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总会思绪飞扬,于是记起小时候考试压力大,兜里也没有多少闲钱,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乃至多买几张5块钱一盘的盗版碟,对那时候的自己都是一种奢侈品。
从初中到高中的六年间,每天坐在桌前,最多的念想就是早上语文课上能把最新的体坛周报读完,下午可以把左手边的一沓崭新习题册全都写满,晚上不会跟小女朋友吵架,睡前能读上一个小时的杂书,周日下午打篮球的时候能指望着那一手不是多么有准星的投篮多混进几个投球,每年能在三点看一次欧冠而不怕挨骂。
那段日子现在看来还真是简单,但还是帮我竖立起了不算扭曲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日复一日的考试让我明白平时绝对不能偷懒,有种态度叫做专注和认真,不然期末考试的排名一定会大幅下滑;萨队在国米的十几年如一日让我学到了有种美德叫做忠诚;在球场上的拼杀让我看到有种力量叫团队,一个好的后卫的传球能让所有的人都变得更好;虽和小女朋友天天吵吵闹闹,在日复一日的被骂中我终于还是学会思考女人的逻辑,哪怕无缘无故的被短信不回电话不接,那也绝对是因为我在前几天的晚上说错了什么话或者当天的模拟考试题太难,搞乱了姑娘的心情。
那段日子没有豆瓣,也不需要在看电影前都先查一遍网友口碑。
虽然看过并且现在能记住的电影也仅剩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回想起来终究也明白了电影因该是什么样子。
《雨人》讲得是兄弟情深;《拯救大兵瑞恩》说的是战火与友谊;《指环王》展现气势与责任;而《罗马假日》《倩女幽魂》则代表着一种与拍摄技术和特技效果无关的经典爱情。
真尼玛庆幸自己曾经生活在一个没有《铜雀台》这种国产烂片的年代啊!
如果不是阴暗的灯光和手中攒着的40块钱一张的电影票,我真心怀疑自己刚看完一场中国男足104分钟不射的比赛,全片毫无高潮啊有木有!
导演完全不知道啥玩意叫节奏、观众的情绪也是需要被调动和被照顾的啊有木有!
我真心感谢过去经验让我明白再烂的片子也一定会把故事讲完,否则一定会在全片结束十分钟前看到男女猪脚在广袤的大地上飞奔离去时就鼓掌庆祝这部烂片终于结束了有木有!
如果不是曾经看见过刘亦菲在见干爹前喜笑颜开的照片,我一定会相信这个剧组的摄制经费极度短缺,只能找一个面瘫的女主,刘亦菲全片毫无表情有木有!
就算你演的貂蝉和吕布的宝贝儿女儿灵雎,或者是曹操的心肝儿雎儿,表情也是需要变化的有木有!
就算心上人是个太监,尼玛能不能别在和男主激情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亲,咱这拍的不是小龙女,别走错剧组了啊!
如果不是曾经看过《武侠》里面正派打不过反派,而后天降神威打雷劈死反派的这种极具创意的剧情,我一定会对我的智商产生怀疑,面对全剧诸多奇葩,推测导演一定被诺兰和姜文附体,在下很大的一盘旗,保卫钓鱼岛的有木有!
就算讲故事,也得有点逻辑,给点格调的。
曹贼再不尊天子,也不会放着儿子曹丕天天去给汉献帝戴绿帽子,伊能静扮演的汉皇后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一开场被曹丕XX,之后再被曹丕XX,最后英勇就义,拍女中豪杰刘胡兰也不是这个路数的有没有!
尼玛就算是曹操的太医再尼玛草包,治不了魏王的头疼,也是能帮曹操止个血的报个扎的,不至于让我们亲爱的发哥先拖着流血的腿追心上人,然后再跟腹黑的汉献帝绕圈圈表个忠心的啊!
如果曾经兜里有点钱、不用那么努力的学习、能经常去电影院看看《铜雀台》这种优质国产电影,那么现在的我,呵呵,真会三观尽湿啊!
看完铜雀台这部影片,可能是太隽永了,我琢磨了好一阵,也不知道导演是要表现什么主题。
后来我想通点儿了,生活中有太多不知所谓的人跟事儿是不能用逻辑来思考的,这种无稽的情况艺术家们称之为命运的羁绊。
说说光彩照人的演员们啊。
自从演了风声以后,苏有朋再演汉献帝这种角色更加得心应手,戏曲唱得不错,把近朱者赤近宦者娘的人文情怀全表达出来了。
当他发现自己老婆跟曹丕呜呼呀呀嗷了以后,完全不能接受老公跟男盆友成为好盆友的脉脉温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只会唱戏的娘炮。
伊能静演的是汉献帝的老婆,为了深刻演绎跟曹丕有一腿的剧情,她毅然绝然露出了自己白花花的大腿。
跟那些干也不翻身只把春来叫的浮夸岛国动作女星比起来,伊能静老师用铁娘子般坚决不丢的意志向我传达了她的隐忍跟野心,我都收到了,干的漂亮!
邱心志显然深刻琢磨过剧本,一上来他就跨上加1马猛烈滴对伊能静实施了南蛮入侵,演活了挚爱人妻的曹丕曹子桓。
攮死伊能静那场戏更是精彩绝伦,你听到噗次啊噗次啊的刀攮声了吗?
随风跟着他,一刀一刀攮掉了忧愁。。。
然后看看主演,发哥去曹操,刘亦菲跟玉木宏演两个从小被姚橹训练的杀手要刺曹。
话说有天晚上玉木宏看刘亦菲饿得跟林黛玉似的就求合体,但刘亦菲因为是例假所以拒绝了,结果瞎了,第二天他就给拖出去净身了。
唉,玉木宏叹了一口气想想这样也对,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职业,习以为常的生活一切变得无所谓,你知道这叫做屌丝的现实。
他俩进宫之后,幽会了几次,却发现此情可待成追忆,相逢但是木兵器,太苦鸟。
你说为什么他俩不逃走而是叨逼叨要不要杀曹操,一会儿杀一会儿不杀呢?
因为这是吉本带给他们的羁绊啊!
到最后姚橹演的吉本带着叛军杀进铜雀台的时候,玉木宏一想自己只有残留的躯体,算了还是迎接光辉的岁月去吧,就cos成曹丞相替他死了。
刘亦菲一看得了,要两粒在一起才最好啊,嘡的一下也跳崖殉情了。
剩下发哥一个人最后跟苏有朋胡乱掰头了一会儿有的没的就出字幕了。
说起发哥呢,上了岁数已经很少演打打杀杀的角色了。
我怀念的,是即便来不及摆枫林阁的花盆,也要上和平饭店找刘一帆弄把菜刀的港片年代啊。
最后P两个S。
PS,片里最美的姑娘我认为是刘亦菲的一个丫鬟。
PS2,鉴于我名侦探的职业习惯我推理出了一个叙述性诡计,片中刘亦菲饰演的雎儿说是貂蝉的闺女。
然后在片中出现了保剑锋客串的吕布和他的画戟,让我以为她爹是吕布。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她爹是关羽。
大家可以结合片子以及野史好好想想。
苏有朋只唱了蒹葭,那是他还没有唱足32场演唱会的缘故。
so,线索告诉我,下一首歌是关雎,这也是雎儿的名字。
其实我觉得拍得还行,俩小时我从头笑到尾,旁边的姐们儿一直用三国杀数语在给我配旁白,我笑得简直要捶大腿了。
刚刚看了一些影评,发现大家虽然都说这是一部烂片,但对苏有朋的演技居然是一边倒地叫好,我想说豆瓣是被"朋迷"包了么?
真惭愧,几年前,我也是地地道道地"朋迷"啊,追朋追到痴狂。
可是,真心不喜欢苏有朋演这种角色,我也没看出预告里说的"两面性",总觉得这位汉献帝戴上面具照样那么follow your heart(跟从你的心,简称"从心",上下一组合就是"怂")。
至于唱功,我这种唱歌像配乐诗朗诵的人就不多说了,说了也没说服力,我就一感觉---要多娘有多娘。
汉献帝依旧是个怂包。
苏有朋近些年gay基因暴露越来越多,自从演了白小年连虎年上春晚都跟白小年似的,有朋,你是肿木了?
还有,每次苏有朋上快乐大本营,都能明显感觉快乐家族在刻意羞辱他,比如他拿着面具跟何炅说戴上面具就会变一个人,一般都是装孙子,何炅就把面具扣在他脸上说"装个孙子看看",真心是故意的,能感觉到。
唉,看见自己当年的偶像如今如此不堪,还是有些不是滋味的。
发哥,越老越不正经,刘亦菲一出现曹操就变身老色鬼了。
不过老戏骨还是老戏骨,无论这色眯眯的眼神多么让人生厌,都找不到表演的痕迹,要么是演戏功底强要么是本色出演。
不过发哥,下次咱能找人配音么?
不喜欢港台腔的曹操。
邱心志的曹丕好做作,好滑稽,好色啊•••伊能静的伏皇后戏份被剪得好可怜,感觉她的出现完全是为了使汉献帝腹黑的一面更加饱满,没有自我存在的价值,另外,死的好早•••刘亦菲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那千篇一律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面瘫教主果然当之无愧。
关于剧情,我觉得把曹操写仁慈了,这简直不像是一代奸雄,而是一代英雄。
搞得我都觉得想杀曹操的人都有病。
还有,为啥曹操这么容易被面瘫女迷惑?
搞笑嘞。
在豆瓣看到一句评价把我笑疯了:"当苏有朋背对发哥唱歌的时候,真想让发哥转过来说'I want you!
'"没有鸿门宴好看,但是真没传说中的那么那么次,团购电影票的话还是挺值的,全价票就没必要了。
之前看的预告片,本以为玉木宏和刘亦菲的对手戏会挺多的,孰不知,在看完后,我才觉得我被这预告片给骗了......从电影院出来,我感觉自己很平静,也许因是这部影片并没有让我心镜澎湃,或者更甚有跌宕起伏之感,反而只是如一杯清水,看前和看后均为一端平的状态.和我同去的朋友说,这发哥在里面的感觉就似那年的黄金甲...黄金甲我并不是进影院看的,而是后来在网上看了下,所以印象有些模糊,不过说到底,我也觉得发哥在这部影片里,有点屈才的感觉了.曹操,一代枭雄.这个历史曾称霸一方的人物,确实值得人们从中挖掘关于他的更多隐秘的故事.其实整部电影下来,说的便是曹操为何在本可以称帝的有生之年内不称帝?可是就我看来,这影片也实在是有美化曹操的嫌疑,所以故事的内容便在一味的强调,他杀人是被逼的,他称帝也是被逼的......有种戏说的感觉...至于让我留下印象的,反而是鲜少看他拍电影的邱心志,他演的曹丕,阴狠有之,狡猾有之,不错不错!若要说打酱油的,真的非玉木宏和伊能静莫属,如说没出现在海报上,由保剑锋出演的吕布,那肯定是打了只大酱油,因为他只露了一脸,但是既出现在海报和预告片上,这两人的对白可能还不到十句,额...真的是切切实实打了回酱油啊......
小弟是业余的,只能吐槽所知穿越雷点,欢迎专业人才指正。
曹操一口一个孤,知道你是魏王,可以称孤道寡,但是在日常用语中,没有哪个诸侯王整天孤来孤去,这和皇帝不把朕挂嘴边同理。
不懂瞎装逼。
说到称谓,这片完全是明清范儿,皇上、大人满天飞,现在查资料不难,既然知道装逼称孤,按照当时的习惯叫一声陛下很掉价?
除了陛下还有当面称呼主上、圣上,不当面称呼今上、县官。
皇上这种叫法在明朝较少使用,到清朝才普及,联系皇后见人就瞎喊什么本宫的表现,编剧显然清宫剧看多了。
还有大人,在汉朝是对父母、长辈亲族的尊称。
曹操叫伏完大人,是不是想给他当儿子?
官职也是错漏百出。
曹操在朝堂上摆宴,让曹丕喊大臣上来吃肉,叫到散骑常侍,是曹丕继任魏王以后创立的官职。
叫到太子詹事,是西汉的官职,东汉不设,而且汉献帝从未立太子建东宫。
叫到左骁卫将军,艾玛穿越到唐朝了。
汉献帝和伏皇后的衣服亮瞎,一蓝一金两只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的东西是国产大烂片刷新下限的又一里程碑。
汉服,尤其是帝后朝服,其中每个细节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那些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拍古装片在服装上中规中矩,5000年文明古国却在量产这种自黑的天雷。
伏完在城门口车裂,伏皇后在朝堂上被刀捅死,曹丕在朝堂上说“父王称帝给他们看看”。
编剧是在用小言的智商玩政治。
皇后是一国之母,有天大的罪行也是宫内处决,历史上的伏皇后就是关小黑屋死的。
片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朝上亲手一刀一刀捅死皇后,二出翔了。
建安十四年,伏完寿终正寝,十九年伏氏案发被灭族。
让伏完出来诈尸也就算了,还把人家搞车裂,心理阴暗有够阴暗。
当年曹丕篡汉,百官多次劝进,献帝三让,曹丕三辞。
历史上篡位的人打死不敢把这事放在台面上说,人家还要脸,现在的大片连脸都不要了。
刺杀无用论的几句台词,反曹不得人心被百姓唾弃的场面,赤果果抄袭新三国和关云长。
一星送给刷五星的水军。
看了豆瓣评分,突然有些想要为这部电影打抱不平……在一个穷极无聊的下午我走到电影院里想要找个没看过的片子打发时间,这一段时间频繁进出电影院,神马《普罗米修斯》、《黑衣女人》、《敢死队》同期电影我也都看的差不多了。
当时完全不晓得《铜雀台》今天刚好上映,本来想要看看《白鹿原》,可是纠结来纠结去那真心不是我的菜,剩下的只有《铜雀台》,那么好吧,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直到电影开始之前我一直都在网上找影评,想要垂死挣扎一下,万一很好看的话老子的钱也不白花,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但是么有……所以我带着忐忑不安的一颗tiny little heart开始观赏电影。
好的,中规中矩的开场,刘亦菲姑娘我曾经对你毫无感觉,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稍微对你有了一点感觉,放心,不是反感。
有人说你面瘫,有人说你脸僵,其实我想说这姑娘其实是想要努力深沉一把脱离花瓶的角色重新做人,但是深沉需要岁月沉淀时光积累,你明显年轻了一丢丢,但是这不影响你的美丽。
姑娘你的确挺漂亮,你加加油有朝一日还是可以脱胎换骨,只要你经常和发哥这种级别的老戏骨对对戏。
说实话你们不觉得她比神仙姐姐时期有演技了么?
哪怕只有一滴滴?
美人儿啊,但愿岁月别摧残你。
说实话我对发哥的印象只停留在《上海滩》就止步不前了,屁艾斯《上海滩》我也没看过,所以虽然大家一直叫他发哥,但是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是哥(可能我实在是孤陋寡闻的够呛!
)……恩,刚才经过朋友提醒我想起来我看过他的《让子弹飞》,但是男主角其实是姜文好么……发哥神神叨叨的演技秀的我目眩神迷……这次难得发哥扎扎实实的演了个曹操,让我几乎爱上曹操。
他一出场就很正经的有木有,此刻我想吐槽一下苏有朋,我实在是搞不清楚他这个疯癫劲儿是不是恰恰好……(我又秀无知了嘤嘤嘤)……宏爷你出场才几分钟就成功考上国家一等公务员?
赶脚你演技实在是太内敛了,可能在皇上的衬托下你显得比较低调,怎么说呢,请你对刘亦菲狂野一点儿啊!!!
(好的我又开始秀下限了……)伊能静……相对于她我比较喜欢她前夫在好声音的表现……你不知道他家的吴莫愁有多棒!
好的我跑题了=。
=她的气场不够国母,可能当国母的时间不够久就壮烈了,还是被自己的小情人儿一刀一刀捅死的……啧啧……如果说演技的话临死之前父女情深生吃熊掌那场戏大概就是制高点了。
她死的好冤屈又好活该o(╯□╰)o在你的老公知道你偷情的前提下你的情人居然向你的老公讨你的命你说你是不是该妥妥儿的挂掉?
在吃熊掌这一段戏中有一个点,具体是哪一句我忘了,皇上说了一句话,此时,给了发哥一个特写,就是那个特写让我眼前一亮!
发哥眼神好到位,眸光闪烁忠奸莫辩,狠准稳,好似穿透表层直达心脏,就是那一瞬间我赶脚他稳稳的拿住了曹操这个角色!
妥妥儿的!
没有无尽的阅历是使不出那一种眼神的啊……所以说到最后导演其实是想要把曹操塑造成这样一种形象——张狂中带着忠贞,霸气中带着委屈,随性中带着无奈,温情中带着悲凉。
发哥全都做到了。
有人说没看明白故事在讲什么,你们老拿三国演义历史教科书这些东西说事儿你们怎么可能看得懂?
电影根本就没想讲历史好么?
请不要盲目的试图通过一部电影去了解乱世纷争,这电影就是想要讲曹操的故事。
他说为了天下苍生,但他也知道谁人不是终归尘土,他只是还不肯放弃罢了。
他也是个爹,虽然儿子都被下尿了,但是他依然是个爹,他说他相信曹丕,那他就是信,他不是神,他也有温情。
电影的名字只是《铜雀台》,安安静静一座铜雀台,乱世浮生中一个人,背负一身辛酸往事,历尽数十载风霜雨雪,曾几何时对一个姑娘那惊鸿一瞥,到老依然念念不忘,寻得一个相似的妹子,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兜兜转转求之不得,朝堂内外纷争不断,家中老小不曾安分,内忧外患心力交瘁……黯然神伤而死……纵观整部电影,用感性的角度去看,它就是一部文艺片!
也可能是我今天心情特别好导致我觉得它就是蛮!
好!
看!
的!
所以你们不要太苛刻。
特技和场面都是些表象,真正的好电影主要靠演员和故事去支撑,不是所有故事都要惊心动魄浓墨重彩。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曹操已老,当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不如归去。
如果带着沉静的心情去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它绝对不是烂片。
影片中将曹操表现的有点像封神榜里的闻仲。
忠心护国,但功高盖主,地位威望高于皇上,而且由于恨铁不成钢,对皇上并不尊重。
既然从未自己称帝,那怎么表现也就见仁见智了,苏有朋从风声穿越过来当了汉献帝,总觉得有些过了。
对于一个傀儡,他的表现欲过强。
而吉本作为曹操的御用太医,想杀他居然还需要十年磨一剑,太费事了吧。
而且从最后的行动来看,实在看不出训练十年的这帮人,和临时抓壮丁组织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而且既然刺客联盟是汉献帝授意的,那把穆顺安排在汉献帝的太监队伍里的意义是什么,不用净身当个御前侍卫怎么不行了。
这个行为完全是为了让灵雎有炮不打,不日后悔而已。
而穆顺和灵雎基本上是本片最没有存在感的主角,去掉这两个人完全不影响剧情发展。
发福的邱心志演得最好,无论是和周润发对戏还是和苏有朋对戏,包括伊能静,他都全心投入。
而刘亦菲同学在本片的作用就是念旁白。
一直觉得发哥,还是当年穿着风衣,唱着《上海滩》,演着《赌神》的《真心英雄》。
那个摆平纷争中的小马哥。
孰不知,发哥也到了英雄迟暮。
发哥老矣,尚能演否。
不知道发哥听到这样的质疑时,内心作何感想。
也许,就是一种巧合;也许,就是一种机缘;也许,就是古人常说,英雄所见略同。
所以,有人说,发哥死了,因为《铜雀台》中的曹操活了。
戏里戏外,难辨真假。
也许,被洗白的曹操,亦如发哥的心境,原则。
魏王(周润发所饰),有金戈铁马的血气,有权倾一方的野心,有深邃的谋略,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豪气,有“进不得孤心,进不得孤身”的原则。
但发哥所饰演的魏王人性最可贵之处,不在于那种霸气的张扬,不在于那种独尊的优越,而在于巅峰处心存的赤胆丹心,在于匡扶汉室的忠诚,在于父子权势角逐时那种博、厚的深情。
忠诚又阴鹜,有豪放,但不随性,有孤执于对汉室天下的情感,但又不削于被理解。
或许,大爱本该如此,或许,衷心就甘于孤寂。
可孤寂又如何?
不被理解又怎样?
英雄迟暮,饱含的依旧是那片深情。
是对戎马征程的回顾,是对忠君爱民的鞭长莫及,是对厚重希冀的寄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是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或许,发哥是真正的懂了曹操。
为暮年曹操动容,更为发哥的演技折服。
我们看到的,是荧幕上一气呵成的睿智的曹孟德,气场浩荡,所到之处,剑气如虹,一切为之静止,又为之颤抖。
看《铜雀台》,被唯美的画面所带入。
被凄美的情节所感染。
更是被发哥的曹操为折服。
或许,心境这东西,真的和阅历有关,真的和修养有关,真的和人生有关。
发哥老矣,尚能演否。
请平心而论。
不要以为黑国产是一种时尚,就要故弄玄虚;不要以为批判可以成就光辉,就无须择言。
佛说,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对比之后,美真的就那么难让你发现木?
唯一的一心给港台同胞苏有朋的表演。
老子六十张银票看的是一场隐秘宣传维稳第一,人权和个人性命靠边站的爱国主义专题片。
一开始来一句:“建安二十四年冬,大寒 我被送往铜雀台”。
我就感觉不对了,预感到 这电影票就买了两杯可乐和一打爆米花了。
大寒你个盐汽水,2b青年装什么文艺。
电影本身的制作已经不想说了,本电影的主题思想是:1.没有我档,天下不知道多少人称王称帝。
2.我们的安稳太平生活是红太阳一样红的伟大领袖给我们的,当然要无条件用户伟大领袖曹操同志。
九月底有部新上映的电影叫《铜雀台》,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宣传,也没有打出什么“大片”、“史诗”的旗号,但它注定是一部上映后无法让舆论平静的电影,因为它再次将“英雄”概念提了出来,什么是英雄?
英雄与奸雄的区别在哪里?
怎么给历史人物以公正的评断?
历史人物在当下现实有何警示意义?
围绕这些话题,可谈论的东西太多了。
没错,《铜雀台》是一部为曹操立传的电影,很大程度上它可以叫《曹操传》。
影片结尾,曹操被刺死在汉献帝面前,目睹这一幕的汉献帝两股颤颤、汗流如浆,而曹操死而不倒坐立阶前,手持武器双目圆睁,俨然仍在守卫帝国王土。
这是影片最有冲击力的一幕,它才是影片真正的主题所在。
坦白说,看到这个场面时我内心是有惊讶的,因为它颠覆了我的价值观。
对于曹操的“奸雄”评价,我从来都不以为然,历史由人书写,是“奸”是“熊”站在不同立场可以得出不同判断。
但挟天子、令诸侯、杀平民等行为,目标指向都定位于“忠君爱国”,这个令人无法认同,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曹操的形象是一个“牺牲者”,一个以暴力换取和平的“英雄”。
这部影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张艺谋的《英雄》,无名刺秦关键关头选择放秦,因为残剑在地上写了两个大字“天下”,而秦王选择杀死无名,也旨“天下”之意,在“杀,还是不杀”之间,选择了杀。
同样,曹操为了汉献帝的“天下”,在也“杀,还是不杀”之间选择了杀,曹操与无名,实现了影像上的合体,也勾勒出了“中国式英雄”的大概形象,他们认为小规模的屠戮可以制止大规模的屠戮,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和平民的牺牲换来了帝国的安稳和天下的和平,于是,他们的头顶冉冉升起了一轮光圈,光圈内浮现九个大字“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
”“中国式英雄”的献身对象通常是很宏大的国家,抑或是人民,但在封建社会不要忘了,国家和人民背后都有一个主子他的名字叫皇帝,“中国式英雄”把希望寄托于皇帝身上,其内在逻辑在于,反正皇帝都残暴,那不妨让一个皇帝永远残暴下去,以避免土地和人民一次次遭战火洗劫。
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论一直到现在都被延续,对于个体价值的捍卫,永远会让步于对集体价值的守护,但没有个体何来集体?
在集体荣誉的光芒下,谁听见了个体的痛哭和一个个小群体的被撕裂?
《铜雀台》在编剧和导演水平上,都有超出一般国产片的发挥,尤其是演员的表演,周润发饰演的曹操比他之前创作的任何古装角色都要强,苏有朋饰演的汉献帝非常有表演层次,以剥洋葱式的方式,把一个集懦弱、投机、阴狠、张狂、无能等于一体的傀儡演活了,邱心志和倪大红等在片中也有优秀表现,影片体现出了较强的完整性,在不错的可观赏性。
但矛盾也出现于此,当一部整体制作良好的电影与人类基本价值观产生冲突时,观众会作何种选择?
当年的《英雄》创造了商业片的票房奇迹,但因价值观问题被批得体无完肤,《铜雀台》会不会复制《英雄》的命运?
可能很多观众在看此类影片时不会想那么多,只要影片能提供足够多的看点——比如权力斗争、场面刻画、男女情欲、演员表演等就够了,但对电影有更高要求的观众来说,真正优秀的电影在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同时,也要拥有自己的世界语言——描述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对人类的不幸抱有同情之心,以平民化的视角来解读历史、描述未来,提供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与规则。
《铜雀台》如果激起了一场有关电影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也算是它的一种贡献。
为曹操翻案?美化曹操?
一看到周潤發和姚櫓這對組合就想到『讓子彈飛』再怎麼裝嚴肅的歷史片也變成了搞笑片。亦菲小姐一如既往地劉式天然呆表演方法,蘇友朋還是有點裝過頭。唯一的亮點就是片頭那麼多美女露PP!
一定只是片酬有趣
好看,没看懂的说不好看觉得智商有问题,无脑喷的太多。不懂电影的故事性与独立性的人不懂你们为什么还要看电影。
苏有朋已经属于演技派了
可看可不看的电影,苏有朋是负责搞笑的,刘亦菲真是侮辱了美女两个字,玉木宏还是多吃点肉吧,一笑脸上全是褶子。。。
3.5分,没有刘亦菲会更好
没有想象的糟。。。但能不能别总拍楚汉三国这点儿破事?显得咱文明古国的历史多短小似的。
刘天仙还是有不同表情的,只是有点微弱而已。浪费了我家千秋sama啊!玉木宏大人万岁!
发哥依然健在,有朋越磨越锋芒,61飞还是那个61飞,进步可以忽略,邱心志算个好演员,至于,伊能静,还是不要演电影了吧?您何时能入次戏啊?
曹操到底是爱惜貂蝉的吗?
价值观混乱
其实演的不错的啊…大家都跟卖力,就是这个剧情…
还算用心~
毫无亮点,不知所言,很无趣,很无奈
不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苏有朋你嗲死了~~!
狗血
其实也没说的那么差吧,个人觉得把貂蝉戏说成了海伦一样的女子,董卓,吕布,关羽,曹操。在名利权皆得之后,一个男人心底尚存的那丝对于真爱的刻骨铭心——一代枭雄如曹操,也不能免俗,有多少人能真正身处最高处,体会那权倾天下,终有一物不可再得,一事不可强求。美人迟暮,英雄何曾不是如此?
一不失身成千古恨……