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推荐里才知道的这部片子,夸的惊天动地,比较好奇就跑来看看。
去年我觉得做的最好的涉案网路剧是无证之罪。
莫斯科行动虽然是部上星剧,但我觉得质量跟网剧也差不多了。
节奏很慢,是真的很慢,我调成1.5倍速观看,觉得都还很好……看了十多集吧,也没看出个什么情况来。
节奏真的太慢太慢了,十几集还没有个高潮。
开始看夏雨被劫匪绑架了,他影帝上身各种演,蒙混过关。
有个美颜但是卡粉的大姐大,一个家暴变态的手下,一个一抢劫就QJ妇女的手下,这个团队也是不能好了……莫斯科警局里还有个卖情报的警察,然而每次有重要行动时他的上司都会无偿告诉他行动计划让他去卖。
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等结局的时候我来看看最后一集吧。
前一段时间在刷新闻的时候被安利了。
后来看到豆瓣上有8点几分,就开始追了。
今天看到13集,虽然中间就有几次想弃坑,但是总算是忍住了,但是老话说“忍不可忍,无需再忍”,所以决定弃了。
首先我觉得这部剧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肯定的。
比如说演员的演技还有。。。
等等都是值得肯定的嘛。。
但是剧情逻辑方面实在是太薄弱了,这也主要是我无法继续容忍的一点。
下面举几个例子:1.一次性消耗品之大哥大。
如果有朋友看到13集,那应该可以发现剧中很多很多次事件都由联系不上人引发。
比如说朱三落网,苗永林被抓都与有情报但是联系不上人有关,而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好像编剧的想象力被限制住了。。。
确实那个时候的通讯不如现在方便,但是我可记得前两集的时候朱三就拿出过自己的大哥大让陈尔立打国际长途啊。
换句话说,难道这大哥大是个一次性消耗品吗。。。
只能说编剧强行不给发大哥大,不然就编不下去了。
2.反派好说话,听风就是雨。
剧中一个倒爷被黑帮抓了,陈尔力居然只带了一个小伙伴然后双刀赴会,轻而易举的说服了对方和朱三血拼?
而说服的理由无非就是朱三要来干你,朱三不通情理,你把朱三干死了我跟你合作,给你上供。。。
然后反派就信了。
真是单纯的可爱。
后来在市场上也是莫名其妙的强行被编剧安排双方干一场,呵呵。
3.绝对不能死人。
我这里说的不是海贼王啊朋友们。
剧中黑帮老大仍然轻而易举地被二姐说服,叫了好几个手持冲锋枪的黑帮大汉去剧院干陈尔力等人。
在双方仅仅距离不到二十米的情况下,黑帮大汉们就是不肯打中主角们;明知道主角在一米粗的柱子后面躲着,就是要拿冲锋枪击穿柱子,也不知道绕一下;明知道主角和警察就在木门后面扯淡,就是要先尝试礼貌的开门,绝不用冲锋枪扫射,你™又没有奉命活抓他们。
嗯,或许应该说“绝对不能流血”吧。。
4.想跑就跑,绝对配合。
仓库抓住牛振一伙人之后,牛振被黑警故意放跑。
而牛振的两个手下明明在仓库的最里面居然也轻而易举的随随便便推倒一片警察然后轻松跑路(想必俄罗斯警察佩戴的都是玩具枪),然后顺利地帮编剧延长了剧本。
而类似于上面这样的槽点还有很多。
比如说警察老郑明明跟陈尔力一起被二姐在房间里堵个正着,结果后来被说“虽然陈尔力警察的身份已经暴露了,但是你身份还没有暴露,继续当便衣吧”。。。
呵呵。
又或者编剧又通过无数个“电话就是联系不上人气死人了”的梗营造出上面说的牛振的两个逃跑的小弟就要跑路离开俄罗斯你们再也没有办法将坏人绳之以法的悬念之后,又让两个老郑和老康两个大晚上心血来潮出来喝酒的警察正好进入逃跑小弟们所在的(大概是全俄罗斯唯一的一家)酒吧,然后虽然好像并没有认出来这两个小弟,但还是机缘巧合的抓了这二位(当然其实编剧又再次故意放跑一位,然后让高育良书记秀了一波存在,笼络一波人心)感觉接下来的剧情马上就要进入二姐和苗永林不靠枪就能制霸俄罗斯黑帮并且将他们当猴耍的节奏了,吓得我赶紧cmd+w了。。
我可以想象到剧情的发展,抓到二姐和团伙,应该就是完结的时候,但是抓几十集很难编的,所以,在这里黑警的重要性,就是让警察更难抓到二姐及团伙,延长剧情。
所以我认为,黑警不会很快暴露,但是编剧,编的黑警有点明显,还编的警察不怀疑,编剧你好好编行吗?
你就直接让黑警吧人放走了?
那黑警还能留到后面吗?
还是我想象的剧情发展和你编的不一样?
但是这么明显也该怀疑了吧?
我本人并不是很喜欢追剧,是无意间在APP首页看到了推荐,心情很激动:因为本人曾在莫斯科从事进出口贸易和外汇交易近五年,回国后更是阴差阳错参与到了公安刑侦工作中(具体内容和岗位不便透露),这部剧真是符合了我近八年来的经历,也正是这样,看剧的时候也颇有代入感。
国际列劫案,想必莫斯科的华人、华商都有所耳闻,早年的倒爷也正是剧中所描述的样子。
这起列车劫案,并不是多么的玄乎其玄,但其性质恶劣,影响极大;加之当年侦破手段有限,国内北方经济发展处于起步和成长的过渡期,要侦破这样一起跨过案件,自然会为之扣上一个“悬”的帽子。
首先比较欣慰的是,没有像大多涉外国产剧一样,五湖四海皆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俄语和汉语的内容交替恰到好处,对一些正在学习俄语的朋友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我这个俄语入门的选手脱离字幕也是能听懂70%左右的内容(有很多刑侦和犯罪的专有词汇不知道)。
其次年代的可考性,具体我也不是很有发言权,但是单就戈尔巴乔夫禁酒令、旧时警察的词汇“милиция”,其中还有一个梗估计只有常年在莫斯科各大华人市场的朋友才有体会:朱三计划抢劫批发市场前,一个华人在发消防检查的宣传单,旁边一位倒爷调侃道“以前是暴力抢劫,现在改成合法抢劫了?
”没错,这也是一直以来乃至现今华商在莫斯科的处境,会遭到不同程度以各种检查为由的“合法抢劫”。
简单说,剧中的милиция还是很友好的。
正如剧中所说“混乱不堪的俄罗斯、迷人的俄罗斯,不论哪一个,都是真实存在的。
”再来说刑侦部分,首先,这是部刑侦题材的电视剧,所以在逻辑性、悬疑性上,被观众从心里定了一个高标准,但实则不然,因为这是真实案例改编的剧,很多故事情节都是要以事实为基础,可以有小小添油加醋的改动,断然不能为了影视题材的标准而改的神乎其神、玄乎其玄。
切记,不要被影视剧的形式拘束。
在我现在的刑侦工作中,也经常会听到被害人问出一些只有刑侦剧中才有的“科幻”情节。
拜托,如果刑侦真的是那么简单,警察也没有必要分为普通民警和刑警了。
办案有难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盗窃案,有时群众看到的结果是“快、准、狠”,殊不知刑警同志们期间付出了多少精力。
当今如此,更不要说是20年前的办案环境了。
而且该案的发案归属地模糊,在一个人生地不熟、没有法律和警备支援的异国他乡,也只能表现到剧中的这种程度了。
看到很多朋友吐槽剧中警匪周旋智商堪忧,恐怕正是被常有的影视剧式的警匪斡旋或枪战火拼固化了,现实中的刑侦即使再穷凶极恶的嫌疑人,也没有那么多想当然的反侦查意识;现实中1998年,乃至当今的莫斯科,也没有那么多高智商逻辑缜密的华人犯罪者,如果有,那么剧中的“李东平”或许算一个,因为莫斯科有头脑的华人,都在经商,早年为了发财,大量涌入中俄边境的倒爷,靠的不仅仅是胆,也要靠算,有头脑的留下经商,没脑子的就只能挣完快钱回国挥霍。
当时俄罗斯的卢布确实好赚,但是俄罗斯人也不是傻子。
这里有朋友或许会问:《征服》也是真实案例改编的啊,拍的就很精彩啊。
《征服》采用的是放大个人性格来突出表现,加上孙红雷精湛的演技,相信大家提到《征服》,记住的也就只有“刘华强”吧?
一部好的刑侦剧,应该让观众能够关注、记住事件发展,而不是人物命运。
最后看演员阵容,说实话,除了夏雨、姚芊羽、张志坚,其余的演员我都不认识,但是整体演技都是很不错的,并没有让人有一种阵容不强演技下线的感觉,其实大多数剧在演员阵容上下足了成本,反倒舍本逐末地放弃了剧情、演技、道具等等真正能给观众代入感的,一部电视剧应有的素质,这可能也是一些老剧让人回味的原因之一吧。
文末表明一个个人观点:本人没看过《余罪》,所以对于一些朋友以对比批判的角度来评价这部剧不能苟同。
虽然导演一样,但总不能以导演为中心来评价或对比一部戏的好坏,窃以为这和地图炮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区别。
整体很不错。
题材比较新颖。
平时看欧美或者讲述欧美的作品比较多,很少有国内电影电视剧描述俄罗斯的。
俄罗斯,这个我们的近邻,却很陌生,所谓的战斗民族,更像是一个揶揄。
整个剧最可贵的地方之一就是对俄罗斯社会,不管是当时,还是一贯以来的特性,予以描绘。
混乱,无理。
演员的表演很不错,各有特点,有好几个都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几个主演,很多配角也很好,演秀秀的那个女演员好像不是专业演员出身,但是演的不错。
马长江也挺有意思,最好的角色是康志国,体现了这个剧的很优秀的台词设置。
俄罗斯演员配合得也很好,玛莎和鲍里斯的表演也很卖力。
编导应该是俄罗斯文学的爱好者,我还看出来他应该还是余华的读者。
多次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把整个剧的格调提升了,确实,说到俄罗斯,怎么能不提他呢。
孔杰说的关于布尔加科夫和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话,让我很惊喜,向米阿布致敬。
我还看出影片中还有几次向无间道致敬,有香港电影的一些影子。
片头音乐也很好,不俗气。
剧中有一些情节不甚合理,尤其作为影片高潮的抓捕赵二姐的情节,有些混乱,显得警察比较不够机智,没有做出很明显的正确选择,当然,或许现实中就是这样也说不定。
整体上多少有点虎头蛇尾,前半部很紧凑,后边太拖戏了,如果20或者25集之内演完就更好了。
领衔主演夏雨的表现不错,有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马小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那个角色。
20多年过去了。
前十集,可以说是当年事件的改变,后面的一切,只能说是编剧同志,美剧看多了!
因为1993年5月31日K3抢劫案后的第二天,赵金华等人在莫斯科被俄罗斯警方逮捕。
赵金华,二姐。
烟,是翡翠烟(云烟),不是红牡丹!
这是编剧黑上海卷烟厂吗?
贾小明、宗立勇等人逃脱。
贾小明之后开过服装店,还借一位亲戚的身份证开户炒起了股票。
贾小明似乎有着精明的生意头脑,很快拥有了百万身家。
所以,股市赚钱的,都是..........转眼18年过去了,2011年清网行动开始。
52岁的贾小明才被over!
假如在画面上无法达到高标准,能否多下点功夫在剧情方面。
全剧漏洞百出,尤其在抓捕时的剧情,难道实质是要反讽中俄警方的无能?
又做的太明显了点吧。
整部剧将正面人物中国警方刻画的一点不讨喜,主人公空有一腔嫉恶如仇的气势,除此之外无组织纪律,在国际合作上遇到配合问题不主动解决,而是一言不合埋头单方单干,最后出了事再用外交手段解决(例如被误抓)。
虽说是一种快速解决手段,但剧中却不加以提示会让多数观众产生误解,“这是在倡导中国人民英雄主义吗?
”。
仔细想来应该算个人英雄主义,一个行动小组除了保镖和俩翻译,剩下全靠主角一人扛旗...故事整体对主人公情感刻画过于单一,缺乏友情温情。
在探望被打女倒爷时,倒爷受伤诉苦,主角漏出行政式假笑。
全剧只让人感受到干警为了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而努力工作,最终顺利完成工作交差,缺少些思想建设。
倒是以反派不断的哲学思考进行黑色幽默,可这种幽默在没有对比下除了令观众莞尔一笑,只会使这些变成拖沓冗长的情节。
以历史真实刑侦题材为剧本,首先应保持大局真实性,再者应该对观众有所启示。
此剧的启示就是犯人都是人性尚存的,英明的决策都是中国队长下达的,抓捕犯人时可以不计他人后果的去实现。
整个片子的节奏像是蛇吃老鼠,觉得无聊要弃剧了,它就往后拱一波,但是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又觉得很带感。
在我印象里,俄罗斯人写书都很厚,拍电影时间也都很长,这部片子也搞出了俄罗斯风格。
中俄两国的演员混在一起,也没有合拍片常见的表演风格不统一。
几个抢劫犯好像都是哲学系的,懂不懂就思考人生,实力诠释“懂得很多道理,但却过不好一生”。
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行为够得上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中国警察也有权利追究。
但是当时劫匪们以为自己在国外做案,中国警察就管不着。
而且受害人也是中国人,俄罗斯警察也不好管。
贪婪加法盲,害人害己。
劫匪这么嚣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就是俄罗斯的证人指认环节。
这种当面对质我们觉得挺奇葩的,难道不怕受害人被报复吗?
可是我也没看到他们吐槽这一点,说明大部分俄罗斯人是认同这种做法的(真是战斗民族)。
可是受害的中国人不敢去指认,导致俄罗斯警方抓了人也不能定罪。
当时我们和俄罗斯没有引渡协议,即使有,中国警察在俄罗斯也没有执法权。
北京铁路警察过去的时候只带了一些擀面杖和绳子,不能带枪。
导演慢条斯理的去还原当时追捕的过程,有些不知道是真实的,还是后来添上去的。
比如警察开着车偶然就能看到对面开过来的车里坐的正是自己要找的抢劫犯。
俄罗斯当时确实治安比较混乱,而且警方效率低下,劫匪买通警员也不困难(不知道是不是在黑他们)。
不过,这一次之后,中俄列车上再没出过劫匪(有漏网之鱼今年才被抓到)。
公安同志们这一趟走的值啊。
小说:
理想的警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良心作品我喜欢这样的风格当初看《战狼二》的时候,我觉得对中国的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敬佩。
而《莫斯科行动》有一种白描的感觉,对于中国的军人。
这让我感动的是这种上下级关系,这种对下属的认同和放心,我看到段局长飞身往前扑的那一瞬间,在那个年纪,在下属面前,却依然无所畏惧。
你才是我的偶像大说: 在这个尘世间多少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如果我们想要我们生活的不那么委屈,不那么不尽如人意。
那么,我们身边需要一些守护者,我需要你,中国警官。
陈先生,谢谢您,20年的时间,记录了一段过往。
您用20年的时间去追铺一段列车抢劫案,我多么希望我身边有一些警察,能够在我需要他的时候,像您一样付出。
当20年过去了,你从一个硬汉突然间白发参差,我恍然间泪流满面。
“你不记得他,那你还记得我吧”“我怎么会忘记您。
”“那就好”“该来的还是会来”
前段时间看了《余罪》,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今天看完《莫斯科行动》,同样用一个字来形容――中。
我不得不说,这几个中国警察演技都在线,但是当我看到最后,哄小帅的妻子抱着儿子在监狱外面无声地对他说“我爱你”这时候,我真的笑了。
换句话来讲,这部电视剧有其卓越的地方,但是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某些细节方面还是有些纰漏的。
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二姐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外奔波,犯法;张飞最后也选择了救赎,成立了慈善资金会,学会了善良,或者说是将自己已经忘记的善良重新找回。
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无法去定义它的对与错。
因为我们不曾经历。
这四个人都是错误的,可是是谁把他们逼上绝路的呢?
当初我看《熔炉》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犯这种人神共愤得罪过。
后来看到《素媛》,我才终于理解,有些罪过,其起因其实很简单,也很微小。
或许是父母,或许是老师,或许是这个社会,滴水石穿,最终汇集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在这里这个能量是负能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帅爷
感觉这个剧节奏还行,前几集不像一般国产剧那样注水拖沓。
看的时候偶尔还有重案六组的感觉,尤其是夏雨特别贫的时候。
这片重点不是悬疑,因为所有凶犯开篇都已经介绍了,所以重点应该正反派之间斗智斗勇的追逐较量。
而故事又发生在外国,正派主角团们的警察主场优势也不存在了,很多时候警察力量还不如劫犯黑帮势力大,这就是整个故事的矛盾冲突张力所在。
但除了夏雨演技和故事节奏外,这个片的时代背景和服装道具做得实在太敷衍了。
说实话,九十年代已经属于上个世纪属于影视剧年代戏范围了,当时的建筑场景、人物服装、语言习惯等等都和现在有了很大差异,如何做好细节还原时代风貌就是考研剧组主创了。
而这个片连国内九十年代场景都做得很差,更别说是九十年代的俄罗斯了。
如果这个剧在把故事讲好之外,把九十年代中国的活力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混乱时代风貌做好的话,这个剧的境界能上升好几个维度。
记得小时候看过吕良伟演的同样题材的电影,好像也是讲述中俄列车大劫案的,名字忘了
反正看一集,无法像余罪一样有看下去的欲望
外国的警察各种掉链子,中国的警察个个英雄豪杰,再说了我就没见过这么有担当的领导
对不I起,越看越难看,(原3星
终于等到你,余罪三播映。配角都没舍得换……少了贱人余屌屌的放荡样。丢了魂。
五年后的余罪和大胸姐继续卧底莫斯科😂
?韩式大平眉
剧情节奏中规中矩,演技参差不齐,老老实实普普通通讲个震惊中外的大案啊。可惜没有惊心动魄感觉,不然会很精彩的。看了三集,看不下去了。
看了都忘了
演技剧情都还不错,就是太拖沓了
原来去年看过了,又不记得看到第几集,看完没有。。。又从第一集重看一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跨过办案的不易难处展现的比较完整,但是反派各个都显得很愚蠢这就有点怪了,毕竟这可是历史大案,如果能把反派们再艺术加工下,相信会更好
只看了第一集,感觉一半都是旁白,有种听评书的错觉……
这么糙的剧,这么高的分,呵呵
三星半。这么黑俄罗斯警察,这的好吗?
剧情生硬干瘪
演员挺好的,为啥感觉逻辑怪怪的!
看到夏雨还是挺激动的,但是国产剧老毛病节奏不稳又拖
看到第五集就给五星了,现在终于追完了31集,情节紧凑有深度,细节到位,剧本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松懈,完全用电影的标准来做剧,敬佩导演,编剧,制片人,你们用不高的成本将网剧提到了新的高度。只要你们还按照这个标准做剧,我会一直追下去
挺扯的 其实
挺不错的哈哈哈哈有点余罪的中年版感觉
还没看过余罪不知道怎么对比,单看这部还行,对每个团伙头目都有仔细的刻画,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处,中国警察的形象很真实接地气,有对家国的责任感,也有对异国同胞罪犯的同理心,苗永林最后要跳火车那段逞凶极恶垂死挣扎描写的挺好,虽然中间也被很多可有可无的剧情占了时间,总体上算好。肯定也是剪了的,比如秀秀她爹妈是怎么回事戛然而止的很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