给优康电子在外间屋办公的女秘书打了个电话,把她支走,接着又给警察局打了个电话。
一声巨响,大楼被炸。
警察很快在帕翡莉家里逮捕了她,因为她打给警察局的电话是实名自报家门。
警察局侦讯室,帕翡莉要求用母语英语应讯,恰好旁边年轻的书记员菲力懂英语,于是同时兼职了翻译。
没想到审讯刚刚问了几句话就卡壳了,这个帕翡莉竟然不知道她的婚姻状态,原来她丈夫在离婚期间去世,审讯官问明细节,定义她算是寡妇。
接下来审讯官宣布帕翡莉涉嫌一桩办公大楼爆炸案,夺走四条人命,其中两个女孩。
闻听此言,一直很淡定的帕翡莉一下子惊呆了,接着情绪失控,掩面而泣,让屋子里的人惊呆了。
接下来帕翡莉的供述和警方认定“恐怖袭击,颠覆政府”大相径庭,完全不是一回事。
她爆出一直给警察局打电话,要求抓捕她丈夫的同学,一个叫温狄的毒贩子。
案件似乎另有隐情。
警探坚持按照恐怖袭击询问,检察官却若有所思,偏偏这个时候帕翡莉晕倒了,审讯被迫中止。
帕翡莉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书记员菲力关切的握着她的手,注视着她。
其实菲力认识这个英国女人,她是他弟弟学校的英语老师,同学们对她评价很高。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没能忘掉你的容颜”,人的缘分有时候就是这一眼定缘份。
就这一眼菲力爱上了这个女人。
接下来事情变得神秘诡异起来,帕翡莉一直在实名电话和信件举报,警察局居然一点记录都查不到。
她留存在家里的备份居然也不翼而飞。
菲力发现审讯结束后,皮局长领着毒贩子大模大样从审讯室隔壁房间出来。
种种迹象表明,皮局长局是内鬼,在帮助毒贩子,帕翡莉有危险了,菲力决定出手帮她。
没想到刚一出手,就被发现,暗中塞给帕翡莉的录音机被皮局长监听到,于是一个恶毒的杀人灭口计划就此形成。
时机一到,出人意料,菲力临时改变了逃跑计划,帕翡莉没有逃出警察局,而是躲到了警察局的阁楼上,成功逃脱警察的布控和追捕。
原来菲力的父亲曾经是杜林的警察局长,这个阁楼是菲力小时候的“秘密基地”。
帕翡莉同意逃走的理由不是逃避责任和惩罚,而是要杀死毒贩子。
为此俩人潜入警察局皮局长办公室,骗来毒贩子温狄,用皮局长放在抽屉里那把装了消音器的手枪将他杀死,又悄悄的潜回阁楼。
期间两个清洁女工上楼来洗手,两人差点暴露,帕翡莉机智的躲了起来。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波澜不惊,却又险象环生,引人入胜。
把意大利男人骨子里的浪漫表现的淋漓尽致。
菲力和帕翡莉躲到一辆送奶车上顺利逃出警察局,半路上还欣赏了一把送奶车司机和一个女店员偷情的刺激。
在去往帕翡莉生长地的火车上,帕翡莉才知道了菲力的姓氏名谁。
菲力的出生时间是1978年5月23日,而帕翡莉的出生时间是1971年5月23日,菲力整整比帕翡莉小了7岁,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现在帕翡莉似乎知道了菲力为什么要舍身救她,冥冥之中仿佛天注定。
帕翡莉清晰的记得,在菲力出生那天,她打扮的像个新娘,第一次领受圣餐。
在出生地,一切如故,帕翡莉想起年轻时做过的蠢事,种种叛逆行为,以及对妈妈和姐姐的伤害,对丈夫的背叛和愧疚,更有背负4个无辜人的负罪感。
尽管菲力说出“我爱你”,对人生绝望的帕翡莉还是心灰意冷,去意已决,一心了断此生。
菲力毅然决定陪帕翡莉走到底。
帕翡莉算是彻底领教了意大利男人对爱情的疯狂和义无反顾。
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人不好好帮助纳粹德国打仗,不是意大利人无能,意大利男人更不缺乏勇敢,而是意大利男人把浪漫的爱情放在第一位,什么崇高理想和征服世界的野心通通见鬼去。
意大利男人一心只想“征服”他心仪的女人,为了心仪的女人他什么都不在乎。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那首驰名世界的短诗《自由与爱情》,在意大利男人面前大概率的应该改成“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与爱情故,两者皆可抛。
”
cate啥也不用说的最高演技,从第一次流泪开始就感染到你就是她,跟着她的情绪,她的表情从震惊到不自觉地心痛和愧疚,眼泪夺眶而出,作为一个教小朋友英语的老师,和看着孩子因问毒品而死,警察局不管她挺身而出宁肯自己戴罪也要保护孩子们的正义勇敢之举,在得知失误死亡名单中甚至还有两个孩子,她的情绪演绎的自然生动,那种穿透打动你的表演让人察觉不出来她是在表演,仿佛你就是她,在她面前,或是你就是她,而她完全表现出和你一样的情绪,你和她一样眼泪夺眶而出,更为她的表演而感动,可见她把自己深入在角色情绪里多深,仿佛回想起来,如果你是她那你的反应都没她那么层次感分明又自然。
小哥和她头靠头躺在冷冰的水泥地上睡觉,慢慢睁开眼睛,凝望着彼此,不动声色的爱情或是感情漫延,点点滴滴在你的心头,感动。
小哥低着头听cate叙述,然后希望她说不相信什么,其实潜台词更是,不管你不相信什么,也请相信一件事,那句坚定欲说又有些胆怯的三个字,真是和cate一样眼泪哗啦啦,这种时候,这三个字太让人感动,cate心里知道他对自己的好感不想拖累又不忍伤害又觉得自己不值得他这样,眼中还是有被他的纯净神圣震撼但心里又知道可能甚至希望是别的原因,害怕他会因为爱情,但他还是说出来,而深深感动,那泪水,天,我也哭得不行。
那一刻的光影,背着男孩说那三个字时,暗影,但还是看得到他金顶的目光,那暗影更衬托出男孩暗藏在心中的秘密终于有些胆怯又坚定的说出来的暗恋心理,后面打光在cate脸上,尤其那眼眶中深深感动的泪水,在四下无人的教堂下,真是圣洁美到高潮。
更是感叹,真是,意大利男性不是滥情到死,就是痴情到死。
这也就真只有意大利男人能干的出来了。
这是真的。
一个细节是,他被她一击即中的那个夜晚,他一直不敢松开他手,回味着他电光石火的那几个瞬间。
他握着她的胳膊,镜头给二人脸部特写,cate美如星辰,小哥痴情的脸呆呆注视,所有的嘈杂都消失,只有二人的脸部交换对应,还有一个两人脸部特写,交换对应,是在阁楼第二天cate下楼梯,小哥在上面深情凝视,cate抬头仰视,二人眼神再次交映,潜台词就是,小哥:我深爱你到不能自拔,你知道吗?
我多想你知道。
cate:为什么这样做?
难道是爱吗?
不过二人都没有解释,两人这个镜头脸部特写再一次直接拉近两人的感受直接冲击,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感受。
只不过上一次主要感受的人是小哥,这一次脸部特写着重在cate的感受上。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男孩决定帮助她等待回复的那天,他一早就在警察局的长椅上坐着直到天全亮阳光洒在他脸上,那首著名的音乐出现,弱化全部审问还有其他声音,全是以男孩焦急等待恢复的忐忑不安的心境为主旋律,意味着他什么也听不见,只等待着盼望着想等待揭开谜底般等待着只属于他和她的暗号,他甚至有些激动,想快些知道结果,她愿否踏上和她一起的逃难旅程,和他在一起,他安娜不知心中的激动和忐忑,一直等着。
这支背景音乐一直持续到他小心忐忑的等来他欣喜若狂激动的带子,按捺不住一天焦急的等待在回家的车上马上放出来。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去打电话,她坐在一旁看着别人幸福婚礼家人朋友美食美酒阳光幸福,她知道这可能都和她的未来无关了,对于她来说是对绝望的刺激,委屈,还有怎么会变成这样的无力,她唯一能感受到点阳光的只有小哥,她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放佛又被丢到水里等待溺死挣扎,她呼吸不上来,只有看到他回来,她的眼神由看到救命稻草到委屈,到你去哪了我一刻也不能和你分开,到可以呼吸的安心的表情,到真正两个成为一体共命运,失而复得的表情都被她自然的演绎出来,真是太细腻。
再有自然是他爸爸问她,她爱不爱时,她的表情,她先低头,心里在挣扎,当然是深深感动的,这份远远超过任何爱情,爱,的纯净的感情,这样自然和你成为一体,这个世界上唯一理解相信着你的感受和一切的人,从帮助翻译到cate第一次流眼泪,他都感同身受的被她感染,了解她的感受,开始相信她,他在她身边默默做了所有,不求回报,保护她,为她可以付出所有,默默上演了对最纯粹爱情的完美诠释,这份让人震撼的爱情cate(她说她出轨过一次,估计都没想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估计都觉得受不起,自己还有否资格去爱他,他在她心里更是神圣的,她当然也是想如果说不爱是不是能不牵连她,可是在面对小哥如此赤诚伟大的爱面前,在他默默让她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之后,给了她可以相信东西,她唯一能对这份爱的回报大概就是也坚定的说出自己内心不考虑任何现实的纯净的爱,不是吗?
以及好得不能再好的剧本。
导演和选角都太牛!
最脸红心跳惊心动魄的爱情,凯特31岁时美得无边无际怪不得纯情的意大利少年一眼爱上。
人间四月天导演出来说说盗用人家原声给版权费了吗????
cate美得不能再美,爸爸来时的那段对话真是太感人了,真是浪漫至死真爱至死不渝的意大利!
也理解了为啥好莱坞一般女主生活感情不顺的都跑去意大利找真爱去了。
最后在落日下,托斯卡纳丘陵田野上,在树下爱情的升华,这取景,美飞了。
结尾更是又凄美有回味无穷,寓意深远,充满哲理,首尾相辉映,绝对可以堪称经典。
spiegel那首音乐点滴沁入人心,真是太适合不说却到处弥漫俩人间的感情拉扯或是发生在心里的爱情,恰如俩人之间的感情和真善美的诠释。
《人间四月天》里只有在徐志摩和林徽因俩人的时候会用,当时看就觉得太赞了,俩人的情绪全在里面了,真是简单的音符表达着外在简单却在心里流淌的情绪,太美妙太动听了,果然波兰产大师编剧和作曲!
这部电影的如一块入口回甘的巧克力,丝滑细腻,简单隽永,秒杀所有到处跑宣传的电影。
只是这部戏几乎找不到任何宣传首映访谈啥的,照片也没有,俩主演都是好莱坞的,又是基大师的去世前最后一部作品,美国居然也没有首映访谈啥的???
这是一个抽象的电影,年轻的警官爱上年长他的女犯,越狱成功后在异国小镇行走,最后在朋友家被警察围困时竟然一起奔向刚刚停下无人看守的直升飞机驾机升向高空。
这是不存在的天堂,但确实令人深深向往。
现实秩序被描绘成荒谬的、彻底被黑暗控制的一团假象。
杀掉掌控现实社会的坏蛋,逃离,与亲爱的人一起飞向天际……
疾走,是为了遇上你有你相伴……是天堂清晨中温柔地对视火车上简单的对白教堂前无憾地深拥大树下灿美的交融天空中缓缓地抽离人性之美神性之爱
●一部唯美感性的爱情影片,由汤姆·蒂克威 导演,凯特·布兰切特,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编剧,凯特·布兰切特,乔瓦尼·瑞比西主演。
一个正义善良同时敢于为自己的行为做承担的女性教师Philippa在被抓后与那个充满年轻被她打动的警察Philippo踏入爱河,然后共同逃逸。
但Philippa却因在自己的行为导致两个孩子死亡而感到内疚,已经想结束此生对自己行为负责。
正如对话我杀了两个无辜的孩子我无法忍受这样的事但我早已拒绝接受我爱你但我早已打算结束此生最后他们乘坐直升机在警方的火力下逃逸。
故名为Heaven-疾走天堂因为爱将原本自身陷入的不愿忍受的抛弃然后离开,不同于逃离的那种抗拒,而是像是转身走人的那种。
————————————————————————————————爱就是那种无法用语言解释,也不会因其他事物干涉让你不自觉得陷入的东西...
夜里看完《天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在蓝白红三部曲之后计划的新三部曲《天堂》《地狱》《炼狱》的首篇。
基氏的宗教情怀自不用多言,我凝望着《天堂》里这对亡命天涯的男女最后一个镜头随直升机升入无穷的天空里,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而是神和人的故事。
凯特扮演的女教师是人类代表,相信一己之力,相信自己在做“对”的事,当知道自己安置在毒枭办公室的炸弹意外炸死清洁工四人的时候,她颤抖的嘴唇,大颗大颗跌落的眼泪,观之心碎。
这是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罪的瞬间。
而年轻警官菲利普是神,只要相信他,他便可以带领你走出红海。
是神先爱上了人。
我很喜欢看两个人一起逃回女教师家乡的片段。
两个人剃了一样的光头,穿白色体恤,牛仔裤,坐在教堂门口的喷泉台阶上吃冰淇淋,看一场陌生人的婚宴。
他们越来越相像,气息相通。
因着人原本就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神终于等到了人接纳他的爱,真正信入他。
旷野上的大树在夕阳下好美,一如最初的那棵善恶知识树。
(先记下一些想法,以后补完)
2002年的电影《Heaven》(又译《疾走天堂》)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由Ton Tykwer完成。
故事的主要公是一个迫于无奈而愤起行使民间正义却不慎结束四条无辜生命的英国女犯人,另一个是在审讯期间充当翻译的意大利警察。
在警察Fillippo爱上了同时也是自己弟弟英文老师的Philippa之后,他协助Philippa枪杀了毒枭,并与之逃逸。
如果我先看到情节简介或者海报,我大概会将之归为滥情片或者烂大街的警匪片,我很庆幸并非如此。
在不设防的状态下,我先目击了影片的最后部分:当荷枪实弹的警察们包围了柔和阳光下平静的小农庄时,两个被通缉的人跳上警方的直升机,驾机离开混乱的现场,离开惊慌地射击的人群,离开明媚的小村庄,直升上那一小片无云的蓝天,在寂静中愈飞愈高。
我以为它将要在空中爆炸,但没有,银白色的飞机只是愈飞愈高,缩小成一个微渺的点,直到融入那一小方天空,消失不见。
这样的背影让我想起1992年Michael Jackson的Dangerous Tour世界巡演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站时传奇的收场。
舞台上的MJ换上太空服、戴上面罩、背上“氧气筒”,吊着威亚腾空而起,飞越了尖叫着的人群,追光灯捕捉着他的身影,他在空中划过一个转角,转入舞台背面,把掌声、呐喊以及亢奋的人群留在了身后。
在这场被称为“电视转播史上的奇迹”的演唱会上,有无数激动的歌迷为他昏厥,但他,在我看来,是落寞的。
在最高潮的时刻,他迅速而孤独地离开了舞台,没有挥手致意,没有回头张望,更不用说安可,简直像动画片里的惯有收尾:“叮”地一声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抛下原地的我们。
动笔之前想将题目定为“逃逸的姿态”,但这样的离开显然不同于“逃”。
逃离,大多有一种抗拒,而他们的却只是将一切决绝地抛诸身后,转身离去,这叫做:弃绝。
如张岱者,是逃离,于西湖畔自观人生最后的烟火,不过寻一个旧梦罢了。
而圣埃克絮佩里的迷航,带着他笔下飞行员的悲剧色彩,投入人类的大地,义无反顾地拥抱结局,便是弃绝的写照了。
将原本自身陷入的一切抛弃,弃绝从一开始便有“割裂”性质的悲壮。
新好莱坞始祖级老片子《邦妮与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便令人唏嘘。
在这部开创了雌雄大盗经典模式的旧作结尾,邦妮与克莱德在车中相拥而亡,警方将愤怒与耻辱的子弹倾泻于两人身上。
两人先是抛弃了所谓“道德”,而后抛弃了亲情,最后是整个世界。
镜头从被射穿的车窗内向外拍摄远处的人们,惨烈地揭示了:活着的人依旧活在被自己整得千疮百孔的世界之中。
名为《Heaven》的影片也未给观众一个美好的天堂。
它以学警Fillippo驾驶模拟直升机开始这个故事。
直升上“高空”而遭遇“空难”的Fillippo被告知直升机不可飞太高,于是他便问:“那我可以飞多高?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结尾直升机消失后以字幕出现:“HEAVEN”这也许是某种美好的暗示,但也可能是一场悲剧的隐喻。
弃绝,这种离开的姿态,于我们而言,以其震撼而令人不住远观,但不忍近赏,更无法置身于此。
九月十八日
要不是封印同学推荐,这部片子可能还要在架子上卧上许多年……肯不肯为一份感情付出你的全部,从此亡命天涯?
远离你的亲人,放弃你的前途和职业,把熟悉的生活和环境统统放进某个午夜的梦回……甚至影响你家人的一切……只为一份只有你相信的感情……这部片子的精髓就是一个risk。
我想大多数人不会,于是有了这部片子。
片子最后近乎幻想的直升飞机像气球一样带着自由升到无影无踪……呵呵,真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片头男主角在学驾驶直升机的时候唯一记住的失误操作就是:直升机是不能一直向上飞的……这和片尾遥相呼应……相信自己,相信对方,相信这份执着,相信幸福就在不远处垂手可得……你不相信?
呵呵,那对不住了,该干吗还干吗吧,这个世界的美丽就与你没啥关系了。
从一个女人为了杀一个毒贩却误杀四个无辜的人开头,一个新警察作为翻译员参与审讯,爱上她,制定逃跑计划,杀了毒贩,逃离。
女主被抓捕时的镇定和被告知死了四个无辜的人但目标却没死的那种不敢置信,悔恨和痛苦对比,女主的痛苦和毒贩以及与之勾连的警察局局长的冷眼要将女主归于恐怖组织的行为,让我重新体会了「卑鄙时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时高尚者的墓志铭」。
爱和信念某种方面来说,是弱点。
想到上次看到的一种关于男女性的说法,先不论正确与否,说之所以这个社会会成为男性主导社会,是因为女性的爱太多且不如男性容易割舍决断。
也再次领会了“以暴制暴”这种思想存在的价值。
面对强权无力抵抗,面对庞大的力量无法保全自身的时候,当感到世界都在与你为敌的时候,弱者只能寄托于自己微小的力量去改变些什么。
程序正义当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这样的情境之下,再强调这个会仿佛在要求别人死的时候不是跪着来承受的。
无法也没有权利要求一个弱者维权的姿态要好看。
从警察局逃离的时候我竟然觉得好浪漫,那个在一起的剪影也很美。
男主爸爸来找他们,男主说不回去,爸爸就理解了。
感觉到是互相当成独立的个人来尊重,这种尊重感让我觉得好羡慕。
很多慢镜头,情绪递进,所以我在间隙还写完了逍遥游的字帖。
我得说,真的有很多年,没有看到过这样一种爱情。
能被拍得如此静止,恬淡,既充满罪与罚,内心又是如此细密和纯净。
一度我还很怀疑,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故事么?
这是一个悲天悯人主义者一向在探讨灵魂与肉身、凡俗与高尚之余精心设置的故事大纲么?
他的核心思想最完美的体现明明应该是[十诫]而不是有着政治倾向的[红白蓝]啊。
甚至我还不得不怀疑提克威在整体把握上有没有领会原作的思想——毕竟这样的爱太美好了。
美好得让人窒息,与基氏的早期作品几乎没什么共通之处。
然而,其实咱们都清楚,它的的确确属于基耶斯洛夫斯基而不是提克威。
一个把[疾走罗拉]拍成MTV集中营把[公主与骑士]拍得眼花缭乱的导演,倘没有背后那点积蓄的能量,没有真正大师的提点,很难想象会有这样行云流水波澜不惊的镜象语言。
这样的合作,突然令人怀念起安东尼奥尼与文德斯来。
我向来喜爱的相依为命式的爱情,在这里又是完美的一次表现。
但假若这个故事所要阐述的仅仅是这两人之间的爱,基耶斯洛夫斯基便成了金基德,不会留人在结束之余仍呆呆坐在原处,总也回不过神来。
Philippa的一次无心之失,为她带来爱情的同时,处处环绕的是挥之不去的罪恶感。
这是她无法接受洁净一如白纸的Filippo最根本的缘由。
他们一起坐在教堂间祷告,filippo用那么执著而孩子气的眼神定定地望着她,对她说“I love u”的时候,她只能说希望的,是早一点结束自己的生命。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直到最后两人坐着直升飞机逃离时,我不知道她内心的负疚和所受的折磨还能剩下多少;也或者,基氏的本意不过是留我们自我想象的空间罢了。
最能流露原作内心也被拍得最美的有两处。
一是philippa自昏倒后惊醒紧紧握着filippo的手指而不自知,后来filippo在留给她的录音机里提到这个细节。
这一瞬间怕就是决定了他自始至终生死不渝的爱情,这里根本不需要神色、言语之交流,那内心的激荡与突如其来的俘获是只有精神里能够想象的,这是基氏和提克威两个人的心心相印和默许,所有的爱在这一握之中成就了千言万语尽皆无法表达的暗流汹涌及彻底颠覆。
二则是逃亡中的两个人在小镇栖息时于傍晚的突然出走,天地间一派混沌之时,提克威相当诗意地用了一个远景,拍出两个人在树下拥抱的黑影。
其实这之中的妙处恰恰如其一一样,有一种深入及魂灵的震动,而其中意象的丰富,又决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却是带着股禅的味道了。
爱情终究是否能够洗刷一个人自身所带的罪孽,是任何人都无法解答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显然在[天堂]之中孕育着这样的想法。
但丁的[神曲]给予了他创作[红白蓝]系列之后的又一个灵感,但他一面固然有着常开不败的忧患,另一面却无法真正表达所谓的天堂究竟是绝对的纯美,抑或从根本而言就该是罪与美的中间立场。
两个人在逃亡的过程中,总是面对着意想不到的顺利:朋友的窝藏,家人的理解,一群蠢笨的警察。
但这并不代表一劳永逸的安宁。
于是当filippo的父亲带着钱找到他们时,philippa请他带着儿子离开。
父亲问她:那么你爱不爱他。
她双眼里满是泪,却没有流下来。
很久很久,点点头说,爱。
是她第一次说爱,也是唯一一次。
便是从那时起,我渐渐感到这两人之间的命里注定——你看,连名字都是这样的相似,总不该是凑巧吧,至于是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独特的匠心所在,却不得而知了。
看到提克威在随后的方谈里说到,他几乎是一眼之下就确定让ribisi来演filippo的。
只因他身上混合着一种既有成年人稳重又不乏男生天真的气质。
题外话就是,我实在相当偏爱ribisi,甚至看[天堂]一半的原因就是他。
哪怕其间的对白少之又少,面上表情匮乏不已,但看他那种时而明朗时而忧郁时而深情时而腼腆的眼神,无疑已经是很大的享受了。
如果我说,这不是缉毒和大漠黄沙的警匪片。
而是一部深沉的爱情片,还有一些上空视角的剧情片,会不会令你失望。
男主是继承父业的狱警,默默无闻按部就班的工作,还带着一丝少年般的纯情。
女主是放置炸弹导致四名平民丧生的“危险分子”,实则是因为丈夫早年前吸毒过量,发现了毒贩甚至危害了自己学生性命的女教师。
出场时,她冷酷疾行,他寡言善良。
这两个看似充满对立面的人物,成为了剧中唯一彼此惺惺相惜的主人公。
Fillippo还算理智和良心,她将炸弹布置好后还打了一通电话,通知不相干的女秘书离开。
可是完全没有想到,仅仅40秒的倒计时,逆转了她的整个人生。
在得知无意间真正被害死的人数后,甚至还有小孩子时,女主因为过度悲伤晕倒在地。
Phillippa握住她的手那一幕,从上方第一次仔仔细细的看到了那泪滴破碎的面孔,也许是一眼定终身,也许是看到了坠落在人间的天使的倒影。
这是片中第一个令我影响深刻的俯视角度,另一个就是频繁出现的,从城市上空飞过去的画面。
从Fillippo在监狱的床上听到男主的录音留言,一次一次的伴随着缓慢的音乐移动着镜头。
导演为了淡化男女主人公身份的冲突,在影片后半部分大量使用了柔和的色调,温情的眼神,深沉的钢琴曲,来实现电影语言无声又有力的效果。
“我们去哪儿?
”“带我去你从小长大的地方。
”男主认真又坚定的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女主知道,只是说想要尽快结束这一切。
而当男主的父亲找到他们,问女主是否也爱他时,Fillippo安静了很久,也强忍着泪水说出,“我爱他。
”有些事,一辈子说一次就是一生了,她低头长达近30秒的内心挣扎中,可能想到了被无辜误杀的生命,被毒品夺去的亲人和学生,被自己连累的男主,和今后不知会如何发生的未来。
但是她还是扬起了嘴角,说:“我爱他。
”
回到家乡后,景色愈好,就愈衬托了两人亡命天涯的悲情。
他们剃了同样的光头,穿着同样已经沾满灰尘的白T恤,蹲在柱子边吃着小小的冰激凌。
看别人的婚礼,仿佛在说,幸福的人都一样,而不幸的人,各有故事。
Fillippo同好友请求了住处后,回来发现柱子下没有人,抱着头痛苦袭来而又无处诉说。
那种“我在一个从小长大的地方,回头没看见你,就再也找不到你了”的感觉,在男主出现后,她狂奔向他,此时一切言语都化作重重的拥抱。
影片的故事背景其实很冷,充满了罪与罚,善与恶和自我救赎。
但是背景色却越来越暖,回家乡的那列火车窗外,是充满希望的绿色。
婚礼的庆典上,是五彩缤纷的颜色。
而男主父亲推开他转身疾走,看似走出日光斜照的巷道,又似走进风光尚好的外面世界。
然后可能就是此生的诀别。
父亲选择了尊重他们的决定。
他们拥抱在夕阳逆光中的树下,这棵树可能是西方世界的卡巴拉,也可能是乐园中的另一株知善恶树。
(这里我对宗教的了解不多,不敢擅自断言,只是看到此情此景,想起来在哪里读过类似的故事。
)结局最后的那部直升机,一直上升,一直上升。
直到我们再也看不见。
像是影片中男女主情感的高度,带着观众的眼睛,不断上升,让人以再也看不见,去产生无限续想。
而在他们不知名状的未来的脚下,是充满枪火的围攻和徒然追击。
我一直相信,惊慌是为了掩盖恐惧,而恐惧身后,永远藏着事实。
——————如果喜欢评论,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会不定期对读的书、电影进行评论,也在不断学习当中
或微信搜索:silencelove09
7/10.警察爱上了女嫌犯,私奔到天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真是又文艺又浪漫。从警察看管中逃脱那段设计的不错,没想到。凯特布兰切特的圆寸卡尺造型也那么美。
温柔、沉默且深情,可惜女主前后部分的人物有点割裂。画面和配乐都非常的“欧洲”,喜欢前半部分反而多余后半部分,凯布不如男主演员好。
好几个镜头是珍宝。真心觉得瑞比西演得比女王还好,用个啥词好呢,差不多就是captivating。男主这个角色的表演太重要了,演不好这段爱情就完全不能让人信服。
构思剧情,构思恋爱脑男主见色起意帮助女主逃跑
前面还不错,从女主逃走后就有些狗血拉胯了。不得不说,凯特太美了,给这部电影增添了最大的亮点。如果不是后面的剧情太乏味了,就冲凯特的盛世美颜,至少也得多加一星。N
《天堂》,准确地说,这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但是它属于爱情,一种简单纯粹的爱——坚持那些还在爱着的,相信那些高于爱的事物。爱是失去地心引力,对此一世界的反动。我想,爱除了需要呵护之外,还是需要一些些运气的。当安静的男孩动如疾走的罗拉,那种感觉就像一道光照亮凯特剃过头的盛世美颜,有罪的人有福了,因为她正在爱中。
基耶斯洛夫斯基遗作,也是继红白蓝三部曲后,新三部曲的首篇。俯拍镜头美上了天。一贯的宗教元素随处可见,复仇、救赎、赎罪、逃亡、背叛、升天。。。。。。白色情侣T恤,两个光头,大树下的结合,嗯,如果这都不算爱。别人说我们是逃亡,可我告诉你,我们是飞去天堂。
蒼白年輕,近乎病態迷戀弟弟家教Philipa的年輕警察Fillipo,寧願與她殉情——編劇奇士勞斯基難道在玩「影子」文字遊戲?《Heaven》是部無以名狀的片,架空於義大利土地上,一切既合理又不合理,唯一能肯定的是這絕對是Giovanni RIbisi從影以來扮相最美的片子。http://hou26.org/zeta/gio.htm
从开始就预感他俩会死,果不其然
分镜有多美,剧情就有多槽。男主放着大好仕途不要对一个女囚犯一见钟情,和她一起剃头逃亡;女主在接受男主突如其来的表白后给出的回复是“我爱你 但我更想结束这一生”,毁了男主的后半生不说,还要给好朋友留下个窝藏罪犯的罪名。够罗曼蒂克也够离谱。
开始以为是悬疑片,结果是不疼不痒的爱情片,4分
怎么看怎么一般的剧情却让我不断的回味。那句“我恋爱了”直接让我喷了,本还在想最后他们该如何逃避追捕时,剧情竟然是两人溜上直升机飞走了,对没错就这么飞走了······没有流血冲突没有悲情的画面,简单而又干脆地飞走了······
结尾的枪声如礼炮为他们送行,那一眼便下定决心为你付出一切的勇气。这是一个如此简单的故事,却令人为这份爱情感动不已。
以「爱」为名义的复仇,以「爱」为名义的逃亡,基耶斯洛斯基的遗作似乎被提克威带偏,很多不合人物逻辑的行为不是一个「爱」就可以解决的,更像一种对「爱」的亵渎。
一个小警察爱上并与沦为杀人犯的大婶的亡命天涯的爱情故事!
原来《红蓝白》的编剧也会弄出这么一场我接受不能的戏来。一星给光头依然不损美貌甚至更添光辉的布兰切特;一星给美丽的风光。意大利的警察这样无能吗?意大利的警局都是嫌犯随便就可以随处藏身的?最末直升飞机都被轻易抢走,我只能说——这不是太诗意,而是太没脑子。
什么垃圾玩意儿,竟然拿8分!就算是女神演得如何好,剧情也太狗血了!
牵了你的手,就一起去春游。剃个兄弟头,直升机云上游。自首为何物?救赎心中留。p.s令人疑惑的高分电影+ 1
随着女神布兰切特眼角滑落的那滴泪水,一部彻底而存粹的爱情电影就此诞生。爱与罪与罚浑然一体是基耶斯洛斯基这部遗作里最重要的哲学核心,那真真正正是一幅《天堂》里才有的景色。然而可惜尚处在炫技阶段的提克威明显还没完全领会到这层境界。因此他将感人至深的爱情无限放大,大到我们只能看到一对渺小而又美丽的剪影。
大树下相拥的画面蛮漂亮的,两个人竟然会开直升飞机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