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个哲学家,恐怕有点与标题不符除了开场现实化了电车难题,降落伞难题,后边都跟哲学干系不大了。
这个末日假设,其实更多偏向人类学和社会学,与哲学那种纯逻辑游戏相去甚远。
虽然身为一个美术工作者,但是从人类史的角度看,第一优先杀死诗人可能并没有错。
因为艺术其实是一种人类文明史的衍生品,他并不会因为杀死最后的艺术家而绝迹。
因为只要是人类,即使你完全不懂艺术,经过时间和生活实践,依然会在剩余的人类中产生艺术。
可能刚开始产生的艺术落后且低劣,但是随着发展,艺术还是会兴起,这是人类本身的附带属性,不管剩下的人愿不愿意,经过时间和生产生活,艺术必然会重新繁荣。
而相反的,比如按照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社会分工过多,导致人只能了解生产环节的一部分,而且代偿巨大,想恢复人类科技的荣光才是最难的,所以保留科学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们在死之前还必须留下文献。
以防后人失传。
只要生产力恢复其他软性的东西必然随之恢复,这就是人类本身的特性。
最后要强调,女主还是很漂亮的,值得老师折腾这一把。
我原来觉得豆瓣er们逼格都很高,看了诸位的影评发现怎么落差这么大,这部片子不是用来拼画面拼演技拼剧情的惊险刺激,不好意思伪高逼格们,你们的切入视角太low了,评论只显出了自己有多么的low,居然还沾沾自喜,哇,这部片子真的是一面照妖镜,能显示出我国基础教育的硬伤来…真的很抱歉让你们自己现出原形了。
这部片子在探索逻辑的可能性,这是西方哲学所能拥有的最强的规范力量。
而这力量在现实面前不过和自慰无二。
科学亦或理性背后的基石,逻辑,和这个世界的深深裂痕,是这个片子试图去挖掘的初衷。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拜托你们回去好好增加一下你们自身的基本素养好吗,不要在影评里丢人现眼了好吗?
"哲学对于现实,就像手淫对于做爱"---我只是个搬运工,工人阶级对于社会的发展还是十分必要的。。。
在第一个思想实验中,教师的角色相当于上帝,因为他蕴含了所有的可能,人类拒绝了上帝,也就使自己走向了末日(柏拉图的思想在中世纪被神学家用来维护神学);第二个思想实验中,教师代表的理性,学生们依靠理性而生活,并在理性严格的指导下排除了理性,最终理性毁灭了世界(自牛顿以来,科学占据了绝对的位置,但科学的发展也同样开始危险人类社会);第三个思想实验,大家以生活的方式生存,但是生活的方式已经被理性(即教师)绑架,随时都可能被理性毁灭(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就倡导参与到生活中)。
教师自己做的思想实验其实可以看作是以上三个思想实验的结果:第一个思想实验,人们在上帝的关照下生存,有吃但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精神;第二个思想实验,人们在理性的指引下获得了新世界,但是,人类的精神却陷入了危机,面临着种种问题;第三个思想实验,人们获得了自己的精神自由,在按照生活的方式生活。
和女朋友一起看完了整个影片,从最开始诗人都没有说话的机会就被无情的放逐(枪决),女友就在旁边充满了对于老师的不爽和埋怨。
我们两个人都是学习艺术甚至偏向一点哲学方面,因此对于其中三次思想实验都有着各自看法。
可能在电影桥段中是平庸无趣的,但是却值得给人去进行有趣的讨论,也就是当我们在某种限制条件下,应该去进行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第一次实验中有着纯粹的理性选择,可以说是平面化的(性别,职业),唯一较为不同的是这样的民主小团体中会对统一的一个权力机构(老师)进行厌恶和反抗,即使这个权力机关作为了必要的恶者来代替他们对剩下未被选中者进行制裁。
但也并非说是不够理性的选择,只是进行了风险的偏好。
(赌没有密码或是有密码)第二次实验也是基于理性,但与上次不同的是选择了和权力机构进行共存,并为团体的族群利益来进行牺牲个人情感的诉求,直到最后掀起了来反抗。
第三种实验与前两者却是相反,不如说是反向讨论了诸如文学,诗歌和艺术的作用。
而诗人也是其中最接近于哲学家的“无用”职业。
他们愉快的度过而不是单纯为了走出避难所的活着了一整年,如果最后没有按下核弹的按钮,或许有一定概率延续下去(或许很小,毕竟我也分不清外面的草哪个有毒没毒,椰子我都敲不下来。
)对于上面三个实验来说。
我有两个想法。
当看到第一和第二个纯粹理性的实验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便会脑海中浮现康德去讨论纯粹的理性这一件事情,而这种理性触及到人类的“底线”或者说是“原则”的时候,产生的“情绪的反抗”。
第二个便是对于道德,在为了一个群体的延续时候,不同男性对一位女性的性行为,是否合乎所谓的道德,这也就成为了理性的局限性。
那么即使是为了延续人类,在一个这样受限制的终极目标之下,最后发现理性其实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能成为了一种一维度或者二维度去评判一个人类时候的机械标准。
当然我们可以说其中选择一种折衷的选择(这种可能也合乎理性),也就是说尽量尊重个人的意志的情况下来进行选择,但这样也就没有谈到纯粹的理性的问题了,也不是这个实验的目的。
而我的女朋友,或许用了“动物之森”来告诉我关于这个思想实验的答案,原先在游戏里面快速还款,刷狼蛛,满足“目标”的朋友已经早早放弃了游戏,而她每天在玩着花花草草,建造摆放建筑,寻找新的乐趣点的时候 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一年。
电车难题,无限猴子,无知是福,柏拉图洞大多数人终身漫无目的,整天呆若木鸡,不愿思考复杂的问题,不想认识事物的更深层面纳粹优生实验,特权,好运你这不是哲学,你这是混合了资源分配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大逃杀式的桌游假设一:全员饿死假设二:内讧全死假设三:为爱而死核爆灾难隐喻了功利实用主义导向农夫,工程师,地产中介,木匠,演唱家,对冲基金经理人,竖琴演奏家,宇航员,化学博士,电工,酒拍卖师,骨科医生,客房服务生,时装设计师,糕点师,动物学家,心理医生,士兵,议员,诗人。
生死存亡关头,延续文明,为了生存1.农夫:同性恋2.骨科医生:可能有埃博拉3.对冲基金经理人:携带大量金块4.木匠:不育症5.工程师:结构,电工6.电工:玻璃渐冻人7.心理医生:无子宫8.动物学家:写文章9.化学博士:优秀基因10.地产中介:助产士11.糕点师:没别的12.歌剧演唱家:七国语言,三年发作咽喉炎13.酒拍卖师:智商20014.时装设计师:左右脑思维15.竖琴演奏家:自闭症16.议员:最好律师17.士兵:过目不忘18.客房服务生:仁慈友善19.诗人:扑克冠军 死无用文艺小清新圣母:酒拍卖师,服装设计,诗人,竖琴自闭,埃博拉,歌剧,农夫,糕点师,花匠,工程师要是不能做爱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唯有强者方能生存盲者国度独眼为王一男六女
philosopher,词根的意思是,有爱的智慧者。
虽然电影开篇以两个大家都熟识的小故事引入,用来界定逻辑和干预之间的边界,但是不能混淆人类是为爱而生的本质。
人的确是有动物性的,逻辑和理性不能掩藏这一点,但是我们也经过无数次思想的进化,才得到今天,并且人类社会构成如此是有“逻辑”的。
如果仅是为了繁衍而进行的交配,我们看看大猩猩就行了,永远和最强壮的猩猩交配;如果以种族延续作为前提,片子中也提到了,这是希特勒才会选择的口号;如果假设地球遭到核爆,辐射之下染色体会发生断裂,并且不只是人类的染色体会断裂,所以即使活下来十个,后续繁衍也会有问题。
如果还会有其他人类存活,那么繁衍更是一个伪命题。
反正都是要死的,何必那么痛苦?
小弟每次看完电影,都会上来豆瓣看看影评,却从没留下过一篇影评、一次评论。
看见这么多人喷这部电影,就想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感觉。
我说的东西并没有贬低之意。
仁者见仁。
他们不懂,别怪他们。
不是所有人都能读的懂莎士比亚,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康德。
所以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看懂一部电影。
尤其是一部哲学电影。
所以不怪他们老师开头说大部分人都呆若木鸡,从不思考复杂的问题。
很多人说,这个课堂实验里老师就像神,随他怎么说就会怎么样,这个实验本来就不公平。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bug。
其实老师实验里面所起的影响并没有想像那么大,他每次改变实验的进程都是依据因果而行。
1.被锁于门外致死,但他却提醒过他是神秘的人。
chips提出过赌小不如赌大原理所接纳,但因为过于冷酷而被他人所排斥于门外。
2.被铅笔插死,原因是其中一位女生拒绝和人交配而引起的冲突,最后在频临死亡时用密码打开了大门(此处是我唯一感觉有问题的,因为打开门害全家不符合他本人对于人类未来的绝对理性的思考,更多是出于感性的愤怒)3.核弹爆炸,小岛的核弹没有爆炸,老师躲在山洞没死。
后来男主角按爆核弹,全家死。
在此看来老师所拥有的只有,枪和密码。
看来bug并非存在,毕竟gay男还能在打斗中用铅笔插死他还有其他阻止他的东西存在。
而整个实验的推进,则是由大家的逻辑推理步步前进。
又有人说这部电影逻辑有问题。
这部电影探讨的是哲学,哲学并不一定要求严谨和缜密。
无线猴子理论,给无限时间和猴子,它终会打出莎士比亚的著作。
就像开头的有5个人被绑在车轨上,你是否会推一个胖子去阻止列车。
从逻辑上,现实根本不可能发生这些事情。
提出这些疑问本来就有问题,漏洞百出。
那我们探讨还有意义吗?
答案是,有的。
问题就这样提出了,就像毫无征兆那样有颗陨石砸在你眼前。
你的孩子在上学途中过马路被车撞到了。
你无法去责怪老天不改变陨石轨道,你会想办法去逃生。
也无法去责怪孩子为何没有好好看车,你只会想怎去找到最好的医生救活他。
你无法去改变问题。
你现在需要的是解答问题,给出答案。
提出问题,是为了答案。
哲学更多需要的是,给出答案的过程。
所以看这部电影先别去责怪问题,而去思考一下假如你是20个学生之一,你如何抉择。
接下来是我一些感受。
有些简短,有些矫情,但却是心里所想。
末日的哲学理论,或许在生死前运行那绝对理性逻辑(功利主义)。
然而我们人类还存在着感性的东西,对美和爱,快乐和笑容,音乐艺术和大自然,依然那么渴望。
我们脱离了感性,也会追随这理性坠入冰冷的黑暗。
生死面前,众生平等,不为你的身份地位增加一毫克的重量。
在我看来对于整部电影的哲思,还没来得及结尾平和安静那样冲击来的强大。
“就算我超越常人,绝对的理性,去到众生无法达到的精神高度,做尽了小把戏却也无法挽留那一丝笑容。
无人理解的孤独就像关了灯的黑暗,掐住我的呼吸那唯一懂我的人啊,闭上眼,看见了你”我真的很想你。
真的很喜欢这个结尾,回播了好多次。
竖琴撩拨我们思绪,飘在那份孤独中。
个人认为结尾是女主角离开了那所学校,老师回到日常的生活里,却无法在遇到一个懂他的人了。
他拿起枪却想自杀却没有。
最后他闭上强忍着泪的眼睛,看见的是最爱的人最美的笑容。
此处或许是折射出哲学家的那份孤独,精神上的高度无法和他人共处,找一个知己是多么的可贵。
哲学,正因为少数人所明白,也这么少人所能理解这些少数人。
向自古到今的哲学家致敬。
仁者见仁。
不喜勿喷,欢迎探讨。
一开始,本以为这是一部关于哲学的电影,因为片名实在是太直白了;看了简介,又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末世的灾难片,只是以哲学为主线;看到男猪女猪都在课室的时候,又以为这是一部一群人一块探讨哲学的电影。
直到结尾,才知道这是老师打破醋瓶为了让情敌难堪而不惜拉上全班同学做道具的一种幼稚行为,我可以说这是一个坑吗?
电影打着一个高大上的名号去阐述了一场三角师生恋(姑且算三角吧),是一个很大胆的行为。
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能把观众骗去看,但肯定也会引来吐槽。
不过本片聪明的地方是,用的是以哲学为主线。
既是哲学,便是以逻辑为基础,而这种逻辑又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套路,所以一些对于哲学认识不深的观众,想吐槽又无法找到吐槽点。
对哲学了解的观众,也知道本片就是个坑,也懒得去跟你较真。
电影中,前两次灾难,诗人都是被直接一枪打死,也看出老师对于文化的鄙夷。
灾后重建,人类延续,他所想到的都是基于“逻辑”所选择的最优点,却忽视了文化也是人类延续的不可或缺的一点。
其实个人对于本片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男猪发现老师用魔术箱让他的职业固定之后,他没有继续质问为什么让女猪的职业也固定(女猪的职业完美无可挑剔,绝对不会被刷掉的),而是自顾自地说要再来一次,女猪也很及时地跟着说要再来一次,于是为什么女猪会得到特别优待这件事就被大家跳过了。
我特别想知道如果男猪或者有其他人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会如何收场,对于男猪是“教诲”,那对女猪是?
(就是爱意咯)片尾老师三个上楼的画面还是要点赞。
虽然到片尾基本整个故事的主线:末日的哲学已经被电影自己整个推翻,但老师的内心戏还是扳回了一城,让已经改变的故事走向有了收尾。
吃三明治,开枪自杀,女猪画面闪过得到顿悟,表达了老师的三种心情。
最后看开了,放下了,这场闹剧也就完满结束了。
最后给老师寄个语,即使男猪是多么配不上女猪,即使你跟女猪是多么般配,她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就算最后给你道别一吻,你也不必要沾沾自喜。
感情的事情就不是理性的逻辑和哲学可以讲通的了,哪怕是面临末日。
让我来水一篇极懒的影评。
bromo火山应该出现在电影里的次数不是很多吧。
这部准备看下,主演好像是Dunkirk里演陆军上校的英国佬James?
哈哈哈哈😂凑个140个字是真的不容易,找回了早年微博的感觉。
勾选了原创声明,怎么还没凑够字数。
我真要疯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的评分:6.5影评:一个教授通过思想实验,在核爆毁灭世界来临之前,在21个学生中选择10个人,然后在避难所生活一年,出来之后来完成整个世界再造,就这么一个故事设定。
第1次选的都是什么农民、工人呀,一些有用的职业技能的人,这个教授很冷酷,学生们就把教授关在避难所外边,看着教授被核辐射致死。
最后这10人在避难所里一年以后,因为没有密码出不来,吃完最后食物又吃了第1个死的人,最后因为氧气耗尽全部死掉了。
第2次又重新选择了10个人,这次大家想尽快繁衍后代,但是也没有繁衍成功,最后教授逼着大家繁衍,有人不愿意打伤了教授,然后教授打开大门,大家全部被辐射致死。
第3次让小美来决定选谁,她选了一堆没不实用专业的人,都是一些什么画家、音乐家呀,包括影视博主,他们在里面快快乐乐的玩了一年,啥也没干,高高兴兴的,一年以后活,着出来了。
影片想表达的就是人来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不理性,大多时候都是感性,所以说活在当下,高高兴兴就行了。
创意不错。PS:再次验证我对处女座的敏感判断。
女主偷钥匙那里要鼓掌👏很不错的会让人思考的电影!
可以给四星,很新颖有趣的想法。结尾稍显突兀,落了俗套。整体不错。
生存还是生活?是个问题。
最好看的就是给诗人的两枪!那个女主……地球不适合你,你还是回火星吧!
不懂哲学,因此也搞不清哲学跟这部电影有什么关系,唯一觉得很棒的就是创意。结尾有点莫名其妙的,三个反复估计是代表着那三个实验吧,感觉爱情戏有点突兀,还有就是班里二十多个学生压根就是个摆设,太没存在感了。
多么难的一场选择!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优点缺点,每个人都应该排除掉,每个人又都不应该。所以,人人的选择均是利己的。这种心理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无论你怎么去掩盖他。摄影实在是美的不行,配乐也如是:后现代以及禅宗风格结合。只是主人公的恋情以及最后的师生恋比较狗血,直接导致了影片的烂尾
男女主角怎么看起来就是GG里面的Serena 和Nate啊。电影与哲学无关。
2014.4.26师生恋的设置更加说明感性战胜理性
有很多漏洞和缺陷,但不代表不是好片子。其实就是life and death decision,生存和生活的区别。我以为老师是故意在做恶人头头,到头来竟被学生上了一堂大课。牛逼的角色设定,加上好音乐和雅加达版人间仙境,足以弥补屎一样的画质了。
连哲学的裤腿也没摸到好咩!下半段开始爱与和平的节奏了…男主和女主各代表两种“哲学家”,一种没有爱情一种有,前者日复一日的与自己博弈慢慢走向孤独后者欣赏着各种美好然后拥抱死去…看似没有交集,实际前者是后者的导师,而后者却创造不出未来。两者都是悲剧,还需乐观面对生活!
这是给中国式教育打样呢!
not so good
我不记得在哪里看的了,但是我的确看了这个傻瓜片子。可能是王神电脑里面吧。这种cheat的婊气剧情还是更适合色情路线吧。
Haha
思想实验型的片子,又是一个圣母毁灭人类的片子。既然你们想快乐的度过一生那换换啊!进避难所的人全反了…前两个都挺不错的,最后强行人性的光辉一波…结果也是最后一波…幸亏有薯条哥的小实验力挽狂澜~不过也没能止住最后的强行狗血…不过也算是给人开了不少脑洞吧~
学生,老师,他们的奸情以及脑洞。
喜欢那广阔无边的画面,喜欢那逐步揭开的悬念,喜欢那简单而清澈的配乐,充斥着坚定与睿智,让人回味无穷。
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
除了美女帅哥没什么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