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演得很不错,仔细一看还有点豁牙.总是函着胸,走路低着头,谁知道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有多少苦闷呢?那个继父,真的很可恶, 为什么要告诉他被父亲抛弃的事情呢? 居然还差点动手打一个小孩.至于他的母亲, 因为一盘棋和男朋友闹翻, 却始终不肯直面男友劈腿的现实.对于邓肯来讲,告诉他是个好孩子,被大家接受,告诉他走自己的路, 对他的未来也许至关重要. 而这些,为什么他的家庭就做不到呢?好在,可以看出,他的母亲还是非常爱他的.
看完这部电影,第一个想起的便是《老友记》第一季中莫妮卡对瑞秋说的一句话“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 but you are gonna like it。
Like 还是不like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还要继续生活,这是肯定的。
一个单亲男孩,性格内向,和妈妈以及未来继父继姐一起来到一个小镇旅游。
小镇很美好,夏天也很美好,可是男孩的心并不美好,他甚至刚开始就被未来继父打了3分(满分10分)。
一切无所适从,一切的不熟悉,让他感觉格格不入,一点也不开心。
还好他遇见了他——一个玩世不恭,有故事但又很热爱生活的男人。
好像很多故事都是这样,一个压抑的男孩碰见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人,然后开始变的开心快乐,男孩也是一样。
在WIZZ,他变成了pop in lock,也找回了真正的快乐。
在面对未来继父其实和生父一样是个渣男时,面对母亲的委曲求全时,他选择了爆发,却也得知了生父不要他的事实。
他很难过,但是不会像以前一样,因为那个男人让他明白了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就像那个女孩说的一样,it sucks ,但是生活不就是这样嘛,我们只要坚强的面对就好了!
最后妈妈选择坐在了男孩的旁边,相信她也为自己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第一次电脑写影评,因为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尤其那个女孩,我爱了!
哈哈,对男孩来说,理解他的女孩比什么都重要啊,很庆幸男孩碰上了一个懂他也愿意帮他的女孩,最后的吻,香!
大夜晚能看到这样温馨的电影实属开心。。。
水上乐园,隔壁家的邻家女孩,这对于一个不完整家庭的男孩是一个极大的心灵安慰。。。
欧文实在是太帅。。。
他与男主第一次在小镇上相遇的时候,那个对视。。。
就注定的他俩爱的基情的发生。。。
真是太治愈了,看这种简单温馨的家庭类电影。。。
我要去睡个好觉。。。
oh yeah。。。
满分。
从汽车起,从汽车终,开头的对话让我们大致猜到了邓肯的烦恼,片尾的微笑有让我们对他未来的生活产生无限遐想。
戳中要点,点到为止。
在单亲的家庭中,面对一个不敢反抗的母亲,抑郁随之而来,再碰上新爸爸和他女儿都开放的近乎浪荡的生活,好比月亮的明暗面,统一又对立,相互映衬又相互讽刺。
幸福,是装不出来的,苦果子跟疑心病都是自己的。
母亲选择了一再忍让,可儿子不会,他的生活才刚开始,刚刚有了自主的意识,刚刚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刚刚发现了欣喜的女孩,刚刚揭露了新爸的恶行,刚刚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刚刚怎么会停止?
游乐场里还有没破的记录,隔壁的女孩还没亲我一口,你说我很好,我自己还没发现,等等,这一切都在我身后,我要重新找属于自己的路。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人生导师,或许是朋友、或许是情人、或许是年长者,反正最好有这么一个人,看得懂你的过去,看得出你的长处,看得见你的未来。
文艺片总是会让人感觉有些言之无物,可是看过的人却笃定自己看到了些东西。
虽然是老美的文艺片,却也不外乎是那些情绪,令人不安的青春期,与长辈的隔阂,“那个女孩好像喜欢我”,诸如此类。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我们心中都有一些戛然而止的幸福。
遇到一个很cool的大朋友,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打工,却很快要离开。
认识了邻居的金发辣妹,只得到临别一吻,而不是像小说里一样fall in love。
这些短暂而真实的经历,会伴随我们的成长反复翻涌在脑海里,绝对不会是单纯的开心或者难过,这些记忆,一定伴随着最复杂和变化着的情绪。
然后,我们发现,青春已经站在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地方,好像随时都可能幻灭。
可事实上,我们多数人是没有片尾男主角那样的机会的,去和自己的美好时光道别。
这是作为电影的一种奢侈,也或者是导演用以弥补年少时的遗憾 影帝山姆哥实在是魅力非凡,吊儿郎当,满嘴跑火车,但就是得承认他帅。
我特喜欢他的口音
只看剧情梗概,加上福斯探照灯发行,我就知道《迷途知返》The Way, Way Back会是一部非常对我胃口的电影。
果不其然,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一个敏感、寡言而又孤独的小男孩,在夏天和母亲、以及母亲那的令他讨厌的男朋友特伦特来到海边小屋度假。
然而对于14岁的邓肯而言,这似乎意味着他被整个世界所抛弃,他变得更加格格不入,以至于美好的夏天都变得难熬。
转机在于他与欧文的相遇,欧文恰好是当地水上乐园的员工,于是他也跑到了水上乐园,屁颠屁颠地跟在欧文后面,并成了那里的兼职员工。
邓肯在水上乐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交了不少朋友。
虽然夏天并未结束,但邓肯不得已就得走了,他匆匆来去的水上乐园,则成了他逃离各种烦恼的避风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堂。
我想带着这份经历,他有足够勇气去面对人生接下来的挑战。
看电影的时候,我常常想到我自己,我觉得邓肯像极了我自己:在青春期的时候感到孤寂,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流,只能孤独地蜷缩在在角落里,什么话也不说;生性敏感,这样却更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没有什么特长或者才华,也不知道该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我想邓肯有着这样的性格,可能也和他父母离异有关,电影里透露了他的亲生父亲嫌弃他是个累赘,所以不愿意带着他,然而他还一直被蒙在鼓里,渴望有机会能回到父亲身边。
但好在这部治愈的电影没有让这个这个小男孩跌入痛苦的深渊,欧文和水上乐园拯救了他,尽管他理解不了欧文说的那些冷笑话,也依旧保持拘谨,但欧文并没有像特伦特那样对邓肯充满了傲慢和藐视的态度,他带着邓肯熟悉整个水上乐园和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关于水上乐园的各种秘密,还让他在这里打工,并开车将他送回来。
最重要的是,欧文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教会了邓肯一些很重要的事实。
从这个角度看,尽管在邓肯的生命中,父亲这样的角色缺失了,但欧文短暂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
就好像是人们常说的,如果你失去了什么,老天爷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补偿你。
除了欧文外,另外一个讨喜的角色就是隔壁屋的小女孩苏珊娜。
同样是离异家庭,呆在母亲身边的青春期叛逆女孩,于是她也成了邓肯在这个地方唯一交到的同龄朋友。
她不像特伦特的女儿那样,对邓肯充满了无礼和傲慢,相反她总是愿意陪伴在邓肯身边,给予他支持。
两个孤独的人儿在黑夜笼罩下的海滨诉说着各自的事情,他们都想念自己的父亲,苏珊娜绘声绘色地讲述父亲带她和弟弟去海边捕捉寄居蟹,而邓肯则说他的父亲找到了一个年轻的女朋友,定居在了加州的圣地亚哥,一旦有机会他也会去那里的。
这时苏珊娜说到加州确实是个好酷的地方。
当发现邓肯每天骑着那辆粉红色的自行车早出晚归时,苏珊娜也会好奇邓肯去哪里做些什么,但邓肯语焉不详,支支吾吾的时候,她也没有强迫邓肯回答。
而是选择在一个早晨,悄悄跟在邓肯身后尾随他一起去了水上乐园。
这个小姑娘也太酷了吧。
这就是少年少女的悠长夏日吧。
尽管在邓肯得知父亲不想要他的真相后陷入迷茫慌乱的时候,苏珊娜拒绝了他情不自禁的吻。
但当夏天还没结束,邓肯不得不离开这里的时候,苏珊娜在临别之时还是给了他一个深情又自然的拥吻,这也许是小小爱情的萌芽,又或许是一种出于真挚友谊的虔诚感谢和美好祝福。
毕竟未来少年少女能否再相遇,还是未知数。
但此刻,他们都在彼此失落的青春年华里留下了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印迹。
特伦特开着车载着邓肯母子俩离开这座海滨小城,当汽车路过水上乐园的时候,逆来顺受惯了的邓肯终于不再保持沉默,而是打开车门冲向了水上乐园,与包括欧文在内的大伙儿做最后的告别,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证明了自己。
而这一幕也被他的母亲看到,她应该很欣慰儿子的成长吧。
尽管她的人生也同样充斥着那么多的不如意。
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堡垒啊,邓肯一直想留在水上乐园。
但欧文还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阻了他:外面的世界很大,邓肯,别呆在这儿,还不是时候。
你得走自己的路。
邓肯的成长之路还将继续,在他未知的人生旅途中,也许还有更多的水上乐园等待着他去探索。
而欧文和水上乐园教会了他自信勇敢地去面对这一切。
希望每个人都能像邓肯那样足够幸运,在人生中失落的时刻能够遇到欧文这样的人,能够停留在水上乐园这样的避风港。
但更进一步的话,最好我们足够坚强,勇敢和善良,能够成为像欧文这样的人,在某些时刻,去帮助像邓肯那样迷茫孤独的灵魂,让这个充满伤害的世界留有一丝的温暖和美好。
如果不是演员表现出色的话,《迷途知返》不会这么好看。
这不是说《迷途知返》的剧本很差,只是,在每年头会有一两部出色的迷失少年成长记题材电影的好莱坞来说,这一剧本表现出来的内容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破碎家庭的14岁少年、不理解自己的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妈妈的男友、不有爱的妈妈男友的女儿。
互不了解的“一家人”到海边小镇度假。
少年遇到了当地水上乐园工作的一群有爱的人,相处过程中学会了笑。
是不是很老套的题材?
但是,奈特•法松以及吉姆•拉什这对身兼该片导演和编剧两直的“好基友”在这个老套的框架上加入自己的特色。
清新充满小情绪的音乐、水上乐园、小幽默、小刻薄,《迷途知返》这个没有确切时间背景的电影俨然有种《后裔》(奈特和吉姆拿下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作品)的感觉,但没有《后裔》举重若轻的感觉,更像是《后裔》的彩蛋,毕竟《迷途知返》本来所讲的内容,就比《后裔》的轻,少年成长故事,电影人拍得太多观众也看太多了。
假如不是山姆•洛克威尔的加盟,《迷途知返》会是一部不过不失的电影。
洛克威尔对《迷途知返》的功劳,不亚于当年杰夫•布里吉斯之于《疯狂的心》。
因此,如果洛克威尔在颁奖季获得任何表演奖提名的话,都是合理的。
洛克威尔扮演水上乐园的员工欧文,行为举止很容易让人觉得吊儿郎当这词是专门为他发明的,爱和同事开玩笑,同时对爱自己的女同事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看似没心没肺的欧文在萍水相逢间却发现了不愉快的少年邓肯。
在邓肯找到他的时候,他给了邓肯一个在水上乐园当兼职的机会。
事实上,欧文并没什么实质的工作任务需要邓肯完全,唯一工作就是让邓肯在水上乐园与一众“怪咖”员工相处,邓肯在那里找到了笑容、自信以及爱。
这里又得用一次“举重若轻”这个词,专门用来形容洛克威尔的演技,你会发现像开导有心结的青少年这种事情,他居然能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有效地完成。
反倒是饰演邓肯妈妈那混蛋男友的史蒂夫•卡莱尔,一让他不演喜剧人物改演严肃混蛋角色,他就表现得各种用力过度。
他在片中扮演的特伦特一开始让邓肯从1到10分,自我鉴定得几分。
邓肯给了自己6分,特伦特讽刺说没那么多,只值3分。
特伦特这个角色给了邓肯一个心结,而洛克威尔最终负责将其解放。
顺便说一下,这个打分数的情节,源自真实故事,奈特•法松的继父当年就这样对他做过。
奈特记到现在,证明这样的心结能量有多大,同时证明洛克威尔饰演的欧文,最终能帮邓肯打开心结,有多值得被赞美。
继续存档,豆瓣疯了。
大爱这种治愈系电影,用男孩的视角,经历,讲述一个真实的童话,却绝不是儿童电影。
一个孤僻老土的男孩,开始了一场不情愿的旅程,和一些不喜欢的人,即将开始一个狗屎一样的夏天,可这时却突然遇到一个荒诞的朋友,带领他来到一个理想国般的水世界,可以躲避,可以欢乐,成长改变就慢慢进行着……故事简单平淡,真实中又带着童话般的不可相信,欧文就像上帝派来的导师,男孩心中理想的形象,在这样无私的帮助下,邓肯在改变,在成长……整部影片没有过分渲染煽情,却一直让人笑中带泪,最后的离别,没有渲染,却清楚的意识到也许以后再也不会见,这只是男孩人生中一个短暂的停留,快乐的离开却带着隐隐的伤感影片的最后,心里是酸的,少年还有很多可能,很多选择,已经复杂虚伪隐忍的成人呢,还能率性而为吗,妈妈最后和邓肯坐在一起,可并没有离开车子,她最后的选择呢?
已经长大的我面对生活的不快乐,不满意,应该怎样走出下一步呢……长大后烦恼会越来越多。
PS:好喜欢影片的配乐,也很简单,却亮眼。
前些天刚刚从丽水冒险岛回来,在游玩过程中突然就想到了这部片子。
夏日、水上乐园,一切都太相似了。
于是,归家后瞬间重温了这部电影。
其实在第一次看的过程中,我并没有产生很强烈的共鸣,反倒觉得有一丝丝的平淡。
到了影片结尾,邓肯一一告别时,我甚至才意识到,结束了。
但这不就如同我们所经历的吗,美好的日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当他结束了,他就是结束了。
总是在经历生活时感受不到他的美好,却在过去后开始回忆留恋。
但也正是因为他的逝去,才给予我们机会去好好的品味。
的确我在看第二遍时拥有了更大的感触,这也是我修改为五星的原因。
我想大多数人打分是依照主观的,我打的分数也只能代表我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喜爱程度。
快乐常常是后知后觉的。
往往总是在回忆中才意识到,原来我当时那么快乐。
的确,记忆可能会被美化,我们总是会无意识地为记忆添油加醋。
但无论怎样,这些被美化后的记忆却又是真实的,因为他们着实为你所经历过。
抛开电影中一切的复杂事物,我也渴望过这样的夏天——阳光,挚友,一个喜欢的女孩,但这样的夏天却一直没有在我目前的生命里出现过。
但说不定他已经出现了,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才会后知后觉的想起。
别人的评分与己无关 ——评《迷途知返》[打分}“Duncan,I am asking you how you see yourself ” “Scale of one to ten”.故事开始于自闭内向小男孩邓肯的“准继父”问他从一到十给自己打几分。
邓肯答曰“六分”,继父回曰“我觉得是三”。。。。
因为“准继父”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朋友只呆在妈妈公寓里的宅男。
内向孩子的大众评分都不高,当然喜欢给人打分的那些“大众评审”往往都是些并不了真正了解自己。
而这些带着强烈主观臆断的评分却会让被评判者心里深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尤其是内心脆弱的小孩子,就像片中原本就内向的邓肯带着这颗种子更加排斥着周周遭久久不能释怀。
[孤独者]孤独者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人愿意搭理的人,一种是不愿意搭理别人的人。
我宁愿当前者,因为若想改变现状,前者可以改变自己,而作为后者我们无法改变别人,邓肯也不幸成为了后者。
大众评审把这类人群症断为社交障碍症。
与其他“社交障碍”者一样,邓肯抗拒着社交活动,在所有的聚会中都由于表现得拘谨,格格不入因而被人指点,但他却得到了同为孤独者苏珊娜的好感,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病人在彼此眼中都是正常人,可能只有孤独者才能理解他们对于浮躁,喧哗的反感。
人们把孤独者的“离群索居”定义为一种病症我想他们把孤独的人和寂寞的人混为一谈,然而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果在上课时解析说,孤独跟寂寞完全不是一回事,正如alone跟lonely不一样。
孤独者享受这独处带来的快乐它是由思想带来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气质,而寂寞才是一种病,他的药方是人群,是喧嚣,当然它治标不治本。
正如片中邓肯的“准后爸”寂寞得与好友的女友“偷鸡摸狗”。
而孤独者邓肯却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后花园——WIZZ水上乐园。
[后花园]上帝在伊甸园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他在创造其他人类的时候也给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后花园”。
邓肯也在这个夏天收到了属于他的——WIZZ水上乐园,本片多半的温馨都来源于水上乐园。
在“父母”的圈子邓肯被定义为了一个3分的loser(失败者),而在这个水上乐园成为了一名大受欢迎“优秀员工”甚至被大家取了一个洋气的错号“扭胯兄”。
这一切感恩于“好友”Owen的鼓励和帮助。
而本片的一大亮点也是Owen,导演借Owen之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邓肯与Owen的初遇应该是在车后座,而第一次真正交流是在快餐店的游戏机旁,Owen那段对游戏的看法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却蕴含着强大的信息量,他宁愿用自己的方式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而不是去使用人人都知道的所谓的”pattern(规则,攻略)”来得到更高的级别。
它传递给我们了一种人性的价值观——生命在于体验。
[平衡] 影片看到三分之一的样子,已经感觉到邓肯的“准继父”其实就是一个冷漠、言过于行,甚至肮脏的人,可是妈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人呢?
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一些并不差的女孩子被前男友抛弃后莫名其妙选择了一个还不如前男友的现任(邓肯的妈妈也是由于爸爸有了新欢被。。。
)。
导演借苏安娜之口给了我们他的答案。
在大约45分钟左右的时候,当大人们聚会狂欢时,两个小孩开始讨论这个哲学问题。
“我觉得真正害我妈妈的东西不是我爸爸的离开,而是他又找到了其他人而她没有”苏安娜。
[别人的评分与己无关]本人喜欢的一段台词是片子快要结束时,Owen和邓肯在阳台上的对话。
也是在这里导演又扯回了到了电影开头的“评分”的话题。
作为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11岁小男孩是一个需要得到大人们肯定的年纪,而“准后爸”却用无情的3分否定了自己,这样这个敏感期的孩子一直耿耿于怀。
作为过来人的Owen安慰他“(准后爸如何评分)这是他的事,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完全没有必要去相信那些(他们定的规矩),走自己的路就好了”这么一席简单的话让邓肯得到了释怀,他需要的只是一句大人的肯定。
[关于电影和本片名]电影并不是像快餐一样,迅速消费,并被遗忘的。
有些是用来重建品质和智慧的(引用于马丁斯科塞斯)。
这部情节简单,节奏缓慢的小制作独立电影就像中国绿城,入口淡却后味无穷。
个人感觉本片翻译成“迷途知返”可能是译者对片子的误解,片子男主角邓肯至始至终并没有误入歧途,也不存在知返。
也可能是想说家长们起初对邓肯的评价“误入了歧途”,而最终来到“WIZZ水上乐园”了解了孩子的另一面后审视了自己。
当然真实意图只有导演大人知道。
无聊
什么狗激霸..
Sam Rockwell is the only reason I watched this movie.
稀松
★★★☆ 循著好萊塢青春成長類影片的套路,小主角原本的生活糟糕透頂,然後遇上一個或一群怪咖徹底改變他的生活和態度,這讓影片和同類影片大同小異。成人世界的糟糕和兒童世界的美好形成對比,但是人們卻必須告別美好告別美好,告別了水上樂園,誰都會懷念那一個夏天,我也一樣。
你还记得那年夏天大明湖畔的水魔方么
青春成长系列,男孩不仅自身压抑寡言还要遇上更乱的家庭矛盾,一切靠自己排遣,好在有另一个很好的环境放开自己,结尾温暖的迷途知返。水上乐园很漂亮,Sam Rockwell制造的笑点不少啊,最喜欢的角色。
他们永远不懂我们的世界。ps:电影出奇的好看,良(基)师,益(女)友,无疑是最美好的事物。
一次并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度假改变了一个问题少年的心智我是也多么希望过自己的这种变化啊也希望有一个大一点的人能指点我明路也许这一切真的发生过只不过我没有在意也许你也是
不如两位编剧的前作《后裔》那么后劲十足,可,有谁会不喜欢这种“废柴小清新”的治愈系故事呢。看似随意其实难写的台词,几次让人想到卡佛。把废柴人生写出不Low暖意的编剧,总是值得人们喜欢。
评分超夏日之王会不会只是因为这部的卡司更有名一点?山姆大叔真是越来越风骚性感啦!LJ弟弟的演技带点Alexander Gould和Bill Skarsgård的味道……好吧!太萌了给四星!!
跟个混账后爹混账后姐 软弱妈天天生活没被逼疯就是 心智无比强悍的猛人了 还说人家抑郁症 ?
轻喜剧,这个夏天,一个腼腆的男孩遇到了水上乐园的大叔,从此豁然开朗。变自信,变勇敢,不再是那个三分男
平淡清新不错~
活着真是件令人尴尬的事。
骚年快来拯救这少年吧~
DCP
喜欢小男孩儿
水上乐园棒呆
好想永远留在这个小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