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之前看过《后备箱》,我就评四星了。
当然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片头设计有英式黑帮片风采,让人很容易早些进入状态。
情节安排得紧凑,吸引力较强。
老实说,我是打算看二、三十时分就去睡觉的,因为看的时候太晚了,但还是吸引我彻底看完了。
各位演员的表演嘛,还是希拉里要好啦,最棒的那个设计是她拿左轮在超市里耍酷,嘴里“呯呯呯”,一不小心,枪走火。
当时把我笑倒。
那只鸟被断掉太刻意了,连带墓地里的激情戏。
可能刚看完《步履不停》,看这个就觉得毛燥些。
总之还行吧。
第一幕11:14,晚上。
京沈高速出口,我开着老飞的捷达车,撞了人。
sb丫头竟然挂我电话,要不然我也不能。
我来不及穿上夹克,一把扑出车外,没救了,那男的两条腿都硬了。
把他拎起来才发现y一丝不挂,而且半边脸不知去向。
我扶着车帮子开始吐。
不知过了多久,警察过来拿手电照了照,跟我说话。
我什么都听不见,脑子里还是那团白的,红的,往上反。
警察回车上拿了个拷子,朝我这边走过来。
我突然明白怎么回事儿,蹦起来玩儿命跑。
几百米外就是高速路,路两边都是秃山,我心想绕过山坡找个地方趴下。
我不用跑远了,也跑不远。
警察有枪,可他就一个人。
脑子让冷风一激,顿时无比清醒。
我夹克还在车里呢。
屁股让什么狠撞了一下,我眼前的山坡顿时转成深蓝的天,星星好多。
我让枪打了。
gr的,这警察手真黑。
我哆哆嗦嗦掏出手机,按了重拨,这次是没人接。
褶子了,估计我死这儿也没人知道。
我tm招谁惹谁了!
第二幕11:14,周末狂欢。
我们几个坐小邰的车,出事儿了。
车停在路边,前挡风玻璃整个粉碎,一动就往下掉渣。
小邰撞了人,一过马路不长眼的主。
她有20来岁吧,我们几个下车远远的看着,谁都没敢过去。
个不高,长头发好像挺好看,一抽一抽的,还没断气。
结果对面电话亭那儿出来一位,脸倍儿红,呱噪着冲过来。
穿着特破的羽绒服,一看就属于...我cao他手里拎着半截啤酒瓶子!
小邰比谁都快,窜上车发动起来。
我回头看一哥们还犯懵呢,赶紧拽y上车。
羽绒服那主儿一瓶子砸在车门上,还得说金杯的车门比玻璃结实。
车开出老远我才松口气儿,真tm惊险。
刚才那哥们忽然杀猪一样响声大作:y打开门!
掩我手了。
第三幕11:14,海阳路上。
我停在煤机厂对面,北边传来一声闷响,还听见有人嚷嚷。
快过节了,局里严打抽调,把平常例行的巡逻由仨人变成俩人。
赶上小白丈母娘生日,我跟他说我一个人没问题,12点我过去接他。
结果没等12点就出事了。
十秒钟赶到,现场一地碎玻璃,外加半个啤酒瓶子。
交通肇事逃逸,死者女性,20岁左右,白色毛衣,黑皮裙,一个男的蹲在旁边。
他见我过来,欠身要跑,我上去给他一个大脖拐。
三把两把给他拷上,扭到车里。
跟局里报了情况,我点着根烟,开始检视现场。
啤酒瓶子没沾血,估计不是凶器。
姑娘大眼睛长睫毛,定定地盯着天空。
下巴上全是血。
她手里齐齐地捏着叠崭新的人民币,估计有两三万。
我钻回车里,从倒车镜里打量那小子。
一身破羽绒服,目光闪烁,脸上亮晶晶的都是鼻涕。
我问钱哪来的?
他说她是他女朋友。
第四幕11:14,世界末日。
你死了,我攥着你的手,目送你的眼神像断了线的风筝高飞远去。
你死了,带着我们一个半月的孩子。
昨天你跟我说你有了,但不想要。
我当时没觉着孩子是条命,但你一口咬定要打,比抽我嘴还jb难受。
我说如果我想要呢?
你说生下来你养着?
钱,什么都得钱。
我半年的工资全给你穿上了,我养不起第三张嘴。
我不能抢银行,但是上银行取钱的人都很友好,都乐意借点给我。
有个老太太看见我手里的刀,咧嘴要喊,被我一脚踹到地上。
傍晚的时候警笛此起彼伏,听说抓一个抢劫犯。
管不了那么多,今天是我们认识一周年。
我到你家楼下给你打了个电话。
你一天没接我电话,警车太多,我躲躲闪闪挨到你们小区门口,都11点了。
我喝了很多酒,头疼得要命,脸色好不到哪去,但还是希望见到你。
我要告诉你,我有钱了。
tnnd,占线!
这时我看见你从小区里出来,一面讲着电话。
脸上灿烂的表情,因为看见我而定格。
你把手机扣上,咬着嘴唇,似乎在艰难地抉择。
我的呼吸停止了。
那一秒很长很长,终于你回复往日胜利的微笑,向我走来。
但是手机响了,你停下,低头看号码。
你站在马路中央。
我扬起两万五千块钱的手,欲言又止。
看着那面包车把你撞飞出去。
第五幕11:14,飞利浦手机的蓝字明亮清晰。
那是刚才的画面,我的此刻漆黑一片,怎样用力睁眼也无济于事。
那巨响肯定粉碎了什么东西,我又听见自己尖叫了一声。
腰断了,肚皮破了,肠子流出来,地面血海一片。
我幻想着,自己已经死去,所有男人都为我哭泣。
有个声音说什么,有钱了,但我什么都看不见。
也许人们正抢救我,急诊大夫正要押金呢,我cao你大的。
不行,我骗人说我怀了孕,我不能来医院。
一个男人说要去抢银行,为了我肚里虚构的孩子。
一个男人从首都开车回来看我,说明天是我的生日。
一个男人已经为我送了命,在我家里。
我只想疯狂地做爱,没想到冰箱上的微波炉会掉下来。
那之前男人仰面朝天,哼哼叽叽地把冰箱门拉开,关上,拉开,关上。
那巨响肯定粉碎了什么东西,我听见自己尖叫了一声。
醒来的时候,屋里没有别人,地板冰冷。
穿起衣裙扮靓微笑,若无其事的盛装上街去,企盼恶梦快点结束。
首都的男人打来电话,说已经下高速了,说要带我去天涯。
然而抢银行的男人却站在马路对面。
我真的需要时间,好好想想。
我挂断了手机,又响,又挂断。
对面的男人朝我挥挥手。
那巨响肯定粉碎了什么东西,我又听见自己尖叫了一声。
第六幕11:14,我没戴表,据说都是这个时间。
接近地面的时候我看见一辆捷达。
我一把抠住车头的VW标,被连拖带碾扯出去几十米。
车停了,司机跑出来。
他肯定吓着了,有半边脸的怪物从天而降。
我还没来得及表示歉意,他已经吐得不行。
其实照镜子的时候我就被自己吓着,而且吐了。
黄白色的液体从缺了的半边下巴溢出来,洒了一身。
这让我发现自己没穿衣服,但是因为缺了半个脑子,我丢失了很多记忆。
包括衣服脱哪了的问题。
我弯腰呕吐的时候看见一个漂亮妹妹,眼熟。
正好她也没穿衣服。
无所谓啦,剩下的半个脑子决定出去走走。
冬天的夜没有行人,路灯和我都冻得邦邦硬。
不知何时已走到高架桥上,我后悔戴个表就好了。
有汽车呼啸着从身边擦过,bibibi震耳欲聋。
我用剩下的一只眼睛最后欣赏了这个世界,然后从桥上跳下去。
接近地面的时候我看见一辆捷达。
Fin."十一点十四(11:14)"电影版权属原制片公司所有“捷达”和“VW”标志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注册商标“金杯”是中国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的注册商标“飞利浦”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的注册商标剧中人物均为虚构,所使用姓名、昵称归其本人所有鸣谢秦榆市海港区政府秦榆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府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秦榆市旅游局秦榆市公安局海阳路派出所秦榆市煤矿机械厂燕山大学学生会国美电器 提醒您用电安全中国联通 网络今非昔比精彩无处不在燕京啤酒 清爽怡人中国银行 在家上银行欧典真木纹2008地板系列碧海云天高层住宅特别感谢10号 先生MinI 小姐- 大胖 05.12.17
11点14分发生的事件看似偶然却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偶然叠加成的必然的爆发,有点盖.里奇偷拐抢骗的味道,不过是少年化、平民化了一些,黑色喜剧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突然想起一个过去里程碑式创意的TV游戏《街》,应该是有8个主人公,根据你对他们行为的选择从而完成一部完整的电子小说,人与人的命运是如此的环环相扣,作为命运并不是自己主宰的,往后有这样的想法。
题外话不说了,这个小成本的电影居然还是找到了一些大角,希拉里.斯旺和小汤姆汉克斯,可以消遣一下的东西,小推一下!
总体来说是no zuo no die的故事,因果报应。
影片构成方式独特,从事件相关不同参与者主观视角拍摄片段组合成完整的事件经过。
每个片段主角都有黑暗人格的一面:酒驾逃避责任(竟然还是骗局的幕后黑手)、掩盖罪行趁人之危威胁他人、为包庇女儿而抛尸、抢劫、为保工作故意被枪伤、骗钱女。
不得不说最后面这妹子好牛,ML的时候男生被掉落的石像头砸到脑袋当场死亡,她竟然临危不乱,还迅速的想好掩盖的办法,企图伪装成两个男人为女人打架造成的结果一样。
电影想表达这些人在遇到不利自身事件时的处理方式统统都是逃避和掩盖罪行。
怎奈人算不如天算。。。
基本上事件中每个有黑暗面的当事人都不同程度的罪有应得了。
选择看这个电影是因为有人推荐说这个电影跟《罗生门》很像,故事中的人物都本能的选择对自己最有利但往往可能是违法或致命的行为,不一样的可能就是,《罗生门》里主要围绕一件事,那就是"武士的死"展开出武士,强盗,武士妻子三种有些相似,但是各有隐瞒、修饰,三种各自为自己行为修饰,维护的剧情。
而《11:14》呢,固定的是时间点,但是描述的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故事,它们看似相互独立,却又在同一个时间点汇合,就像太阳光,发散到四面八方,却全以太阳为起点。
看着《11:14》,最让我感触的不是每个人物本身本性的探求,反倒是让我想到了文学理论的“叙事行动的序列”。
是的,我不是在谈电影拍摄,我是在谈文学,文本。
行动是推动事件进程的直接原因,在一个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中有“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以Frank转移男尸这个简单的场景进行分析:首先,Frank出门遛狗,在墓园发现女儿Cheri的牌子,旁边还有一个头部残缺的男人尸体,这就为下面Frank开始转移男尸提供“可能性”,这预示着一个活动将要发生,或具有了发生的条件;然后,Frank开始转移男尸,放进车后备箱,开到天桥,躲避其他人视线,开始了转移尸体的行动,即“现实”;最后,Frank成功扔掉男尸,砸到一辆车,销毁血衬衣。
这标志着这一行动的成功,也是“取得结果”。
当然对其中一个小小叙事场景的分析是不能够直接运用到一连串错综复杂的叙事场景中去的,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故事行动时,我们可能就需要几个行动序列的复合,例如:“首尾连续式”。
一个行动的结果成为另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环接一环的情节链,使故事得以一直延续下去。
例如:Cheri跟那个死得快的男友Aaron在墓园幽会,结果可怜的A不幸死得面目全非,这为F护女抛尸提供可能性,抛掉的可怜A,又撞在了Jack的车上,最后被警察逮捕,这一环扣一环,使情节毫无生搬硬套。
而这个故事如果就结束到这儿,那就不是电影值得称赞的地方了,巧妙在Jack并不是白白的挨了这一下,这一连串故事的起因在于Jack也是C的男友之一,J指示C去向A骗财,计划两人携款私奔。
这就将一连串故事形成了一个大环扣,J也不再只是活活被冤枉不幸者,而是有些可怜又活该。
“中间包含式”一个行动的展开过程中又包含着作为手段的次一级行动序列,在这次次一级序列的展开中还可以再包含更次一级行动序列。
例如Duffy假抢劫杂货店的钱里面就包含了D的女友C怀孕说需要钱,D与售货员B很熟,售货员Buzzy玩枪走火怕丢掉工作,B的姐姐生病需要钱。
“左右并连式”。
同一事件序列中的行为可能通过变换角度而形成平行对应的两个序列。
例如在F转移男尸时,同一方面,C也在想方设法嫁祸D,偷走保龄球。
F成功转移男尸,C回墓地发现男尸不见。
(其实这个例子举得有些牵强,如果想要清楚了解这个形式,举个这个电影外的例子:丢娃的妈想找失散的娃,失散的娃在找自己的亲妈,两条行动线索对应发展,故事情节怎么安排呢,一般都是错过,错过,再错过……为什么呢?
好拉长剧情╮(╯▽╰)╭)当然,一部这么经典的多线叙事作品怎能能够靠这么几个小的基本理论给套住呢,其他的你们再继续补充发展吧理论参考《文学理论教程》
作为第三个小篇章才出现的路人甲,原以为只是个酱油角色,从之前的铺垫看来,有慈祥的爸爸,有正义感的妈妈,一个惊恐无辜的回眸.......让人真以为这货就是一个妙龄乖乖女!
这部影片已经在我的硬盘两年啦,今天翻出来打发时间的时候才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分段式叙事,整个篇幅折射着东方情怀的因果,但是本片的最大亮点还是你,怎么还是你,怎么会是你?
夏利一出场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波涛汹涌"啊,内衣防护是一条年久失修的堤坝,大有摇摇欲坠黄河决堤而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汹涌真真的汹涌,sorry,跑题啦,后来的剧情依旧劲爆,跟悲催男舌吻之后张口就是要钱打胎,从一个未来单身母亲的立场啊上看,可以理解,毕竟养儿不易,但是,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峰回路转,带着瘦高酱油男二来到墓地打野战!!!
夏利,我真是小看你啦,干到一半,用力过猛酱油男二给干挂啦!!!
尽管不能说全是夏利的责任,但是"功不可没"这四个字还是可以实至名归的送给夏利的,我又一次小看你啦,干死啦不算,聪明的夏利还想将误杀之罪嫁祸给悲催男!!
靠!
太毒了吧,真是女人不狠战得不稳,夏利,你好样的!
最后的结尾是我最喜欢的,本以为一切都已经真相大白 ,没成想原来我又一次低估了夏利的存在感!
居然这货没怀孕,还和一开始出现的酒驾男搞私奔和集体圈钱!!
夏利呀你真是•••••让人不断的刷新道德底线啊,最后一句话:夏利,是台好车,街边一招手,谁都可以上,但是,请注意,永远不要低估一台"万人骑"的野心,碰瓷儿这种事可不是乘客的专利!
心迷宫 撞车 大象和疯狂的石头是多线汇集到一起,但是没有互为因果几年前就看过了,但是再看还是觉得很过瘾 几条线同时发生,又互相影响 混合成为一场惨剧但两起命案都是意外,没有因果联系交叉部分也有限,而且大都是小点三男孩闹玩扔的火书,让女爸烧了衣服由于闹玩,失误撞到女主 女爸抛尸,砸了酒驾男的车女主谎称要打胎费 所以导致了抢劫便利店是不是有点厌女?
女主同时劈腿三人 还忽悠前两人给打胎费 1、酒驾男 以为撞上尸体 藏匿 被女妈报警 警察误以为是鹿 逮捕 逃到墓地 遇到女妈 被以为是撞死女儿的凶手 被保龄球绊倒 2、三男开车胡闹 撞到女主 jj被夹断 被枪击 逃走 一男回去捡jj3、爸发现女儿男友的尸体 以为女儿杀人 拖到车里 开到桥上抛尸处理包裹尸体头的衬衫 借着火书在路边烧着4、枪击男打算抢劫自己打工的便利店 女店员拒绝配合 但擦枪走火 枪击男抢走现金 女店员要求打伤自己5、女主要打胎钱 墓地野战 男友意外被砸死 找枪击男 偷保龄球 结果回来发现尸体没了 结尾是11点14分的时候,两条线的平行剪辑========== 喜欢的摘抄 ====================下北系他的处女作《落水狗》基本上属于这个范畴,到为他赚得最多荣誉的《低俗小说》也是这样的电影,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后者的旋技痕迹太明显,内容不够充实。
盖.里奇,《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都是采用多线性叙事,而且都很精彩,在抛弃了这样手法后,盖里奇仿佛也有些找不到北了,去年的《左轮手枪》就是一个例子,根本是一部让人大跌眼镜的盖里奇电影。
99年的《木兰花》应该算是多线性叙事的一部顶峰之作,影片涉及人物之多也是史无前例,而将这样看似毫无联系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又能让观众看得明白,就得说是导演的功力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做到了,作为这位低产导演的代表作,《木兰花》也一直被影迷们称道,虽然在那一年它遭到了奥斯卡的冷遇。
《大象》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结构异常工整,如此多的人物故事看似都是有关联的,但又都构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在这几部多线性叙事电影代表作里,《大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墨西哥导演阿加多也是非常喜欢运用这样的叙事方法,在他的两部长篇《爱情是狗娘》和《21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叙事方法,多故事主线里又加了些时空的错乱,在同类影片里他的电影总是散发着一种近乎完美的气质。
11.14开片这个介绍导演太有特色了,应该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形式的,通过文字模拟汽车在道路上的运行,而且又符合这部电影的主题。
当男主从天桥上抛尸的时候,结果尸体刚好砸到一个正在行驶的车上,这个时候用了一个上身摇镜头,将男主的惊恐惊讶表现,太牛了。
这部电影的结构有点像洛南的记忆碎片,而且都是通过快速切换图片来划分段落,非线性剪辑。
首先抱怨一下,这部片子的宣传做得太差了,2003年拍完,但是根本没上院线,到了2005年才交给New Line Home Video发行DVD,貌似台湾上映过,票房也是惨淡,所以这么一部好玩的片子,我是因为跟朋友聊起疯狂的石头的时候才被介绍看的,倒还蛮侥幸的。
在10分钟里,我们可以做什么,听3首歌,打一两个电话,吃掉一份便当,看一段小说,时间悄悄溜走,我们不会觉得怎么样。
但是在《11点14》里,导演做了一个实验,他让5个故事分别进行,塞满了这十分钟,让它看起来足够的轰轰烈烈,是,轰轰烈烈,2个人死去,2个人重伤,6个人被嫌疑,然而这样的轰轰烈烈却与复仇,机关算尽,变态杀人狂无关,就像我们都收到过的那份礼物一样,我们拆开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之后,礼物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巨大,在层层包装之下,只有一个关于劈腿与私奔的谎言。
虽然我并不相信雪莉的爸爸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散步,发现尸体,回家取车,将尸体放进后备箱,砸开车窗,将车开到立交桥上,再将尸体抛下天桥的一系列过程,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导演的苦心,他要同时安排另外的4段故事,所以把一个爱女心切的老爸想成一个因紧张而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类超人好了。
这样一来,雪莉就可以在第一个十分钟完成之后,回到家神色慌张的跟爸爸接车,完成下一个十分钟的剧情,而爸爸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是雪莉被逼杀了艾伦然后有了之后的疯狂举动。
在看一部以剧情取胜的电影的过程中,是不允许被打扰的,我们跟着掉进了剧情当中,调动了所有的智商和情商跟导演激烈的对抗,跟着剧情的发展猜测表象之后的本质,如果导演更胜一筹,他会比我们更先到达终点,招呼我们来看让人出乎意料的结局,这次的胜利者,是《11点14》的编剧+导演:葛雷格‧马可。
11点10分,刷新了一次,看到这部电影上线很精彩,一个关于报应的故事一个小荡妇mm,劈腿高手,怀孕了,要一笔钱去夹掉。
有可能的经手人有3个,A,B,C,她不知道到底是谁的,但是她准备在A和B身上都弄一笔钱去堕胎。
过程1: A,带着钱去找这个mm,然后顺便去一起墓地嘿咻,高潮到来之际A被墓碑上的石像掉下砸死,mm跑掉,打电话跟朋友说被B看到她跟A在干,企图让人认为是B把A干掉的,然后马上跑去超级商场找正在准备抢劫弄这笔钱的B,偷走了B车上的保龄球和外套准备作为A死亡事件的罪证嫁祸于B,走之前顺便报警说看到B正在打劫超市。
过程2: 这个mm的父亲溜狗在墓地看到A的尸体,以为是他的女儿跟A分手不成打斗时误杀了A,担心她会被抓去坐牢,于是移尸到天桥上抛尸制造车祸假象,却正好砸中桥下路过的一辆车.被尸体砸中的车主则是酒驾的C,他跟这个mm原本是打算拿到A跟B的钱之后一同跑路,这下莫明其妙”肇事“之后,只好移尸准备逃逸,结果被警察当场拿获。
过程3: 这个过程发生在过程1,2之间。
一群疯狂的小鬼驾车,先去B所在的超市买酒,然后一路疯狂,在车上玩闹打斗。
B抢劫成功,拿到钱去找这个女的,女的过马路的时候,被这帮疯狂的小鬼开车撞死。
时间是,11点14分,晚上电影在这个相互交叉的时间,打乱了叙述的顺序,讲述这一群疯狂的人,疯狂的事疯狂麽,好像全部都是顺理成章,没有谁是无辜的,这个世界,莫非真的有逃不掉的报应?
低配版蝴蝶效应和低俗小说,带来的后劲远没有这两部大。用时间穿插起来,作为条线索包括片名倒是有意思。
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虽然其实时间线上逻辑有很多对不上的地方...不过创意实在是太棒了...
一开始以为只是一个倒叙形式的电影,越往后看越有意思。
为那个重口味的小细节加一颗星。虽说是悬疑片,但多少能猜到。
一个傻逼做了一件傻逼事连累了一串傻逼,感觉里面对时间的放大太刻意,感觉时间逻辑也并不够缜密。
环环相扣的电影 剧情很讲究 很喜欢这种考验智商的电影
原来死去的只是一对狗男女.生活前后均因果,欲盖弥彰都是错!开头的文字车漂移,就让人赏心悦目,古灵精怪的音乐,也不觉的恐怖.剧情超过偷拐抢骗,堪比两杆大烟枪,恶俗的情趣也让人忍俊不禁,墓地享受中死去,车上顺畅中失去,超市纠结中夺去,回头你的撇下的尸体还是给了我....
一群烂人演了一部烂电影,还是一群烂人一个烂故事
2008-11-16.
这个多线性叙事的片子揭示了一个主题:对青少年的教育一定要拿捏好分寸,太溺爱了,她会恃宠而骄,最后也许会跟人私奔;太放养了,他会乐此不疲去尝试各种底限,直到鸡鸡被车窗夹断;好好教他,他会成为冒着被抓危险回去帮朋友找断掉鸡鸡的那个忠实的伙伴。。。
剪辑不错,混乱中有序,个别地方可以更多特写性交代,但是事情本身叙述得不错了。
恶趣味玩乐之作,一个故事分五段来说,每个故事中的细节都影响着整个故事的发展,看完之后大呼,原来是他!和某人说的一样,看完之后,你会意识到,打野战决不能在墓地里,扰死者清净者一定会挂的。
片名应该叫coincidence 类型算喜剧。。。 剪辑虽好 但时间轴上面有漏洞 比如女孩她爹发现试尸体的时候看到保龄球 但是女孩拿保龄球过去的时候尸体已经不见了
太精妙的设计了 总觉得撞车和这部片得关系很微妙嘛
三星水平,各种巧合都设置的一般般,不过很完整,优缺点不多,尤其在中午刚看过一个同类型的《致命ID》后更显得无比平淡
时间上有些bug 不过这不是太大的问题 最令人无语的地方还是老美有多喜欢作死 每个美国人是不是天生就喜欢把事情搞乱成一锅粥 这种黑色幽默的片其实不算太有意思 当然了 故事结构还是有一定精妙之处的 算是优点 但总体观感一般
环环相扣的多线叙事,讲好这个故事不容易,但故事本身还真没多大意思。
虽然还有些地方有些牵强但从编剧的角度来说确实已经很不错了
7.6。为了掩盖一个谎言往往需要千百个谎言。本片的故事叙述方式是亮点,错综的多线叙述最终剪切成一个焦点成为高潮。PS:ML时候别去墓地
一部很有趣的多线叙事电影,11:14同时发生两起命案,看似互无关联其实环环相扣。和同类电影多线同时推进的叙事方式不同,本片是将一个故事分成了五段,分别以杰克、艾迪三人组、法兰克、达菲和芭姿、雪莉这五组人的视角展开,每组人的经历都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逐渐让整个故事脉络成型。观影过程仿佛是在玩解密游戏,一个个悬念逐渐揭晓谜底。电影将结构玩到了极致,创意和脑洞妙不可言。同时也说明一个道理:哪怕是很普通的故事,也可以用高级的方式拍成神作。剧本固然重要,讲故事的能力同样重要,完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确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雪莉10:54-11:14短短20分钟就能做完一系列事情,艾迪三人组也是11:09-11:14短短5分钟之内做了很多事,细节还不够严密。不过瑕不掩瑜,总体还是值得所有新人导演学习借鉴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