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是因为我没存过什么期望,也有可能是反差造成的异常好感,这部电影我觉得挺惊喜的我本来是极不愿意无可奈何陪朋友去看的,结果居然朋友还好,我倒是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屠四谷歪打正着成了魔术表演的道具——老虎——被切开两半后,胡巴的痛哭真的有戳中我的泪点。
也如笨笨说的那句话,这世间能有多少个人为你真心掉眼泪呢?
人道妖本无情,可是终究无情的都是人。
我知道,这是一个被用得烂到不能再烂的梗。
可是从没有任何相同主旨的片段能如此打动我,不排除最近某些事情对我的影响,或者从小到大的经历。
现在的人多冷漠无情,值得信任的人也越来越少,并不是我阴谋论,这世间本是如此鲁迅也曾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
当然不止中国人,所有人都是。
明着脸上堆笑暗地插刀的人太多了。
有些人对你好,通常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人好,二是只是装装而已。
真正真心为你好的人已是不多见了,真心为你流泪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吧我最近也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会有人真心为我哭吗?
可我又不敢深想,怕得到一个不想得到的答案……再回到这部电影,听说小朱朱是李宇春?
还真没认出来呢哈哈。
另表白童年电影男神梁朝伟!
还有很抱歉我以前居然不喜欢胡巴,现在觉得胡巴超可爱啊
为了抖个机灵还逼我写140字就糊涂这个垃圾电影有多差难道心里没点B数好端端一个人大过年的进电影院出来想吐劣质工业鸡精都算不上还儿童不宜简直离谱让我按着韵脚RAP RAP RAP满140个字简直强人所难啊 丢你雷姆更可怕的是我甚至自我膨胀地觉得自己写的RAP竟也比这玩意儿剧情靠得住最后灵魂提问:《博人传》不比这燃多了?
《前任3》口碑票房两极分化的热点刚过去。
贺岁档四大天王中的《捉妖记2》,再次上演了口碑票房两端走的情况。
于是有了一个网络新词叫:审美隔离。
早在《捉妖记1》上映的时候,电影问鼎了当时国内影史票房冠军,并斩获200多项大大小小的票房纪录,这些都给《捉妖记2》铺下了康庄大道。
果不其所然,《捉妖记2》在贺岁档第一天就拿下了5.4亿的票房,按照大年初一第一天首日近13亿票房来算,《捉妖记2》票房贡献了半壁江山。
对于大聪而言,《捉妖记2》或者“捉妖记”这个系列,其实是无聊的。
但是大聪能明白《捉妖记2》在贺岁档为何一票难求。
纵观下来,在整个贺岁档期,《唐人街探案2》虽然是喜剧,但是剧情主线毕竟是探案,逻辑缜密烧脑,少了儿童市场。
一开始票房起飞难,但上映三日,开始赶超《捉妖记2》。
《西游记女儿国》虽然IP人尽皆知,但口碑跌至冰点,再加上是爱情题材,也不足以合家老少前往。
再来是《红海行动》,最不像贺岁片的一部电影,但口碑爆棚,正在逆袭中,不过血腥程度也让有些带小孩的家长斟酌。
所以算下来,《捉妖记2》不用过脑的剧情,一开场就春晚一样的舞蹈,尊定了该电影就是为贺岁档起量身打造的。
再加上现在国内大街小巷的胡巴形象,都在召唤着大家过年的一项全家娱乐活动,就是一起进电影院看一场欢乐的《捉妖记2》。
小孩看胡巴,上年纪的观众由梁朝伟拉进影院(比如大聪),流量看李宇春,如果把电影看成一道菜,不得不说《捉妖记2》在配置上,组了一手好食材。
食材说完,我们来看看烹饪方式,《捉妖记2》可谓是完全衣钵了年夜饭的特征,什么菜都要来一点,做到“年年有余”。
但是这个乱炖的叙事方式放在电影中,就会让故事变得十分松散没有主次,甚至是有些无聊。
如果影片每一段戏都十分出彩也就算了,但是除了梁朝伟的戏有些自然以外,其他的戏份都十分尴尬,而且每一场戏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很大,断裂感十分明显。
一般来说电影剧情会分主线和副线,最后随着剧情发展汇在一起。
而《捉妖记2》根本分不清主线副线,甚至不知道影片到底有多少线。
故事一开始讲述胡巴继续被妖界的坏妖追杀,至于为什么,来不及解释了,跳完春晚舞马上就要跑路了。
如果影片按照胡巴的逃亡冒险所见所闻所感,来一次胡巴成长历险记,最后胡巴会说话,甚至成长感悟了些什么,说不定影片故事还扎实一些。
但是胡巴从头到尾依旧是那个胡巴,始终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吉祥物摆设在电影中,实在让人遗憾。
胡巴找父母的路上,偶遇梁朝伟,于是打开梁朝伟他自己的一条线,又是赌钱,又是逼婚,又是马戏魔术表演,好不热闹。
但完全和《捉妖记2》的主线故事,没有一点关系,感觉只是正好梁朝伟凑巧落在了这个人妖世界背景,所以观众借着梁朝伟的视角,扩展了对“捉妖记”系列的世界格局。
可能是因为梁朝伟是大聪的爱豆,反而觉得梁朝伟这条线如果变成主线,还更好玩一些。
但坏就坏在,导演没有把梁朝伟的线,和影片本身的主题结合起来。
另外李宇春饰演的朱金真,说着家乡的四川话,和梁朝伟一起演戏产生的化学反应,多少让人有些眼前一亮。
李宇春的演技,说真的还不错,起码看起来很自然,高冷,算是一种变相的本色演出吧。
井柏然和白百合这一条线,他们一会要找井柏然的父亲,一会帮助刺妖母子团聚,一会又要找胡巴,中间还要抓抓妖,吃吃醋,修修武器装备。
他俩涣散的剧情,如同看不定期更新的日常,前后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和交代,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编剧为何对剧情的设计这么草率。
特别是有一幕,井柏然和白百合坐在思念坛,知道了胡巴在热气球,按理说他们寻子心切,知晓胡巴下落后理应赶快去找了。
但他们的反而依然坐在那,继续欣赏着热气球沙雕傻笑,不紧不慢的说:哇原来我们的胡巴,也和我们在同一个小镇呢...嘻嘻。
这…请问你们不着急吗,不急着见胡巴吗,这样的人物情绪反应不是搞笑,而是可笑。
影片最后,商业大片总要来一场最终对决,出来一个意料之中的大反派,一场并不怎么精彩的打斗之后,反派理所当然的挂了。
但问题是,捉妖记系列已经出了两部,我们始终不知道妖界抓胡巴干嘛,人间又要胡巴干嘛。
你们拿胡巴要杀要剐要供奉,起码给一个解释吧,不要总是拿“胡巴能改变人界妖界世界”这些说词为借口,来强行安排人妖两界的对抗。
说了这么多,大聪其实并不想吐槽《捉妖记2》,更多的还是有些心疼和遗憾。
说实话,《捉妖记1,2》营造的故事背景,以及整个人界妖界的格局,细节还是很多的。
特别是《捉妖记2》里,世界格局更大,妖的种类更多,人间小镇的建筑和生活日常的描写,道具,服装等等,也都变着心思呈现出更多的新奇百怪,特效三维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些都能看出《捉妖记2》的用心良苦,但为什么这些都做好了,就不能在一部电影的灵魂之处(故事)多放些心思呢。
在此,对《捉妖记2》的态度,除了可惜和觉得太急功近利,已看不出太多的诚意了。
2018贺岁档影评解析:《红海行动》,可直接更名为“轰嗨行动”《唐人街探案2》你看懂了几成?!
《西游记女儿国》:幽灵公主+水形物语+少年派+能生就鼓励生(二胎政策)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春节这几日宅在家,各卫视的台被我翻来覆去地调,不是炒冷饭的剧,就是没完没了的综艺,也难怪还珠格格的收视率能刷出新高了。
没办法,只好连着几日看了纪实频道的纪录片,却叫我连连惊叹。
深刻感到,我们国家对非虚拟题材的驾驭几乎可以说是相当纯熟,不乏上乘之作,而虚构题材的佳作实在寥寥。
乃至到现在数得上来的经典也不过一二。
在电影界,这一现象更甚。
故事的味同嚼蜡几乎贯穿了每部虚构题材的国产片,那些“大场面”、“好莱坞特效”、“小鲜肉”也救不回里子的疲软。
而2015年初看《捉妖记1》的时候,我几乎感到了惊喜。
这类虚构题材在国产的电影界是绝对的稀有品,因此瑕疵密布也没有减弱我对它的喜爱。
这副人与妖的盛世绘,法术、咒语、纸人、换皮,甜酸苦辣,笑中带泪。
导演为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成功塑造了大IP胡巴,叙事多线并行,歌舞特效俱佳,井柏然生子的片段确实搞笑,父子情深的母题也足够催泪。
实在是一部极有诚意且成熟的电影。
最终票房的成功可以说是应得的勋章,我也愿意将电影票贡献给这样的新生题材的力量。
三年后,我们这批老粉再次走进了电影院。
我常说,每一次观影前都要做好心理建设,问问自己,你期待看到什么。
如果期待的是看到萌物胡巴,搞笑的剧情,影帝梁朝伟,那《捉妖记2》绝对是一部优良的合家欢片。
但就怕你对它的预期远不止于此。
我就是那个没有做好心理建设的。
第一部的新奇已被消费殆尽,靠卖萌撑起的剧情单薄如纸屑,该交代的事情也都没有交代清楚。
不知是诚意不足,还是偷工减料。
即便如此,我依然为《捉妖记2》打了三颗星。
为什么?
就冲着它的罕见,冲着它塑造出的胡巴,冲着一个IP立起来真的不容易。
我们是一个没有小黄人,没有BB-8,没有玩具总动员,没有小熊维尼的国家,但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胡巴。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看捉妖记,TA一定会喜欢上胡巴。
从此,TA的世界里不再只有国外的那些IP,会在心里装下我们的一个胡巴。
我知道这个理由很扯淡。
胡巴在大多数人看来甚至并不萌,但它的意义远大于它本身。
而这就是捉妖记的核心价值。
讲真,你还会记得《神偷奶爸》等电影的剧情吗?
不还是只记得小黄人吗?
(《神偷奶爸》的剧情也是极其老套,虚构类故事需要极其宏大的世界观,而去年深入我心的只有一部《寻梦环游记》。
)所以,即使《捉妖记2》各方面都很平庸,但只成功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萌物胡巴这一功,就值三颗星。
因为这对我们文化产业的价值可谓深远,我希望以更多的耐心来培植这份希望。
大多数人也和我一样,因为期许过高而失望过度,其实电影也有不少亮点。
李宇春的四川话和扮相承包了我全部的笑点,最后大战的设计也很精巧,唯独欠缺的就是故事的打磨了。
最后老规矩,我要说点题外话。
我前面提到,我们的国家曾拍出过多部令人赞叹的纪录片,如生门、舌尖上的中国等。
但是在虚构类题材方面,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的水平。
审核制度的外因不谈了,我将内因归结为我们的导演还不具备塑造宏大世界观的能力。
为什么?
这跟我们的国民性格太相关。
中国是一个内生性为主的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也是偏安一隅,对于自己的故土有着非比寻常的眷恋,而对”外面的世界“常抱有”外来的“、”事不关己“的心态。
所以,中国多”世事洞明皆智慧,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现实主义者。
而着眼当下的现实主义者又怎会有想象虚构世界的能力呢?
与中国不同,英美国家大多是外生性性格主导,他们对于世界探索欲使得他们拥有无边无际的动力去创造新的东西,甚至不惜侵略。
他们对于他国文化的好奇与了解,远远比中国人了解国外多得多,这是写在他们性格里的东西。
所以在他们的影视作品里,你可以看到一种浩渺无边的玄幻,对宇宙的追问,和务必宏大的世界观。
当他们用电影为少年塑造绚烂的想象力,编织最斑斓的梦境时,我们的电影依然在宣扬国力,打打闹闹。
所以,我的评分掺了很大的水分,这水分就是我对中国导演的期许。
希望捉妖记的野心不止停留在在春节档争票房的高低,而是让中国的孩子们在长大后想起这部电影,仍然可以发自内心地喜欢胡巴。
① 我猜,好莱坞搞动画出身的许诚毅是把《捉妖记1》当成一次实验,尝试用CG动画样式来演绎真人奇幻片,当时看就觉得,很多地方明显是照着动画分镜头的路子拍的。
第一部票房登顶,实验成功,此路一走通,《捉妖记2》立刻加码。
② 续集大大加强了CG角色的戏份,各路大小善恶妖怪登场,好几段戏你来我往的追逐打斗几乎等同纯动画了。
主角摔打挨揍的残忍幽默化作卡通笑点,武打设计也全走谐趣风,既不硬也不飘,道貌岸然的名门正派很有传统特色,加上不遗余力营造市井气,整个世界观调性统一,可亲可触。
③ 白百何跟井柏然在外形上CP感不弱,一直觉得顺眼。
而梁朝伟其实跟周星驰一样,有特殊的喜剧路数,这次借用的是《东京攻略》和《大魔术师》的调性:混不吝机敏江湖人,脾气古怪外冷内热,会几手脑洞开阔的旁门左道,是很典型的亦正亦邪的港片式游侠。
④ 第一部的性别倒错梗继续展开,新增的梁朝伟和李宇春也是女“娶”男的搭配,妖怪夫妻更是体型对比鲜明,接连上演性格偏怂的男性被霸道情人压制,对于合家观众应该是有力的趣点。
⑤ 几场追打充分发挥了许导演的梦工厂修炼,而且常有今为古用、西为中用的小巧思,开篇夫妻档捉妖和梁朝伟赌场逃脱两场比高潮大战更耐看。
至于文戏估计是要照顾孩子,让我很嫌啰嗦,个人还是偏爱视觉笑料多一点。
⑥ 这个系列独创了一种妖语,也给世界观加分,但胡巴继续不开口是最明智的设定,让它有一份婴儿的稚拙,一种初生生命撞世界的纯真,一说话萌感就要打折扣了。
⑦ 续集加入《神奇动物》一样的捉妖机构,X教授同款的寻人神器,《阿凡达》一样的空中极限运动,大鹏的古代Q博士更是有些外朴内秀的小发明,比他当主角的《奇门遁甲》花样多多了。
⑧ 主线是父母寻子团圆和赌徒回头是岸,道理无非亲情需要团聚,情义胜过金钱,不同族群和平相处,我这样爱琢磨的成年人看来略浅,当然既然是春节档,不妨定位成大银幕春晚,给孩子一些潜移默化。
这部估计有个承上启下的使命,费心费力挖了许多坑,比如天师堂的正统哪儿去了,备胎发明家的后续,人妖两界如何融合,以及胡巴丰富的成长潜力。
许导演当年的《怪物史瑞克》第三部就开始乏力,而《捉妖记》照这个趋势,起码够拍五六部。
作为续集的话,这部戏明显是不及格的,不但没有对上一部的剧情进行展开,甚至主角的定位都十分尴尬,存在感十分之低。
剧情方面低龄的可怕,就是妖王派下属抓胡巴一个主线,其他就是强行插入各种小品段子,整部电影就是在四分五裂的过程中度过的。
一部电影票房高要出续集是肯定的,但大多数续集都不尽人意,捉妖记的主创在第一部里面给我们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创意,但在第二部里面除了延续第一部的特效之外,在剧情方面几乎就是毫不走心,就算你没看过第一部,也根本不会有任何的疑惑,就跟喜羊羊或者熊出没一样,每年一部大电影,你没看过前面的也没影响,但我不希望《捉妖记》这个可以讲一出很好故事的电影变成喜羊羊或者熊出没,他应该是每一部慢慢抽丝剥茧,看着主人公去解谜,慢慢成长,而不是一群人插科打诨瞎胡闹,总之这部戏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导演随手扔给给三四个小品的编剧,让他们去编各种笑料,然后自己将其串在一起就了事,丝毫没有诚意的电影,又怎能让真正的观众期待你接下去的作品?
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剧情线,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讲着梁朝伟这边的屠四谷然后又跳到白百何那边,最后两组会师无比尴尬…本来以为最起码会有个boss,结果在一阵非常尴尬的轻微打斗中,一切结束了???
主题模糊,剧情线不清晰,台词尴尬,没有矛盾,没有精彩点,连五年级的小学生看完电影的第一句就是肥皂剧,烂片…第一部最起码还有个boss,第二部过于幼稚的合家欢,仿佛看了一部喜羊羊,敷衍的拍摄。
鉴于过年档,加上胡巴萌萌的,给两星。
太差了 。。。。。。。。。。。。。。。。。。。。。。。。。。。。。。。。。。。。。。。。。。。。。。。。。。。。。。。。。。。。。。。。。。。。。。。。。。。。。。。。。。。。。。。。。。。。。。。。。。。。。。。。。。。。。。。。。。。。。。。。。。。。。。。。。。。。。。。。。。。。。。。。。。。。。。。。。。。。。。。。。。。。。。
给三星,一星给胡巴,二星给白百何,再加一星给美景特效,毕竟做得养眼又大气。
剧情烂死,对第一部的疑问没有交代,看了后看了什么说不上来。
白百何的打戏还是很出彩,演技还是一流。
这片子宣传过了,让人提前有了好感,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说实话过得去,适合一家大小一起看,票价还是能值回的。
看完电影后我坐在德克士的椅子上很茫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花几十块钱来忍受这种折磨,本来可以两星,电影院的观影环境让我扣掉一分。
不过没关系的,一星两星对这部电影来说都不冤。
开场就让我难以忍受的歌舞表演,因人而异吧,我个人是十分讨厌大闹天竺那样演着演着一群人就跳起舞,贺岁也好,这样的口水话歌舞开头就让我有一瞬间想逃离电影院。
接着就是剧情的硬伤了,全片都没有讲出什么有意思的故事,靠胡巴卖萌死撑,天师教师兄一出场大概就能猜到是坏人,但是拉掉人皮发现竟然还是个妖我内心emmmmmm。
按照在天师教灵堂里出场这位师兄还站在c位的水平看,他在天师教地位定然不低,如果说天师教都是妖,像胡巴爹娘这样的散人捉妖师一个都没能发现这个猫腻;如果说只有他们几个是妖,全片给天师教铺垫的名头以及胡巴娘都可以发现披着人皮的妖怪,诺大一个天师教竟然也没有人能发现这个猫腻,费解。
看来我辈捉妖师的确后继无人了。
小屠屠和小猪猪戛然而止的爱情故事,师兄在妖界打架蹦出来一句军令,爹找着找着不找了,无处不在昭示我们还要拍3来圈你们钱哒,你们准备好哟。
另外很多人说李宇春的造型灾难,这俩人的爱情线反而是全片最能吸引我的地方,回想起这部电影,小猪猪撕掉记录小兔兔骗她次数的纸,说换一张好点的重新开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再说回主线,就当作师兄法力无边谁都看不出来身份吧,变成妖之后竟然靠蛮力和毒气,吃掉了小伙伴之后功力也没有见长多少,大概就单纯是打着打着饿了需要补充能量吧,还挺和谐的,打着打着我给你时间叙旧聊天,你给我时间吃个小伙伴,可以可以。
什么师兄站上一层捞了半天结果一群人走后面小路上来把人包抄了,什么开头打不过的一群妖怪母爱上身不仅打过了,还顺便用了那点儿武器打飞了出场气势惊人的一群密密麻麻的怪兽,留下了一个很厉害的师兄最后只会喷毒气,好妖坏妖造型的分界就差在脑门儿上写我是坏的快打我打我,推动整片的妖怪口水设定我才是emmmmm。
各花入各眼吧,也许有人觉得这种设定蛮有爱什么的。
要说这个电影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大概是开头胡巴打的不能在电影院盗摄的广告吧,朋友说感觉梁朝伟回到了东成西就的时候,我没什么感觉。
按你胃,如果有3我大概会等下线之后有空看看,不会再花钱了,无处不在透露着我们会有3,1积攒下的东西丝毫没有延续,已经失去了为他花钱的欲望。
胡巴一哭,我就跟着哭。
低于预期,的确是比较符合春节的其乐融融合家欢氛围,但为了迎合节日,刻意的幼齿和低龄,孩子是看的开心,但让成年人有点无所适从,这点比较可惜。华语能产生几个原创大IP真的比较难得,希望片方不要迷失方向,下一部好好把握。
我妹说,笨笨长的好像孙杨。
我爱我的朋友。我想着,这可能就是我最好的时光。
故事不如第一部集中,但是全场一直在嘎嘎乐。而且胡巴很可爱嘞。过年应景看很快乐啊。特效真的是国产片里的第一第二。看着舒服。
煽情太多
这是真把自己当超低龄合家欢拍的,故事也是太简单、太平淡了一些。整体感觉像个番外短片的容量,非当续集拍哪能不别扭。不过,怪物倒是仍然跟上部一样丑。其实第一部还挺喜欢的,这部真是失望。
剧情太差了,梁朝伟最近几年是被下蛊了吗接这种片?
依旧适合一家人喜乐团圆过节看的影片。胡巴还是那么可爱,这三口还是负责亲情线😄李宇春影片中的造型很惊艳(尤其金色那套,第二次出场的片段剧情是持续的笑点,笑到嗓子有点干😂)ps.编剧,小朱朱和小屠屠的昵称!有点肉麻啊哈哈。对手戏很喜欢。黄老师万没想到说的“哑语”!四星半。
胡巴很可爱,李宇春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很适合过年全家一起看
抵制烂片 人人有责
一般一般
不过多地说内容了,没有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惜了梁朝伟。捉妖1我看了两遍,为着有心做一流的国产动画、为着形象的新奇;捉妖2如果不是宝贝要来我就放弃了,不为别的,这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反感了,就像同事说的怎么吃个汉堡都能出来这这这个啊!在我,宣发适得其反了,钱我支持花在影片质量上!
虽然非常不想承认 但还是想说 全片最可爱的是...李宇春
合家欢的一部电影,忽然明白了为啥放到了春节档。亲情就是过年的唯一主题,看看电影院都是全家出动,影院里都是欢乐的笑声。2比1更突出了支线故事。让我最惊喜的是李宇春饰演的朱金真,一开始我是真不相信有钱有颜的朱老板会喜欢屠四谷啊,看到最后那个表情和眼神我觉得我理解了她说的“你们不懂爱”。
作为过年的合家欢电影还是不错的,胡巴依旧可爱啊
哈哈哈 我还蛮喜欢胡巴的 就是喜剧的节奏 能笑着看完的电影就是成功的喜剧电影
一般吧,梁朝伟不适合这个
不如第一部吧
emmm...春春真是突破自我了 井柏然很帅啊 故事虽然老套了一点...笑点也很少...杨祐宁反派一开始就疑点重重啊!很奇特。但总的来说还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