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孤独的灵魂,因为相同的梦连结在一起。
以下剧透—剧末,他们没有再做相同的梦女主清理了男主掉落桌上的面包屑以及冗长而乏味的做爱两三个镜头,足已道出爱的本质:相爱前,彼此总能够轻易找出共同点以使灵魂产生共鸣,相爱后,却更容易在生活中发现彼此的习惯差异。
灵魂能否战胜肉体?
或者是否能灵肉合一?
亦或是彼此妥协,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家屠宰场里发生了一桩奇特的盗窃案,失窃之物是给牲口用的催情药,谁是小偷呢?
警察建议为员工做心理测试,以找出有心理异常的嫌疑人。
心理医生的问卷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求员工必须描述自己的梦,安德是一只胳膊残疾的财务总监,他每天晚上都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头公鹿,和另一只母鹿在一起。
玛利亚是患有强迫症和孤独症的质检员,她每天晚上都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头母鹿,和另一只公鹿在一起。
两个与同事格格不入的人,因为做着相同的梦走到了一起。
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既有温和的语言,也有惊心动魄的死亡,既有安静的蓝色,也有狂躁的红色。
光影细腻,构图精致。
此片荣获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在读书时有人介绍了这部电影,今天有幸找到了资源看了一下确实经典,也让我对匈牙利这个欧州小国刮目相看。
回到正题, 电影写了两个怪人或者说是两个弱势群体中的人:一个身体有残疫少了一个臂膀,一个精神上的残缺自闭症强迫症的患者。
因为有着共同的对爱的期待、共同的对爱的渴望、做着相同的梦,最终实现了肉与灵的融合。
电影以它特殊的形式告诉人们:爱不分男女,不分健康与赢弱,它属于人性,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爱分 给别人的同时也上自已也获得了爱,关爱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
下面我就围绕几个关键词说一下自已的感受:1 “ 真实”与“包裹”。
剧中的两个主角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说话没有修饰、坦诚毫不避讳,可是都不受待见,因为这样的表达很容易触痛听者的自尊或者说影响他们的外面形象令人难堪,一般人往往习惯把自尊和形象设置成不可触破的底线,谁愿裸体见人呢?你说了真话就是揭开了人家的外衣叫人情何以堪。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人人都不说真话,那这个世界又是何等的虚伪呢,人活在这个虚伪的世界又如何不累呢?
看来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时候说假话还真是个挺有技术含量的事。
所谓“话不说尽事不做绝”中的不说尽就是这层含义吧。
最可恨的还是那种人:把自已不可告人的、或是恶毒意思用美丽的语言包装起来让你明白而达到自已的目的,如剧中人事经理的妻子没有叫女主喝咖啡的说成叫了,本来出去干不干净的事却说成是光明正大的事,还有那个警长,说“上次的肉确实很好吃”表面上是恭维但其时是索贿。
真实是不用包裹的,而包裹的往往不真实。
这个社会从来不缺少用虚假包装的美而是缺少简单的真实。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也要注意:说真话的人不可怕,最怕的是总说好话的人,说真话可能伤人一时,说假话可能伤 人一世。
人事经理的妻子也好,警长也罢,他们灵魂都是肮脏的,是社会上地地道道的渣滓。
2 “歧视”与反抗电影中处处充斥着“歧视”的内容,有健康者对对残疾者冷落与不屑,有合群者对孤僻者的蔑视与高傲,有对大众所谓的异类的挖苦和孤立,还有文明人对粗野人的居高临下与敌视,还有年轻者对年长者的不以为然。
歧视是缺少爱的表现,是每个人不太在意的那种“平凡之恶” ,歧视带来的直接恶果就是反抗、是斗争、是互相无休止的伤害(比如剧中男主对心理医生的傲慢态度以及那个狗眼看人低的饭店服务员反应)。
剧中用男主在考察新人时出的题目:面对那些牛的命运你是否遗撼来规劝人们面对这个世界尤其是对那些弱者,请你给一份同情、怜悯、包容、体帖和关爱,少一点漠然、无视、冷酷、傲慢与偏见。
人也许和那些牛一样有着品级的区别,生命长短的不同,但有着一样的旅程相同的归宿。
你在贬低别人的同时也许你同时贬低的你自 已,视已若菩萨视别人如粪土的人永远不会走得太远(心理医生和高跟鞋坏了的暗示)。
爱无疆可容万物,水无形而润众生,爱可给这个世界带来温暖、带来和谐、带来祥和。
生活在一个冷若冰雪、处处泥淖的世界里谁又能幸福呢?
降低身段做事、卑微做人、管住你那厌恶的眼神,咽下那些恶毒的言语,牢记位千毁销骨这句话,做对人有益对已无害的事。
另外《水形物语》表达的也是这一内容,《寄生虫》表现的亦是这一主题,艺术要为最底层的弱者说话、呼号,这些作品的确完成了它们应有的社会使命,赢得成功也是理所当然的。
3 “自卑”与“自尊”通常人们认为自卑者往往是自身的某种缺陷,其实不然,最大的原因是他(她)们过度的在意自已的缺陷、是过度的敏感于自身的不足、极度的自尊所造成的。
常话说人无完人,谁都有自已的长处也有自已某些方面的短板,你过度关注它往往事与愿违,莫不如敞开怀抱、拥抱遗撼、正视不足、承认问题所在,要看到自已的长处,要自信、对人待事不卑不亢。
就象影片中男主问女主电话号码那样人家说没有不一定就是人家想疏远你,可能他真的就没有,凡事要向好处想这叫阳光做人。
遇到误解要冷静,能解释解释,不能立澄清的不要着急放一放,多一天天塌不下来。
你需要别人的体谅那你就先宽容别人,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要遇到伤害便躲在阴影中阴暗处,顾影自怜、自怨自艾、自我惩罚,要有承认错误和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能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善于接受未知领域的挑战,不能畏手畏脚畏缩不前。
4 “性”与“爱”电影表面的内容是性与爱、肉与灵的关系,电影以男女之爱来讲述我上面解读的社会之爱,那是人间大爱。
当然夫妻之爱本身也同是电影要表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过的是这方面的意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
性和情是夫妻之爱的骨肉、是火与柴一样的互生共存的关系。
没有情的性是不道德的,没有性的情是不长久的。
缺少性的情如绝了泉水的一潭死水迟早干涸即便勉强维持也是家如槁木人如死灰,没有情的性注定是销烟不断、满地狼籍、雷光火电、你偷我骗,即使近在咫尺也是同床异梦、形同陌路。
电影以男主女主来表达有情无性,用人事经理夫妇表达有性无爱。
起初的男主女主虽有着相同的期待、相同的渴望、做着相同的梦,志同道合的姻缘本来可以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享受生活的美好,但缺少了性爱而让彼此心若冰雪覆盖、若即若离躲藏于阴暗之中。
相反那个人事经理觉得只有旺盛的性才能把爱人留在身边,揽家务、吃补药、弄交配粉、疑神疑鬼最终弄得筋疲力竭、心神疲惫。
最终还是被女人看不起,他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性与情就如人的左右手,少了哪个都会顾此失彼,实现性与情的融合家庭才有了命力。
最后再一次提醒网友们。
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如果某一天两个人中有哪个忽视了哪个方面,请另一位象女主一样把另外那只手拾起,爱一个人不是说彼此说爱你那么简单,是真正把对方放到心理,在乎他便记住他(她〉每一句话,优愁他的优愁寂寞着他的寂寞幸福着他的幸福,做心灵相通的知已。
并记住只要爱就没有卑微,爱是云性就是雨,爱是雷声性就是闪电,爱若是一汪清水,性就是那涓涓细流,婚姻是爱与性、肉与灵的连体姐妹,撕裂之后便是死亡、便是破败。
5 诚实做人,真诚做事。
剧中男子主人公虽有一些缺点,比如他们都过于敏感于别人的看法别人的反应,有自卑的一面,但他们是好人,是现在这个社会最需要的那种好人。
二者最大优点是:不管是对亲人还是朋友他们都坚守原则、坦诚相待、做人守原则有底线,并能及时反省自已的过失并勇敢的去面对去改正来获得对方的谅解,对别人犯的错也不记在心里淡然处之,谁能无过呢,对亲人对朋友谁都可能做过错事,如果都象女主那样尽心的去补救谁又能不原谅呢?
搞卫生的老人也是这样的好人,这样的人利百物而无一害奉献的都是爱,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粘合剂,不管他们强弱、俊丑都是天使。
我在夢裡是隻雄鹿,在冰冷雪地裡,看到同伴,我輕輕撥開葉片中的水露,讓她也靠了過來,我們一起覓食雪地的枯葉,那晚,我和她在夢裡相遇。
我在夢裡我是隻雌鹿,在寒冷森林,尋找覓食的機會,看見了我的同伴,他細心幫我褪去落葉上的水珠,我們依偎在一起,那晚,我和他在夢裡相遇。
安德烈是屠宰場老闆,因左手殘疾,始終沒有愛情的機會,每當快坦承相見,愛情就會消失,因此,慢慢封閉自己,沒有愛情的希望。
瑪麗亞是新來的食安檢測員,有極度社交障礙,生性孤僻的她,哪怕是一點點肢體接觸,都感到不舒服,所以,她的世界裡沒有愛情。
兩個沒有愛情的人,竟然在夢裡相遇,他們化身為鹿,在夢裡沒有殘疾,沒有交談障礙,他們一起奔跑,一起覓食,在夢裡,靈魂得到愛的滿足。
夢裡,他們靈魂相遇,夢醒,你有沒有勇氣打開自己。
人與人相遇,本身就是極度困難的。
因為穿著談吐,外表美貌,都會影響個人觀感。
何況是有著社交障礙的人與封閉自我的中年大叔呢,兩個寂寞的靈魂要怎麼走在一起呢?
在現實裡,我們都害怕受傷,或是受傷久了,也看淡了自己的感情。
可是,還是會渴望得到歸屬感。
至於,最後他們有沒有勇氣突破藩籬,走向現實中,就讓大家自己去觀賞了。
你有勇氣面對自己了嗎?
因为是随机遇到的电影,所以甚至在打开之时影片名都是未知的。
因此带着这种奇妙打开的,毫无线索的影片伊始白雪皑皑森林里行走的鹿和畜圈里的无神的牛的眼睛及脏乱的地面,呆滞的人的表情,及光影明暗的镜头切换让我差点以为自己在看动物世界,或者某种类似于动物科普的纪录片屠宰场里牛被推上机器,从挣扎几下到被禁锢,到宰杀,到割头放血剥皮,挂上架子成为一批批贴着肉质评定标签的商品,我又差点以为这是部探讨人与动物间关系的片子,又或者,可能代表或暗含着对某种权力的抗拒和无奈情绪?
我记得那句“发人深省”的提问,“你对屠宰场被宰杀的动物有什么感想吗?
”“没有。
”“你不会为他们感到遗憾吗?
”“我不怕血。
”“你会待不下去的。
这是我对你的小小的提醒”这种对话的安排,牵引着我的思绪只是镜头里鹿和牛的特写在篇中的“无序”穿插却真实的迷惑着我直到屠宰场动物催情粉事件的出现。
才明白两个孤独的灵魂已经在另一时空遇见anyway,也的确带了点奇幻现实主义的意味,夜里各自安睡的灵魂在梦中化身为鹿,相守于同一森林,虽交集甚少,但存至少存在于彼此的视线里我的观影是中断的。
我在中午走向饭堂的路上,在影片观至一半时,以“人,鹿,梦”为关键词检索,确定了篇名,后移步豆瓣我在午睡刚醒的当口带着点残存的乏困看完了它。
结局是在身体交合之后的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屋里,明亮的色调衬着明亮的心情,他说,帮我切一片西红柿吧。
她应了声好,水果刀划过番茄溅起的汁水窜到脸上,两人相视而笑。
他们谈起昨晚的梦境,鹿消失在森里里。
镜头拉到了森林上空,阳光下的森林光影斑驳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个互相疗愈的故事。
故事情节说不上复杂,甚至有些简单。
不过我讶异于这这种以梦为连结,以双方为视角的构建。
至于大家谈到的,是否在性爱过后减少却了灵魂的感知力,又或者是否灵肉结合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我没有想法BTW,这种不带任何线索的和电影的相遇方式,倒有几分意思
肉与灵,看完了。
男主长得像马修麦康纳。
我靠,我好像还真没在电影里看到过这种大型动物的屠宰,够血腥啊…虽然死亡那一刻没有直接拍,吊起来也有前景遮挡,但这个蓝色调真是够冷的,后续屠宰就是喷血了…本电影有动物受到伤害…屠宰是肌肉还是一动一动的,脑袋冒着热气,切面抽动,脖子还在流血,这可比各种杀人电影血腥多了…非常优雅精致的电影,但美学上又是简洁的,给我的感觉远好过维斯康蒂的美学。
骑在一匹蓝色马上这个笑点在哪里?
猜到是一样的梦了,但真说出来时好兴奋,那种磕cp的快乐…(虽然我也不磕任何cp)之前“编织袋里是肉”我就觉得这是送礼了?
没想到这回直接来要了…他女儿是想借钱吗?
这些配角,包括台词都很秒,很快就带出了人物前史,比如送礼时那句老样子,比如男主和他员工的妻子等等…这属于是梦友?
剧情写的好啊,前面提了一下撒谎的三个特征,就是为男主的撒谎做铺垫,但,作用不是为了让你意识到撒谎,否则为什么不把撒谎的三个特征都说出来,而且故事都拍给你看了,不说也知道他撒谎,所以这个铺垫其实是为了让你意识到心理师看出了男主撒谎,而且心理师肯定是知道撒谎的特征,就不必多说了。
前面铺垫人事主管夫妻婚姻不好则是为了这个小反转。
情节上故意设计了一些错位的东西,让整个故事非常有趣,比如说这个拖地太太去教女主怎样更有气质。
不是直接拍男主为了约会要修胡子了,而是购物时来一句“你们这有好一点的须后水吗?
”,这种很朦胧又很明显的,大量出现的情节写法,真是太抓人了。
这个片子好好笑啊…我操,我操,唉西,怎么变成这发展了,我操,我感觉幻痛了,啊,看着都疼卧槽…啊…快止血啊草…看的我惊叫连连,我操我真受不了看别人用这么痛苦的方法自杀,啊西我最怕疼了…而且姐你要不想死了先止血啊…不行,我完全回不过劲来,整场性爱戏我的脑子都停留在流血上,这是我看过最疼的电影片段了…5.5分。
虽然我严重被吓到,但还是很精巧的作品,否定不了,不过一会悲剧一会喜剧,一会发糖一会发刀,我心脏有点受不了…
看《肉与灵》其实是18年的事情了,想想都有两年了。
还清晰记得看完时虽带有感悟,却因为片中些许情节让我觉得不足以达到我期望的高度,所以给了三星,随后两三天里一直会回想一些片里的场景,难以忘却,遂又改成了四星。
只能说后劲太强,我喜欢这样后劲足的电影,让人念念不忘。
近期又开始对这部电影念念不忘了,是该复习了。
片里很多情节在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在天地间的皑皑白雪与屠宰场的血流成河之间,在一面疏离与一面热情之间,在奔赴与后退之间,各种各种情况下进行着强烈对比的交错,让人动容和深入。
我只能想到一句话:在身体找到对方在之前,灵魂已经相识相知相伴。
如何能够触达对方的内心,在一次次的交流互动中,谁都不知结局是会渐行渐远还是相知相伴。
每一次交流每一次互动都是未知的,而对方所感知到的不一定是对的,也有可能是误解。
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给了我们用来沟通的嘴巴,却又给了我们因性格各异的心智和思维,大家拥有的都一样,但是大家口里表达的和心里想的却不一样,怎么消除这些不一样,达到心口合一呢?
我们都在像玛丽亚那样在不断的又笨拙的去学习沟通、学习理解、学习一切,然后感知对方的全部,努力触达另一个个体,摆脱这些词不达意又爱在心口难开的困境。
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沉淀。
为爱守候,直到那刻就会明白,爱在双向奔赴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肉与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相通的两人最终走进了彼此的生活。
导演很巧妙的用梦境将现实中格格不入但渴望爱情的两人联系到一起,而这场充满灵性的爱情恰巧发生在一个屠杀生灵的地方,是否应证着人们正在亲手抹杀灵性的来源?
梦境画面的处理很唯美,现实镜头则残忍的多,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依然不太认同故事中女性迁就退让而男性自怜自哀的价值观!
6分!
ps:灵止于肉!
听名字好像是一部非常宏大,其实非常俏皮欢快的一部电影。
电影的叙述手法非常简洁,很多对手戏短短几句,就将故事情节交待得非常完整。
所以这部电影的故事内容非常详实,逻辑也就更容易顺下来。
电影的情节非常有趣,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哪哪儿都是笑点。
以下都是剧透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男主带女主去男主“我最喜欢的饭店”吃饭。
他们都精心打扮了一番,饭店里就他们一桌,但等了许久都连菜单都没有上。
服务员就在一旁玩手机。
等得不耐烦了,男主叫服务员,说“Hello”。
服务员一边心不在焉地回了一句“Hi",一边继续玩手机,并没有过去招待客人。。。
服务员终于把菜单拿过去,男主可能是为了掩饰尴尬,问你们之前的老板还在这工作吗?
服务员又不耐烦地回了一句:你是来吃饭的还是来聊天的。。。
下一幕男女主就在另一家饭店吃饭了。。。
你看,这段剧情其实就两三分钟吧,但你可以提取出非常多的信息:比如男主很久没有这样正式地出去吃饭了,所以不知道“他很喜欢的饭店”已经一个客人都没有了,比如也很明显,为什么这个饭店为什么一个客人都没有。
比如,他们俩也都不怂,非常果断地换了一家饭店。。。
现在想起来这段,还是觉得非常好笑。
电影的叙述手法让故事的情节非常丰富,而一笔带过的小人物,比如贪污的警察,胖人力的老婆,年迈的清洁工,性感又好奇的心理学家,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还十分诙谐地讽刺了匈牙利的腐败,介绍了匈牙利一般的平民生活。
故事发生在一个血淋淋的屠宰场,而男女主梦境里的鹿与森林,素净而雅致,就好像是肉与灵的强烈对比。
看完整部电影,我并没有体会到多么深刻的爱情,既没有沧海桑田非你不可,也没有天崩地裂虐人心肺。
但也许,爱情本来就是这样水到渠成,并不多么深刻。
查了一下鹿在西方的寓意:1.生殖能力很强,象征着生命力 2.是基督的象征,寓意着圣洁和灵魂的力量,大卫国王将雄鹿作为灵魂向神的渴望的象征:“As the hart pants after the fountains of water; so my soul pants after thee, O God.” (Ps 42:1)而且根据弗洛伊德的性驱动力学说,认为人们的性欲望不能达到满足,然后就以另外的形式发泄出来,比如做梦,或者升华为艺术,或者就是用极端的古怪的方式爆发自己的性驱动。
性和爱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低级和高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感官和灵魂的辩证统一。
联想到大岛渚的同样阐述性与爱的关系的《感官世界》,相比之下此片更显女性导演的温情。
只和爱人做爱的原因是,没有爱的话交欢之后会感到空虚和失望,有了爱的话会感到充盈和希望。
摄影绝美。
和配乐一起把氛围烘托得很棒。
感动。
祝你今夜无梦,胜似美梦。
3.5|以为是无聊的电影节特供结果心理分析师出场后突然开始好看,视角尤其细腻的小清新爱情片,看到女主割腕才意识到为什么特意设定在屠宰场还给了冲刷牛的血的特写。准备享受死亡的关卡给自己挑的歌突然听不了,这种时刻真的戳中我的小心脏……这么难过女主都没有反悔,男主一个电话女主就反悔了,更浪漫了。女主Borbély Alexandra表演惊艳!打光好摄影好,温柔如梦。P.S.真的非常不金熊
原来再吸引的灵魂也要通过肉体的接触才会圆满……
非常特别的爱情电影,有格调又不失幽默,割腕戏让现场接连晕血倒下了五六个观众电影被迫中断放映,是这次电影节最特别的一次观影经历了。
2.5 寡淡无味
真不愧是金摄影机得主,光影和构图都很赞。大概是太了解沟通中费力讨好却词不达意的窘境,竟然觉得这样weirdo的故事浪漫得要死。割脉场景的情绪爆发,后挫力太强。
这是绝佳的隐喻,导演用鹿来象征灵性,当身体分离,灵魂相见;当身体接触,灵魂分离。太诗意梦幻了。鹿,奶牛,血,满满的象征和隐喻,游戏治疗,强迫症,身体器官官能症,都是关键词。爱情让感官复苏,欲望却让灵魂远离。所以,身体与灵魂只能是二分法吗?非此即彼?四星半
早知道梦会消失的话他俩还会做吗
故弄玄虚?喜欢白净的镜头风格。
很独特的观影体验...干净迷离的灵欲,躯体的掌控,抚摸时会有什么感受?内核特别残酷。虽然人设上各种缝合怪,甚至有那么一点点不正确,不过还是很...顺滑,体验至上的一部片子吧
这是拍给自己看的电影吧,节奏过慢,故作深沉。把好的题材拍的清汤寡水
重度潔癖強迫症與超絕記憶力,女主簡直就是我的聖鹿。第47:50暫停聽我家空調機2分鐘冷靜一下,為什麼讓她愛上一個又老又醜又殘疾的男人,甚至讓她自殘。前半段渲染的肉+靈=愛情最後卻讓肉與靈失去強關聯關係,超現實主義回到現實主義,原來一切都是導演的臆度之談。最重要的,導演毀了我的聖鹿,失望。
小品还是拍得挺美的
偏瘫的自我厌恶餐厅推荐,强迫症对生活的玩具重演或彩排。人与人的情感可以仿若工厂机械化血腥屠宰,又可以仿若荣格共梦林海雪原的两鹿徘徊。“我不喜欢音乐,只喜欢听一首歌,现在CD机坏了,我连这首歌都听不到了。”
67/100 大部分的好感都来自于电影的结局(部分来自于剪辑和摄影),它让我想到了“毕业生”的结局里对爱情相似的观点,没有这些就完全是一部手法另类的通俗爱情小说的节奏。电影怎么样其实很多时候看它对于次要人物的刻画就能看出来。
女主和片名一样灵气十足,太仙了,梦境,鹿,乐高对话,A片软糖,割腕那段的电话台词(感觉我快死了)这几点好喜欢,不过看完一头雾水@、@
人与畜
不是很能理解。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爱一个人,就要和她一起睡觉。
摄影很好,想法也还好,但总觉得这个拍成半小时短片就可以了,两个小时真是……
梦里变成动物谈恋爱,这个想法还挺有趣的,变成鹿是因为啥,有什么典故吗?这是两个在现实中相对“正常人”缺了点什么以至于无法正面交流的人,先用一种玄幻的方式来表明爱情源自精神需求吗?我不是很明白这个逻辑,因为最后还是以人的形象在交流和ox,所以神交的意义就是划领子吗?不然他们完全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