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点太多…说说我印象深刻的。
1.一上来谭峰包蓓蕾撞上了,然后包蓓蕾后面脱口而出,“你个大男人blahblahblah”这是一个职业女性该有的职业素养吗?
导演编剧是不是没碰见过正经上班儿女的什么样啊?
你这样除了加重对女人刻板印象无理取闹以外,有什么意义?
2.梅姨怒怼拜金女,她这样多管闲事真的好吗?
她就没想过这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
都是成年人了,他们老太太能辨别出来假药打假,成年男人连这都辨别不了吗…?
表达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方式有很多,不致于这样子吧?
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女生不顾对方穷甚至欠债都要结婚的?
3.那个秘书以性骚扰来抹黑谭峰,且不说现在社会真实情况怎样…造假性骚扰的有几个?
这种电视剧一出简直就是在背刺那些真正被性骚扰而且敢于发声的女人们,本来发出来就会面对一大堆“钱没谈拢?
”“仙人跳?
”“x哥好惨被这种女人缠上”这种莫须有的质疑声,现在倒好,真敢把这东西拿出来告诉大家“她根本没有被性骚扰,她只是想让主角难受”我可真的谢谢导演拍这个情节了…4.在后面全家人劝黄家姐姐跟老公复婚,面对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好改变生活的机会完全不在意。
忽略前面丈夫的种种不称职,只是因为他现在突然变好了一点点然后就集体一致战线让她牺牲自己复婚为家庭… 真的太扯了,能不能让女导演拍女人戏?
两星给为大龄女演员提供工作机会以及她们之间的情谊值得赞扬。
等待《江照黎明》更新的日子里,看完了《今生有你》,又看完了《老闺蜜》。
五位主演: 王馥荔,潘虹,宋晓英,许娣,吴冕 - 排名按照年龄顺序由高到低。
这是什么神仙组合,居然看到五位影后的联袂合作,有生之年啊。
看到影评中各种吐槽剧情的不合理、剧中子女饰演者的不合适,演技不行、颜值忒低,骂编剧、骂导演,骂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骂得倒是没错,确实剧情是有拉垮的地方,时不常就让人想翻几个白眼。
嗯,我没想寄刀片,因为寄不过来,太费刀片了,哈哈。
年轻演员初看也不够给力 - 但是,先别急着被劝退,耐心看下去,不说渐入佳境吧,的确会有所改观。
特别是包蓓蕾,第一眼: 哟,这个女演员是不是太不好看了。
看着看着,角色人设+演员演绎,足以让人忽略对她外貌的第一印象而越来越顺眼,说"整容式演技"似乎有点夸张,但确实体现了演技比外貌重要这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但是,所有被吐槽的内容,在这部剧中其实,都 - 不 - 重 - 要!这是一部由五位年龄跨度从62岁到72岁不等的女演员主演的剧,她们以如此高龄出任领衔,她们的演技宝刀未老,她们即便容颜迟暮但是依然状态饱满很敬业,她们从角色到演员都在展示什么是真正优雅从容地老去... ... 这才是重点啊!剧中涉及到了现实中方方面面的话题,亲情,友情,爱情,健康,病痛,家庭,事业,公益,这所有的关注点,归根结底,都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如何选择,没有对错,只有结果。
剧终时身患绝症的艾琳只身留在香格里拉,何尝不是生者对待死亡的一种浪漫希冀? 尊重并珍惜生命,在质不在量。
这部剧本身带来的正能量远远大过了内容,如果60岁70岁还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绽放光彩,那40+又有什么理由可去抱怨呢? 与其呼吁不公平,不如安排好自己。
年轻是优势,但年轻并不是唯一的优势; 不再年轻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心劲儿。
不要说也就是这么一部剧启用了老演员做主演,至少,有了一个开始。
句句教人,真是绝了开头因为“打假”就认识了,后面马上就像认识好多年的朋友,人和人之间这么自来熟吗?
家家户户的装修,这是普通人家吗?
一会会煽情,一会会教育人…加上这个女主真的很“特别”,乙方这样和甲方拉扯是真的吗?
这样的乙方,甲方分分钟早跑路了,搞得好像很牛,又是苦肉计,既搞笑也脱离现实。
完全get不到编剧到底想表达啥?
好几个老人在这个能抠出二里地的咖啡馆里,唱着歌,莫名其妙的,潘虹这么好的演技,偏偏这个调调,自怜自哀,真是绝了。
考驾照的,打工的,一个三甲医院外科主任去做育儿嫂,这种医院返聘多的不得了,不要太吃香啊,至于沦落到育儿嫂吗?
这到底是怎么脱离现实的编出来的?!
分分钟弃剧的节奏…
#老闺蜜今夜被这群老人深深打动了:图一:(梅姨)失独老人的孤独守候,唯一的儿子离开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守着儿子生前的咖啡馆,一直坚持着,有时候哪怕只是想有个人和自己聊聊儿子,哪怕被骗,也心肝情愿……图2:(艾琳)外表光鲜亮丽时髦,却因病穿着尿不湿,两个优秀的儿子在国外,但是连结婚对妈妈的邀请也敷衍了事,登机的时候晕倒,连家属都联系不到……图3:(刘大夫)儿子有出息,有自己的公司,但是作为医务退休人员,却依旧想发光发热,哪怕是余光呢?
单纯的享受生活,享受照顾,对于经历过磨难的人来说,是一种监狱式的痛苦,且眼里没有了光……图4:(小宋老师)丈夫和女儿都万般宠爱着的人宠爱着的人,好学,撒娇,“老还小”图5:(玉红)出去度个假,都把家里操持好的贤惠女性 ,然而父子俩并不领情…图6: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也都年轻过,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有人正年轻……
这部戏主要拍的是五位阿姨的退休生活,也许是因为五位老演员太有魅力,随便看看倒也看得下去。
我喜欢刘阿姨的火爆脾气,喜欢她跟儿子说,我不要你强加给我的快乐,我要的是尊重和认可,也喜欢她儿子叫她“我的刘大夫”。
喜欢红姐活力四射、没心没肺,特别像我妈OTZ……喜欢梅姨身上的“弱德之美”,她老伴走得早,儿子(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在支教的时候意外去世,儿子留下的咖啡馆被拆迁,总之被命运虐得很惨,但还是认真过好每一天,不断做着正确的选择,让人心疼也让人敬佩。
喜欢艾琳有个性,六十多岁的老摩登,当有小姑娘质疑她装年轻的时候,她立刻回怼说你年轻得太苍白;《我们的田野》这么有年代感的歌,经她一唱就很动听。
这里稍微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的是宋老师,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确实见过这样的人,越是娇惯就越会被好好保护。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老闺蜜》就像老年版的《小时代》一样,同样是几个没有生活负担的女人凑在一起疯玩的戏,只不过《小时代》是挥霍青春,《老时代》是完成一个如何度过暮年时光的课题。
可见作品一旦承担了诸如生存、毁灭、命运、时间之类的重大命题,分量就截然不同。
当然,就《老闺蜜》这部剧本身而言,因为体量太大、格局较小(现实中老年人面对的问题比剧中展示得复杂得多),导致为数不多的几个好段落都被注水片段深埋,如果不是为了陪老人而长时间观看,来豆瓣怒打一星也很合理。
我们家是快进跳着看的,综合考虑了一下还是给三星。
跟着母上看的,里面的狗血情节不少,但是基本上符合老年人的口味。
以前不太懂为什么老年人爱看,真的看完了才感觉到,老年人也有很多困扰。
5位女主角角色立得都不错,人物个性比较明显。
虽然有戏剧的成分,但也不突兀。
好喜欢艾琳,事业型有主见,还能能共情孙子的所有做法和决定,还有最后癌症的痛苦表现,可太厉害了。
几个女主的男性搭档值得表扬,个人觉得可圈可点,特别喜欢包老师的表演,尤其那个晚年遇到爱情的感觉。
就是,年轻演员着实演技捉急啊!
冯强和他媳妇是最喜欢的青年演员。
每个阶段的情绪和表现特别自然,虽然最后强行happy有点别扭,但是演的没啥问题。
黄明轩不知道是角色问题还是演的问题,让人不喜欢。
没啥能力还自大的很,啃老还傲娇。
谭峰和包蓓蕾不功不过吧,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每个人都有很多矛盾的点,原本可以二创的很好。
最后呈现出来只是这两角色存在了,却让人喜欢不起来。
小雪是配音还是原声啊,太别扭了,而且演的痕迹太重了。
艾琳的孙子(名字忘了)好尴尬,真的还挺喜欢这个人设,但是小青年奔赴万里见到心仪女生的兴奋、被耍了的气愤、帮奶奶找回曾经感情的情绪波动之类的可发挥的点,啥啥都没看到😳。
毕竟这个角色是要引出艾琳的曾经,还是挺重要的。
几个年轻演员都不认识,只能说让人不认识也是有原因的。
总之,能吸引固定人群还能让我这种非受众看完,就挺不错的了。
哈哈哈,第一☝️偶然看到东方影视台在播。
喜欢这五个阿姨。
潘虹好有气质啊!
最近一次是因为潘粤明考古队,考古潘老师和张柏芝的《天涯歌女》里看到潘虹的,在里面饰演张柏芝的养母,演技很好!
还有那个有洁癖的医生也很不错!
这电视很下饭啊,真香!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由老戏骨王馥荔、潘虹、宋晓英、许娣、吴冕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老闺蜜》于2022年2月3日(农历大年初三)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间,开播伊始便口碑、收视双丰收,不仅引发观众的关注与热议,而且收视率也荣登全国双网第一名,可谓是这个春节期间不折不扣的热播剧。
《老闺蜜》的热播和热议,也将该剧导演乔梁推到了观众面前。
乔梁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更是佳作不断,收获多项国内国际奖项的金牌导演。
之前火爆荧屏的诸多作品,包括新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娘要嫁人》《新上门女婿》《古城谍影》《爱了散了》《第五个空弹壳》等,皆出自他手。
如今看来,乔梁导演真的是不折不扣的“热剧制造机”。
截止到2月7日,《老闺蜜》已经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至第十二集。
该剧讲述的是五位性格各异的老阿姨,因为一场“健康讲座”而结识,在与骗子较量后结为闺蜜,共同面对生活的各种考验,并渐渐感悟到生命真谛的故事。
众所周知,中老年人是电视剧收视的主力人群之一,但专为中老年人打造的作品却少之又少,而《老闺蜜》确实是可称得上贴心又真诚的“福利”式佳作:其一,该剧聚焦中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也包括如何与亲友与社会进行正常交往,以及如何排解内心的寂寞或焦虑。
剧中五位老阿姨,性格身份各不相同,从她们的个体由点及面,更让我们看到每位阿姨背后的家庭与社会关系,这不仅仅是阿姨们的生活呈现,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
对于观众而言,很容易在追剧过程中,收获很强的共情心与代入感。
其二,该剧有着对社会的细致观察与呈现。
《老闺蜜》将老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场景,都在剧中予以“复刻”。
比如老年人的广场舞,拍照大妈的公园,以及各种保健品诈骗、电话诈骗、相亲陷阱、求职困境等,不仅能够丰富观众的眼界,而且也潜移默化地通过剧情来告诉观众,遇到这些状况,应该怎样面对和处置。
特别是该剧开篇就声势浩大的那场保健品营销会,相信也能让许多中老年观众从此多一份警醒,少一次受骗。
类似的警醒及劝诫意义,在剧中还有很多。
其三,该剧对现实生活有着高度的概括与艺术加工。
《老闺蜜》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人物有自己的个性,但她们身上,又有着值得歌颂与鼓掌的生命闪光点。
如果说,前两个方面对于一位导演而言,是创作层面的基本功,那么在作品的凝练与升华部分,则更多的是导演乔梁在打磨作品时的技巧与匠心所在。
回望乔梁导演一直以来的创作,不难看出他的作品没有架空与虚无,所有的故事与人物都紧贴现实,比如说当年大爆的那部《娘要嫁人》,所讲述的便是一位单亲妈妈在为“爱”而嫁和为“生活”而嫁之间犹豫不决的故事。
这看似是一个人的生活困境,但在更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
《老闺蜜》同样如此,谁的身边没有几位中老年人呢?
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亲友们,甚至是父母辈。
虽然乔梁导演佳作不断,但大部分时间大家所熟知的都是他的作品,他本人则是相当谦虚又低调。
他为数不多的几次媒体专访,让战台烽印象深刻。
记得执导了那部斩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塬上》之后,他曾表示,是在“用温柔抵抗现实的残酷”,来创作这部直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现实“冲突”的作品。
而后的另一次专访中,乔梁表示,会“在创作中寻找生活的感动”,让人印象深刻。
或者这正是他在创作层面的经验之谈,也是他作为“热剧制造机”的流量密码所在。
总的来说,乔梁导演是一位善于观察与发现,又精于表达与展现的优秀导演。
同时,在创作的技巧上,他的作品大多节奏明快,故事流畅,人物饱满,特别是在《老闺蜜》中,还有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欢乐场景。
能做到这些,无疑是来自创作者对于这个时代最真挚的爱。
希望《老闺蜜》持续热播,再创佳绩,更期待乔梁导演将来能有更多的好作品带给大家。
这个电视是无意中发现的,看下来之后,还不错,但是会比较理想化老年生活对于女性来说,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女性来说,无非就是给儿子带孩子,依旧的忙碌,辛苦,这让我想起了最近身边的一位大妈,他忙碌一辈子,没有啥经济来源,给儿子孩子,买菜做饭,但是,儿媳妇还是不知足,不待见他,一天晚上,他离家出走,独自爬山去到郊区的尼姑庵去了,幸亏,儿子是有良心的,早了一天一夜,最终找到了,也对家里的关系做出了一些改善的行动,但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思考的大妈又能又多少的好日子呢?
这个电视,比较可贵的是,人到了老年,依然过的丰富多彩,几个老戏骨也很不错,但是过于理想化,在大都市里面经济水平中上的家庭可能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大部分人都还是在努力奔波中,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他平时也有很对闺蜜,从小玩到大的那种,但是大家都生活一般,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老妈是做家政的,最近因为雇主的苛刻,洁癖,工作的也很不开心,回家了会跟我们吐吐槽,我也希望他能说出来,不管什么年龄段,经济基础决定了自己能否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这个电视里面,比较喜欢的年轻人里面是谭峰和蓓蕾,2个人从一开始是冤家,但是在后续的合作和工作中彼此去了解,互相帮助,后面也最终有个圆满的结局
好久没有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了,和妈妈一起每天追剧,剧情总体来说太冗长,哪怕我看得断断续续,也是有点心累。
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五位老戏骨演技真的可,年轻演员们或多或少有点尬。
玉红这一家人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为儿女婚事操碎心的爸妈,“咋咋呼呼”的红姐,唱白脸的老黄,不省心的一对儿女。
老黄是《家有儿女》里的胡一统,黄明轩竟然是键盘的扮演者,兜兜转转的缘分!
这么多年他们曾经的角色深入人心,不过胡一统变得老了,键盘变得阳光帅气。
忽然想起《快乐星球》里的丁凯乐已经结婚生子,这些都是属于90后的回忆啊!
可爱的嗲嗲的宋老师,内心住着一个孩子,傲娇的表情,撒娇的语调。
安排得非常“充实”的生活,令人胆战心惊的学车经历,不分日夜的网购和游戏,终究“断舍离”。
平安顺遂的几十年,老年时婚姻竟遭遇危机。
缘于一封信件,气场全开想要智斗小三,原以为是知书达理的教授,结果竟是一个清洁工。
好在生活经历小小波澜后,还是归于平静。
一生从医的刘大夫,有着非常严重的职业病:洗手一定要七步法,揉搓揉搓揉搓;接触狗狗要全副武装,戴着手套拎起狗狗,依然一脸嫌弃;脚滑一跤摔在草地上,我这得吃下多少微生物啊……不过她何其幸运,在老年时期可以碰到志同道合的林青山,互相陪伴,共同打理半亩青山。
梅姨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角色,王馥荔老师的表演收放自如。
经历丧子之痛、咖啡馆的拆迁、艾琳的病情等等,最后来到大海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召集了曾经那个合唱团,很干净很纯粹、直击人心的声音。
内心挥之不去的痛苦,终于该放下了。
艾琳老师,她由内而外的精致和对于人生的积极心态,这是她一生的阅历所造就的。
她内心始终为张泽华留有一片柔软,可惜一别就是一辈子,解开心结互不打扰是最好的选择吧!
空荡荡的大别墅,她内心的孤独无人知晓,出院后的派对致敬《妈妈咪呀》,个人很喜欢原版三个好闺蜜的演出,不过本剧中是别样的气氛与狂欢。
最终艾琳老师选择留在西双版纳,很美好很纯粹的一个地方,妈妈湿了眼眶说这样的结局真好。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老年人的黄昏青春,悠闲自得的老年生活。
年轻时期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好好生活,到了老年才能好好享受生活!
这五个老太太展示的生活 乐观积极开朗向上 人要活的通透啊
人到老年还能与闺蜜一起相伴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确实剧情悬浮,不接地气,那得多有钱多有闲才能过上这五个阿姨的生活。但是看个乐呵吧,有的地方还好。
能不能打负星 导演和编剧果然是男的,剧里面把女人拍的要么刻薄尖酸,要么势力矫情,老阿姨还说就讨厌看男人被坏女人骗,好像所有坏都出在女人身上是吧,真厉害啊😄
意想不到的开头,五个性格鲜明的阿姨因为一件见义勇为的事情相遇在一起,有老年人的孤独,有老年人的快乐,虽然有时候有刻意制造矛盾推进剧情的嫌疑,但是整体却充满了欢声与泪水,陪妈妈看的,她想理解我我也想了解她。
挺好的,让我好感度up up的两个点是:1. 用了5个老闺蜜那一代人的《红莓花儿开》的旋律作为剧情配乐,温馨又贴合 2.演员的选择值得夸奖,老一辈不说了,熟悉的不熟悉的,演技都在线,年轻一辈的,用了不常参与影视作品的话剧演员谢承颖和孔雁,看得出制作人对戏是有要求的,没有迎合市场,甚至是“佛系”的。
过年期间在家跟老妈看了第一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回上海后和对象一起开始追,只是单纯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却就是那么好看,且一集的节奏和剧情密度都很满,央视8套每天更3集更是追起来很过瘾,不会过分冗长,也不会意犹未尽,虽然结局有点收的太仓促,但整体追剧的时光也算欢乐轻松吧
五位演的真好
好多奇葩剧情!试衣服怎么会有那种导购,餐厅老板娘也很无语😓是什么老年玛丽苏吗,感觉编剧活在幻想里
很轻快活泼呀
各有风格的五个大妈
剧情脑残演技浮夸,老演员晚节不保
看了三四集就放弃了,编剧水平明显不够,公关策划公司没有医疗(药品)的企划成功案例且没有一个懂医疗营销就去谈方案那不是纸上谈兵吗?明明可以一句话铺垫一下再给接手的女公关就合理了。其它例子也很多。这两星给演技在线辛苦工作的这些演员们。
我妈爱看
我妈最近除了人世间还一直追的剧
反正都是童话,为什么不直接让艾琳痊愈?
家庭 治愈
我穿越了吗 怎么20年就播出了
几个妈妈们的各种作其实是生活里所有阿姨的高度集合体啊,挺有意思的;一开始觉得谭峰不错,尤其是穿针织毛衣配西服的造型特别温柔,可是后来剧情发展和演员演绎出了感情过度的一个不那么理性的总裁。总监和总裁在办公室各种开放半开放区域聊家常,这让上班的我们看着情何以堪……我们走在大路上以及我们的田野作为BGM真的是太棒了。最后香巴拉孩子门的大海啊故乡也感人至深。
选题很好,故事也接地气。不过王馥荔老师可能很久没出来了,演技比较老派,就是那种一板一眼端着的演戏法,颇有样板戏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