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背景音乐就感觉无比熟悉,这不是小时候看的那个动画片么——一个戴着面具、骑着白马的白人警长和他的印第安朋友,不过想了半天没想起片名。
回来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孤胆奇侠》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057820/ ,不过动画片里的印第安人一直很低调,却被德普演这SO夸张。
很明显《孤胆奇侠》没如《变形金刚》般给小伙伴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看了N多影评都没见有人提到,也怪这翻译前后不一致,残!
我个人比较关注电影的电影配乐方面。
大家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会听到很耳熟能详的旋律…额我说的不是展示广袤大沙漠那段,尽管不得不说,这段是西部片里配乐非常优秀的…我是说,大家都忍俊不禁的那段…也许有人知道这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的第四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轻骑兵进行曲。
大段的音乐给人带来猫和老鼠一般的视听感受这部影片的幽默成分在于,用一个并不太吻合的事物百搭各种环境。
比如抢劫,来一段轻骑兵。
爆炸,来一段轻骑兵。
火车追逐,来一段轻骑兵。
好像都不太合适,可是又这么能调动气氛。
这种情况在影片里比比皆是,比如德普那一成不变,让人找不出笑点却很逗乐的表情。
轻骑兵进行曲来自歌剧威廉退尔,威廉退尔何许人也?
自行Wiki…不过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射自己儿子头上的苹果,这应该谁都知道吧。
这人的特征和独行侠的立意有点类似。
John就是死钻正义的牛角尖,威廉退尔就是死不向压迫者低头。
而不同的是,威廉退尔一箭射死总督就是正义了,John却不知如何才算真正的正义之举。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后半段轻骑兵进行曲出现频繁,这时候John找到了自己要做什么才能发扬正义,就不再是迷茫无助,而是自信满满的前进从音乐本身来说,大部分都是采用原版,在电影院里的音效实在是令人震撼…就像自己在乐队里坐着一样——除了声部的位置与现场演奏肯定是不同的…火车追逐的那段有一部分对轻骑兵进行了改编,也十分精彩,体现出一丝西部片的壮阔,而不是瑞士军队在故乡行进的感觉。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就是用幽默的方法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西部片的主旨基本都是不变的——法不一定是正义的。
无论何时何处,这条定律一直存在,只不过是程度轻重的问题。
所以威廉退尔与独行侠一样,都是对极恶的现实起平衡作用的,人们心中的正义汇聚成的正义角色
文/梦里诗书如果说到约翰尼·德普大家可能还有点陌生的话,那么说起《加勒比海盗》中那位大名鼎鼎的杰克船长,一定会让大家映像深刻,其实《独行侠》中德州骑警约翰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但显然这部电影大家的看点都在这位大名顶顶的杰克船长上。
《独行侠》改编自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的《游侠传奇》,很多后来的经典美国西部电影都多多少少的带着这个几乎在美国家喻户晓系列的影子,而多年之后的今天《独行侠》在延续经典的同时,这部电影的看点也已然不在仅仅是游骑兵约翰,德普饰演的,在《游侠传奇》中这个仅仅只是一个男二号的角色,不得不说在《独行侠》里俨然成为了电影的主角,这位在《剪刀手爱德华》中以过人演技被大众所熟识的演技派鬼才,在《加勒比海盗》中德普对自已又进行了一次自我的超越,但也几乎被定了形,那机警不失幽默,所以在这部《独行侠》中德普饰演的印第安人Tonto中总感觉能找到那个杰克船长的身影,那一抹油彩的花脸,那搞怪中透着高雅的表情,杰克船长在西部,这部电影的主角真心不是游骑兵约翰。
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什么给我的感觉德普能完美抢镜呢?
那就是这部电影本身过于的庸长和乏味,迪士尼的故事情节注定了结局一定是好人必胜,当一部149分钟的电影在剧情上至少120分钟的时间里都处于一种相对乏味的过程当中,而主角在开始是一位遵纪守法的好好检察官的时候,电影对这位检察官心灵上的改变也并没有做很好的探索,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只是浮在了表面,没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让观众会随着剧情的推进感到悬疑或者思考,给人映像深刻的也仅仅是最后30分钟的坏人浮出水面,和最后惊心动魄的铁道大战上,这是一部本来应该最多不超过2小时电影,所以也唯有德普那时不时的搞怪和恰到好处的幽默感才能填补这部电影的乏味,当然男主艾米·汉莫也还是蛮帅的……稍带乏味的电影,还好有船长的抢镜,不过看结尾这部电影显然是打算拍第二部的,而且结尾那老迈的印第安人Tonto显然不会在出演第二部,显然是个全新的开始,只能说希望2多少带点看点。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去之前做了心理准备期待并不高,所以看下来整体感官还可以。
Johnny的西部味儿还是不太够,突出的还是他搞怪的地方。
这片里这个角色能表现的地方挺有限的,他的演绎也没有特别出彩啦,倒是口音估计特别琢磨过比较特别。
我看的西部片很少,偶尔觉得这种沙漠游侠老火车的调调还是不错的,这种片子强调的也就是个“浪漫”吧。
佐罗式的白马游侠加上怪异的印第安人组合(那匹白马真是神马!
关键时刻全靠它!
),一看就是基友携手走天涯的调调嘛XD 剧情其实很老套,开始没多久基本就能猜到后面的发展了,Dan的死亡flag太明显,Cole一眼看上去就是坏人,和Cavendish勾结简直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主角光环超级大,结局也特别理想主义,怎么说呢说好听点点儿是怀旧难听点儿就是特别俗而且简单粗暴,感觉剧情并不是导演最上心的地方。
表现偏夸张,手法带点儿荒诞的味道,特别是最后的打斗那段激昂得过分的BGM刷出了不少喜剧意味。
但这片子实在是很长,主要故事虽然不复杂但是零零散散想表现的东西很多,难免显得杂而不精。
主题似乎有点儿对美国西进运动的反思与嘲讽,又有点儿对游侠精神的歌颂,带着西部风情的幽默,估计导演是想表达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戳中了点的人可能就很喜欢,没戳中估计觉得特没劲还浪费时间吧。
我最不理解的还是现实小男孩的部分,干嘛一定要搞出一个博物馆惊魂夜一样的还魂桥段呢,不这样也不影响讲这个故事啊?
而且加得很突兀生硬让人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是为了表现游侠精神的传承?
就凭一个面具恐怕表现得不太好吧。
对了还可以说说演员,Armie Hammer 在社交网络里面我就挺喜欢他,主要是声音够磁性><这片子实在对演技要求不高,演员发挥余地也不大,大家都是不功不过的样子,包括海伦娜也没多出彩(我还是喜欢!
)。
William Fichtner倒是演得还不错,他也适合这种角色吧。
Johnny我就不说了,作为脑残粉看到他就是开心的>///<话说这片虽然叫Lone Ranger但是明明是双男主搞基片啊!
我愣是没想到白马骑士都和他的女神都亲上了最后居然还是选择了和基友浪迹天涯!!
果然这年头不玩儿♂情的片子都是耍流氓!!
这一点上私心的要给导演点赞Orz 所以Lone什么的完全是标题党,看海报就该知道明明是double携手闯天涯wwwps.里面的动物都好什么,灵魂之马不用说了,为什么那么萌的野兔兔要那么凶残啊,蝎子真是嘎嘣儿催哦Σ( ° △ °|||)︴
我在某知名高清网站看到有人推荐说,这是一部史诗级西部片巨作,我差点没笑出来。
“西部片史诗巨作”,这些字眼除了在评价大师级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时会被提及,我至今尚未见过哪一个导演敢恬不知耻地把这个头衔加到自己脑袋上。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本片“想法太多,以至于连自身的风格都无法确定。
本片充其量是一部更好的影片的粗剪版。
这部貌似聪明实则空洞的冒险片,有着一个看起来更像是汤姆·福特而不是约翰·福特的主角,问题多多:拖沓的剧本、不断转变的风格和多余的反派。
即使是约翰尼·德普的明星效应也于事无补。
” 在具体评价之前,我有必要澄清,电影的组成部分,比如演技、配乐,并不真正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单独分开来看这些组成,我们甚至会觉得它们足够优秀,当我们把它们拼凑到一起,才会发现它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好看。
所以,细节的经典并不能保证整体的优秀。
回想五十年前的《荒野大镖客》,它让全世界认识了三个人,一个是影片的导演赛尔乔·莱翁内——他后来成为了意大利西部片的大师;一个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后来成为了最著名的牛仔、好莱坞最有资历的老导演;还有一个是影片的配乐埃尼奥·莫里康内,他后来成为了作品最多、名声最大的电影配乐大师。
他开创了西部片独具一格的音乐形式,以口哨、甩鞭声、短暂急促的马蹄声为主旋律,这三种怪诞的声响交杂在一起完完全全地体现出了西部的狂放、没有法律约束的特性。
这部电影无非是三个大神的一次扯淡,他们来自《加勒比海盗》:导演歌尔·维宾斯基,主演约翰·尼德普,配乐汉斯·季末。
有人评价说约翰·尼德普在加勒比海盗之后就变得不正常了,我觉得这句话他其实说错了,他可以把这个时间点再提前一些。
约翰·尼德普的另类造型是如此地经典,以至于我甚至怀疑如果采取正常演技,德普还是德普吗?
仔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约翰·尼德普的演员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成也蒂姆·伯顿,败也蒂姆·伯顿。
蒂姆·伯顿是目前少数的还保留着自己鲜明特征的另类导演,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御用演员约翰·尼德普也变得比较另类,从剪刀手爱德华开始,德普就成妖怪了。
约翰·尼德普在本片的演技却让我匪夷所思,以致抓狂差点致死。
他的行为举止依旧保留着海盗船长的影子,我有一阵曾怀疑,德普是否是在拍摄完《加勒比海盗》之后立马投身《独行侠》,甚至我觉得,尼玛,这加勒比海盗原来是印第安人(《独行侠》中约翰·尼德普饰演的角色便是印第安人)。
再或者,他从加勒比海上岸之后,换掉裹在脑袋上的头巾,然后绑上一只死去的乌鸦(目测是模型,如果是死尸我就纳闷为什么不发臭),再给自己编造一个凄惨的关于淘金者的悲惨故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印第安原始土著。
我承认本片配乐汉斯·季末是现存的配乐大师之一,是顶峰级的大师,他为包括《加勒比海盗》《珍珠港》在内的影片的配乐令我终生难忘,但他激昂大气的配乐在本片中,因为德普的缘故,我更多的想到的是喜感,那种西部特有的苍凉已也不在。
面对这么粗糙的西北片,我迫不得已承认如今的影迷已经抵挡不住好莱坞产业链了。
几个一线演员,外加几个勉强及格的特效,就是一部热卖的电影商品。
“这部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非常无聊和单调。
还有很多没有代入感的动作戏镜头。
在狂热和乏味之间,影片走完了时长。
”(《今日美国》评论)西部片中穿插的喜剧元素让观众莫名其妙,无怪乎《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一部非常长、非常忙碌的电影,让几代观众空前一致地感受到困惑、昏昏欲睡和偶尔的兴奋。
” 按理来说,这不应该。
通观西部片历史,我很难找到一部电影中,那些奔波西部的美国淘金者面色如此白嫩。
我也没见过哪一部西部片采用了深色调,而不是常见的那种滚滚黄沙,一片荒芜。
我甚至听不到那些熟悉的曲调作为转场音效,切换到一个杀手肆虐的小酒馆。
前不久豆瓣某君做了一个截图比对,主要是解释本片在那些画面中对以前的老片做以致敬。
我记得其中有《上海正午》以及镖客三部曲。
那张截图明显地带有主观情绪,导演也并非是为了致敬经典才设计那些画面,西部片有自己的特征,有雷同在所难免,但上升到“致敬”这个层次,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夸大。
特别是,截图制作者说约翰·尼德普踩着梯子登上一辆货车的步伐是在向《加勒比海盗》船长的出场致敬。
我觉得这一点就相当扯淡,加勒比海盗的扮演者就是约翰·尼德普,我还没见过哪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致敬,而且《加勒比海盗》上映才过去区区十年。
你可能不会相信,一年前我独自看完《西部往事》后,在楼道里大喊着“碉堡了!
碉堡了!
”那股激动之情,我兴奋地告诉我的小伙伴们,这片屌炸天了,配乐屌炸了。
而这部电影改变了我对西部片的期望,我不得不再一次肯定,赛尔乔·莱翁内之后,世上再无西部片巨制。
约翰尼·德普主演、戈尔·维宾斯基执导、杰瑞·布鲁克海默制片的西部电影《独行侠》因为预算太高(2.5亿美元),前不久被制片方迪士尼公司叫停。
维宾斯基和布鲁克海默已经把预算砍到了2.15-2.2亿美元,但迪士尼则认为2亿美元才是可以接受的成本。
最近,约翰尼·德普表示,如果迪士尼公司不让维宾斯基来执导的话,他就不会出演《独行侠》!
而没有了这位明星,也就意味着没有了这部《独行侠》!
最初时,《独行侠》的预算高达2.75亿美元!
即使现在降到了导演维宾斯基认为的底线2.2亿美元,迪士尼仍然觉得接受不了,主要有几个原因:1,经济萧条2,所有电影公司都在削减预算,给那些所谓“支柱电影”(就是那种给予高预算、好的档期、认为票房前景大好的影片)开绿灯时愈发小心。
3,西部片在海外往往票房平平,糟糕的西部片在哪儿都不行(《牛仔和外星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4,曾经很广阔的DVD市场由于Netflix、Redbox等数字下载网站的冲击,收益越来越差。
既然DVD市场指望不上,迪士尼要拍这样一部大片确实是在冒很大风险。
但是电影公司总会需要这种“支柱电影”,也需要德普和维宾斯基这样的天才演员和导演。
《独行侠》前景如何,还很难料。
导演维宾斯基与够义气的德普《独行侠》最早是一出电台节目,诞生于30年代,之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漫画、小说等多种形式。
故事中,一队德克萨斯骑警遭到匪徒伏击,主角约翰·雷德(John Reid)被印第安人Tonto(约翰尼·德普)所救,之后他化身为骑白马戴面具的“孤胆骑警”,将各种歹徒缉拿归案并交给法律审判,Tonto则成为独行侠在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时的战斗助手。
这么多年过去了,好莱坞终于找到了一个带上眼罩就真的认不出来了的路人甲英雄。
民间英雄不一定要有超能力但是一定要有一张面具(条件艰苦点眼罩也凑合),来营造“第二身份”的神秘氛围,而这份伪装必然会导致英雄与公权力机构的对立,甚至是与普通群众的对立。
贯穿其中的逻辑其实并不指向英雄本身,而是他那份伪装所象征的“未知”和“不可控”。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那种近乎无所不能的控制力一次又一次骚动着人类扮演上帝的野心,所以人类最恐惧的不过是发现自己做不成全知全能的神。
而戴着面具的英雄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来说就是一个不知道定时还是不定时的炸弹,充满着威胁,片中英雄的设定本身就是秩序维护者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前半段的主题是他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挣扎,甚至做出“文明社会容不下戴面具的人”这样的判定。
文明,在很多表现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之矛盾的片子当中一直充当着反派,文明对自然的掠夺招致野蛮对社会的报复,虽然为自然代言的势力也不一定就是十全十美的伟光正,毕竟这是个流行把英雄拉下神坛的年代,但是象征文明社会进程的势力一定是利欲熏心惨无人道无德无信的妖魔,很多人在这里看到了对社会发展的反思,我却只看到打着反思名义不负责任的情感消费。
在以悲壮为终点的嘉年华当中他们玩命地无厘头,这种试图“摆正”历史的精神胜利,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跟国内没完没了的抗日神剧是一样一样的。
总的来说,这仍然是一部奔马枪战烈酒牛仔基情萌宠应有尽有且高潮迭起的四星商业片。
虽然美国人卖起腐来永远差点味道,但在这个西部片没落的年代里,这次真的就差一包万宝路了。
一个记者问阿拉伯的劳伦斯,你喜欢沙漠的什么?
——干净。
所以烈焰狂沙,广袤不经雕琢的西部是美国人永远割舍不掉的情结。
并且还把千里之外在加勒比海纵横江湖的杰克船长吸引过来。
正值19世纪的美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运动,火车铁轨即将第一次贯穿美国大陆东西。
杰克船长邂逅了土生土长,学生归来的大学生村官,村官抱着一腔改变家乡面貌的赤诚之心,毅然放弃了东部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归故里,要为家乡的法律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果就非常不幸地遇到了贪赃枉法的当地某大员,为了牟利,擅自串通当地地痞流氓和城管,屠杀印第安人,平推他们的家园,在那里开发银矿。
听着很熟悉吧。
村官一心要用法律武器改变家乡,连枪都不屑碰一下,因为枪代表暴力不代表文明制度。
村官的哥哥不配合上级,保护印第安人,被与腐败官员勾结的流氓阴死,心都被挖出来舔了一遍,嫂子有几分姿色还被官员霸占。
意识到法律和制度在这个刚刚开发的蛮荒之地是狗屁,村官提枪携手杰克船长走上梁山打击黑恶势力去了。
两个主角在不死光环的笼罩下把黑恶势力一网打尽,跟嫂子亲了一个然后一起策马消失在广阔的荒地里。
这基本就是全部的故事,这种片子不看故事,看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就是不见海的加勒比海盗。
像杰克船长这样老少皆宜令人印象深刻的国民级形象,一个演员演一部就有被定型的危险,以至于万劫不复。
德普演船长一演就演了四部,第五部待出,德普的演技是很百变的,但杰克船长之后演什么都是船长了。
最后想到一个事。
基本上,不管做什么事,越早越好,赶人家后面就必然更难,更多麻烦。
比方说韩寒之后,你再走天才文学少年辍学的路,结果就很难有韩寒那么潇洒了。
比方说有了facebook,人人网也就只能靠着国家政策在大陆渔利。
比方说美国当年搞开发征地,印第安人不让,他们强拆是直接把印第安人赶走或干掉,直接拉外国劳工喂点饭养着搬砖做工。
今天他们讲人权了,讲自己的更讲人家家的,算是积德赎罪吧。
历史是很粗暴残酷的,但总得这么一步一步爬上去。
自由之土勇士之乡的美利坚,过去遍地是破事。
谁家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呢?
其实,本片没有那么深刻的主题。
想谈论这个这个话题,只是看到印第安人在枪林弹雨中无奈地倒下之后,想发一发感慨罢了。
人与自然,西进运动与印第安人,这其实反映的是人类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当美国发展到一定水平,面对广袤的国土,却没有良好的交通,铁轨和火车就在大时代的号召下,应运而生了。
当然这也是人的征服欲望在作祟。
在电影中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部落因为银矿而遭到没顶之灾,为了让白人偿还血债,他们宁愿用瘦弱的身躯与弓箭和枪炮对抗。
这其实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冲突。
落后的古老文明在现代会面前不得不让步;但是古老文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又给人类重重地一击。
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点类似与中国的阴阳太极图。
假如一半是自然,另一半是现代化,或者说是人类前进中的文明的话。
他们必须处于一种阴阳互补的状态。
当一半的力量,超过另一半的时候;另一半自然要被缩减。
但是一旦一半吞噬掉整个部分,那么世界便非非黑即白了。
原来的世界便被打破了,或者说是消逝了。
两者必须维护在一个良好的限度之内。
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当然,我很难忘却在影片的彩蛋的那一幕: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已到了步履蹒跚的年龄,一个人抛弃的传统服饰,身着西装,在广袤的荒野上,迈着年迈的身躯,孤独地前行。
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的尴尬呢?
客观的说,开头算是引人入胜,前半段节奏稍有拖沓,到中间回过点味儿来,结果算是一场盛宴,最后收拢的时候还不忘冷幽默一把。
人物形象塑造鲜明(Depp式的Depp也算鲜明吧,那傲娇的小眼神),BGM好听。
整个看完重新从头想一糟,却被那个天真的Tonto虐了一把,他终其一生都想要弥补当年的过错,不管John的存在是真是假,最后都只剩他一个人独自揣着怀表顶着鸟……偏生了一些凄凉和悲伤出来。
当然吸引我的是他俩的互动,去掉那些精巧设计的搞笑桥段,满脑子都是一脸无辜内心坏笑的Tonto,和一脸正义内心茫然的John。
作为萌了德普受的我,无语问苍天的表示John你除了幸运EX还有什么战斗力啊啊啊啊!!!!
关键时候都要靠德普出场!!!
你连个马都不如啊!!!!!!
吼完……这片子真的是越看越爱,到结尾的时候还有点舍不得。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觉得回味悠长。
特别好奇他们两人两马走天下会发生什么,行至结尾,又为何剩下Tonto孤身一人。
说起来既然你们最后变成了两人两马,到底为什么开头要两人一马!!
以及……我就知道女主没戏[笑cry]
最后一段火车戏还不错
迪斯尼这个疯子,花这么多钱讲了一个晦涩的童话故事。电影高潮部分的音乐太牛逼,要重听的话一定要找发烧天碟万宝路(Round-Up)那首,这时候你会感觉,电影真tm该死,音乐真tm该死。这个故事充满了隐喻,很多历史的东西在里面,有意思的是干掉代表贪婪邪恶、文化掠夺的白人的是一个WASP,主旋律对对对
Depp式电影,惊喜是有威廉菲切内尔
太墨迹了
比想象中的好。
其实最后一场戏还不错的说~看好艾米汉莫扶不上墙~
就我觉得他大舌头么?从当傻瑞娜男朋友开始到facebook。他是一直大舌头啊!德普是被彻底神化了。
按照《加勒比海盗》模式精心计算出来的迪斯尼公园宣传片,从每场戏到每句台词都是如此机械化,动作场面因编排过度而显得虚假浮夸,德普成了哗众取宠的小丑,艾米·汉莫则成了毫无魅力的娘泡花瓶,两人之间的对手戏更是尴尬无比。
开场30分钟后,我就开始玩手机,直到结束。
看见迪士尼的时候就对两个小时绝望了。。
哎,船长大人我累了。
好吧,我承认看电影的时候睡着了。了无新意的西部电影,实在与现在有些脱节。德普从头到尾都没把那脸油彩洗干净过……对于德普的脑残粉来说是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卖萌效果都打折扣有木有?如果电影没那么长的话,还是可以看的……
德普就是晚节不保的节奏。
通俗版《西部往事》+《小巨人》,娱乐性不错而且还有点出乎意料的大气。最后一枪跟Skyfall对比,有点讽刺哦……
德普的脸谱化表演倒是成就了这部娱乐片
鸡血的音乐 狗血的剧情 男主目不忍视 女主惨绝人寰 一个普叔带着船长的范儿hold全场 不好意思我脑残粉啊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一如既往的戈尔·维宾斯基导演风格,融合了《兰戈》西部和《加勒比海盗》美式幽默。我想赞一下斗牛曲居然配的毫无违和感。
什么玩意儿
我擦还能再难看一些么?爆烂啊!还又臭又长的。。这几年美国出了不少这种没营养的烂片啊,烂片全球化了吗?!!!
从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到The Weather Man到Rango再到 The Lone Ranger..哎 不识Verbinski 唯识Hans Zimmer 最后的威廉退尔序曲第四章 汉子在为自己是德国人正名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