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看完电影的感受是不同的,虽然豆瓣的评分不是很高,但是这部电影是为数不多让我流泪的片子。
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是在逛贴吧的时候,无意间逛到,无意间点了播放键,也在无意间被深深的感动。
我记得那时大一,在阳光明媚,悠闲的下午,撞见了这部片子。
一般我看电影都看影片评分,看看预告片,再决定看哪部电影,所以这部完全是一个惊喜。
当然,看到Ed Westwick时也惊讶了一下,没想到在GG了那么。。。
也有这种小清新,虽说还是纨绔子弟的风格。
电影非常简单,两个小男孩之间的友谊故事。
一个是被束缚在教会的乖小孩,一个是让人头疼的坏小孩,两人奇妙的相遇,拍电影,滴血之盟,背叛,和好。
不算很出奇的剧情,充满童趣。
孩子们的倾情演绎,让人忍俊不禁。
也许正是应为这样,在看到最后那部小短片,兄长对弟弟的道歉,以及那童音演绎的祷告文,才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现在再看一次,眼眶还是止不住湿润。
(当然也有可能我对这种友情篇最没抵抗力的原因)总之,个人而言,一部不错的电影。
两部关于自己拍摄影片的影片;两部关于自己实现梦想的影片。
Son of Rambow是童年的梦想,Be Kind Rewind则是成人的。
更喜欢Son of Rambow。
因为我有同样的童年,长大后却越来越少了那样的想象力。
小时候和弟弟,一个拿着扫帚当大刀扮关公,一个拿着晾衣叉当银枪扮赵云,天天刀来枪往,如果有摄像机,我想,也会像那两个孩子一样,动自己拍摄的念头吧。
那时候,从来没什么心事,永远无忧无虑。
长大了,就像Be Kind Rewind里说的,有时候,生活就是a dump swamp。
You're stuck for life。
在生活的泥潭里,一点点地沉下去,现实的压力越来越大,梦想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你完全失去了它。
去看看Son of Rambow吧,能让你记起童年的梦想;再看看Be Kind Rewind,给自己一份重寻梦想的动力。
因为喜欢兰博,两个半大的孩子动用一切力量,拍摄一部虽然幼稚但是超有喜感的兰博二世。
一个是渴望亲情,但是是人人眼中的捣蛋鬼,学校的混世魔王,一个是宗教家庭里默默无闻但是用一本画的色彩斑斓的构建了自己的梦幻世界的小不点。
开始还只是些些小谎言,但是两个孩子的纯真和善良以及孤独还是吸引彼此成为最能出彩的搭档。
有不少搞笑的镜头,喜欢《XOXO》的还能惊喜的看见……让人欲罢不能的chack bass。
这个电影讲的是两个小男孩的电影梦。
之前看到《看电影》上推荐,于是就找了很久终于下到了。
想像中这是一部比较逗乐比较励志的电影。
但实际上没有想像中逗乐,也没有想像中励志。
但是比想像中温情很多。
果然很有法国电影的气质。
前半部分看的有点犯困,不过到后来还是被感动了。
电影梦。。
所有那些有电影梦的人,可以看看这个电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梦想是用来实现的,不是用来怀念的。
在电影杂志的角落里豆腐块大的地方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的时候,就觉得我肯定会喜欢它的。
在小孩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美好的。
Will是个好孩子,连电视都不看,不谙世事,整天独自在纸上涂鸦,以释放无处发泄的想象力。
Carter是个坏孩子,调皮捣蛋无所不为。
偶然的机会,坏孩子带好孩子离开了纯洁无暇的世界,来到了坏孩子的天空,结果好孩子的恶劣像脱缰的野马,连坏孩子也无可奈何。
故事到后面,狡黠的坏孩子通过愚蠢的贱招来引起好孩子的注意,而好孩子却一根筋地不依不饶了,披着坏孩子外衣的Carter成了个渴望被爱的可怜兮兮的单纯小鬼,而顶着好孩子头衔的Will却自以为是地成了个伤人而不自知的墙头草。
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Carter救了Will,而Carter自己却受了重伤。
这个时候,好孩子才意识到,该说抱歉的不是坏孩子,而是自己。
于是,有了最后一幕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电影,一群小鬼折腾出来的小短片。
举着恶劣旗帜的人其实是最没杀伤力的,善良的人伤人而不自知。
这只是个关于小屁孩儿的简单电影,我不该扯这些复杂的道理。
不过我要说的是,假装不在乎假装又屌又酷的Carter让我很心疼。
这个满脸雀斑的孩子,眼神锐利而脆弱,脑子直来直往不知道拐弯,他一心一意地爱着成天指使他的哥哥,对哥哥言听计从,他一心一意地维护着和Will的友谊,尽管那个浮夸而愚蠢的法国佬“第三者插足”,不过他只会恶狠狠地、或是气呼呼地冲着Will大吵,他只会倔强地大发脾气,这个假装不在乎的孩子学不会温柔地说,Will,这不是咱俩的电影吗?
Carter哥哥最后在小短片里说的那番话很感人:“当你看到我弟弟,告诉他我很抱歉…因为我并没有支持他,更没有和他像家人一样相处,但他也是我的唯一,我只有他。
”所以,如果你也有个臭屁而倔强的朋友,他总是嘴硬,他总不说温柔的话,他总是倔强地令人生气,他总是一副酷酷的屌样,但是,他却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帮了你还死活不承认,他会默默地流下最认真的眼泪,然后一句话也不说,那么,请你向他投降,并且,好好珍惜他!
转自网易:2005年春天,加斯·詹宁斯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
在此之前,詹宁斯一直是个拍MTV的导演……一直想拍一部自己的电影,于是他准备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为素材,筹拍自己的电影导演处女作,这就是《兰博之子》的前身。
詹宁斯一直以为《兰博之子》会是他人生的第一部导演电影,没想到最后他将这第一次给了《银河系漫游指南》。
当时《兰博之子》还处于构思阶段,就有人捧着3千万英镑的制作费找上门来,希望詹宁斯能将《银河系漫游指南》这部著名的科幻小说搬上银幕。
于是,他就与尼克·古德斯密斯合作,一人当导演,艺人当制片人,合力拍完这部电影。
詹宁斯与古德史密斯就开始筹备《兰博之子》了。
他们拍这部电影的预算只有4百万英镑,也就是说差不多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拍片经费的8分之1。
詹宁斯说《兰博之子》中的主角威尔,其实就是他与古德史密斯。
他们小时候做的事情,就是威尔在《兰博之子》中做的事。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詹宁斯发现像威尔这样的小孩有着特有的英国气息,这种小孩在美国电影中是罕见的,就跟《比利·艾略特》这样的电影一样,不太可能会出现在美国。
这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像美国那种从小就教育小孩勇于进取,让小孩充满自信地实现美国梦的国家,很难出现这种内心丰富但有无力行动的孩子。
ps: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神马才是伟大的友谊。
兰博之子把第一滴血给了友情....所以第二滴血是不是要给爱情呢?
可能兰博之子最后才会发现,不管是第几滴血,都给不了爱情吧;所以当朋友(以下简称小毛孩子)割破双方的手掌,鲜血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两个人的心是否也交织在了一起,如果交织在一起了,那么他们在那一刻的时光中相爱吗?
真的很矛盾的一个话题。
而且小毛孩子看上去挺滥情的,但是其实小毛孩子最重感情。
越是看起来滥情的人,其实内心深处越是重感情的吧;然后其实我是有一点点被他给感动了。
而且我觉得我现在并不坚定的一个人,我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当自己想要的结果唾手可得的时候,我居然有一点点的害怕了。
学校里面来了一个法国小男孩的时候,所有的小女孩子,排着队等待着和这个小男孩接吻,小男孩有选择性的亲一下对方,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仿佛这个小男孩的舌头有多么的高贵一般。
其实大家的舌头都是一样的,也没有谁比谁高级之说。
而且这个小男孩不过是拥有一副好看的臭皮囊而已,所以怎么说呢?
有时候人就是会迷恋这样一副好看的臭皮囊吧,哈哈哈。
兰博之子以为自己和法国小男孩打成了一篇,你侬我侬,谁知道最后兰博之子有危险的时候,所有人都跑了,只有小毛孩子回来拯救他,然后完完全全拯救了他的性命,要不然的话,他就真的在那一天死去了,真的很残忍。
然后所有的小孩子都在那一个时刻里面跑的无影无踪,只有这一个小毛孩子还暂时留在那里,即使兰博之子辱骂他,对他不好,他还是不放弃对方,也许有一种感情就是这样的吧。
不怎么样的一部电影,很幼稚。
但是这部电影是以小孩子的口吻和角度拍摄出来的,这一点是这部电影的过人之处,这一点让我觉得很不错的一点了。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Son of Rambow”(注意别读错了,不是骂人),因为片中小男孩的偶像是史泰龙在《第一滴血》中扮演的“兰博”。
中文译名还有一个叫“第二滴血”。
这血不晓得会不会点点滴滴流下去。
小男主名叫威尔。
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独自一人照顾着年迈的外婆和一子一女。
这一家人都是“普利茅斯弟兄会”的信徒,严格按照教规生活。
威尔每天要进行睡前祷告,每周要参加聚会读经。
他不能看电视,上课时老师如果有电视教学,他就得在走廊上坐着直到电视播完。
乖巧听话,生活一成不变的威尔,遇到了学校里出名的捣蛋鬼卡特。
威尔跟着卡特学会了说谎、偷窃,简直是“近墨者黑”。
威尔在卡特家第一次看电视,看到“第一滴血”中兰博在丛林里激烈打斗的场面,被深深震撼到了。
受到强烈刺激的威尔,每天幻想着自己是“兰博之子”。
他把脑海里的奇思妙想画了下来,卡特决定根据这个拍摄一部短片送去电视台参赛。
两个孩子每天投入地拍摄着。
做出一些荒唐愚蠢好笑的动作。
(我甚至觉得可以直接送去“家庭滑稽录像”节目了。
)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最好的朋友。
这部影片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友情。
更令人难忘的是,原本恪守教义的母亲,因为儿子屡屡闯祸不参加每周聚会,被“兄弟会”警告了。
她望着不停指责儿子的“兄弟们”,毅然退出了教会。
而卡特的哥哥也意识到弟弟对亲情的渴望,最终帮助弟弟完成了短片。
拥有崇高的信仰是伟大的。
但是作为普通人,爱家人爱朋友,忠于自己的内心,也同样是需要勇气的。
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都是一群十足的电影范。
我看到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月亮与乳房〉,《猜火车〉,《足球流氓〉和《谍影重重〉的影子,向导演致敬,真的很感动
我感觉着是很童真的一部英国片。
其实小的时候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英雄,很幸运,Ranbow是他们的,李连杰是我的,成龙是他的等等,这种尘封已久的记忆在看完这样的片子后,情绪很受波动。
我原以为Will poulter在剧中始终是坏孩子,结果不是,和最近的《纳尼亚传奇3》是一样的,这个在脸上显示稚嫩的小麻子,出场总是嬉皮一样,捣蛋,无赖,是不是像我们一样。
故事结束就让我特别感受到人的性格这样才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坏蛋或是好人,是不是起伏跌宕的人生才会更有趣,这里是有趣,有意义。
我想是的。
最近NBA快船球星格里芬很红,也是一脸麻子,当然了不是所有麻子都是很有名的,张麻子除外。
格里芬的爆红是时下NBA缺失很久的力量型球员的代表,当然美国性格如是。
will poulter仔细看英伦味很重,貌似和威廉王子有相似额。
片中carter走路的样子是不是很痞,william是不是很天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动我们了。
让我更懂得与朋友关系,我不是两面到得小草,永远也不要。
如果我们是朋友,不会不痛不痒,会在心中。
不是喜欢的类型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
兩個小盆友很可愛地鬧彆扭。小Will的神態居然像孫燕姿。他在書上畫的那些圖圖好有愛。Chuck Bass的鐵桶頭稻草大妖貢獻出全片最感人橋段:告訴我的弟弟我想他——然後讓我安息吧。
两个小男孩是很讨喜的 Will是看一眼就回喜欢上的小可爱 Lee是倔强的英勇的小灵魂 blood brothers 这样的感觉真好 多想也回到童年 真的可以这么无忧无虑疯玩疯乐呵 Ed Westwick还是一副Chuck Bass样 呆呆的一点都不可爱
真希望能再次回到看这部片的年纪
OMG!居然还发现了Chuck,怪不得在GG里有一集B说C会说英式英语。。原来是英国人。。。那时的年轻的他比现在帅好多两个小孩子都特别特别可爱,包括割手心,合掌以血为盟,还有那个声音,噗,说实话,好暧昧对了,还有那个法国的交换生,我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亚洲人呢,联想到了恶魔手机
仗义每多屠狗辈
很欢乐,很好玩的电影。
最纯粹的友谊
两个孩子的电影梦想。PS. 祷告词写得不错。
那些年我们一起拍的电影。哦,童年,哦,我最好的朋友……就这样被两个孩子的友情感动。
想起《我和厄尔以及即将离去的女孩》
艾米莉般的香香男孩怎麼就變成史泰龍似的臭臭男孩了
野蛮比尔的儿子!
兰博之子乖乖的好可爱,画画本好可爱,厕所的画也好有爱;上校小子像马特戴蒙的幼稚叛逆版。俩人立血盟啊兄弟情啊!俩人拍电影傻傻的最可爱啦!迪迪尔个法国佬爆像小学同学,性格倒很可爱的啦,最后在车上有点荒凉。迪迪尔和一群人都拍电影,拍时很一般,最后影院播放的哥哥的剪辑版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不是我的童年 折磨 感觉明明主角被虐得很惨 没想到评论区那么多恶霸产生了共鸣……
在有限的格局里做得算是还不错了
很多年前看过。印象最深是小男孩之间的友谊破裂。
有关儿时的一切。
蛮好玩地~嘿嘿,小男生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