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
吸引我的一个点是题材极其丰富,可以通过看日剧了解到自己没有接触到、所不知道的领领。
看热评中,有不少担心这部剧会是催婚,甚至有人直接说这就是催婚剧,不懂这部分观众是怎么看出来的,可能是看一集就着急下结论了,但其实在第2集女主就对家人出柜了,有她反对被催婚的歇斯底里喊出的台词。
这是一部很暖的剧,是第一部以无性恋者作为主题的日剧,NHK黄金时段向全国播出,很好的向大众科普了何为“无性恋者”,他们的生活状态,让大众去认知、去理解、去爱他们。
还有几句台词,或许你在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时可以用到
”常听说‘一把年纪了还不结婚,肯定哪里有问题’,这种脑回路才最有问题。
”
”只是等待可不会遇见意中人?
但我并没有在等待。
”
”拒绝了就被说‘你也配挑挑拣拣?
’我只是不谈恋爱,为什么要让人瞧不起。
”日剧中很常见的一个题材是恋爱剧,日本人拍恋爱题材总是很能戳中观众,有很多让人看了想恋爱的高甜日剧,甚至是玛丽苏无脑剧。
但人都需要恋爱吗?
一定都要结婚吗?
必须要有身体上的亲密关系吗?
2020年的日剧《17.3关于性》(17.3 about a sex),就塑造了一个无性恋角色。
剧中三个女孩里的其中一位与她的两个想要恋爱的闺蜜不同,她对恋爱完全没兴趣,被男孩强吻后,她忍不住作呕。
她发问:难道男女不能单纯地一起看电影吗、难道必须谈恋爱吗、难道不做爱就不行吗……
她一开始觉得排斥与他人有亲密行为的自己很不正常,生物系老师告诉她“当然不是病,你只是性倾向上是无性恋而已”
通过查相关资料,她知道了无性恋感受不到他人的性吸引,也不会对他人产生喜欢的感情。
既然如此,她还是有所顾虑,怕被当成异类。
老师告诉她,世界上有1%的人口都是无性恋,也就是有大几千万的人和你一样,在日本也有上百万。
我们时常能感受到日剧对小众群体的关心,这部《无法相恋的两人》,就把镜头专门对准了无性恋群体,其中有很多部屋君很认同的观点。
主人公咲子(岸井雪乃 饰演),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职员。
30岁的她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总会被问到“你结婚了吗?
”、“有对象了吗?
”
她关心同事,会被人认为有超出工作之外的关系。
(只要两个人同框,就会被按头CP?
)
“没有人不谈恋爱吧?
”这是大众最主流的认知,因此很多人会告诉单身人士赶快去谈恋爱。
(多数是出于好心的,当然没有问题)但女主每次听到这样的话,似乎都会很困扰,因为她完全没有恋爱的想法。
也有一部分人,只要别人多和自己讲一句话、多看自己一眼,就会自作动情认为别人爱上了自己。
女主的家中有一个怀二胎中的妹妹,她回到家里,经常被家里人也催婚催生,张罗着要给她介绍对象。
家人们本能的认为“她一定在为还没结婚而焦虑”。
家中唯一开明的人是她的父亲
无意间她通过男主的博客第一次了解到了“无浪漫倾向无性恋”(aromantic asexual)。
“无性恋”指的是不会对别人产生X欲。
“无浪漫倾向”是指不会对别人产生恋爱情感。
然后她的自己是无性恋的意识觉醒了,开始和高桥互助形式的同居生活, 两位无法恋爱的人组成一个特殊的家庭。
高桥最暖的地方是,他会倾听女主的倾诉,并且对她非常理解,给予温柔的回复。
高桥的话也可以当做各种金句
这部剧传递了很多信息。
首先就是前面说到的“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
过去部屋君的文章中,一直倡导的是我们要以开放的心胸,去理解、包容、接纳不同的人,其中就包括性少数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等,还有包括这部剧的无性恋者。
每个都有拒绝性的权利,并且不应该为此感到奇怪或者羞耻,每个人处理感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豆瓣有条非常高赞的评论说“男主躲避了和女主不小心碰到一起的手,我所理解的无性恋是对异性不会产生生理欲望的人,而不是会回避和异性的接触。
”这条评论实则是对无性恋群体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了。
剧中高桥非常抗拒与人产生肢体接触的设定并没有问题,在无性恋群体内部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的人也会发生性行为、交往、结婚等,无法一概而论。
同样是无性恋的女主就可以接受简单的接触,就说明无性恋群体也存在不同。
剧中这对无性恋家人告诉我们,无性恋者不是冷血动物,他们也会寂寞,他们一样渴望爱和充满爱,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他们只是“没有性的爱”。
让我们不断涨知识就是日剧的一大用处。
本剧还值得点赞的地方是,它讨论是家庭的重新架构。
人类发展中最常见的家庭形式是以血缘为纽带逐渐的,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家庭的架构也应当多元化。
这几年的日剧中,讨论此议题的越来越多,比如深田恭子主演的《邻家月更圆》,就设定了一个日本社会中不多见的“四合院”。
几个完全不同的家庭一起生活在同一个院子里,他们在摩擦中融合。
这部剧最核心的点就是告诉观众要学会互相理解,接受不同。
也有很适用于《无法恋爱的两人》的台词“问别人有没孩子了,就像在催他们原地做爱。
”
还有一部部屋君同样推荐过很多次的《家族的形式》,也是在讨论家庭的构成。
岸井雪乃去年出演的《家人募集中》则是设定了一个单亲父母“互助共享”的家庭。
观众已经从上面这些剧体验到这样的思考:与其重视日渐崩塌、日趋冰冷的血缘亲情,毋宁与自己“心意相通”的人们结成“心缘”家庭,互相依靠、彼此欣赏来的更为实际。
好喜欢最后一集
考虑当下的自己,选择最好的
唯一希望的是你幸福
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不恋爱的两个人,也能成为家人一起生活。
似乎找到了我理想的未来生活模样。
恋爱困难症也成为了现在好多年轻人的困扰,其实不恋爱的人也能生活的很好。
就像是饭搭子,旅游搭子,电影搭子…临时家人,说不定未来也成为一种关系。
无论如何,你的生活只能由自己来决定,人生的路不要让别人来指挥方向。
当下的生活过好,过自己最想要的日子,不一定幸福,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是任何东西换取不来的😝
不要把这部剧当成任何性取向之类的指南,你可能是有性恋只是没遇到动心的人/独身主义/性冷淡/害怕亲密/因为生理/外界原因而丧失星宇/找不到伴侣/无性恋等等。
长话短说:完全不知道有无性恋存在的、是演员/导演/编剧等粉丝的,单纯为了看完榜单剧集的,可以看看,起码能知道“哦世界上原来有个群体叫无性恋啊!
”;试图通过这部剧对无性恋建立正确认识的,跑,快跑。
重启人生都比这坨答辩像无性恋的故事。
首先该夸的夸,勇于尝试无性恋题材,让比同性人群更边缘的群体被看见是件好事,希望以后关注边缘群体的作品可以越来越多。
被看见是加深理解和做出进步的第一步(前提是愿意改进,而不是仅命名问题但不解决问题)。
而且,其中关于无性恋的柜门实在像不存在的刻画也挺好,出柜了完全不被人以为在出柜和随便被人帮忙出柜,这两者确实是常见状况。
其次,演员们的表演很出色,有一颗星就是为他们加上的。
虽然剧集不长,人物塑造可能受限于篇幅,但每一位出场的演员都贡献了非常好的表演。
让对无性恋了解应该并不多的有性恋编剧完成剧本真是辛苦了,对有性恋人群的刻画都挺好的:努力学习的阿一,备受婚姻困扰的小实,操心控制的东亚父母,毫无边界感的同事,爱而不得的女本子,失恋自强的社长,以及无处不在的恋爱脑,可以看出对有性恋群体的心态已经非常了解了!
夸完就该说缺点了。
对于无性恋群体的刻画,蒽,难以界定是巧克力味的大便,还是味增味的大便,只能说是符合有性恋心中无性恋群体特点的景观化呈现吧。
原来在编剧眼里最正宗的无性恋,也就是剧中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无性恋并且担任还在迷茫期的女主角的人生导师兼好友兼父亲兼男友的高桥羽,就该是社交功能障碍、没有朋友、和同事关系也算不上融洽、原生家庭矛盾重重(这个可能是整个东亚都普遍存在,但在无性恋身上着重刻画这点很有当初对通讯录群体污名化的影子😅)、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而显得和外界脱节的自闭儿童。
写下来就能看得很清楚了,这些设定不就是最常见的对于社会非主流人群的刻板印象吗?
无性恋、同性恋、内向的人、成绩差的人,有特殊爱好的人……在这个世界里,你不能天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你必须要有些这样那样的不同,才可以被主流接受为一个异类,不然就是“不可能,你又没什么创伤,怎么会这样”,“好端端的一孩子怎么就这样了呢?
”。
编剧对于无性恋群的了解,蒽,大概是认定为时尚单品吧🚬性兴奋和性取向都没分清就来上工了,ACE不一定都是性厌恶/性冷淡/不发生关系,反之亦然,这俩根本就是两个维度的东西!
所以怀抱着一团乱麻的认知,编剧写了一个年轻女性遇到来自工作、友情和家庭的烦恼,遇上一个古怪傲娇但其实人很好的年上男,心动后死缠烂打因为一系列因缘巧合住进他家,在他的帮助下认识自我逐渐成长,最后两人组成幸福家庭的故事。
然后编剧突然想起主题是无性恋,于是干脆利落地删除了和爱情有关的直接描写,顺便加了点厌恶杏的解释,剩下的设定啊、结构啊,心理变化啊,什么都没改😊虽然前面才说了无性恋除了性取向,其他是可以和社会认可的正常人一样,但是,请不要把有性恋围绕性缘打转的故事强行编排到无性恋身上。
儿玉小姐,身为日本社会中的长女却比妹妹还清澈愚蠢,再加上男女都爱她万人迷设定,幻视十多年前的恋爱轻喜剧。
这一设定与故事主题的矛盾带来了剧集观感上的问题,编剧一方面想要强调儿玉是工作能力很强的女性(比如策划案在超市大获成功、熬夜工作,获得社长奖提名etc),一方面又想塑造出她是无性恋所以对恋爱一窍不通因此上天真懵懂的形象(突发联想,这不就是男性最爱的纯真处女),就导致儿玉的形象非常分裂。
本来女性想要在工作能力上被认可就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对于娃娃脸显年轻的女性,要付出的努力更是加倍。
然而,儿玉在公司这个该体现自己专业性的地方基本都在思考自己性取向和恋爱的事情,面对高桥或者家人朋友动不动就红眼睛遇事非常被动,作为观众我没法相信她的专业性,也看不到她的成长,数次想大叫哪里来的恋爱脑小白花。
不出所料编剧最后憋了坨大的,高桥的前女友出现了,情节就不赘述了,只能说这要是个恋爱剧我能打满分。
问题是天杀的你在写无性恋。
当一个有性恋看到情节觉得恍然大悟,而且非常合理,理解起来没有半点障碍的时候,有没有可能,这根本就是有性恋的桥段呢?
没那么愚蠢的袁湘琴和没那么刻薄的江直树不谈恋爱也不是无性恋啊!!!
1:题材命中我!
不过!
女主的演技,是真的有点让人扛不住,偏偏男主还是一生君,太纠结了,缓缓再说!
2:编剧利索,第二集就拆开假装男友的这个点,开始有点不太习惯女主的演绎风格,第三集开始就还可以了。
果然撑过两集就会柳暗花明。
3:嗷呜!
刚觉得不错!
为什么编剧又要让前男友加入他们的生活中!
不带这么玩的啊!
太难受了!
直接跳过,看后面剧情可以吗!
看完分割线剧情 演技 都是非常一般!
甚至是偏下的一部剧,它的题材和所要传达的价值观特别打动我。
下个月就该27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昏不育的想法,这部剧在这个节点出现,好像给我打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可能性!
不恋爱也能成为家人,不结婚也是可以找到想要与之一起生活的人……如果不被那么普世的生活方式框住,我想自己会过得更加开心!
能够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想自己想要的就是这种“可有可无”轻松的亲密关系
⭐️影片名字:恋愛せぬふたり⭐️国家和上映时间:日本‖2022⭐️影片时长:8集/30分钟⭐️出演人员:#高桥一生##岸井雪乃# 在必须要恋爱的社会里,两个aromanic,一起成为临时家人的温馨生活故事。
Aromanic(无浪漫情节者)指不会对他人产生爱恋,极少能感受到或无法感受到他人浪漫吸引力的人。
日剧一贯温馨的基调,亲情,友情,爱情温暖的交织起来。
一直希望女儿结婚生子的母亲,喜欢女主的同事和好友,被丈夫在孕期出轨的妹妹在经历了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后,都理解女主并且为女主加油。
♥️全剧男女主角的人设始终在线,故事情节非常有逻辑性。
结局真的有点到家人这个点,整个剧情都没有蹦,5⭐优质好剧。
在还没开播前我就对这个标题深深的产生了共鸣。
在社会大环境下,恋爱结婚繁衍后代,好像被看做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
不赞同这个观点就要被淘汰,但我们现在所创造和经历的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啊。
唯一有价值的评价应该只有我们自己的看法。
恋爱不是唯一,没必要随波逐流。
摘录:“但…绝对不能忘记只有我自己有资格评断我自己的人生只有我能决定属于我自己的幸福”关键词:“无性恋”“非恋爱相关的家庭关系”“恋爱是什么”“幸福的标准”《不能相恋的两人》这部日剧以温暖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以“无性恋”群体为主题的故事。
小述:“遇见了你就懂了”秉持这样信念的女主在迷茫之中成长,她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为别人喜欢上自己表示不能理解,也无法正常理解恋爱里的各种情感。
男主与她一样,后来两个人尝试建立“非恋爱的家庭关系”而居住在一起,最后成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获得幸福的相处方式。
剧透警告⚠(整理一下)第一集:主要就是提出“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女主因为这个身份认同与男主产生联结,由于与闺蜜同住的计划泡汤的契机,两个人开始尝试居住在一起。
第二集:家庭对男女主的影响男主独居,不喜与人有肢体接触,最爱的奶奶已经过世。
认为父母并不能以他们的意志来要求自己并且与父母分开。
“他们抛弃了我,所以我也抛弃了他们。
”女主的父母很爱女主,知晓大女儿在与男人同居不假思索的以为是男朋友,要求其将男主带回家看看。
于是这一集主要就是在女主家里,男主假扮男朋友和女主家人接触。
“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接踵而至的问题“妈妈终于放心了,毕竟没有人不谈恋爱嘛”……母亲大人真切的谈心女主受不了这个氛围,也假装不下去了,于是当场出柜(理智来说我觉得很鲁莽,但是主观来说觉得够爽)“到底该怎么去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呢?
”家人不能理解,女主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述。
男主则提出“队友”这个词,两个人都表示认同。
第三集:无性恋自我认同相关事情非常有共鸣的一集,虽然我不是无性恋,但是我是理解的比较晚的那类人,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有挺多同学开始谈恋爱话题,但是我却无法理解那种所谓的感觉与恋爱的情绪。
本集重要事件是男女主一起去男主的爱店兑换点数,两个人“非关恋爱的家人关系”在升温,之后女主讲述了自己的两次恋爱经历——第一次不知道恋爱是什么然后糊里糊涂的和对方在一起,在接吻的时候躲开而分手,对对方造成伤害的同时自己也被人疏远了;第二次和完全合拍的同事在一起,发生关系也无法理解其中意义,最后暂时分手一直到遇见男主知晓“无性恋”概念。
第四集:他人尝试对“无关爱情的家庭关系”相处模式的理解上集提到的女主第二任男朋友因为喜欢女主,最后加入到男女主居住的房子里。
“你可以理解没有爱情的性爱,为什么不能理解没有性爱的爱情?
”好在这个前男友是一个可以放下自己的思想,努力去理解无性恋的男生,他对女主的爱也是非常纯粹的,看了让人觉得羡慕。
他甚至和女主提出“如果你可以和高桥先生(男主)在一起组成家庭,那为什么不选我呢?
我可以不碰你”。
(本人非常不赞同,即使现在前男友这样说出自真切的爱,但是要与自己的本性去抗争真的太辛苦了)第五集:无性恋者的舍弃与选择第一集女主的闺蜜原来是因为喜欢女主而离开女主的,“回不去了,现在我就很妒忌和你建立家庭关系的那个人”“我很努力的想去忘记这些情感”……“眼看着她那么痛苦,我真的很想理解她”女主更深切的体会到自己的无力以及在恋爱里会受到恋爱感觉的人影响会有多难以自制,痛苦会很痛苦。
女主想了很多,最后正式地对前男友提出分手。
“我们解散吧”,“我知道那些我无法理解的东西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些能给你带来幸福”因为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感情,自己会失去朋友,会失去很重要的东西。
但是女主也在尝试去理解,就像前男友尝试去理解她一样。
(这部剧里的人大都很温暖)最后女主回到男主的家里,吃着螃蟹哭了。
第六集:永远不要忘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女主妹夫出轨,怀着二胎的妹妹带着孩子来到男主家中,在想要不要下定决心离婚。
“我只是一时鬼迷心窍了而已”(看到这话真的很暴躁,女主父亲能忍住不扇他真的是好脾气)妹妹在犹豫的原因就是孩子和生活的压力,她羊水破了,在床上大喊着“疼”的时候看着人真的很揪心。
女主说“无论妹妹作出怎样的决定都支持她”“不要忘了你觉得最重要的”最后妹妹选择离婚,我也衷心为其开心。
女主来到无性恋支持小组,以前从没有具体想未来会怎么过的女主开始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设想第七集:高桥的生活方式男主的前女友的确很爱他,而由于两个人也是非常合拍,所以男主对与她相处也感到挺舒服。
奶奶期望男主结婚,抱上孙子,男主也一度想顺着奶奶的意思。
但是到了带戒指的那一步,他的手一直颤抖,还是背不过良心,他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他对前女友说“对不起,我还是做不到。
”前女友劝男主不要再一成不变的守着现有的一切这样生活,男主拒绝了,但是我觉得他心底开始有在考虑。
第八集:“家人的关系不应该成为我们之间的束缚”男女主都表示了对目前两个人一起生活的相处的喜欢,而女主也认为两个人即使不住在一起但是只要两个人一直对对方敞开心扉可以交流问题就依旧是“家人”后来男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女主留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以前的自己总是放弃,想着没有必要让别人理解自己,没有必要和不理解自己的人相处,但是现在,遇到了新的人新的事,原来与人一起也是很开心的”男主这样说。
感受:接纳自己总是走向幸福的第一步;坚持自己总能吸引接纳自己的人;幸福全由自己把握收起
看的第一部關於無性戀的電視劇,處理得有些理想化但是這樣也很好,溫暖的純粹的。
男主人設很可愛,喜歡cabbage,喜歡吃螃蟹,會早上自己做烏冬,喜歡收集各種店鋪的點數然後兌換禮品,與奶奶相依為命,一直守護者奶奶留下的老房子,有肢體接觸障礙,思考問題的方式很解構,懷疑結婚與愛的因果性和必然性,簡直世界上另一個我。
女主是那種非常討人喜歡的快樂積極小狗,善良,包容心強,工作認真,積極地輸出正面價值,主動提出和高橋成為像家人般一樣的戰友。
如果我身邊有這樣主動靠近的朋友,我也會很開心吧!
很溫柔又帶著漫畫感的日劇,探討了現代社會如果不組成性緣婚姻家庭,人類將以何種可能建立起鏈接。
看得很舒服,和我對親密關係的想象很接近,不需要一直在一起生活,我們可以追逐自己的理想,但是我們知道彼此身後有這樣可以幫助的家人存在,女主在最後一集說的也是我理想的人與人之間最適合的關係。
18岁——22岁的我的经历跟女主有惊人的相似。
我有关系很好的异性朋友,我能接受跟他们牵手。
我有相互喜欢的男生,也能接受彼此牵手。
但是,那时候我接受不了更亲密的关系,跟男友更亲密的关系会导致我生理不适,呕吐。
我跟初恋分手就像剧中女主跟前男友分手一样,因为没有办法进行更亲密的行为,觉得耽误了对方。
分手后还是喜欢啊,但是就那样错过了。
我很长时间一直以为我是跟别人不一样吧,所以整个大学时代也遇到过心动的人告白,但是我拒绝了,我那时候觉得自己要孤独终老了,并且还无人可以倾诉自己的苦恼。
你明明就是看起来很开朗,跟同性异性交往都没问题的人,却不能像别人那样跟喜欢的人进行亲密行为,这样的情况不知如何去开口。
我那时候曾觉得我跟男女主是同样的情况。
后来,我遇到了一个人,然后所有的都打破了。
再后来我像别人一样结婚有孩子。
所以,你要现在问我无性主义者是不是天生的,是不是不可改变的,我说不上来。
也许需要一个合适的人,也许永远不会有合适的人。
谁知道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很多解释不清的东西。
只有接受自己,呵护自己的心,等待同样的人出现,如果一直没有,也不将就。
这是我那些年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
这个世界上有不恋爱的人吗?
当然有。
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常常导向一个误区,认为只有两性的交织才能诞生浓烈的情感,就好像爱并非是从心里,而是在性的互触中生长。
因为是恋人,所以可以忘我,可以无私付出,或者完全侵占,我们似乎把恋人这层关系看得太过重要了。
更不用说,恋爱导向的婚姻,似乎渐渐不再是一个法律上的形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欲和物质的交换。
恋爱的人,同样会孤独。
恋爱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它的美丽之处并不在于彼此吞噬,掩藏孤独,而是它燃烧时的迤逦。
被上帝抽掉了这份燃烧的激情的人,在全世界占1%,ta们游离在被单身和恋爱两种状态瓜分的世界之外,自咽孤独。
看《两个不恋爱的人》前两集,的确被这个真诚的建议所打动,没有血缘和爱情关系又为什么不能成为家人呢,舒适又恬淡的状态,何至于一定要恋爱才能拥有。
在看的过程中,我不住的反思,也为其数次落泪。
这几日上海的夜晚好冷,但这部剧让我如吃下一碗热腾腾的汤面那样温暖。
Section 1 恋爱是必需品吗?
在剧集的开头,上司就抛出一个可疑的决断:毕竟应该没有人不恋爱的吧?
在工作中,咲子出于对新人的关怀帮助后辈完成工作,就被后辈认为是出于示好的心理,乃至于被咲子拒绝之后,没办法再与咲子共同工作。
以上司为代表的这一类人会提出一个观点,即咲子作为营销方面的工作人员,理应在了解恋爱后获得有关恋爱的经验,能够更好的反馈到工作当中。
这令咲子一度陷入迷惘。
恋爱能够给人带来的经验,是无性恋完全无法通过别的方式获得的吗?
在咲子对于接任的工作毫无头绪,觉得自己没有恋爱经验,所以无法作出好的报告时,小一安慰咲子,说咲子拥有善解人意的能力,所以一定可以设身处地地想到好的方案(最后确实获得了社长奖)。
剧集在这里的处理显然过于平面和直白了,或许是受限于8集的缘故。
而在我眼里,恋爱其实是一个通过对方观照自身的过程,付出热忱换取能力,所依靠的是二人的信任,实际上,与其说是在爱一个人,毋宁说是正在学会如何爱自己。
现代人的爱情观往往会把恋爱导向一个复杂的地方,典型的就是婚姻,更典型的是婚姻背后所承载的利益。
我的前同事,30+上海土著,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他与他妻子的结合就是一个利益趋势的结果,他特别提到的“符合标准”一词,让我寒恶了一个上午。
(幸好,他足够喜欢他的女儿!
)咲子没有想这么多,她和高桥想到最多的是,不恋爱就意味着可能要一个人一起生活。
但是,独身一人并不代表喜欢孤独,他们不喜欢孤独。
感情也许是一时激情,恋爱就绝对是常伴的艺术。
对于缺乏这份激情的无性恋者们,可以从别处获得这种力量吗?
遥给了我们一个属于真正的异性恋的答案。
在结束了一段不正常的恋爱关系之后,转身投入工作,“一边骂着,一边才得以发奋工作”。
得知遥被人同情“老大不小”,咲子说她不明白为什么要同情一个在做着这么好的事业的人。
遥自然得到了属于她的好的回报,虽然这个回报建立在伤害与受挫之上。
遥和高桥的悲剧,正是在于高桥差一点就轻信了世人的言语,或者说差一点就折在了祖母期待的眼神中。
最终,高桥没有能下定决心为遥套上戒指,接受自己“勉强”的一生,选择独自走向孤独。
如果说遥作为异性恋可以将这份感情转移到工作上(或者在不久之后转移到另一个男性身上),那么,作为无性恋的咲子和高桥,他们没有需要转移的情感(因为恋爱的冲动根本不存在),但是他们也有想要依靠他人的冲动,。
所以,屏退了婚姻的束缚,没有对孩子的憧憬,缺乏恋爱的土壤,恋爱对他们二者而言是必需品吗?
当然不是。
Section 2 “男女之间不存在纯友谊”?
在咲子醍醐灌顶之前,一共有两段恋爱关系。
第一段和第二段几乎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咲子错把友情当成了恋爱。
正如世人对性的缄默,世人也对恋爱缄默,道不明白的荷尔蒙无法用言语表达,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说出什么是恋爱。
100%合拍的就是爱情了吗?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花束般的恋爱》,但我确信麦和娟是有恋爱的,而且明白那是什么。
但是咲子显然因缺乏雷达而无法解释,只有模糊的感觉,第一段是“聊得来,而且不想失去这个朋友”,第二段是“在一起很快乐”。
在第一次惨痛的初恋之后,咲子失去了心爱的篮球,被高桥无情吐槽:“你这样也能开启第二段恋情呢?
”而第二次恋爱,咲子再次迷失在了对方的笑容里。
这两段经历都纯粹是给咲子徒增困惑罢了,毕竟在这段关系里,男女存不存在纯友谊的命题不存在,因为男方是喜欢咲子的,只是咲子不喜欢他们。
如果不是千鹤,也许咲子没有办法完全理解恋爱的含义。
恋爱,毫无疑问是排他的。
这是一段只属于两个人的旅程,有人提前下车,恋爱就顷刻破裂。
千鹤没有办法在明知对方不会喜欢她的情况下独自坚持这个旅程,所以,她们的确已经不能回到过去。
所以,即使小一的提议再动人,咲子也要明确地拒绝。
小一是喜欢咲子的,但咲子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内心,不可能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还和小一在一起,拖累他被爱的权利。
如我所说,双向的奔赴才是恋爱,如此可见,恋爱的条件其实是苛刻的,并不是每一对男女都能撞上那个火花,所谓男女不存在纯友谊这一点,让我困惑。
是“恋爱至上主义”们对于恋爱的标准太低了,还是我对于恋爱的标准太高了?
Section 3 家人的标准 咲子和高桥的临时家人到底是怎么建立起的?
在第一次见面,高桥就说出“不恋爱的人是存在的”,卷心菜的博文里写着并不是喜欢独处,在高桥的家里还发现和自己品味相投的灯具,是这些小事让咲子有了成为家人说不定会非常合得来的念头。
*网络小号被曝光的你本人(
最开始,临时家人是功利的。
对于高桥来说,咲子的出现可以抵挡唠叨的邻居和同事;而咲子又何尝不是希望借用高桥来抵挡家人的逼婚。
对于高桥而言,家庭是有义务去守候的东西,为了祖母的期待,他甚至想过去结婚;为了保护祖屋,放弃更适合自己的东西也没关系。
面对亲情,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浓厚的感情,他不屑得到家人的理解,对家人敬而远之,好像在与这个世界切割。
他选择接受咲子的提议,但是很长时间将咲子置于“临时家人”的地位,好似还在考察,这个女性值不值得他付出爱。
咲子的看法并不一样,她珍视家人,崇尚幸福,选择邀请高桥共建家庭,是因为她一直都从家庭中得到力量和温暖,未来也始终如此。
所以,在磨合初期,比起家人或者是“临时家人”,两个人不过是室友,互相利用的室友。
但是,面对家人对高桥的盘剥,特别是那些关于家室的询问,咲子无法忍受这种暗含的歧视,更不想在自己喜欢的家人面前说谎,所以她选择把这一切揭露,保护她和高桥的家庭。
他们的感情升温了,高桥开始意识到,家人的含义并不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而是要用心去守护的人。
在这个层面上,高桥说:“如果咲子小姐在的话,早上就能吃到好吃的手打乌冬面了。
”虽然仍然是带有一丝功利的意味,但是,他也明白了咲子想要守护他的心。
终于,彼此在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后,高桥先生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而选择放弃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无异于将咲子又一次置于和祖母一样的地位,因为是家人,所以可以做出一点牺牲。
就像当初为了祖母的笑容,差一点就勉强自己结婚一样。
但是,家人就代表着牺牲吗?
一定要有一个人做出了牺牲才成全的就是家庭了吗?
回到高桥和咲子第一次去咲子父母家,咲子母亲无法接受这个状态,对他们指出:也许你们试着交往一下就会产生爱情的萌芽了。
啊,好可悲啊,我仿佛看见了无数包办婚姻的悲剧。
牺牲不会为家庭带来任何正面影响,只会让两个人逐渐彼此憎恨,埋怨。
其实高桥也明白这个道理:
把家务推给别人的不叫家人,彼此守护的才是家人,不要做better,而要做best的家人。
家的意义,并不是房屋、场域,而是人。
彻底走出了祖母的阴霾,高桥也终于能够把祖母的骨灰安放,离开他曾以为一定要住在里面才能守护的家,去寻找新的方向。
因为他就此明白,家人不是圈禁的牢笼,会永远将对方置于最优的位置,会为对方打从心底的考量的那种才是家人,而不管身在何处,是否在身边。
Section 4 LGBTQ、女权的现状我不能明白,为什么对于愈演愈烈的彩虹行动或者是女权主张,要用一句“政治正确”去嘲讽和掩埋。
我们提请权力,让人们注意曾经被置于边缘的人群,更为我们创造了原本被剥夺掉的工作岗位。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矫枉过正,但我认为这个世界远没有达到矫枉过正的地步,既得利益者不仅要占领高地,还要进一步用“政治正确”这样的标签进行下一步剥削。
这些行动,似乎不仅没将沉睡的人唤醒,他们反而要与原本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边缘人群彻底割席,把陆地拆分成两半,以“他者”的目光凝视着这一片特殊的领域。
“姐姐你是那种人吗?
”“这样说是一击毙命会被叫去开会”“这样是职场性骚扰”……那种人是哪种人?
对“那种人”的防范,并不是从心里认为这种说辞是错的,而是从会被惩戒的角度而进行了防范。
所谓的“正常人”,轻松地把自己划在他们所认为的正常里,再用尊重祝福的名义与“那种人”做切割和区分,敬而远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型歧视呢?
女性的主动靠近和帮助,就会被误解为是一种献媚、示好,并不一定是这个男生普通且自信,这不会是一个个例,而是大多数男性都认为女性的感情廉价,女性上司更是连“提携后辈”的资格都没有。
咲子的妹妹为情所困,就自顾自的揣摩咲子的人生是“什么都没有的人生”,赐予无性恋一种完全不存在爱的设定,这何尝不是一种傲慢?
其实,消除误解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这个人站到你面前。
在《绿皮书》里,有一幕情节让我印象深刻,Tony回到家后,一改之前对黑人的态度,还帮Shirley说话,家人已经有些不知所措;而当doctor Shirley真的站在他们面前,而Tony走上前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介绍他给家人认识的时候,所有家人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Shirley,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不过是Tony的一个好朋友,一个好钢琴师,他是黑人还是白人,who care?
所以,小一在未下厨之前,让咲子去“简单”做一点吃的,无疑就轻视了家庭劳作的难易程度。
而当他自己下厨之后,他才发现原来下厨是一件这么复杂且困难的事,他也在那一刻站在了咲子的立场上,成了能够理解她的人。
Section 5 自己最重要
撇去对牺牲型家庭的执念,高桥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的确还蛮理智的。
在他的角度,父母不理解就不用理解,他希望咲子找一个“不用杀死自己的方法”。
因为社会长期对女性温和且善解人意的期盼,让咲子觉得偶尔会发脾气的自己很奇怪的时候,高桥安慰她:“被人说了讨厌还要笑着应对的人才比较奇怪。
”
而高桥呢,也最终被温暖且积极的咲子打败,开始相信这个人生是不错的,真是可喜可贺。
单纯从电视剧的角度而言,这个电视剧篇幅较短所以所说的内容受限,所谈论的话题也都是老套的,本身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但是我个人真的很喜欢这个电视剧,哪怕它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仍然温暖治愈到了我。
能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也要去寻找那个best的人生辣
最喜欢食物辣!
(含剧透)《无法相恋的两人》剧情一般也一点不降低我对高桥这个角色的喜欢,太喜欢了。
先不说完美的室友,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尝试了很多早餐最后觉得早餐吃乌冬面最舒服于是每天早上起床做手工乌冬,开心的时候踩乌冬都更有劲了;喜欢吃螃蟹,为了吃到美味螃蟹装作对方的男朋友,忍受对方家人的各种侵犯隐私的问题,结果最后还是和螃蟹失之交臂;喜欢集点卡,在生活的城市有自己最喜欢的小店,喜欢集满点卡以后选自己喜欢的一天去遍所有店,我会把这样完美的一天叫做白嫖日;在一所专科学校学习农业最后毕业去超市的蔬菜区和圆白菜做最好的同事,好羡慕日本这样的学习专业和职业的对应的关系,总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感觉;有着健全的价值观和亲密关系的边界线,摔倒受伤在家也要认真看书;因为生活方式固定有着自己的固执己见,比如只吃传统口味的披萨,但是被别人打破生活状态也不会有过多抱怨,反而有点享受这种被打破的惊喜。
天啊!
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啊!
很可悲。。。身体本能抵触性缘关系,但依然受制于主流社会的性缘语境,即:用性向区分人,异性恋同性恋无性恋等。不是无法对其他人产生爱恋,也不是无法产生欲望。而是最根本的感受到了性狂暴社会的恐怖和婚姻霸权的束缚,还有性缘对母缘友缘的冲击,让女性同盟不断被瓦解,使人陷入孤立无援的状况。看到预告里两人甚至考虑假扮夫妻,让我再次感慨性缘家庭模式的绝对暴力统治才是父权社会依旧压迫人类的最大因素。对联结的需求是所有生命的本能之一,但性缘至上逼迫我们做选择:要么结婚要么孤身一人。这不就是腐权的反自然反人类吗?天然对另一个生命的亲近却被伤得体无完肤甚至绝望到自绝。。生命是奇迹却痛苦孤单得宁可没有出生,这样的痛苦轮回还要持续多久?
“伴侣 就是彼此的归宿” 这句话不错 除此之外 太理想主义也太刻板印象了
一集弃,弄个无性恋的噱头,编剧太弱,女主演技太差。
虽然有点点鸡汤,有些细节也太理想化,但还是挺好看的。这种家人的关系反倒也许可以维持更久吧。
无法适应以“恋爱”为前提的交流的咲子(岸井雪乃 饰),有一天,为了看公司后辈企划的“恋爱〇〇”促销活动商品而来到超市的时候,店员高桥(高桥一生 饰)对她说“也有不恋爱的人”,她恍然大悟。咲子因为母亲催促着结婚,所以离开了父母家,计划和好友合租,但是因为好友和前男友分手了而爽约。心碎的咲子在网上遇到了“unromantic unsexual”这个词
浮于表面的性少数者探索
高桥粉都吹不出来的程度......
想说岸井雪乃是不是在之前的电影追成田凌追伤了所以这次无性恋了啊哈哈哈哈爱情是个鸟。过于理想化了,刚巧无性恋碰到无性恋组建家庭的尝试,还住那么棒的一户建古民家,这种概率比谈一段好恋爱更稀有。第二集俩人一齐骂家人好像也在替观众骂,但是干嘛不先把螃蟹吃完啊来都来了。
女主丑到就算是高桥一生的戏我都看不下去!!!!!
冲着高桥看的。消磨时光剧。
或许有极其少数无性恋吧。剧里表现得过于怪异。
还行
不懂无性恋者 但女主演员不够好看 性格也不讨喜 高桥发型不行 直接冯巩戴假发都比这强 整个剧情好无聊 是为了益生菌也看不下去的那种
第一集没法坚持看完, 女主对话也太吵了...
想象力有限的大饼 在家庭关系新模式上 日影还是一贯超前 但既然都aromantic了 为啥还要构建家族 why fight for slavery?
失去了很多日剧台词的神奇魔法,女主也不怎么讨喜, 一些对白真的让人觉得, 嗯?怎么回事.
四集弃了 一定要搬一个弱智男推动剧情吗真可惜了高桥
探讨的一些选择 婚姻 家庭关系的点还挺喜欢 高桥这个人设也挺带感 就是收尾的原因太牵强了吧
确定是高桥一生也不救不回的剧情了。对于无性恋的讨论太过于浅层,以及,无法理解恋爱脑的男二
对着高桥一生说,我不想谈恋爱,完了还每天霸占帅哥资源过的跟谈恋爱没有任何差别的生活,毫无说服力…而且高桥羽妥妥渣男,浪费人女孩感情和青春,然后还有女主这种人要他,越是渣男越是有人要,前面那女孩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