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某音上的解说片段勾起了观影兴趣,但整部电影看下来丝毫没有想像中的那般精彩。
本来以为是无底线的cult变态杀手大放异彩,但反派无论怎么看都缺乏了乖张暴戾的反差,失望。
作案手法也是一笔带过,抱着寻求猎奇场面的渴求的观众可以散了。
主角转折的动机与最后的反转也落入了俗套——尤其是设计反派的那场戏,结果妻子怀了龙凤胎,巧合令高潮缺乏了戏剧张力,让人忍不住想快进,以至于最后主角的反转让人怀疑可能性。
看过的日本悬疑、血腥类电影还数《恶之教典》令人印象深刻,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天生杀人狂的角色。
看到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看完这部电影后,其实我也有疑问,就是这电影就只值6.6分吗?
你们是看了假电影吧?
发现很多观众喜欢在悬疑电影里找“bug”了,剧情不认真看,意见先飞上了天,说电影在强行进行,殊不知是他们在强行挑刺,那么喜欢找“bug”,要么去当程序质检员,要么去玩大家来找茬,不认真看电影,就别刷存在感。
表面上看,这部电影讲了一个画功高超的漫画作者,奈何不会刻画人物,整天郁郁不得志。
然而突然某一天,他遭遇了恐怖杀人现场,并意外看到了凶手的脸,于是把所见画成了新作品,开始步上成功之路。
但把凶手画成角色,却引发了不小的麻烦,最后更是波及身边熟识的警察。
为了结束这一切,善良的漫画家决定以自己和家人做诱饵。
但人算不如天算,凶手选了漫画家怀孕的妻子为目标,漫画家不得不返回家里直面穷凶极恶的杀手……如果故事仅仅只是这样,那只能说设定有趣,但故事普通了,我想很多观众都是因为这个给中评或差评的吧,那假如真正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一切只是障眼法又如何呢?
线索电影里几乎都给出来了,就看你能否利用起来了。
这是“预热漫画”,而不是“原作漫画”在还原故事之前,先说明几个问题:1. 这不是漫改电影,它没有原作漫画!
2. 漫画和电影是不同的故事,漫画从边见偷袭清田开始,就和电影不一样了!
3. 漫画除了画风外,没啥好夸的,过程敷衍,故事敷衍,更像是原始剧本,建议不看为好。
下面开始还原故事——1.山城和两角真的就是合作关系山城在第一次见到两角时,并不只是偷偷看到了他的脸,而应该是有过对话的。
漫画表现得更清楚,不像电影只给出了隔着玻璃的画面当他们相遇的时候,那种“宿命感”便击中了俩人。
因为这种契机,两角说出了自己为什么杀这些人,估计又是念叨四人家庭很幸福啥的;而山城见他没有灭口的意思,就顺着谈了下去,得知了九条村那个奇怪团体的事,还得知眼前这个人并没有合法身份。
于是,山城也说出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事,希望以两角为模板,创造一个角色和故事,这样两角可以收获一个“身份”,而自己则可以创造一个高质量的“角色和故事”(这回谁还敢说他没有亲身经历?
)。
这个想法无疑让两角特别感兴趣,于是“合作”就此缔结。
之所以认为他们有过交流,还可以从故事中推断出来——
当真壁问山城“有过那种经历,你竟然还能画出这样的画”的时候,虽然编辑很快就以“漫画家不应该放过特殊经历”解释了,但实际想想是根本讲不通的,因为山城看到过真凶长什么样!
当然,这时候还没人知道这事(这里要提一下,看电影时我们应该明白当时谁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而不要把拥有上帝视角的自己代进去,这样会混乱的)。
但加上“看到真凶长相”这个前提后,正常人都不会选择把真凶面貌画出来了,毕竟画成什么形象漫画都可以进行下去。
而当真凶看到漫画上的自己后,就会知道当时现场有人目击了他的“真面目”,为了不被警方知道,就很有可能想办法找出这个幕后的作者杀人灭口。
当清田他们发现杀人案和漫画一样而上门拜访时,山城也依然坚称漫画的角色是原创的,如果说山城这样画,是带着侥幸心理觉得真凶不会看漫画,那现在无疑说明真凶很可能看了漫画,还开始模仿漫画了,他却依然不和警方合作,为了什么?
漫画销量难道还能比命更重要?
那么山城明知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还要这样画还要继续隐瞒的原因,就只有一个,他知道凶手不会杀他!
这样做是他们约好的。
2.九条村之谜第二个案件的舞台,是一条普通山村小路,但因为清田的细心,发现命案现场竟和漫画几乎一模一样,模仿真的能做到这个地步吗?
查到这一步,九条村就呼之欲出了,山城也不得不交代为什么选这里做舞台,虽然在他说来貌似机缘巧合,但仔细想想也是讲不通的。
在电影里,清田很自然地判断,两角很可能本身就熟悉九条村。
山城随机选的地方正好就是真凶熟悉的地方,这可就不能单纯用“巧合”来说明了。
在这里可以分为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电影里说的,山城发现了九条村的故事,从而选了这个地方做“舞台”;第二种可能就是他知道两角的来历,从而对九条村很感兴趣,然后去查阅了相关资料,最后选择了这个地方做“舞台”!
但从表面上看,就真的很像是“巧合”而已,清田一时也没想出个中联系,但能否想到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山城画的漫画,凶手的杀人目标可以设定成各种可能,第一个案子因为是亲眼所见,死一家四口没问题,但第二个案子,依然还是四人幸福家庭,就不得不说真的巧过头了,他肯定知道些什么才会这样画。
然后清田在路上就被边见捅了,死之前还听到两角说“关键之处”,这“关键之处”自然就是指九条村的秘密,但这最多只能说明两角的出身来历,他连身份都没有,也没有多“关键”吧?
之所以说“关键”,恐怕也就是会让人联想到山城和两角之间的联系了。
看到有人吐槽清田作为曾经的暴走族却这么容易就死了,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有本事就被人捅一下试试,暴走族又怎样,又没有人说他真名叫克拉克·肯特(白眼)……3.小吃店的奇怪对话
两角意外在山城经常去的小吃店出现,还说了类似粉丝的话。
但仔细看山城的反应,他并不觉得这个变态终于找上门来杀自己了,倒更像是为什么他会突然亲自来找自己吧!
电影里大致介绍过《34》的设定,但并没有说Dagger有专杀一家四口的设定,然而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漫画里是有这个设定的(还貌似暗示了两角知道山城的原生家庭是关系不好的一家四口)。
如果说第二个案件的案发地点和漫画完全一致是巧合,那Dagger的设定和两角完全一致,还能说是巧合吗?
当时因为他们都坐在吧台边,估计老板想听还是能听到对话的。
两角的打扮虽然和漫画里很像,但日本这样的国家,估计也只会以为是cosplay罢了,说的话也显示他只是个粉丝。
然而山城在两角走后,却问老板这个人是不是常来这里,因为刚刚有两个人和山城说过话,老板一时也不知道他问的是谁,然后山城就特地把两角的脸画了出来,老板表示自己不知道他画的是谁,也证明他没看过《34》。
他问老板两角是不是常来,有什么意义吗?
常不常来也无法说明什么问题不是吗?
清田可以跟踪他,难道两角不可以?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就会想到——他是不想让别人觉得他和两角认识。
当时清田出去接电话还没走,如果他看到两角,一定会发现他和漫画里一模一样,就会问起这个人是谁,这时候就显出山城的问话的重要性了。
他刻意引起老板对两角的注意,那当清田问起的时候,老板就会说出自己“深刻”的印象——我记得他们的对话,那应该是一个狂热的粉丝,连样子都“模仿”漫画里的呢(前提是他看过漫画)。
这时候估计山城的脑子是有点懵的,事情也并没有按他的预期走——老板没看过漫画,清田并没有注意到两角,事情就这样暂时结束了。
这件事之后,山城仍然没有跟警方说出实情,真凶可是杀到自己面前了,他难道不怕死?
倒不如说他知道不会死……4. 以自身做诱饵并不是为朋友报仇山城有很多次都表现出想结束漫画,他也有机会结束漫画,但他始终没有这样做,还按照两角的要求去画。
当得知有人按照漫画杀人的时候,他就应该警惕了,更应该选择说出自己曾目睹凶手真面目,但他就是不说,当警察走后却又说自己想结束漫画,结不结束有何意义?
凶手很可能都已经知道当时有目击证人了(两角出现后更是石锤了)。
他这样做纯粹是想让人觉得他在乎社会影响更甚于漫画带来的名利。
当他开始休刊的时候,两角立马就找上门警告他,说明漫画只要一有变动,两角就会有反应,而两角这样频繁找他,也让他越来越困扰。
在山城眼里,Dagger是他笔下的角色,故事也应该按他的意思来发展,可如今,两角已经开始主动操控身为作者的他,慢慢的他将变成一个傀儡漫画家。
为了结束这一切,他就只能“除掉”两角,但除掉之后,山城就会失去一个真正拥有灵魂的角色,他可能无法画出更好的了;当没有人继续模仿漫画杀人的时候,话题度就很可能会下降,漫画的销量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犹豫着不停刊的原因。
另一方面,清田这个警察还逐渐接近真相,更是让他感到腹背受敌,当清田被除掉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终极办法。
为了引两角出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两角“不满意”就行,山城只要在漫画里做些奇怪的设定,绝对可以把他引出来。
然而山城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让父母和妹妹配合自己演戏,这一看就知道是陷阱的方式,他是傻吗?
并不是,相反聪明着呢!
随意改动漫画设定,势必影响漫画销量,总不可能以后再更正内容吧,吃力不讨好呐。
当两角出现在停车场的时候,说出了他老婆买婴儿床的事情,他就知道两角不是一个无脑杀人狂了,相反还特别善于调查。
这之后,估计山城也问了他老婆在家具卖场工作的朋友最近是不是有奇怪的人在调查什么,然后朋友说漏嘴,他终于得知夏美怀的是双胞胎。
最后山城问夏美他们是不是四口之家时,夏美也是立马想到这个朋友,同时也侧面显示出,即使她几乎都在家里,却并不是都知道对方在干什么的。
于是,山城想出了最后的计划,一个可以让销量大增的计划。
他选择让父母和妹妹陪他一起引两角出来(以平常人的眼光看这个计划是真的蠢到家),因为有警察在,所以家人答应了。
但计划成功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家人是否愿意配合,而是这么明显的陷阱两角会不会为了还原漫画而特地上钩!
很显然,是绝对不会!
因为他善于调查,所以他会知道山城家是重组家庭,也会知道山城和夏美是四口之家,没错!
山城知道他一定会选择去夏美那边!
因为之前“错抓”了边见,所以警方对于抓凶手变得异常谨慎,并没有分配给真壁他们多少人,加上两角巧妙地用边见引开了夏美这边的警察,真壁这边也因为要确保安全,所以慢了山城一步。
很多网友说警察很笨,办事效率很低,但别忘了之前边见的事造成了多大影响!
而之所以不通缉两角,是因为山城前后口供不一致,可信度很低,所以两角以那么明显打扮到处乱跑,除了清田大部分人都只会认为是粉丝在cosplay!
(所以前面才说不要把拥有上帝视角的自己代进去!
)还有网友问过,为什么山城那么笨,要特地回家找夏美,他不回去不就组不成“四人之家”了吗?
一开始觉得这个问题好蠢啊,难道两角不会用夏美威胁他出现吗?
但仔细想想,又觉得有点道理,只是问错了问题,正确的问题应该是他为什么要回去带两角上楼!
山城住的地方,连住户都只能去自己的楼层,而在回家的路上,他和夏美始终保持着通话,说明两角根本没上去,就算再紧急,他也应该明白两角上不去(或暂时没上去),应该等到警察再一起回家。
可是呢,他就蠢到自己跑回去,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两角能够跟自己一起上去,从而组成“四口之家”给他动手!
5. 山城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人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山城不可能让怀孕的妻子成为目标,但如果他其实并不把夏美当回事呢?
有网友提到,他们感觉不像一对夫妻,夏美就是一个工具人的存在,然后其它网友就说很多片子都这样,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也许这是导演特地呈现的呢?
停车场那里有一段对话,显示山城自漫画连载开始,就对夏美不冷不热,而以前的他每次画完都会第一个给夏美看。
原因正是因为以前的他无法创造出好角色,得不到他人赏识,但即使是这样,夏美还是会夸他画得很好;而当《34》出来后,他得到了铺天盖地的好评,夏美的评价已不再重要。
《死神》里蓝染曾说过——崇拜是距离理解最远的感情,这句话是真的绝!
夏美因为崇拜而爱他,一直陪在他身边,但她却永远无法理解山城的内心。
在停车场,山城明知道妻子怀孕,也并没有搀扶她,在外人和观众看来,他们哪里像有爱的夫妻?
夏美曾说过他无数次不要把那个白色的杯子当烟灰缸,但他就是要把烟头扔里面,关于这个杯子出现了两次,难道是无意义的?
这不更说明了他根本不把妻子放在心上吗?
当两角杀到他家里后,他当着两角的面叫夏美找到机会就走,然后两角就说自己听到了,从而扎了夏美一刀。
按照原计划,他得到了防刺衣;按照漫画,他是凶手第一个下手的对象,夏美不会先他而死,他终于完成了一切准备。
这时候,即使山城发疯反杀两角,外人都会觉得他是因为两角太残忍对待夏美而失控,拿到刀的他的确也是这么表现的,他终于可以感受一次杀人的快感了,以后即使没有两角,他也懂得了一个杀人犯的感受,这是一个一石好几鸟的计划呐!
最后给了漫画特写,但现实却和漫画反了,但真的如此吗?
并不!
这宣布的是,山城才是这个故事里真正的杀手,他重新夺回了主导权!
而这一切,不仅是呈现给观众看的,更像是呈现给死掉的清田看的——告诉他谁才是主角!
躺在病床上的山城,拿起笔来画了清田的画像,也并不是想说他怀念这个朋友,而是想试试看自己的手还能不能画出像样的画来,然后很讽刺地画了清田。
以后,他一个人就可以画出悬疑漫画了……山城就是一个这么恶心的人,为了出人头地,什么都做得出来。
电影的最后,还讲了两角上庭的事——
偶像变成了粉丝的崇拜者,这是一个角色被取代的过程,说明变态杀手之间,弱者会自然服从强者。
而最后对两角的质问,他说的话,证明他的存在再一次被山城剥夺了,山城比他更邪恶,他自然也不会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看到有网友说这是不是暗示两人的灵魂被调换了,就这样还看悬疑片真的大丈夫?
这真的不是贬低别人的意思,我是真的不知道这样的观众到底在看些什么?
)
这个偷窥视角,很可能是来自边见的,这个变态依然没被抓住,看来夏美危了……你们就说山城干了什么“好事”吧,从他想出以家人为诱饵的计划,就说明这人脑回路不正常了,现在更是显示出计划的后遗症了,果真是“无敌好男人”,为了名利,连家人的安危都不顾!
最后讲点漫画的结局,边见为了当主角,杀了两角。
最后站上法庭的也变成了边见,他的想法其实就是电影里山城的心声,只是电影没有漫画直白,而且结局不一样罢了。
但我是真的不喜欢漫画的结局,明明是山城和两角的故事,咋最后又让没啥戏份的边见顶上了,真是莫名其妙,而且山城最终还真的就是一个“小可爱”,毫无惊喜,所以说漫画不看为妙……最后再说几句——看电影认真一点,不要老是走神,多关注下电影本身讲什么,研究下镜头语言和表达方式多好,不要老是想着找什么Bug,Bug多证明你看的片子烂,而不是代表你“牛B”,这样看电影有意思吗?
到最后讲什么都不知道…… 说完了,可能有点乱,见谅!
如果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背景平淡剧情我也不至于这么意难平,但问题在于你明知道这个电影想表达什么,它也交代了,但就是逻辑和剧情跟不上这个结局演员们都很优秀,尤其是Fukase,真的没想到他演技这么好,但是角色表现配不上演员们的演技苏打的这个角色最后结局的转变来的莫名其妙,电影里所有对他的变态心理的描述全都提现在凶手的口述里,剧情画面上的提现极少,就感觉突然这个人从原先的乖乖作家变成了和凶手融为一体的杀人犯,没有过渡,整个角色都被凶手压了一头栗子这个角色就更莫名其妙了,这个角色塑造的还行但死的过于迷惑,就感觉啊???
这就没了???
不过说实话转身被捅的那个画面还是着实把我吓到了…Fukase饰演的凶手应该算整个电影里相对完整的人物,但是他的人物完善放在结局有点过于草率了,铺垫只有那么一点点,杀人动机就搞的我还是有点一知半解的感觉,明明知道了但仍然很懵这三位应该算整个故事线的主要人物了吧,说实话,作家和警察线的关联性足够了,但明明作家和凶手才是整个故事的重点,可这两条线太散了,倒也不是说两人见面次数少,而是那种应该绑在一起的故事,却完全没能呈现出相互交织的感觉,这种真的让人觉得遗憾感觉唯一的加分项就是画面了,看到凶案现场的时候真的庆幸自己没有边吃饭边看,然后捅刀子的时候也觉得感同身受的痛,是那种随便截一段不看前后剧情会觉得好精彩的电影总感觉被pv诈骗了……
前半部分很精彩,特别是让我没有想到的,其中一个角色的死,但是到最后大结局的时候,你明知道他来杀你,什么武器都不带你往家走啊?
我也不太理解,而且警察明明听到的人家说自己的妻子有危险,竟然还慢悠悠地,你开警车的话不应该比正常出租车开的快吗?
但是在犯罪片的这方面,我觉得至少比国内的大部分都要,好剧情的复杂程度上就不在一个层面。
而且让我特别想不明白的,这么高级的公寓,没有保安或者管家吗?
为什么漫画家都叫成那样了都没有人出现。
而且凶手每次其实都是四人之家,四人之家就算是被突然袭击可能第一个二个会被秒杀,剩下的人就一步都不跑?
很容易就可以跑到门口尖叫,呼喊。
为什么凶手,每次杀人的时候在大白天却没有任何人看见了,他是选择荒野的一个住宅吗?
第二个案子我理解,第一个第三个是为什么?
还有就是警察已经能够差不多确定凶手是连环凶手,就算他的作案时间间隔的一年,但凡知道犯罪心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犯罪的间隔只会越来越短的,好像除了小栗旬以外,没有人在意抓错人了,也不在意真凶,只有观众着急。
哎,虎头蛇尾,就算你给我搞出来一个作家以自己为诱饵的所谓大招,还是改变不了糟糕的结局,开头真的很精彩。
原案和编剧之一的长崎尚志本人就是一位漫画编辑,亦参与漫画创作,熟悉浦泽直树漫画的朋友多半熟悉他的名字。
《角色》不是他用漫画元素讲述悬疑故事的首次尝试,wow台的两部《暗之伴走者》就采取了漫画编剧搭档保险调查员探案的形式,通过漫画细节进行推理,而漫画中的凶案同样在现实中发生了。
《暗之伴走者》作为片名隐喻了漫画作者与编辑的关系,编辑在“暗处”帮助作者创作,却往往不被世人所知,二人合作创作好似是一种“共罪”。
而到了《角色》,长崎尚志用片名暗示了漫画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关系,他们共同“杀人”,也是另一种“共罪”(日本人真是喜欢共罪啊),他用一个并不是那么精彩和严谨的故事来探讨这样一组问题:在创作中作者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而笔下的角色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那么我们读者呢?
虚实之间埋藏的“魍魉”男主缺乏创作灵感,在勘景过程中意外遇到残忍的变态杀手,擅长速写的他却没有告诉警方杀手的样貌,他想把这段”真实“的经历彻底化为笔下的”虚构“,将亲眼所见当成“创作”本身,而非“灵感”,首先打破了虚实之墙,现实凶案成了艺术创作。
而之后的杀手则反其道而行之,将艺术创作还原为凶案。
当作者意识到有人进行“反向创作”的时候,他开始焦虑起来,而这种焦虑来自于他的“失控感”,他无法掌控自己的作品,而和其他作者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从一开始也许就不属于他。
“模仿犯”的问题似乎一直无法解决,是作品引发的犯罪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电影呈现了一种极端的“理想”状态,像《34》这样的畅销作品,无数人阅读过,但并没有那么多人去模仿,而真正去杀人的,从来只有“角色”本人,换句话说,只有“角色”犯了法,读者无罪。
进一步说,作者是否需要为自己作品的后续影响负责?
《魍魉之匣》也试着探讨过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是装着魍魉的匣子,作者用创作将其释放出来,借此回归日常,但读者又可能因为阅读成为下一个“魍魉之匣”。
《角色》中的漫画家最后不肯放下刀,有种“杀上瘾”的感觉,他也在借着漫画发泄自己的嗜血欲望,然后又成为了一位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以及一位乖巧的漫画家,但因为”角色“在不断侵犯他的日常,他的焦虑与日俱增,这种由一连串杀戮引发的焦虑,终究要用最后一场杀戮发泄或者终结。
上帝跌落神坛今敏的漫画《作品》让作者堕入自己笔下的世界,和“角色”们出生入死,“角色”们也同样到他的世界来看了看,作者不再是决定角色命运的上帝,角色也在决定他的命运。
这在《角色》中当然也行得通,或者说在我们的世界中也行得通。
一方面,漫画家赋予角色意义,角色的行为受到他的操控,而当作者终结“角色”,失去了身份的“角色”,在法庭中问起了“我是谁”,没有作者,他什么也不是;另一方面,“角色”为漫画家带来声誉,一个有魅力的,受欢迎的角色能为作品添彩不少,漫画家得到了大房子和家庭之爱,而“角色”只能不断杀人,而杀人就是“角色”存在的全部价值和意义,为了避免自己的毁灭,“角色”选择毁掉漫画家。
在《作品》中,作者与角色的合作盖过了矛盾,在《角色》中则恰恰相反,这种拉扯与其说是“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冲突,不如说是作者与自己良心的冲突,他在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创作欲望之间焦灼不已,他害怕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害怕失去“上帝”的权力,为了绝对的控制权,他选择放手一搏。
而警察清田则是大部分读者的样子,我们只希望自己喜爱的漫画家一直画下去,其他的我们才不要考虑!
其他几个有意思的点:1. “角色”的化名“两角”似乎暗示了他和漫画家之间的关系,他和漫画家互为投射,他毁灭漫画家的第一步就是拿刀毁掉用来创作的右手,但他似乎失败了,而病床上的漫画家画下了清田的速写,读者是漫画家的最大支持者。
(有些老师听到我们的呼声了吗)2. 最后夏美在家具店,又出现了一个偷窥视角的镜头,那个在逃的犯人似乎还在执行“角色”的计划,作品完结的余波还在继续。
(谨慎完结,各位老师)3. “角色”的扮演者Fukase是“世终”乐队的主唱,主题曲释出前我还在想是“世终”tie还是苏打tie,结果是别人,不过也很好听!
4. Fukase之前和神木在《山茶花》MV中演兄弟,这次扮演变态杀手,也向神木请教了不少演技方面的问题。
5. “邪教害人”——日剧日影永不过时的主题
1.逻辑太不缜密了,一个和画家周旋那么久的凶手,看起来力气也不够压倒性,怎么能完美犯罪多起案件的,而不被庞大的警察团体抓到2.感觉小栗旬的角色也有点鸡肋,然后还死了3.结局挺有趣,而且漫画家和模仿杀人犯很新颖,最后感觉有点偏向画家才是主导者,或者另有其人?
还有在看妻子和双胞胎的人又是谁?
两角问审判官他是谁?
难道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扮演哪个角色吗?
4.边见的角色没有填满,也是莫名其妙的一个疯子一样,就交代了一两句,他和两角互相学习,互为粉丝,不饱满啊5.凶手的杀人动机和背景立不住,有点为了杀人而杀人,要是有一些以前的事情回放就好了,童年时期受过什么样的创伤和虐待6.画家似乎在四口之家里也有一些秘密和创伤,但花了两个小时也没有展现,唉失望
三星给演员表和画面还有漫画。
就离谱,每一个角色都离谱。
男主在危险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选择说出自己已经知道真相,还不是和盘托出,还是清田问一点说一点。
而且男主身体是有够虚弱…凶手被他捅成那样,出庭了…老婆挨了一刀,还生了孩子…然后他自己,这么长时间了,还躺在床上…不知道的以为是你生完孩子在坐月子呢…男主妻子,你家あなた抱着手机着急忙慌从钓鱼现场回家找你啦!!
意识不到一点危险啊?!!
而且我就奇怪,一路上两人通着电话在说啥啊?
不报警??
男主跟凶手厮杀成那个样了,不赶紧跑着离远点还凑那么近?
还不打电话叫救护车不报警??
凶手连环杀人的动机感觉没说清楚…我也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四个清醒的人打不过一个这么瘦小的凶手…警察更离谱了。
虽然,栗子演的那个清田警官死的非常可惜非常不值,但是…不跟搭档一起,一个人行动…你确实…只能说……而且两次打电话,一次错过凶手,还被凶手认住;一次导致自己牺牲…反正是真的有够可惜…反正就是,剧情一整个离谱,画面冲击力强的一批。
最后但是最重要的是,演员表我爱了。
影片中,两角的犯罪过程没有详细的拍摄出来,但是却可以从山城圭吾的漫画里看到某些断断续续的过程,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观看时的不适感。
受害者的惨状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虽然场面有些血腥,却意外的有种暴力美。
125分钟的电影,最后的结局以两角询问法官的“我是谁?”戛然而止,好像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是更深层次一点的东西,法官提问两角是谁,叫什么,户籍是什么?
他一概回答不出来,他又反问法官“我是谁?
”在电影里,关于两角的身世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出来,在快要揭开他的真面目时,查到线索清田警官却被杀死,一直到最后,两角的身份还是没有明确的体现,或许也正应了他提问的“我是谁?
”身为一个社会人,却没有得到身份地位的确定,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
不知道为什么两角会用绳子把受害者捆住,电影中没有对两角的犯罪动机的具体分析,最后的问责中也以反问结局,有点可惜,也有可能电影想表达的重点不在这一块吧。
还有一点,从最后两角与山城的搏斗中可以看出,两角的战斗力应该不是特别强的,他杀的都是一家四口,无论在怎样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家四口总会有反抗的机会吧,感觉这里的设计有点不太合理。
对于设定的一些补充,如果加上的话能让节奏和剧情更能点题《角色》这个剧名。
两位犯人为交互杀人为了打击司法体系,在这次犯罪中 利用媒体洗白第一杀人嫌疑人边见先生,因为一次警方的误解,与律师携手洗白了自己曾经灭门全家的罪,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报恩保护二角… 而遵照漫画杀人的凶手二角其实才是真正杀边见全家的凶手,因为他信封幸福家庭的宗教理论,这里就沿用电影给出的这个宗教理论,第一杀人嫌犯边见先生可能那个人曾受到家暴(类似的理由)最终被二角先生也就是第二嫌烦所“救赎”,而藏刀,杀人、这些后续都是被二角指示去做的,借由着去酒馆告诉漫画的后续给男主角苏打饰演的角色,然后自己便有了不在场证明,让边见先生去杀人便可,借用他人身份的二角只做了杀了他全家那一起案子,之后边见先生为了报恩,成为了漫画模仿案凶手的替身的角色,这样一个提线木偶一样存在的角色,两者犯罪看起来毫无一点关联,实则是影子武士一样的主仆存在。
得到救赎的边见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角色,那就是二角的影子武士,那么二角则因为小时候在九条村里被宗教洗脑,人已经崩坏和扭曲,逃离村庄成为没有身份证存在的人,逃亡的路上遇到了被看似是幸福之家的边见先生全家,他不认为那是幸福,边下手杀了他们,只留下了边见,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杀手,可能是他对着二角狂笑,这是他得到救赎的那一刻,没有勇气杀掉家暴自己的家族成员,但因为逃亡出九条村的二角得到了人生的救赎,那种感恩和快感让他去认罪,承认这些都是自己杀的人。
因为受到宗教的洗脑,长期心理的扭曲,导致他指示了住在那附近的边见先生,接下来就来到了,影片最初开始的那一起全家灭门案,,苏打成为了目击者,被目击的那一刻起,他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真正“角色”的那一刻,可他只享受看着灭门案的尸体享受的那一刻,实则人全是边见先生按照二角的形式杀害,并布置成那副模样。
男主角因为得到了案件改编的漫画买到了曾经买不起的戒指,住上了曾经不敢想象的高级公寓,此时已是人生巅峰,渐渐的知道二角这个犯罪者已经成为自己的狂热的粉丝时,不停通过漫画给予心理暗示,(可以安排一场他故意用漫画诱导二角杀死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漫画助手和漫画老师的戏份)看似是二角模仿漫画不停在杀人,其实一直都是边见先生根据指示去还原一场又一场谋杀,直到发生的案件不单单是灭门惨案的时候,有一天发现小栗旬饰演的警官发现了蹊跷,越来越接近事件真相的时候,便透露了关键的线索“九条村”这条线,而自己画另外一个漫画结局给二角,是一个与出版社收到的完全不一样的版本,那个版本是二角在天桥下杀死了小栗旬所饰演警官的漫画版本。
最后布局漫画完结的版本,再次杀死自己塑造起来的“角色”也就是二角的这个角色,既是漫画角色,也是真实存在却又没有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
完成这一切之后,影片最后埋一条意味深长有一个神秘的视野看着男主角妻子带着孩子的镜头,这个视野是边见先生看到的,因为漫画那么热门,相当于少年JUMP头牌一样的热门程度,他虽然是影子武士也该发现了自己的“角色”才是漫画《34》里面画的“角色”那么为什么形象确实二角先生的形象呢,他也恍然明白一切,自己需要完成自己“角色”的使命,是像漫画中连载的最后一话一样,杀死菅田将晖饰演的角色以及他的妻儿,完成属于自己这个影子武士“角色”的任务。
边见先生的视角 PS:上面是我觉得可以对影片进行一些修改的拙见,让伏笔和某一些镜头都能够更顺理成章。
影片有一点可惜的是小栗旬死的太突然了,不是说这种突然不好,而是这个角色不够深入人心,为什么不没有走进观众的心里呢?
这个刑警角色没有立起来,虽然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刻画这位刑警角色,但是他的死亡没有给观众带来那种难熬和难受的感觉,哪怕他死亡后只留下最后一位亲人,只留下了他的奶奶,能花一小段篇幅来描述 他作为刑警之外温暖人心的一面的话,他的死亡能给观众带来更深刻的印象。
只剩下奶奶一个亲人 影片卡斯、画面、BGM的电子乐带着一点敲鼓一点的鼓点,让人觉得紧张又刺激的氛围,唯独可惜的是剧本如果打磨打磨真的能成为更好的佳作,看完之后觉得,只有概念却少了实实在在的悬念和好的发展,以及生了个双胞胎,我相信很多观众用脚指头想想都大概率想到了对吧,期待苏打也希望小栗旬能接到更好的剧本。
相同点:1都是由小栗旬扮演警察2都是英文标题,且表达了凶手的愿望,即:扮演好漫画角色和成为杀人手法展览大师3凶手都是连环杀人,且非常有仪式感4都有警察牺牲5凶手小时候都是问题儿童6小栗旬都在google上找到了破案线索7凶杀案最后都会引到主角妻子身上8都埋了一个"黑暗会继续继承"的伏笔9强行说的话,画面色调也基本一致综上,这两部电影是姊妹篇😃
确实对得起PG12的分级!
我就知道Fukase非常适合演变态 哈哈哈
杀手总感觉缺了那么点意思,虽然最后努力掰了一下
啊不是,小栗旬下线的也太突然了🙃
我决定把你们画死引诱凶手来杀你们,给家人们添麻烦了哦~鞠躬
逻辑硬伤太多了,主角莫名其妙包庇杀人犯(至少理由很扯淡),最后为了抓人宁愿牺牲自己和家人,你真是大圣母😅主角和老婆像形婚就算了,怀了双胞胎都不告诉主角的,反而是凶手先发现的,到底是谁的孩子啊😅还有出现模仿犯居然不让漫画停载以防出现更多伤亡,还鼓励他继续画,不错子。最后一话为什么不用板绘,突然又换回G笔意义何在?豪宅物业没有保安,更厉害了😅警察也是很离谱,这么近距离用手枪阻止主角,防弹衣挡得住吗?而且老婆的演技是烂得没边了,导演的恶趣味?让她在旁边看主角被扎然后喘得像3D肉蒲团。绝了。
这结局除了强行降智和警察莫名其妙的突然无能的无语操作,剧情和人物什么都没交代清楚。
三个主要角色人物刻画的非常鲜明,警察是正义,凶手是邪恶,漫画家是正义与邪恶的混沌边界,故事节奏紧凑不拖泥带水,结尾反转的同时留下很大想象空间,非常好看。
工整中带着凌厉的刀刃破空声!日影(商业)年度最佳!胡茬落魄苏打就是熊猫本体!小栗旬的遭遇在他演绎生涯也是少有!对偶呼应洒遍全片。坚持古法手绘—向黑暗欲望妥协手绘板—回归初心拿起纸笔。“缺乏真实感”的傲慢编辑—点头哈腰的责任编辑。做助理卧室在地上铺床褥—年入过亿的loft豪宅。两角与山城的合谋,后者对前者的设套布局。以家人为饵,潜意识里是对以死谢罪,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又埋藏着怎样的阴影?1小时零九分,山城主动向妻子和警察交代,真正的悬念却并未落空,用小栗旬的“变”实现核爆级的升级。编剧功力让人钦佩。连杀三个四口之家,累计12人,却不展现杀戮过程。仅用两场刺杀戏飙升全片暴力程度,导演的功力让人钦佩。“我到底是谁”,灵魂发问,边见的凝视,让悬念如刀悬至。杰作!
质感很好,人物设计却像那个漫画家一开始被别人否定那样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导演 都希望他们明白漫改不是乱改 这种中国式写作文 开头铺好 中间越写越远 结尾强行拉回来点题的风格怎么还开始人传人了呢
剧情完全没猜到,后面1/3一直???。结局也是让人不太舒服。还有狠下血本的血浆的,在对传统悬疑片有抗体的如今来说,是篇佳作。2023/10/15大森家
没想到慧演的病娇杀人犯这么带感 不过电影相对比较可惜 警察除了小栗旬外 几乎形同虚设 犯了每个悬疑犯罪电影的毛病 节奏也高开低走 最后我是谁 点一下角色这个主题吧
“警察为啥不跟着男主一起回去啊喂!”挺血腥的,小栗旬死得太突然了吧,被刺得让我感同身受…
好看的呀!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因为没有走心魔线么?
画家坦白之前故事很棒,虽变态但觉真实可信,坦白之后就开始泄气,强行曲折,明明稍有觉悟就可以立刻做出以画家为饵的判断,非得先让建国领便当,再让妻儿犯险,若是要以此来引出画家的黑化,又浅尝辄止隔靴搔痒。。
菅田将晖这造型太像窃格瓦拉了
剧情什么的还挺带感,深濑慧我是真没认出来,还是最后庭审那里听他说话觉得怎么好像世界の终わり的主唱来着~
1038|36/100最后菅田将晖举起刀露出微笑的时候确实出人意料,从这个角度挖掘人物内心一定很有意思,可惜全片完全不想做这件事情。编剧稀烂、配乐不搭、剪辑混乱,挺无聊的。
菅田终于演了个有钱的人了,虽然依旧很落魄!挺好看的啊!这悬疑写得还是很紧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